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3Ο04Ο16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TK Ο2Ο5)

作者简介:王沛芳(1973—

),女,河北保定人,博士,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方面的研究.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王沛芳,王 超,冯 骞,钱 进,周建仁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在总结城市建设发展历史进程和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建设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水生态系统没有开展全面的综合研究,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研究体系,缺乏城市Ο人类Ο水体相协调的理念.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涉水规划和建设的单一性问题,有利于完善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管理体系,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Ο1980(2003)05Ο0485Ο05

河流与城市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工构筑物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内河水系逐渐萎缩、内湖富营养化不断加重、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水生态系统严重衰退、人居环境品位不断下降.因此,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在分析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可为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研究进展

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生态问题.其建设研究始终贯穿于城市生态建设和研究的过程中,同时水生态系统的建设研究又为城市生态的建设完善提供支持.

1.1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生态城市的概念在20世纪初开始萌芽,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MAB )计划”以后,国际上许多生态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

11111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生活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小.但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向城市迅速集中,城市在旧的躯体上迅速扩张、盲目蔓延,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去平衡[2].这种状况迫使欧洲人不得不认真研究城市化、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生态过程及其对策.1898年,霍华德(E.H oward )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把城市当成一个整体,考虑城乡关系,开创了把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绿化等问题结合起来研究的新阶段.随后盖迪斯(Patrick G eddes )提出城市发展规划要同周围地区环境联系起来,建筑形态规划要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相统一的思想[3].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 AM )”召开了第4次会议,指出要把城市与周围影响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研究[4],这为今后城市生态发展奠定了基础.1970年以来以“增长的极限”为催化剂的环境运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 )倡导的城市生态研究,为西方国家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功能的强化奠定了科学基础.199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召开了第1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12个与会国家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伯克莱生态城计划、旧金山绿色城计划、丹麦生态村计划等.1991年以后国际生态城市学术讨论会在美洲、澳洲、欧洲和非洲就举行了20多次.其中,1996年6月在土耳其联合国人居环境大会上专门制定了人居环境议程,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内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第31卷第5期2003年9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 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 ol.31N o.5Sep.2003

684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9月

政策和生态格局,减少环境压力,促进自然资源(水、土、气、林、能)的有效和持续利用,为所有居民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人居环境的生态痕迹,使城市发展与自然和文化遗产相和谐,并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1997年德国莱比锡召开的国际城市生态学术研讨会将生态城市作为主要议题,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内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2].由此,当代城市发展观念由单纯的自然优美环境取向趋于更新的全面生态化,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生态和历史文化生态的平衡、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欧洲处于领先地位.1993年10月17日,西班牙《周刊》一篇题为“欧洲建起生态城”的文章对9位建筑师在荷兰中部规划建设历史上第1座生态城市的情况进行了报道[4].建筑师们在利用无废无污资源和节约能源方面进行了重要探索和尝试.20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建造了两座生态城市[3].其中一座是Adelaide市外60km外的一片17hm2农田上规划建设的Halifax生态城.该生态城综合开发了各种节水、节能、节物的生态建筑技术,包括太阳能供热水、制冷、取暖、自然采光、中水及雨水利用技术等,较系统地实践了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思想.另一座是在一个废弃的钢铁工业基地上利用各种生态恢复措施构筑的Whyalla生态城.其城市形态和格局按生态建设原则进行规划,同时还应用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环境容量限度内开发、优化能源结构和效率的思想.但到目前为止,所有规划建设的生态城都只是在“生态”的指导思想下设计的示范城,没有描绘真实城市所涉及的人口、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在所有生态城市的研究和建设中,对水、土地等子系统均未能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

11112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我国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比国外晚.1980年,吴良镛[4]发表了要借鉴国际经验,引入生态概念的观点.1984年,马世骏和王如松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自然三大子系统建设的思想.此后中国的生态学者和城市建设者们在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1993年3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山水城市———展望21世纪的中国城市”讨论会,明确了“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的结合”的思想,提出了不仅要把大自然还给城市,还要把艺术美赋予城市的目标.近年来,国内一直致力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的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其研究内容基本集中在生态城市概念和内涵的探讨、城市生态规划、绿地景观建设、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

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黄光宇1985年在四川万源官渡区集镇综合示范点的规划与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生态退化及废弃的坡地上通过自建公助和自建自助的方式规划建设了贫困山区小集镇,迈出了我国生态建设的第一步[5].之后,江西省宜春市1986年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制订了一系列生态发展措施,并于1988年开始试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另外,“六五”期间北京和天津等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部门开展了城市生态研究[6],并应用经济生态学及系统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大量野外试验、实验模拟与数学模拟,系统地揭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及规律.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如上海、天津、哈尔滨、扬州、常州、成都、张家港、秦皇岛、唐山、襄樊、太原等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进行了生态建设的尝试.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生态城市建设大多集中在生态城市建设框架的构建,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绿地景观规划、空气质量净化等技术措施的实施上,虽然为亮化城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规划中,没有重视水的生态功能,未能将水生态系统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1.2 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和防洪安全等,一旦遭遇干旱、洪水和污染,城市中“短路的”水循环就会被破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7].在早期的城市生态规划中,相关研究侧重于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形态布局和城市艺术设计等方面,大多关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城市水问题、水循环的研究才逐渐被重视.

11211 国外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国外关于水生态的研究大体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a.城市中水务的控制规划[8,9]: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暴雨水量和水质的控制、利用以及综合管理;城市内河水环境保护;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一般包括城市供水、排水和休闲娱乐等几个方面.

b.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和应用[10~12]: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主要通过对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植物对生态修复的作用机理以及有关生态平衡、生态风险评价等

方面的研究,使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

c.水利工程、河道流量变化对河床变迁、水域生态的影响[13~15]:水利工程由于破坏了水体的连续性,造成河道内流量减少、泥沙淤积、断面萎缩、河床移位、水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而使生态系统出现失调现象,国外日益关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11212 国内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由于忽视对城市现有水利设施的维护,加上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水体,给居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故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研究侧重于城市防洪排涝、雨水利用、污水排放、水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等几个方面[16~19].关于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文献[20]作了阐述.该文在分析城市河流在削减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绿地建设、景观多样性组成、物种多样性保护、组成畅捷交通和亲近自然等方面的意义时,只注重城市河流水系的综合功能,而对其建设模式及维护措施等未能涉及.

2 研究状况分析

水生态系统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非常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在城市形态规划、城市绿地建设、城市景观美化以及城市生态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满目钢筋水泥、拥挤不堪的状况.但这些研究和实践仅将城市生态系统中起支撑作用的水生态系统中的“水”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项因子参与总体分析,而未重视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

在城市水生态建设研究方面,国外技术手段先进,其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均较强;我国在这一方面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a )由于城市河流污染严重,存在紧迫的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问题,故比较重视城市水体的污染防治和治理、供水水源的保障等;(b )只注意水利工程的正面效用而忽视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负面作用,造成河道水体流动不畅,混凝土裸露,沿岸景观单调乏味,生态系统退化.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研究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有:(a )未形成系统的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体系;(b )缺乏自然Ο人类Ο水体相协调的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c )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的实质内容界定不清;(d )城市水生态建设理论基础缺乏,实施中盲目性较大,效果不理想.随着人们对城市中水生态系统作用的日益重视,人们更加需要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这项规划建设工作.因此,应加强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建设研究工作.

3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水在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应按照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模式来建设城市水生态系统.

3.1 水安全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水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排涝、供水及生态用水3个方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是保障水生态系统维护和良性循环的基础,在建设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城市排水体系和内河排洪体系的耦合作用,并充分发挥洼陷结构在蓄洪调峰中的作用,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安全性.城市供水安全体系是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角度出发来考虑城市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工业用水安全、城市公共事业用水安全等.生态用水安全体系是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安全体系的季节性补充,它主要考虑水生态系统的最小生态需水量[21]、内河水系需要的最低生态流速等,以保证枯水期城市的水生态系统也能维持良性循环.这3个体系构成了城市水安全体系.

3.2 水环境

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要在合理的城市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22]实施污染源控制和污染水体修复2种方案.控源是从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角度来保障水生态系统的环境净化,主要包括工业点源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城市初雨径流及其他面源污染物的收集控制等.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大体可分为生态工程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2大类.生态工程措施包括3个方面:通过化学方法,向水体中投加化学药剂,杀灭藻类等易于引起富营养化的污染物;利用物理方法,通过机械除藻、清除底泥、引水稀释等方式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应用生态方法建设生态岸坡、恢复河湖自然形态,以修复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工程措施大体可分为2类:一是种植水生植物或投放水生生物,通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逐渐将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未被破坏的状态;二

784第31卷第5期王沛芳,等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884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9月

是借助生物处理工程的作用,如生物廊道、生物模块、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曝气等工艺,强化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净化恢复能力.

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其处理效果好,实施工程造价低,运行成本低廉,净水所需的微生物和动植物来源广、繁殖迅速,如果能选择到优势菌群和物种,可实现对大多数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而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治理工程中.

3.3 水景观

城市水生态系统景观的功能,狭义上是指水域形态、面积及沿岸带从视觉上对城市的景观美化作用.城市中良性循环的水域,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水域的景观规划,应考虑城市的现状、发展规划及城市定位,应协调好城市土地利用和景观布置的关系,并根据城市不同景观结构分区、分段进行.

3.4 水经济

城市中的水经济多指因“水”的存在而产生的与经济有关的事务,涉及城市取水、供水、用水及由于水生态系统的参与所带来的城市经济变化等方面.目前不少城市都在建设适合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城市水市场,即着眼于建立合理的水分配利益调节机制,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明晰水资源产权,建立由价格制度、保障市场运作的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合理的水权分配和市场交易管理模式.同时,由于水生态系统的参与,提高了相邻地域的居住适宜度,进而拉升了房地产的价格,促进了行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这也是水经济价值的一种体现.

3.5 水文化

水文化是一种反映水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的行业文化,是人类从事水务活动时所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城市水生态系统中水文化的建设主要应结合城市景观效应,体现以水为轴心的文化,一般表现在历史遗迹、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文人墨客的典故等几个方面.城市中的水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历史底蕴,在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水景观规划时要特别重视挖掘,形成完善的水景观体系.

4 结 语

由于目前国内外城市水生态建设和研究还很不全面,加上管理不善,使得现状的水生态系统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能按照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建设,则可实现城市水环境净化、水景观秀丽、水文化丰富、水经济活跃的水生态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147—50.

[2]陈勇.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J].新建筑,1999,17(1):12—14.

[3]王如松.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城市人居环境规划方法的生态转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3):

1—5.

[4]钟晓青.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J].生态科学,1996,15(1):75—79.

[5]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3):6—8.

[6]王如松,周启星,胡蚺.城市生态调控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147—50.

[7]RIP L W.Management of water cycle:an approach to urban ecology[J].Water P ollu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Canada,1992,27(2):

221—237.

[8]SCH MITT T G.Integrated storm water management in urban areas[J].European Water P ollution C ontrol,1996,6(3):14—20.

[9]SERGEI K,LUDMI LA E.Water quality and ecology of water bodies in urban territories:S t.Petersburg as a case study[J].Regulated

Rivers:Research&Management,1998,14:86—105.

[10]HESSI ON W C,JOH NS ON T E.Ecological benefits of riparian reforestation in urban watersheds:study design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J].The Journal of Chinese G eography,1999,l9(2):155—162.

[11]K NOBE N R A E,BEEKM A.Application of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 a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water management[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998,61(3):203—207.

[12]A LEX ANDER J P R.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Dutch part of the River Rhine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fish[J ].Regulated

Rivers :Research &Management ,2001,17:131—144.

[13]G ROW NS I O ,G ROW NS J E.Ecological effects of flow regulation on croinver tebrate and perihytic diatom assemblages in the Hawkes 2

bury 2Nepean River ,Australia[J ].Regulated Rivers :Research &Management ,2001,17:275—293.

[14]H OW ARD R F ,ROBERTL W ,HE ATHER M M.Im pact of river regul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on the barred estuary of the Oued Massa

S outhern M orocco[J ].Regulated Rivers :Research &Management.2001,17:235—250.

[15]ANGE LA T B.Undamming rivers :a review of the ecological im pacts of dam rem oval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27(6):

0803—0814.

[16]李怀恩,沈冰,沈晋.暴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的响应函数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1997,17(1):15—18.

[17]徐丽花,周琪.人工湿地控制暴雨径流污染的实验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5):274—277.

[18]汪慧贞,李宪法.北京城区雨水径流及控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2):116—118.

[19]王祖琴,李田.上海市雨水污染控制初探[J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5):305—312.

[20]阎水玉,王祥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6):36—38.

[21]丰华丽,王超,李剑超.河流生态与环境用水研究进展[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3):19—23.

[22]王超,朱党生,程晓冰.水功能区划分系统的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5):7—11.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urban w ater ecosystem construction mode

WANG Pei 2fang ,WANG Chao ,FENG Q ian ,QIAN Jin ,ZH OU Jian 2ren

(College o 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ohai Univ.,Nanjing 210098,China )

Abstract :A summary is ma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urban water ecosystem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lacks an overall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at home and aboard in this field ,and als o a notion concern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cities ,human beings ,and water bodies.Aiming at the fact ,an urban ecosystem construction m ode ,which integrates water security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scene ,water culture ,and water economy ,is put forward.The m ode can effectively av oid the separation of water planning from construction ,and is helpful to the im provement of the urban water eco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to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K ey w ords :city ;water ecosystem ;construction m ode ;advances in research

9

84第31卷第5期王沛芳,等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合肥空港国际小镇水生态系统综合规划研究

合肥空港国际小镇水生态系统综合规划研究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和十九大“树 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根据空港国际小镇的城 市高标准定位和发展愿景的需求,结合现有空港国际小镇城市设计,在区域生态 水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以实现可持 续性的国际小镇生态水系统为目标。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水资源、可持续性 前言:合肥“1331”空间发展结构规划中已将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高刘镇)纳入 了合肥空港科技产业新城的发展规划,属于合肥市三大产业核心增长极之一。合 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依托高刘镇并以空港新城发展为核心。合肥空港国际 小镇城市设计于2018年4月通过市规委会审查,成为合肥市重点发展三大片区 之一。占地12.5平方公里的空港国际小镇将在未来15年内陆续开发建设完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成为国际化合作园区、生态型空港国际小镇。空 港国际小镇规划区域目前基本为农业用地,将全面开发建设。区域概况与分析 1.1区位条件分析 空港国际小镇毗邻新桥机场,基地内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水平良好,也是落实“中德制造协同创新小镇”的核心载体。 1.2气候水文分析 合肥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冷热适中。 年平均温度 16.18 ℃,年平均蒸发 838 mm ,年相对湿度76%每年6-9月期间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 - 70% ,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无霜期长,平均为 22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6月-9月期间的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0% - 70% ,降雨季节分配不均。 合肥市从1980年以来至今,全市年平均降雨量993.8mm,最大年降雨量1535.2mm(1991年),最小年降雨量632mm(1995年),年最大日降雨量171.1mm(1984年6月13日)。 从合肥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和合肥市年降水量距平值等值线图分析,合肥市的水 资源相对短缺且市域范围全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相比较于合肥市市域其他区 域而言,空港国际小镇所位于的高刘镇年平均降雨量相对较低。 1.3 地形地貌分析 空港经济示范区(高刘镇)地属丘陵地带,全区岗冲相间,江淮分水岭横穿 镇域南部。其中高刘镇镇区地处江淮分水岭北侧,地势东高西低,整体北高南低,海拔26.6m~73.9m. 全区域海拔最高 79.9 米,最低 47.9 米,高差为32 米。焦湖水库和宝教寺湖水库 水面水位高差为5.5米,两水库之间为江淮分水岭。 1.4 地质分析 地质属于第四纪白垩系,适宜粮、油、棉等农作物生长。区域地层由第四系 冲洪积层构成上部地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J)暗红、灰、青灰色砂岩,规划区域内以粘性均匀的黏土为主,土壤渗透性差。影响本区工程地质的主要因素为包 括软土、膨胀土、人工填土在内的特殊土体工程。根据国家地震总局1977年颁 布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定合肥市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合肥市列为 全国38个重点抗震城市之一。工程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

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附件1 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编制大纲

目录 前言 1 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 1 1.1主要成效 1 1.2突出问题 2 1.3面临形势 3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5 2.1指导思想 5 2.2基本原则 5 2.3规划目标7 3、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8 3.1 构建目的8 3.1 构建原则8 3.3 构建方法9 3.4 指标体系框架构想 1 4、城市生态系统分区域保护与建设策略 2 4.1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分区域引导 2 4.2重点地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指引 6 5、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7 5.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7 5.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地表水/地下水)9 5.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与改善11 5.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与建设12 5.5城市资源能源高效利用13 6、政策与保障措施13

前言 阐述项目来源、项目背景、规划编制目的及城市生态系统认知等。 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 本次规划首先要对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遥感等技术和手段,对不同区域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科学地认知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概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形势。 1.1主要成效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 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况与历年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城市生态系统五大方面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 (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 (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湿地与水生态系统得到一定恢复,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有所提升,…… (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全国大气污染物年浓度有所降低,…… (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加快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第十章专项规划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有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论文的阅读,理解,整理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如何合理的制定完整的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并简单列出修复水生态环境的规划措施及水源净化方法。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河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治理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说,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生态环境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湿地消失、江河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大面积的水体被覆盖, 河道被硬化、渠化, 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 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 河流自净能力丧失等问题,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状态的河流整治工程进行了反思, 并逐步对已改造的河流进行了回归自然状态的再改造。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即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同步进行, 保护推动修复, 修复促进保护。其一, 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对水体及涉水部分进行保护, 包括保护水量水质, 防治水污染, 使其质量不再下降。同时保护水系和河流的自然形态, 保护水中生物及其多样性, 保护水生物群落结构, 保护本地历史物种、特有物种、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生物栖息地。此外, 还要注意保护水文化。其二, 对已经退化或受到损害的水生态环境采取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修复, 遏制退化趋势, 使其转向良性循环。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应是综合性的, 可利用现有的或建设湿地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控制点源和非点源等) 、清除内污染源(受污染的淤泥二次释放, 还有藻类和其他水生物残体等) 、相机以水工程科学调度调水释污、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建设江河湖泊生态护坡护岸工程、滨水生态隔离带工程(包括滨水景观绿化带) 、河道曝气、前置库等各项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合理选配。目的是要起到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和进入水体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 使水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配套, 确保工程技术措施的全面实施, 发挥其最大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效果。【1】 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原则。 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包括: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经济社会现实可行原则、保护与修复长期性原则、保持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2】。 (1) 遵循自然规律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健康江河湖泊应该是生态功能与开发利用功能和谐统一的, 既有良好的生态, 又能够合理利用, 造福人民。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 既要维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要可持续开发利用其使用功能,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要树立与江河湖泊和谐共处观念, 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特别是人与水的关系。国内一些湖泊的治理经验表明, 要慎重采取换水和清淤的措施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否则, 都极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要深化对江河湖泊的自然生态规律的研究,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1 综合说明 2 流域概况 3 水资源调查评价 3.1 降水 3.2 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3.3 河流泥沙 3.4 地表水资源量 3.5 地下水资源量 3.6 地表水水质 3.7 地下水水质 3.8 水资源总量 3.9 水资源可利用量 3.10 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4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4.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2 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4.3 供水量调查统计 4.4 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4.5 用水量调查统计 4.6 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4.7 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4.8 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4.9 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4.10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4.11 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4.12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4.13 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5 需水预测

5.1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5.2 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5.3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5.4 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 5.5 需水量汇总 6 节约用水 6.1 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6.2 节水标准与指标 6.3 节水潜力 6.4 节水方案 7 水资源保护 7.1 水功能区划 7.2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7.3 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 7.4 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7.5 地下水保护 7.6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8 供水预测 8.1 地表水供水 8.2 地下水供水 8.3 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8.4 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9 水资源配置 9.1 基准年供需分析 9.2 方案生成 9.3 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9.4 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9.5 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 10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0.1 总体布局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不仅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风貌的 基本体现。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们应尽可能的营造和谐原 生态的景致。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滨水景观设计专家、城市旅游度假新模式的倡导者,毕 路德在建筑景观方面,以创造独特“意境”体验的能力著称。由毕路德首创的 以城市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度假规划新模式,运用匠心独运的设计为城市挖掘“可记忆的一面”,令景致虚实相生、底蕴丰厚,吸引游人流连其中。下面, 以刚刚作为中国首个景观作品入围了“2015英国WAN 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的经典公园景观——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项目名称: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 项目面积:212000平方米 项目客户:银川水务局 设计单位:毕路德 景区面积:192000平方米 项目地点:中国宁夏银川 项目主创:杜昀 完成时间:2014年3月 项目概况: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基地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东北部,紧邻城市新区, 北起唐徕渠,南到贺兰山路,东临海宝公园,西至亲水大街,位于交通黄金焦 点上。滨水优美休闲空间是每个城市的梦想,艾依河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地方。但项目面临的现状却是粗糙的城市滨水区域,不仅水和城市割裂,未能实际解 决城市的环境问题;而且滨水景观只作装饰存在,没有建立多元的体验体系,

毫无无人气;定位不全面,只考虑简单的城市配套性质,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无能为力。 规划设计方案: 在进行规划设计中,毕路德的设计理念从融合地域特色、凸显生态低碳、以人为本三大主题核心入手,立意于银川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由金凤栖水、塞上奇观抽象出来的折线造型阐述公园现代游憩体验的主体空间结构。创造先进的设计体验及优越的城市形象,营造一条视觉享受和生态休闲的记忆性景观地标。 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打破绿化隔离,拉近亲水距离,形成一个水城交融、展示城市魅力的舞台。将其打造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轴线,形成银川面向世界的形象窗口与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平面设计图

浅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浅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1.1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 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 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 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生态城 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 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生态城 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系统作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 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 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 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 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 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 的生物生产力。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 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 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 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 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 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规定试行修订版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规定试行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31号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7年8月7日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陈雷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对水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保障水工程建设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江河、湖泊上新建、扩建以及改建并调整原有功能的水工程,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工程,是指水库、拦河闸坝、引(调、提)水工程、堤防、水电站(含航运水电枢纽工程)等在江河、湖泊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各类工程。

第三条水利部负责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具体负责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在报请审批(核准、备案)时,应当附具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对只编制项目建议书的水工程,应当在项目建议书报请审批时附具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的内容,包括对水工程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审查并签署的意见。 第五条下列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查并签署: (一)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的干流及其主要一级支流和太湖以及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江河上建设的水工程; (二)省际边界河流(河段)、湖泊上建设的水工程; (三)国际河流(含跨界、边界河流和湖泊)及其主要支流上建设的水工程; (四)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流(河段)、湖泊上建设的水工程。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摘要: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 关键词:水利;生态;现状;建设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social security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causes the degrad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river ecosystem.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ets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mand, and Gu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ecology; current situation; construction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复习资料

一、绪论 ?名词解释:水资源、水利、水利建设、水利工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简答/论述 ?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与水资源相关的部门有哪些,简述其用水特点 ?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矛盾体现着哪些方面 ?知识拓展: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特点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了解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兴利调节 1、名词解释: ?径流调节、兴利调节、防洪调节 ?静库容、动库容 ?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含义、作用,尤其是与洪水调节有关的) ?水库的水量损失、水库淤积、淹没、浸没、淹没区、淹没损失 ?调节周期(注意各种调节的来水、用水过程的时间性与调节过程) ?完全调节、不完全调节 ?工作保证率、设计保证率、年保证率、历时保证率 2、基本曲线、系数 ?水库的特性曲线 ?库容系数、调节系数(知道公式、会计算、会判断水库的调节性能) ?水量累积曲线和水量差积曲线(绘制方法、特性) 3、简答/论述 ?如何理解一水多用、一库多用? ?兴利和防洪之间的关系 正常蓄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关系问题 ?水库的水量损失有几种? ?水库淤积的原因、如何减少? ?考虑水库淹没和浸没对水库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水电站的设计保证率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兴利调节计算中调节流量、兴利库容和设计保证率三者的相互关系。 ?兴利调节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兴利库容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那些因素? 4、计算 ?掌握水库蒸发和渗漏损失计算的方法 ?了解库容淤损法计算水库年淤积量和淤积年限的方法 ?掌握兴利库容的计算(尤其是在水库二次运用时) ?掌握调节流量的计算(等流量调节) ?课程设计:掌握时历列表法和图解法进行兴利调节计算的方法 5、知识拓展 ?了解三峡水库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相关知识 ?了解水库淤积的实例 ?了解水库兴利调节计算的相关规范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 设计单位:美国 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类别:城市设计 建设地点:上海 场地面积:15公顷 委托单位:上海市规划局 设计时间: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 外滩滨水区无疑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之一。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改善外滩地区浦江沿岸的交通状况,上海市政府决定将目前外滩沿岸繁忙的过境交通引入地下,将地面道路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以释放地面城市空间,并以此为契机对外滩滨水区进行一次较高标准的改造,营造标志性的城市空间形象,使之符合上海外滩的国际地位。为此,上海市规划局及相关领导单位组织了十家单位参加的国际竞赛,为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改造集思广益,提供思路。在两轮的评选中,由美国波士顿建筑事务所与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方案均获得了甲方和评审专家一致评选的一等奖方案。 在外滩沿江步行道上缓步徐行是如此令人难忘。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居民和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人享受着这种经历。沿着整条步道,我们看到的不但是20世纪初期上海最动人的部分,而且见证了新上海的崛起——在发展中的世界级大都会,一个代表21世纪都市面貌的城市。但是,目前在这1.8长的滨水步道上的沿江游览似乎基本上只是在观望:游人可以回望外滩的历史建筑,或是隔江远眺浦东的雄伟。但是在整条步行道上,几乎没有途径可以直接地参与到城市的动感和活力中去。因此目前的外滩更多的是“供游客游览的外滩”,而缺乏“供上海市民日常享用的外滩”的性质。随着外滩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空间,这里呼唤更多更丰富的城市与水岸边缘之间的垂直联系。 外滩旧时的图片展示了昔日水滨和城市间的这种“垂直联系”, 有时是船坞和码头,有时是桥梁和跳板。我们规划理念的核心就是唤回这种城市与水域之间强烈的动感。实现这一理念的基础是对交通空间的改造,过境交通的地下化可以释放出城市空间,也使得外滩区域的交通更本地化,减少了繁忙交通对城市空间的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2017修正)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2017修正) 现行有效水利部水利部令第49号发文日期:2017年12月22日生效日期:2017年12月22日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水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保障水工程建设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江河、湖泊上新建、扩建以及改建并调整原有功能的水工程,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工程,是指水库、拦河闸坝、引(调、提)水工程、堤防、水电站(含航运水电枢纽工程)等在江河、湖泊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各类工程。 第三条 水利部负责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具体负责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水工程未取得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审查签署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的内容,包括对水工程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审查并签署的意见。 第五条 下列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查并签署:

(一)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的干流及其主要一级支流和太湖以及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江河上建设的水工程; (二)省际边界河流(河段)、湖泊上建设的水工程; (三)国际河流(含跨界、边界河流和湖泊)及其主要支流上建设的水工程; (四)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流(河段)、湖泊上建设的水工程。 前款第一项中的主要一级支流和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江河,第三项中的主要支流以及第四项中的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流(河段)、湖泊的名录和范围由水利部规定。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管理权限负责审查并签署。 第六条 水工程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向有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查签署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审查签署机关)提出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申请表; (二)拟报批水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材料); (三)与第三者利害关系的相关说明; (四)审查签署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审查签署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建设单位予以补正;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遏止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通过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创建水生态系统规范管理体系,打造“碧水蓝天、魅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原则,按区域、分步骤,科学关闭自备井,在2012年已关闭10眼的基础上,今年再关闭8眼自备井,实现全部关闭。并对全县地热井规范管理,切实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合理利用地上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1、地表水厂及管网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时机,投资9644万元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日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

网,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开工建设,201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切实增强公共供水能力。 2、环城水系引黄供水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扬水站2座,节制闸10座,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2015年可投入使用。年引黄河水800余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农田灌溉。 3、渠道治理工程。自2015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投资1800万元对西清临干渠等主干渠进行治理,提高渠道利用系数。 4、尖冢灌区改造工程。尖冢灌区是卫运河流域最大的灌区,灌区面积45万亩,由于建设时间早,设备老化,计划投资1600万元,进行设备维修改造和闸涵建设,工程实施后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地下淡水资源。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创造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从水生态承载力出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更持续的经济发展。2015-2015年每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2015年实施老官寨镇21个村的节水改造,铺设地下管道347.9千米,利用现有的机井发展管灌面积3.78万亩,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开采。 (四)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创建美丽和谐 2015年,我县利用引黄工程在县城新区建设的北湖、玉河两处大型的水生态公园将开始蓄水开放,切实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同时建设的“环城水系”工程,可使县城东西南北四条渠道24公里常年蓄水100万方,环城水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1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 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生态城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生态城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系统作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1.2 生态学对生态城市的观点 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

水利部令第49号《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 第49号 《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已经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陈雷 2017年12月22日 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水利部对部门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经商有关部门,决定废止3件、修改17件。 一、废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 年11月22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发布)。 二、废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4日水利部令第16号发布,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4号修改,2015年12月16日水利部令第47号第二次修改)。 三、废止《水利工程启闭机使用许可管理办法》(2010年10月10日水利部令第41号发布,2015年12月16日水利部令第47号修改)。 四、将《黄河下游浮桥建设管理办法》(1990年8月31日水利部水政〔1990〕17 号发布,1997年12月25日水利部水政资〔1997〕

537号修改)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河道管理权限,于开工前将浮桥建设方案一式五份报送当地黄河河道主管机关,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九条修改为:“建设单位应在浮桥开工前将施工方案报送当地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备案。施工完毕后必须经河道主管机关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 第十三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五、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发布)第三条第一款中的“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修改为“方可开工建设”。 删去第五条第三款。 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河道主管机关应在法定期限内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兴建的,应发给审查同意书,并抄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在取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八条修改为:“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单位的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不同意建设的决定,或者要求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行审查的,应当在批复中说明理由和依据。建设单位对批复持有异议的,可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第十条修改为:“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送河道主管机关备案。施工安排应包括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的

水生态系统规划样本

第八篇水生态系统规划 北京市域水生态环境系统由河道、湖泊、水库、湿地、排灌渠道等组成, 其生态功能体现在防洪减灾、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污染代谢以及水景观功能等方面。综合上述功能对水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和建设提出的要求, 规划河湖水系。 1 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现状情况 北京地处海河流域, 有大小河流100余条, 长约2700公里。这些河流分属于大清河系、永定河系、北运河系、潮白河系、蓟运河系等五大水系, 并成为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上述五大水系携带的砂砾等松散颗粒物形成了北京冲洪积扇平原。永定河位于城市上游, 是北京市的防洪重点河道。北运河位于城市下游, 是城市河道排水的尾闾, 其上游的温榆河是源于北京境内的唯一河流。建国以来, 为了防洪排水和城市供水, 先后修建了官厅、密云、海子、怀柔等85座大、中、小型水库。 在中心城范围内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等四条主要排水河道( 均属北运河水系) 及其30多条主要支流, 河道总长度约360公里, 总流域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这些河道担负着供水、排水、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其中护城河、筒子河、土城沟、通惠河、长河等河道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工开挖而成, 解放后, 为解决城市供水又先后修建了引水进城的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可是, 由于北京市水资源紧缺, 中心城河道中只有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南护城河、通惠河( 高碑店闸以上) 、长河、北护城河基本常年有水, 其余河道基本没有常年补充水源。

近十年来, 北京市水利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为改进环境, 对市中心区河湖水系进行了综合整治, 按照风景河湖标准, 先后治理了长河、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筒子河, 其中, 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和长河还实现了通航。并对清河上段、万泉河、马草河下段、坝河( 酒仙桥段) 、北小河( 望京段) 等河道行了治理, 提高了河道的输水、防洪能力。在大力进行河道综合整治的同时, 先后治理了”六海”、奥林匹克公园、北京植物园、朝阳公园、南湖公园、窑洼湖公园等湖泊。到当前, 中心城27个湖泊总面积达到707公顷, 成为市民休憩娱乐的场所。 1.2 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 北京市对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 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可是仍有部分山区洪水尚未得到控制, 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中心城上游西部山区洪水未得到控制, 对城市部分地区构成威胁。已经治理的河道遗留问题较多, 实际泄洪能力低于设计标准, 存在隐患。现状85座水库经过20~30年的工程运行, 普遍存在泥沙淤积、建筑物标准低、设备老化( 或失效) 等问题。 市域一些主要河道和排水沟长期未治理, 中心城河道除治理了通惠河、南北护城河、长河、双紫支渠、清河上段、马草河下段外, 其余大部分河道尚未治理, 河道排水能力低, 负担过重, 排水不畅, 淤积严重。 河流污染严重。自1999年以来, 北京市遭遇连续干旱, 全市缺水形势日趋严峻, 河湖补水量锐减, 当前河湖年补水量仅3000万~4000万立方米。由于河湖缺少水源补充, 水体流动性减弱, 对污染物基本没有稀释作用。同时, 由于部分雨污分流管道和污水截流设施不健全, 中心城有近1000个雨水管道和污水管出口向河道溢流污水, 对河道产生严重污染。 当前已经治理的河道, 大部分是按照城市防洪排水要求进行设计的, 一般采取顺直河道、加大河宽、疏挖河床、修建护岸工程等措施, 这些河道治理工程保证了城市的防洪排水安全, 但也带来许多问题, 如, 河床硬化使河道几十年来形成的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动植物减少、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不畅, 不能充分发挥河道的资源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机制构建

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机制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的城市面貌的变化。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在城市建设中不但增设了很多基础设施,来满足大众对于公共服务要求日益提升的需求;对于城市中的环境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追求,在城市建设当中生态系统规划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态系统的建设称为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二者互相融合才能够更好的为城市增添更多的色彩,为居民营造出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标签:城市规划;生态系统;建设机制;构建框架 在现代的城市规划发展进程中,生态系统建设的融入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当今社会中崇尚自然和舒适的理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注入更多的新鲜想法和灵感。城市建设是以适合人类聚居以及生存、生活为目标的,即以人为本。一切有关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发展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城市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综合性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并且直接影响着该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现在有许多城市为了某种需要,急功近利地进行着五颜六色的“铺花街”,使人眼花缭乱,毫无城市整体设计可言,更谈不上特色和品位。城市环境是提升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探讨一下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机制构建。 1. 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文建设所占比例较低 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当中,城市住房的开发占据了城市土地的绝大部分,并且政府对于该方面的重视度也要相对于较高,但是在人文建设方面的投入却不是十分的足够。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理念在于重视对于环境与自然之间的映衬,在现代人们的居住环境当中,还很缺少这一类的规划设计。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在混凝土建筑中间,我们需要这类能够给生活带来更多希望的建筑。 1.2 设计与环境的联系过于刻意 目前城市规划的设计已经开始注重于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但是这个联系的方式仍旧太过于形式化。单纯的加入树木和草地,在公园的四周种上一些花,这就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结构中环境美学的体现,这种表现过于的表面化,不能够将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内容很好的体现出来。设计出来的作品自然也不能够向大众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精神。使得城市设计最终沦为了一种不实的城市摆设。 1.3 生态理念的应用不够全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