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经济学

自考经济学

自考经济学
自考经济学

经济学

名词解释:

1;兼并:兼并是指任何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一个经经济单位的交易.

2经济活动:有限的资源用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都是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就是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或生产要素进行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3、经济学;经济学经常被引用的两个定义是下面两种形式。

1934年罗宾斯曾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他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具有类似思想的另一种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两个定义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资源稀缺性问题。

4、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他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5、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

6、逆经济风向行事:1、在经济高涨时期对之进行抑制,使经济不会过度高涨而引起通货膨胀;2、在经济萧条时期对之进行刺激,使经济不会严重萧条而引起失业;3、目标是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7、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打到的就业量。

8、社会成本;是指某人未获得一

项利益而由社会(包括他自己)付出的

全部成本,它不仅包括当事人自己付出

的代价,而且包括社会其他成员为此付

出的代价。

9、需求价格弹性:义简称为需求

弹性或价格弹性,他表示在一定时期内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该商

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

的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

之一。

1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简称为收

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

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

断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

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没

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

增加量(即边际产量)不断增加;担当

可变投入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

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生产量的

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

11、进口替代:就一种产品而言,

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

的目的出发,减少或完全消除该种商品

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

应的政策。狭义的进口替代局限于以本

国生产的产品,替代一种特定产品的进

口。但从广义的方面看,一个领域的进

口替代,其目的是通过减少或禁止某些

产品的进口,引起所希望的国内经济结

构的变化,或者创造向国内非传统领域

进行投资的推动力,使资源有机会进入

这个新的工业部门,寻致主产活动的产

生和扩大,从而使得总体经济结构得到

改善。

12、理性预期:是指人们进入市场

以前,已经充分了解以往的价格变动情

况,参加市场以后,又用过去的信息对

未来的价格变动作出预测,

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依据的,不

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策,也不易于被市

场的假象所迷惑。

13、投资乘数:是关于投资变化和

收入变化的关系的一个系数。当总投资

增加时,投资增量会引起收入多倍增

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因而,投

资乘数实际上就是表示投资增加会使

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14、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

(MEC)是使一项资本品德供给价格

和该投资品的预期收益相等的贴现率

或折扣率,他表示一项资本品或投资项

目的收益每年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

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可以表示预

期利润率。

15、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

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宏观经济学认

为,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

经济中总存在这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

失业人口的存在在经济的动态变化过

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供社

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

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

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

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

17、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状况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交易

所引起的收入总额与支出总额的对比

关系。据此,如果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

额,则称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或盈

余);反之为国际收支逆差(或赤字)。

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称为国际收支失

衡。

18、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

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

途后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能获得的最

大收益。一种资源一旦被用于某种商品

的生产,也就意味着放弃生产另外一种

商品的机会。

19、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

而同时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

治结构的变化,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经

济发展意味着贫困、失业、收入不均的

问题的改善。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物

质基础,前提条件和基本动力。

20、卡特尔:有正式的串谋协议的

串谋称之为卡特尔。其所有成员的行动

使得他们就想一个大的垄断厂商。在行

业利润最大的生产量下,所有成员瓜分

市场份额,并且要求各个成员把产量限

制在自己分得的份额内。做到这一点常

常是困难的。通常,科特尔成员会私下

违背卡特尔协议,卡特尔最终难逃破产

命运。且原本卡特尔即为许多国家的法

律所禁止。

21:、正常利润:如果厂商在某市

场上取得的销售收益不比其他市场少,

并且也不比其他市场高,我们就说这个

厂商在这个市场中获得了“正常利润”。

在经济学中,这项“利润”被计入成本。

2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

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品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与他们所能生产的最大生产量之间的

关系。以公式表示为Q=f(X1,X2,

X3…..Xn);其中,X1,X2,X3…..Xn

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而Q是他们所能生产的最大常

量。

23、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金融管

理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

执行金融方针政策,但它不同于一般国

家银行行政管理机构。各国的中央银行

或类似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均

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担负管理商

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

的责任,并通过它们对整个国民经济发

挥宏观调节作用。

24、准备金:准备金原来是了准备

存款人提取存款而准备的款项,现在已

成为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手段:商

业银行必须依法按一定比例把款中的

一部分留存起来,这部分款项构成了商

业银行的资产。

25、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

济政策的目标之一,一般是指一切生产

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在现行的价

格下参加生产的状态。

二、简答题

(一)、简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需要认真抓好的几个环节?

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认真抓好四个互相联系的重要环节:

1、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

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

的活力,促使企业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

1

自发的实现资源配置。2、加快市场的培育。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经济。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分配是经济利益实现的制度。没有市场经济条件的分配就没有市场。4、混合经济中政府主要是调节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中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二)、简述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2、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占得比重。一种商品的花费占收入的比例越大,需求弹性就越大。

3、时间,即相应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就越大。

(三)、简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具体内容: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即采取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过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即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应该审时度势,你经济风向行事,斟酌使用扩张的或紧缩的财政政策。这样一套经济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四)、简述通货膨胀对社会造成的成本?

这些成本主要包括:1、菜单成本2、形成对收入的再分配3、不确定性增加4、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5、对付通货膨胀的资源增加。

(五)、简述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它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的特殊金

融机构性质。(1)办理“存、放、汇”

仍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但业务

对象不是一般的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

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2)作为金融管

理的机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集中存

款准备、最终的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

算三个方面。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

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代理

国库(2)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3)向

国家给予信贷支持(4)保管外汇和黄

金储备(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

管理法规。此外,中央银行还代表政府

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会

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鉴

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外经济金融活动

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

情报和决策建议。

(六)、简述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时政府的政策选择:

1、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需

要调整时,政府可以实行紧缩的财政、

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管制和向外举债

等。2、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供选择的

政策措施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

税收。3、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可以

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率或在公

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等等。4、在

汇率方面主要是促使本币贬值。

(七)、简述规模收益及其三种形

式:

规模收益有三种形式:规模收益递

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规

模收益递增是指,但所有投入按同一比

例增加,产出的增加将大于这一比例;

规模收益不变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

比例增加时,产出也按同一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递减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

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加将小于这一比

例。

(八)、简述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

膨胀缺口的含义及其消除措施?

充分就业的产出与充分就业对应

的总需求水平之间的差额被称为货紧

缩缺口。消除通货紧缩缺口的措

施有:减税、增加转移支出、增加政府

支出、降低利率。当经济处于

充分就业状态时,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

入小于此时的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因而厂商

并不能扩大生产。这是只有一种可能,

即价格上涨,因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

间的差额称为通货膨胀缺口。

消除通货膨胀缺口的措施有:增税、减

少转移支出、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利率。

(九)、简述造成垄断的原因:

造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1、规模

经济。如果对于一个市场的全部需求,

只能容纳一个厂商获利,多一个厂商都

会使得所有厂商亏损。2、产品差别和

品牌。3、法律保护。例如,专利保护。

4、其他。例如,垄断厂商具有原料供

货,生产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垄

断厂商还可以通过合并、接管以及各种

合法既不合法的手段维护其垄断地位。

(十)、简述中央银行主要运用的

货币政策措施: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

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2、

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

中央银行通过贴现借贷时的利息率,再

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贴现率

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3、变动

法定准备率。银行创造货币的多少与法

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

4、其他措施:第一,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局部的控制;第三,利息率的上

限;第四,控制分期付款的条件;第五,

控制抵押贷款的条件。

(十一)、简述…代理理论所包含

的主要观点:

1、委托人的利益取决于地理人的

行动。但是,代理人的行动动机是自己

的利益最大化,而不一定是委托人的利

益最大化。2、激励的基本方法一般是

给予对方一定好处的承诺。代理人在考

虑这种承诺的条件下会采取一些行动,

这些行动当然是是使己的利益最大化,

但同时也将产生维护委托人利益的结

果。3、股东应该给予经理多少报酬呢?

一般说来,在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总是

存在着不对称信息,代理人相对委托人

总是具有信息优势。4、股东为了维护

自己的利益,不仅仅是要鼓励经理努力

工作,还要设法鼓励经理讲实话,讲信

用。5、经营者的经营动机取决于只为

给予他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委托—

代理关系)。

(十二)、简述导致市场失灵的原

因: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供社

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

公共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

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

是指对公共物品享用无需付费。2、垄

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

全的垄断有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

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

的力量。3、外部影响。那些处于交易

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称为外部

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当

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

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

称之为外部经济。由于外部影响不是

金钱关系或交易关系,外部经济或外部

不经济都与无“市场价格”,这种利益

关系的协调也就不能以市场的方式解

决,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寻求解决途径。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

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

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常的

交易。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

需要制定一些法规制止和约束欺诈行

为。

(十三)、简述非关税壁垒的措施

与应用:

1、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

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形式主要包括进

口限额、自愿出口限额、进口许可证、

技术性的限制等。2、进口限额是指一

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

直接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

超过规定的数量和金额,即禁止进口货

征收惩罚性关税,以限制进口。3、自

愿出口限额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

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

2

(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的出口限额,以限制某些商品的出口。4、进口许可证是政府颁发的凭以进口的证书,许可证制即为国家政府规定商品进口必须领取的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的限制。5、技术性限制是指进口国以保护消费者利益或保护环境为理由,颁布各类进口商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这些标准和规定复杂多变、严格苛刻,使出口国生产者很难适应,从而以此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十四)简述企业进行兼并的原因和种类:

兼并有以下原因:(1)为了增长的兼并。兼并有可能提供了一种比内部扩张更快的增长方式。(2)为了规模经济的兼并。兼并可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3)为了垄断权力的兼并。通过兼并可以形成垄断。(4)为了市场价值的兼并。通过兼并可以提高厂商在股市上的价值。(5)为减少不确定性的兼并。通过兼并使得企业未来收益稳定,抵抗风险能力强。

兼并已成为现代企业增长的重要方式。兼并主要有三种类型:(1)横向兼并:是两个在同一行业,并在生产经营上是处于同一阶段的企业的兼并;例如两个汽车制造公司的兼并。(2)纵向兼并:是两个在同一行业,但是在声场经营上是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的兼并。例如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配件厂商的兼并。(3)混合兼并:是不同行业两个厂商的兼并。

(十五)、简述自由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

经济体制的一个极端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这种经济类型中根本没有政府参与,有经济系统中的个人或公司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自由市场经济一般与土地和资产私人所有的经济制度相联系。在这种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是借助于经济当事人下列的行为实现的:(1)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2)消费者在购卖商品时力图使货币收入体现最大价值。(3)每个人自由做出他们的经济选择,

消费者自由决定用自己的收入去购买

什么产品,工人自由决定在哪工作及工

作报酬,企业自由选择出售什么产品以

及使用和种生产方式。(4)企业和消费

者做出的供给和需求决策相互作用,从

而影响、决定市场价格。(5)通过市场

价格的自发调节,资源朝着相对价格高

的用途配置。

(十六)、简述“萨伊定律”的主

要内容: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

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

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

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

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

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

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

产过剩,而只能在国名经济的个别部门

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

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

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根

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

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

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是总供给。

(十七)、简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的优势:

1、发展中国家往往出口劳动密集

型前产品,因为他们具有比较优势。2、

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

器设备和资金。3、通过贸易,还可以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4、

出口可以不受本国居民低收入的限制。

5、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于提高效

率和促进现代化也起着重要的刺激作

用。

(十八)、简述导致规模不经济的

原因;

1、由于厂商更大、更复杂,信息

交流层次过多,合作的管理难度会增

加。2、如果工人们的工作单调枯燥,

他们会有被异化的感觉,如果他们感觉

到自己在如此之大的一个企业中微不

足道,就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对待工

作就会马马虎虎。3、这些因素会使得

劳资关系恶化,不同种类的工人之间复

杂的相互关系也会恶化劳资关系。4、

生产的流水线工艺和各种生产相互依

赖可以因为其中某一部分发生问题而

导致全线停产。

(十九)、简述政府制定最高价格

的利与弊;

政府制定最高价格的原因一般是

出于对公平的考虑。如在战争或饥荒

时,政府会为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价

限,使穷人能够负担得起,以利于社会

的稳定。

如果政府仅仅制定价格没有采取

进一步的干预,就可能会导致以下结

果:(1)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

能引起排长队。(2)政府被迫采用定量

供应的制度,如为每一种配给的产品给

人们一定数量的配给票。(3)最高价格

的主要问题是可能出现黑市。(4)最高

价格减少了已经短缺的商品的生产数

量。

(二十)、简述用人均实际国内生

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指标有以下

优缺点?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用人

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发

展指标有以下优缺点:

1、优点:GDP核算比较统一;GDP

的持续增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均

GDP水平与诸如死亡率、升学率、营

养摄取量等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其他

指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2、缺点:GDP并没有吧所有经济

活动反映出来;GDP总量指标,它忽

视了收入分配问题;在进行GDP的国

际化比较时,会受到汇率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述当国民收入循环流程处于

非均衡状态时,经济将如何调整以达到

均衡?

当注入不等于漏出时,这个收入循

环流程处于不均衡状态,国民收入将不

断变动试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即注入等

于漏出。

当注入大于漏出时,国民收入将会

增加,从而增加家庭部门的收入,这既

会是家庭增加对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

费支出,同时也会增加家庭的储蓄,增

加家庭缴纳的税收,进口更多的国外产

品和劳务,也即增加了漏出。这个过程

将一直持续到漏出增加到与注入相等

为止。此时,国民收入不再变化,经济

达到均衡状态。

当漏出大于注入时,国民收入将减

少,从而减少家庭的收入。这既会使家

庭减少对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支出,

同时也会减少家庭的储蓄,减少家庭缴

纳的税收。减少进口。这些都使漏出减

少。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漏出减少到

与注入相等为止。此时,国民收入达到

均衡。总之,只有当注入等于漏出时,

国民收入循环流程才能处于均衡,并保

持不变。

2、试述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和供给

的其它因素(即该商品价格以外的因

素)?

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反面:

(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

好是指一个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

消费者越喜好一种商品。他们对该商品

的需求就越大。(2)替代商品的数量和

价格。替代品是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

似的功效的商品,例如就长途旅行的交

通工具而言,火车和汽车就是相互替代

品。(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互补品

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

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例如汽车和汽

油、鞋与鞋油等就是互补品。(4)消费

者的收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也

受到收入的影响。收入增加,消费者对

大多数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5)收入

分配。由于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不尽

相同,收入分配对商品的需求也会有一

定的影响。例如,当国内收入从穷人流

向富人时,对昂贵商品的需求就会上

升。同时,穷人变的更穷。(6)对未来

价格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某种

商品的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价格

上涨之前购买更多该商品,他的需求就

会上升。

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包括:

(1)生产成本,在既定的价格下,

3

生产成本越高,利润越低,成本增加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或转向生产其他成本增加减少的产品。(2)替代产品的价格。再很多情况下,使用既定资源的生产者既可以生产某种商品,又可以兰产其替代品,例如,农场可以生产粮食也可以生产蔬菜。(3)连带产品的价格。有时生产一种商品的同时会生产出其他产品,例如在加工原油精炼出汽油的同时会产出柴油和石蜡等产品,如果由于需求牙口价格上涨,汽油产量增加,那么其他油类的供给量也会增加。(4)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天气和流行疾病会影响农场的产量,战争会影响进口原材料的供给,机器的损害、行业摩擦、地震、洪水、火灾等也会影响到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5)生产者的目的。既定价格下生产者的供给量也受到该生产目的的影响。对应于统一价格,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和追求其他目标的公司,例如追求最大销售量的公司在供给量上会有所不同。(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预期价格会上升,生产者会暂时减少出售的数量,将商品存储起来,在价格上涨时再卖出去。

3、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和局限性

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1)在完全竞争的均衡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在非完全竞争中价格一般等于边际成本),在经济学中这被认为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2)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均衡于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不仅表明厂商是以最低的生产成本生产,而且,消费者也以最低的的价格购买,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福利或实惠。(3)竞争迫使厂商提高效率,如果厂商的效率低(从而成本高),它最终会在竞争中被挤出市场或行业。(4)由于在理论上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因此,可以节约资源在广告上的投入。

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限性:(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即使为了获得暂时的超额利润愿意发展新技术,他们也可能不能负担必要的研究和开发。(2)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生产同类产品是无

差异的,这对于消费者可能过于单调。

4试述在混合经济中政府如何对

经济进行调节:

(1)通过税收、补贴或直接控制

价格来调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对价格。

(2)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直接控

制工资、利润、房租等来调节相对收入。

(3)通过法律、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

(如教育和国防)、税收、补贴或国有

化调控生产和消费的类型。(4)通过使

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银行借贷和利

息、直接控制价格收入、汇率来调控失

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支出赤字的

平衡的那个宏观经济问题。总之,在混

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

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

何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在市场机制出现

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

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

定和增长。

5试举例说明商业银行是如何创

造货币的?

尽管中央银行握有货币的发行权,

但由以上关于货币供给的定义可以看

出,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是一种货币。中

央银行在于多大程度上控制货币供给,

银行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做到每个

单个银行所不能单独做到的事情;它能

够把它的货款扩大为他原来得到的存

款的许多倍。而且每家银行仅仅贷出他

的存款的一部分。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A银行额

外吸收了客户甲的100万英镑。A银行

按法定准备金保留20=(100*20%)万

英镑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

80万英镑全部贷出,借给一家公司用

来买机器。及其制造厂,作为客户乙得

到这笔从甲银行开来的支票又全部存

入与自己有往来的B银行。B银行得到

这80万英镑支票存款后留下16万

(=80*20%)英镑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

银行,然后再贷放出着64万英镑,得

到这笔带宽度丙厂商又会把它存入与

自己有业务往来的C银行,C银行留其

中12.8万=(64*20%)英镑做准备金

存入自己在银行的账户上,然后再贷出

51.2万英镑。由此不断下去,各银行的

存款总和是100+80+64+51.2+…..=500

(万英镑)而贷款总额是400万英镑。

这样金融体系的银行存款由最初的

100万增至最终的500万,扩大了五倍。

6试述发展中国家接受国外直接

投资的利弊及其应采取的对策?

(一)发展中国家接受国外直接

投资的有利因素是可以获得发展所需

要的稀缺资金和学习新技术的和技术

管理指知识。其弊端具体有以下几个反

面:1、未必能达到学习技术和管理知

识的目的;(1)外商对所在国的员工的

培训成本高,因而本国工作人员学到的

不多;(2)外企或跨国公司中技术和管

理知识的扩散受到行业特点的限制,例

如,采矿。(3)跨国公司未必使用其在

公司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因为他们投资

所在的国家往往是劳动密集型。2、东

道国在经济利益方面可能受到损害:

(1)鉴定协议不平等;(2)很难获得

产品以后的升值获得的好处;(3)跨国

公司可以最大限度地避税。3、国际收

支方面的沉重负担,造成经常帐户的收

入外流。4、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主

权损害。二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大的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施压。此外,文

化背景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发展中国家对直接投资所

采取的对策有:1、发展中国家通过订

立完备的外国投资法对跨国公司进行

约束;2、禁止外国人投入到本国的关

键部门;3、合资经营,分享所有权;4、

禁止外国公司购买本国企业;5、对跨

国公司进行征用;

7试述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决定问

题?

(1)、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

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

决定。具体表现为:外国人购买本国商

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

投机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

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

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2)、从长期

来看,汇率主要取决于商品在本国的价

格与在外国的价格的对比关系。具体表

现为:以一种商品为例,如果1单位商

品在美国生产需要5美元,在中国生产

需要50元人民币,则就这单位商品而

言,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5:50即1

美元兑换10元人民币。

汇率则是所有进出口商品价格与

外国价格的相应对比。在长期中,影响

汇率的主要因素有:相对价格水平、关

税和限制,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

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8试述政府改善产业结构政策的

基本原则及其方法

政府对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原则

是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管制和调整促进

竞争,鼓励产业的发展。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类:(1)、反垄断。政府通过设立

专门的部门依据专门的法律对企业的

可能的规模发展进行控制。对可能导致

垄断的行为或其他不正当的行为进行

管制。(2)发展资本市场。一方面在资

本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更加公开化,更加

规范;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对公司控

制权的竞争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大

公司身上。(3)企业改组。政府还可以

对一些生产型的组织尽心改组,毅力与

效率的提高。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一些国

有企业或垄断组织,这也是我国目前国

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做法。政府对

产业组织结构的管制是一个十分具体、

细致和系统的工作。在政府的产业结构

的政策中,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决策分配

的考虑,体现了政府对自由和管制的权

衡。

9、写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

并予推导?

假设经济是二个产品经济,没有货

币因素。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中,简

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

资等于储蓄:即J=S。投资于储蓄的

相等使国民收入保持均衡状态,整个经

济体系总的供求相等的重要条件,正是

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决定收入的均

衡水平。实现一国国民经济的均衡,

必须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从需求方面

看,一国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用于消

4

费支出C与投资支出I的总和,亦称总支出,即y=C+I;从供给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相应的得到的收入总和,亦称总收入,而社会的收入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部分收入外,剩余的构成储蓄S,即y=C+S。于是,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是C+I=C+S,即投资(I)=储蓄(S)。当投资等于储蓄时。投资加上消费的数量等于储蓄加上消费的数量。总之,只要投资与储蓄相等,从市场上总的供求相等,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10、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并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说明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对需求管理起到了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自动配合作用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1)、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一定的起征点与累进的税率,可以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2)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同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累进的税率,可以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有一定的收放标准,他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4)各种福利支出。各种福利支出都有一定的发放标准,他发放的多少取决与就业与收入状况。(5)农产品维持价格。政府要按照农产品维持法案把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维持他们既定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也防止通货膨胀。不过,这些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十分有限的,要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必须采用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一定的起征点与累进的税率,可以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萧条时期,由于经济衰退个人收入减少了,符合纳税规定的人少了,纳税人应交的税额也少了,这样税收就会

自动较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较少,有助于维持较高的总需求,在膨胀

时期,由于经济高涨个人收入增加了,

符合纳税规定的人多了。纳税人应缴税

额也增加,这样税收就会自动增加,从

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抑制了总

需求的增加。

5

2018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计量经济学 B.人力资本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A.生产力 B.劳务性或服务性 C.使用价值 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 A.贝克尔《人力资本》 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 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 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 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 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A.科学技术市场 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 B.政治制度制约 C.生产力水平制约 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 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 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A.个人 B.群众 C.国家或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A.教育投资 B.教育成本 C.教育收益 D.教育分配 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A.“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 B.实算法 C.费希洛计算法 D.舒尔茨计算法 14.最理想的学校规模类型是() A.规模过大稳定型 B.规模适度稳定性 C.规模适度成长型 D.规模过小成长型 15.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是() A.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某准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 B.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C.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D.平均劳动简化=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简化比×各类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按教育程度)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核的是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其直接理论来源是“人力资本理论”。 2.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产生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的时间是1984年10月。答案是C。

自考《经济学》新颖复习全资料汇总情况

《经济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 政府对市场制度地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地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资源用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A) A: 两者是互补品 B: 两者是替代品 C: B是低档品 D: A是正常品 【3】完全互补地两种物品无差异曲线地形状是(A) A: 与原点成90度凸出 B: 水平直线 C: 垂直直线 D: 斜线 【4】当政府用某些资源去修建一条大坝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这说明了(D )A: 微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B: 宏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C: 机会成本地概念 D: 最优化地概念 【5】下列造成搭便车问题地物品是:(B ) A: 收费地高速公路 B: 收学费地学校 C: 路灯 D: 私人经营地商店 【6】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了(B)状态 A: 最大量 B: 最小量 C: 平衡 D: 不平衡 【7】生产要素地边际产量是(D) A: 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量地变化 B: 产量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平均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地变化 【8】平均总成本减去平均可变成本等于(D) A: 可变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 平均固定成本 【9】企业通过卖出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获得地收益叫做(A)

A: 净利润 B: 分摊成本 C: 边际收益 D: 平均收益 【10】假设2个人一天能生产10个零部件,3个人一天能生产24个零部件,则(B ) A: 劳动地边际产量上升 B: 平均可变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下降 D: A和B正确 【11】寡头垄断市场上地企业数量有(B) A: 一家 B: 几家 C: 相当多 D: 以上全不对 【12】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企业地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B )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成本 D: 平均可变成本 【13】为形成自己产品地垄断地位,垄断竞争企业通常采用地方式是(B ) A: 专利 B: 模仿 C: 广告 D: 都不正确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地需求曲线是(A) A: 与横轴平行地线 B: 与横轴垂直地线 C: 与纵轴平行地线 D: 向右下方倾斜地线 【15】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地商品量是(C) A: 供给量 B: 交易量 C: 需求 D: 购买量 【16】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地产品与其他企业地产品略有差别,这样地市场结构被称为(D ) A: 垄断竞争 B: 垄断 C: 完全竞争 D: 寡头 【17】消费函数描述了(D) A: 消费与政府购买之间地负向关系 B: 消费和收入之间地正向关系 C: 消费和利率之间地负向关系

2019年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

2019年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关于义务教育投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义务教育投资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B.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低于其他各级教育占教育总投资的比例 C.义务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的组成部分 D.义务教育投资影响着总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变化 答案:B 2.下面关于教育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论述错误的是() A.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B.教育投资既具有生产性,又具有消费性 C.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D.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答案:B 3.下列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独立性和自主性 B.复杂性和创造性

C.长效性和迟效性 D.直接性和示范性 答案:D 4.考入上级学校学生数本年度毕业学生数×100%是计算() A.学生升学率的公式 B.学生毕业率的公式 C.学生专业对口率的公式 D.学生就业率的公式 答案:A 5.信息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答案:D 6.1980年11月,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来我国讲学,这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A.沃尔什 B.舒尔茨 C.丹尼森

D.贝克尔 答案:B 7.下面关于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说法错误的是() A.规模过大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 B.规模过大会导致行政僵化 C.规模越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越高 D.教育规模的扩大应以资源充分运用后即停止 答案:C 8.标志着义务教育制度在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确立并得到发展的时期是() A.16世纪到18世纪 B.18世纪到19世纪 C.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答案:C 9.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称为() A.静态指标 B.动态指标 C.常用指标 D.刚性指标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升。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因为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当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升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能够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 增大。 8、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 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升;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升;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升;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升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升使产出大幅减少。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 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 B、90%; C、50%; D、10%。 14、利息率提升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教育经济学自考笔记

《教育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学科性质: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科学表述: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的基本内容:1.经济科学总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2.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3.教育与智力开发、科技发展的关系;4.运用数量化统计和计算方法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任务:1.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作用;2.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出的特点;3.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4.研究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定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5.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研究的意义:1.可以提高对教育具有战略地位的认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一些经济规律,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战略重点与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2.可以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3.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4.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5.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节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教育投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教育经济效益: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二)主要内容:1.学科的理论基础;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教育投资; 4.教育成本; 5.教育经济效率; 6.教育经济效益; 7.教师劳动及报酬。 (三)研究方法:一般都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方法。具体方法有:1.经济分析法。2.教育研究法。3.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统计法。4.比较研究法。 5.概算法(估算法)。 原则:1.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学科发展的历史 (一)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教育经济学首先产生于西方社会。具体讲它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其产生的理论根源为人力资本理论,所依据的社会条件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政治需要。 (二)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

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B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D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X )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X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Y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X )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X )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Y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Y )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X )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

自考教育经济学知识点

教育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2.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把生产的增长,看作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资本增长的集合表现。 3.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4.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工作的,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挑选工人的过程,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教育的社会需求: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6.教育的个人需求: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7.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8.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9.教育资源分配: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地分配。 10.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一般分四级: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教育。 11.教育类别结构:“教育专业结构”: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12客观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 13.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个种成份,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 14.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指科学变为物质生产技术的程度和物质生产部门科技人员的比例关系。 15.劳动力结构就业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不断出现新的产业,新的行业和新的经济活动领域。 16.教育投资:“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7.测推法:根据已经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去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测推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预测出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 18.教育成本: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19.边际成本:单位产出增量所增加的成本及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支出的成本。 20.教育个人成本:“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 21.教育个人直接成本: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S=R+D+H+B S: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R:为学杂费 D:生活差距费 H;交通费 B:书籍文具费 22.教育间接成本:社会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23大小口经:指教育投资实际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 24.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益”、“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过程经济功能”、“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客观上)。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教育投资使用效率”、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微观上)。25.教育投资人力资源利用指标:指一定的教育人员在一定时间培养人才的多少。 26.机会成本:指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 27.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的国民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 28.教育纯效益: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 29.教育收益率: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30.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由美国F·丹尼森计算教育经济效益方法,被西方称这为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 31.现值折算法;美国J·R·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 32.师资优化组合:是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的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 33.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指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 34.教师劳动的效率: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 二、知识点: 1.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围,因为它是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从整体上看)选/判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他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从具体上看)(实际情况和发展趋

00800自考经济学

《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兼并:兼并是指任何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 2、经济活动:有限的资源用于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都是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就是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或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3、经济学:经济学经常被引用的两个定义是下面两种形式。 L934年罗宾斯曾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具有类似思想的另一种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两个定义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资源稀缺性问题。 4、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5、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 6、逆经济风向行事:1、在经济高涨时期对之进行抑制,使经济不会过度高涨而引起通货膨胀; 2、在经济萧条时期对之进行刺激,使经济不会严重萧条而引起失业:3.目标是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7、潜在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8、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是指某人为获得一项利益而由社会(包括他自己)付出的全部成本,它不仅包括当事人自己付出的代价,而且包括社会其他成员为此付出的代价。 9、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义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

全国2017年4月自考《经济学(二)》试题00889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88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 A.收入问题 B.就业问题 C.价格问题 D.消费问题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该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政府通过最高限价或最低限价对市场进行干预,其结果 A.都会使消费者受益 B.都会使生产者受益 C.都会增加市场的总福利水平 D.都会导致市场的供求失衡现象产生 4.如果商品X二Y的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按照相同比例下降,则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移 B.向右上方平移 C.不发生移动 D.顺时针发生旋转 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连续每增加1单位劳动力要素的投入 A.当产量不变时,资本投入的变化量逐渐增加 B.当产量不变时,资本投入的变化量逐渐减少 C.当资本投入量不变时,产量的变化量逐渐增加 D.当资本投入量不变时,产量的变化量逐渐减少

6.以下对于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在长期均衡状态下错误的表述是 A.垄断竞争存在超额利润 B.垄断竞争存在资源的浪费 C.垄断竞争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 D.垄断竞争的价格高于完全竞争 7.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特征是 A.为任意数值,正值代表平等,负值代表不平等,绝对值越大(不)平等程度越高 B.为-1到+1之间的数值,+1代表完全平等,-1代表完全不平等 C.为0到1之间的数值,数值越小越平等 D.为0到1之间的数值,数值越大越平等 8.如果商品A和B是互补品,这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将 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大于1 9.下面哪一点是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的停止营业点? A.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C.平均固定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D.边际成本曲线最小值的点 10.如果一国的GNP大于GDP,则说明该国公民从海外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 得的收入三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1.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共同实施的结果,将会使国民收入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 12.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实现了充分就业 B.社会的各种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C.边际消费倾向小于0 D.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1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是因为 A.通常两个边际量之和总是等于1 B.MPC和MPS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直接理论来源是() A.计量经济学 B.人力资本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A.生产力 B.劳务性或服务性 C.使用价值 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 A.贝克尔《人力资本》 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 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 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 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 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A.科学技术市场 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 B.政治制度制约 C.生产力水平制约 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 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 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A.个人 B.群众 C.国家或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A.教育投资 B.教育成本 C.教育收益 D.教育分配 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2010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3

2010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原则不包括() A.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B.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 2.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A.劳动价值学说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C.按劳分配原则D.劳动简化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 A.重视土地和人口数量的作用B.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作用 C.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D.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 4.★政府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据在于( ) A.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B.教育属于“公共产品” C.教育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教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 5.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论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B.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C.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形式D.教育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6.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是有其三个基本特性决定的,即教育是基础性产业、间接性产业和( ) A.多效性产业B.第三产业C.专业性产业D.独立性产业 7.需要着重考虑中等教育学校网点结构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并使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的地区是() A.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 B.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C.经济发展中地区D.贫困地区 8.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公用经费的是() A.公务费B.业务费C.设备购置费D.人员补助工资 9.教育投资相对量与经济指标增长相比,发展趋势是() A.相对迟缓B.相对滞后C.超前速度增长D.平行速度增长 10.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 A.地方政府B.国家或中央政府C.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 11.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是() A.教育物质成本B.教育社会成本C.教育直接成本D.教育间接成本 12.计算升学率的公式是() 13.学校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A.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B.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 C.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D.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14.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教师比的提高而() A.呈下降趋势B.呈上升趋势C.呈稳定趋势D.呈起伏趋势 15.决定个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种级别类教育的依据是() A.教育个人收益B.教育经济效率C.教育社会效益D.教育经济投资经济效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效率

江苏自考真题试卷-27869经济学基础(附答案)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869经济学基础(习题) (答案页码在题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提出时间是( B ) P.2 A.1979年B.1987年C.1992年D.1997年 2.在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中,以契约式经营的企业是( B ) P31 A.中外合作经营企业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外商独资企业D.“三来一补”企业 3.人类历史上公有制的形式主要有几种?( B ) P16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形成于(A ) P 31 A.80年代初期8.70年代初期C.60年代初期D.50年代初期5.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是( C ) P 36 A.全社会通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B.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起作用,不分主辅 c.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 6.下列费用中,不能看作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的是( C ) P57 A.因为你上大学而损失的打工所得B.因为必须听课而损失的休息时间

C.住宿费和餐费D.你必须缴纳的学费 7.当前,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制约因素已转到( C ) P228 A.产品市场空间狭小B.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政企难分开D.政企已分开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A ) P 10 A.大力发展生产力8.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坚持改革开放D.以阶级斗争为纲 9.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集中表现在( D ) P 16 A.市场繁荣程度B.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 c.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D.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 10.资本是( D ) P73 A.货币B.实物 c.生产资料D.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竞争中的各市场主体,( D ) P 61 A.国有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B.民营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 c.外资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D.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 12.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包括( B ) P26 A.私营经济B.股份合作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个体经济 1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 D ) P 47 A.平均分配B.收入分配可以合理拉开差距 C.允许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D.共同富裕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萌芽于()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是() A.’扩大再生产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C.社会再生产理论D.劳动价值学说 3.首先阐释“人力资本”特定含义的是( ) A.舒尔茨B.贝克尔C.沃尔什D.丹尼森 4.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不包括() A.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B.精神生活的需求C.物质生活需求D.社会地位需求5.★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 ) A.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B.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 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D.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 6.提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这一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托夫勒D.奈斯比特 7.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 C.提高劳动力报酬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 8.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和()A.国家投资B.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C.个人教育投资D.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9.义务教育发展规模指标的公式是() 2011-9-1 14:00 上传下载附件(13.03 KB) 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资料分析计量,1983年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 )A.5.7% B.6.0% C.4.0% D.5.0%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财力构成中的公用消费部分的是() A.职工福利费B.奖金C.工资D.业务费 12.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不包括() A.教师利用率B.教师平均课时数C.教师平均课程门数D.教师平均班级数 13.★某些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体现了教育资源的()A.有限性B.适当性C.整体性D.不可分性 14.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 A.余数分析方法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C.现值折算法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 15.师资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 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 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来源:考试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投资 17.教育级别结构 18.义务教育 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017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2017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需求(价格)弹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3.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又称为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 4.外在经济 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儿产生的 5.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所取不同的价格,或在充分考虑生产、销售以及风险的变动后,相同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不相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如何在股市上赚钱 B.证明市场可以配置资源 C.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 D.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2.一国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技术水平提高 D.产品供求平衡 3.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C )。 A.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4.已知一条线性需求曲线,a点为AB线段的中点,如图,则( B )。 A.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B.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C.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D. 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5. 若无差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 dY/dX = - 1/ 2 ,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 B )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 1/2 B.2 C.1 D.1.5 6.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D )。 A. MUx/Px=MUy/ Py = MUz/ Pz=……=λ 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MUn=λPn 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A )。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8.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成本的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A )。 A.2 , B.1 , C.3 , D.5 。 9.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 D )。 A.AC的最低点, B.等于MC, C.是AVC与AFC之和, D.以上都成立。 10.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B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C )。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历年经济学00800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 经济学试题(课程代码00800) 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 一、本题包括1—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 下列哪一项是对配额的最好描述(C) A.在销售过程中征收的税额 B 在商品进入某一国家所征收的税额 C对进口商品数量的限额 D 对出口商品数量的限额 2. 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意味着该商品(D) A 只有付出很高价格才能得到 B 目前无法得到 C.一年中只有在某些特定时期才能得到 D. 相对于需求而言供给有限 3. 货币可以定义为(B) A.银行券 B 在交易中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资产 C.以黄金或外汇储备为基础的资产 D 具有很大价值的实物商品 4.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下面那一种情况将会发生?(D) A价格上升且销售量下降 B 价格下降且销售量提高 C价格和销售量都提高 D.价格和销售量都下降 5. 生产者之间存在串谋与下列哪种市场结构相联系?(A) A.寡头市场 B 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6. 如果政府就决定增加医疗支出,因此而导致交通运输支出减少,这是关于下列哪一项的例子?(C) A比较成本 B 规模不经济C机会成本 D.过渡支出 7. 下列哪一项属于第三产业?(D) A渔业 B 建筑业 C.采矿业 D.金融服务业 8. 下列哪一项是企业家获得的要素报酬?(D) A工资 B.租金C利息 D.利润 9. 下列哪一种情形下存在负的要求交叉弹性?(B) A.该商品为低档品 B.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C.该商品为出口品D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10. 下列哪一项是平均成本的最好描述?(C) A可变成品除以产量 B.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C总成本除以产量D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原材料成本 11. 下列哪一种情况将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 A.农业 B.预算赤字 C.经济增长D预算平衡 12. 下列哪一项是对萨伊定律的最好描述?(A) A.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B.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 C.需求总是和共供给相等D供给短缺将导致更大的需求 13. 下列哪一项为货币的职能?(B) A资产可分割B价值储藏 C.资产可识别D资产不易磨损 14.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最不可能见到的情况是(C) A.大企业做出关键性经济决策 B.消费者主权得以体现 C.国家决定资源配置D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15. 摩擦性失业是指(C) A.由衰退导致的失业 B.由工会活动导致的失业 C.由变换工作导致的失业D特定行业长期衰退导致的失业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1、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升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应达到(A) A、28%; B、30%; C、32%; D、20%。 2、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能够相互替代的,这是(B) 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 B、新古典模型的假设条件;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C、新剑桥模型的假设条件。 3、根据哈罗德模型,储蓄率提升,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A、提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4、根据哈罗德模型,若资本生产率提升,则合意经济增长率(A) A、提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A)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6、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B)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7、新剑桥模型认为,与利润收入者相比,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B)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8、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升,则社会储蓄率(B) A、提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9、根据新剑桥模型,若利润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升,则社会储蓄率(A) A、提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A、失业率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 D、城市化速度加快。 11、为提升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D) A、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12、根据哈罗德模型,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将(B)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13、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A)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实现均衡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增长。 14、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B)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 D、不能确定。 15、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模型是(D) A、哈罗德模型; B、新古典模型; C、哈罗德模型和新古典模型; D、新剑桥模型。 二、判断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