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火灾事故中人的心理及行为分析_童庆杰

火灾事故中人的心理及行为分析_童庆杰

第18卷第3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8No.3 2004年6月J 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S ocial Sciences)Jun.2004

火灾事故中人的心理及行为分析

童庆杰, 权高峰, 邵 力

(合肥市消防支队,安徽合肥 230000)

摘 要:通过对人在火灾事故中的非理性心理及其危害性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些非理性心理的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在这些非理性心理的支配下人所做出的错误行为,指出在火灾事故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避免伤亡。

关键词:非理性心理;行为;安全疏散;火灾事故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4)03-0159-04

A nalysis o f mentality and behavior o f people involved in fire disasters

T ONG Qing-jie, QUAN Gao-feng, SHAO Li

(Hefei Fire Brigade of Anhui Province,Hefei230000,C hina)

Abstract:In fir e accidents,it is possible fo r people to hav e ir ratio nal mentality.Hereby the article makes a complete analysis to figure out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causes resulted in irrational m entality, also lists the pr obable w ro ng behavior s under the m entality.Then conclusion co uld be draw n:sensi-ble mentality is essential in fir e accidents to avo id harm or casualty.

Key words:ir rational mentality;behav io r;safety ev acuation;fire disasters

近年来火灾发生的频率加大,造成的损失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人员集中场所(如宾馆、酒店、商厦、舞厅等公共场所)的火灾,不但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火灾,烧死53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震撼,寻究其原因,除了建筑物本身的消防安全不合理之外,火场中受困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在火场这样特殊的场合下,很多人失去理智,通常采取一些不理智的逃生方式,如跳楼、抢夺疏散通道、盲目随从人群等,这将进一步加大火场上的人员伤亡。因此,要避免人员集中场所在发生火灾时出现群死群伤,不但要健全建筑物本身的消防安全措施,而且要消除火灾中人们的非理性心理[1]。

一、人在火灾中的心理反应

1.心理活动的产生

人的心理是一种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具有两方面特征:第一,心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人脑必须

收稿日期:2004-02-18

作者简介:童庆杰(1978—),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市消防支队助理工程师.

160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6月

在客观现实的刺激和作用下,才能产生心理,人脑才能把客观事物转化为主观映像。人的知识经验、思想意识等心理内容,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客观现实。人的思维、情感、记忆等个性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二,心理具有能动性。人的心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像镜子那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人们不仅能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到眼前事物外在的表面现象,而且能突破感官的局限性,经过思维间接地认识无法感知的客观事物的内部本质和规律[2]。

2.人在火场中心理的种类

人的心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当处在火场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在浓烟、火焰、毒气的刺激下,人将会产生特殊的心理[3],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惊慌不安 火灾中的惊慌是指经历火灾的人们接受异常灾难刺激后所表现的一种焦虑状态或行为状态,这种焦虑和行为往往不能自控。在惊慌心态的支配下,想逃,怕选不准安全通道;想避,又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之地。因此,往往会产生一种盲目的向群性。人们普遍认为人多可以壮胆、人多有依靠、安全感可以增强,但事与愿违,这种由于惊慌不安而造成的人员集中往往会导致抢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现象,这势必又会造成疏散通道堵塞,人员拥挤,不能及时疏散出去,从而加重人员的伤亡。引起惊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火灾突发性。人们的心理来不及调节,而使原来自身的心理平衡遭到破坏,使人们失去理智的控制,出现丧失理智的行为。第二,建筑物超员,疏导不利。第三,报警不及时。在火灾中,如果过迟地发出警报,火势已经增大,又会加剧人们的心理负担,使受灾者不能及时逃出。

(2)恐惧 在1997年12月11日的哈尔滨汇丰酒店火灾过后,消防队员在清理火场时,发现不少受难者的尸体蜷缩在墙角处、厕所内、床下等部位。让人不解的是,整个酒店并不高(才六层),利用自制安全绳或通过其它办法均能安全逃生[4],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没有进行积极的自救,却错误地选择了躲避,结果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心理学认为:火灾中人们的躲避行为,其实是对火灾恐惧心理的一种表现。恐惧是人们遇到危险时所产生的情绪,由于缺乏应付、摆脱可怕情景的力量或能力,往往造成恐惧。火灾中,面对浓烟烈火,面对人群的纷乱骚动,人们深切感到生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产生不能面对伤亡的强烈恐惧感。强烈的惊恐惧怕的心态又会严重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削弱理性判断能力,表现在火场上就是大喊大叫、躲在房间里的某个角落里等。火灾事故中造成恐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火焰和烟气,这是外因。人对火焰的恐惧与生俱来,火灾中火焰往往是大面积燃烧,人们根本无法控制,再加上产生温度极高的热辐射,人们的身体无法承受,使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会产生恐惧感;火灾中的浓烟除了降低火场的能见度之外,还会刺激人的眼睛,使人睁不开眼,想逃却摸不着方向,感觉到逃生无望,因此也会产生恐惧感。第二,受困人员本身接受的消防教育少,这是内因。很多火灾案例表明:如果火场受困人员以前从未接受过消防教育,面对浓烟烈火,他将会失去理性判断和思考,不知道如何才能够逃出去,因此会产生恐惧感。相反,如果他以前接受的消防教育较多,便可以冷静地面对火灾,从而机智地寻找逃生的办法。

(3)判断失误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火灾的增加,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火灾中有很多受困人员经常从几层甚至十几层的高楼往下跳,结果非死即伤。如在1985年哈尔滨天鹅宾馆中死亡的10人中有9人是因为跳楼而摔得粉身碎骨;1972年日本千日百货大楼火灾中死亡的118人中,有22人是因为跳楼摔死的。在正常的情况下,谁都不可能从十几层甚至几十层的高楼往下跳,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常识:从三楼往下跳就等于自杀。然而在高层建筑火灾中跳楼却成了常事,这是因为跳楼是火灾受困者判断失误心态的一种表现。判断失误是指人们处在火场环境,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失去正常的分析、判断能力的一种心态,其将导致非理性的错误行动,如前面提到的跳楼以及乱跑乱窜、不听劝阻等等。造成判断失误主要是由于高温和烟气的作用。第一,人处在高温环境中,先是口干舌燥,软弱无力,痛苦煎熬,同时思维活动受到强烈干扰、减慢,进而眩晕心乱,直到昏迷休克猝然倒下。高温下人能够忍受的时间如表1所列。

表1 高温下人能忍受的时间温度人所能忍受的时间120℃15min 175℃1min 300-400℃片刻也不能停留 在一般火灾中,从起火到蔓延时间仅为7分钟,而

在6分钟时火场实测温度已达300-400℃,这时人们

已经不可能再进行正常的思维。第二,人们处在缺氧和

CO 、H CI 、HCN 等毒性气体大量存在的火场环境中

时,因吸入毒气产生的吸入效应,可使人发生嗅觉刺

激、呼吸困难、视线模糊、内脏损伤和脑神经系统等生

理障碍,进而导致思维不清、行为错乱和心乱目眩,直

到昏愦或中毒窒息死亡。尤其是初期吸入CO 可使人

出现欣快效应[5],导致人出现非理性行动,造成判断失误。(4)冲动与侥幸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冲动是外界刺激引起的,靠激情推动的心理,它受情绪的左右;侥幸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冒险投机心理,行为人在认识上即使认为不一定成功,也要决心付诸于意志的执行阶段。冲动和侥幸这两种心理往往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可能做出冲动行为;冲动的心理则可能进一步加强人们的侥幸心理。火场中,人们的惊慌,火、烟、热、毒的作用所产生的惧怕和茫然,最容易使人做出不理智或盲目的冲动行为。火场心理研究证明,乱跑乱窜、大喊大叫不但会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还会扰乱人们平静的思维,增加其他人的惊慌心理,导致更多的人效仿,从而使火场中的人们更加混乱而难于疏导和控制。侥幸心理也是人们经常出现的一种心态,尤其是在面临灾祸之际,部分人表现得更为强烈。侥幸心理是妨碍正确判断的大敌,火场中必须先排除这种心理,不要让它干扰理智的思维和正确的判断。

造成冲动和侥幸心理的原因除了火场的环境因素以外,更主要的是人们火场逃生知识的欠缺。面对火灾,由于不知如何才能逃生,人们的情绪便会越来越烦燥,再加上急于离开火场,人们就会感情用事,导致盲目或冒险的行动。

以上是人在火灾中常见的四种心理,在火灾中尤其是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中,人们容易形成上述特殊心态,它们都是严重干扰自我逃生和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在火灾中产生上述心理。

二、人在火灾中的行为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在火场中的非理性心理,必然会导致错误的判断,产生非理智的错误行为[6]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回返性 入住旅馆、酒店的旅客大多是属于临时性的住宿者,地理环境不熟,避难路线了解很少,当处于火灾危险之中,个人又不能进行冷静的火灾状况判断,因而通常都是在急于逃生的动机支配下,只能靠自己的所知或惯用的通道逃生。绝大多数是奔向来时的路线,作逆向返回的逃生。这种循迹返回进入通道逃生的特性称之为回返性。回返性是人们在地理环境生疏的状况下,自然利用的一种特性,因而在火灾逃生中有普遍性。如果该通道畅通,是逃生的较好路线;倘若该通道被烟火封锁,他们立即就会感到无路可逃,从而丧失斗志,严重影响顺利逃生的进行。遇到这种情况时,多数人表现为随大流窜动,少数人则重返自己的房间,部分人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2)向群性 向群性也可称为聚集性或随流性,人们普遍具有人多壮胆、人多有依靠、安全感增强的心理。因而聚集、随大流的向群性是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最容易发生的习惯倾向。旅馆、饭店的旅客在突发火灾的情况下形成的群体,本来就是互无联系、无组织的临时群体,但在混乱之时凑在一起,虽不相互认识,却都认为是可以相互依赖的人。这种在无任何指令或暗示的举动下形成的自然集结气氛,往往越变越强。但由于这样形成的群体,每个人都存在着惶惶不安和盲目性,所以,一般情况下,容易盲目地按着错误信息或指令导向,走向更危险的境地。(3)趋光性 向往光明是人之共性。按照生活习惯,除夜晚安寝之外,绝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明亮161

第3期 童庆杰,等:火灾事故中人的心理及行为分析

162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6月

的环境中,因而对黑暗的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较强。在火灾情况下,浓烟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或由于突然停电,照明灯熄灭,将人一下抛到了昏暗环境中,每个人都立觉不适应和惧怕。此时,人人都具有习惯上的奔向能见度好、明亮之处躲避的趋向。通常,烟雾少、能见度高的一方是距火点远的一方,如在安全疏散通道,奔向明亮方向逃生无疑是正确的。但若此方向无安全疏散通道或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则虽能暂时减轻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火势发展,此光明处却可能成为最危险之地。

(4)意向性 意向性是凭自己的主观臆念支配自己行为的一种倾向。意向性容易发生于性格内向的人身上,当发生火灾时,他们自己虽然对逃生方法和路线不熟,对火势的实际情况了解很少,但靠主观臆断或不切实际的幻想盲目地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人在火场上最不愿意听从别人的规劝和指挥,因而往往陷入最危险的境地。发生火灾时,听从火场内部人员指挥,冷静地进行火灾实际情况判断,才是最可取的。

(5)暂避性 在火、烟、热以及有毒气体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具有习惯于向着不见烟和火焰的方向进行逃避的倾向。因而将逃生仅着眼于脱离暂时的危险处境上,变成只解决临时燃眉之急的单纯行动。在暂避性心理支配下,表现出急于逃出火区的心态,导致无目的地乱跑乱窜或就地隐藏,钻入暂时烟火未延及的床下、桌下、厕所、盥洗室等处,甚至从楼上跳下等。这样做往往会贻误自我逃生时机,将自己送到更加危险的伤亡边缘。

(6)随从性 随从性是人们在危险时刻最容易产生的一种行为倾向。随从即盲目地跟从别人。初次进入新场所内的人,由于对建筑物的建筑布局、结构等诸种客观情况不了解,又缺乏火灾的实际信息资料,对自己判断的准确与否毫无把握,因此他们在发生火灾时就容易身不由己地跟随前边的人无目的地乱跑,把前面的人当作逃生的靠山。试想,如果前面的人也与自己一样盲目乱逃,岂不害了自己?因此,对随从性也要一分为二,如是正确的疏散引导,要坚定不移地追随,否则绝不随从。

(7)混乱性 混乱是大多数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中都会产生的一种可怕局面。混乱常起因于一两个或几个人的乱跑乱叫,进而给周围的人以强烈的影响,诱发成更大的混乱状态。一个群体的情感状态是会随着某个人的乐观或悲观、恐惧等因素而不断变化的,多人存在的场所更具有一种增强效应和链式的相互感应。从非理性心理可以相互感染的观点看,聚集的人群更易感染悲观情绪。悲观情绪占上风的群体最容易出现反常的举动来。火灾时的混乱状态危害极大,它会严重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出现行为错乱,干扰人为的正确引导疏散和消防救护。因此给予适当的火场信息报道,保持逃生路线畅通,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影响和严防逃生动机错乱,对于预防火场逃生混乱局面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

火灾中人的行为特性是与心理特性密切相关的,心理特性起决定作用。如果人们在火灾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一些逃生的基本知识,一般都可以做到顺利逃生和安全疏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参 考 文 献]

[1] 朱志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26.

[2]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1—232.

[3] 张志春.火场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3.

[4] 白松林,崔守金.火场逃生术[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131—135.

[5] 惠中玉.现代消防管理手册[Z].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437—438.

[6] 李椿年.人在火灾中的行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7—49.

(责任编辑 张和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