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药学课程大纲-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试验教学中心

农药学课程大纲-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试验教学中心

农药学课程大纲-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试验教学中心
农药学课程大纲-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试验教学中心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学实验

Pesticide Experiment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01600041z

适用专业:应化

理论课程总学时:48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24(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9(验证实验4个;综合实验3个;设计实验2 个;创新性实验个)(选修6个)

应开实验学期:5

二、实验课程简介

《农药学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农药学实验》主要介绍○1农药的识别(种类和剂型)○2波尔多液的配制○3石硫合剂的煮制○4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5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6除草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7除草剂室内配方筛选试验○8农药对作物药害的观察和测定○9农药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测定等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实用性强,可直接指导农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农药学实验》从1986年开始,本次调整为24学时。基本是按照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的要求所设。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目标: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所讲授的农药学基本知识;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训练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

基本要求: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有关教材,了解该实验原理、内容和方法;实验时必须细心、严肃认真;爱护仪器、仪器使用实行登记制度;实验应独立思考,认真操作;按时完成作业、认真统计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完毕应将用具洗净并放回原处。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黄彰欣.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5月

2.主要参考书

赵善欢主编.植物化学保护.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1月

韩熹莱主编.农药概论.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五、考核办法

出席情况、听课情况、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结果分析等方面相结

合给学生打分。实施百分制(参考实验报告评分标准),缺席某实验则该实验为零分,依次根据各项完成情况打分。

大纲主撰人:滕春红

(一)农药的识别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2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1986年必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农药类别、名称和剂型,使学生对农药的分类和剂型有形象的认识。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观察各种农药的类别、名称和剂型。

5.实验操作要点

(1)从给出的农药中找出杀虫剂并注明品种名称和剂型。

(2)从给出的农药中找出杀菌剂并注明品种名称和剂型。

(3)从给出的农药中找出除草剂并注明品种名称和剂型。

(4)从给出的农药中找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并注明品种名称和剂型。

6.注意事项:

农药多数对人有毒性,实验中要注意自我保护。

(二)波尔多液的配制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1986年必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和掌握波尔多液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配制方法和原料质量与波尔多液质量的关系。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1)波尔多液的性质

(2)波尔多液胶粒的观测方法

(3)波尔多液的稳定性与配制方法,原料的关系

5.实验操作要点

(1)波尔多液的性质:是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溶液配制而成的一种天蓝色水凝胶液,有效成分是碱式硫酸铜,但其成分也随石灰比例而变,其胶粒扁平呈膜状,具有很强的粘着力,不易被雨水冲刷,是粘着力特别好的保护性杀菌剂。

(2)波尔多液胶粒的观测方法:先制备母液Ⅰ和母液Ⅱ。

母液Ⅰ:化学纯2%硫酸铜溶液500ml

母液Ⅱ:化学纯2%石灰乳液,用化学纯Ca(oH)2 500ml

取一大烧杯中盛清水约半杯,另取2个小烧杯分别取母液Ⅰ和母液Ⅱ各100ml→将母液Ⅰ和Ⅱ同时注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不要搅拌,注入时必须使两种母液在达到大烧杯清水之前相碰→两种母液在相碰时即行反应,生成波尔多液。→清水是把波尔多液分散,以利观察。此时把大烧杯对着光,即可看到清水中悬浮着浅蓝色棉絮状和片状胶状物,此为被水分散了的波尔多液。

(3)波尔多液的稳定性与配制方法、原料的关系:采用上项制备的母液Ⅰ和母液Ⅱ,按下表配成的波尔多液,分别倒入100ml量筒中,静置勿受任何扰动,30分钟后(从每支记录时间算起)比较沉淀刻度的差异,配成的波尔多液悬浮性越好,则其性质越稳定,沉淀的刻度就越少。并细心观察各种不同方法配制的波尔多液颜色有无差别?不同原料质量配制的波尔多液有哪些主要差别?

波尔多液的稳定性与配制方法、原料的关系

处理母液Ⅰ,ml母液Ⅱ,ml配制方法

1 2 3 4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用两个烧杯分别盛母液Ⅰ和母液Ⅱ各50ml,将母液Ⅰ慢慢注入母

液Ⅱ中,边倒边搅拌,即成天蓝色波尔多液,配好后倒入第1支

100ml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用两个烧杯分别盛母液Ⅰ和母液Ⅱ各50ml,将母液Ⅱ慢慢注入母

液Ⅰ中,边倒边搅拌,即成天蓝色波尔多液,配好后倒入第2支

100ml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用两个烧杯分别盛母液Ⅰ和母液Ⅱ各50ml,将母液Ⅰ和母液Ⅱ同

时注入第三个烧杯中,边倒边搅拌,即成天蓝色波尔多液,配好

后倒入第3支100ml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用两个烧杯分别盛母液Ⅰ和母液Ⅱ各50ml,将母液Ⅰ加热至70

-80℃,趁热注入母液Ⅱ中,边倒边搅拌,即成天蓝色波尔多液,

配好后倒入第4支100ml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5 6

另取1g化学纯硫

酸铜溶于90ml水。

另取1g劣质硫酸

铜溶于90ml水。

另取1g化学纯Ca(oH)2,

配成10ml石灰乳液。

另取 1.3g建筑用陈旧石灰

粉,配成10ml石灰乳液。

将配好的90ml硫酸铜溶液倒入10ml石灰乳液中,边倒边搅拌。

配好的波尔多液倒入第5个100 ml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将配好的90ml硫酸铜溶液倒入10ml石灰乳液中,边倒边搅拌。

配好的波尔多液倒入第6个100 ml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6.注意事项:

注意记录时间,以比较沉淀刻度的差异。

(三)石硫合剂的煮制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1986年必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煮制优质石硫合剂的方法,

(2)了解原料质量,煮制活力对石硫合剂母液浓度的影响,煮制时火力的

控制,反应终点的确定以及母液浓度的量度和稀释方法。

4.实验内容提要

(1)石硫合剂的煮制方法

(2)劣质原料和煮制火力不足对石硫合剂母液浓度的影响

5.实验操作要点

(1)石硫合剂的煮制方法

称取块状、质轻而洁白的生石灰放在锅中,滴数滴水使块状生石灰消解成粉

状,再加入少量水搅成糊状,最后把全部水量加入配成石灰乳液,记下水位线。

加热煮沸,往沸腾的石灰乳中徐徐地加入硫磺粉,边加边搅拌,使硫磺粉全

部湿着(不浮面)。开始计算时间,整个反应时间为40-50分钟。熬煮过程必须

保持沸腾,损失的水分应加热水补充,并应在反应终止前15分钟补足完毕(判

断反应时间够了时,锅内渣子开始变为蓝绿色)。反应终止时,即离火静置片刻,

用8层纱布滤去残渣。

滤液为深棕色的透明溶液,即为石硫合剂。把母液倒入100ml量筒中,用波

美比重计量度母液浓度(波美比重计数)。

石硫合剂可盛装在密闭的容器中,贮存备用。如保存时间较长,可在液面滴少许煤油,以避免氧化。

(2)劣质原料和煮制火力不足对石硫合剂母液浓度的影响

另用两个反应锅,用与上述相同的煮制方法比较劣质原料和煮制火力不足时,石硫合剂母液浓度的影响。

6.注意事项

煮制石硫合剂必须用瓦锅或生铁锅,不能用铜锅或铝锅,否则易腐蚀损坏。

(四)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营养介质法)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4年必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初步掌握杀菌剂室内毒力的测定方法、具体操作过程、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基本技能和操作技术。

(2)学习如何设计和评价同一种杀菌剂的不同浓度对某一病原菌毒力的大小。

(3)学习如何设计和评价不同种类的杀菌对某一种病原菌毒力的大小。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1)用消毒小烧杯盛取各种不同浓度的药液。

(2)菌种片投入不同药液的小烧杯中。

(3)带药的菌种片接种到新鲜的PDA培养基上,放入28℃恒温培养箱内

培养。

5.实验操作要点

(1)用消毒小烧杯盛取各种不同浓度的药液,并作好标记。 实验处理设计 杀菌剂 浓度(mg a.i. /L ) 浓度(mg a.i. /L ) 枯萎灵 黑星叶霉唑 保加新 对照

100 100 100 0

200 200 200

(2)加热融化培养基,稍冷至45℃左右倒入灭菌培养皿中,冷凝待用。 (3)无菌操作切取纯粹培养基的菌丝块,切下的菌种片在上述1)项不同药液的小烧杯中分别投入3片,定时浸渍5分钟后取出,放在无菌载玻片上并用无菌水冲洗3遍,然后移入2)项已凝固的培养基平板中央,每皿移1片(注意长菌丝的一面向上),每浓度重复3皿。

(4)最后放入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36小时或48小时后检查结果。 (5)检查各处理的菌落生长情况,测量菌落大小,以菌落直径长度(mm /36小时或mm /48小时)表示,并计算抑制百分率。

%对照组菌落直径

处理组菌落直径对照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抑制百分率=100?-

6.注意事项:

(1) ~(4)要严格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菌丝块最好均在菌落边缘选取,菌落边缘生活力比较一致。

(五)除草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6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7年 必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茎叶喷雾法测定除草剂室内毒力的方法。 (2)明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及评价方法。

(3)学习如何设计和评价除草剂对某种供试杂草的毒力大小。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1)播种稗草、狗尾草。

(2)设计药剂浓度。

(3)喷雾处理。处理后观察并记录杂草受害情况和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

(4)数据处理。

5.实验操作要点

(1)植钵中播种定量的稗草、狗尾草,覆0.5cm厚表土,镇压,淋水后置于温室正常管理。

(2)设计药剂浓度。

试验处理设计

处理号除草剂用量(ml a.i./ hm2)

1 烟嘧磺隆0

2烟嘧磺隆40

3烟嘧磺隆50

4烟嘧磺隆60

5 烟嘧磺隆100

6 4%烟嘧磺隆油悬剂50

(3)待稗草、狗尾草2-3叶期,进行喷药处理,采用美国配置Knapsack Hydraulic Sprayer,TEEJET8002扇型喷头喷雾,喷压为214kPa,喷药液量为150L/hm2。处理后置于温室正常管理。处理后观察并记录杂草受害情况和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

(4)数据处理于处理后15天、30天二次调查,第一次为目测防效,采用目测百分比法测定除草效果,其中0%表示无效,100%表示植株完全死亡。第二次测量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鲜重抑制率,经DPS软件进行专业统计,分别求出该药剂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抑制作用的ED90(即抑制90%杂草的剂量)。调查记录的数据应用Excel、DP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Duncan’s 新复级差测验法进行方差分析。

6.注意事项:

选择均匀一致的杂草,喷雾要均匀。

(六)杀虫剂毒力测定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4年选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杀虫剂胃毒作用的测定方法。

(2)学习杀虫剂致死中量LD50的测定方法。

4.实验内容提要

(1)选择幼虫。

(2)夹毒片的制备。

(3)幼虫放入培养皿取食夹毒片。

(4)结果观察及计算。

5.实验操作要点

(1)从田间采回或人工饲养的健康幼虫,停止取食5h后用,有利于昆虫取食。

(2)取厚薄均匀的玉米叶片,用钻孔器打成约1cm2的圆片,保湿备用。

(3)夹毒片的制备:用丙酮配制1:500倍敌百虫液,用微量进样器取10μL 药液均匀涂布在圆叶片上,自然晾干,通过叶片受药量及叶片面积,可计算每cm2叶片的药量,另取一片无毒的圆叶片涂上新鲜浆糊与已涂有药的圆叶片那一面对合,即成夹毒叶片。另外用10μL丙酮液代替药液,制成不夹毒的叶片(方法与上同)作对照。

(4)每个培养皿放入一片夹毒片,用湿棉花团置于皿中保湿,每个培养皿放进一头已称好重量的幼虫让其取食。所有培养皿按顺序编号,记下虫的体重。

(5)结果观察及计算:观察昆虫取食情况,控制其食叶量的多少。然后取出夹毒片计算每头幼虫取食的药量。取出残留的夹毒片后,应放入无毒的新鲜叶片,饲养一定时间后检查幼虫的生存和死亡状况。

2)

( 50

B A

LD

=A为生存部分,B为死亡部分。

6.注意事项:

选择生活力一致的幼虫,倍敌百虫药液的配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七)农药对作物药害的观察和测定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6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5年选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用农药对各种作物的药害症状。

(2)了解药害的分级标准。

(3)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药害的产生。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1)准备实验

(2)设计药剂浓度

(3)喷雾处理

(4)实验结果分析

5.实验操作要点

(1)准备实验植钵中播种大豆、玉米、小麦和高粱四种作物,每钵播种10粒种子,播后置于温室正常管理,待作物长至3~5片叶,备用。

(2)设计药剂浓度

实验处理设计

除草剂浓度(ml a.i./ hm2)浓度(ml a.i./ hm2)

2,4-D丁酯广灭灵

咪草烟

对照600

1000

80

800

1200

100

(3)喷雾处理

用2,4-D丁酯、广灭灵处理大豆、玉米、小麦、高粱4种作物,用咪草烟处理玉米、小麦、高粱三种作物。待作物长至3~5片叶,进行喷药处理,采用美国配置Knapsack Hydraulic Sprayer,TEEJET8002扇型喷头喷雾,喷压为

214kPa,喷药液量为150L/hm2。处理后置于温室正常管理。处理后3、5、7天观察作物受害情况,分别描述作物的受害症状。

(4)实验结果分析

药害分级标准

0级:无明显药害症状;

1级:叶片产生暂时性的、接触性药斑或生长受到轻微抑制;

2级:叶片产生较重的连片药害斑,褪绿、皱缩、畸形,或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但可以恢复;

3级:造成生长点死亡,或持续严重生长抑制;

4级:造成部分或全部植株死亡。

记录数据,根据药害分级标准评价作物的受害程度。

6.注意事项:

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作物,喷雾要均匀。

(八)除草剂室内配方筛选试验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6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7年选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除草剂室内配方筛选试验的方法。

(2)明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及评价方法,用Colby法评价除草剂混用对供试杂草的联合作用类型。

(3)学习如何设计和评价除草剂混用对某种供试杂草的毒力大小。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1)播种稗草、狗尾草。

(2)设计药剂浓度。

(3)喷药处理。处理后观察并记录杂草受害情况和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

(4)数据处理。

5.实验操作要点

(1)植钵中播种定量的稗草、狗尾草苘麻与藜,镇压,淋水后置于温室正常管理。

(2)药剂配制用二氯甲烷将烟嘧磺隆原药溶解,用丙酮将磺草酮原药溶解,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成单剂母液,再根据试验设计配制药液。烟嘧磺隆有效成分为0、1.38、2.07、2.76、3.45、4.14毫升/亩,磺草酮有效成分为0、4.02、6.03、8.04、10.05、12.06毫升/亩;两种药剂进行交叉组合,共36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

(3)药剂处理配制不同浓度的吡嘧磺隆与异噁草松及两者的不同配比组合。待稗草、狗尾草2-3叶期,苘麻与藜2-4叶期,进行喷药处理,采用美国配置Knapsack Hydraulic Sprayer,TEEJET8002扇型喷头喷雾,喷压为214kPa,喷药液量为150L/hm2。处理后置于温室正常管理。处理后观察并记录杂草受害情况。

(4)数据处理于处理后15天、30天二次调查,第一次为目测防效,采用目测百分比法测定除草效果,其中0%表示无效,100%表示植株完全死亡。第二次测量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鲜重为对照处理杂草鲜重的的百分率,确定烟嘧磺隆与磺草酮的最佳配比,并用Colby法评价两者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调查记录的数据应用Excel、DP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Duncan’s新复级差测验法进行方差分析。

6.注意事项:

选择均匀一致的杂草,喷雾要均匀。

(九)农药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测定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4年选修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和掌握杀虫剂对鱼毒性的测定方法、具体操作过程、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基本技能和操作技术。

(2)学习用计算机(EXCEL)统计实验结果。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1)配制杀虫剂。

(2)放入鱼苗。

(3)结果整理。

5.实验操作要点

(1)每小组选取一种药剂,用水稀释成经预先试验的并经确定的符合鱼在

24小时后死亡率在15%一90%的浓度。每缸盛药液共2000ml,约为缸盛量的2

/3。

实验设计

杀虫剂浓度(a.i. ppm)浓度(a.i. ppm)浓度(a.i. ppm)浓度(a.i. ppm)浓度(a.i. ppm)

功夫菊酯氧乐果辛硫磷对照0.010

10

10

0.011

20

20

0.012

30

40

0.013

40

80

0.014

50

160

(2)每缸放入10尾鱼苗(预先在室内饲养1周,每天喂以新鲜饲料,供气。当鱼放入药液后开始计算时间。另设清水(无药)放入鱼苗作为对照。每隔4小时观察1次,把死鱼捞出并记录,至24小时为观察终点。

(3)结果整理

计算每种杀虫剂的不同浓度鱼的平均死亡率,以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死亡机率值(或校正死亡几率值)为纵坐标,求出农药在24小时后对鱼的毒力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求出半致死浓度LC50或忍受极限中浓度(TLm)。

6.注意事项:

选择生活力一致的鱼,实验中用到的杀虫剂要在通风橱中配制。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在上学期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学习 情绪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生的求知欲较强,但由于我校在整体改造阶段,现借教于他校。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具、挂图以及科学实验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学习上略显枯燥)。但总体上同学们的求知欲还是很高的,基本能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期末测试合格率98%,优良率80%左右,另外,由于其它客观原因,一部分同学受家庭条件限制、自身科学素养不高、认识有偏差,所以对科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我们这学期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的。 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有七个单元、二十二个小节,内容纷杂、互不相连。有自然科学、微生物世界、遗传科学等等;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和指导并共同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本教材有很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在第一、二单元自然科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和学生共同去感受大自然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探究春天带给这个世界的变化。在第三、四单元学习中积极培养同学们自己动手的能力,善于观察、勇于动手、积极总结交流。第五、六、七单元学习中要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积极讨论问题的能力。学习成果发布会,在这学期大家在各单元的学习中成果展示;科学小制作、科学实验记录、科学小论文等。在展示中表彰优秀,总结经验,让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辛苦、享受成功,潜移默化的体会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一、课程目标 1单元——春天的故事: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小鸟在唱歌,冬眠的动物醒了,大地变绿了,仔细观察春天发生的变化,简单写出感受春天的调研报告,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使其更加美丽。 2单元——变化的天气:认知一年四季天气变化的特征以及天气对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天气对地域的影响,学习制作科普小报。 3单元——玩具总动员: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同学们拆装玩具,作好记录,认识玩具的工作原理,学习设计与制作电动玩具,在学习制作过程中认识什么是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 4单元——变废为宝:认识什么是废物,如何把废物变废为宝,发挥废物的最大功效是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利用废物,减少废物对地球的污

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 现在普遍认为植物生理学起源于16世纪荷兰人J.B van Helmont所做的实验来研究植物营养本质。随后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8-19世纪,光合作用的概念具有雏形,其发现彻底动摇了植物营养的腐殖质理论。植物生理学开始孕育。 二:这一阶段大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在植物矿物质研究,渗透现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发育生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列的成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植物生理学讲义》和《植物生理学》的出版。植物生理学正式从植物学和农业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单独的科学。 三:二十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生理学也取得了很多成就电子显微技术,X 衍射技术,超离心技术,色层分析技术,膜片钳技术等成为研究的有力工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揭示和遗传密码子的发现,催生了分子生物学。在分子生物学的帮助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开始向微观方面发展。 植物生理学现在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普遍认为来自分子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都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的方式来解释。但是分子生物学只能解释一部分的问题,却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物生理学内容的扩展以及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如计算机科学在植物生理学中营养和数学模拟研究某些生理问题,逆境生理方面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等。这种交叉渗透大大扩展了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围。 二:机理研究的深入和调控探讨的兴起。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植物生理学已经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去研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许多重要功能蛋白如RUBP羧化酶、光敏色素蛋白及钙调素等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在不断的深入。 三:现代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到两极分化与趋同的时代。在微观和宏观上不断深入并且相互融合。植物生理学也将符合这一趋势,不断重视从分子到到群体的不同层次的研究。 四:植物生理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也从农业林业扩大到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医药,轻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并且在食品行业会有更大的应用。 随着植物生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肯定是越来越广的。 参考文献 1:魏小红,龙瑞军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影响甘肃科技纵横 2:王晶赵文东甄纪东植物生理学作用于发展农机化研究 3:余小平植物生理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陕西师范大学积继续教育学报(西安)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设计教师: 课程名称:小学五年级科学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青岛版教材 教学课时:36课时 日期:2020年2月 【课程背景】

教材分析 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包括“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事物”、“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等研究主题。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也是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好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思想、身体发展方面有进一步的收获。 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科学课就是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关注生命就是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的秘密。孩子们将通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奥秘。神奇的生物世界让每个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感,学生对此有很多问题想要解决。 遵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物生长与繁殖”作为主要线索,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种子发芽了》、《种辣椒》、《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植物的“分身术”》、《植物繁殖新技术》等内容感受生命世界,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春季星空》和《夏季星空》两课组成一个单元,主要研究、认识春、夏季星空的星座及其变化规律,引领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承接了五年级上册“秋冬星空”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星空变化的规律,是引导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与前面“秋冬星空”单元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的观察活动,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斜面》、《杠杆》、《滑轮》、《齿轮》、《自行车的科学》、《未来的交通工具》六课组成第五单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本单元所选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

东北农业大学 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生产力:土壤生产力是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土壤生产力高,土壤肥力也高。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肥力只有一部分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简答题及论述 1.土壤学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 答: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土壤生物化学、土壤地理 2.土壤在农作物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答:①营养库作用。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除了 CO2 主要来空气外,氮、磷、钾及中量、微量营养元素和水分则主要来自土壤。 ②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通过土壤养分元素的复杂转化过程,实现着营养元素与生物之间的循环和周转,保持了生物生命周期生息与繁衍。 ③雨水涵养作用。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能力。 ④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使绿色植物根系可以在其中生长和穿插,获得机械支撑,保证了绿色植物地上部分能稳定的站立于大自然之中。土壤中还孕育和滋养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 ⑤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交界面,是各种理化作用最为频繁和活跃的地带,它具有对温度、湿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变化的缓冲能力,同时也具有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着一个稳定的环境。 3.写出四种国家级土壤学期刊的名称 答: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土壤通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农业环境保护学报4.土壤肥力的主要内涵 答: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其中营养条件是指水分和养分,为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环境条件指温度和空气,对植物生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称之为环境因素或环境条件。“协调”是指土壤中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四大肥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协调。 5.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哪些?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答: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四大因素同时存在,而且要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第一章粘土矿物 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 次生矿物:土壤按矿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同晶替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简答题及论述 1.高岭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南方热带亚热带土壤 中大量普遍存在。 1)1: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 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可塑性,粘 结性,粘着性,吸湿性弱。0.2-2μm 2.蒙脱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2:1型膨胀型粘土矿物,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分布广泛。 1)2:1型 2)膨胀性 3)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普遍 4)胶体性突出,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吸湿性 突出。 3.粘土矿物对肥力的意义 答: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矿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如何对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及生物化学性均有深刻影响,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含丰富的Ca、Mg、K、N、P、S等常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经风化作用释放供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一些硅酸盐粘土矿物发声同晶替代作用,吸附离子防止流失)。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名词解释 - 1 -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 长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教研室 2004年8月

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与其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而植物组织的水势是表示植物水分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目前,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主要有几种方法:小液流法、折射仪法、压力室法、露点法、热电偶法。前两种方法虽然简便,但精确性差。压力室法较适于测定枝条或叶柄导管的水势。露点法、热电偶法较适宜测定柔软叶片的水势,且精确度高,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测定叶片的水势,是较好的水势测定方法。植物的水势可作为制定灌溉的生理指标。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水势代表水的能量水平,水总是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水进入植物体内并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中的快慢或难易由水势差来决定,水势越高,植物组织的吸水能力越差,而供给水能力越强。当植物组织与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接触后,如果植物组织水势大于(或小于)外液的水势,则组织失水(或吸水),使外液浓度变低(或变高),密度变小(或变大)。如果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外液的水势时,植物组织既不失水也不吸水,外液浓度不变。当取浸泡过植物组织的溶液的小滴(亦称小液流,为便于观察应先染色),分别放入原来浓度相同而未浸泡植物组织的溶液中部时,小液流就会因密度不同而发生上升或下沉或不动的情况。小液流在其中不动的溶液的水势(该溶液为等渗浓度),即等于植物组织的水势。 三、实验材料、设备及试剂 1. 材料:植物叶片;马铃薯块茎等。 2. 仪器设备:试管;小瓶;小塞子;打孔器(直径0.5㎝);尖头镊子;移液管(1ml、5ml、 10ml);注射针钩头滴管;刀片。 3. 试剂:1mol·L-1蔗糖液;甲烯蓝粉。 四、实验步骤 1. 系列糖浓度配制 1.1 取干燥洁净试管6支,贴上标签,编号,用1mol·L-1蔗糖母液配成0.05、0.1、0.15、0.2、0.25、 0.30 mol·L-1浓度的糖液,各管总量为10ml,并塞上塞子(防止浓度改变),作为甲组。 1.2 另取干燥洁净的小瓶6个,标明0.05、0.10、0.15、0.20、0.25、0.30mol·L-1浓度,分别从甲组取相应浓度糖液1ml盛于小瓶中,随即塞上塞子,作为乙组。 2. 取样及测定 2.1选取生长一致的叶片,用直径为0.5cm的打孔器钻取圆片,在玻璃皿内混匀,然后用镊子把圆片放进乙组小瓶中,每瓶放15~20片,(若采用植物块茎如马铃薯,先用打孔器钻取圆条,然后切成约1mm厚圆片,每瓶放5片),立即塞紧塞子,放置40min左右,其间轻轻摇动几次,以加速平衡。2.2到预定时间后,各小瓶加入几粒甲烯蓝粉染色,摇匀,取6支干燥洁净的注射针钩头滴管,分别从乙组中取出溶液,插入甲组原相应浓度蔗糖溶液的中部,轻轻挤出钩头滴管内的溶液,使成小液滴,并小心地抽出钩头滴管(注意勿搅动溶液),注意观察那些管的小液滴往上移动,那些管的小液滴往下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理论学习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学生姓名:XX 专业:XX 学号:XXXXXXXX 同组学生姓名:XX / 指导老师:XX 实验地点:XXX 实验日期:XXXX 年X 月XX 日周二下午 题目: 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并自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或 Chapter 9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p243-269,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根据实验数据和自学内容,分析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第1叶为最上部的剑叶,第3叶为较老的叶片) 表1 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和光合作用关系的测定值 (已知测定的条件相同,光合的单位为μmol CO2 m-2 s-1 ,光强的单位为μmol photon m-2 s-1 )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求平均值如下表: 根据上表作图如下: 由图估计可得: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第一叶30.0 1700.0 第三叶20.0 800.0 差异与分析: 第一叶比第三叶光补偿点高的原因:因为第一叶是刚抽出的幼嫩的叶,他的新陈代谢比第三叶要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所以第一叶达到光补偿点所要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故需要的光强更大。 第三叶的光饱和点比第一叶低且光合速率也比第一叶低的原因:第三叶相比第一叶是已经衰老的叶子,他的新陈代谢不如第一叶强,他体内的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数量和活性比第一叶要低,而且第三叶中所含的叶绿素比第一叶少,其捕获的光能比第一叶少;此外,第三叶中叶绿体中的基粒由于衰老有部分水解,所以第三叶的光合速率较第一叶低且光的补偿点比第一叶低。

四下科学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期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共计36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猜猜猜》共三课含1、猜猜看2猜对了吗3、猜猜猜;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含1、起风了2、风的测量3、可爱又可恨的风;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共3课含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磁铁游戏3、磁铁的妙用;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含1、把盐藏起来2.水落“盐”出3.沉与浮;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生活离不开电2.电灯亮了3、小心!有电;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含1.白天与黑夜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含1.漂移的大陆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教学进度表(每周2课时)

土壤学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土壤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答案 一、 1、土壤是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可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加以改变的陆地疏松表层。 2、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 3、代换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代换量的百分数。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干燥土壤的重量,叫做土壤容量,单位为 g/cm3。6、土壤中的无机颗粒或者有机颗粒,通过各种力的作用互相粘结起来的特性,称为土壤粘结性。 二、 1、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2、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 3、石砾、砂粒、粉粒和粘粒 4、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5、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 三、 1、D 2、C 3、D 四、 1、 (1)具有渗水保水作用。 (2)具有保肥供肥作用。 (3)水气矛盾得以协调,团粒内充满水分,而团粒与团粒之间充满空气,水气各得其所。(4)土壤温度稳定,因为水气协调,土壤热容量比较一致,土壤温度变幅较小。 (5)土壤物理性质较好。2、 (1)生命活动 (2)土壤溶液中活性铝的作用 (3)吸附态H+和Al3+的作用 3、 (1)土粒之间分子引力 (2)带负电荷的粘粒表面和带正电荷的粘粒表面之间的静电引力 (3)土粒之间的离子桥 (4)有机和无机胶体的胶结作用 (5)气—水界面上弯月面力和水的表面张力

4、 (1)增施有机肥 (2)调节土壤质地 (3)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 (4)合理灌溉 五、 1、白浆土的低产原因分析1、耕层构造不良 2、养分总贮量不高,分布不均。 3、水分物理性质差 白浆土改良途径1、深松深施肥。2、秸杆还田3、施草炭改良4、种植绿肥作物5、客土、掺砂改良6、施用石灰7、种稻改良 作业题二答案 一、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具有为作物生长发育同时持续不断提供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 的能力。 2、土壤中有机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无机态NH3的过程称氨化作用。 3、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Al3+造成的酸度叫做潜在性酸。 4、土壤粘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粘着外物的性能,土壤粘着性强弱用粘着力表 示,其大小也为克/厘米2。 5、组成土壤的颗粒,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有机或无机胶体粘结在一起,形成各种大小、形状的自然团聚体,叫做土壤结构。 6、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二、 1、黑土草甸黑土、表潜黑土、白浆化黑土微粒核、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 块状结构体、核块状结构体、柱状结构体、棱柱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4、糯性、粳性、淀浆性、起浆性 三、 1、B 2、D 3、C 四、 1、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越细,土壤中胶体物质愈多,土壤膨胀性与收缩性愈强。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愈多,土壤的胀缩性越小。 (3)粘土矿物类型,这和土壤的胀缩性有很大的关系,蒙脱石比高岭石胀缩性强得多。 (4)土壤中阳离子种类:Na>K>Mg>Ca>Al 2、

2018版-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Plant Biotechnology 课程代码: 学分:2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 适用专业:园艺 适用对象:本科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花卉学 考核方式:考查、闭卷平时成绩30% ,期终考试70% 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实验室 开课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简介(任务与目的)(300字左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1 (一)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和一般技术 2、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3、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技术 4、园林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室设置及基本操作;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二)植物细胞工程 1、原生质体培养 2、原生质体融合 3、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植株分化 掌握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1主要描述课程体系结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学生应掌握的程度等。

(三)植物基因工程 1、植物基因的克隆 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植物基因转移技术 4、转基因植物的检测 5、转基因植物的遗传 6、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五、课内实验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植物生物技术》张献龙、唐克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植物生物技术》许智宏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7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谭文澄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1991.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6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象出版社2012年6月第6次印刷)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授课时间:34课时 授课教师: 课程目标 一、通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有关“光”、“声音”、“生物”等领域的科学概念。 二、“怎样做科学”是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 整体了解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个探 究环节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2. 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与提问,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 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应组织实施。 3. 能跟就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种途 径搜集事实与证据加以验证。 4. 能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和 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并能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5. 了解一个典型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 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参与小组形式的探究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乐于将研究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与他人分享。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录像、实验模型等。

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科学、明确、恰当、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便于落实与评估。 二、实施手段 1.严格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三、教法建议 1.围绕主要科学概念开展教学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将着力在每单元的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如《探寻光的路线》一课中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观察、实验,获取相关数据,继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建立概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主编张立军 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 樊金娟郝建军 刘延吉阮燕晔 朱延姝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2004年1 月 序 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 2004 年1月30日 2014年12月29日 1

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 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 目录 Section 1(1h)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 1.教学目的 2.教学要求和考核 3.实验内容介绍 4.实验室安全要求 Section 2(6h)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Section 3(6h) 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 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Section 4(6h) 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 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Section 5(4h) 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Section 6(4h) 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 2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辛英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新能源。 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了解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信息;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

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6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内容标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能够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教学安排: 【课时2】细胞 【课时3】我从哪里来 【课时4】人的一生 【课时5】我像谁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内容标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安排: 【课时6】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7】摆的秘密 【课时8】钻木取火 【课时9】通电的线圈(一) 【课时10】通电的线圈(二) 【课时11】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12】开发新能源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内容标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点分布表

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点分布表 所在学院一级学科二级硕士点名称 农学院作物学 植物保护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学;农 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作物生态学 工程学院农业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 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生物质转化与利用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 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 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动物医学学院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畜牧系统管理;动物行为学 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 程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畜产品加工;发酵 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 工程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学; 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 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工 水利与建筑学 院 农业水土工程;环境水利;水文学及水资源 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利用 *公共管理 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 *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理学院应用化学 园艺学院果树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蔬菜学 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 *工商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 会计学;林业经济管理;*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 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 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 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 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 注:1.专业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公共管理、*工商管理; 2.学科前标有*的为第十一批新增学位点。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六年制本硕连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知识又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了解生物技术企业运作管理规律,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环境保护和相关的企业及政府部门独立从事新产品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主要方向 1. 医药生物技术 2. 农业生物技术 3. 微生物生物技术 4. 海洋生物技术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校规校纪,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发展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状况,有较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所学专业,有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制备与分析及生化制药、微生物检测和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比较流利地进行听、说、读、写),英语通过4-6级考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1—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基于本专业的特点,必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三、毕业认定与学位授予、本科学位修业年限 实行阶段淘汰制,三年级课程结束后,根据德、智、体三方面的综合评估,不适应六年制继续培养者转入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学习。根据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153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本科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 公共必修课36 23.5% 本科阶段 公共选修课16 10.5% 本科阶段 专业必修课71 46.4% 本科阶段 专业选修课30 19.6% 本科阶段,限选课至少15学分 毕业总学分 153(44) 100% (实践教学学 分) 课内总学时2648 第一学期在不同专业所学的相关学分可以转入。 五、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生物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营销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 —2—

植物生理学实验-3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学生姓名: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9年10月9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原理如下: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 酮提取。 2.皂化反应。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 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装 订 线

3.取代反应。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H+取代Mg2+, Cu2+ (Zn2+)取代H+。 4.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 5.光谱分析。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 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UV-1240)、离心机 2.研具、各种容(量)器、酒精灯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定性分析 a)称取鲜叶3-5g,并逐步加入乙醇15ml,磨成匀浆 取匀浆过滤,并倒入三角瓶中,同时观察荧光现象。 b)取三角瓶中约1ml溶液于小试管。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 O 1ml分层后观察。 1ml和H 2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生命留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昌黎三小杨金英 课程名称:《生命留影》 课程开发者:杨金英 课程适用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自编) 学习时间:隔周一节 课程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课程内容: 一、参观学校标本室,了解动植物标本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法,布 置采集植物任务和注意事项。 二、学习制作腊叶标本。 三、学习制作液浸标本。

四、制作叶子粘贴画。 五、植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六、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七、蝶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八、动物标本展览与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标本制作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观察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一、评估方法 1.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 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2.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 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3.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