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

摘要:随着个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多,广泛存在于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中小企业集群现象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和规模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的发展。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现象;应对措施

在上个世纪中期以前,经济学界有一种说法影响着企业的规模选择,那就是认为大企业才有大收益,规模是创造利润的主要途径。企业大型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在现代的生产经营领域,企业的主力军已经逐渐转变为中小企业,他们并没有在预言中消失,反而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在业界站的更稳,那就是企业集群现象的出现。

一、中小企业集群概述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

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基础是集聚经济理论,最早由阿尔

弗雷德?韦伯在《区位纯粹理论》中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研究不同规模和性质的企业集合,或者这些企业间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或者分散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的研究。早在19世纪末的时候,马歇尔也提出了以外部经济概念为特点的企业经济集群概念。而在1909年,韦伯在其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书中,把区位因素区分为地域因素和集聚因素,也提到了企业集群的概念。

二、企业集群的积极影响

(一)企业集群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

企业集群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空间上的集中,地理位置的相连大大缩短了运输和劳动力流通的成本费用。企业集群内部的大多企业是业务相关企业,主要是建立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的上、下游关系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比邻,使得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甚至是劳动力的流通都大大缩短了空间和时间成本。大大减少了企业间的采购、销售、库存成本,而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供货及时。最后,由于企业间大多是业务相关,分工协作的关系,因此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信息的共享,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二)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集群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集群内部的

各企业内部的私有资源,打破了原来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

的狭隘局面。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可以进行优势互补、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研发、创新,充分利用集群成员间的资金、人才和信息等资源。一方面,由于空间的临近,业务的相近,和沟通的协调,使得企业间的合作更加融洽,经验可以得到更好的吸纳和综合;另一方面,由于在相对狭窄的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因此也提高了竞争的难度和强度,因此会为企业寻求创新提供强劲的动力。

(三)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但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问题却始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势单力薄,资金不足,信誉有限,因此融资相对比较困难。当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外就是银行的信用评定标准本身就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因素,而中小企业集群的出现,可以使弱小的个体连成强大的整体,就改变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原有的印象,也就规避了信誉评定的不利因素,从而缓和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三、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迅速而集中,从产业结构上来说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在2010年的统计数据中,我国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就达到了44.9万家,创造了当年的近60%的产值,如果加上小微企业的产值,就达到了GDP的近98%左右。不仅成为我国国内

GDP的主要增长点,也是我国未来主要的创汇途径之一。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回避的不足。

(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主体意识差

在众多的中小企业集群中,很多企业属于资金不足、人才不足,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利润微薄,虽然处于企业集群中,但限于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低,只是着眼于眼前利益,而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承担风险去进行创新,而只是坐等科研成果,被动的跟随市场的风险,消极的参与市场竞争。因此真正的创新的数量少,质量低,水平差,利润少。

(二)中小企业集群内部成员的文化程度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大多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庭式和作坊式的生产厂房为主,甚至还很难并入企业的行列,他们大多受教育水平低,设备陈旧,工作环境条件简陋,他们唯一的目的是以低成本换取收入,不愿意为生产做出更大的投入;管理无序,生产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导致企业压价竞销,偷工减料,质量低下,进而影响到销售的信誉。如湖南邵东中小企业集群内部成员造假而使整个企业集群受到牵连。另外,由于企业集群进入障碍低而导致生产厂家的过度进入;最后,企业间技术水平较低,易于模仿,这

些无差异产品一股脑涌入一个狭小的市场空间,就会形成恶性竞争,最后导致不健康的发展。

(三)企业集群的空间集中率大,但内部业务的集中率较低

目前,在我国的企业集群的集中程度还主要停留在空间集中,而在地狱上的集中其实很难为企业创总1加1大于2的效应。因为这些集中的企业大多是同类企业,从产品、到工艺和生产环节大多是无差异的,或者是完全竞争的,业务之间的合作非常有限。再加上中小企业资金的短缺,和管理的不统一,信任程度有限,使得很多合作对象更愿意找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合作,而使得本来具有的地域上的优势却因为过于了解而成为合作无形的鸿沟。

四、针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监管力度,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建立内外部的协调机制

中小企业的集群并非是有组织的、协调的有机的组织,混乱而散漫的企业集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力量来进行监管和引导,因此此时需要政府的介入。政府可以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滨那个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来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有机整合和发展,比in个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有经验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处理和协调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

(二)摸清家底,明确各自的比较优势

在地理空间上,各企业居于集中,但在深层次上却很难进行深入的合作和沟通,主要原因是彼此间替代性较大,术语无差异的竞争。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此,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优劣势,那这样就会有谈判的筹码和合作的基础和可能,利用对方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创造1加1大于2的效果,是企业真正应该要去做和必须做的事情。通过各自的资产清查,找出资源配置的漏洞,并加以修补,为企业集群内部的是深入合作和良性竞争创建好的平台,奠定稳固的基础。

(三)多方面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

当前中小企业的信誉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和银行间的

贷款业务,同时也影响到企业集群内部成员间的合作基础问题。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问题,提高组织中人员的素质,进而完善企业的管理,从而渗透到企业的生产、质量监管、营销和售后等各方面,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信誉。(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军?E.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3).

[2]戴发山,黄世秀.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因素分析与策略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8(3).

[3]王荣,杨晓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06(8).

最新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 摘要:随着个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多,广泛存在于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中小企业集群现象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和规模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的发展。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现象;应对措施 在上个世纪中期以前,经济学界有一种说法影响着企业的规模选择,那就是认为大企业才有大收益,规模是创造利润的主要途径。企业大型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在现代的生产经营领域,企业的主力军已经逐渐转变为中小企业,他们并没有在预言中消失,反而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在业界站的更稳,那就是企业集群现象的出现。 一、中小企业集群概述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 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基础是集聚经济理论,最早由阿尔

弗雷德?韦伯在《区位纯粹理论》中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研究不同规模和性质的企业集合,或者这些企业间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或者分散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的研究。早在19世纪末的时候,马歇尔也提出了以外部经济概念为特点的企业经济集群概念。而在1909年,韦伯在其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书中,把区位因素区分为地域因素和集聚因素,也提到了企业集群的概念。 二、企业集群的积极影响 (一)企业集群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 企业集群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空间上的集中,地理位置的相连大大缩短了运输和劳动力流通的成本费用。企业集群内部的大多企业是业务相关企业,主要是建立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的上、下游关系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比邻,使得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甚至是劳动力的流通都大大缩短了空间和时间成本。大大减少了企业间的采购、销售、库存成本,而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供货及时。最后,由于企业间大多是业务相关,分工协作的关系,因此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信息的共享,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二)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集群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集群内部的各企业内部的私有资源,打破了原来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

中小企业发展论文

山西晋城市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这些中小型企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少、规模小,融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整个国家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维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通过山西晋城市调查研究,分析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特点和作用,以及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更大的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字:中小企业生存现状问题解决途径

目录 1 引言 (3)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1.1.1 研究目的 (3) 1.1.2 研究意义 (4) 1.2 研究背景 (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1 国内研究现状 (4) 1.3.2 国外研究现状 (5) 1.4 研究方法 (5) 2 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特点 (5) 2.1 数量多,分布广 (6) 2.2 规模小,相对集中 (6) 2.3 经营灵活、多样 (6) 2.4 大部分是家族企业,一般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 (6) 2.5 成长快,发展迅速 (7) 2.6 资金少,竞争压力大 (7) 3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 (7) 3.1 中小企业已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7) 3.2 中小企业对大型企业具有补充作用 (7) 3.3 对于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8) 3.4 中小企业能推动社会科学技术创新 (8) 3.5 缓解就业压力,降低金融风险 (9) 4 山西晋城市中小企业生存所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9) 4.1 中小企业流动现金缺乏 (9) 4.2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10) 4.3 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完备 (11) 4.4 生产成本高而利润空间小 (12) 4.5 市场开拓和人才引进难 (13) 4.6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缺少专利发明 (14) 5 山西晋城市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的解决途径 (14) 5.1拓展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14) 5.2 改善人才引进机制 (15) 5.3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5)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 目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调研和统计分析表明,群内企业与集群存在着协整关系、产业集聚效应普遍存在。但由于产业集聚程度偏低、产业集群数量偏少、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和集群风险的控制;因此,有针对性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联姻结盟,促进产业集团发展;加快融资体系建设等将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建设 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研究现状中文的集群一词来源于英文的cluster。根据牛津词典(1979年)的解释,集群(cluster)是一组在一起发育的相似的事物。[1]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s)概念。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迈克尔·波特, 2003)。集群中的企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扎堆,它们往往联系密切(如投入产出联系、迁回生产方式联系等等),并能够产生联合行动效应,一些相关支撑机构在此也得到有效集聚。 胡珑瑛、蒋樟生(2007)认为,产业集聚是一个含有各种企业网络协作活动的庞大复杂系统。[2]为了使产业集聚更好地

适应环境的变化,他把分形理论应用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产业集聚的分形特征,建立基于分形维数的产业集聚规模结构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产业集聚区内的大、中、小企业规模结构,拓展产业集聚的研究视角。 方慧姝、吴永林(2007)认为,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3]并就高技术产业集聚现象,提出并构造了高技术产业集群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28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度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了建议。 吕靖烨(2007)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特点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在信息时代这种新型的产业聚集带来的经济效应,[4]并指出要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就必须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刘爱雄(2008)在剖析了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构建了以定量指标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试图为分析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的扩散效果提供一种方法。[5] 吴歆、方志耕、阮爱清(2007)针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相互存在着联系和影响,基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动态竞争力的概念并测算了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的竞争力,然后利用产业集聚的概念测算了这四省市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特征_问题及对策研究_郭连强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特征、问题 及对策研究 郭连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摘 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一般特征,阐明了中小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并对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区域经济;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2153(2003)05 - 0012 - 05 收稿日期:2003-08-10 作者简介:郭连强(1971-),男,吉林梨树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经济纵横杂志社采编室主任。

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O.Williamson)提出,在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科层制组织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性组织,这种中间性组织是克服市场失灵和科层组织失灵、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根据上述观点,中小企业集群可定义为: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这一定义是从企业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的。 马歇尔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是由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等“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成的“外部经济”促使小企业的集聚从而形成小企业集群。 芮明杰、吴思华、赖士葆、仇保兴都为中小企业集群下过定义。芮明杰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指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人员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结合,是一种新生的企业和产业组织制度。集群内企业之间连接相对松散但专业化分工关系却很强。吴思华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的成员组合,成员之间具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彼此间维持着长期的非特定合约关系。 赖士葆则将中小企业集群认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个体企业间所建立的长期关系,这种关系不一定以契约来维持,而可通过承诺与信任来进行。仇保兴认为,中小企业集群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所组成,在这一特定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现象,其协作即为集群中企业间的互动行为,从而获得马歇尔所说的“外部经济”, 这类互动行为包括中小企业间的交换与适应, 交换行为的功能是为了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而适应则是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 中小企业间所形成的长期关系无须用契约来维持,而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另外,关于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也作出了阐释。综合各种观点,一个发展成熟的集群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从地域分布上看,具有地理上的临近性和空间上的集聚性。(2)从产业联系上看,具有同质性和关联性,即集群内的企业从事相同、相似和辅助性的经济活动。(3)从生产经营方式看,通过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经济协作实现弹性专精的生产和经营活动。(4)从组织结构看,具有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包括贸易网络和非贸易网络,网络中经济活动主体和与之有关的各种机构及组织不仅完备而且功能强大。(5)从社会文化特征看,集群内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即根植性,形成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6)从演化特征看,集群处于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演化之中。(7)从外部联系看,集群是一个与外部环境高度互动的开放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主系统。集群形成的网络纳入了全球网络之中,形成全球——地方连结的网络体系。 二、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一般特征 1.集中于充分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分布行业广泛,而且多属于纺织、服装等充分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较低。如,温州中小企业集群多集中于钮扣等传统产业,东莞中小企业群以生产一般电器配件产品为主,宁波中小企业群以生产服装、服饰产品为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在我国对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的条件下,充分竞争性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较低的门槛使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成为可能。第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使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第三,我国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分布于传统产业的大、中型企业较多,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那些与大、中型企业开展密切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必然集中于传统产业。 2.集群内企业的组织制度多以家族制为主。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多数是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发展起来的,企业制度以家族企业为主。家族企业成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主要是由家族企业固有优势和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及现阶段不健全的立法与监督体系不完善所决定的。清晰的产权和良好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是家族企业成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主导力量的制度基础。我国以强调血缘、亲缘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是家族企业制度在中小企业集群中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渊源。 3.政府推动型的企业集群仍占有一定的比重。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推动主体看,主要有两种发展方式,一是由地方政府推动和引导的;二是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由企业的自主选择、自发形成的。考查我国的具体实践,当前政府推动型的中小企业集群还占有一定的份额,改革以来,我国的科技园区、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凸显出区域集中化的趋势,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集群所显示出来的效应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在融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了更好的发挥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区别于单个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基于其内生的特质性有着独特的融资优势。从洁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探析》中提出: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独特的环境增大了企业的守信度;产业集群所结成的价值链减少了企业逃废债务的可能性;减少了银行的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郑文骁在《从产业集群视角来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中指出,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增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黎文化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问题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也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集群融资具有信用优势;集群融资具有规模优势;集群融资具有竞争优势这三个方面。虽然各位专家对集群融资的优势分析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提出了集群融资现有的优势。 同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有着不同的融资模式。国内外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黎文化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问题研究》中提出集群融资的模式,该文章认为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集群式融资模式:一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模式;二是大企业担保模式;三是园区融资模式;四是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五是企业间轮流信用模式;六是企业担保融资模式。文章基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现有集群融资模式的优缺点,充分发挥现有集群式融资的优势。戴鸿丽在《产业集群视角下融资创新》中也提出了集群融资的模式,主要有产业集群与间接融资、产业集群与担保、产业集群与发债这三种模式。虽然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大国,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成为经济强国的路还很长。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我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已有4000多万户,这批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和75%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所以,在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尽快改变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1 障碍分析 欲改变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其障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发展主要集中于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下,经济效益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 1.2 不少中小企业总是以自己的小而自卑,其增长模式不是以做强,而是以如何做大为主要奋斗目标,其结果往往不是小而全,就是大而弱。盲目模仿大企业的发展方式,忽视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 1.3 从表面上看问题主要集中于缺乏人材,缺少技术,规模小等等问题,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样存在着大量颇具特色的中小企

业,其最显著的特色是小而强。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善于利用、开发、整合资源,盲目跟进,企业缺乏从战略角度长远规划发展的思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者观念落后。 2 改进途径 2.1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史短,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正是缘于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学习、引进,帮助我们尽快发展,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差距越大,快速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在我们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过长期的磨练,相对比较成熟,这些企业就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楷模,学习成本低。 2.2 借助虚拟经营模式发展。中小企业其自身规模小,小而全的经营战略将使企业误入歧途。中小企业应该对自己所涉及的产业领域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落脚点,这里,企业发展定位非常重要。发展的重点应该聚焦于建立或强化自身的优势,在产业链中,增加高附加值环节的功能,把其它低附加值环节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期的培育,企业逐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3 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战略。比如,企业发展初期,可以采用集中化战略。将自己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材等力量集中于易于发挥优势的领域。通过引进、改进、创新,发挥中小企业市场快速反应的优势,在新产品开发中选择适时的进入时机,规避风险,强占市场;也可以采用市场补缺战略。根据“人无我

中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趋势

中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趋势 (作者:/杨悦)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启动民间智力和资源的重要场所,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拥有的知识存量是知识财富的重要组成,其创新活动是知识财富增加的重要源泉。 理论研究的发展回顾 中小企业集群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的一些分工与小企业集群有关的经济思想,“为了生产极简单的剪刀,矿工、熔铁炉建造者……机械安装工人、铁匠等,必须把他们各种各样的技艺的连结起来。”在18世纪晚期的英国,其专业化主要是产品、工艺和零部件的专业化,是以家庭作坊和手工业工场单位形成的集群,规模很小。当时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在现实经济中不明显,没有成为当时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一个阐述企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他认为外部经济非常重要,“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既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当某一工业选择某一地方且不会随意搬迁,同行业会彼此从对方获益,促进技术改革和工艺改良,辅助行业随之产生,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 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最早提出集聚经济的概念,他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认为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的初级阶段;和通过企业间相互联系而实现地方工业化的高级集聚阶段。一个企业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或节约成本,而若干个企业集群在一个地点同样也能给各个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或节省更多的成本。克鲁格曼提出新的空间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集聚经济的观点,其工业集聚模型中假设一个国家的两个地区有两种经济活动(如农业和制造业),在规模经济和低运输费用、高制造业投入的作用下,地区将会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地区企业集聚。而约瑟夫·熊彼德注意到了创新成群出现的现象,“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它们趋于群集,成簇地发生”,“创新甚至不是随机地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而是倾向于集中在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正是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促使具有产业关联

【完整版毕业论文】11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姓名:付照初 专业:工商管理 学校:西华大学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市场化的基本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但由于很多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直存在很多障碍。本文在阐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并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四类,一是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三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四是中小企业内部管控中存在问题,由此分析了出现上述障碍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研究意义 1.3 中小企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中小企业概述 2.1 我国对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2.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3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3.1 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 3 2 中小企业融资难 3.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经济市场化基本力量的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从数量上讲,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新增就业机会的比例来看,80%来自中小企业,从产出规模上讲,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60%。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一直比较缺乏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对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还缺乏系统和成熟的研究。因此,如何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1.2研究意义 1.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一套总体设想,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性蓝图,是从企业全局出发而做出的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谋划和活动纲领。 2. 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向导和成功的边界。君略顾问在对数家客户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对比研究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取得成功的企业,其运营管理行为均有意无意之间符合其战略意图,且成功度越高的企业,其总体的战略规划的目标则越清晰明了 3. 构建独一无二的核心能力发展体系是企业追求最高境界的战略管理。近年来国内关于竞争力、竞争优势、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战略术语,可以归根结底一句话,是否拥有核心能力! 1.3 中小企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1 基于互联网中小企业国际化对策研究 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 3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4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及其面临的障碍 5 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研究 6 中小企业集群式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7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国际化途径分析 8 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融资问题研究 9 我国中小服务企业的国际化思考 10 构建跨国战略联盟实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11 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探析 1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 13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竞争力问题研究 14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我国许多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采取了集群化发展战略。目前在河北省,由于诸多原因产生了许多中小企业集群,它们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河北省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集群,所在(县)市有一半以上进入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30强,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集群中,所在县(市)全部进入了30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快的地区,区域经济就壮大。所以,对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探讨,对河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1、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大部分集中于充分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以生产中低层次的产品为主。 从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的行业分布来看,行业分布广泛,如服装、纺织、五金、皮革等,但总的来说,集群的这些行业基本上属于充分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并以生产中低层次的产品为主。原因是:在充分竞争性行业,进入和退出的行政壁垒较低。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大量进入一些有利可图的非垄断行业,一旦经营不好也能够自由退出。另外,河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广大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且进入和退出的经济壁垒较低。还有,由于改革开放使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积累下来的短缺经济显性化,居民对日用消费工业品尤其是中低层次的产品有强烈的需求,这类需求较稳定,市场前景看好,从而刺激了这类工业迅速发展。 2、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基本上为内生型集群。 内生型集群指以本地的资源享赋和商业文化氛围为基础,少数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进入某一行业,由盈利示范效应带动许多同类企业涌现而逐渐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这种企业集群的发展较好地结合了本地的要素享赋优势和历史文化因素,其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自然选择与演化的历史过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基本上为内生型集群,由当地的传统产业或由具有创业精神的民营企业家带动而形成的,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由于实力弱只能进入资本和技术门槛较低的行业,起步资本主要靠家庭积蓄和亲朋的援助,技术则通过模仿本地同类企业来获得,销售则依托本地的专业市场。 3、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的载体主要在小城镇。 这是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处于初级阶段的重要表现。内生型集群的发起者基本上都是本地农民,承袭手工业传统或通过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的示范带动,由最初的农村家庭工业作坊而逐步形成的,因而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偏好选择在乡镇。 二、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产业层次较低,难以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河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大多以低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微型企业在集群中占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低,工艺设备较为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而这种竞争优势目前正受到威胁。随着基础原料、能源、运输、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会进一步压缩。 2、集群服务体系功能不完善 在集群中,为整个集群活动服务的机构不健全。如缺乏专业的市场调研公

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开题报告.doc

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2.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

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选题研究的内容: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汇总

纵观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集群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企业数的 99.4%,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相关总数的60%、40%和6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已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发展特征,其中以浙江和广东两省尤为明显,这些中小企业通过集群化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本身的发展,还使得这些集群所在区域享誉国内外。 一、中小企业集群化的现实意义 迈克尔·波特在他的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上给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即中小企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其成员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产品的供应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其他产业的企业,还包括提供专业的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中小企业在我国各经济主体中最具发展活力,全国65%的专利技术、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来的。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资金少、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几大“瓶颈”,企业单独行动往往很难突破这些瓶颈”。但是,如果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地理 位置、产业定位等选择就近“扎堆”,进行集群化发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和缓解这些瓶颈”,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过度依赖优势资源,应变能力大大降低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集群通常会以区域内的专有优势资源为依托(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建立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但是,区域内资源高度集中于一个产业或单一产品,可能形成结构单一的专业化产业区,从而降低集群对市场变化和外界冲击的适应能力。当产品需求升级换代,或是 更具实力的生产企业出现时,原有的产业群既无法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又难以迅速实现生产转型,便会导致整个集群的衰败。 (二)集群内部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不利于增强其竞争优势 首先,由于创新投资风险大,为减少研发投资成本和降低创新风险,集群内所采用的技术多为引进和模仿,其模仿动机远远超过创新动机,群内中小企业都愿意成为“免费搭车者”,不愿自主创新,普遍缺乏持续创新动力。其次,我国企业集群大多属于劳动力和资本投人为主的粗放型集群,内部缺少研究与开发、设计人才,独立研究开发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区内生产的附加值低且在产业竞争中缺乏优势。第三,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机制不健全,仅靠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又不强,集群缺乏持续发展后劲。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探析 【摘要】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理论的出现缘自于中小企业集群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出现。我国在 经济转轨过程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其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推动作用,并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一批中小企业集群,但集群总体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本文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即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集群化建设凝聚中小企业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集群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高道香孙旖旎 2012-9-21 10:30:43 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年第1期 20世纪中叶以前,理论界盛行一种说法,大企业才具有效益。规模成为效益的代名词。企业大型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不但没有像某些经济学家预言的那样消失,反而以集聚的组织形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在就业、技术创新、出口、调整产业结构和抬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集群的产生、发展其实是生产集中与分散均衡作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本文就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中小企业集群现象及其存在机理、发展前景试以论述。 集聚经济理论是近代区位理论奠基者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区位纯粹理论》(1909)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集聚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的组合,以及这些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与分散的经济合理性问题。它们通常集中于相同或相邻区域,通过专业化分工产生直接经济利益和溢出效应。中小企业群的发展有利于培育竞争市场,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群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已逐渐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成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和实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威廉姆森和理查德·尼尔森分别指出,在企业和市场这两种基本的制度形式之间还存在着“组织间协调”或“中间性体制”,也就是一些组织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形成集群以获得外部经济。单个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难以与大企业抗衡,但可以结成“中间性体制”,既能获得

外部经济效果又能获得集体竞争优势,以整体力量与大企业竞争。所谓的企业集群。就是指一组彼此独立自主,但相互之间依托于资源共享和互补、专业分工和协作等特定关系,组织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组织两种组织之间,在地理上靠近的多个企业,其主体是中小企业。“企业集群”在各种参考文献中也有多种称谓,可称为产业集聚、新产业区、企业网络等,由于企业集群中大多是中小企业,因此亦可被称为中小企业集群。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确保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分散金融风险、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流通领域中的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60%的出口额。无论从工业总产值比例或增加值比例来看,中小企业均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单位资金效用率也明显高于大企业。正因如此,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积极采取措施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大利的发展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意大利产业集群的最大特点就是成百上千个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个城镇。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规模之小都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不能比拟的,意大利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仅为 4.3人。企业规模是日本的1/4,德国的l/3,不到美国的1/3。如意大利普拉特纺织品集群中,分布着8500家企业,而职工总数只有46000人,平均企业规模只有5.4人。然而正是这些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才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集群生存和发展的理论动因

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中小企业集群分为两种结构类型,威廉姆森的中间体制组织理论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技 术提升与结构调整。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战略 企业的集群发展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 现象,关于企业集群的理论众多,这里特别要提及熊彼特与波特的企业集群理论。早在20世纪30年代,熊彼特就发现了企业发展 的集群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的集群理论,集群现象有多种表现,它有时表现为非相关产品的集群,有时又表现为相关产品的集群。譬如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芬兰的环保加工企业集群等。经济的集群发展,更容易使企业形成全球竞争力。1990年,波特在其着名的《国家竞争优势》中,也提出了企业集群的思想。他通过对国家竞争优

势的考察发现,绝大多数的国家,其成功的产业都是由企业集群组成的,而非孤立的个体组成。在企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适度竞争是该集群内单个企业与整个企业集群保持活力与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一、当代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在深度和广度上把社会分工、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组织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过去的企业产品生命周期长达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凭借同一产品的大量生产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就可获得稳定的发展。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产品生命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些高科技产品更新的速度之快,甚至连准备大规模生产的时间都没有。“灵活性”取代“稳定性”、以“快”制“大”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显着特征。速度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钱伯斯(CISCO的首席执行官)曾说:“现在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拥有了速度优势,谁就容易抢占市场先机。美国

如何推进中小企业规模化发展

如何推进中小企业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小企业法律法规,通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中小企业集中发展、积极实施百亿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化、融资担保、教育培训和对上争取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看到中小企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从总体上讲,企业规模还比较小,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还比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不少企业的经营理念比较陈旧,习惯于稳扎稳打,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缺乏做大做强的开拓创业意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改投入不足,企业组织形式仍以家族制为主,在人才、技术、装备、工艺、管理等方面还比较滞后。 (一)企业贷款难。现在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持谨慎严格的态度,加上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信誉度不高,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手续繁,额度低,期限短,品种少。据了解,8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资金,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企业不到20%。 (二)招人才、留人才难。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用工问题日益突出,我市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尽千人,而毕业生就业留在**的人数较少,而能长时间在企业工作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企业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劳动者潜能的发挥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而一些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高薪聘才,更难以高薪养才,因此谈不上开发高科技产品。以致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低,以中低档为主,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重视程度有所减弱,企业比较担忧。在调研中,一些企业反映,近几年来,随着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园区内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更快推进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各级领导对大项目、大企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相比之下,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如以前。现在领导的主要精力都放到大项目、大企业上去了,到中小企业调研的少了,帮助解决问题的也少了。中小企业特别是转制后的企业感到政府重视、支持力度减弱了,中小企业想要做大比过去困难了,对此他们感到担忧。(四)信息渠道不畅。由于企业自身和体制的原因,造成许多中小企业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策略研究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策略研究 汪涛中国中信集团中信银行总行 摘要:企业集群是产业集约化和专业化进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组织结构,为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论证了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针对企业集群的信贷策略是有效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当地企业集群最核心的特点,在信用主体结构和信贷技术两个层面进行有效的信贷策略组合,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集群信贷策略企业融资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集群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一种产业组织结构,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所谓企业集群,是指众多企业在特定空间和某些产业领域内集聚,形成协同、互补、竞争等关系,成为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企业群体。 企业集群在产业分工基础上把企业个体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在集群内部,大量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集中连片,形成非正式的组织体系,每个企业个体的经营行为都体现出网络化、共生性的特点,信用行为也发生相应改变。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接近性和产业专业化,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个体抗风险能力差等弱点,出现显著的内部群体效能优势。 企业集群的上述特点,为我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此,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问题:一是集群结构对中小企业是否有信用增级和融资促进作用;二是基于企业集群的授信模式与单个企业授信模式有何差异;三是根据集群的特点,如何安排适当的信贷策略,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相关研究综述 企业集群的最初概念来自于马歇尔,他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后者就是指在特定区域由于某种产业聚集发展而引起该区域内生产企业成本的显著降低。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认为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共性和互补性会自然形成群落式发展,他还将集群细分为“垂直企业集群”和“水平企业集群”。 关于企业集群及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涵盖了以下几方面: 一是关于企业群体内协作和信任机制的研究。Johannisson (1998 )认为,企业之间相互协作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为参与协作的企业提供信息、资金和精神支持三类资源。Lewicki 和Bunker(1996)将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分为三种水平,即基于计算的信任、基于知识的信任和基于认同的信任。Premaratne (2001)引入社会网络、支持性网络和企业间网络三种企业家网络形式,构建了一个“网络—资源—绩效”的关系模型。

我国传统低成本型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弊端探析

我国传统低成本型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弊端探析 资源基础理论是由Barney、Rumelt、Peteraf等学者创立的。(Rumelt、Schendel和Teece《战略管理和经济学》。)它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概括地讲,资源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在于特殊的异质资源;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来自于资源的不可模仿性;第三,特殊资源的获取与管理可通过组织学习、知识普及、建立外部网络等行为来获得。一、我国传统低成本型中小企业集群模式易导致过度竞争过度竞争,是指在垄断程度低的产业中,生产企业过多,许多企业的利润很低或陷于亏损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却不能顺利地从该产业退出,使低的或负的利润率长期持续。这在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中十分容易出现。 1、建模:设集群内成员企业的个数为N,F(N)为集群化利益,将集群化利益F(N)分解为各成员企业的利益,即F(N)=∑Ci+Ui Ci为成员企业I在集群中所得利益 Ui为聚集经济外部效应 Ci=Ci (Gi,Li,Si,Mi,Wi,e) Wi:企业拥有的资源 e:企业的努力程度 Gi,Li,Si,Mi分别为企业i受到的地理、法律、制度、风俗等各方面的影响,为了简化分析,在这里将有关变量统记为Pi,显然,利益大小主要由Wi和e决定。Ci=Ci(Wi,Pi,e) 设集群总资源为TW,Wi=Wi(TW,N)研究集群成员个数对于集群成员企业利益的影响,就是要确定dWi/dN的变化,是大于0,小于0,还是等于0。假设:(1)资源在各企业之间的分派是相等的即(2)各个企业的努力程度相等(3)e与N成反向变化关系(4)利益的获得依据企业的表现而来(5)有较强的集群增值效应也就是外部规模经济,但在分析单个企业在集群中所得利益而不是整个集群的整体利益时,为了简化分析,可将这一因素略去。第三项假设基于不对称信息之下,成员企业通过在集群内部的游说活动、寻租等,会使内部信息歪曲,从而内部交易成本随着成员人数的增多,决策、信息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集群成员企业之间尽管存在着由竞争带来的激励机制,但总的来说,企业数目的增加起到的激励效果是负的。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将函数关系设定为:(1)(2) 0<α<1 因此,上式对N求导,………………….【1】上式再对α求导,得…………………………………………………【2】通过上面两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α=0,则【1】式意味着在集群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集群内成员企业的个数对于成员所得为反向的影响(我们这里没有考虑TW与N同步变化的情况)(2)随着α的增加,N 对成员企业所得的负面效应越大(3)令为0,则可求出成员企业所得最大时的企业个数,因此,集群有合理的成员企业数量(4)当然,如果α足够小,则所得受制于集群现有资源的存量。在集群存在外部经济的前提下,外部经济与企业数量的增长成正相关关系,且它们都能使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在理论上,外部经济具有正反馈机制,一旦生产企业集聚在某些地区,外部经济就会成为新的企业选择这一区位的推动力,从而促进集聚体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更大的外部经济。同时,由于集群内部的生产服务环境配套条件较好,专业化分工较强,新企业创建所必需的资产、技能和人员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