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的烽烟1

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的烽烟1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基础知识 了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解析:“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主要应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简述”属于课标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理解”则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所以,除了要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对条约的内容实行分析,理解其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衩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也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只要知道魏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即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通过学习,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培养对比分析理解问题的水平。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观看英国鸦片走私船的图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关于鸦片危害的内容,形成对鸦片输入及其危害的感性理解。 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观察“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了解战争的过程。在图中找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割让的香港岛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特点及影响。掌握识图和使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了解,理解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发动战争的史实,理解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吸取鸦片战争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也是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的第一次对决。这次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的变化,它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 课文共分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都围绕着“鸦片战争”这个主题。其逻辑关系是“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介绍鸦片走私的原因和由此引发的中华民族危机以及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说明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中英南京条约”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也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即引起中国新思想的萌发。 本课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本课难点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材分析: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人的图片。)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我们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到、没有被征服、没有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开始在腥风血雨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圈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多媒体展示南昌起义的有关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境。) 设计学生活动: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当年你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斗争,请你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份时事报道,向世界人民报道这一伟大事件。 (指导时事报道的写作方法:要求标题醒目,时间地点人物准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客观,文字简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习题1北师大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选择题1.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D.整顿吏治的需要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C.为了割占香港岛 D.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3.《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你认为这是为了纪念A.虎门销烟B.中国禁烟运动 C.人类认识到鸦片的危害D.林则徐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C.在虎门销烟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是指()A.西方的先进技术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7.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A.经济落后B.政治腐败 C.武器落后D.阶级矛盾尖锐8.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因为()A.可以使清军丧失战斗力B.造成清朝财政困难

C.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D.可以牟取暴利9.对鸦片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维护正当中英贸易的战争B.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C.争夺鸦片市场的战争D.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战争10.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二、填空题11.________年6月,英国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动脑筋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说: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与其用常法而有名无实,讹诈正无了期,何如执重法而雷厉风行,吸食可以立断。” 材料二:在销烟的日子里,远乡近里,成千上万的人赶到虎门观看,还有一些外国商人从澳门乘船前来旁观。他们仔细观察销烟的全部过程,对中国禁烟表示钦佩。 材料三: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一位外国传教士,观看虎门销烟后,这样写道:我们曾经反复观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于我们的意想…….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的时候严密的多.镇口有个穷人,因仅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几乎立即正法。即使偷去一点鸦片,那也是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的。目击后,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 请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林则徐的什么主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单选题北师大版

单选题: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练习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近代史上最早向中国输出鸦片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葡萄牙 4.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皇帝是() A.嘉庆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同治帝 5.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 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 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 C.在虎门销烟 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 6.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B.虎门销烟 C.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D.1841年,派兵侵占香港岛 7.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虎门销烟

B.英国开拓殖民地 C.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过激政策 D.帝国主义国家的怂恿 8.“弱国无外交”是中国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警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9.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B.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 C.广州、厦门、定海、杭州、上海 D.广州、厦门、定海、杭州、天津 10.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割让香港地区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D.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1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 D.资本主义社会 12.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A.1624年 B.1689年 C.1771年 D.1840年 1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抗争的历史。揭开中国近代史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 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 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 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 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 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 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 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 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备课时间:8月5日教案序号:1 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一直是重中之重。 隋朝虽然很短暂,但它却是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朝代。原因:○1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完成了统一;○2达到了空前的繁荣;○3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4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5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学情: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的状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等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对本册历史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统一的条件和影响、隋朝的疆域、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2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隋炀帝如此;了解隋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 教学难点:隋统一的条件。 教学创意:围绕本课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并尝试写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体会到主动学习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烟枪雕塑 3.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鸦片战争 2.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随堂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的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2.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3.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A.专制与愚昧 B.封闭与自大 C.落后与野蛮 D.迷信与盲从 4.下图最初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发行的杂志,最有可能刊登在这期杂志里的内容是 A.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 B.陈独秀号召民主科学 C.胡适主张使用白话文 D.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 5.“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企业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 A.它是一场文化运动 B.它是一场反封建运动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14)

《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毒品图片及吸食鸦片的图片资料。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第三页关于鸦片输入的危害的文字,总结鸦片输入的危害。 通过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的路线图,锻炼学生识图的能力。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通过学习,明白弱国无外交,我们现在要继续改革,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的第一课,它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直接碰撞的一页。从此,中国近代的历史开始和西方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不断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多种渠道的救国运动。因此,本课在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学好本课,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对历史产生了较强的学习热情和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八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力强,针对这样的情况,课前我会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和音像资料在课堂上使用。 〖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 指导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材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具准备〗 收集的有关毒品及吸食的图片资料。 虎门硝烟浮雕图片鸦片战争示意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习题北师大版1

《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习题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毒害中国人民 B.打开中国的市场 C.牟取暴利 D.寻找战争的借口 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的“本大臣”指()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关天培 4.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 5.图1-1-1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壮举应是()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南京条约》 图1-1-1 D.抗日战争

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 -------摘自《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感想》 请回答: (1)此销烟发生于何时何地?销烟活动的组织者是谁? (2)此次销烟活动有何意义? (3)所销毁的“烟”是什么人偷运到中国的?中国人民又是如何缴获的? 7.鸦片战争爆发于()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 C.英国迫切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 9.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量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0.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尼不楚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课程内容 1.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学会利用相关史料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形成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一课,本课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课包括两个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教材以“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内容精炼。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而《新文化运动》一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抽象,对儒家的“纲常伦理”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选取通俗

易懂的材料增强学生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情境导入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同学们,这段话是百年前的一位知识分子对时代的呼唤、对青年的呐喊、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祖国的深情。他是谁?何以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 有人说,思想源于时代,思想又引领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拜访那群激情昂扬的人物,去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讲授新课 一、桎梏:枷锁重重乱象生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20世纪初的中国,将会看到以下现象: 社会现象一:北大师生问好(图片、文字)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精品版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 5.结果:清朝失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其他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8.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结果:中国失败,签订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 5.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5、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巩固措施:洪秀全封洪仁玕且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军结局:被中外联合势力绞杀 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7、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5.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终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终生:升官发财!) 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教师提问:材料一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 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图片展示:展示陈独秀照片和《青年杂志》和《新青年》封面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提示: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 1.材料展示: 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2.教师提问: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有哪些主张?(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4.教师补充: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推行孔教(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掀起一股文化逆流。基于此,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 5.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祥林嫂之死(片段)以帮助理解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即漠视人的价值,扼杀人的生命,剥夺人的权利。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学革命 1.材料展示: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王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教师提问:分析白话文的普及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讨论今天我们是否可以不学古文?(学生讨论) 4.教师总结归纳:利于实现语言与文字、文学更好的统一,利于普通群众的接受,利于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代表人物发表的文章及思想。 2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

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完整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发半封建社会 条约》,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条约是中美《望厦条约》,清政府与法国签订的条约是中法《黄埔条约》。四次侵华战争攻入北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150多万平方公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定都天京后,颁布的关于平均分配土地的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失败的标志是天京陷落(1851-1864),洪秀全任命的千王是洪仁轩,他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著作是《资政新篇》;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的青年将领是陈玉成和李秀成。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中央:奕务派)

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变法牺牲的第一人是谭嗣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兴中会: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另外还有华兴会、光复

会 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民报》中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列举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著作①邹容《革命军》②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③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广州起义的组织者是孙中山、陆皓东,起义消息泄露,牺牲的是陆皓东 列举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第一次):刘道一、蔡绍南;安庆起义:徐锡麟、秋瑾;广西起义:孙中山、黄兴;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兴 辛亥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领导 人孙中山,临时政府是中华民国(南京-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历史意 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窃取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袁世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民党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组建者是孙中山、宋教仁,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准备北上组阁的人物是宋教仁。“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的事件是二次革命,镇压二次革命后复辟帝制的人物是袁世凯,废除的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为当皇帝换取日本的支持,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文件是“二十一条”,针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孙中山发表的文章是《讨袁檄文》,为反对袁世凯的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而讨伐袁世凯的事件是护国战争 列举北洋军阀主要派系名称及代表人物,直系:冯国璋和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一、新文化运动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口号:民主、科学 5、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6、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二、五四运动 1、时间:1919年5月4日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曹汝霖)”、“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和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经过 1919年5月4日第一阶段:主办青年学生,中心是北京 6月初第二阶段:主办工人阶段,中心是上海 取得的初步胜利表现: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标示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事件―――五四运动(节日:五四青年节)。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李大钊,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马克思主义观》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事件是――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在上海)――七一党的生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