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管理数据的有系统的存储空间。它是将相关数据保存在一起以便实现信息的检索和共享。数据库是一系列互相关联的数据和上下文信息组合而成,可供用户查询和分析使用。

数据库处理的策略是将每一份数据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数据元素进行链接,以及每一份数据的反应的方式灵活的,从而灵活的适应重要的变化,比如来自于用户的市场活动,以及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

数据库设计出高度可靠性安全性和可访问性的数据库,一方面,包括数据库软件层面的安全和可靠性技术,比如对数据存取的控制、数据完整性的管理、数据字典的构建以及密码管理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更高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功能来保护数据库资源,比如安全的访问权限控制、可靠的备份机制等,以及大量的实时的监测和维护服务。

总之,数据库是一个强大的工具,通过数据库,可以更高效、更及时地访问和管理数据,无论是从单一用户到多用户,都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更好地组织、检索和管理数据,为企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 E-R图 实体:矩形框表示 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 联系: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数据库概念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特点:有一定的结构,有型与值之分,如整型、实型、字符型等。而数据的值给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15。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 (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方便,如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 (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 (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 为完成以上六个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2)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 (3)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数据语言按其使用方式具有两种结构形式:交互式命令( 又称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宿主型语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语言中)。 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专业管理人员。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硬件平台(硬件)、软件平台(软件)五个部分构成的运行实体。 数据库应用系统:由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三者组成。 文件系统阶段: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 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为统一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的定义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以此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供云计算业外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数据库定义说法一 严格地说,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的“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种数据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么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 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若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链接: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和该集合中所有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有限集合。数据结构可用下式表示: Data Structure=(D,R) 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集合,R是该集合中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有限集合。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适应广泛(一般的十六位机,如,国产长城等均可运行种软件),数据处理能力极强。数据库在我国正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必将成为经济管理的有力工具。 数据库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 )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的就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库种类 数据库通常分为层次式数据库、网络式数据库和关系式数据库三种。而不同的数据库是按不同的数据结构来联系和组织的。 .数据结构模型 ()数据结构 所谓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或数据之间的联系。如果用表示数据,用表示数据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集合,则将=(,)称为数据结构。例如,设有一个电话号码簿,它记录了个人的名字和相应的电话号码。为了方便地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将人名和号码按字典顺序排列,并在名字的后面跟随着对应的电话号码。这样,若要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假定他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那么只须查找以开头的那些名字就可以了。该例中,数据的集合就是人名和电话号码,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按字典顺序的排列,其相应的数据结构就是=(,),即一个数组。 ()数据结构种类 数据结构又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的角度(即数据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来观察数据,分析数据,与数据的存储位置无关。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中存放的结构,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现形式,所以物理结构也被称为存储结构。本节只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并将反映和实现数据联系的方法称为数据模型。

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

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 数据库是存储、管理和组织数据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存储大量数据,并可以通过查询和分析来提取有用的信息。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 一、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包含表、字段和关系。通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我们可以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的设计和维护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数据库可以存储结构化数据(如关系型数据库)或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档数据库或图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分类 1. 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 关系型数据库是最常用的数据库类型之一。它使用表结构来存储数据,并通过关系(键)将表连接起来。关系型数据库使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来查询和操作数据。著名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Oracle、MySQL和Microsoft SQL Server等。

2.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Database) 非关系型数据库,也称为NoSQL数据库,采用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它们不使用表结构,而使用其他数据模型,如键值对(Key-Value)、文档(Document)、列族(Column Family)和图形(Graph)等。非关系型数据库适用于存储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性能。常用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有MongoDB、Redis和Cassandra等。 3. 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 分布式数据库是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计算机或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系统。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并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可以通过数据分片、数据复制和数据同步等技术来实现数据分布和数据管理。常见的分布式数据库包括Apache HBase和Google Bigtable等。 4.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数据仓库是用于存储和分析大量历史数据的数据库。它通常用于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挖掘、预测和分析。数据仓库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和存储结构,以提高数据

数据库系统基础概念

数据库系统基础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一种软件系统。它是一种将数据按照特定结构进行组织和存储的系统,提供数据 管理和检索功能,以支持对数据的高效访问和应用开发。数据库系统 基础概念包括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等。 一、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按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 集合。数据库包含了实体(Entity)和关系(Relation)之间的联系,可以提供对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操作。 二、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抽象描述。常见的数 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 用的数据模型之一,它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数据,将数据分解成多个 相关的关系表,通过关系之间的连接来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三、数据模式 数据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具体描述。它定义了 数据库中的各个实体、关系、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式是 数据库的元数据,它描述了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是数据库 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负责数据库的创建、组织、存储、检索和更新等任务,以及对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 性进行管理。DBMS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数据库的接口和工具,使用户 能够通过简单的命令或图形界面来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和管理。 五、数据库操作语言 数据库操作语言是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工具,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DDL用于定义和管理数据库中的表、视图、索引等对象;DML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六、数据库事务 数据库事务是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位,是保证数据库一致性 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事务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原子性、一致性、 隔离性和持久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事务的提交和回滚来保证数据 操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七、数据库索引 数据库索引是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重要手段,它是对数据库表中一 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数据结构。通过索引,可以加快数据的查找 速度,并降低数据库查询的时间复杂度。常见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八、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 数据库是计算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它是一种有效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工具,几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数据库。本文将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以一定的结构和模式来存储、管理和访问数据。数据库提供了数据的持久性存储、数据的高效检索和灵活的数据操作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数据库的特点 (1)数据共享:数据库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不同用户可以通过定义的访问权限来访问和修改数据。 (2)数据独立:数据库能够将数据与应用程序分离,使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与具体的应用解耦。

(3)数据完整性:数据库通过定义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例如主键约束、唯一约束、外键约束等。 (4)数据安全性:数据库可以提供强大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 3. 数据库的分类 根据数据存储方式的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 (1)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和组织数据,其中数据间存在约束关系,例如Oracle、MySQL等。 (2)非关系型数据库:通过键值对、文档结构或者图形模型来组织数据,例如MongoDB、Redis等。 (3)面向对象数据库:以对象的形式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适用于面向对象编程的应用环境。 二、数据库的原理解析 1. 数据库的三级结构模型

数据库的三级结构模型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外模式是用户的观察视角,定义了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 概念模式是全局的逻辑结构,定义了整个数据库的概念表示;内模式是数据库的内部存储方式,它是数据库管理系 统对概念模式的实现。 外模式和内模式屏蔽了数据库的存储细节和复杂性,使 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提高了数据库 的易用性和灵活性。 2.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 事务是一个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操作序列,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单位。事务的原子性指 的是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回滚,保 证数据的一致性;事务的隔离性指的是并发执行的事务之 间要互相隔离,避免数据冲突和异常;事务的持久性指的 是事务执行成功后,对数据库的修改要永久保存。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或快照隔 离等技术来实现事务的隔离性,从而确保事务的一致性和 持久性。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Data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Database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 组织、存储和 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S : 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 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DBA 构成。 数据模型: 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 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概念模型: 也称信息模型, 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 DBMS 实现。 物理模型: 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 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实体和属性: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E-R 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 计的主要工具。 关系模式: 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 范化的二维表。 型/ 值: 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数据库模式: 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 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 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数据库内模式: 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 据库内部的表 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数据库外模式: 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 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通常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 可有多个外模式。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 外模式 / 模式映像、模式 /内模式映像。 主码: 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关系的码或候选码。 若一个关系有 多个候选码则可选其一作为主码或主键 (Primary key ) 。 外码: 如果一个关系的一个或一组属性引用 ( 参照) 了另一个关系的主码, 则称这个或这 组属性为外码或外键 (Foreign key ) 关系数据库: 依照关系模型建立的数据库称为关系数据库。 关系 的集合。 关系模式: 简单地说,关系模式就是对关系的型的定义, 的数据类型、 属性间的依赖、 元组语义及完整性约束等。 状态或内容, 关系模型是型, 关系是值, 关系模型是静态的、 稳定的, 而关系是动态的、 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 . 实体完整性: 用于标识实体的唯一性。它要求基本关系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标识元组唯 一性的主键,主 键不能为空,也不可取重复值。 参照完整性: 用于维护实体之间的引用关系。 它要求一个关系的外键要么为空, 要么取 与被参照关系对应的主码值,即外码值必须是主码中已存在的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它是在某个应用领域的所有 包括关系的属性构成、各属性 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

数据库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 数据: 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进行的一种抽象化、符号化表示。数据可以是具体的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信息: 是指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作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库: 是一组存储在计算机硬件设备上逻辑上相关数据集合。这些数据主要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组织的相关活动。 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其作用是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数据库系统: 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模型: 通常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组成。 模式: 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实例: 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它反映的是数据的结构及其联系;而实例是相对变动的,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外模式: 也称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

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通常是逻辑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逻辑模式: 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它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也与具体的应用程序无关。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逻辑模式。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逻辑模式改变时,则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逻辑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由于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逻辑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逻辑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关系模型: 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外键: 如果一个关系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并非该关系的关键字,但却是另外一个关系的关键字,则称其为该关系的外关键字,又称为外键。 关系操作语言: 代数语言,演算语言,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关系代数语言: 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 关系演算语言: 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关系演算又可按谓词变量的基本对是元组变量还是域变量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如SQL语言是集查询、定义、操纵、和控制于一体的关系数据语言,它充分体现了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优点,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关系操作语言的特点: 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关系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管理和存储数据的重要组件。它可以方 便地存储、检索和更新数据,为各类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将 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软件,用于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和操作。常见的DBMS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2. 数据库(Database) 数据库是指存储有组织、相关的数据的集合。它由数据和用于管理 数据的DBMS组成,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3. 数据表(Table) 数据表是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形式,由行和列组成。每行表示一个 记录,每列表示一个属性。 4. 主键(Primary Key) 主键是表中用于唯一标识记录的字段。它保证每个记录都有唯一的 标识,并且不能为空。 5. 外键(Foreign Key)

外键是表中与其他表关联的字段。通过外键,可以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6. 索引(Index) 索引是一种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的数据结构。通过索引,可以快速定位数据,加快查询速度。 二、数据库设计原则 1. 数据库规范化 数据库规范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将数据库设计为符合规范的模式。它分解属性、消除冗余、优化查询,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2.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定义主键、外键、约束等措施,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安全性 数据安全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通过合理的权限设计、加密技术等手段,可以保护数据免受非法访问和篡改。 4. 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查询优化、合理的存储结构等手段,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并发性能。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用来存储和管理大 量数据的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 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数据库的概念和它 在各个领域中的用途。 一、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通过数据管理系统(DBMS) 进行管理。数据库的主要特点包括数据的共享性、冗余度的减少、数 据的独立性以及规模的扩展性等。 1. 数据的共享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和应用程序同时访问。这意味着不 同的部门或个人可以共享同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 冗余度的减少 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方式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数据模型,数据的冗余 度得到控制。通过消除数据冗余度,可以减小数据存储空间的占用, 提高数据访问和管理的效率。 3. 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与使用这些数据的应用程序相互独立。这意味着数据库的结构和存储方式可以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修改,从而降低了数据维护的成本和风险。 4. 规模的扩展性 数据库具有很好的规模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无论是小型企业还是大型跨国公司,数据库都能够满足他们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需求。 二、数据库的用途 数据库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数据库在几个常见领域中的主要用途。 1. 企业管理 数据库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用来存储和管理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包括客户信息、产品信息、销售记录等。通过数据库,企业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利用这些数据,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 2. 金融服务 数据库在金融领域中应用广泛。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使用数据库来管理客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风险数据等。数据库还可以用来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3. 教育与科研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数据库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数据管理工具,其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不仅在计算机领域被广泛使用,而且在各个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由数据、数据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应用程序三部分组成。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其中的数据可以被方便地访问、管理和更新。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软件,用于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了对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数据库应用程序则根据实际需求,利用DBMS提供的功能进行开发和实现。 二、数据库的特点 1. 数据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使用,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共同使用。 2. 数据独立性: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程序,即使应用程序发生改变,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不受影响。 3.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通过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特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安全性: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权限管理机制,可以对用户进行角色分配和访问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5. 数据完整性:数据库通过各种约束条件(如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错误或不合法地修改。 三、数据库的应用领域 数据库的应用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需要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领域。以下是数据库在几个常见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1. 企业管理:数据库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支持企业的数据存储、检索和分析,包括客户数据、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等。 2. 电子商务:数据库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用于存储和管理商品信息、订单数据、用户信息等,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的顺利运行。 3. 医疗健康:数据库在医疗健康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存储和管理病历数据、医疗器械信息以及医疗保险数据等。 4. 物流管理:数据库在物流管理中用于存储和管理货物信息、路线信息、仓储信息等,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5. 社交网络:数据库在社交网络平台中用于存储和管理用户信息、好友关系、动态消息等,支持社交网络的大规模运营。 四、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以下是数据库的一些发展趋势: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 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 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 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 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 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 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 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 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 使用的一门软件技术。 5.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 需求设计数据库所表达的概念。6.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指从概念设计 得到的数据库概念出发设计数据库 的逻辑结构,即实现数据存取的表 达方式和方法。 7.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与一 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 联系的元数。 8.概念模型:用来表达用户需求观点 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9.逻辑模型:用来表达计算机实现观 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10.外部模型:用来表达用户使用观点 的数据库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11.内部模型:用来表达数据库物理结 构的模型。 12.投影操作:是对一个关系进行垂直 分割,消除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 的顺序。 13.选择运算:是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 做水平分割,即选取符合条件的元 组。 14.自然连接:是连接运算的有个重要 特例,他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有 若干相同的属性名。 15.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 值的依赖情况。 16.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 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 子值。 17.关系规范式:实际上是对关系逐步 分解的过程,通过分解使关系逐步 达到较高范式。 18.查询: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准则,以 不同方式查看相关表中数据的一种 数据库对象。 19.数据访问页:是指连接到数据库的 特殊Web页,利用数据访问页可以 输入,查看。编辑和操作存储在数 据库中的数据。 20.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每 个操作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1.组:是由一些属于数据库对象的快 捷方式组成,通过“数据库”窗口 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对象组织 到一个“组”中。 22.生成表查询:可以把选择查询得到 的结果变成一个真正的表,这个表 完全独立于数据源,用户对生成的 新表进行任何操作,都不会影响原 来的表。 23.更新查询:可以按指定的条件一次 性地更新一批记录,而不必逐个地 去修改每一条记录。 24.追加查询:是一种从一个表向另一 个表追加记录的操作,特别适宜于 从已存在数据的源表按照指定的条 件向目标表转移的情况。 25.SQL查询:是用户使用SQL语句创 建的查询。 26.联合查询:可以将多个表合并为一 个表,但要求用来合并的表具有相 同的字段名,相应的字段具有相同 的属性。 27.传递查询:可以直接向ODBC数据 库发送SQL命令,不必链接到服务 器上的表,就是直接使用相应的表。 28.数据定义查询:是一种包括数据定 义语言语句的SQL查询,实际上 是创建表。 29.类模块:是指可以用来定义新对象 的模块,包括有属性和方法的定义。 30.标准模块: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 通用过程和常用的过程。 31.关系模型:通过若干个二维表反映 实体集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32.数据模型:是构造数据的规则以及 对数据所能进行的操作的总体。 33.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 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 34.侯选键:在关系中凡能唯一标识元 组的属性,称为关系模式的侯选键。 35.主键:用户从侯选键中选做标识元 组的属性称为主键。 36.外键:如果关系模式R中属性K是 其他关系模式的主键,那么K在R 中称为外键. 37.实体完整性:要求关系中的元组在 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是空值。 38.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规则与关 系之间的联系有关,是指“不允许 参照引用与当前关系相联系的另一 关系中不存在的元组。 39.用户定义完整性:在建立关系模式 时,允许用户定义属性的数据类型, 大小和取值范围,系统采用统一的 方法进行检验实施,不在由程序员 承担这部分工作。 40.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 值的依赖情况。 41.完全函数依赖:属性E依赖于主键 A+B,即E的取值依赖与A和B两 者的组合。 42.部分函数依赖:属性C只依赖于主 键中的B,而与A无关,这称为部 分函数依赖。 43.传递函数依赖:属性D依赖于C, 而C又依赖于B,因而D间接依赖 于B,这称为D传递依赖于B。 44.数据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 45.数据安全性控制:防止非法存取数 据库,一般通过设置密码、控制存 取权限和采取数据加密等措施来实 现。 46.并发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当多个用 户同时操作同一数据时加以控制保 证数据的正确性 47.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 合。 48.1:1联系:对于不同型实体集A和 B,如果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只与B 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则称A和B 两实体为1:1联系。 .;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 ◆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电脑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电脑系统。 ◆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电脑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电脑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