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一、概述

农田土壤和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各阶段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有效的监测农田土壤和环境对于保证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可实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盐度以及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雨量、风速、风向等空间信息的自动采集、显示和存储。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挖掘,可以实现根据每个地区、地块的土壤透水率及环境气候状况,科学调整灌溉渠网,实现节水、节能目标;又可以根据土地特点调整农作物种类,提高单产和品质,最终达到增收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耕地的荒漠化和盐碱化。

二、系统构成

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远程监测设备和土壤墒情检测设备四部分构成。

监控中心:

硬件主要由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打印机等组成。

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软件组成。

通信平台:

包括中国移动GPRS网络和INTERNET公网。

系统计划采用公网专线的组网方式,监控中心需具备可上外网的固定IP地址。

远程监测设备:

远程监测设备可根据供电类型分为市电供电土壤墒情监测终端、DATA86太阳能供电土壤墒情监测终端和DATA86电池供电土壤墒情监测终端。

针对土壤墒情监测点分散分布、不易布线的特点,建议选用太阳能供电型土壤墒情监测终端。

土壤墒情检测设备:

根据监测需求,可采用1路土壤水分传感器实现单点墒情检测;也可采用多路土壤水分传感器,并将传感器布置在不同的深度,实现监测点的剖面土壤墒情检测。

三、系统拓扑图

四、系统功能及特点

◆ 实现土壤温度、水分、盐度、PH 等实时信息采集。

◆ 实现地面温度、湿度、光照、雨量、风速、风向、气压等信息采集。

◆ 采用GPRS 无线通信,不受传输距离限制,符合行业特点。

◆ 可采用市电、太阳能、电池等多种供电方式,布置监测点不受电源限制;

◆ 高可靠、宽温度工作范围和室外防护设计,满足野外环境要求。

◆ 监测系统软件实时反馈每个监测点和终端的工作状态,实现设备远程诊断。

◆ 系统软件采用B/S 结构设计,可实现远程联网访问。

土壤墒情监测

DATA-9201

软件

土壤墒情监测终端 DATA-9201

五、系统主要硬件设备

(1)、土壤墒情监测终端

◆ 安装方式:立杆安装或壁挂安装。

◆ 供电方式:太阳能供电。

◆ 对传感器供电电压:10~30V 。

◆ 与监控中心通信方式:GPRS 。

◆ 数据上报方式:实时上报。

◆ 核心产品:

监测终端内的核心产品选用DATA-6311型低功耗测控终端。该产品集数据采集、显示、传输、存储功能于一体,采用低功耗设计,特别适用于太阳能供电的监测现场,可大大减少太阳能供电成本并降低施工难度。

产品特点

1、数据采集、传输一体化设计。

2、GPRS 实时在线功耗低,在线平均电流≤10mA 。

3、可选配水文、水资源等多种数据传输规约。

4、支持各家组态软件,支持用户自行开发软件系统。

技术参数

硬件配置:6路PI 、4路DI 、4路AI 、3路DO 、2路串口。

存储容量:4M 。

供电电源:10V ~30V DC 。

功 耗:待机电流<0.1mA/12V ;

在线电流≤6mA/12V ;

发送电流≤60mA/12V ;

实时在线平均电流:≤10mA/12V 。

工作环境:温度:-40~+85℃;湿度:≤95%。

安装方式:导轨式。

外形尺寸:145x100x65mm 。

◆ 工作原理示意图:

低功耗测控终端DATA-6311 土壤墒情监测终端DATA-9201

(2)、土壤水分传感器

水分是决定土壤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测量土壤的介电常数,能直接稳定地反应各种土壤的真实水分含量。土壤水分传感器可测量土壤水分的体积百分比,与土壤本身的机理无关,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土壤水分传感器是一款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测量土壤水分的传感器。

性能指标:

测量参数:土壤容积含水量。

单 位:%(m3/m3)。

量 程:0~100%(m3/m3)。

精 度:±2%(m3/m3)。

测量区域:90%的影响在围绕中央探针的直径3cm 、

长为6cm 的圆柱体内。

稳定时间:通电后约1秒。

响应时间:响应在1秒内进入稳态过程。

工作电压: 12V~24V DC 。

输出信号:4~20mA 标准电流环。

密封材料:ABS 工程塑料。

土壤水分传感器

探针材料:不锈钢或铜。

电缆长度:标准长度5m。

遥测距离:小于1000米。

主要特点:

①高稳定性,安装维护操作简便。

②支撑的材料为环氧树脂,强度和寿命得到保证。

③密封性好,可长期埋入土壤中使用,且不受腐蚀。

④采用标准的电流环传送技术使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送距离远,测量精度高,响

应速度快。

⑤土质影响较小,应用地区广泛,适合中国国情。

六、设备安装现场展示

土壤墒情监测终端安装现场

土壤水分传感器布设现场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的重点之一,如今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农业信息化,而农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农业物联网。 托普云农物联网推出的物联网技术全面打造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武装到了延续几千年的劳动生产上。 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了一张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捕捉发生问题的位置。如此一来,农业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关数据显示,农业灌溉是我国的用水大户,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导致灌溉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40%。如果根据监测土壤墒情信息,实时控制灌溉时机和水量,可以有效提高用水效率。而人工定时测量墒情,不但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做不到实时监控。 托普云农物联网结合土壤墒情监测平台和物联网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种植中的监控管理不再受到时空局限,根据大棚或其他种植区微传感器采集的详实数据,点击手机屏幕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遥控节水灌溉、施肥、二氧化碳、水泵、风机等田间设施。 总而言之,实现土壤墒情的连续在线监测,农田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控制,既

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缓解我国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也能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规划,托普云农物联网应用中的管理平台分为墒情信息监测、苗情信息监测、气象数据分析、短信发布、灾情信息发布、图形预警几个部分。未来,围绕系统建立起来的"绿色产业链"将让现代农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土壤墒情监测是实施农田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为此,托普云农结合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优势研发了一种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它可以实现农田土壤墒情的准确测定和管理,对农业展开合理的生产措施有重要的意义。 TZS-GPRS-I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又可称为墒情与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土壤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无线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拥有自己的数据平台(数据无须上传至国家系统)及监测网络,数据可直接发送到管理者的服务器,下级所有被管理站点均可查看。该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网络GPRS模式或短信GSM模式两种通讯方式传输。 TZS-GPRS-I与TZS-GPRS的区别在于: TZS-GPRS-I是自有网络平台,即不上传到国家墒情监测网,自己有一套墒情监测网络,数据直接发送到管理者的服务器,下级所有被管理站点均可查看。 托普云农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其他选配的气象要素: 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向、风速、降水量、大气压力、光照度、露点、直接辐射、日照、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蒸发、二氧化碳等传感器。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解析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旱灾频发重发,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应对旱灾威胁,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土壤墒情监测,大力推进监测站(点)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墒情监测网络体系,扩大覆盖土壤墒情监测规模和范围。要充分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设备,全面提升监测效率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主要农作物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墒情评价规范化和科学化。强化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提高墒情监测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土壤墒情监测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以土壤和作物为对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干旱易发区。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突出土壤墒情监测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定点、定期监测。分析汇总土壤墒情数据,评价作物需水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建立墒情定期会商和报告制度,提高时效性和结果表达的可视化程度。 二、基本原则 (一)代表性。土壤墒情监测站(点)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主导作物、气候条件、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二)及时性。土壤墒情监测要做到及时、快速、准确,出现旱涝灾情,应加大监测频率,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关键农时季节,应及时汇总相关信息,重大农事活动前有信息;日常监测工作,坚持定期采样,快速分析、及时汇总、 按时上报。

(三)规范性。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监测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 三、重点工作 (一)监测点布设 选择区域范围内代表性强,当地政府重视,土肥水工作基础好,技术力量强,能够长期坚持的县承担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以县为基本单元,根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作物布局、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生产水平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平均每10万亩耕地设立1个农田监测点(每个县不少于5个)。 农田监测点应设立在作物集中连片、种植模式相对一致的地块。采用统一编号,设立标志牌。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灌排条件、地力等级、产量水平等;测定不同层次土壤质地、容重、田间持水量等指标;拍摄景观照片,建立监测点档案。 (二)数据采集 1、监测指标。一般按0~20 、20~40 、40~60 、60~100 四个层次监测土壤含水量,其中,0~20 、20~40 为必测层。播种出苗期时,加测0~10 土层。特殊作物根据其需水特性和根系分布深度确定监测层次和深度。同时调查观测气象、作物表象、干土层厚度、田面开裂、灌溉、农事操作等相关数据。水田淹水时监测淹水深度、排水状况等。 2、采集方法。固定监测:埋设固定式自动监测设备,传感器分别埋入土层 深度10 、30 、50 、80 处进行监测,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并做好定期校正和维护保养。流动监测:配备便携式监测仪器和交通工具,在监测点地块,以仪定位点为中心,长方形地块采用“S ”

土壤墒情

土壤墒情 目录 1 概念 墒,指土壤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 土壤水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水培植物除外),另外植物也可以直接吸收少量落在叶片上的水分。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和灌溉水,参与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圈-水圈的水分大循环。 2 存在形态 土壤水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尤其是中小孔隙中,大孔隙常被空气所占据。穿插于土壤孔隙中的植物根系从含水土壤孔隙中吸取水分,用于蒸腾。土壤中的水气界面存在湿度梯度,温度升高,梯度加大,因此水会变成水蒸汽蒸发逸出土表。蒸腾和蒸发的水加起来叫做蒸散,是土壤水进入大气的两条途径。 表层的土壤水受到重力会向下渗漏,在地表有足够水量补充的情况下,土壤水可以一直入渗到地下水位,继而可能进入江、河、湖、海等地表水。 3 表示方法 [1]土壤中水分的多少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土壤含水量表示,分重量含水量和容积含水量两种,二者之间的关系由土壤容重来换算。另一种是以土壤水势表示,土壤水势的负值是土壤水吸力。 4重要指标 土壤含水量有三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土壤饱和含水量,表明该土壤最多能含多少水,此时土壤水势为0。

第二是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重力水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水分。重力水基本上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0.3巴。 第三是萎蔫系数,是植物萎蔫时土壤仍能保持的水分。这部分水也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15巴。 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水称为土壤有效水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部分。当然,一般在田间持水量的60%时,即土壤水势-1巴左右就采取措施进行灌溉。 土壤水势可细分为重力势、基模势和溶质势。 土壤水分重力势以土壤水面与土表面相平时为0。水面高于土表面时为正值(此时也称为压力势)。水面低于土表面时为负值(土壤水吸力为正值)。 土壤基模势指土壤中矿质颗粒表面和有机质颗粒表面对水所产生的张力。它的值永远是负值,即总是将土壤表面的水分向土体内吸进来。 土壤水分溶质势与土壤溶液中所含溶质数量有关,溶质越多,溶质势越小(即越负)。点水源入渗时,水沿湿度梯度从高水势处向低水势处流动,逐渐形成一个干湿交界分明的椭球体形状,称为湿润球,球面各处土壤水势相等。该球面称为入渗锋,在水头固定不变时,入渗锋的前进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慢。 大部分植物养分都是溶于水后随水移动运输到植物根系被吸收的。无论根系以质流、扩散、截获哪种方式吸收植物养分都在土壤溶液中进行。 4土壤墒情监测站WXH-DTWS 一、产品特色:[1] 该仪器是符合《土壤墒情监测规范SL000-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根据土壤墒情监测规范要求设计,不仅可实时监测墒情的最主要参数——土壤水分,还可根据用户需求监测土壤温度等,配套的软件可根据用户需要灵活设定墒情参数的采样周期和存储周期、巡测和召测数据及分析数据等功能。系统进行不间断监测,对土壤墒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进行实时的监视和分析,为开展排涝抗旱工作提供信息依据。 土壤水分传感器采用国际上最流行的现场测试土壤水分原理:频域反射原理(FDR),该技术最早应用于美国,即传感器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电磁波沿探针传输,到达底部后返回,检测探头输出的电压,由于土壤介电常数的变化通常取决于土壤的含水量,由输出电压和水分的关系则可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水分是决定土壤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测量土壤的介电常数,能直接稳定地反应各种土壤的真实水分含量。FDR土壤水分传感器可测量土壤水分的体积百分比,与土壤本身的机理无关,此原理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方法。 二、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等方面土壤温度测量及研究。 三、产品特点: 01、本机体积小,软件操作简单,性能可靠,记录间隔可根据要求从1分至24小时任意设置。 02、全程跟踪记录被测土壤中的温度数据,记录时间长,具有断电数据自动存储保护功能。 03、整机功耗小,整机功耗不大于2W。

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农事工作,而节水灌溉则是近年来国家所倡导的一种灌溉方式。经实践证明,在田间作物增产灌溉和适时适量节水技术应用与研究中,都离不开田间墒情的监测和预报。通过应用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对田间墒情的监测和预报,种植者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发现某块田地缺水了,然后及时进行灌溉,而当土壤水分达到过多时,就能提醒种植者进行排水,严格的按照墒情浇关键水,使得灌溉水得到有效利用,从而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那么,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是什么?该系统怎样呢? 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就是专业用来监测田间土壤墒情的设备,它可以利用其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技术来实时获取田间的墒情旱情等信息,而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就可以分析出当前田间土壤的墒情情况。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和传统土壤监测仪器相比具有很大优势,它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对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做到每分每秒关注土壤墒情的变化情况,而且不需要工作人员看守,同时还能够将数据传输至平台,实现多点墒情监测,而这些都是过去的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所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的好处远远不止只有这一点,农业种植人人都想作物增产,而作物要想增产,合理的灌溉措施是少不了的,而合理的灌溉离不开田间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即离不开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还有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户也经常会遇到灌溉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灌溉合适,灌溉多少合适,如果灌溉把控不好时间或者灌溉不及时,很容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所以如何使农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提高灌水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托普云农TZS-GPRS-I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是专业用于监测与管理土壤墒情的专业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为作物灌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种植效率。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 工作方案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中国旱灾频发重发,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应对旱灾威胁,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土壤墒情监测,大力推进监测站(点)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墒情监测网络体系,扩大覆盖土壤墒情监测规模和范围。要充分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设备,全面提升监测效率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主要农作物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墒情评价规范化和科学化。强化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提高墒情监测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土壤墒情监测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以土壤和作物为对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干旱易发区。经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突出土壤墒情监测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定点、定期监测。分析汇总土壤墒情数据,评价作物需水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建立墒情定期会商和报告制度,提高时效性和结果表示的可视化程度。 二、基本原则 (一)代表性。土壤墒情监测站(点)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主导作物、气候条件、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二)及时性。土壤墒情监测要做到及时、快速、准确,出现旱涝灾情,应加大监测频率,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关键农时季节,应及时汇总相关信息,重大农事活动前有信息;日常监测工作,坚持定期采样,快速分析、及时汇总、按时上报。 (三)规范性。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监测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 三、重点工作 (一)监测点布设 选择区域范围内代表性强,当地政府重视,土肥水工作基础好,技术力量强,能够长期坚持的县承担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以县为基本单元,根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作物布局、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生产水平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平均每10万亩耕地设立1个农田监测点(每个县不少于5个)。 农田监测点应设立在作物集中连片、种植模式相对一致的地块。采用统一编号,设立标志牌。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灌排条件、地力等级、产量水平等;测定不同层次土壤质地、容重、田间持水量等指标;拍摄景观照片,建立监测点档案。 (二)数据采集 1、监测指标。一般按0~20cm、20~40cm、40~60cm、60~100cm四个层次监测土壤含水量,其中,0~20cm、20~

土壤墒情监测调研报告

土壤墒情监测调研报告 一、降水情况 我市入冬以来,气温偏高,较历史同期偏高2℃左右,为近10年来最高温,降水量也较往年同期偏少2成以上,虽然近期有三次降水,但降水量都不大,对农田土壤增墒没有效果。 二、全市墒情分析 去年封冻前土壤墒情好于历年同期,但不及去年同期,封冻时全市一类、二类墒占总播面积的24%,三类墒占76%。入冬以来气温明显偏高,全市没有座冬雪,且降水明显偏少,土壤失墒严重,对春耕生产非常不利。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墒情数据,为指导农业生产、抗旱减灾提供依据,市土肥站3月2日进行了墒情监测与调研,对全市50个墒情监测点中41个旱地进行了土壤含水量测定,每个监测点重复取样5个,分为两层,即0-20厘米、20-40厘米进行取土,共取样品410个,用目前最准确的烘干法获取土壤含水量,最终汇总结果如下:全市农田耕作层0-20厘米平均含水量为31%,较去年封冻前平均含水量%下降23个百分点,20-40厘米层平均含水量为%,较去年封冻前平均含水量54%下降11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墒情以三类墒为主,总体评价为重旱,前山地区稍好于后山,平均含水量43%,为中旱;后山平均含水量%,为重旱。全市农田干

土层厚度前山地区8厘米以上,后山地区12厘米以上。 三、预测 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2016年春季(3-5月),我市降水量较常年少2成以上,大部地区平均气温略高2℃左右。 根据农田土壤封冻前底墒、近期降水情况以及气象部门降水预测分析,我市春播期间可能会出现气温偏高且干旱的现象,随着气温回升、大风日逐渐增多,土壤失墒将会更加严重,对我市春耕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四、建议 目前我市农田土壤墒情差,旱情凸显,对春耕备播非常不利,为了提前做好抗旱准备工作,针对目前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利用深松深耕技术,打破犁底层,增强储水、保水能力,减少蒸发。 2、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种植习惯,选用抗旱作物和品种,提高抗旱能力;马铃薯选择小整薯播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出苗率。大力推广坐水播种、全膜覆盖等技术,达到增墒、保墒的作用。 3、积极推广膜下滴灌、小型微灌等技术,以现有的水利设施为基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刘欣伟

2013年第7期 福建电脑支持基金: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基于物联网的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1-Z 20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逐步迈入现代化生产的时期,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对农业的生产进行预测与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来旱情的发展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这对农业灌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长期考虑的课题就是如何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传统灌溉方式会大量的浪费水资源,并且不能针对不同地块和农作物实行不同的灌溉方案,不能使农作物达到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建立墒情监测数据数据库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现土壤的适时适量灌溉,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效益的目的。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从而解决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等常见问题。 2、土壤墒情 土壤墒情是农田耕作层土壤含水率的俗称,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土壤墒情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这样采集的信息才有利用价值。土壤水分的变化不仅与土壤特性有关,还受降水、灌溉、蒸发、根系层下边界水分能量等因素影响,而且其动态变化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1]。 3、GIS在土壤墒情中的应用 在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会议上,土壤水分委员会提出了GIS 技术应用于监测土壤水分的原因。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气候区划,主要经济作物适宜种植区划,天气和其他业务领域,提供了土壤水分研究的新工具[2]。 在布置数据采集点的同时布置GPS 装置,利用全 球卫星定位采集监测点的经度和纬度,再结合GIS 软件就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土壤墒情实时监测。 4、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共有四个模块组成,分别是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数据库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利用传感器采集土壤温度、湿度等土壤墒情数据,GPS 装置采集监测点经度、纬度等数据,通过zigbee 网络实现单个监测区域内数据的相互传递。再利用GPRS 技术,实现zigbee 网络之间与zigbee 网络和智能终端之间数据的远距离传送。在智能终端,采用浏览器的形式结合GIS 技术,将数据以不同形式展示给用户,后台数据库则对数据进行加工、 存储和数据的分析,查询与统计。4.1土壤墒情数据采集模块: 土壤墒情数据采集模块是利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等数据进行采集。利用GPS 装置对监测点经度、纬度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 监测区土壤墒情监测点设置的主要依据包括:地理位置;土壤质地类型及土壤物理特性;所属行政区划、 周边地形地貌;作物种植的种类及范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灌溉条件。土壤含水量监测点布在地块中央平整的地方,避开低洼易积水的地点[3]。监测土壤墒情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监测点的数量。监测点过多虽然会提高监测效果,但会使系统的投资过大。所以合理的选取监测点数量是十分必要的。在布设土壤墒情监测点时,每二十平方米放置一个节点,采样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采样点的位置一经确定,应保持其相对的稳定。传感器可以埋入土中的不同深度,结合GIS 软件, 就可以全方位立体的对土壤墒情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欣伟,司秀丽,蒋小琴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应用的必要性,介绍了土壤墒情概念和G I S 技术,对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设计。本文结合了G I S 技术来构建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其中包括几大主要模块:土壤墒情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数据库模块。 【关键词】: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设计33··

土壤墒情监测站详情介绍

土壤墒情也即土壤中的水分状况是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土壤信息。它是科学地控制调节土壤水分状况进行节水灌溉、实现科学用水和灌溉自动化的基础。而快速、准确地测定农田土壤水分对于探明作物生长发育期内土壤水分盈亏,以便做出灌溉、施肥决策或排水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各种农业水土工程管理、农业试验、农业气象、灌溉管理和旱情监测中都离不开对土壤墒情的监测。土壤墒情的测量可以使用定时定位土壤墒情监测站来进行监测。 一、土壤墒情监测站的简介概述: 土壤墒情监测站也叫土壤墒情速测仪,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是专业用于监测与管理土壤墒情的专业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站采用GPRS传输,可通过短信、电脑等方式进行远程查看数据。 土壤墒情监测站能够实现对土壤墒情(土壤湿度)的长时间连续监测。用户可以根据监测需要,灵活布置土壤水分传感器;也可将传感器布置在不同的深度,测量剖面土壤水分情况。系统还提供了额外的扩展能力,可根据监测需求增加对应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以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量等信息,从而满足系统功能升级的需要。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物的生长、节水灌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GPS定位系统掌握土壤的水分(墒情)的分布状况,为差异化的节水灌概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精确的供水也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土壤墒情监测站原理: 土壤墒情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采用GPRS传输方式。GPRS通讯方式是采集点采集数据后通过GPRS上传网络,用户可利用任意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登陆并查看数据,稳定可靠,解决了同行业利用移动无线IP传输通讯经常掉线的麻烦。数据稳定可靠无需担心突然断线,通讯费用按流量计费,适用于数据量大的应用模式。 三、土壤墒情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标准配置: 远程传输系统一套,室外支架一套,太阳能系统一套,土壤墒情传感器四只,

土壤温湿度测试仪使用方法

土壤温湿度测试仪使用方法 适宜的土壤温湿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它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同时影响土壤中水分的运动。因此为保证土壤温湿度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人们需对土壤温湿度进行采集处理,使之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土壤温湿度测试仪是根据《土壤墒情监测规范SL000-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等文件为依据推出的一款新型环境检测仪器,该仪器外接相应传感器即可实时采集数据,并可用计算机管理软件输出数据,生成报表。仪器也可以通过GPS接收机采集各个指定点的具体经度、纬度位置。自记仪可自动储存所测各个指定点的土壤水分值,温度值,经度纬度位置值。 土壤温湿度测试仪应用领域: 土壤温湿度测试仪又名土壤墒情监测站是一款集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的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整机由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组成。 可应用于土壤墒情监测、节水灌溉、温室控制、精细农业等领域。,农业、林业、地质等方面土壤温度、湿度测量及研究。 土壤温湿度测试仪使用方法: 1、测土壤PH值和湿度时,先将探头尽量深地插到土里,探头上面部分留大约1厘米。 2、拨动笔上的按键到MOIST, MOIST是水份键,对应表上的是MOIST, DRY

是干, WET是湿,数值1-3(红色部分)说明需要浇水, 4-7(绿色部分)是合适的,请根据植物的品种调整浇水时间, 8-10(蓝色部分)说明太湿了。 3、拨动笔上的按键到PH, PH是酸碱度键,对应表上的是8-3.5数值, ALKALINE是碱, ACDIC是酸,数值7基本是中性,数越小说明酸度越大,请根据植物的品种调整土壤酸碱度。 4、LIGHT键是光照度,测量范围0-2000流明,数值越大,说明光照越强,请根据植物的品种来决定是否需要遮阴。 5、使用时注意插电极时不能碰到石头,不要用力过猛,否则容易伤害电极.用完后把电极洗干净。 土壤温湿度测试仪功能特点: 1、小巧美观便于携带,轻触式按键,大屏幕点阵式液晶显示,全中文菜单操作。 2、采集设置: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使用,可设置定时采集,也可手动采集。自动记录数据并存储。 3、交直流两用,内置锂电池供电:3.7v4Ah锂电池,具有充电保护、电压过低提示功能。也可长时间放置记录地点。 4.带GPS定位功能,可实时显示采集点经纬度并保存。(选配) 5.带语音播报功能,可对超限值进行语音报警设置,对超标的参数实时普通话语音播报,亦可直接播报出实时的环境参数值 6.数据保存功能强大,设备内部Flash可存储最近3万条数据,标配4G内存卡可无限存储,亦可与Flash中数据同时存储 7.既可在主机上查看数据,也可导入计算机进行查看 8.意外断电后,已保存在主机里的数据不丢失。 9.探头具有一致性,主机可通过集线器接入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互不影响精度。

《土壤水分监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附件2: 《土壤水分监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主编单位(签章):水利部水文局 2012年6月6日

一、制修订背景 土壤墒情是反映农作物受旱状况的一项直接的重要指标,也是分析旱情演变规律和开展抗旱灌溉的重要依据。目前,北京、天津、山东、重庆、河北、山西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水利部门现有土壤墒情站约1768个,其中人工监测站831个,自动监测站937个。这些墒情监测站点提供的墒情信息在近年来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一些墒情自动监测设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带来自动墒情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在当前我国干旱灾害呈现频发和重发的态势,抗旱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急需加强有关产品开发、质量标准研究、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等基础技术工作,从而提高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制定水利行业标准《土壤水分监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土壤水分监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分类及组成、基本参数、通用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安装要求等。该标准由国家防办作为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为主编单位。鉴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按部领导要求,主编单位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土壤水分监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编制,统一土壤水分监测仪器产品技术要求,作为二期工程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项

目标准先期投入生产应用。 二、制修订过程 1、2012年1-2月,项目前期准备,收集有关基础资料。 2、2012年3月8日:项目启动会议,部署标准编制工作及完成标准编制技术大纲,进行大纲审查。 3、2012年3月10日~5月31日:收集国内外土壤墒情监测仪器及已开展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应用情况,分别到重庆、江西、辽宁、吉林等省市进行专题调研,编制完成标准初稿和征求意见稿。 4、2012年6月1日~7月20日:征求意见,修订形成《标准》送审稿。 5、2012年7月21日~8月31日:修改完善,完成《标准》送审稿,专家审查,形成报批稿及各类技术文档。作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标准先期报批使用,此后按水利行业标准颁布。 三、对主要条文的背景、指标来源与可靠性等进行说明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制格式要求,主要技术指标依据水利部水文局2009-2011年组织开展的两期“国内外主要土壤水分传感器对比测试研究”成果,并参考引用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相关

无线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无线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方案概述 (1) 二、系统构成 (1) 1、监控中心 (2) 2、通信平台 (2) 3、远程监测设备 (2) 4、土壤墒情检测设备 (2) 三、系统拓扑图 (2) 四、系统功能及特点 (3) 五、系统主要硬件设备 (3) (1)、土壤墒情监测终端 (3) (2)、土壤水分传感器 (4) 六、土壤水分自动监测(土壤水分实时监测系统)设备安装现场展示 (5) 一、方案概述 农田土壤和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各阶段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有效的监测农田土壤和环境对于保证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盐度以及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雨量、风速、风向等空间信息的自动采集、显示和存储。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挖掘,可以实现根据每个地区、地块的土壤透水率及环境气候状况,科学调整灌溉渠网,实现节水、节能目标;又可以根据土地特点调整农作物种类,提高单产和品质,最终达到增收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耕地的荒漠化和盐碱化。 二、系统构成 深圳市信立科技有限公司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远程监测设备和土壤墒情检测设备四部分构成。

1、监控中心 硬件主要由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打印机等组成。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软件组成。 2、通信平台 包括中国移动GPRS网络和INTERNET公网。系统计划采用公网专线的组网方式,监控中心需具备可上外网的固定IP地址。 3、远程监测设备 远程监测设备可根据供电类型分为市电供电土壤墒情监测终端、太阳能供电土壤墒情监测终端和电池供电土壤墒情监测终端。针对土壤墒情监测点分散分布、不易布线的特点,建议选用太阳能供电型土壤墒情监测终端。 4、土壤墒情检测设备 根据监测需求,可采用1路土壤水分传感器实现单点墒情检测;也可采用多路土壤水分传感器,并将传感器布置在不同的深度,实现监测点的剖面土壤墒情检测。 三、系统拓扑图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全国)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全国) 土壤墒情监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工作,所以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托普云农TZS-GPRS-I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是带有云平台、APP,无论身在何处均可上网通过网页或手机查看实时数据。 功能特点: 1、主机实时显示采集数据,可通过网页端远程设置数据采集时间、存储和发送时间间隔及IP地址; 2、模块化设计,传感器可通过主机菜单进行任意配置,总共可接16种类型传感器,每种传感器可接16路,超过16路的可通过菜单设置进行增加; 3、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网络GPRS模式传输; 4、带GPS功能:通过GPS可知道设备及数据采集点具体的地理位置,防盗防位移; 5、数据查看模式多样化:数据可通过网页、手机电话、短信、管理云平台、手机APP 等模式提取查看; 6、数据可通过GPRS方式上传至管理云平台。平台内数据可下载,分析,打印; 7、用户可为设备配置传感器报警条件,预置若干常用的农作物的报警配置; 8、数据展示多样化:平台为设备数据提供曲线图、对比图与表格等形式,历史数据可查看,且数据可导出与导入; 9、超限预警:采集的数据可设置最低最高超限值,可自动进行数据预警分析。 管理云平台功能 1、自带仪器云管理平台包含B/S架构,可将所有便携式设备及在线设备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数据备份不丢失,查看操作方式包括网页端及手机端(安卓及苹果系统均可用); 2、显示每种参数过程曲线趋势,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显示查看,放大、缩小功能; 3、数据可上传至管理云平台。平台内数据可下载,数据对比分析,打印; 4、用户可为设备配置传感器报警条件,预置若干常用的农作物的报警配置; 5、平台支持设备数据云端存储,提供足够容量可不限量保存; 6、平台为设备数据提供曲线与表格等报表形式,且数据可导出与导入; 7、数据评价:可以设置最低最高超限值,可自动进行数据预警分析; 8、软件可在线升级。

无线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方案

无线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方案概述 农田土壤和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各阶段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有效的监测农田土壤和环境对于保证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墒情无线监测系统可实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电导率、PH值等信息的自动采集、显示和存储。可以根据土地特点调整农作物种类,提高单产和品质,最终达到增收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耕地的荒漠化和盐碱化。 二、系统构成 土壤墒情无线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通信网络、远程监测设备和土壤墒情检测设备四部分构成。 1、监控中心 主要由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服务平台组成,可在计算机、手机等多终端登录。 登录网址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5351188.html,/ 测试账号: prsstest 密码: prsstest 示意图如下:

该平台可实现多种数据显示方式切换,可存储历史数据,并且具有地图标注功能、短信发送报警等功能。 2、通信平台 通讯平台由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模块构成。该模块需要配备手机卡。免费赠送一年流量。从第二年起,需另外支付网络费用。可另签协议规定。

3、供电系统设备 针对土壤墒情监测点分散分布、不易布线的特点,选用太阳能供电。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构成。 4、土壤墒情检测设备 根据监测需求,采用多种传感器组成,包括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PH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氮磷钾传感器等,也可采用多合一传感器。如下图: 传感器探针采用不锈钢材质,抗腐蚀。外壳采用IP68工业级防护,用树脂浇灌密封,耐水

耐腐蚀。 主要特点 ①高稳定性,安装维护操作简便。 ②支撑的材料为环氧树脂,强度和寿命得到保证。 ③密封性好,可长期埋入土壤中使用,且不受腐蚀。 ④采用标准的电流环传送技术使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送距离远,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 ⑤土质影响较小,应用地区广泛,适合中国国情。 三、系统拓扑图

土壤自动化监测系统

墒情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目录 1 概述 (1) 1.1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1) 1.2系统建设任务 (1) 1.3系统建设目标 (2) 1.4系统设计依据 (2) 1.5系统设计原则 (2) 1.6影响墒情变化的主要因素 (3) 1.7墒情监测要素 (3) 1.8主要专业术语解释 (5) 2 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6) 2.1总体思路 (6) 2.2系统组成 (6) 2.3系统功能 (7) 2.4系统工作方式及数据流程 (8) 2.5系统特点 (8) 3 墒情监测站网及站网布设 (9) 3.1墒情监测站网分类 (9) 3.2土壤墒情监测基本站点的设置 (10) 3.3土壤含水量垂向测点的布设 (11) 4 墒情遥测站设计 (12) 4.1设备构成 (12) 4.2遥测站功能 (12) 4.3土壤墒情监测点区域选建及选站原则和相关土建 (13) 4.4仪器安装调试及数据校验 (15) 4.5主要设备 (16) 4.5.1 墒情传感器 (16) 4.5.2 数据采集终端 (17) 5 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通信设计 (18)

5.1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 (18) 5.2超短波信道 (19) 5.3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20) 5.4GSM的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 (22) 5.5CDMA通讯网络 (23) 5.6基于GPRS/CDMA网络的组网解决方案 (24) 6 监测中心站设计 (28) 6.1中心站系统配置 (28) 6.1.1 硬件配置 (28) 6.1.2 软件配置 (30) 6.2墒情自动化监测应用软件设计 (31) 6.2.1 软件设计总体思想 (31) 6.2.2 软件设计原则 (31) 6.2.3 软件体系结构 (32) 6.3中心站主要功能 (33) 6.4自动气象站的建设 (33) 6.4.1 气象观测概述 (33) 6.4.2 气象采集系统 (34) 7 采集系统的可靠性 (37) 7.1电源管理 (37) 7.2雷电防护 (38) 7.3信道可靠性 (39) 8 系统安全 (39) 8.1数据安全 (39) 8.2系统安全 (40) 9 实施组织与培训 (41) 附录1 墒情监测点的勘查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43) 附录2 墒情报送制度与报送方法 (48)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设计、设备)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设计与、设备) 1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设计 土壤墒情监测是通过常年降雨量、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观测记录,对监测点所在区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农业生产技术配置、作物长势、灾害性天气等观测记载。 掌握‘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了解降水、灌溉及土壤水分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农业生产的抗旱减灾和提高水资源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1.1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建设 按照农业部土壤墒观测站建设要求,每个县建立土壤墒情监测自动观测点4个(按每个县不同海拨高度设置监测点),各监测点具体位置分在××乡××村。 1.2土壤墒情观测的方法 自动监测点是以土壤水分测试仪和小型气象站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安装土壤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将土壤水分测试仪4个测量传感器分别水平埋入10cm、30cm、50cm、80cm的土层中,各传感器与多通道数据采集器连接。 1.3数据采集 自动墒情监测点的数据设置为每日记录24次,每隔一小时自动记录一 正文 第1页 共3页

次,必须及时下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1.4土壤墒情的分析与评价 采用实验归纳法,按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质地分别建立土壤墒情等级评价指标。 据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的满足程度划分为‘涝渍、适宜、轻旱、中旱、重旱、极旱’等7个等级。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作物长势相结合,以‘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凋萎含水量、主要根系分布层深度和受旱作物比例’为评价因子,对土壤墒情做出科学评价,结合当实际,提出解决旱情和涝情技术措施。 1.5信息汇报 每月10日和25日将土壤墒情监测数据上报省土肥站,在农作物播种期、关键生育期和气象灾害发生起,增加检测频率和报告次数; 省土肥站将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后,上报全国农技中心农业节水信息网。 并且各监测县每月编写一期土壤墒情监测简报上传中国节水农业信息网。 2土壤墒情监测点所需仪器 自动墒情监测点需要仪器: (1)土壤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型号TZS-12J,包括6个探头、无线接收模块部分、信号节点主板、太阳能、蓄电池、发射器、防雨箱和架子; (2)土壤旱情指标评价系统(软件); 正文 第2页 共3页

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5351188.html, 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作者:钟国财郝泽亮谢东东潘庭龙 来源:《物联网技术》2018年第03期 摘要:土壤的水分和环境温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为了实现对土壤墒情 长时间的连续监测,文中对采用主从结构的土壤墒情采集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主要包含基于SI4432的无线射频通信、基于SIM900A的GPRS(无线通信)、上位机信息管理系统三部分。测量系统的主站与从站通过SI4432通信,主站收集各从站的测量信息并通过GPRS通信上传到远程服务器,墒情信息管理系统从服务器提取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直观地显示在用户界面上,以实现远程显示及监控,为作物的最佳灌溉时间提供参考。 关键词:SI4432;无线射频通信;GPRS;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8)03-00-03 0 引言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农作物生长过程的重要物理参数[1]。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土壤墒情(土壤湿度)长时间的连续监测,通过对温度、 湿度数据的大量采集与处理,绘制出相应的曲线,有利于详细分析土壤情况,对解决与土地相关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2] 。 尽管我国各级相关土地部门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问题依然存在[3]。例如,我国墒情监测工作相对薄弱,土壤水分信息采集手段比较落后,系统各方 面建设的标准不统一,建设的内容不规范,取得的建设成果千差万别,这些都不利于管理和运维墒情信息系统的工作[4]。本文设计了土壤墒情管理系统,用以取代传统的人工采集、处理 土壤信息方法,实现对土地情况高效、便利的检测,实行远程实时监控,为作物的最佳灌溉时间提供参考。 1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结构 本文设计的土壤水分测量系统包括主站数据采集和从站数据测量两部分,如图1所示。每个从站传感器包含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用来采集土壤的温度和水分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I4432传输给主站采集器,由主站通过GPRS统一将信息发送至远程服务器。 2 监测系统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2.1 主从站无线通信模块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旱灾频发重发,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应对旱灾威胁,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土壤墒情监测,大力推进监测站(点)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墒情监测网络体系,扩大覆盖土壤墒情监测规模和范围。要充分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设备,全面提升监测效率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主要农作物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墒情评价规范化和科学化。强化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提高墒情监测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土壤墒情监测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以土壤和作物为对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干旱易发区。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突出土壤墒情监测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定点、定期监测。分析汇总土壤墒情数据,评价作物需水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建立墒情定期会商和报告制度,提高时效性和结果表达的可视化程度。二、基本原则 (一)代表性。土壤墒情监测站(点)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主导作物、气候条件、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二)及时性。土壤墒情监测要做到及时、快速、准确,出现旱涝灾情,应加大监测频率,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关键农时季节,应及时汇总相关信息,重大农事活动前有信息;日常监测工作,坚持定期采样,快速分析、及时汇总、按时上报。 (三)规范性。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监测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按时上报。 (四)规范性。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监测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