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虚云大禅师的农禅生活与开示

虚云大禅师的农禅生活与开示

虚云大禅师的农禅生活与开示
虚云大禅师的农禅生活与开示

虚云大禅师的农禅生活与开示

1953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四个年头,一生恢复十余个禅宗道场的虚云大禅师以114岁高龄到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出任住持。到云居山的当天,就召集禅寺禅众商量农禅并重事宜。在虚云大禅师倡导下,很快成立了“真如禅寺僧伽农禅”。虚云老先生不顾年事已高,还亲率禅众开荒种地,践履农耕生活,承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并重之传统。在老先生带领下,禅寺开垦水田180亩,旱田70亩,种植了蔬果和茶树,形成农禅并重之家风并延续至今。以下是励志禅者摘录的虚云大禅师1955年在云居山所作的关于农禅生活的若干开示。

四月十六日开示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众说:“你为我开田,我为你说大义。”后来田已开了,师晚间上堂,僧问:“田已开竟,请师说大义。”师下禅床行三步,展手两畔,以目示天地云:“大义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说了什么呢?要用心体会圣人的指点。……既然坐卧都是道,开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无佛法,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差别;佛法是体,世法是用。庄子说:“道在屎尿”,所以屙屎放尿都是道。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身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便没有道了。

四月十七日开示

世界上由少到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食住三事本来是苦事情,为佛弟子不要被它转。佛初创教,要比丘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虽减轻了衣食住之累,但还是离不了它。现在时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样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没有得食。春时不下种,秋到无苗岂有收?可见一粥一饭,来处不易。为佛弟子,岂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古人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离不了衣食住。……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

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牙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出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三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

四月二十一日开示

诸位千山万水,来到云居,都是为了办道讲修行而来,总以为打了叫香,在蒲团上坐下来,止了静就叫修行;开静的鼓声响了去睡觉,打三板起来上早殿,又是修行;开梆吃粥后,坐早板香又是修行;打坡板出坡,掘地种田,搬砖挑土,屙屎放尿,认为打闲岔,就忘记了修行了。《坛经》说:“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单以坐香上殿为修行,出坡劳动时功夫往哪里去了呢?坐香上殿时功夫又从何处跑回来呢?以出坡劳动为打闲岔,有一处不能用功,则处处都不是话头,都不能用功了。

四月二十七日开示

现在农事忙得了不得,幸而插秧了,但还有很多事要忙的。天天要吃,若不预为计划,就没有得吃,老鼠都有隔年粮,我们也要有打算。

四月二十九日开示

从前当过两天家,习气难除,至今放不下,事情看不过去的偏爱讲。当家说过,今早不出坡,有人说我这就是封建,是多管。这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要说大众幸苦了,休息一下是对的,但国家号召我们努力生产,我们借了政府几万斤米,怎能不响应号召努力生产呢?虽然大家要吃苦,这是有理由的。我要开腔多嘴,是怕下半年买不到米。因为我们每人每日买米一斤半,现在木匠买米已节约减了三两,我看我们也快要减的。米少了又不增产就不够食。若今天休息,明天初一又休息,后天若下雨,那就一连三天不出坡,岂不误了生产?有此原因。你们说我封建就封建,但我封建中有不封建,专制中有不专制,和有强权无公理的不同。现在春雨土松,若不趁此时候多幸苦一点,请问下半年吃什么呢?虽说辛苦,但我们比山下的老百姓已经好得多了,他们这几天帮我们插秧才有大米吃,每天光头淋雨,还不敢躲懒,一懒又怕我们不用他。所以这么苦,他们还要干,我们没有他们这么苦,何以还说苦呢?

端午节开示

这几天闹水灾,去年闹水灾也在这几天,今年水灾比去年更坏。我放不下,跑出山口看看,只见山下一片汪洋大海,田里青苗比去年损失更多,人民粮食不

知如何。我们买粮也成问题,而且买粮的钱也没有,所以要大家刻苦度过难关。这次没有米卖,幸蒙政府照顾,买到谷子,以前买米每人一斤半,现已减了四两,只能二十两米。以谷折米,要打七折八折,一百斤谷子,作七十斤米,要多买也不行。买谷比买米吃亏,买麦面一担二十几元,一担面粉等于两担米钱,更花得多了,但不买又不行。所以要和大家商量节约省吃,从此不吃干饭,只吃稀饭,买谷怕买不到,自己种的又未长成,先收些洋芋掺在粥内吃,洋芋每斤一角二分,价比米贵,好在洋芋是自己种的,不花本钱,拿它顶米度过难关,我们要得过且过。

六月十六日开示

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祜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所以出家人不管你出生怎样富贵,到了佛门,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禅和。

七月初八日开示

百丈清规,至今千多年来,水久虫生,法久成弊,世道不古,借清规舞弊。所以有人起来反对,另创新规矩。究竟是规矩不好,还是人不好呢?若人不好,有再好规矩也无用;若人好,何用更立什么新规矩呢?可见规矩本无好丑,只是人有好丑罢了。禅和子参禅,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一切在我,法法皆妙。我若不好,什么法都会成弊。世间法也是一样,法本不坏,由于人心坏,习气多,好法就成为坏法了。

励志禅者认为,虚云大禅师不仅是兼祧禅门五宗的禅宗泰斗,亦是中华农禅学派在近现代里程碑式的重要传人。可惜,杜继文、魏道儒先生的《中国禅宗通史》(2007年出版)只编撰至清初,且对清代禅林的农禅生活并未涉及。盛世修史。农禅文化仍属冷门,迄今为止,尚无一部专门的中华农禅史即是例证。《中国禅宗通史》将来修订时,不妨加大农禅部分的内容,把虚云大禅师对农禅文化的贡献予以记录。励志禅者相信,不久的将来必会编撰的《中华农禅史》乃至《东方农禅史》,定会将虚云大禅师的农禅史迹编撰进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