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分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分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分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分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

MR(磁共振)是诊断超早期(前症状期-0期和Ⅰ期)和早期(塌陷前期-Ⅱ期)的唯一手段,并可根据坏死区大小和位置作出正确诊断。但是对于中期(区分Ⅱ期和Ⅲ期),最重要的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需结合X线片、CT和MR作出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正确诊断和分期是选择个体化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学者采用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和Ficat 4期分法。现将分期的具体内容告诉病友,如有疑问,可通过我的好大夫网站进行交流。

一、骨坏死的ARCO国际分期(1992年)

0期:骨活检结果与缺血坏死一致,但其他所有检查均正常。

Ⅰ期:骨扫描阳性或MR阳性或两者均呈阳性,依赖股骨头累及的部位,病变再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ⅠA:股骨头受累<15%;

ⅠB:股骨头受累15~30%;

ⅠC:股骨头受累>30%

Ⅱ期:X线片异常(股骨头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肿形成及骨质疏松),在X线片及CT 片上无股骨

ⅡA:股骨头受累<15%;

ⅡB:股骨头受累15~30%;

ⅡC:股骨头受累>30%

Ⅲ期:新月征,依股骨头受累位置,病变可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ⅢA:新月征<15%;或股骨头塌陷>2mm;

ⅢB:新月征15~30%或股骨头塌陷2~4mm;

ⅢC:新月征>30%或股骨头塌陷>4mm。

Ⅳ期:X线片显示股骨头关节面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

二、Ficat和Arlet分期(型)

Ficat和Arlet(1980)根据缺血坏死时骨与关节软骨病变在X线上的征象并与功能检查结合起来,提出如下这种分型对某些有症状无X线征象者可达到早期诊断目的。

I期:髋痛僵硬,活动受限,而X线没有特殊征象,或有骨小梁轻度不匀,或斑点状稀疏区,骺线或关节间隙均无变化,也可把此期称为:0~l期,此期适于作血流动力学,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或髓芯活检等综合检查。

Ⅱ期:整个股骨头外形及关节间隙正常,根据骨质变化又分为三型。

ⅡA型(疏松型):负重区有弥漫性骨质疏松;

ⅡB型(硬化型):在股骨头圆韧带区有囊性变,周围清晰,而头呈均一致性硬化改变,有时呈多少不定的斑点状硬化。此型可能为骨坏死的修复期,预后较II A、C型好。

ⅡC型(混合型):透光和硬化区混合存在,硬化区常位于头颈交界处;

Ⅲ期:股骨头连续性断裂,在侧位片或断层片上,可能见到头顶端有塌陷或变扁,与髋臼接触缘处明显。死骨局限于相应受压部位,死骨可有断裂和嵌压。出现新月征,死骨呈圆锥状下陷。

Ⅳ期:头进一步坏死,关节间隙变窄,并呈典型的骨关节炎改变,臼顶变形以与扁头相对应,圆形关节变为椭圆形状。关节功能障碍,只保留伸展功能,而外展和旋转功能完全丧失。

精选-药品注册分类及临床试验分期

为100例,III期为300例,IV期为2000例。注册分类1、2避孕药:II期临床试验应当完成至少100对6个月经周期的随机对照试验;III期临床试验完成至少1000例12个月经周期的开放试验;IV期临床试验应当充分考虑该类药品的可变因素,完成足够样本量的研究工作。 注册分类3、4:应当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至少100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多个适应症的,每个主要适应症的病例数不少于60对。注册分类3、4避孕药:应当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至少500例12个月经周期的开放试验,局部用药且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的制剂及不吸收的口服制剂可以免予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注册分类5:口服固体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为18至24例。难以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口服固体制剂及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缓释、控释制剂应当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和必要的治疗学相关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注射剂应当进行必要的临床试验。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单一活性成份注射剂,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多组份注射剂,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300例(试验药);脂质体、微球、微乳等注射剂,应根据注册分类1和2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 注册分类6: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为18至24例。需要用工艺和标准控制药品质量的,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验证性试验:对已获得的初步治疗作用进行确证。Ⅲ期临床是对Ⅱ期临床探索出的初步治疗作用进行验证。注册分类3等药物的临床试验是对有上市基础的药物治疗作用的验证。探索性试验中会设有不同的剂量组,有时还会设有不同的适应症组。验证性试验的适应症、剂量、疗程基本都是确定的。创新性药物

股骨头坏死治疗是一个世界难题教学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是一个世界难题,通常认为坏死股骨头无法恢复正常骨结构,所有的治疗只能是设法延缓病程的发展速度,推辞做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我们在治疗骨不连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研究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由于能够促使肉芽、纤维组织和软骨组织转变成骨组织,不仅能使大部分股骨头坏死出现良好的骨修复,还能使部分塌陷股骨头隆起。 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在股骨头坏死分期部分我们已经提到,一旦平片出现坏死变化,股骨头坏死的病程就无法逆转,目前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治愈股骨头坏死,坏死股骨头不能恢复正常骨结构。多数研究表明,不做手术治疗时病程发展的风险要比手术治疗的风险高,由于股骨头坏死发病年龄比较轻,大多数在三、四十岁,病程会不断发展、最终破坏髋关节,在大多数病例即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也不能改变这种结果,但是各种手术治疗对于缓解疼痛,改善行走能力,延缓病程发展速度,推迟作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可能有一定作用。不过在叙述一些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之前了解危险/利益比非常重要。任何一种手术都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不治疗也有危险,病变要发展,所以不治疗并非没有危险。有些手术成功率较低,危险性也较低,有些手术成功率高,但危险也大。医生对每个病人要全面了解情况估计利弊。对某一个病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另一个病人可能绝对有害。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就是这样,因为每

个人情况,如年龄、合并症,关节部位、范围都不同。任何一种治疗要由病人和主治医生商定。探索疑点,求取答案。棍子、拐杖、与助行器对减轻股骨头坏死的疼痛是有效的。在做出诊断、选择手术期间对保护关节也有益处。在处理合并症期间限制负重对于限制病变发展也起作用。然而单纯保护性负重无论使用多长时间都不是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法,不会治愈股骨头坏死。偶尔病人由于合并症不能手术,此时保护性负重可用来缓解疼痛。 因为按照影象学标准股骨头坏死不可能恢复正常骨结构,患者又迫切要求解除疼痛和增强活动能力,各种手术治疗通过减轻髓腔压力又能明显减轻疼痛,因此出现了综合临床和平片表现,以临床表现为主的记分法,用来判断各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国外常用Harris 髋关节指数或用改良方法判断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日本用JOA score,中国用百分法。 我个人认为记分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能反应疼痛的减轻和行走能力的改善,缺点是: 1 缺乏定量标准,因为采用的Ficat/Arlet分期II期不考虑病变范围大小,且包含的病变范围跨度太大,即使病变从早期改变发展到广泛坏死也不会减分,仍然可以得30分,仅比正常人少10分。

五种不同调配如意金黄散治疗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比较

五种不同调配如意金黄散治疗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五种不同调配如意金黄散治疗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30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五组,分别编号A、B、C、D、E组,每组60例。A组用75%酒精;B组用蜂蜜水;C组用食用白醋;D组用绿茶水;E组用温开水。比较五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五组患者静脉炎分级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种不同调配如意金黄散治疗静脉炎患者,可以改善患者静脉炎分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医疗费用,防止因病致贫,减少了患者、家属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不同调配;如意金黄散;静脉炎;护理效果 静脉炎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血管由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感染因素等刺激造成血液成分出现变化,炎性反应发生,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血管的通透性明显增大,局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疼痛、发红及水肿的症状[1]。针对患者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是本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不同方法处理静脉炎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300例进行分析,男175例,女125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9.9±10.4)岁,随机分成五组,分别编号A、B、C、D、E组,每组60例,五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将如意金黄散用相应调配剂调成糊状,A组用75%酒精;B组用蜂蜜水;C组用食用白醋;D组用绿茶水;E组用温开水。将出现静脉炎处皮肤清洗干净后,用调好的如意金黄散外敷,以超出病变范围1~2 cm为宜,厚度约1 mm,并用保险膜覆盖,用胶布固定,换药1次/d,持续7 d。 1. 3 观察指标 1. 3. 1 观察五组患者静脉炎分级情况分级标准参照《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对静脉炎进行分级[2]:0级: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Ⅰ级:静脉炎患者输液部位有发红,并且伴有或不伴有疼痛的临床症状;Ⅱ级:静脉炎患者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的临床表现;Ⅲ级:静脉炎患者输液部位有发红和(或)水肿的临床表现,有条索状物出现,甚至可以触摸到条索状静脉;Ⅳ级:静脉炎患者输液部位有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的临床表现,条索状物可以触摸的长度> 2.5 cm,有脓液。 1. 3. 2 观察五组患者静脉炎临床疗效情况效果评价标准[3]:治愈:静脉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局部组织的发红、水肿及疼痛的表现全部消失,患者血管

临床试验分期.doc

药物临床试验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发现试验药物的临床、药理和/或其他药效学方面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或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临床试验一般分为I、II、III、IV期临床试验和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人体生物利用度。 概述 药物临床试验是确证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步骤。进行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一个好的临床研究队伍不仅应包括医学、药学、药理学、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专业人员,还应包括非医学专业的但富有经验的文档管理人员。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作用,他们应当充分了解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过程和有关的法规、标准和原则。由于药物临床研究的方法、手段、目的的特殊性,例如,需要人类受试者的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资料和结果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等,药物临床研究与一般的科学研究不同,需要满足更多的条条框框,遵循更多的原则。可以讲,一个富有临床治疗经验的好医生,未必就是一个合格的临床研究者。准备和正在参与临床研究的医生及有关人员应当首先了解开展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理念和法规要求,才能保证在将来的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 概括地讲,所有药物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下列三项基本原则:伦理道德原则;科学性原则;GCP与现行法律法规。 分期试验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I期临床试验包括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一般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其目的是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进行治疗试验。 人体耐受性试验(clinical tolerance test) 是在经过详细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观察人体对该药的耐受程度,也就是要找出人体对新药的最大耐受剂量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人体的安全性试验,为确定II期临床试验用药剂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是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的规律,为II 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人体药代动力学观察的是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人体内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描述。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假设是药物的药效或毒性与其所达到的浓度(如血液中的浓度)有关。 I 期临床试验一般从单剂量开始,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少量试验药物于少数(10?100例)经过谨慎选择和筛选出的健康志愿者(对肿瘤药物而言通常为肿瘤病人),然后仔细监测药物的血液浓度、排泄性质和任何有益反应或不良作用,以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耐受性。通常要求志愿者在研究期间住院,每天对其进行24h的密切监护。随着对新药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给药的剂量可逐渐提高,并可以多剂量给药。 II期临床试验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分级(INS)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

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

新药临床研究分期

新药临床研究分期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将新药第一次用于人体以研究新药的性质的试验,称之为Ⅰ期临床试验.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给少量试验药物于少数经过谨慎选择和筛选出的健康志愿者(对肿瘤药物而言通常为肿瘤病人),然生仔细监测药物的血液浓度\排泄性质和任何有益反应或不良作用,以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性质.Ⅰ期临床试验通常要求健康志愿者住院以进行24小时的密切监护.随着对新药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给药的剂量可逐渐提高,并可以多剂量给药.通过Ⅰ期临床试验,还可以得到一些药物最高和最低剂量的信息,以便确定将来在病人身上使用的合适剂量.可见,Ⅰ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通过Ⅰ期临床研究,在健康人身上得到了为达到合理的血药浓度所需要的药品的剂理的信息,即药代动力学数据.但是,通常在健康的人体上是不可能证实药品的治疗作用的. 在临床研究的第二阶段即Ⅱ期临床试验,将给药于少数病人志愿者,然后重新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在患病状态的人体内的作用方式常常是不同的,对那些影响肠、胃、肝、和肾的药物尤其如此。以一个新的治疗关节炎的止通药的开发为例。Ⅱ期临床研究将确定该药缓解关节炎病人的疼通效果如何,还要确定在不同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高低,以确定疼痛得到充分缓解但不良反应最小的剂量。可以说,Ⅱ期临床试验是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Ⅱ期临床试验一般通过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根据具体目的也可以采取其他设计形式),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III期临床试验:在Ⅰ、Ⅱ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将试验药物用于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身上,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或安全性),称之为Ⅲ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可以说是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临床试验将对试验药物和安慰剂(不含活性物质)或已上市药品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应当具有可重复性。可以说,该阶段是临床研究项目的最繁忙和任务最集中的部分。除了对成年病人研究外,还要特别研究药物对老年病人,有时还要包括儿童的安全性。一般来讲,老年病人和危重病人所要求的剂量要低一些,因为他们的身体不能有产地清除药物,使得他们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更差,所以应当进行特别的研究来确定剂量。而儿童人群具有突变敏感性、迟发毒性和不同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等特点,因此在决定药物应用于儿童人群时,权衡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应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国外,儿童参加的临床试验一般放在成人试验的Ⅲ期临床后才开始。如果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并且很严重又没有其他治疗方法,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允许Ⅰ期临床试验真接从儿童开始,即在不存在成人数据参照的情况下,允许从儿童开始药理评价。我国对此尚无明确规定。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应(注意罕见不良应)。

如意金黄散加食醋治疗Ⅲ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如意金黄散加食醋治疗Ⅲ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如意金黄散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用于治疗Ⅲ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比较50%的硫酸镁治疗方法与如意金黄散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如意金黄散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治疗Ⅲ级静脉炎的效果明显优于50%的硫酸镁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如意金黄散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可有效治疗Ⅲ级静脉炎。 标签:如意金黄散;食醋;Ⅲ级静脉炎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及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但静脉输液常常伴随着静脉炎的发生,临床资料显示: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80%,其中Ⅲ级静脉炎发生率为21.6%。特别是老年人自身条件差,血管脆弱且痛感降低,因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或是留置针使用不当,造成穿刺部位出现红斑、疼痛、甚至出现水肿,静脉可摸到条索状物,发生Ⅲ级静脉炎。发生静脉炎的血管会影响输液治疗的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增加病死率,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尝试采用如意金黄散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可以有效的治疗Ⅲ级静脉炎,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因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导致的Ⅲ级静脉炎病例83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40例,年龄42-8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用药、留置针使用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1.2方法 1.2.1治疗组用食醋将如意金黄散调匀至糊状,均匀涂抹在无菌敷料上,厚度未1-2 mm,超过患处边界2 cm,敷于患处,并以带孔的保鲜膜包扎,保持濕润。观察用药后24 h红、肿、疼痛缓解程度。 1.2.2对照组用50%硫酸镁浸透的无菌敷料外敷患处,并以带孔的保鲜膜包扎,保持湿润,观察用药后24 h红、肿、疼痛缓解程度。 1.3疗效评价红:用皮尺测量红的范围,肿:用皮尺测量肿胀侧肢体的周径;痛:用语言评价量表(vRs)调查,患者自觉疼痛缓解程度,0分为无痛,1分为轻微痛,2分为中度痛,3分为重度痛,4分为极重度痛。静脉炎判断按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的标准,0级:表示无静脉炎发生;I级:局部疼痛,轻度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中度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中度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能触及硬结。

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 死临床研究进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进展 师彬 ,王吉荣 ,孙国栋 (山东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中医正骨科,山东济南 250062) [中图分类号 ]R274. 9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 - 2814(2010)2 - 135 – 0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Ischemic Necrosisof the Femoral HeadINF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破坏、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近年来,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可喜成果,现综述如下。 1中药内服 郭伟等[1]用巴戟天、丹参、没药、杜仲、枸杞子、鹿角胶、乳香、淫羊藿等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0例,总有效率%。徐明雄等[2]治疗32例,给予仙灵骨葆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公司生产)口服,与治疗前比较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明显。涂扬茂等[3]用活骨丸(熟地、当归、牛膝、三七、茯苓、丹参、炮穿山甲、山茱萸、猴骨、川芎等)治疗38例,1年后随访,总有效率%。孙明元[4]自拟补肾壮骨汤(龟板、鳖甲、桑寄生、杜仲、续断、牛膝、巴戟天等)口服同时辅以周林频谱环跳穴周围压痛点理疗治疗30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魏峰等[5]自拟补肾活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牛膝、巴戟天、鸡血藤、续断、补骨脂、骨碎补、炙甘草)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38例,总有效率%。陈奇斌等[6]用骨蚀复活口服液(炮姜、熟地黄、续断、骨碎补、白芥子、木瓜、厚朴、肉桂、甘草)治疗患者318例,总有效率81%。关智宇等[7]用董清平教授多年研制的骨痛仙胶囊(鹿角胶、骨碎补、巴戟天、鳖甲、丹参、三七、制川乌和自然铜等)治疗80例,疗效显着。孙博等[8]以愈骨定痛汤为基本方(鹿衔草、乳香、没药、自然铜、红花、三七、刘寄奴、党参、当归)治疗66例,总有效率%。白秀美[9]用活络骨康丸(当归、丹参、黄芪、鸡血藤、川芎、骨碎补、土鳖虫、乳香、没药等)治疗620例,复查528例,治愈431例,治愈率74%,有效122例,有效率21%。卢艳丽[10]用生骨再造汤(三七、穿山甲、黄芪、熟地、木瓜、杜仲、鹿茸、乌药、延胡索、鸡血藤、血竭、大黄)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并局部外敷生骨再造膏治疗62例,经6~36

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科学和伦理道德的原则,使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和一致,使受试者的权益和健康得到保护,并保障其安全,保证临床试验遵循己批准的方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有关法规,使试验结论科学、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赫尔辛基宣言》及ICH《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等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操作程序。 第二条:药品临床试验依其流程、内容和进程不同,将其划分为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启动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过程、中期协调会和结束临床试验等五个阶段。 第三条:本标准操作规程是根据药品Ⅱ期临床试验设计要求确立,临床进行的Ⅲ、Ⅳ期临床试验包括部分生物等效性试验均参照本程序执行。 第二部分临床试验前的准备 第四条:申办者对临床试验中心的遴选。 ⑴申办者在上报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后,根据所申请药物的性质、作用特点、功能主治以及疾病的流行病学、样本量的大小和药品临床试验基地的专业特长等,初步遴选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和确定参加单位的数量。 ⑵对初选单位的专业特长、研究资质、人员组成结构、任职行医资格、相关临床试验检查和检测设备以及参研人员参加GCP培训等情况进行现场考察,确认其资质、资源、能力和承担任务量的大小。 ⑶根据现场考查结果,首先确定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经与之协商确立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并据此草拟临床试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联络表》和《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初选报告》。 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下达后,申办者根据批文精神,与临床试验组长单位一道最终确定临床试验参加单位。 第五条:申办者起草临床试验文件。 ⑴申办者与研究者共同商定起草并签署试验方案、CRF和知情同意书等临床试验文件。 ⑵申办者起草《研究者手册》,或其替代文件《供临床医师参考的临床前研究药效学、毒理学试验综述》。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 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 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 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性坏死的X片征象: (1)、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2)、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新月征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在蛙式位骨盆片X片,股骨头外上侧显示的最清楚(股骨头坏死I期)。(4)、断裂征股骨头软骨下断裂,一处或多处裂缝样透亮带状改变,这是股骨头早期塌陷的征象(股骨头坏死I期)。 (5)、硬化征在股骨头内任何部位,呈一处或多处,片状或带状硬化性高密度骨质改变。(在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呢?血栓性静脉炎是血管外科的一种病症,是常见的一种血液病。了解血栓性静脉炎的早期症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预防治疗,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做一下详细的介绍吧。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本病原因不明,但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①它往往是潜在性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原发性内脏癌涉及胃,肺、胰和胆囊等部位,而与胰腺体和胰尾部癌的关系最为密切。②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是其早期表现或整个病程中的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Behcet病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属于这一类疾病,不同的是后者深和浅的不同管径静脉均可发病,而前者主要是侵袭浅层中小静脉。 2.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其发生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小腿深部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机化的血栓可能引起局部静脉阻塞和炎症反应,由于血栓范围一般较小,炎症较轻,对血液回流也不大。其症状一般不甚明显。通常是在活动后感腓部肌肉沉重和疼痛,严重时有抽痛。少数患者在血栓向近侧扩展影响到主干静脉时才会有明显症状,如产生明显的组织水肿、局部症状和发热。特征性的表现是腓肠肌处疼痛和压痛。检查时将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引起疼痛,称为Homan征。Homan征阳性、腓肠肌深部组织压痛(Neuhof征)和被动伸足或趾背屈引起小腿下部疼痛,均有助于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另外,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大5cm以上,踝部轻度水肿伴浅静脉怒张,也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可两侧均发生,但不一定对称,

骨蚀(股骨头坏死)精深中医治疗方案设计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1)早期有跛行,髋膝酸痛,僵硬感,活动时痛,休息后好转。 (2)髋部活动受限,最早为旋转受限,以后涉及屈曲、外展和内收,患肢肌肉萎缩。 (3)后期呈屈曲内收畸形。 (4)X线片示骨坏死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 (1)主要标准 ①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髋关节痛,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内旋时疼痛加重,有髋部外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史及酗酒史。 ②X线改变:a. 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b. 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c. 软骨下骨有透光带(新月征阳性、软骨下骨折)。X线摄片为双髋后前位(正位)和蛙式位。 ③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④股骨头MRI T1加权像显示带状低信号影(带状类型)或

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建议同时行Tl及T2加权序列,对可疑 病灶可另加T2脂肪抑制或STIR序列。常规应用冠状位与横断位成像,为更精确估计坏死体积及更清晰显示病灶,可另加矢状位成像。 ⑤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 (2)次要标准 ①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②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冷区或热区。 ③股骨头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伴T1加权像的带 状改变。 两个或以上主要标准阳性,即可诊断为0NFH。一个主要标 准阳性或三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一个X线片阳性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 (二)疾病分期 采用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药品注册分类及临床试验分期

化药 为100例,III期为300例,IV期为2000例。注册分类1、2避孕药:II期临床试验应当完成至少100对6个月经周期的随机对照试验;III期临床试验完成至少1000例12个月经周期的开放试验;IV期临床试验应当充分考虑该类药品的可变因素,完成足够样本量的研究工作。 注册分类3、4:应当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至少100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多个适应症的,每个主要适应症的病例数不少于60对。注册分类3、4避孕药:应当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至少500例12个月经周期的开放试验,局部用药且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的制剂及不吸收的口服制剂可以免予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注册分类5:口服固体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为18至24例。难以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口服固体制剂及其他非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缓释、控释制剂应当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和必要的治疗学相关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注射剂应当进行必要的临床试验。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单一活性成份注射剂,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多组份注射剂,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300例(试验药);脂质体、微球、微乳等注射剂,应根据注册分类1和2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 注册分类6: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为18至24例。需要用工艺和标准控制药品质量的,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验证性试验:对已获得的初步治疗作用进行确证。Ⅲ期临床是对Ⅱ期临床探索出的初步治疗作用进行验证。注册分类3等药物的临床试验是对有上市基础的药物治疗作用的验证。探索性试验中会设有不同的剂量组,有时还会设有不同的适应症组。验证性试验的适应症、剂量、疗程基本都是确定的。创新性药物Ⅲ期临床的适应症和剂量选择应该以Ⅱ期临床探索后确定的适应症和剂量为依据。注册分类3药物的临床试验一般不应超出国外上市说明书的范围,否则应按照增加适应症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要求进行。如果欲

股骨头坏死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食用辛辣食物。对于正在用药阶段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注意:在服药期间不要吃绿豆,因绿豆有解药作用,同时也影响药效的发挥。不需要盲目增加营养和服用补血药品。因为股骨头坏死患者不是体内血少,而是血管内血流受阻,影响股骨头的供血,长期供血不足便发生股骨头坏死。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食疗膳方 1. 粳米苡米粥 取粳米60克,薏苡仁30克,木瓜10克,白糖2匙。将苡米、木瓜洗净后,倒入小锅内,加粳米及冷水两大碗,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炖至苡米仁酥烂,加白糖,稍炖即可,每日食用,不拘量。 本方祛风利湿,舒筋止痛。适用于关节重者,活动不利等以湿弊为着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 海参粳米粥 用粳米(或糯米)100克,海参5--10克。海参以温水浸泡数小时,剖洗切片;粳米或糯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煮至海参烂、粥稠为度。每日晨起空腹温热食之。 本方补肾益精,壮阳疗痿,补血润燥。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对中风的痉挛性麻痹亦有效。 此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可食海产品,如鱼、虾含有较多的钙、磷,而且钙磷比例合理,是钙磷优质来源,所以多食海鲜类食物,对股骨头坏死病人大有好处。食用鱼、虾时,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边虾皮同食,因为这些成分含钙更高。 上海西郊骨科专家给予的建议: 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主食:应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搭配。 副食:应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羊肝、猪肝、虾皮、豆类、海藻类、鸡蛋类。总而言之:合理的配餐饮食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2、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主食:应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品种多样,粗细搭配。副食:应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羊肝、猪肝、虾皮、豆类、海藻类、鸡蛋类。 为了更好地使乳制品中的钙、磷成分吸收,应该每天在食用乳制品的同时,经常"晒太阳",保证每日"晒太阳"1小时左右,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牛奶在加热时需不断搅拌,防止磷酸钙沉积下来,造成钙、磷的损失;牛奶与含有植酸、草酸及食物纤维的食物同时食入时会降低钙的吸收,故牛奶不与菠菜同食,也不可与浓茶一起喝。为了进一步增加牛奶中钙、磷的吸收,可在牛奶中加入维生素A、维生素D成为"复合奶"。或在普通牛奶中加入鱼肝油(含大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或加服维生素A、维生素D,也可促进钙、磷等的吸收。除了乳制品,另一种含较多钙质的食物是动物骨头汤。而且在骨头汤中还含有脂肪酸以及蛋白质,其中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脂类、钙等物质都是骨骼形成时的重要物质,因此,多喝骨头汤对治疗股骨头坏死也有一定的帮助。但骨头汤中钙离子较少,钙的浓度较低,故在煮汤时,先将骨头砸裂,可增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溶出率。 海产品中,如鱼、虾含有较多的钙、磷,而且钙磷比例合理,是钙磷优质来源,所以多食海鲜类食物,对股骨头坏死病人大有好处。食用鱼、虾时,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边虾皮同食,因为这些成分含钙更高。如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饮食保健。 股骨头坏死食疗有什么方法?患有股骨头坏死发病后除了治疗之外,还有什么方法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呢?那就是饮食!患病者要注意在患病后的饮食调养,尤其是股骨头坏死病的患者在平日的饮食调养上一定要做好治疗!接下来为广大的患者朋友们介绍介绍! 股骨头坏死食疗有什么方法?股骨头坏死食疗的关键: 食疗养生日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有效的减肥、养颜、防衰老、预防疾病等食物养生方法不断受到人们的传用。而在治疗疾病方面,食疗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的治疗期间,为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应用致静脉炎36例体会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应用致静脉炎36例体会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应用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患处,1次/d。结果:治愈25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应用致静脉炎疗效确切、简便,无副作用。 标签:如意金黄散;静脉炎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药物,具有用途广泛、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静脉应用于室上速、持续性室速等急危重症。然而,由于胺碘酮静脉制剂对血管刺激性较强,通常持续给药超过24 h即可出现严重的静脉炎[1],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发红、肿胀不明显,有轻微灼热感等表现。本科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应用致静脉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09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引起静脉炎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9~7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分级:0级没有症状;Ⅰ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触摸到条索状静脉;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2.5 cm,有脓液渗出[2]。 1.2 方法及药物配制 1.2.1 药物配制姜黄160 g,大黄160 g,黄柏160 g,苍术64 g,厚朴64 g,陈皮64 g,甘草64 g,生天南星64 g,白芷160 g,天花粉320 g。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1.2.2 使用方法先取75%的酒精,用棉签擦洗干净患处,再用蜂蜜适量将药粉调成膏状,然后敷贴在患处,覆盖范围大于病变范围5 cm,厚度3 mm[3],纱布包扎,胶布固定,1次/d;一般贴药3~5 d痊愈。 1.3 疗效标准痊愈:局部红、肿、痛完全消失,沿静脉走向红线变浅,静脉弹性恢复;好转:局部红肿大部分消退,痛感减轻,沿静脉走向红线变浅,静脉弹性恢复;无效:疼痛稍有缓解,局部红肿无明显变化,沿静脉走向红线无明显改变,静脉弹性无明显改善[4]。 2 结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十章骨缺血性坏死 第二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中医称本病为“骨蚀”,是骨伤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早期有效治疗是难点所在。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多双侧发病,青少年患者修复改建能力较强。如未经有效治疗,约80%的患者在1~4年内将出现股骨头塌陷而使关节功能损毁,导致多数患者不得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这一“终极手术”。 【病因病机】 1. 中医 (1)肝肾亏虚:肾虚髓亏,骨失所养,肝虚不能藏血,筋骨失养而致此病。 (2)正虚邪侵:素体虚弱,骨骼失养;外伤、劳损或感风寒湿邪,邪气恶血留驻;嗜欲不节,饮酒过度,脉络张弛失调,血行受阻;用药不当,骨骼失养。 (3)气滞血瘀:气滞则血行不畅,血瘀致气行受阻,气滞血瘀导致骨失所养。 病机特点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痰湿内阻、气滞血瘀为标。 2. 西医 (1)病因分类 1)创伤性骨缺血坏死:因供养动脉血管断裂导致缺血坏死,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 2)非创伤性骨缺血坏死:也称“特发性骨缺血性坏死”,与许多疾病、药物、饮酒、放射线接触等有关,但其发病机制不如创伤性骨缺血坏死那样明确。 (2)病理学分期:病理形态学上分为坏死期(第Ⅰ期),修复期(第Ⅱ期),坏死骨组织主要修复期(第Ⅲ期),股骨头塌陷、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期(第Ⅳ期)。 【临床表现】 1. 病史与流行病学特点多具有前述的确定或可能病因的病史,在原发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或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临床症状。 2. 症状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开始为腹股沟区隐痛、钝痛,或向下放射至股内侧、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分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 MR(磁共振)是诊断超早期(前症状期-0期和Ⅰ期)和早期(塌陷前期-Ⅱ期)的唯一手段,并可根据坏死区大小和位置作出正确诊断。但是对于中期(区分Ⅱ期和Ⅲ期),最重要的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需结合X线片、CT和MR作出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正确诊断和分期是选择个体化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学者采用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和Ficat 4期分法。现将分期的具体内容告诉病友,如有疑问,可通过我的好大夫网站进行交流。 一、骨坏死的ARCO国际分期(1992年) 0期:骨活检结果与缺血坏死一致,但其他所有检查均正常。 Ⅰ期:骨扫描阳性或MR阳性或两者均呈阳性,依赖股骨头累及的部位,病变再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ⅠA:股骨头受累<15%; ⅠB:股骨头受累15~30%; ⅠC:股骨头受累>30% Ⅱ期:X线片异常(股骨头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肿形成及骨质疏松),在X线片及CT 片上无股骨 ⅡA:股骨头受累<15%; ⅡB:股骨头受累15~30%; ⅡC:股骨头受累>30% Ⅲ期:新月征,依股骨头受累位置,病变可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ⅢA:新月征<15%;或股骨头塌陷>2mm; ⅢB:新月征15~30%或股骨头塌陷2~4mm;

ⅢC:新月征>30%或股骨头塌陷>4mm。 Ⅳ期:X线片显示股骨头关节面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 二、Ficat和Arlet分期(型) Ficat和Arlet(1980)根据缺血坏死时骨与关节软骨病变在X线上的征象并与功能检查结合起来,提出如下这种分型对某些有症状无X线征象者可达到早期诊断目的。 I期:髋痛僵硬,活动受限,而X线没有特殊征象,或有骨小梁轻度不匀,或斑点状稀疏区,骺线或关节间隙均无变化,也可把此期称为:0~l期,此期适于作血流动力学,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或髓芯活检等综合检查。 Ⅱ期:整个股骨头外形及关节间隙正常,根据骨质变化又分为三型。 ⅡA型(疏松型):负重区有弥漫性骨质疏松; ⅡB型(硬化型):在股骨头圆韧带区有囊性变,周围清晰,而头呈均一致性硬化改变,有时呈多少不定的斑点状硬化。此型可能为骨坏死的修复期,预后较II A、C型好。 ⅡC型(混合型):透光和硬化区混合存在,硬化区常位于头颈交界处; Ⅲ期:股骨头连续性断裂,在侧位片或断层片上,可能见到头顶端有塌陷或变扁,与髋臼接触缘处明显。死骨局限于相应受压部位,死骨可有断裂和嵌压。出现新月征,死骨呈圆锥状下陷。 Ⅳ期:头进一步坏死,关节间隙变窄,并呈典型的骨关节炎改变,臼顶变形以与扁头相对应,圆形关节变为椭圆形状。关节功能障碍,只保留伸展功能,而外展和旋转功能完全丧失。

临床试验分期

临床试验(一般3-7年) 人体试验共分三期: ?Ⅰ期临床 20-100例,正常人,主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Ⅱ期临床 100-300例,病人,主要进行有效性评价。 ?Ⅲ期临床 300-5000例,病人,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评价。因为Ⅰ-Ⅲ期临床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我们重点讲一下这部分。 传统意义上,新药的临床研究分为I/II/III期,后来 II 期又分成 IIa 和 IIb(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肿瘤药物研究),接着出现了 0 期研究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肿瘤药物的研发)。然后又有人提出,0/I 期为早期临床研究,IIa 为中期临床研究,IIb 和 III 期为晚期临床研究。 这种分类,其实我觉得在两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 分期是和研究目的相关的,不同的目的,可以分到不同时期/阶段的。 2. 不同时期/阶段的临床研究,往往对应于一定的研究框架设计(交叉研究,平行对照,单臂,终点选择等等)。 所以,理解不同时期/阶段的临床研究,其意义已经超出了知道有这样的分法本身。 分期的一头是研究目的,另一头是对应的设计框架(当然也只是粗略的框架,很多问题,要根据疾病、药物等来确定),理解分

期,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研究目的,大体上有哪些设计方法和思路,大体上可以如何去处理;为什么该如此进行,各种设计的优缺点在哪里。 所以,我们先看一下不同阶段的研究目的。 1.0 期 目的是在满足一定的统计学要求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样本量(通常不超过20)、有限的时间内(每个患者的治疗期常不超过数周),初步判断一个研究药物是否有效、某个剂量是否有效,是否应继续开发下去,附带看一下某些疗效判断方法是否可行。 从目的角度,0 期研究也是初步判断药物的效果,类似 II 期(尤其是IIa),所以 0 期的设计,在某些方面类似 IIa 的单臂研究,但是由于样本量小、又要满足一定的统计学要求,所以也有其特点,设计起来其实可能更为复杂。 2.I 期 通常是摸索剂量(dose finding, dose-ranging),药代(PK)和药动(PD),样本量也不大(一般不超过20,或者20左右)。尤其是PD,通常会使用交叉研究,因为交叉研究有其特点,适合此类设计目的。 交叉研究中,每个患者都是其自己的对照(在不同阶段,分别扮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角色),而且交叉研究的变量一般小于平行对照,所以在利用样本方面,交叉研究的效率远高于平行对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