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填空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填空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填空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填空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填空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填空

班级姓名

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1、猫头鹰休息,出来活动,主因是、光照影响其行为;

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3.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地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4.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作用。

(2)生长素是由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光照射;②具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胚芽生长;向阳面生长素分布,胚芽生长。5、植物生长素

1.产生部位: 。

2.作用:①能。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6、、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血糖:血液中的。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

血液中的升降,决定于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或,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正常值。治疗服用胰岛素。)医治糖尿病可以定

时注射。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或检查尿里是否含。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

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极少,但对生物体的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

内分泌腺分

激素的功能异常时的病症

分泌不足分泌

过多

胰脏胰

素a.促进人体吸

收的血糖储存

在肝脏和肌肉

b.加快血糖的

分解

糖尿病低血

糖症

脑垂体生

控制人的生长

发育

侏儒症:发育

迟缓,身材异

常矮小,但智

甲状腺甲

a.保证体内新

陈代谢

b.提高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反应

迟钝,智

力,

身材矮小

肾上腺肾上腺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入肌肉的血

管。

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

雄性激

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

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

二性征

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三、神经调节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调节和调节,并以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

来控制和调节的,;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

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

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

动从细胞体传出。

3.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4.看图3—6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②;③突;④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⑦末梢。

(2)③的功能是

(3)④的功能是。

5.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各种器官中的神经细胞——即

来并的。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和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

由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对。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及的感觉和运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

1. 和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各种信息,并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六)、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

为、、三部分。

1.大脑。

(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是人的器官。

(2)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和,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小脑位于背侧,的后下方。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七)、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主要有和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八)、反射

1.对高温物体的刺激,手迅速缩回是一种应答性的反应。这种应答性的反应叫。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方式。

3.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

的、、。

4.产生反射的过程。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

过感觉高温,产生信息,

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神经传导进入 (在脊髓中),再通过神经传达到,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

5.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才能实现。

(九)、神经中枢

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反射、

、反射、排便反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肌腱中的

→→中的神经中枢→

→产生效果使小腿反弹。

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功能是否。

五、恒定的体温

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左右。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

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和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产热。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寒冷时,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散热和散热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血流量减少,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血流量增加,散

热。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的散热方式。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而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二)、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答案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1、猫头鹰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主因是温度、光照影响其行为;

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3.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4.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5、植物生长素

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6、、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治疗服用胰岛素。)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或检查尿里是否含葡萄糖。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

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

内分泌腺分

激素的功能异常时的病症

分泌不足分泌

过多

胰脏胰

素a.促进人体吸

收的血糖储存

在肝脏和肌肉

糖尿病低血

糖症

b.加快血糖的分解

脑垂体生

控制人的生长

发育

侏儒症:发育

迟缓,身材异

常矮小,但智

力正常

巨人

甲状腺甲

a.保证体内新

陈代谢

b.提高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反应

迟钝,智力低

下,身材矮小

甲亢

肾上腺肾上腺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入肌肉的血

管。

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

雄性激

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

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

二性征

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

腺——消化液。

三、神经调节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快速而短暂;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缓慢而持久。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

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

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4.看图3—6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⑦末梢。

(2)③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3)④的功能是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

5.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各种器官中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来获取并传递的。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

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 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 31对。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

1. 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六)、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想一想:免疫系统的组成层次中谁最重要? 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调节 思一思: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参战者与作用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否可以直接杀死抗原? 知识点三免疫疾病及免疫学应用

议一议: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自我校对: ①骨髓②胸腺③生成、成熟④T⑤胸腺⑥骨髓⑦抗体⑧浆⑨T⑩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淋巴因子?衰老○21破坏○22癌变○23系统性红斑狼疮○24再次○25相同抗原 ○26发作迅速○27严重损伤○28遗传倾向○29T细胞○30一切○31疫苗○32器官移植 想一想:免疫细胞 思一思:体液免疫的参战者是抗体,作用对象是抗原;细胞免疫的参战者是效应T细胞,作用对象是被抗原入侵的细胞(靶细胞),无论抗体还是效应T细胞,它们均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抗原多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议一议:与正常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的最大特点是抗体分布场所不同——正常体液免疫的抗体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及细胞外分泌液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则吸附于某些细胞(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表面上。

1.免疫概念 免疫,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人体的三道防线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仿真模拟卷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仿真模拟 卷(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下列有关“骨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C.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D.DNA分子以碱基对为基本骨架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导致酒精产生停止。直接决定酒精产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发生场所是( ) A.葡萄糖+O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H2O→CO2+[H],线粒体 基质 C.[H]+O2→H2O,线粒体内膜 D.酒精+O2→CO2,细胞质基质 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极性运输,导致向光生长 B.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C.萌发种子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5.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菜粉蝶却能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运用转基因技术可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从而防治菜青虫对十字花科植物的危害。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诱导菜粉蝶产生变异,因而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B.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后,还需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C.某种十字花科植物的不同品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D.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 6.人类眼球震颤症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轻者(杂合子)眼球稍微能转动,重者(纯合子)不能转动。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推定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可推定此病患者女性多于 男性 C.可推定眼球微动患者多为女性 D.3和4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 为1/2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29~3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39~40题为选考题,考生选择其一做答。)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助学巧记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 线,能处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 腺、泪腺 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名称来源功能 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组成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细胞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考点 ] 重要程度★★☆☆☆[ 体液调节的概念 1.等)通过CO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2 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特别提醒】等化学物质的CO还包括通过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1(【特别提醒】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CO调节。激素、)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1(2 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因此,寒冷环境中产热多,散热也多;炎热环境中产热少,散)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神经调节过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1(热也少。神经调节的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2.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中的相关神经中枢→感受器产生兴奋)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2()区别1(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渴感,增加饮水)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3(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比较项目)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2(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激素、体液中物质神经递质神经冲动、信息分子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或抑制(奋,促进调→垂体后叶释放→)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新陈代谢来增4(反射调节方式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作用加产热。体液运输反射弧作用途径平衡。二者指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寒颤“)5(【特别提醒】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较缓慢迅速反应速度)渗透压感受器及水盐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1()体温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位于大脑6(较广泛准确、比较局限作用范围脑皮层;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皮层,后者位于下丘脑。作用时间比较长短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由垂体细胞释放,2()当人发烧,并持续在一定高温时,此时的散热量等于发热量,7()联系2(能提高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否则体温会发生改变。高烧不退的病人不能加盖棉被。因为高体液调节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体液调节。-)人体的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3 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两者常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下丘脑的功能1【归纳总结)当人处在寒冷环境时,依靠增加产热、减少散热,通过神经调8(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调控体温平衡;当人处在炎热环境时,依靠,通增加散热(机体要满足基础代谢需要,此时不能减少产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平衡2【考点过神经调节调控体温平衡。的调节 ] 重要程度★★★★☆[ .人体热量的来源和去路1】神经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近5年江苏高考生物真题)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20?江苏卷12)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B.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 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2020?江苏卷13)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 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 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 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3.(2020?江苏卷14)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 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 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 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4.(2019?江苏卷8)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 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 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 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5.(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 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 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6.(2018?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7.(2018?江苏卷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 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 1、基础: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淋巴细胞 T细胞 作用细胞 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6、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 二次免疫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8、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免疫学的应用: 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信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 等称作信息。生命系统的信息: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 名词: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2、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6、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8、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9、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10、大脑皮层: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的灰质,叫大脑皮层。 11、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12、运动性失语症(say):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 13、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 语句: 1、兴奋的传导: 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北京)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 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2.(2019?天津)下列过程需A 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A.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 D.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3.(2019?江苏)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 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 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 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4.(2019?江苏)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 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 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 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5.(2019?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二、综合题(共3题) 6.(2019?天津)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名称来源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 细胞 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知识点专练13 神经调节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专练13 神经调节 1.(xx·江苏高考·T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解题指南】图示信息: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离子通道打开。 【解析】选D。本题以神经递质释放与作用机制的图形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故A项正确;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故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提高对Na+或Cl-的通透性,故C项正确;若为兴奋性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则Na+内流,若为抑制性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则Cl-内流,故D项错误。 2.(xx·浙江高考·T4)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表明膜外K+浓度下降,静息电位降低,造成动作电位相应降低,兴奋减弱。 (2)关键知识: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原理,K+浓度与膝反射的关系。 【解析】选D。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A项,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入肌纤维内部,故错误。B项,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对K+的通透性减小,故错误。C项,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与Na+进出细胞膜有关,故错误。D项,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膜外K+浓度降低,增大了膜内外的K+浓度差,则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故正确。 3.(xx·北京高考·T29)为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觉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

(完整版)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态。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主要)、监控和清除 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损伤)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防卫: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或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一)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注:○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2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阻隔于人体之外。 (三)抗原和抗体 (1)抗原 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 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 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4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5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 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图解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教学案(教师版)

免疫调节 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免疫活性物质相关问题】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三个特性→大分子性(大多数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异物性(自身癌变细胞也会成为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2、抗体(抗毒素、凝集素):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或效应B)细胞分泌,具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分布于血浆(或血清),另外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由T淋巴细胞分泌,作用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 常见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4、溶菌酶:很多细胞可分泌(唾液、泪液),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典例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知识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阻挡、清除外来物质)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 组成类型 第一道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非特异性免 疫第二道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 【典例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典例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 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CD)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完整版)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O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 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实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实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 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二、应会知识点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OC(平均:37.2OC) ⑵、腋窝:36.0—37.4OC(平均:36.8OC) ⑶、直肠:36.9—37.9OC(平均:37.5O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临床上多测定腋下或口腔温度。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OC; 2、体温恒定的意义: 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 新陈代谢的正常实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 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二】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实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 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最新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历届高考题解读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历届高考题 -----宜宾三中生物组敬晓晶整理 第1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综北京卷(新课程))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C.根瘤菌能给豆科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D.植物叶片中的镁元素可以转移到顶芽 第2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上海卷)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 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 第3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第4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下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5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 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生成物第6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苏卷(新课程))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 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第7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新课程))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 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 铃 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 第8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广东卷(新课程)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 供应生长素的是 A.杨树顶芽的生长 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第9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生物江 苏卷(新课程)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顶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 丙 D.丁 第10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从一株常绿植物母体上选取相似的四段 枝条 作处

免疫调节复习教案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判断(1):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Q:切除胸腺和破坏骨髓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有什么影响? A:破坏胸腺,就没有成熟的T细胞,但是还有成熟的B细胞,B细胞能识别少部分抗原,所以保留部分体液免疫,丧失全部细胞免疫。 破坏骨髓,也就不会产生B细胞和T细胞了,会失去全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Q(1):怎样区分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有没有进入体内 (2):当人患上感冒,说明已经突破了人的几道防线?两道 (3):判断: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的一定是特异性免疫?错,如溶菌酶 (4)、吞噬细胞在免疫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概念: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2)特性 ①异物性 A、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 B、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 C、也可以是不同物种间的物质,如马的血清进入兔子的体内,马血清中的许多蛋白质就成 为兔子的抗原物质 D、同种异体间的物质也可以成为抗原,如血型、移植免疫等 E、自体内的某些隔绝成分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眼睛晶状体蛋白质、精细胞、甲状腺球蛋白 等,在正常情况下,是固定在机体的某一部位,与产生抗体的细胞相隔绝,因此不会引起自体产生抗体。但当受到外伤或感染,这些成分进入血液时,就像异物一样也能引起自体产生抗体,这些对自体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自身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 ②大分子性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 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很好的抗原。为什么抗原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呢?这是因为大分子物质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机体内,有足够的时间和免疫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接触,引起免疫细胞作出反应。如果外来物质是小分子物质,将很快被机体排出体外,没有机会与免疫细胞接触 ③特异性 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抗原决定簇 例:进入人体的弹片是抗原吗?不具特异性,不能作为抗原 抗原决定簇: A、有的位于抗原表面,有的位于抗原内部,所以往往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才能暴露出来 B、一个抗原往往有一到多个抗原决定簇,所以可以与多个抗体结合 C、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而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有相似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可以用牛痘病毒疫苗来预防天花,某些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原理是酿脓链球菌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产生的抗体也会攻击心脏细胞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方法和目的: B淋巴(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杂交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B-B)、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即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即瘤-瘤细胞)、单个骨髓瘤细胞、单个(效应)B淋巴细胞第一次筛选: 目的:获得杂交瘤细胞 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必修三神经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或神经细胞) 构造轴突 外有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元树突 种类、、 功能。 2、概念:在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各种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结构基础:(一般由、、、和 五部分组成) 类型:和 3、感受器由组成。 效应器由组成。 4、判断:植物和单细胞动物对外界刺激也能产生一定的反应,所以也叫做反射。() 5、取青蛙带有一段坐骨神经的腓肠肌,用电刺激神经腓肠肌也能收缩,这是否可以称为反射? 为什么? 6、在脊髓的横切面上能找到的神经元胞体的种类是, 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也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吗? 7、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要几个?举例:_____________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形式: 结构:轴突及长的和外面叫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方向: 9、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这是由于外流造 成的。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立刻变为,这是由于内流造成的。 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在膜外电流由到, 在膜内电流由到,从而形成了局部的电流回路,这种局部电流又 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否相同? 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 结构:突触突触间隙:实质是 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另一个神经元产生 特点: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的,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即是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神经元之间是直接接触的吗?;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信号的转换形式是。 在突触小体内信号转换形式是 在突触后膜信号转换形式是 13、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分泌小泡分泌递质需要的参与, 体现了膜的,此时,由提供能量。神经递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 分?_______________ 14、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时,其传导速度远远大于化学信号的传导速度,据此分析:在以 下各图的B点施加一有效刺激,指针的偏转情况分别是: 甲(AB=BC)乙(AB≠BC)丙(AB=BC)。 基 本 方 式 反 射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通过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识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 。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什么是反射?反射有哪两类? 在 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 ? 作出的 应答。 举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构成?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先天的 通过学习而建立,后天的 具体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 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 不经过大脑皮层 一般经过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是终生的、固定的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消退 数量有限 数量无限 是生存的根本保证 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

包括(起感受作用)、(把兴奋向中枢传递)、(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把兴奋传递出去)、(由运动神经末梢及与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所组成)五个部分组成。 4.反射的条件 (1)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判断 ①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则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不能产生。 ③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朱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 【典例1】?(经典易错题)反射的形成如下 图所示(①→②→③→④→⑤)。 讨论:(1)如果将②处传入神经剪断(或阻断), 分别刺激断口的外周段和向中段,能否引起 ⑤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解剖针破坏③脊髓灰质(神经中枢),分别用有效刺激(正常情况下足以引起兴奋)刺激①处和④处,能否引起⑤发生相应的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1)(2)可知,正常生理状态下欲完成反射必须有完整的________;②处神经具有________功能;④处神经具有________功能。 答案(1)刺激外周段不能引起⑤的活动,而刺激向中段则引起⑤发生相应的活动(2)刺激①处不能引起⑤的活动,而刺激④处(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直接传到⑤(效应器)引起相应的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