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笔记00451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自考笔记00451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自考笔记00451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自考笔记00451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我国研究教育经济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

2.日本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从?投资角度

3.欧美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人力资本理论

4最早用统计方法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的论文是?《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5.被西方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是?《人力资本观》

6.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7.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是?教育经济效益

8.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教育投资

9.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是?教育经济效率

10.马克思认为不属于生产劳动范畴的是?自我服务的劳动

11标志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论文是过物的作用,对人的投资超过对物的投资的观点,也是可取的。③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④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的观点是合理的。(5)局限性:①人力资本理论把一次都资本化了,具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②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这是不切实际的。③人力资本理论把数量分析完全脱离开生产关系的制约,抹杀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基本观点是不可取的。

1)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活力,学校网点布局向着合理方向发展。(2)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活力,高等学校正向着多层次化方向发展。(3)为了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具活力,合理的专业学科体系正在建立。

1)上限与下限原则。(2)规模与速度原则。(3)经济政策与物价水平原则。(4)受益与能力原则。

术以及政治等因素,都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有制约作用,因此在研究确定教育投资比例时,必须全面分析各种因素。(1)经济因素。一个国家教育投资比例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与速度,这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与客观依据。在考虑确定教育投资比例时,还必须注意到经济实力的承受能力与可能程度,实事求是地要求追加教育投资的增长比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教育投资比例会提出必须超前增长的要求。(2)人口因素。A社会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投资比例和增长速度。人口数量绝对值大,一般来说,受教育的人口绝对量相应增大,要求教育投资比例增大。B人口分布的密度,对教育投资比例也有影响。人口密度稀疏、分散,学校规模容易过小,学校布局难以合理,平均每个学生培养费用就会提高,所需要的教育投资比例就会相应增大。C人口年龄构成也是人口对教育投资比例影响的一个方面。适龄教育人口越多,教育投资比例相对来说就越大。

置和学校规模。通过教育改革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说,主要途径有:(1)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正确教育投资的宏观决策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外部条件。(2)改进和完善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前提。(3)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结构,充分发挥学校规模的效率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基础。(4)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是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关键。(5)实行人才培养的成本核算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的具体方式。总之,在提高教育经济效率问题上,要加强物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人的问题上,通过制度建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1】教育规模经济:教育资源投入,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就是教育规模经济。教育规模不经济: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即教育规模不经济。(2)当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适当使用,按目前状况是不适度,其规模过小,又分成过小成长型、过小稳定型、过小萎缩型。(3)优缺点。缺点:①规模过小使得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不能获得适当运用。②由于规模过小,人力、物力有限,不宜安排适当的教育机会。③由于规模过小,在决策上得到重视。④由于规模过小萎缩型,人叫不断减少,难以获得新的投资。优点:由于规模过小,师生接触机会增多,从而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4)改进策略:①了解未来规模增长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规模过小成长型要适度增加投资,使其规模逐步扩大。②重新划分学区或并校,对规模过小萎缩型,一是淘汰,二是增加额外补助。

加的比例,就是教育规模经济。教育规模不经济: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即教育规模不经济。(2)当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适当使用,按目前状况是不适度,因其规模过大,衍生了人际关系疏离与行政僵化。(3)优缺点。缺点:①规模过大,使得管理不方便,降低了管理效率。②规模过大会衍生人际关系疏离和行政僵化。优点:学校得以表现课程及活动功能的多样性。(4)维持现有规模不再扩大;充分运用已有的固定投资。

是:教育经济效益并非独立存在,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它的收益是与劳动者的报酬混杂在一起的,因而难于准确计量:教育投入不直接作用于物质产品,而是作用于人,因而物质产品交换不能直接与教育投入价值比较来计算,而是通过教育成果来计算经济效益,教育成果的计量本身就十分复杂,很难准确确定一级教育水平比另一级教育水平会增加多少经济效益;再加之人的劳动能力是与人的工龄、年龄、性别以及思想和身体紧紧相关联的,很难准确计算教育单独经济功能;还有教育具有双重职能,既有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的职能,又有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二者很难截然分开。就目前情况来看,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准确无误来计算出教育经济效益的精确数据,大多是近似怀、概算性的计算。尽管如此,但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者都在努力攻克这一难题。

劳动量。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从单项指标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完成生产定额的影响。(2)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掌握新工种、新技术和提高技术等级速度的影响。(3)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提出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数量和水平的影响。(4)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5)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6)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对设备完好率的影响。

1)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2)萨卡普洛斯用“费用-效益”方法得出计算经济收益的三个规律性结论。(3)三个规律性结论:①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也高于通常银行的利率;②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③研究比较分析发现,初等教育的收益率一般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4)对我国的启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在现在经济发展中,知识、智力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又具有迟效性的特点,因此教育应当优先发展。

(1)教师工作量的现实意义:教师工作需要计算工作量,规定教师工作量是组织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它有利于加强教师管理,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教师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规定教师工作量应该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原则。②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原则。③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依据的原则。总之,规定教师工作量对教师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科学全面的工作量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教师工作量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如果教师工作量规定的不科学、不全面,也会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教师劳动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2)影响因素:①学校现代化设备是必要条件;

②教师素质是决定因素;③学校管理水平是关键;④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是重要组成部分。(3)提高教师劳动效率要做到:①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学校。②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④改善与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4)总之,我们应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

制度以来,老师工资结构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资配置的基本方式是市场,其关键是教师自由流动。在师资市场上,市场主体就是教师劳动供求双方的利益主要。教师劳动力的供给者就是教师职业的选择者。教师劳动力的需求者则是学校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等建立师资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2)学校因地方财政状况,校办产业社会集资、管理水平等原因,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地位,此地

位要求佣工自主。(3)学校作为全额事业单位,在行政方面,具有事业法人地位,因而在一定方面和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主体地位,享有基本的劳动人事权,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招聘和任用权。(4)学校在享有教师招聘和任用。计算题:某国1990年劳动者人数是6920万人,国民收入是3500亿美元2000年劳动者人数是8800万人,国民收入是5020亿美元,国民收入中约80%用于支付工资。①求2000年实际人力贡献比按传统方法计算的人力贡献的增长额。

②分析增长额产生的原因。

(1)A.3500*80%=2800亿B.5020*80%=407.亿C.2800÷6920万=4046美元D.407.*8800万=3570.48亿美元E.407.-3570.48=8亿美元(2)

?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出的特征;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研究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定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防止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教育效率;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

;教育;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教育经济效益(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

数量上的对比)

;教育研究法;数量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法”是把生产的增长,看作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a L1-a 若β=1-a,则为Y=AK a LYβ为产出;K为资本投放量;L为劳动投入量(劳动者人数),a为资金产生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即生产的增长=人力增长*工资比重+工资增长*物质投资比重

萌芽阶段20C20初—50未.前苏联C.T.斯特鲁米林—1924--<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萌芽起点,这是世界上最早用数量统计的方法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西欧

北美各国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美国J.R.沃尔什—1935--<人力的资本观>(<把资本的概念应用到人的身

上>),被西方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第一篇论文.B.出的”教育经济学选集”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美—韦锥—1962—写了一本正式使用”教育经济学”名称的著作,为教育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志..当代著名的美

国舒尔茨和丹尼森C.发展阶段20C70英—希恩<教育经济学>;美—罗杰斯,鲁什林著<经济与教育>;英—韦锥<教育经济学>

;间接的生产性质;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性质.

?1980-11,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舒尔茨来我国讲学,这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对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力资本”是美国沃尔什,1935的<人力的资本观>.,丹尼森,贝克尔.

,物力,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

增长的主要因素.

,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二都是通过投资形式实现的.

,人力资本有间接性,高效性,延效性,多效性,易流性.

;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

才劳动力吸流的费用;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提高人口质量关键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收益/年本)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产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全体方式实现的.;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教育也是使个人社会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3/5的起作用.他借用了美国经济学家布劳格的观点,布劳格将正规教育的五分之三,作为一个系数,定名为阿尔法系数(a)

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反映了他的人力资本的观点),<家庭论>(1981) ?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教育经济学第二代理论.

,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挑选工人的过程,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意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看作是正比例关系,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相应高;教育本质是信息;(出现了文凭膨胀,文凭主义,买卖文凭)

?社会化理论是研究教育如何培养训练劳动力的个性特征.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作用反映在(从经济效益上说;从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上说,教育不但没有过促进社会平等,而且还会再生产社会不平等)

,从而说明不同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受到不同的待遇,进

而阐述教育对经济的功能.

,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理论上改变了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主导的理论格局,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是有贡献的;二人力资本理论中”全资本”的概念,指出了人的作用胜过物的作用,对人的投资超过对物的投资的观点,也中可取的;三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四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的观点是合理的

,具有阶级局限性,掩盖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的实质;强调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认为造成工资等级差别的原因,完全在于教育程度,这是不切实际的,如社会地位,种族,年龄,工龄等也有影响.从方法论上,力图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体系,证明自己的结论.把人完全数量化了,把人与物完全混起来了,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教育的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导向

,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物质生活需求,社会地位需求.

,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学杂费的高低;个人教育未来收益,即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

,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扬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教育机会主要由政府,企业,或者社会团体所举办的学校提供的.

(教师是教育资源中最主要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的单位成本(教育的单位成本指生均成本,即培养一名某级某类学生所花费的全部开支);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等.教育的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个人与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不同,因而在需求的质量上,教育需求的层次和类别结构上必须会出现差异和冲突.

?教育供求的调节方式,主要有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以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政府调节的根据在于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主要手段有,为教育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制定和调整教育规划,对教育机构的财政拨款,必要的行政手段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2018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教育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计量经济学 B.人力资本理论 C.劳动价值理论 D.教育资本 2.教育经济学在中国开始逐步涉及与展开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投资的性质是由于教育劳动具有() A.生产力 B.劳务性或服务性 C.使用价值 D.消费性 4.★最早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是,( ) A.贝克尔《人力资本》 B.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C.沃尔什《人力的资本观》 D.欠雷《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5.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 A.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需求的无限 B.社会与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出发点和追求目的不同 C.教育供求间存在矛盾 D.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6.第一次正式使用“知识经济”概念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B.1982,奈斯比特《大趋势》 C.1986,福莱斯《高技术社会》 D.1996,“经合组织”年度报告 7.连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和纽带是() A.科学技术市场 B.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C.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D.服务市场 8.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 A.社会生产关系制约 B.政治制度制约 C.生产力水平制约 D.社会经济结构制约 9.★教育投资只有通过培养出来的劳动力以及再生产出来的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 10.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是()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B.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C.科学技术水平 D.社会人口 11.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的是() A.个人 B.群众 C.国家或政府 D.企事业单位 12.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 A.教育投资 B.教育成本 C.教育收益 D.教育分配 13.分析大学生社会直接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匡算法和() A.“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 B.实算法 C.费希洛计算法 D.舒尔茨计算法 14.最理想的学校规模类型是() A.规模过大稳定型 B.规模适度稳定性 C.规模适度成长型 D.规模过小成长型 15.社会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是() A.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某准级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总课时数 B.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C.平均劳动简化=某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某准级教育劳动力的教育程度 D.平均劳动简化=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简化比×各类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按教育程度)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核的是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其直接理论来源是“人力资本理论”。 2.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产生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的时间是1984年10月。答案是C。

北京师范大学913教育经济学考研真题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北京师范大学913教育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什么是教育效率?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什么是教育的非市场化私人收益?有哪些表现? 三、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收入越高"的现象。 四、为什么说教育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这对私人教育投资有何影响? 六、近年来许多中小学聘用硕士博士文凭的人当老师。根据教育生产函数理论设计一个实证研究方案研究教师学历水平与学生成绩间的关系。要求定量准确估计这一影响,会遇到哪些方法上的问题?如何解决? 七、教育财政公平的含义?我国不公平的表现有哪些?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18752256.html,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18752256.html,

自考《经济学》新颖复习全资料汇总情况

《经济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 政府对市场制度地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地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资源用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A) A: 两者是互补品 B: 两者是替代品 C: B是低档品 D: A是正常品 【3】完全互补地两种物品无差异曲线地形状是(A) A: 与原点成90度凸出 B: 水平直线 C: 垂直直线 D: 斜线 【4】当政府用某些资源去修建一条大坝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这说明了(D )A: 微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B: 宏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C: 机会成本地概念 D: 最优化地概念 【5】下列造成搭便车问题地物品是:(B ) A: 收费地高速公路 B: 收学费地学校 C: 路灯 D: 私人经营地商店 【6】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了(B)状态 A: 最大量 B: 最小量 C: 平衡 D: 不平衡 【7】生产要素地边际产量是(D) A: 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量地变化 B: 产量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平均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地变化 【8】平均总成本减去平均可变成本等于(D) A: 可变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 平均固定成本 【9】企业通过卖出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获得地收益叫做(A)

A: 净利润 B: 分摊成本 C: 边际收益 D: 平均收益 【10】假设2个人一天能生产10个零部件,3个人一天能生产24个零部件,则(B ) A: 劳动地边际产量上升 B: 平均可变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下降 D: A和B正确 【11】寡头垄断市场上地企业数量有(B) A: 一家 B: 几家 C: 相当多 D: 以上全不对 【12】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企业地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B )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成本 D: 平均可变成本 【13】为形成自己产品地垄断地位,垄断竞争企业通常采用地方式是(B ) A: 专利 B: 模仿 C: 广告 D: 都不正确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地需求曲线是(A) A: 与横轴平行地线 B: 与横轴垂直地线 C: 与纵轴平行地线 D: 向右下方倾斜地线 【15】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地商品量是(C) A: 供给量 B: 交易量 C: 需求 D: 购买量 【16】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地产品与其他企业地产品略有差别,这样地市场结构被称为(D ) A: 垄断竞争 B: 垄断 C: 完全竞争 D: 寡头 【17】消费函数描述了(D) A: 消费与政府购买之间地负向关系 B: 消费和收入之间地正向关系 C: 消费和利率之间地负向关系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7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教育经济学萌芽于20世纪的()。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A 【解析】教育经济学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形成于60年代。本题是对教育经济学产生历史时间的考查,应该记忆。 2.教育经济学在20世纪( )转入发展期。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教育经济学的发展时期,教育经济学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独立学科,各国都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得教育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有了

一定的地位。 3.1962年出版并正式采用《教育经济学》名称著作的作者是()。 A.苏尔茨 B.丹尼森 C.贝克尔 D.韦锥 【答案】D 【解析】英国的教育经济学家韦锥于1962年出版并首次正式采用《教育经济学》名称著作,曾一度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4.《教育经济学选读》(Ⅱ)、《教育经济学注》(新版)、《教育经济学导论》的作者是()。 A.希恩 B.科斯塔年 C.布劳格 D.韦锥 【答案】C 【解析】以上的几篇著作都是布劳格完成的,本题是对教育经济学著作体系的考核,具有代表性的应该记忆。 5.教育经济学首先产生于( )。

A.东方国家 B.西方社会 C.欧洲国家 D.北美国家 【答案】B 【解析】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于西方社会,在世界学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历史背景与时代条件。它是现代经济和现代教育的产物。它在西方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6.教育经济学在20世纪( )引进中国。 A.5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答案】C 【解析】1980年11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第一次访问中国并作学术报告,介绍了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此后一些大学与教育科研机构的学者陆续发表文章,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评述、简介和推广,大大促进了学科的研究工作。 7.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是前苏联斯特鲁米林于()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 A.1924

00451教育经济学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09年至12年

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 045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第四个时期,创办的全国性教育经济学的学术刊物是【】 A.《教育经济研究》 B.《教育与经济》 C.《经济与教育》 D.《教育与经济研究》 2.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它的教育费用之间的关系是【】 A.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正弦比例关系D.余弦比例关系 3.舒尔茨认为,人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财产、劳动、金钱以及时间的能力是【】 A.处理时间的能力 B.处理劳动条件的能力 C.处理金钱的能力 D.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 4.在影响教育的个人需求的动因中,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提高个人素质的审美水平的需求是 【】 A.社会地位需求 B.审美生活需求 C.精神生活需求 D.求知生活需求5.与工业经济不同,衡量知识经济的效率标准是【】 A.劳动生产率 B.知识生产率 C.资金增长率 D.人口增长率 6.目前,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中,特殊培训所需的费用来自于【】 A.工厂 B.职工本人 C.工厂和职工本人 D.国家拨款 7.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去向主要是【】 A.升学 B.就业 C.科研 D.管理 8.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国防经费支出属于【】 A.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 B.非生产性基本建殴投资 C.社会消费 D.补偿消费 9.在教育投资比例指标中,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 A.静态指标 B.动态指标 C.富态指标 D.势态指标 10.直接影响义务教育普及和发展的指标是【】 A.国家财政用于义务教育支出的比例 B.国家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增长率 C.义务教育投资总量 D.初等教育生均事业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11.教育成本中,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上学而失去的收入部分是【】 A.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B.教育个人间接成本 C.教育社会直接成本 D.教育社会问接成本 12.提出教育经济效率计量的实用性指标体系的我国学者是【】 A.刘道玉 B.韩礼 C.厉以宁 D.文达 13.教育规模的理想类型是【】 A.规模过大成长型 B.规模适度萎缩型 C.规模适度成长型 D.规模适度稳定型

00451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01001

00451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01001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45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箕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认为,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 A.部门经济学 B.新兴教育学科 C.教育学和经济学的边缘学科 D.多学科交叉学科 2.一般较为发达国家中,技术进步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中占【】 A.20%-30% B. 30%-40% C.40%-60% D.60%-70% 3.着重对雇主在劳动力市场内如何挑选工人进行研究的人力资本理论是【】 A.社会化理论 B.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市场分配理论

4.大多数人对教育需求的基本动因是【】 A.社会地位需求 B.物质生活需求 C.精神生活需求 D.科技生活需求5.与工业时代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分配方式是【】 A.岗位工资制 B.业绩付酬制 C.市场分配制 D.学位分配制 6.教育软市场理论认为,教育市场的框架至少应包括教育劳务市场、教育物质市场和【】 A.教育精神市场 B. 教育心理市场 C.教育科技市场 D.教育产、品市场7.美国设立的初级学院的学制为【】 A.1-2年 B.2-3年 C.3-4年 D.4-5年 8.教育投资不会直接生产社会物质财富,这反映了教育投资的特点是【】 A.周期长 B.弹性大 C.间接性D.长效性 9.在教育经费计算口径中,学生家长和个人交纳的学杂费和其它费用,属于【】 A.衡定口径 B.发展口径 C.大口径

2019年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

2019年全国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关于义务教育投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义务教育投资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B.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低于其他各级教育占教育总投资的比例 C.义务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的组成部分 D.义务教育投资影响着总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变化 答案:B 2.下面关于教育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论述错误的是() A.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B.教育投资既具有生产性,又具有消费性 C.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D.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答案:B 3.下列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独立性和自主性 B.复杂性和创造性

C.长效性和迟效性 D.直接性和示范性 答案:D 4.考入上级学校学生数本年度毕业学生数×100%是计算() A.学生升学率的公式 B.学生毕业率的公式 C.学生专业对口率的公式 D.学生就业率的公式 答案:A 5.信息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答案:D 6.1980年11月,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来我国讲学,这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A.沃尔什 B.舒尔茨 C.丹尼森

D.贝克尔 答案:B 7.下面关于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说法错误的是() A.规模过大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离 B.规模过大会导致行政僵化 C.规模越大,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率越高 D.教育规模的扩大应以资源充分运用后即停止 答案:C 8.标志着义务教育制度在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确立并得到发展的时期是() A.16世纪到18世纪 B.18世纪到19世纪 C.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答案:C 9.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称为() A.静态指标 B.动态指标 C.常用指标 D.刚性指标

00451教育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00410

200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经济学 试卷 (课程代码0451)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于 【 】 A .1960年 B .1980年 C .1983年 D .1984年 2.西欧北美各国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是 【 】 A .斯特鲁米林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B .沃尔什的《人力的资本观》 C .豪赛克的《教育与收入》 D .欠雷的《投资决定的正规标准》 3.社会主义国家探讨教育劳动性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 【 】 A .生产劳动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劳动价值理论 D .社会再生产理论 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其教育费用之间【 】 A .成正比例关系 B .成反比例关系 C .成级数关系 D .无相关关系 5.下列说法中属于“社会化理论”的观点是 【 】 A .教育能提高人的劳动能力 B .教育能反映人的劳动能力 C .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培养不同个性特征的劳动力 D .教育的作用是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 6.一个国家、地区或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的总和叫做 【 】 A .教育投资 B .教育投资效率 C .教育成本 D .教育投资效益 7.政府对教育供求进行调节的依据是 【 】 A .教育是消费性事业 B .教育是生产性事业 C .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D .教育是私人产品 8.韩宗礼先生提出的公式:%100 教育资源消耗 教育成果的数量用于计量 【 】 A .教育投资利用效率 B .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 c .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利用效率 D .人才费用质量系数 9.筛选假设理论认为,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 【 】 A .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能力形成的 B .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0年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升。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因为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当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升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能够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 增大。 8、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 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升;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升;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升;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升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升使产出大幅减少。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 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 B、90%; C、50%; D、10%。 14、利息率提升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教育经济学试题

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早用统计方法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的论文是 A.《人力资本观》 B.《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C.《美国经济增长的资料和我们的选择》 D.《教育经济学》 2.马克思“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这一科学论断概括说明了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C.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D.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 A.人力投资 B.物力投资 C.生产投资 D.教育投资 4.目前,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 A.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教育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 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D.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 5.“经合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正式使用“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三个标志不包括 A.有了初步计量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 B.“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均占50%以上 C.是对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勾画 D.“经合组织”是国际权威机构 6.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只要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作,就能永久地发挥效用,即使是在工作岗位接受再培训,原有的教育功能,也仍然是基础,仍然发挥着作用,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 7.下列各项属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动态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财政总支出 C.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 A.私人 B.国家或中央政府 C.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占一半左右 9.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由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于______年提出。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10.实现师资优化组合,关键在于确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 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 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 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 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下列属于教育经济学形成时期的主要特点的是 A.有了论文及专著,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有了数量化的计算方法,但还没有使用“教育经济学”名称

教育经济学自考笔记

《教育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学科性质: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科学表述: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的基本内容:1.经济科学总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2.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3.教育与智力开发、科技发展的关系;4.运用数量化统计和计算方法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任务:1.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作用;2.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所表现出的特点;3.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4.研究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定理、原则、计算模式和数量指标;5.研究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研究的意义:1.可以提高对教育具有战略地位的认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一些经济规律,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中的战略重点与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2.可以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3.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4.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5.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节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教育投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教育经济效益: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二)主要内容:1.学科的理论基础;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教育投资; 4.教育成本; 5.教育经济效率; 6.教育经济效益; 7.教师劳动及报酬。 (三)研究方法:一般都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方法。具体方法有:1.经济分析法。2.教育研究法。3.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统计法。4.比较研究法。 5.概算法(估算法)。 原则:1.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学科发展的历史 (一)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教育经济学首先产生于西方社会。具体讲它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其产生的理论根源为人力资本理论,所依据的社会条件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政治需要。 (二)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 教育需求:是指人们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是获得教育服务的愿望与对教育的支付能力的统一。 个人教育需求:是指个人为了增进知识技能,并在未来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获得较高收入的意愿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教育供给:是一定社会为满足教育需求,通过教育投资组织人、财、物等因素举办的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和为社会各行业提供教育产品。 教育资源:指的是全社会的经济资源需要并可能用于教育事业的那部分人力、财力和物力。教育投资:就是为了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提高现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同教育投资主体将其经济资源中可能用于教育事业的那部分资源以货币形式投放到教育领域。 教育的间接成本:指社会与受教育者个人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个人间接成本: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学生因上学而未就业可能放弃的就业收入,即机会成本。 生均教育成本:是教育成本的综合指标之一,指平均每名在校生所分担的教育费用。 教育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出的各类人才投入到生产领域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在生产部门中取得的国民收入增长额,抵偿了全部教育投入之后的余额。 教育收益率:是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这是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一个较有效的指标 二、简答 1、教育需求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1、教育需求主体具有多元性和重合性; 2、教育需求对象的双重性; 3、教育需求的预期满足与过程满足的融合。 2、政府调节的主要手段包括:1、为教育供求双方提供信息2、制定和调整教育规划 3、对教育机构的财政拨款 4、必要的行政手段。 3、社会间接成本主要包括: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段的学生如不上学而就业时国家可能获得的税收;教育所使用的土地、建筑物、设备、如不用于教育而用于其它方面可能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用于教育的土地、建筑物、设备免除或可能课征的税收。 4、影响教育经济效率的因素:1、无关费用所占的比重2、学校人员的构成3、学校的领导管理水平4、学校物质设备条件 5、合格工作量在总工作量的比重。 5、教育经济效率和教育经济效益有什么不同: 1、阶段不同(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教育资源的投入而培养出一定的人才。

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考《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B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D )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X )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X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Y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X )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X )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Y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Y )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X )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

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经济学》练习题库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的一个分支。 2.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服务,将各种运输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 3.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 4.当代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交通运输业广泛使用新技术,二是运输的。 5.运输化的三个阶段是指前运输化、运输化以及。 6.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从整体看,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密集型经济。 7.在劳动的专业分工中,各地都只专门生产对其有最大利益的产品,这里遵循的是经济学中的原则。 8.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两个领域。 9.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经历了由强化到逐渐的过程。 10.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需求称之为需求。 11.杜能的区位理论又被称为“集约化经营程度理论”。 12.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

13.按照市场规则起作用的范围,可将它分为制度性的市场规则和性的市场规则两大类。 14.经验表明,铁路运输中当存在联合成本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多产品经济”。 15.运价只有价格一种形式。 16.运输业的产品就是反映客货位置变化的,其复合计量单位是“人公里”和“吨公里”。 17.垄断和是运输经济学的永恒主题。 18.飞机的容量经济是指大型飞机的运输成本小型飞机 19.运输成本是随的变化而递远递减的 20.当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E│>1时,称之为需求弹性。 21.城市经济是一种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型经济。 22. 实际上是国家对运输业实施的特殊管理,也是执行社会运输政策的手段之一。 23.许多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逐步呈现出从供需适应型到型的转变。 24.就客运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而言,各种运输方式在方面 的差别是驱动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25.城市化是一种过程,它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 26.运价的形成机制取决于。

教育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教育经济学 第一章 1.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学思想:教育的的社会经济功能:马克思是把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放在社会在生产中加以考察。其一,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通过教育可以非熟练的劳动培养训练为熟练劳动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性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质量;其二,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形式,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这使得教育成为大生产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其三,教育可以增进劳动者劳动能力变换的能力,使工人能够适应不断变换的劳动需求,以便较为自由地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的变换。 2.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就说明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意义: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3.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一(代表思想:生产力理论)。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斯特把资本分为两类: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精神资本是人们对于前任在科学和艺术、智力培养、生产效能等方面的进步和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累积结果的领会。这种领会的深刻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以所有有关下下一代的教育方面的支出虽然都是对于现有价值的消耗,但却会促进生产力的增长,国家对于物质资产应有所放弃或牺牲,以使将来的利益获得保障。与此划分相对应,把一国之中最重要的工作划分为:精神工作和物质工作,且这两种工作相互依存。 4.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是联著名的经济学家、科学院院士斯特鲁米林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这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 5.西方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最早论文,是美国学者沃尔什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 6.1962年英国经济学家韦泽出版的《教育经济学》,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 7.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对劳动者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劳动不断智力化。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培养大批的高质量的科学技术人员的管理人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因而导致了教育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为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二,教育经济学是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经济增长成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反映了当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合资折翼历史条件下,教育对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发展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认为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只是资本和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素质太低的问题,为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加强教育和训练,增加智力投资。这对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兴起和形成有重要影响。第三,计量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直接促进了教育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家在运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计算国民经济增长额时,出现了剩余因子,并发现教育是剩余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理论,直接促进了教育经济学的诞生。 8.筛选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斯宾思和索洛等提出了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

自考教育经济学知识点

教育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2.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把生产的增长,看作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资本增长的集合表现。 3.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4.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工作的,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挑选工人的过程,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教育的社会需求: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6.教育的个人需求: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7.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8.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9.教育资源分配: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地分配。 10.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一般分四级: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教育。 11.教育类别结构:“教育专业结构”: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12客观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 13.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个种成份,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 14.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指科学变为物质生产技术的程度和物质生产部门科技人员的比例关系。 15.劳动力结构就业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不断出现新的产业,新的行业和新的经济活动领域。 16.教育投资:“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7.测推法:根据已经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去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测推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预测出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 18.教育成本: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19.边际成本:单位产出增量所增加的成本及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支出的成本。 20.教育个人成本:“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 21.教育个人直接成本: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S=R+D+H+B S: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R:为学杂费 D:生活差距费 H;交通费 B:书籍文具费 22.教育间接成本:社会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23大小口经:指教育投资实际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 24.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益”、“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过程经济功能”、“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客观上)。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教育投资使用效率”、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微观上)。25.教育投资人力资源利用指标:指一定的教育人员在一定时间培养人才的多少。 26.机会成本:指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 27.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的国民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 28.教育纯效益: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 29.教育收益率: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30.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由美国F·丹尼森计算教育经济效益方法,被西方称这为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 31.现值折算法;美国J·R·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 32.师资优化组合:是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基础上的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 33.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指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 34.教师劳动的效率: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 二、知识点: 1.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围,因为它是介于教育学与经济学两门社会学科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从整体上看)选/判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他隶属于经济科学体系,属于部门经济学性质的学科(从具体上看)(实际情况和发展趋

国考 经济学综合历年真题(1999-2010)

周六将红宝书翻看一遍,想感想写下来,希望有助于大家选择资料,准备国考。感谢于佳美女借我红宝书。 另外,特别鸣谢洪美女在刚刚结束题库考试时,对还处于休息状态的我,频频施加考试压力。世界上很少有这么讨厌的人。我很“幸运”。 国考综合的资料主要有两份,一份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的大厚本浅绿色的“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我手里的是第四版),另一份是“红宝书”"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精要及重点题库汇编"吉林大学出版社(第六版)。 大纲的第四版和红宝书第六版对应。大纲上分西方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国际经济、财政学、货币银行,五个部分。红宝书章节与之对应。 大纲里面有每章的考点讲解和对应的样题(样题无答案)。红宝书就是把大纲上的样题挑出来,加上答案。 综合考试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内容比较多,而且繁杂。以前有一个说法,只要把历年真题都背下来,肯定能过。因为考点就那么多,肯定多数是重复的题型。但是10年是个例外,出现了很多新的考点和题目,现在不知道10年只是个个案,还是大纲被做了修改。所以,建议你不能只背真题,还是看大纲有保障。 同时,也不建议只看红宝书,因为上面只有题,没有讲解,不容易理解考点。考试的时候,有一部分题类似样题(注意,只是类似),还有相当一部分不类似样题,这些题需要自己结合考点理解来进行回答。 我还是建议按照大纲上的讲解复习考点,对大纲里的内容要尽可能熟悉。然后按照红宝书熟悉答案范围,这两本最好结合起来看。最后拿真题熟悉题型。(看到此处,大声朗诵“××同学,玉树凌风,风流倜傥”保你满分。至于是哪位同学呢?仔细看货银题库资料的同学才能知道。) 另外,对于手勤一点的同学,不建议花钱买了红宝书。现在有红宝书的电子版。打印出来就行了(请务必使用双面小字号打印,节省资源)。 认真复习社会主义经济的大答题和西经的计算题,这两部分历来占40分(只有一次出现过偏差,09年出得是社会主义和货币银行的大答题)所以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西经计算+社经题+货银题,这3部分能占到55分以上 国考综合题型及分数分布: 单项选择 8×2 名解 4×3 简答 4×8 论述 1×20 计算 1×20 (09年非常特殊,没有计算,除了两道论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