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应付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

如何应付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

如何应付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
如何应付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

异方差:(Heteroscedasticity)

一如何检测?

①假设我们做一个回归,求出β1、β2、β3,然后返回求出序列{Ut},现在要检测{Ut}是不是异方差的。

②设立辅助方程:既然假设是异方差,那么我们就假设{Ut}与X存在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复杂,只要我们证明α1、α2、α3……不为0,即可

③构建新的统计量:T·R2,先人曾经证明过其服从 卡方(m)分布。

④最后将算出来的T·R2值与卡方分布的临界值比较,……。

二、如何应对?

①如果异方差的形式已知,我们可以通过GLS(广义二乘法)来处理:

举例说明:

②如果异方差的形式未知

自相关:(Autocorrelation)

一如何检测?

我们直接可以看DW值,注意这个ρ值is the残差项之间的estimat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

二如何应对?

①如果自相关的形式已知

?If the form of the autocorrelation is known, we could use a GLS procedure

But such procedures that “correct” for autocorrelation require assumptions about the form of the autocorrelation.

②未知:构建动态模型,如:

三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①如何检测:

look at the matrix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ividual variables.

另外:R2 will be high but the individual coefficients will have high standard errors也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②如何解决:

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报告和多重比较

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变量由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还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One-Way ANOVA过程要求因变量属于正态分布总体。如果因变量的分布明显的是非正态,不能使用该过程,而应该使用非参数分析过程。如果几个因变量之间彼此不独立,应该用Repeated Measure 过程。 [例子] 调查不同水稻品种百丛中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 不同水稻品种百丛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

3 40 35 35 38 34 数据保存在“data1.sav”文件中,变量格式如图1-1。 图1-1 分析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抗虫性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 2)启动分析过程 点击主菜单“Analyze”项,在下拉菜单中点击“Compare Means”项,在右拉式菜单中点击“0ne-Way ANOVA”项,系统 打开单因素方差分析设置窗口如图1-2。 图1-2 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

3)设置分析变量 因变量:选择一个或多个因子变量进入“Dependent List”框中。本例选择“幼虫”。 因素变量:选择一个因素变量进入“Factor”框中。本例选择“品种”。 4)设置多项式比较 单击“Contrasts”按钮,将打开如图1-3所示的对话框。该对话框用于设置均值的多项式比较。 图1-3 “Contrasts”对话框 定义多项式的步骤为: 均值的多项式比较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均值的比较。例如图1-3中显示的是要求计算“1.1×mean1-1×mean2”的值,检验的假设H0:第一组均值的1.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记录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假日旅游,有力刺激了居民消费而拉动内需。2012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亿人次,同比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研究影响旅游景区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旅游收入增长规律,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因素可能有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旅游景区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引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解释变量。旅游业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从业人数影响,固定资产和从业人数体现了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的内在影响因素,因此引入旅游景区固定资产和旅游业从业人数作为解释变量。因此选取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旅游业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 Y=β 0+β 1 X 1 +β 2 X 2 +β 3 X 3 +β 4 X 4 +Ut 参数说明: Y ——旅游景区营业收入/万元 X 1 ——旅游业从业人员/人 X 2 ——旅游景区固定资产/万元 X 3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X 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多重共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多重共线性的研究指导老师: 学生一: 学生二: 实验时间:2011年10月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财政收入构成,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模型设定及其估计:经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农业增加值X1,工业增加值X2,建筑业增加值X3,总人口X4,受灾面积X5.为此设定了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Y=β 1+β 2 X1+β 3 X2+β 4 X3+β 5 X4+β 6 X5+u0 其中,Y为财政收入(元),X1农业增加值(元),X2为工业增加值(元),X3为建筑业增加值(元),X4为总人口(万人),X5为受灾面积(千公顷)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1978~2007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如图: 1978~2007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 年份 财政收入CS/亿 元 农业增加值 NZ/亿元 工业增加值 GZ/亿元 建筑业增加 值JZZ/亿元 总人口 TPOP/万 人 受灾面积 SZM/千公顷1978 1132.3 1027.5 1607 138.2 96259 50790 1979 1146.6 1270.2 1769.7 143.8 97542 39370 1980 1159.9 1371.4 1996.5 195.5 98705 44526 1981 1175.8 1559.5 2048.5 207.1 100072 39790 1982 1212.3 1777.4 2162.3 220.7 101654 33130 1983 1367 1978.5 2375.8 270.6 103008 34710 1984 1642.5 2316.1 2789 316.7 104357 31890 1985 2004.6 2564.3 3448.5 417.9 105851 44365 1986 2122 2788.7 3987.5 525.7 107507 47170 1987 2199.4 3233 4565.9 665.8 109300 42090 1988 2357.6 3865.4 5062 810 111026 50870 1989 2664.5 5062 8087.3 794 112704 46991 1990 2937.4 5342.3 10284.5 859.4 114333 38474

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以用来检验来多个均值之间差异的显著性,可以看成是两样本t检验的扩展。统计学原理中涉及的方差分析主要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因素无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和两因素有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三种情况。虽然Excel可以进行这三种类型的方差分析,但对数据有一些限制条件,例如不能有缺失值,在两因素方差分析中各个处理要有相等的重复次数等;功能上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不能进行多重比较。而在方差分析方面SPSS的功能特别强大,很多输出结果已经超出了统计学原理的范围。 用SPSS检验数据分布的正态性 方差分析需要以下三个假设条件:(1)、在各个总体中因变量都服从正态分布;(2)、在各个总体中因变量的方差都相等;(3)、各个观测值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在SPSS中我们很方便地对前两个条件进行假设检验。同方差性检验一般与方差分析一起进行,这一小节我们只讨论正态性的检验问题。 [例7.4] 检验生兴趣对考试成绩的影响的例子中各组数据的正态性。 在SPSS中输入数据(或打开数据文件),选择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在Explore对话框中将统计成绩作为因变量,兴趣作为分类变量(Fator),单击Plots按钮,选中“Histogram”复选框和“Normality plots with Test”,单击“Continue”按钮,在单击主对话框中的“OK”,可以得到分类别的描述统计信息。从数据的茎叶图、直方图和箱线图都可以对数据分布的正态性做出判断,由于这些内容前面已经做过讲解,这里就不再进一步说明了。 图7-2 用Expore过程进行正态性检验 top↑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概要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假日旅游,有力刺激了居民消费而拉动内需。2012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0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研究影响旅游景区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旅游收入增长规律,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因素可能有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旅游景区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引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解释变量。旅游业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从业人数影响,固定资产和从业人数体现了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的内在影响因素,因此引入旅游景区固定资产和旅游业从业人数作为解释变量。因此选取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旅游业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 Y=β 0+β1X 1 +β2X 2 +β 3 X 3 +β 4 X 4 +Ut 参数说明: Y ——旅游景区营业收入/万元 X 1 ——旅游业从业人员/人 X 2 ——旅游景区固定资产/万元 X 3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X 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计量经济学Eviews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E v i e w s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实验项目名称多重共线性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业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4 年 05 月 11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掌握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和修正。 二、实验要求:应用教材第127页案例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识别和修正多重共线性。 三、实验原理:普通最小二乘法、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综合判断法、逐步回归法。

四、预备知识: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原理、t检验、F检验、2R值。 五、实验步骤 1、选择数据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为此,收集了中国能源消费标准煤总量、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人均生活电力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1985——2007年的统计数据。本题旨在通过建立这些经济变量的线性模型来说明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原因。主要数据如下: 1985~2007年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8年版。 为分析Y 与X1、X2、X3、X4、X5、X6、X7之间的关系,做如下折线图: 能源消费Y 在1986到1996年间缓慢增长,在96至98年有短暂的下跌,但是98至02年开始缓慢回升,02年到06年开始快速增长。 国民总收入X1和国内生产总值X2以相同的趋势逐年缓慢增长。 工业增加值X3在1985年-1999年期间一直是缓慢增长,但在2000年出现了急剧下降的现象,2001年又急剧增长,达到下降前的水平,2001年以后开始缓慢增长。建筑业增长值x4、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x5、人均生活电力消费x6、能源加工转换效率x7数值较低,但都以较平缓的方式增长。 2、设定并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t t t t t t t u X X X X X Y ++++++=66554433221ββββββ () 录入数据,得到图。 2.2.1)采用OLS 估计参数 在主界面命令框栏中输入 ls y c x1 x2 x3 x4 x5 x6 x7回车,即可得到参数的估计结果。 由此可见,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修正的可决系数为,模型拟和很好,F 统计量为,回归方程整体上显着。 可是其中的lnX3、lnX4、lnX6对lnY 影响不显着,不仅如此,lnX2、lnX5的参数为负值,在经济意义上不合理。所以这样的回归结果并不理想。 3、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75 第六章 方差分析 第五章所介绍的t 检验法适用于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及两样本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多个处理优劣的问题,即需进行多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这时,若仍采用t 检验法就不适宜了。这是因为: 1、检验过程烦琐 例如,一试验包含5个处理,采用t 检验法要进行2 5C =10次两两平均数的差异显著 性检验;若有k 个处理,则要作k (k-1)/2次类似的检验。 2、无统一的试验误差,误差估计的精确性和检验的灵敏性低 对同一试验的多个处理进行比较 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试验误差的估计值。若用t 检验法作两两比较,由于每次比较需计算一个21x x S ,故使得各次比较误差的估计不统一,同时没有充分利用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而使误差估计的精确性降低,从而降低检验的灵敏性。例如,试验有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次,共有30个观测值。进行t 检验时,每次只能利用两个处理共12个观测值估计试验误差,误差自由度为2(6-1)=10;若利用整个试验的30个观测值估计试验误差,显然估计的精确性高,且误差自由度为5(6-1)=25。可见,在用t 检法进行检验时,由于估计误差的精确性低,误差自由度小,使检验的灵敏性降低,容易掩盖差异的显著性。 3、推断的可靠性低,检验的I 型错误率大 即使利用资料所提供的全部信息估计了试验误差,若用 t 检验法进行多个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由于没有考虑相互比较的两个平均数的秩次问题,因而会增大犯I 型错误的概率,降低推断的可靠性。 由于上述原因,多个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宜用t 检验,须采用方差分析法。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是由英国统计学家R.A.Fisher 于1923年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k 个处理的观测值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把观测值总变异的平方和及自由度分解为相应于不同变异来源的平方和及自由度,进而获得不同变异来源总体方差估计值;通过计算这些总体方差的估计值的适当比值,就能检验各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是否相等。方差分析实质上是关于观测值变异原因的数量分析,它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章在讨论方差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单因素试验资料及两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法。在此之前,先介绍几个常用术语。 1、试验指标(experimental index ) 为衡量试验结果的好坏或处理效应的高低,在试验中具体测定的 性状或观测的项目称为试验指标。由于试验目的不同,选择的试验指标也不相同。在畜禽、水产试验中常用的试验指标有:日增重、产仔数、产奶量、产蛋率、瘦肉率、某些生理生化和体型指标(如血糖含量、体高、体重)等。 2、试验因素(experimental factor ) 试验中所研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叫试验因素。如研究如何提高 猪的日增重时,饲料的配方、猪的品种、饲养方式、环境温湿度等都对日增重有影响,均可作为试验因素来考虑。当试验中考察的因素只有一个时,称为单因素试验;若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时,则称为两因素或多因素试验。试验因素常用大写字母A 、B 、C 、…等表示。 3、因素水平(level of factor ) 试验因素所处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等级称为因素水平,简称水平。如比 较3个品种奶牛产奶量的高低,这3个品种就是奶牛品种这个试验因素的3个水平;研究某种饲料中4种不同能量水平对肥育猪瘦肉率的影响,这4种特定的能量水平就是饲料能量这一试验因素的4个水平。因素水平用代表该因素的字母加添足标1,2,…,来表示。如A 1、A 2、…,B 1、B 2、…,等。 4、试验处理(treatment ) 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具体项目叫试验处理,简称处理。在单因素 试验中,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具体项目就是试验因素的某一水平。例如进行饲料的比较试验时,实施在试验单位(某种畜禽)上的具体项目就是喂饲某一种饲料。所以进行单因素试验时,试验因素的一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在多因素试验中,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具体项目是各因素的某一水平组合。例如进行3种饲料和3个品种对猪日增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变量由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还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One-Way ANOVA过程要求因变量属于正态分布总体。如果因变量的分布明显的是非正态,不能使用该过程,而应该使用非参数分析过程。如果几个因变量之间彼此不独立,应该用Repeated Measure过程。 [例子] 调查不同水稻品种百丛中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数量,数据如表5-1所示。 表5-1 不同水稻品种百丛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 数据保存在“DATA5-1.SAV”文件中,变量格式如图5-1。 图5-1 分析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抗虫性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准备分析数据

在数据编辑窗口中输入数据。建立因变量“幼虫”和因素水平变量“品种”,然后输入对应的数值,如图5-1所示。或者打开已存在的数据文件“DATA5-1.SAV”。 2)启动分析过程 点击主菜单“Analyze”项,在下拉菜单中点击“Compare Means”项,在右拉式菜单中点击 “0ne-Way ANOVA”项,系统 打开单因素方差分析设置窗口如图5-2。 图5-2 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 3)设置分析变量 因变量:选择一个或多个因子变量进入“Dependent List”框中。本例选择“幼虫”。 因素变量:选择一个因素变量进入“Factor”框中。本例选择“品种”。 4)设置多项式比较 单击“Contrasts”按钮,将打开如图5-3所示的对话框。该对话框用于设置均值的多项式比较。

计量经济学Eviews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实验项目名称多重共线性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业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2014 年 05 月 11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掌握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和修正。 二、实验要求:应用教材第127页案例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识别和修正多重共线性。 三、实验原理:普通最小二乘法、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综合判断法、逐步回归法。 R值。 四、预备知识: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原理、t检验、F检验、2 五、实验步骤 1、选择数据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为此,收集了中国能源消费标准煤总量、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人均生活电力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1985——2007年的统计数据。本题旨在通过建立这些经济变量的线性模型来说明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原因。主要数据如下: 1985~2007年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8年版。 为分析Y 与X1、X2、X3、X4、X5、X6、X7之间的关系,做如下折线图: 能源消费Y 在1986到1996年间缓慢增长,在96至98年有短暂的下跌,但是98 至02年开始缓慢回升,02年到06年开始快速增长。 国民总收入X1和国内生产总值X2以相同的趋势逐年缓慢增长。 工业增加值X3在1985年-1999年期间一直是缓慢增长,但在2000年出现了急剧下降的现象,2001年又急剧增长,达到下降前的水平,2001年以后开始缓慢增长。建筑业增长值x4、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x5、人均生活电力消费x6、能源加工转换效率x7数值较低,但都以较平缓的方式增长。 2、设定并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t t t t t t t u X X X X X Y ++++++=66554433221ββββββ (2.1) 2.1录入数据,得到图。

多重共线性案例分析实验报告

《多重共线性案例分析》实验报告

表2 由此可见,该模型,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 173.3525,明显显著。但是当时,不仅、 系数的t 检验不显著,而且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9954.02=R 9897.02 =R 05.0=α776 .2)610()(025.02=-=-t k n t α2X 6X 6X

②.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2、X3、X4、X5、X6数据,点”view/correlations ”得相关系数矩阵 表3 由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相。 4.消除多重共线性 ①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 如下图所示 变量 X2 X3 X4 X5 X6 参数估计值 0.0842 9.0523 11.6673 34.3324 2014.146 t 统计量 8.6659 13.1598 5.1967 6.4675 8.7487 0.9037 0.9558 0.7715 0.8394 0.9054 表4 按的大小排序为:X3、X6、X2、X5、X4。 以X3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首先加入X6回归结果为: t=(2.9086) (0.46214) 2R 2 R 6 31784.285850632.7639.4109?X X Y t ++-=957152.02 =R

1995 1375.7 62900 464.0 61.5 115.70 5.97 1996 1638.4 63900 534.1 70.5 118.58 6.49 1997 2112.7 64400 599.8 145.7 122.64 6.60 1998 2391.2 69450 607.0 197.0 127.85 6.64 1999 2831.9 71900 614.8 249.5 135.17 6.74 2000 3175.5 74400 678.6 226.6 140.27 6.87 2001 3522.4 78400 708.3 212.7 169.80 7.01 2002 3878.4 87800 739.7 209.1 176.52 7.19 2003 3442.3 87000 684.9 200.0 180.98 7.30 表1:1994年—2003年中国游旅收入及相关数据

违背基本假设的问题: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

第5章、违背基本假设的问题: 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 回顾并再次记住最小二乘法(LS)的三个基本假设: 1.y=Xβ+ε 2.Rank(X)=K 3.ε|X~N(0,σ2I) 1 / 51

§1、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1、含义及后果 1)完全的多重共线性 如果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perfect multicollinearity),即在X中存在不完全为0的a i,使得 a1x1+…+a K x K=0 即X的列向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因此,有Rank(X)

3 / 51

4 / 51 2)近似共线性 常见为近似共线性,即 a 1x 1+…+a K x K ≈0 则有|X’X|≈0,那么(X’X)-1对角线元素较大。由于 21|[,(')]b X N X X βσ- , 21|[,(')]k k kk b X N X X βσ- , 所以b k 的方差将较大。 例子:Longley 是著名例子。

5 / 51

6 / 51 2、检验方法 1)VIF 法(方差膨胀因子法,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 第j 个解释变量的VIF 定义为 2 1 VIF 1j j R = - 此处2j R 是第j 个解释变量对其他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的确定系数。若2j R 接近于1,那么VIF 数值将较大,说明第j 个解释变量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从而,可以用VIF 来度量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当 2j R 大于0.9,也就是VIF 大于10时,认为自变量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

4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方差分析主要用途:①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②分离各有关因素并估计其对总变异的作用,③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④方差齐性检验。 在科学实验中常常要探讨不同实验条件或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常是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样本均值间的差异。例如医学界研究几种药物对某种疾病的疗效;农业研究土壤、肥料、日照时间等因素对某种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同化学药剂对作物害虫的杀虫效果等,都可以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去解决。 方差分析原理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数间的差别基本来源有两个: (1) 随机误差,如测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组内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该组内变量值之偏差平方和的总和表示,记作SS w,组内自由度df w。 (2) 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即不同的处理造成的差异,称为组间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总均值之偏差平方和表示,记作SS b,组间自由度df b。 总偏差平方和 SS t = SS b + SS w。 组内SS t、组间SS w除以各自的自由度(组内dfw =n-m,组间dfb=m-1,其中n为样本总数,m为组数),得到其均方MS w和MS b,一种情况是处理没有作用,即各组样本均来自同一总体,MS b/MS w≈1。另一种情况是处理确实有作用,组间均方是由于误差与不同处理共同导致的结果,即各样本来自不同总体。那么,MS b>>MS w(远远大于)。 MS b/MS w比值构成F分布。用F值与其临界值比较,推断各样本是否来自相同的总体。 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

第四章 多重共线性 答案(1)

第四章 多重共线性 一、判断题 1、多重共线性是一种随机误差现象。(F ) 2、多重共线性是总体的特征。(F ) 3、在存在不完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会趋于变小,相应的t 值会趋于变大。(F ) 4、尽管有不完全的多重共线性,OLS 估计量仍然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T ) 5、在高度多重共线的情形中,要评价一个或多个偏回归系数的个别显著性是不可能的。(T ) 6、变量的两两高度相关并不表示高度多重共线性。(F ) 7、如果分析的目的仅仅是预测,则多重共线性一定是无害的。(T ) 8、在多元回归中,根据通常的t 检验,每个参数都是统计上不显著的,你就不会得到一个高的2 R 值。(F ) 9、如果简单相关系数检测法证明多元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两两不相关,则可以判断解释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F ) 10、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实质是样本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样本信息得到改善。(T ) 11、虽然多重共线性下,很难精确区分各个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但可据此模型进行预测。(T ) 12、如果回归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可不加分析地去掉某个解释变量从而消除多重共线性。(F ) 13、多重共线性的存在会降低OLS 估计的方差。(F ) 14、随着多重共线性程度的增强,方差膨胀因子以及系数估计误差都在增大。(T ) 15、解释变量和随机误差项相关,是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F ) 16、对于模型i ni n i 110i u X X Y ++++=βββ ,n 1i ,, =;如果132X X X -=,模型必然存在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T ) 17、多重共线性问题是随机扰动项违背古典假定引起的。(F ) 18、存在多重共线性时,模型参数无法估计。(F )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若解释变量1X 和2X 的观测值成比例,既有12i i X kX =,其中k 为 非零常数,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 B ) A 、异方差 B 、多重共线性 C 、序列相关 D 、随机解释变量 2、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可决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 C ) A 、异方差性 B 、序列相关

计量经济学Eviews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记录

计量经济学Eviews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实验项目名称多重共线性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业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2014 年05 月11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掌握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和修正。 二、实验要求:应用教材第127页案例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识别和修正多重共线性。 三、实验原理:普通最小二乘法、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综合判断法、逐步回归法。 四、预备知识: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原理、t检验、F检验、2 R值。 五、实验步骤 1、选择数据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为此,收集了中国能源消费标准煤总量、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人均生活电力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1985——2007年的统计数据。本题旨在通过建立这些经济变量的线性模型来说明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原因。主要数据如下: 1985~2007年统计数据 年份 能源消费 国民 总收入 国内生 产总值 工业 增加值 建筑业 增加值 交通运输邮电 增加值 人均生活 电力消费 能源加工 转换效率 y X1 X2 X3 X4 X5 X6 X7 1985766829040.7 9016 3448.7 417.9 406.9 21.3 68.29 198680850 10274.4 10275.2 3967 525.7 475.6 23.2 68.32 198786632 12050.6 12058.6 4585.8 665.8 544.9 26.4 67.48 198892997 15036.8 15042.8 5777.2 810 661 31.2 66.54 198996934 17000.9 16992.3 6484 794 786 35.3 66.51 199098703 18718.3 18667.8 6858 859.4 1147.5 42.4 67.2 1991103783 21826.2 21781.5 8087.1 1015.1 1409.7 46.9 65.9 1992109170 26937.3 26923.5 10284.5 1415 1681.8 54.6 66.00 1993115993 35260 35333.9 14188 2266.5 2205.6 61.2 67.32 1994122737 48108.5 48197.9 19480.7 2964.7 2898.3 72.7 65.2 1995131176 59810.5 60793.7 24950.6 3728.8 3424.1 83.5 71.05 1996138948 70142.5 71176.6 29447.6 4387.4 4068.5 93.1 71.5 1997137798 77653.1 78973 32921.4 4621.6 4593 101.8 69.23 1998132214 83024.3 84402.3 34018.4 4985.8 5178.4 106.6 69.44 1999133831 88189 89677.1 35861.5 5172.1 5821.8 118.2 69.19 2000138553 98000.5 99214.6 40033.6 5522.3 7333.4 132.4 69.04 2001143199 108068.2 109655.2 43580.6 5931.7 8406.1 144.6 69.03 2002151797 119095.7 120332.7 47431.3 6465.5 9393.4 156.3 69.04 2003174990 135174 135822.8 54945.5 7490.8 10098.4 173.7 69.4 2004203227 159586.7 159878.3 65210 8694.3 12147.6 190.2 70.71 2005223319 183956.1 183084.8 76912.9 10133.8 10526.1 216.7 71.08 2006 246270 213131.7 211923.5 91310.9 11851.1 12481.1 249.4 71.24

第八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教材说明 本章内容包括: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方差齐性检验,一元线性回归,一元非线性回归.主要讲述方差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两节内容.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了解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掌握平方和的分解,熟悉检验方法和参数估计,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效应差的置信区间的求法,了解多重比较问题,掌握重复数相等与不相等场合的方法,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Hartley 检验,Bartlett 检验以及修正的Bartlett 检验三种检验方法,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变量间的两类关系,认识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熟悉回归系数的估计方法,熟练掌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能用R 软件来进行回归分析,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平方和的分解,检验方法和参数估计、重复数相等与不相等场合的方法、检验方法的掌握,回归系数的估计方法,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难点是检验方法和参数估计,重复数相等与不相等场合的方法. 实际问题的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二、教学内容 本章共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方差齐性检验,一元线性回归,一元非线性回归等5节来讲述本章的基本内容. § 方差分析 教学目的:了解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掌握平方和的分解,熟悉检验方法和参数估计,会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方和的分解,检验方法和参数估计 教学难点:检验方法和参数估计 教学内容: 本节包括方差分析问题的提出,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平方和分解,检验方法,参数估计,重复数不等情形. 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多个总体均值的比较问题,处理这类问题通常采用方差分析方法. 例 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 在例中,我们只考察一个因子,称为单因子试验.记因子为A ,设其有r 个水平,记为 1r A , ,A ,在每一水平下考察的指标可看做一个总体,故有r 个总体,假定 (1)每一总体均为正态总体,记为2 i i N(,)μσ,i 1,2,,r =; (2)各总体方差相同,即22 2212r σσσσ== ==

管理统计学_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实验名称:多元回归模型的异方差、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检验 【实验内容】 表4-7给出了我国1995-2007年名义服务产业产出(Y)、服务员就业人数(X1)、软件外包服务收入(X2)和技术进步知识(X3)的数据。试完成: 表4-7 我国1995-2007年名义服务业产出、服务员就业人数、软件外包服务收入和技术进步指数的数据 (1)根据表4-7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估计。 (2)用White检验法对回归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进行异方差检验。 (3)用LM检验法回归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进行自相关检验。 (4)根据回归方程的结果判断各项系数是否通过了t检验,方程是否通过了F检验。 【实验步骤】 (一)参数估计: 打开EViews软件,输入数据,估计样本回归方程(操作方法同第二章案例的建立工作文件部分)如下图:

根据上图,模型的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Y=-76769.99+6.0453X1+1631.505X2-6206.783X3 (0.199) (2.235) (31.487) (17.770) 998.02=R 181.1617=F 括号内为t 统计量值。 (二)检验异方差性: (1)图形检验分析: 1. 散点图:在EViews 命令窗口中输入:SCAT X1 Y ,得到名义服务业产出(Y )和服务员就业人数(X1)的散点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名义服务业产出(Y )的增加,服务员就业人数(X1)也不断提高,而离散程度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异方差性。 同样地,也用散点图法检验X2,得到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名义服务业产出(Y )的增加,软件外包服务收入(X2)也不断提高,而离散程度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异方差性。 检验X3得到下图:

多元回归模型和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报告一 题目:多元回归模型和多重共线性实验日期和时间:2013年4月18日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室:实验楼104 实验环境:Windows XP ; EViews 3.1 实验目的: 利用相关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一定的要素对某个经济体发展的影响程度并建立一定的关系模型。检验设定的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分析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及作用因素,并对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 实验内容: 1、中国进出口额Y、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根据提供的模型估计参数,判断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表述多重共线性的性质。 2、检验能源消费需求总量Y的影响因素,选取国民总收入X1、国内生产总值X2、工业增加值X 3、建筑业增加值X 4、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X 5、人均生活电力消费X6和能源加工转换效率X7七个变量,模拟回归,检验修正多重共线性。 3、为什么会产生“农业的发展反而会减少财政收入”的异常结果,如何解决这种异常。 实验步骤: 一、中国进出口额Y、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一)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估计参数 在命令窗口依次键入以下命令: 1、建立工作文件:CREATE A 1985 2007 2:输入统计资料:DATA Y GDP CPI 3、生成变量:GENR LNY=LOG(Y) GENR LNGDP=LOG(GDP) GENR LNCPI=LOG(CPI) 4、建立回归模型:LS LNY C LNGDP LNCPI 得出回归结果为:

由此可见,该模型的参数形式为:LN?t=-3.06+1.66LNGDP t-1.06LNCPI t,其中该模型R2=0.9922,R2=0.9914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1275.093,明显显著,且T检验的临界概率均非常小,回归效果较好。 (二)检验多重共线性 利用简单相关系数法进行检验,输入命令COR LNY LNGDP LNCPI,得到相关系数矩阵: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很高,说明数据中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三)进行以下回归: 1、lnY t=A1+A2lnGDP t+v1i ln?t=-4.0907 +1.2186lnGDP t =(-10.6458) (34.6222) R2=0.9828 R2=0.9820 F=1198.698

异方差 自相关 多重共线性上机实验报告

异方差检验与修正 题目如下:由表中给出1985年我国北方几个省市农业总产值,农用化肥量、农用水利、 农业劳动力、每日生产性固定生产原值以及农机动力数据,要求: (1) 试建立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产出线性模型; (2) 选用适当的方法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异方差; (3) 如果存在异方差,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修正。 一、模型设定 选择农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Y ;选择农业劳动力、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户均 固定、农机动力分别为解释变量1X 2X 3X 4X 5X 。 数据如下: 地区 农业总产值 农业劳动力 灌溉面积 化肥用量 户均固定 农机动力 (亿元) (万人) (万公顷) (万吨) 资产(元) (万马力) 北京 19.64 90.1 33.84 7.5 394.3 435.3 天津 14.4 95.2 34.95 3.9 567.5 450.7 河北 149.9 1639 .0 357.26 92.4 706.89 2712.6 山西 55.07 562.6 107.9 31.4 856.37 1118.5 内蒙古 60.85 462.9 96.49 15.4 1282.81 641.7 辽宁 87.48 588.9 72.4 61.6 844.74 1129.6 吉林 73.81 399.7 69.63 36.9 2576.81 647.6 黑龙江 104.51 425.3 67.95 25.8 1237.16 1305.8 山东 276.55 2365.6 456.55 152.3 5812.02 3127.9 河南 200.02 2557.5 318.99 127.9 754.78 2134.5 陕西 68.18 884.2 117.9 36.1 607.41 764 新疆 49.12 256.1 260.46 15.1 1143.67 523.3 二、描述性统计 view-discriptive stats-common sample 的结果:

计量经济学多重共线性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Eviews在多重共线性模型中的应用,如何判断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2、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问题:农村居民各种不同类型的收入对消费支出影响(2006年) 农村居民收入(Y)主要来源于4项:即农业经营收入(X1)、工资性收入(X2)、财产性收入(X3)及转移性收入(X4)。 (1)利用线性模型或双对数模型进行分析。 (2)回归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吗? 三、实验数据:由老师提供(本实验报告截取从北京到新疆共31组数据) 四、实验步骤: 1、建立新的工作文件,输入数据,分别保存为Y(农村居民收入),X1(农业经营收入)、X2(工资性收入)、X3(财产性收入)、及X4(转移性收入)。 2、建立线性模型:Y = a1*X1 + a2*X2 +a3*X3 + a4*X4 + u 得到方程: Y = 0.6268809567*X1 + 0.481134931*X2 - 0.255544644*X3 + 2.683018467*X4 + 479.3010949 3、分析 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最小二乘法下,模型的R平方和F值较大,表明模型中各解释变量对Y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 但是X3(财产性收入)的系数是负的,这不符合经济学意义,财产性收入应当

与消费支出正相关,故怀疑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4、检验: 计算解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 在“quick”菜单中选“group statistics”项中的“correlation”命令。在出现“serieslist”对话框时,直接输入X1,X2,X3,X4出现如下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解释变量X1、X3、X4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4、修正 第一步:运用OLS方法逐一求Y对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 (1)Y = 0.8997862236*X1 + 1541.033294 t值 15.32947 12.29913 prob.值 0.0000 0.0000 R2=0.890148 F=234.9925 (2)Y = 0.2487123305*X2 + 2505.747921 t值 0.527219 2.676297 prob.值 0.6021 0.0121 R2= 0.009494 F=0.277960 (3)Y = 8.049228785*X3 + 1943.170851 t值 9.28666 11.56389 prob.值 0.0000 0.0000 R2=0.748356 F= 86.24206 (4)Y = 5.928884198*X4 + 1631.299987 t值 9.212266 8.434353 prob.值 0.0000 0.0000 R2= 0.745314 F=84.86584 结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结果分析,在4个一元回归模型中消费支出Y对X1工资性收入线性关系最强,拟合程度较好,与经验相符,因此选(1)为初始的回归模型。 第二步:逐步回归 将其余解释变量逐一代入 (1)引入X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