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大选资料

美国大选资料

美国大选资料

辩论的结果分析:

中新网10月8日电《澳门日报》7日刊出社论说,奥巴马与罗姆尼3日的辩论结束,罗姆尼被认为表现出色,奥巴马表现平平。分析称,奥巴马团队过于轻敌,采用防守策略,不像罗姆尼甚具攻击性。罗姆尼可能因在辩论中明显占上风而使募款暴增,但问题在于,是否已为时过晚,从而无法扭转情势。因为少有证据证明,辩论能改变选举结果。

文章摘编如下:

争取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10月3日晚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进行第一次电视直播的辩论,两人主要在各项内政问题,包括经济、税务、教育、医疗等问题上,针锋相对。辩论结束后,罗姆尼普遍被认为表现出色,整晚大部分时间采取主动进攻,向奥巴马步步进逼,令奥巴马的表现相形见绌。这场辩论令美国选民对罗姆尼的好感大增,保守派阵营士气大振。

这是三场总统辩论会中最重要的一场,因为两位候选人争辩的,主要是美国人民最关心的内政问题,尤其是经济状况。罗姆尼似乎胸有成竹,有备而来,一开始便主动发动攻势,炮轰奥巴马在位三年半期间,美国经济持续疲弱,失业率长期高企在8%以上的水平,民不聊生。他说:“我最关心的是,我们走在一条不成功的路线上。总统现今的看法,与他四年前角逐总统时是一样的,花多些钱,抽多些税,监管多一些。这不是解决美国问题的正确答案。带领维持现状,对今天挣扎过活的美国人毫无帮助。”

奥巴马实时反击,指美国的经济乱局,是前朝共和党政府的总统小布什遗留下来的。他上台后,已经成功避免美国经济大崩溃。他批评罗姆尼重蹈覆辙,有意重推那些于四年前弄垮经济的政策。

罗姆尼在九十分钟的辩论中表现淡定及充满自信,非常进取,但言词并不挑衅,他今次的表现可以说是为他的选情注入新的动力。反观擅长电视辩论的奥巴马,今次表现平平,说话经常停顿及哑口无言,看上来有些紧张,而且经常垂下头,反映他自信不足,又好像不想出席这场辩论似的。无论是民众、身体语言专家或政治分析家都一面倒认为,罗姆尼这晚赢了奥巴马,是他参选以来最漂亮的一仗。但是,这场辩论是否足够令到罗姆尼在全国民调中反超前奥巴马、甚至扭转选情的劣势,情况却又未必。

奥巴马当晚的表现虽然失色,但又未至于犯下严重错误,令选票大量流失。

罗姆尼在舌战中令人刮目相看,他的竞选团队应记一功。为了扭转上个月罗姆尼失言,指“政府养懒人”而造成的灾难,他们特别请来共和党资深参议员波特曼当反派,扮演奥巴

马,集中攻击罗姆尼不关心普通百姓。波特曼曾经是罗姆尼竞选拍档的热门人选之一,在特

训中,连罗姆尼都指他扮演得非常成功,多次想踢波特曼出房门。

相反,奥巴马的团队就过于轻敌,以为奥巴马一定会成功连任,所以采用防守策略,不

像罗姆尼般在辩论中甚具攻击性。这也反映了奥巴马与他的团队抱着侥幸心理,以为罗姆尼

经常说错话,无翻身的机会。无论如何,是次辩论有助选民进一步了解两位候选人。

经过数周艰困之后,如今罗姆尼因在辩论中的强势表现而取得立足之地;但问题在于,

这是否已为时过晚,从而无法扭转情势。

罗姆尼可能因在辩论中明显占上风而使募款暴增,使游离选民对他产生好感,并大获共

和党内支持;也可能因媒体报道对他肯定而获利。但因距大选日不足一个月,罗姆尼已无时

间抢占优势。昨天公布的路透社和易普索民调显示,全美已有35州展开某种形式的投票,

并已有6%选民投下了选票。同时尽管辩论是历次总统选举期间最令人难忘的活动,但却少

有证据证明,辩论能改变选举结果。

值得奥巴马庆幸的是,美国劳工部五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九月的失业率降至百分之

七点八,为近四年来首次低于百分之八。

这项重大利好消息,不仅将一扫其首场辩论表现欠佳的颓势,也可能在大选前最后一个

月为他赢得更多中间选民的选票。在今年十一月六日大选之前,美国劳工部还将公布最后一

个月的就业数据报告。如果失业率继续下降,很可能帮助奥巴马成功锁定胜局。

关于大选的一些历史背景:

大选电视辩论规则严谨形式亲民

1960年首次美国大选电视辩论大致确定之后每届辩论形式

1960年,美国三大电视网在9月与10月共主办四场大选电视辩论,这也是美国政治

史上首次全国性的总统大选辩论。辩论是除了主持人外,每场搭配四位媒体记者担任提问人,从晚间九点半到十点半进行一个小时,程序是8分钟开场词、紧接着提问人就内政问题提问,候选人每人答询2.5分钟,回答与相互质疑之后,最后各有三分钟结辩。这四场辩论大

致确立了总统电视辩论的形式,选民第一次透过电视“看清楚”总统候选人的政见立场与人格

特质。

为向选民提供更多信息,美国大选电视辩论一直向参与选民更多和形式更简洁的方向改

从1980年起,美国大选电视辩论取消候选人8分钟开场词,直接进入媒体代表轮流提问,并且开始分上下半场,并限制每场辩论的议题。从1992年起,每次总统候选人辩论的

第二场开始采用“市民会议”方式进行,提问人不再是媒体记者,而是209位经过抽样挑选的

自由选民,扩大了选民直接参与层次。从1996年的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起,不再有媒体提问人,除了第二场的市民会议外,其余两场都是只有主持人全程负责提问,因为负责组织辩论的“总统大选辩论委员会”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能让候选人提供最足够的信息给美国民众。

从2008年开始,电视辩论中候选人可以相互提问辩论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总统大选辩论委员会”当时的主席说:“公众有权在电视转播的限制下,尽量多地知晓候选人对国是的看法。”民主、共和两党因而议定新的候选人电视辩论规则,引入了辩手讨论的时间。新规则是每场辩论总计90分钟,分成8个10分钟小节,其余时间为开场白和总结。每个小节谈一个话题,由主持人引入话题,然后两名候选人分别有1分钟时间表达观点,然后有7分钟时间相互诘辩。通过放宽发言时间的限制,主持人可以让候选人相互提问。

大选电视辩论的组织者、日程、参与者都有限制

组织电视辩论的“总统大选辩论委员会”信息公开、流程严格、不盈利只接受民间捐款

成立于1987年的总统大选辩论委员会(CPD)是为举办全国性总统大选而设立的常设机构,目的是为确保选民能获得最足够的信息。这个组织,经费全由民间募款而来,从正式成立起就确定了非营利性质和“不接受政府与政党的捐赠”的原则。并且自1992年起就做到信息完全公开,网站上清楚公布企业或是个人赞助者名单。不仅是全国性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会,甚至属于地方选举或是其他教育性质的辩论会,都经过了一定程序的审核,务求符合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the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的要求--辩论赞助者必须是预先设定以及客观(pre-established,objective)原则。

大选电视辩论日程要尽量提前于投票日,还要避开秋季体育赛事

一般美国大选电视辩论的日程安排要遵循几个要点:最后一次辩论和大选投票日的时间要隔得越久越好,以便于参选方巩固辩论得来的优势或造成的损失;要避开流行体育赛事的秋季赛程,以免受众不关注辩论;但也不能提前太早,因为候选人在辩论前一周要显著减少公开活动,进行高密度训练和彩排,选民不能太长时间见不着未来的总统。所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选电视辩论通常会安排在9月底和10月初的头两三个星期。1992年大选,共和党方面曾提议在选战期间的最后四个周末举行辩论,最后一场辩论在11月份的投票日前两天举行。结果这个建议被民主党方面立马驳回。

总统候选人要在全国民调支持率过15%才能参与电视辩论

从1988年总统辩论委员会成立时开始,24年来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持续商讨和策划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事宜,以协议的方式建立一套辩论的规则,这套规则着重参考全国民调结果。两党合意的规则规定:只有在五家全国性民调机构最新民调结果平均超过15%支持度的总统候选人方可参加电视辩论。最近几次美国大选,竞选力度不够、支持率不高的第三党和独立候选人,如1996年的改革党候选人佩罗、2000的绿党候选人纳德和今年的自由党候选人约翰逊,都会以“控诉总统辩论委员会歧视第三方”这个技巧来提升人气并宣传“两党轮班制需要改革”的政纲。

大选辩论的目的是让选民能对比候选人

2000年首场大选辩论中戈尔的答非所问对比出布什的胸有成竹

在2000年10月3日的第一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主持人问时任副总统戈尔的第一个问题是“副总统先生,当你在质疑布什州长能否胜任美国总统一职时,你要表达什么意思?”戈尔的回答先是感谢此次辩论赞助方和举办城市的人民,然后说“我并未质疑布什州长的经验,我质疑的是他的政纲,以下是几点原因……”接着花了好几分钟总结自己的竞选经历。而当时任德克萨斯州州长布什回答同一个问题时,他简洁而尖锐地说:“八年前他们(戈尔阵营)的竞选纲领在强调老年人处方药福利,四年前他们又在强调老年人处方药福利,现在他们还在强调老年人处方药福利。看来副总统方面八年来连一件事都办不好。”“白宫需要一个能办成事的总统。”

1980年后每次大选辩论都会引用里根的“你现在过得比4年前好吗”的对比式问题

1980年美国大选时,卡特阵营的一个竞选策划在一份备忘录里提到:“电视辩论的目的不在于言语争执,而是让美国的公民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应对中有所比较。”里根在大选电视辩论中也使用了这个策略:他提了一个经典的问题:“你们的日子比4年前好过了吗?”当时他用这句话点出卡特当总统后美国经济比之前滑坡,得到了广大选民的赞同。时隔4年之后,里根在竞选连任时,又在电视辩论过程中重复了这句话,从侧面夸赞自己上任后美国经济比之前有明显起色。在后来几乎每次总统竞选里,都有候选人在电视辩论中引用里根的这句话来沿袭同样的对比策略。

大选辩论中参与者的涵养同样重要

辩论中但凡表情鄙夷语气轻蔑对手的总统候选人,胜选希望都会破灭

1992年,老布什在大选电视辩论中,不停地低头看手表,这种无聊和不耐烦的表现让公众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感情冷漠的官员”,形象大受影响。在2000年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同小布什辩论时频频大声叹气、面露鄙夷。选民认为戈尔趾高气扬,看不起分格画面另一边诚恳的竞选对手。2008年的电视辩论中,麦凯恩蔑称奥巴马为“那个人”,在第一次辩论的九十分钟内没有一次和奥巴马有直接目光接触。辩论主持事后说“麦凯恩当时紧张焦躁,看上去情绪快要失控。”这些候选人全都在之后的大选中失败了。

1980年里根克制愤怒,用调侃化解了对手对自己观点的曲解

在1980年10月28日的大选全国电视辩论中,卡特原打算采取攻势,挑剔里根“是靠在全国巡回攻击医保成名”。结果颇有幽默感的里根淡定地微笑回应:“你又来了”(There you go again)。传记作家卢·加能后来说,“这个简单的句子达到了两个目的:质疑了卡特对待辩论对手的真诚度,也维护里根自己未被曲解的…面对面?健保观点。这个回复带来的是那场辩论、甚至那次大选的关键性逆转。”

而里根在回忆录中回顾这次辩论时说:“在1980年大选中,卡特持续污蔑我是个战争狂和种族主义者。他一直曲解我对政府权力和军控的观点、曲解我对医保的观点。我忍下了怒火,只是自然而然地回答那句…你又来了?。”

结语:在美国每逢大选,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都是最受社会期待与关注的活动之一。决定每届辩论以至大选胜败的,不只是未来总统的美妙承诺,更关键的是种种因素给选民留下的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