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霉菌毒素中毒案例

霉菌毒素中毒案例

霉菌毒素中毒案例
霉菌毒素中毒案例

2014-07-28pig333pig333 世界猪业之窗

猪场概述

问题在几个场同时出现,涉及总共15000头母猪。该公司在欧洲南部有几个种猪场,用于生产仔猪和保育,每个场大约有1500-2000头母猪。保育完成后小猪被送往分布在不同地点的800-3000头规模的育肥场进行育肥。猪场的健康状况一般,主要的一些猪传染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均为阳性。母猪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猪丹毒、猪细小病毒和蓝耳病疫苗。在保育舍中,仔猪接种猪圆环病毒疫苗。抗生素不作常规添加。母猪料和育肥猪料在两个不同的饲料厂加工。

既往病史和症状

2012年,猪场受胎率出现了问题,当时兽医所做的病历显示,猪的繁殖性能起伏非常大,即使对于一个感染了PRRS的场也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并且出现很多临床症状无法归因到具体的某一个管理、营养或者疾病因素。

并且,有的仔猪和育肥猪的耳尖和尾尖部位出现坏死,腹泻频发,特别是大体重和大日龄的猪,脱肛,生产性能下降,治疗支出增高。

图1:仔猪耳尖和体侧皮肤出现组织坏死(典型葡萄球菌感染)

图2:耳尖组织严重坏死仔猪并引起二次感染

为了对症状进行确认,我们选择对相隔较远的几个场进行研究。几个猪场无论是管理还是卫生都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在访问猪场过程中看到的症状比较多变且散发。

?产仔率波动(表1是其中一个猪场的实际数据);

?有些月份出现流产高峰,有些持续很长时间;

?妊娠母猪没有食欲,采食量不规律的下降,母猪在产后前几周有泌乳障碍;

?新生仔猪乳头和外阴变红;

?断奶仔猪耳尖组织坏死;

?仔猪身上不同部位皮肤溃疡;

?腹泻反复和结膜炎;

?日增重不规律。

从表面上看,猪群繁殖表现不错:产仔率89.3%;死胎率8.28%;年断奶仔猪28.1头(9个月的数据)。

推测诊断

我们观察到病症是循环反复发生,病因并不容易断定,对于所面对的整个临床感染景象(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仔猪腹泻、育肥猪脱肛、日增重降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细菌或病毒感染跃入我们的脑海。某些病例似乎与不同批次的饲料或原料存在关系,于是我们怀疑是不是饲料原料中存在某些有毒物质。

当时我们的假设是出现了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引起多种症状。而且众所周知,某些霉菌毒素如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可以损害猪的肠壁,削弱肠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与产毒性大肠杆菌协作),抑制SGLT1泵吸收葡萄糖和钠的能力并且减少粘液的分泌(Grenier,2013)。另外一种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可以影响肛门括约肌,从而会引发直肠脱垂。

图3:耳尖组织坏死的小猪

鉴别诊断

所描述症状无法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综合症。结膜炎可能由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导致的慢性中毒引起,但在一些蓝耳病病例也会发生,甚至猪舍通风不良也可引起结膜炎;繁殖和皮肤发红的问题可能是由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引起;泌乳障碍可能与黄曲霉毒素中毒、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甚至内毒素(脂多糖)中毒有关,一些轻度病理疾病也可能导致泌乳障碍;脱肛可能由于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导致,也可能由便秘、饲养过密、饲料的突然改变、发烧或缺水导致;采食量的降低也可能由于上述原因之一导致。

采集有相关症状的猪的血样,以鉴定是否感染PRRSv,但检测结果是阴性。猪场的管理措施也没有问题。

对腹泻猪进行微生物学分析发现了一种大肠杆菌,其对大多数常见抗生素敏感(庆大霉素、氯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类药、恩诺沙星、马波沙星等)。之后,我们在屠宰场对猪的胃肠道和肝脏进行了评估,结果也为阴性:没有寄生虫病、肠炎,也没有任何可导致典型肠道症状的急性或慢性损伤的证据出现。

对饲料进行的霉菌毒素的检测也没有能够说明任何问题,但是众所周知,由于霉菌毒素检测的复杂性,饲料中未检测到霉菌毒素并不能确定其不存在。就所看到的症状而言,免疫抑制,食欲不振,明显的雌激素过多,排除其他原因,这很有可能是霉菌毒素中毒导致。然后,我们进行了治疗性诊断。

图4:哺乳期典型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导致的外阴发红和大肠杆菌群导致的腹泻

治疗性诊断

我们决定在一年内对一个1000头母猪的场用一种抗霉菌毒素的产品进行处理。该产品的主要作用机理对毒素进行吸收,它能吸收:黄曲霉毒素、麦角碱、赭曲霉素、伏马毒素;该产品中还含有一种酶类,这些酶可以处理那些无法被吸收或吸收很少的毒素,比如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HT-2, 双乙酸基草镰刀菌醇等)。并且该产品被证明对内毒素吸附有效。

因为实施原因,没办法在这个场中同时设一个实验组和对照组,但是大家同意用处理后的数据与之前一年没有实用产品的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

到年底为止,处理结果和前一年进行比对:最明显的结果是,哺乳期采食量的显著增加,约每头母猪每天增加1.4 千克。采食量的增加应该归因为产品的解毒作用:霉菌毒素引起采食量下降,其主要靶器官是肝脏。

在一些病例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可以引起拒食,原因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可以直接抑制下丘脑食欲中心,并刺激呕吐中心形成神经反射(Bonnet et al., 2012)。

根据猪场兽医的报告,猪场的腹泻症状有所减少,同时饲料中用药量也减少,母猪泌乳更加规律并且基本无泌乳障碍。在保育舍内,仔猪的耳尖、尾部和皮肤组织的坏死现象大量降低。而在没有用药的前一年,这些母猪反复出现前面所描述的症状。

在育肥阶段,开始没有接受治疗的猪经治疗后,腹泻和脱肛不再出现。

下表是用药母猪场整体生产性能的改善:

最终的结果使养猪户相信病决定采取长期的抗霉菌毒素措施,在原料进厂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给仔猪和母猪提供最好的原料,使用有效产品来应对当地常见的几种霉菌毒素。

很明显,猪场兽医、营养师和场长的通力合作是必须的,一些管理措施无法依靠个人来施行。猪场需要不同阶段的大量信息,需要工作人员的真诚奉献并采取正确决策,减少管理成本,选择合适的措施,才能使猪场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霉菌毒素被称为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又被称为饲料中的“隐形杀手”,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则被称为“底色病”,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可见一斑。然而危害虽大,损失虽重,霉菌毒素却未能引起相关人士的足够重视。又到了霉菌最易滋生的季节,笔者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些整理,希望通过此文再次给养殖业敲响霉菌毒素的警钟。 1.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污染现状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的产毒素霉菌为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霉菌又可分为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已知的霉菌毒素有数百种,多数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主要的致病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ON),赭曲霉毒素(OTA),呕吐霉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它们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如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类似雌激素效应,等等。 有害霉菌来源主要有饲料、垫料和环境。饲料从生长、收割、运输、加工、包装、贮存,直至进入食槽都可能使霉菌不断生长,尤其是当湿度饲料含水量合适的条件下。因此霉菌毒素污染一般具有群发性和无传染性,地域性和季节性。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则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多数情况下属于慢性霉菌毒素污染,症状轻微出现较慢且不典型, 而且引起的损害具有多样性,中毒症状也复杂多样。同一霉菌毒素对于不同动物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样。例如,猪对DON非常敏感(1ppm),但是18ppm的DON并不影响来航鸡的增重。蛋鸡对DON的耐受程度更高。而且污染浓度不高时,检测也有难度。 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无嗅无味。即使那些看上去的“好”粮食,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污染。FAO国际粮农组织报道:世界谷物中25%遭到霉菌毒素污染。09年的一个调查对国内244份饲料样品共进行了2023项次检测,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16份,占样品总数的6.6%,只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数35份,占样品总数14.3%,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93份,占79.1%,同时检测到含4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35份,占样品总数的55.3%。同时检测到ZON、DON 和FUM B 的样品数147份,占总数的60.2%。而且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不仅原料中存在10%-25%的霉菌污染,饲料加工过程中还存在25%-50%的霉菌污染,饲喂系统则存在50%-100%的霉菌污染,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养殖场所投喂的均是遭到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饲料。 因为霉菌毒素中毒大多是慢性中毒,畜禽可能在表面上症状不明显也不典型,或虽然出现了症状但却被畜禽错综复杂的疾病所掩盖,所以,在临床上霉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只有当中毒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死亡的时候,才受到关注。应该提出的是近些年来,霉菌毒素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说霉菌毒素是养殖业的隐形杀手,但现在看来,霉菌毒素的危害已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它和其它几种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我们养殖业疫病变得复杂的主要原因,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霉菌毒素的影子,这就是霉菌毒素造成危害的有力证据! 2.霉菌毒素的协同作用 霉菌毒素还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副作用比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副作用要大的多。由于协同作用的存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和中毒症的单一霉菌毒素的含量低于试验控制条件下引起同样毒性效应的剂量。所以即使饲料中每种毒素的含量都不超标,也会引起畜禽的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间的互作可改变中毒的临床症状,导致一系列诊断特征不同于单独作用的症状之和。实际生产

霉菌毒素简介

一、疾病概述 谷物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发生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它们是由与各种植物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激反应或霉菌生长条件的改变造成的。兽医遇到的大多数霉菌毒素问题涉及饲料谷物(如:玉米、小麦、高粱、棉籽)。霉菌生长需要易于获得的碳水化合物(由谷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2~25℃;Wilson和Abramson,1992)。植物或霉菌 应激因素(如:干旱、环境温度过高、虫害、收割时的机械损伤、植物活力降低)使作物植株易受产生霉菌毒素的有毒霉菌的感染(Richard和Cole,1989;Ominski等,1994)。环境和植 虽然霉菌与霉菌毒素形成有关,但不能使用简单的肉眼观察和谷物或饲料的培养检测确定其对动物的安全性。许多产生毒素的霉菌品系可以在谷物中不产生霉菌毒素,因此孢子计数或霉菌生长程度与霉菌毒素存在之间的关联很少。相反,饲料中未检出霉菌孢子并不意味饲料中不存在霉菌毒素,因为碾磨过程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霉菌总数可能会减少以至霉菌生长不明显。然而,常见的霉菌毒素能耐受杀死霉菌的高温,所以霉菌毒素可能会持续存留于未受霉菌孢子污染的饲料中(Osweiler等,1985) 公认的两大类霉菌为田间霉菌和仓库霉菌(Christensen和Kaufmann,1965;Wilson和Abramson,1992)。在收割前的作物中有田间霉菌生长。镰孢霉(Fusarium spp)被认为是常见霉菌毒素的一种来源,它们生长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70%)和作物含水量(>23%)。田间霉菌经常引起胚珠死亡,种子或核仁皱缩,胚虚弱或死亡。表示这种效应程度的术语叫&34;风化&34;。由于谷物贮藏期采取防止腐败的措施,因此不存在田间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所以田间霉菌在收获后生长得很差,如果干燥的谷物受潮,在贮藏期田间霉菌也不会再生长,也不产生毒素(Christensen和Kaufmann,1965) 仓库霉菌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它们产生的几种霉菌毒素对养猪业具有重要影响。这些霉菌甚至在湿度为14%~18%和温度为10~50℃条件下也可生长并产生霉菌毒素。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仓库霉菌,经常在 霉菌毒素是偶尔发生的,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Pier,1981)。某些地区被认为是某些特定霉菌毒素的高发区。然而,早霜、干旱和虫害等当地条件严重地影响着霉菌毒素产生的地区性。另外,谷物和饲料产品的长途运输,以及混合和运输对谷物造成的损伤,和不适宜的贮藏等 环境和管理条件可影响霉菌毒素的产生和动物接触霉菌毒素。过筛过程可使谷物受损或破碎并出现轻质谷粒,在上述谷物中霉菌毒素浓度较高。过筛物用于饲喂农场动物或在收割季节当地出售,接触高浓度霉菌毒素的机会将会增长。 如果谷物生产者同时也喂养仔猪,在收割季节可能给母猪短期饲喂劣质谷物。贮藏于稍高于最适温度的谷物,可继续呼吸并产生水分;最终,部分粮仓可达到开放贮藏的湿度,从而促进霉菌生长和产生毒素。秋、春季节,由于冷、暖温度交替有利于粮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每当受霉菌污染的谷物破裂或粉碎后,其具有保护性的种衣破裂,这样的谷物易被霉菌感染。贮存于温暖、潮湿条件下(例如苗圃)的饲料,仅在数天时间内即可发霉并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中毒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易感动物接触被污染的谷物。日粮中缺少蛋白质、硒和维生素被认为是霉菌毒素中毒的易感因素,但文献报道的实例很少。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代谢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原形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

霉菌毒素对鸡有哪些危害

霉菌毒素对鸡有哪些危害 最近接到很多养殖户朋友咨询冰冰都是说,鸡群前期都很好,伤亡率突然升高,伴发有呼吸道,鸡群有蔫鸡,过料、拉稀甚至是水泻。 东东养鸡联盟:剖检病鸡,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盈,眼观肠壁上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斑,肾脏肿大,腺胃乳头糜烂,鸡内金易剥离。 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从根源上分析,这是很普遍的霉菌毒素诱发的疾病。养殖户越来越懒,养殖过程中需要的湿度和每天被剩下的饲料。 很多人会不注意,久而久之,被剩下的饲料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中发酵了,霉菌毒素也随之而来。 霉菌毒素的危害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破坏也是最严重的。

一、霉菌毒素对鸡的8大危害 1、霉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 2、霉菌毒素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采食量减低,体重下降。 3、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能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 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 4、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机体的解毒机能会大大降低。

5、霉菌毒素会造成种鸡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 率下降,孵化中胚胎死亡多见。 6、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 酸盐沉积,从而导致鸡群痛风症的发生,不明病因腿病增多。 7、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 鸡群腹水症多发。 8、出现伸颈张口呼吸现象,解剖可见肺实质内有黄色的干酪样物 俗称“霉菌肺”,病变气囊或肺部疑似霉菌病变斑的抹片常可发现霉菌菌丝,霉菌培养基培养可分离到霉菌(最近分离主要是烟曲霉)。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很严重,也是很多养殖场都头疼的的一大问题。 二、目前市面上解决霉菌毒素的方法有: 1、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硅铝酸盐类) 2、有机霉菌毒素吸附剂(酯化甘露聚糖)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饲料脱霉剂分析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蒙脱石的脱霉应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811234.html,/G_ZYtuomeijing.html 韩秀山1,许家亮1,陈法荣2,王国中2,谌刚3,曾路3 摘要:霉菌毒素是仅次于二噁英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防治霉菌毒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就霉菌毒素的产生、中毒机理、危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蒙脱石在防治霉菌毒素中的应用,强调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是必需的,蒙脱石是唯一的一种由人药演变为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对饲料脱霉效果极佳,并且安全绿色,是国际上首选推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机理;饲料;养殖;吸附剂;蒙脱石 霉菌毒素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因霉菌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1-4]。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2002年美国饲料年报中将霉菌毒素列为仅次于二噁英的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遭受霉菌的侵蚀。 1霉菌毒素的产生及中毒机理 1.1霉菌毒素的产生 饲料原料受霉菌感染较多的是农作物或动物性蛋白。 农作物的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糠麸类和糟渣类等以及豆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粕等。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umonisin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路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811234.html,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作者:李军红梁邦武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3期 猪霉菌毒素中毒除直接造成死亡外。还可导致猪只生长发育将迟缓。免疫受到抑制。出现配种繁殖障碍并诱发多种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做以分析,如下: 1病因分析 在自然界中,分布有很多种类的霉菌。其能够在大部分谷物上寄生。且其生存所需的条件较低,即在湿度为80%-100%、温度为28-32℃的环境中就能够大量生长繁殖,且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泌多种有毒物质。如赤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其中危害较大且最普遍的霉菌是黄曲霉菌。通常情况下,猪类饲料的主要成分是谷物农作物,如果这些谷物在加工过程中或者贮藏保管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就非常容易发生霉变。猪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采食这种生长有大量霉菌的饲料。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中毒。 2临床症状 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急性型猪没有症状表现,突然倒地死亡;亚急性型体温升高1.0-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口渴。粪便干硬呈球状带有黏液和血液。可视黏膜苍白,后期黄染皮肤充血,出血,后肢无力。步态不稳。常呈大坐式;慢性型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逐渐消瘦,背毛粗乱,异食癖。 断奶仔猪发病急,精神沉郁、体温稍高或正常,口腔流延、不食、呕吐,呕吐物为绿色分泌物或饲料,腹泻。排灰色稀便甚至血便,随病情发展,开始出现神经症状。多表现为头抵墙壁、头颈弯向一侧。数天后死亡。哺乳母猪往往和仔猪一起发病。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呕吐,体温升高,腹泻严重,泌乳减少或停止,通常3-7d恢复。很少发生死亡。 赤霉毒素对母猪的危害最大,发情不规则,后备母猪假发情。发情周期延长。阴道黏膜骚痒,淤血水肿,分泌混血黏液。外阴肿大,乳腺肿大,子宫颈水肿,细胞增生,脱肛,子宫脱出,受精率低,产仔少,产畸形仔,死胎或木乃伊儿。出现早产、流产等症状。 保育猪患病后突然出现呕吐。然后腹泻。粪便由白色随后变为黄绿色或灰褐色。其排泄物有未消化的饲料或混有血样。病猪初期体温轻热,腹泻后体温下降明显,精神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颤栗,严重口渴,迅速脱水,通常在2-3d内死亡。架子猪、育肥猪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表现为突然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褐色,食欲减退、无力。体重迅速减轻,部分病猪出现呕吐。病程约7d。

霉菌毒素肉鸡死亡的罪魁祸首

霉菌毒素肉鸡死亡的罪魁祸首 近几年肉鸡频频得传染病,并且生长缓慢,采食量低,鸡群有大有小、肠道屡次用药无效,导致后期提前出栏,这是怎么了?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是什么? 经东东联盟老师询问才得出原来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向小鸡投放了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原料价格升高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很多饲料厂使用玉米蛋白粉、花生粕、小麦、次粉等替代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这类物质霉菌毒素含量多数超标,加上霉菌毒素之间的累加作用,使用这些原料生产出的成品饲料霉菌毒素严重超标,鸡食后肯定要发生相关的霉菌毒素中毒症状,这是肉鸡普遍发生本病的最主要因素: (2)目前的养殖场对霉菌毒素的问题认识还不够深,视而不见,防控意识淡薄; (3)饲料场、鸡场原料采购几乎没有做采样的,在采购过程中

普遍通过眼观来检查霉变问题,造成发生普遍; (4)地面平养鸡垫料发霉、网养鸡料塔底料发霉。 (5)种鸡感染霉菌毒素或者孵化器被霉菌污染,垂直传播给后代的病例在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 四、发病现状 目前在山东、辽宁、江苏等养鸡密集省份很多养殖场户鸡只采食量仅达正常食量的1/2-1/3,鸡只生长迟缓或停滞导致大群整齐度严重不均匀,大小差别很大;平均体重仅达标准体重的2/3-1/2;时间一长很快继发大肠杆菌、呼吸道等疾病,甚至激发新城疫、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 鸡只羽毛松乱,冠髯苍白、萎缩,可视黏膜苍白,腿部皮肤发干、触摸发凉;15天以前的公鸡有的出现响亮的鸣叫声;大群鸡拉饲料颜色或西红柿颜色的粪便,投药久治不愈;剖检可见免疫器官萎

缩、嗉囊用水冲洗后附着麸皮状物质,肠道弥漫性出血、肠粘膜脱落、肠道脆性增加易断、无弹性,腺胃有乳状分泌物,肌胃干裂、角质膜用手轻碰即可脱落,肌胃外观有明显红白相间的凝固性坏死灶或坏死斑、严重者糜烂,腺胃肌胃连接处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肝脏都为橡皮肝的感觉,以左肝见明显,有的肝脏变黄。毒素对肾脏的损伤使肾小管变性,容易发生痛风;早期感染的雏鸡可见肺,气囊上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病程较长时还可见到钮扣状的霉菌菌落。 嗉囊表面有一层白色的伪膜 五、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 肉鸡饲料中添加脱霉剂百奥明拌料,连续饲喂,可有效的去除霉菌;腺胃舒饮水;保肝护肾赠料(蜂胶增料王),预防霉菌毒素对肝脏和肾脏的破坏;同时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畜禽采食量,提高生产性能。 (2)治疗措施:知道了引起的原因和病症怎么去治疗呢? 治疗思路:抑霉解毒、抗菌消炎、提升免疫力、提高采食、修复肠道粘膜、激活胃肠道功能,增强肠道蠕动,提高食欲。 治疗方案:百奥明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行脱霉+西咪替丁一片拌料0.5-1斤,蜂胶增料王饮水(主要成分是蛇床子,百度可以搜到)+腺胃舒主治+青霉素5-10ppm.严重者配合VC、复合维生素B、鱼肝油辅助治疗。

食物中毒案例作业(优质材料)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答:首先可能会作出腹泻查因或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症病人时,考虑同源性食物中毒,应开展初步调查患者近期是否曾在进食过同一种食物,进食的时间地点,统计病例数,初步判断是否为食物中毒事件。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答:若怀疑是食物中毒,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做好病人的呕吐物,粪便采样。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答:组织食物中毒现场处理小组分两组到现场进行调查,一组进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调查,先向供餐单位到午餐食谱,对食品原料来源,对食堂生产、加工或制作与发病有关食物的场所实施环境调查。按确定了的可疑食品的加工制作环节,选择并采集食品原(配)料、食品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等样品进行检验食品存放条件、温度和时间;询问剩饭菜的保存、处理等情况;是否有不适当的储存,以及剩余饭菜是否重新加热后食用等内容。同时对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一组人到医院对中毒工人进行调查,根据食谱向中毒工人按统一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逐项填写,了解病人的发病和治疗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注意收集中毒的病例数及化验结果等;统计最早发病时间、最晚发病时间,推算平均潜伏期。对最早发病和症状较重的病人进行重点调查,调查进餐史:对患者午餐进餐情况进行调查,找出中毒患者的共同食品,以便确定可疑中毒食物,调查同时,需对部分同单位或同生活的健康人进行膳食调查,作为对照。最后整合两组调查组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流行性病学分析。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综述) 易中华1 吴兴利2 (1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 ) 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 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与其它化学毒物的反应相似,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症,并具 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急性中毒可产生毁灭性影响,而且由于可疑饲料在检测前就被采食,中毒难以诊断和治疗。由于大量化学结构不相关的霉菌毒素产自不同真菌,很难准确指出某特定疾病发作是何种毒素造成的。动物慢性中毒症可降低生产性能、降低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肉和蛋的产量、抑制免疫并增加疾病发生率、损害重要组织器官、扰乱繁殖性能,引起的经济负面影响是急性发病和死亡的几倍。饲料和食品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现将饲料中几种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介绍如下: 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 Aspergillus flavus )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 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力最强,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 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动物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 其中又以B1 的致癌性最强。当B1 进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环氧化黄曲霉毒素B1,再与DNA及RNA吉合,并发生变异,使正常肝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可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性很强的毒素。黄曲霉毒素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抑制RNA合成并干扰某些酶的感应方式,中毒症状无特异表现,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发育迟缓、腹泻、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坏死、脂肪渗透、胆道增生等。其毒性因剂量、中毒持续时间、动物种类、品种、饲粮或营养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见图 1 )。家畜对黄曲霉毒素的 易感性其顺序是:小鸭>小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 图 1 黄曲霉毒素攻毒递增剂量与豚鼠肝脏变化。上排最左边豚鼠未接毒,下排最右边豚鼠接毒剂量最大。注意到,豚鼠肝的苍白色随黄曲霉毒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黄曲霉毒素摄入剂量过大时可致死,亚致死量可产生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低剂量黄曲霉毒素可致癌(Sin nhuber 等,1977;Wogan和Newberne,1967)。一般情况下,动物年龄越小,其敏感性越高;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发病;怀孕母畜比未怀孕母畜更容易产生反应。黄曲霉毒素已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强烈关注,因为黄曲霉毒素广 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花生、玉米、大豆、油类等食物中,是人类致癌的潜在因子。虹鳟鱼是早期研究黄曲霉毒素的试验动物,它们对黄曲霉毒素很敏感,其半数致死量按等比例混合黄曲霉毒素B1和G1计算为0.5?1.0 mg/kg(Lee等,1991)。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肝细胞恶性瘤致病几率高达8.0 x 10-8。虹鳟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对性疾病很敏感。将鱼苗或胚胎浸在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5 mg/kg 的水中半小时,9 个月后30%?40%的鱼患有肝细胞癌(Sinnhuber 等,1977)。根据Lee 等(1991)综述黄曲霉毒素在对鱼的毒性,黄曲霉毒素导致加利福尼亚州鱼苗孵化场黄曲霉毒素中毒症流行,并很可能是鱼肝癌流行的原因。据调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棉籽粕是发病的原因。虹鳟鱼采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逐渐发展为肝癌(Sin nhuber 等,1977)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症在哺乳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和种猪上有报道。临床和病理症状包括:体增重减速,饲料转换效率下降,中毒性肝炎,肾病变,全身出血(Hoerr 和Andrea ,1983 ;Miller 等,1981 ,1982)。黄曲霉毒素对猪的毒性作用因年龄、饲粮、含量和中毒持续时间等的变化而 变化。猪从断奶至上市,饲粮黄曲霉毒素耐受量为0.3 mg/kg(Monegue 等,1977)。猪饲喂了毒素含量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霉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真核生物。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发现的霉菌种类超过10万种,各类霉菌侵染各种作物并在适当的温湿度下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紊。其中不少毒紊的毒性极强(如黄曲霉毒素中的B1毒紊,其毒性相当于氢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当生采食了被这些霉菌毒素感染的时,就会出现中毒,重则引起生的直接死亡,轻则使各类只生长发育迟缓,配种繁殖障碍,抗病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等,给霉坏变质,是霉菌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若不认真防制,将会使采食被毒素污染的后5~15天出现症状,其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病例:多发生于2~4月龄小,食欲旺盛和体格健壮的发病率高,体温升高或正常,表现为不吃食,可视粘膜苍白,后躯衰弱,粪便干燥,有时呈现站立一隅或头抵墙壁等神经症状,小多在中毒症状出现后数天内死亡,剖析可见贫血、出血和中毒性肝炎。 慢性病例:临床上多见慢性经过,患离群低头站立,有异食癖,拱背卷腹,可视粘膜初期苍白,后期黄染,有的眼、鼻周围皮肤发红,最后变为兰色,有的体表皮肤有紫斑,步态不稳,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弓反张等。割检主要病变为肝硬化、黄色脂肪变性、胸腹腔积液,肾苍白肿胀,淋巴结充血、水肿。 2.赤霉烯酮(F一2毒素)中毒 这是一种生长在、高梁和小麦上的赤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主要侵害3~5月龄的仔,由于这种毒素是一种具有与雌性激素相类似作用的物质,生采食后皆出现雌激素综合症和雌激素亢进症。临床上可见体温正常,食欲减少、呕吐;中小母和阉割的母有发情样征候:阴唇肿大、鲜红,阴道粘膜潮红,有的子宫或肛门脱出i公和去势公睾丸萎缩,包皮和乳头肿大,乳房隆起,性欲减退;妊娠母早产、流产;断奶母发情延迟或发情异常:分娩母产程延长,弱仔、死胎增多。 3.T一2毒素(或称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 T一2毒素是由赤霉菌所产生的另一种毒素,这种毒素的中毒是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特征。 急性:常在采食后半小时发病,精神不振,步态蹒跚,不食,呕吐,唇鼻周围皮肤发炎、口炎,流涎,腹泻,出血性肠炎。 慢性:食欲不振,消1-t不良,生长迟缓,贫血,僵增多;母受胎率和产仔率降低有的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有的伤口流血不止。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和损害,心肌出血,肝、脾肿大出血。 4.赭曲霉毒素中毒 这是一种霉菌肾毒素致使肾脏和肝脏遭受损害的中毒病,临床上以多尿为主要特征。当中赭霉毒紊含量1 mg/kg、饲喂时间达3个月时,可引起只腹泻、尿频、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利用率低等。剖检可见肾色泽苍白,质地变硬(橡皮肾),肝脏广泛性变性,质地硬、脆。 5.新月霉菌毒素中毒 主要症状为皮肤受直接刺激和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出现拒食或呕吐,最后导致心血管衰竭而死亡。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的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可造成后备母猪或小母猪出现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该毒素会造成怀孕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初生仔猪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 T-2毒素

种猪场怀孕母猪霉菌毒素中毒案例

种猪场怀孕母猪霉菌毒素中毒案例 2012年11月,某800多头种猪养殖公司出现怀孕母猪急性死亡的现象,当月共死亡37头母猪。经调查,最终确诊为由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的以多杀性巴氏杆菌为主要病因的急性死亡。 基本情况 该养殖公司于2006年成立,存栏800多头母猪,公司的生产由正副两位场长负责,正场长主要负责人事和采购(兽药和配合饲料的各种原材料),副场长主要负责日常生产和疾病防控。 场长自诉:进入11月份以来,待产母猪怀孕至1个~2个月时,母猪出现燥热,食欲突然减退或废绝,部分出现流产,猪体发红,体温升高至41℃~42℃,呼吸急促,病程短,出现症状后1天~2天死亡,死亡后鼻孔中有淤血流出,部分不出现流产,临床症状相似。 诊断经过 起初怀疑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引起的母猪流产,抽取20份血液样本送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兽医实验室检测,分别检测高致病性蓝耳、猪瘟、伪狂犬和圆环病毒四种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四种抗体均参差不齐,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抗体合格率60%,猪瘟病毒抗体合格率80%,伪狂犬病毒抗体合格率75%,圆环病毒抗体合格率90%。在此种情况下,公司兽医技术人员建议,对怀孕1个月内的母猪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加强免疫,2头份每头;怀孕1个月以上母猪饲料添加泰乐菌素和复合多维,治疗效果不明显,仍出现死亡。 剖检症状 剖检急性死亡的怀孕母猪,见胎儿充血出血明显;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上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腔和心包积液,支气管、气管内含有多量泡沫黏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红色;喉头有大量黏液,未见溃疡;回盲口未见扣状肿;肝脏泛黄,脾脏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呈黑色;子宫内形成恶瘤,个别胎儿已开始腐烂,有恶臭。 初步诊断: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死亡,抗体均一度差,结合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霉菌毒素引起的慢性中毒,破坏母猪的免疫系统。 治疗方案 饲料中加大脱霉剂用量,一吨母猪料添加1公斤清开灵颗粒,饮水中添加猪用维多利,对出现临床症状的母猪,一边使用赛福肌肉注射、另一边肌肉注射20ml恒维康。用此方案治疗3天后,母猪死亡率基本控制,出现临床症状的母猪症状缓和,采食量逐渐恢复。

霉菌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危害 霉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引起新城疫、H5等免疫失败。霉菌毒素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采食量大大减少,体重大大下降。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能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 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胆囊黏膜由于胆小管的增生和坏死而

发炎,出现胆囊脆性增大的现象。霉菌毒素会造成种鸡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孵化中胚胎死亡多见;霉菌毒素通过减少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和转运而对蛋鸡产蛋造成影响,采食量的下降以及料价比的不合理是母鸡性成熟延迟。霉菌毒素对肾脏的损害表现为肾小管发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酸盐沉积,从而导致痛风症的发生,不明病因腿病增多。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腹水症多发。

汇丰达解决方案:普霉清 欧洲排名第一的脱霉解毒剂 1、100%欧洲进口原料+100%欧洲先进工艺+中欧合资 2、国内唯一敢承诺吸附率的产品,黄曲霉毒素吸附率达96%,付马菌毒素79.6%,玉米赤霉烯酮83%,呕吐毒素76.2%,T2毒素86.6%

3、不只是脱霉剂,普霉清添加有进口菊苣提取物,对于修复胃肠功能,提高肝脏和肾脏活性,提高机体抵抗力均有明显效果。 【用法用量】 预防量2吨料,治疗量1吨料 山东潍坊汇丰达鸢城兽药,养殖路上为您保驾护航!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危害.总结

在养殖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霉菌危害的认知多限于已经形成的明显病症。例如:禽的曲霉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另一方面,人们对霉菌滋生和霉菌毒素传播的条件的认知,又多限于是高温高湿地区或高温高湿季节。实际上,霉菌及毒素的危害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严重的多,霉菌的扩散与污染也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广泛的多。有人说,我们这个地区从未发生过一例霉菌病或是霉菌毒素中毒症。那只是说没有出现明显的典型症候或者是出现了而被误指成别的症候了。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微生物,通过种子与孢子繁殖生长。霉菌及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草、饲料、谷物原粮、养殖环境、动物体表。霉菌孢子还可以随风或灰尘飘散到各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引起污染传播。 一般认为,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是常见致病力最强的主要病原。其他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杂色曲菌等均有强弱不等的致病性。曲霉菌孢子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热120度或煮沸5分钟才能杀灭,对化学品也有较强抵抗力,如2.5%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小时才能将其灭活。那种认为霉菌可以自生自灭的说法是不对的。 曲霉菌主要侵害畜禽的呼吸器官,在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等,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病变特征为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为主,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在临床病例中,病禽的一些症状时常被经验不足的兽医误指成其他病。例如:烟曲霉菌致病后,病禽头颈伸直呈沙哑的水泡声呼吸、甩鼻、打喷嚏、眼部潮红肿胀、溃疡,眼鼻分泌物增多,下痢、扭颈、共济失调,成年禽呈慢性经过性发育不良、消瘦、贫血、停产、呆立、少食、羽毛粗乱,还有剖检中的脏器肉芽肿、腺胃肿胀等。受黄曲霉菌侵害的幼禽和成禽表现为少食、叨料、腹泻或稀便混血、双翅下垂、脱毛、消瘦、鸡冠苍白、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等。因此,强调鉴别诊断上要注意与雏鸡白痢、支原体、大肠杆菌病、雏鸡脑脊髓炎、雏鸡新城疫等的区别,确有必要。又如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鹅口疮。患病鸡、鸭、鹅表现为精神不振、少食、消瘦、羽毛脏乱、嗉囊胀满,挤压有痛感,下痢,雏鸭还会有急促喘气,叫声嘶哑等症,确诊此病特别要注意病禽口腔、食道,看是否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多数还会有眼睑、口角出现痂皮,呈白色丘疹样,后蔓延成片。 曲霉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因此,饲养管理不善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这不仅包括了高温高湿地区和季节,也包括了育雏室内昼夜温差大、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雏群拥挤、营养不良等局部小环境因素。即使在低温低湿的外部环境中,局部小环境差仍能引发本病。又如:孵化室及种蛋库根据需要在冬季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不通风,形成阴暗、潮湿、发霉的环境。霉菌孢子很容易穿过蛋壳侵入而致胚胎感染死亡或是幼雏出壳不久死亡,也可能在出雏过程中,幼雏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发病,这有时被误认为是支原体经蛋传播的发病。还有的如烟曲霉性肉芽肿,则是因畜禽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等使肠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坏,真菌趁虚而入引起。 霉菌的危害除了直接引发患病外,更主要的是产生隐形杀手—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次生代的真菌代谢物,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包括许多霉菌所产生的

鸡霉菌毒素中毒防治+烟曲霉菌病和黄曲霉菌病区别

鸡霉菌毒素中毒防治 自然环境中,含有许多霉菌,常寄生于含淀粉的饲料上,如果温度(28℃左右)和湿度(80-100%)适宜,就会有大量生长繁殖,常引起猪中毒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赤霉菌毒素(F-2)、新月霉素群等。引起鸡中毒的主要是黄曲霉菌和烟曲霉菌。但临床上难以肯定为何种霉菌毒素中毒,往往是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一、霉菌对鸡的危害: 霉菌对肉鸡的危害主要是通过污染垫料、饲料及饲喂用具而造成的。霉菌引起的病症主要有肺曲霉菌病、曲霉菌性全身感染、皮炎、霉菌性骨病、眼炎、脑炎等。对雏鸡而言,烟曲霉菌引起的危害要比黄曲霉菌引起的危害大得多。 曲酶菌感染的鸡常见呼吸困难、揣气、呼吸迫促,有的病鸡还表现嗜睡、食欲废绝、消瘦、渴欲增加和发热,有的后期腹泻。如果食道粘膜被霉菌浸染,可见吞咽困难。曲霉菌病还可造成禽类出现斜颈或平衡失调。剖检早期感染的雏鸡可见肺,气囊上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病程较长时还可见到钮扣状的霉菌癍。 霉菌的另一个危害是产生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霉菌毒素常影响家禽的增重、饲料报酬、色素沉着、产蛋量、繁殖力和免疫抑制等。黄曲霉中毒的鸡对盲肠球虫病、马立克氏病、沙门氏菌病、包含体肝炎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易感性增加。 二、临诊症状 病雏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不振、闭目呆立、羽毛蓬乱、翅膀下垂,体温升高,口渴,饮水增多;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呼吸次数增加;肉髯发绀。后期下痢,最后窒息而死。不死的病雏发育不良,消瘦。有的病雏眼球发炎,结膜充血肿胀,眼睑肿胀凸出,眼睑下有球状黄色干酪样渗出物。有的病雏由鼻孔流出浆液性、脓性分泌物。病雏有时发病不明显,不食伴有腹泻,粪便呈黄色或橙黄色。 三、剖检变化 病初气囊壁有点状或圆形的局部混浊肥厚,严重者整个气囊壁肥厚,气囊内含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的炎性渗出物;肺瘀血肿大,肺和胸腹腔浆膜上有散在或密集的粟粒大至豆粒大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柔软有弹性,内容物呈干酪样;气管内有淡黄色渗出物。少数病例,心包积液混浊,肝、肾肿大。 四、实验室检查 采取病雏肺和气囊上的结节病灶少许,置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滴,加盖玻片后镜检,见到菌丝呈圆柱状,暗绿 色;孢子呈串珠样,孢子柄不分枝,顶囊膨大。 五、治疗 1 2、全群鸡只饲喂制霉菌素,每只鸡1万单位,混料内服,每天2次,连用3天。 3、全群鸡用0.05%的硫酸铜饮水,连用4天。 4、每天早晚各饮1次5%葡萄糖和0.2%维生素C营养液,以增加能量,缓解中毒影响,全群使用恩诺沙星或阿莫西林饮水5小时。经过以上方案处理,3天后鸡群恢复正常。 采用上述措施后,病情即得到控制,7天左右停止死亡。 六、预防措施: 1 2、预防本病在于不使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垫料要经常检查翻晒,防止霉菌繁殖;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体的抗病能力 3、春夏季节在储存垫料过程中,一定要晒干,最好用0.3%硫酸铜喷洒过。 烟曲霉菌病和黄曲霉菌病区别 烟曲霉菌病:临床症状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不食,羽毛松乱,嗜睡,口渴,呼吸加深加快,有的病鸡下痢,鼻孔中流出粘液性分泌物等症状。剖检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肺部和气管囊上。可见气管中有淡黄色渗出物,肺部形成针头大到绿豆大的灰黄色结节,突出于表面,质地较坚实,内容物呈干酪样。严重病例在胸腔、气囊、腹腔、肠系膜上都可见到芝麻大的病变结节。防制措施:全面清除地面上的发霉垫料,换上清洁干燥无霉的木屑垫料。对鸡舍彻底清扫1遍,然后用5%石炭酸进行喷洒消毒1次。打开窗户,保持育雏舍干燥、通风、换气。加强饲养管理,供给新鲜的全价饲料和充足的饮水。对病鸡用制霉菌素口服治疗,每只雏鸡日用量4~5mg,拌料饲喂,严重者直接口服6~7mg,连服3天,病情得到控制。 黄曲霉菌病:可引起鸡体发生营养吸收障碍和消化功能受阻;可导致公鸡精液稀薄,受精率下降,母鸡产蛋下降,蛋壳质量变差;可导致鸡体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的萎缩而发生免疫抑制;还会引起贫血、痛风等疾病。防治措施:饲料防霉、去毒,应立即更换饲料,及早服用硫酸镁,同时供给复合维生素和葡萄糖

猪场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猪场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点击次数: 726 ?日期:2014-04-08 10:11 ?编辑:admin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评论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

霉菌毒素去毒18种方法

霉菌毒素去毒18种方法 1 山苍子油去毒法 按每100 kg发霉饲料用山苍子油10 mL的比例,将油装入瓶中,用三层布扎紧瓶口,然后把油瓶埋入饲料中,密封7天后就可去毒。 2清水浸洗法 适合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将霉变颗粒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静止、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擦拭颗粒,捞出在通风处晾干o 第二种方法是将籽实饲料磨成1.5—4.5 mm的颗粒,然后加3~4倍的水,搅拌、静止、浸泡30 min左右。这样反复2~3 次,有毒成分或菌体代谢物因比重小于水而浮于水面,然后可将其滤去。 3 蔗糖液去毒法 将霉变后的饼类饲料如花生饼、糠饼、菜子饼,加工打碎,用1%的蔗糖溶液浸泡10—14 h,然后用清水冲洗,放在晒场晒干,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 4氨水去毒法 用氨水或氨气处理霉变饲料,可以使饲料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减少90%—95%。按每lkg霉变饲料中加入氨水12.5—17.5 g,大容器中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将容器口封严,置于室温下,3—7 d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o此法适宜对糠麸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大豆粉的去毒方法:在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在大豆粉中添加2%的尿素作为尿素酶原,密封10 h,可以破坏70%以上的黄曲霉素。 5 粘土或沸石处理 硅铝酸盐能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i结合,在水溶液中,它对该毒素的吸附率达80%以上。常用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的粘土或沸石,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又能除去霉菌毒素。 6发酵中和去毒法 将发霉的饲料用清水湿润,拌匀,含水量达50%—60%,做成堆,让其自然发酵24 h,然后加草木灰2%拌匀,中和2h后,装于袋中,用水冲洗,滤去草木灰水,倒出后加糠麸1倍,在室温下发酵7h,去毒效果可达90% 以上。 7 石灰水去毒法 将霉变饲料放入10%的纯净石灰水中浸泡3天,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后即可去毒,去毒率为90%—99%。 8 小苏打去毒法 将50 kg霉变饲料倒进锅内,加1%小苏打液100 kg,先用猛火煮沸,然后再用微火煮到颗粒裂开后半小时停火冷却,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净即可饲喂。 9 蒸煮去毒法 将发霉饲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 min或蒸煮1h,然后用清水清洗几次,去掉水分即可去毒饲用。 10机械去毒法 轻度发霉的玉米和小麦,大部分毒素分布在胚芽和种皮内,只要通过机械加工,将胚芽和麸皮去掉,即可达到去毒目的。 11 人工筛选去毒法 利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先对饲料进行筛选,剔除霉变饲料,然后将未霉变的饲料进一步干燥,以达到去毒防霉的目的。主要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12焙烤加热去毒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