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第三节

第八章第三节

第八章第三节
第八章第三节

一、选择题

1.(2010·天津高考)下列液体均处于25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c(CH3COO-)

2.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2-3)均增大

3.(2010·福州模拟)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中:①H2CO3②Na2CO3③NaHCO3④NH4HCO3⑤(NH4)2CO3。下列关系或者说法正确的是()

A.c(CO2-3)的大小关系为:②>⑤>③>④>①

B.c(HCO-3)的大小关系为:④>③>⑤>②>①

C.将溶液蒸干灼烧后只有①不能得到对应的固体物质

D.②③④⑤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4.下列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0.1 mol·L-1 NaHSO4溶液中:c(Na+)+c(H+)=c(SO2-4)+c(OH -)

B.中和pH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pH=3的盐酸和pH=3的FeCl3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不相等

D.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 +)>c(HCO-3)>c(CO2-3)>c(H2CO3)

5.向CH3COONa稀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许X物质,其溶液中

则X物质可能为()

A.氯化氢B.氢氧化钠

C.蒸馏水D.醋酸

6.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1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

①CH3COONa与Na2CO3②CH3COONa与NaCl

③CH3COONa与NaOH ④CH3COONa与HCl

c(CH3COO-)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

7.(2010·安徽铜陵调研)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 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H+)

B.c(CH3COOH)+c(CH3COO-)=0.2 mol·L-1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2 mol·L-1

8.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六种盐溶液,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物质可能分别为()

A.NH4Cl(NH4)2SO4CH3COONa

B.(NH4)2SO4NH4Cl CH3COONa

C.(NH4)2SO4NH4Cl NaOH

D.CH3COOH NH4Cl(NH4)2SO4

9.室温下,下列关于pH均为9、体积均为10 mL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的c(Na+)相等

B.分别加热到相同温度时,CH3COONa溶液的pH小

C.分别加水稀释到100 mL时,两种溶液的pH依然相等

D.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之比为10-9/10-5

10

A. W

B.四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pH变化最大的是①和④

C.①、②、③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醋酸铵固体后,三种溶液的pH 均减小

D.①、④两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一定为:c(NH+4)+c(H+)=c(Cl-)+c(OH-)

二、非选择题

11.(2010·德州模拟)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

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硫酸铵、

⑦硫酸氢铵、⑧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2)④、⑤、⑦、⑧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

(3)将③和④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A.c(Na+)=c(Cl-)>c(OH-)>c(NH+4)

B.c(Na+)=0.1 mol/L

C.c(Na+)+c(NH+4)=c(Cl-)+c(OH-)

D.c(H+)>c(OH-)

12.(2010·江苏模拟)含有弱酸HA和其钠盐NaA的混合溶液,在化学上用作缓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

(1)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向其中加入少量K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将0.04 mol·L-1 HA溶液和0.02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缓冲溶液。

①若HA为HCN,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Na+)____c(CN-)(填“<”“=”或“>”),你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HA为CH3COOH,该溶液显酸性。溶液中所有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3.(2010·广东韶关模拟)(Ⅰ)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

(2)乙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和c(Na+)的大小关系_____。

A.前者大B.后者大

C.二者相等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分析丁组实验数据,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

c(Na+)-c(A-)=________mol·L-1。

(Ⅱ)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 2B===H++HB-HB- H++B2-

回答下列问题:

(5)在0.1 mol·L-1的Na2B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

A.c(B2-)+c(HB-)=0.1 mol·L-1

B.c(B2-)+c(HB-)+c(H2B)=0.1 mol·L-1

C.c(OH-)=c(H+)+c(HB-)

D.c(Na+)+c(OH-)=c(H+)+c(HB-)

14.工业上制取纯净的CuCl2·2H2O的主要过程是:①将粗氧化铜(含少量Fe)溶解于稀盐酸中。加热、过滤,调节滤液的pH为3;

②对①所得滤液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已知Cu2+、Fe2+在pH为4~5时不水解,而Fe3+却几乎完全水解而沉淀,请回答以下问题:

(1)X是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Y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中Y可选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Z在蒸发结晶时应注意: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解析】A项也可能是NaHSO4溶液或水解显酸性的弱酸弱碱盐溶液等;C项AgCl在CaCl2中溶解度比在同浓度的NaCl中的小;D项由电荷守恒c(H+)+c(Na+)=c(CH3COO-)+c(OH-),溶液显酸性,则c(H+)>c(OH-),c(Na+)<c(CH3COO-)。故A、C、D均错。

【答案】 B

2.【解析】A项,两种溶液中均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NaHCO3

溶液中还存在:HCO-3 H++CO2-3及HCO-3+H2O H2CO3+OH-,Na2CO3溶液中还存在有CO2-3+H2O HCO-3+OH-,故A 正确。B项,两种溶液中均存在Na+、CO2-3、HCO-3、H2CO3、OH-、H+、H2O,B正确。C项,浓度相同时,CO2-3水解程度大于HCO-3,故Na2CO3溶液中c(OH-)更大,故C错。D项,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HCO-3+OH-===H2O+CO2-3,c(CO2-3)增大,Na2CO3溶液中加入NaOH,导致CO2-3的水解平衡向左移动,c(CO2-3)增大,故D正确。

【答案】 C

3.【解析】由于④中NH+4与HCO-3互相促进水解,故c(HCO-3):

③>④;c(CO2-3)也是③>④,B错;将各溶液蒸干后①③④⑤都分解,得不到原来的物质,C也错;Na2CO3只能与盐酸反应,而与NaOH 溶液不反应,故D错。A项:NH+4与CO2-3互相促进水解,故c(CO2-3):

②>⑤,HCO-3既水解又电离,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

③④c(CO2-3)<②⑤c(CO2-3),H2CO3是弱酸,二级电离程度很小,故H2CO3中的c(CO2-3)最小。

【答案】 A

4.【解析】NaHSO4===Na++H++SO2-4,H2O H++OH-,

分析得到NaHSO4溶液中存在Na+、H+、SO2-4、OH-,它们遵循电荷守恒,c(Na+)+c(H+)=c(OH-)+2c(SO2-4),A错误;CH3COOH 是弱电解质,相同pH的CH3COOH和HCl中,c(CH3COOH)>c(HCl),所以中和相同pH和体积的CH3COOH、HCl时,CH3COOH消耗的

多;pH=3的HCl中c(H+)H2O=c(OH-)H2O=c(OH-)=1.0×10-14 1.0×10-3

1.0×10-11 mol·L-1,pH=3的FeCl3溶液中c(H+)H2O=c(H+)=1.0×10-3 mol·L-1,C正确;NaHCO3溶液呈碱性,则说明HCO-3的水解能力大于HCO-3的电离能力,则水解产生的c(H2CO3)比电离产生的c(CO2-3)大,D错误。

【答案】 C

5.【解析】向CH3COONa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c(OH-)增大;加入蒸馏水,c(CH3COOH)减小;加入醋酸,c(CH3COO-)增大。

【答案】 A

6.【解析】③中NaOH抑制了CH3COO-的水解,使CH3COO-浓度最大;①中加了显碱性的盐,相互抑制水解,浓度次之;②中CH3COO-正常水解,CH3COO-水解显碱性;④中加酸,促进了CH3COO-的水解,CH3COO-浓度最小,所以选A。

【答案】 A

7.【解析】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 的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同时存在。已知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得出c(OH -)c(CH3COOH),C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项是正确的,而D项是错误的。

【答案】 B

8.【解析】(NH4)2SO4中比NH4Cl的铵根离子浓度大,水解生成的氢离子浓度大,醋酸钠水解显碱性,但其碱性比Na2CO3要弱。

【答案】 B

9.【解析】pH相同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浓度并不相同,CH3COONa溶液的浓度远大于NaOH溶液的浓度;对两溶液加热时,CH3COONa水解程度增大,c(OH-)浓度增大,然而NaOH 溶液中的c(OH-)不变,故加热后的溶液CH3COONa的pH大;加水稀释10倍,NaOH溶液的pH变为8,CH3COONa溶液的pH在8~9之间;对于D项在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9mol/L,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5mol/L,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解析】只要温度不变,任何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不变,A项错误;氨水和醋酸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稀释时因存在电离平衡的移动,pH变化不大,B项错误;醋酸中加入醋酸铵固体,醋酸铵电离出的CH3COO-结合H+生成CH3COOH,使溶液的pH增大,C项错误;氨水和盐酸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根据溶液呈电中性,D项正确。

【答案】 D

11.【解析】(1)①、②、③抑制水的电离,①中c(H+)=0.2 mol/L,

②中c(H+)<0.1 mol/L,③中c(OH-)=0.1 mol/L,④促进水的电离,

故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②③①。

(2)NH4HSO4溶液中,H+抑制NH+4的水解,CH3COONH4溶液中,CH3COO-促进NH+4的水解,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产生极少的NH+4,故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⑦④⑤⑧。

(3)NaOH溶液和NH4Cl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时发生反应NaOH +NH4Cl===NaCl+NH3·H2O,c(Na+)=c(Cl-)=0.05 mol/L,c(OH-)=c(NH+4)+c(H+),A正确,B不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不正确。溶液显碱性c(OH-)>c(H+),D不正确。

【答案】(1)④②③①(2)⑦④⑤⑧(3)A

12.【解析】若向缓冲溶液中加酸,为了保证溶液的酸性几乎不变,则要消耗H+,从而推知发生的反应,同理加碱时要消耗OH-;所得缓冲溶液为HA和NaA的混合溶液,故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表达式为c(Na+)+c(H+)=c(A-)+c(OH-),当溶液分别显酸性或碱性时,即可推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

【答案】(1)A-+H+HA HA+OH-===H2O+A-

(2)①>因为溶液电荷守恒:c(Na+)+c(H+)=c(CN-)+c(OH-),溶液显碱性,则c(H+)c(CN-)

②c(CH3COO-)>c(Na+)>c(H+)>c(OH-)(或CH3COO-、Na+、H+、OH-)

13.【解析】本题考查一元强酸与弱酸的比较及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中等难度。(1)一元酸HA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酸性强弱取决于完全中和后盐溶液的pH,a=7时为强酸,a>7时为弱酸;

(2) 据电荷守恒,有c(Na+)+c(H+)=c(A-)+c(OH-),因c(H+)=c(OH -),所以c(Na+)=c(A-);(3)丙为等浓度的HA与NaA的混合溶液,由pH>7知A-水解程度大于HA的电离,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A-)>c(OH-)>c(H+);(4)据电荷守恒c(Na+)+c(H+)=c(A-)+c(OH-),推导c(Na+)-c(A-)=c(OH-)-c(H+)=10-4mol/L-10-10 mol/L;(5)注意题干中的电离方程式,一级电离为完全电离。判断A 项为B元素的物料守恒,C项由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可知正确。

【答案】(1)a=7时,HA是强酸;a>7时,HA是弱酸

(2)C

(3)c(Na+)>c(A-)>c(OH-)>c(H+)

(4)10-4-10-10

(5)AC

14.【解析】(1)根据框图,加入氧化剂X可把Fe2+氧化为Fe3+,而没有增加新杂质,所以X为Cl2;(2)结合题示,调节pH至4~5,使Fe3+全部沉淀,同样不引进新杂质,所以Y最好为CuO或Cu(OH)2;

(3)CuCl2溶液在蒸发结晶过程中发生水解,为抑制其水解,根据Cu2

++2H

O Cu(OH)2+2H+,加入盐酸可起到抑制作用,并且在蒸发2

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且不能蒸干。

【答案】(1)Cl2Cl2+2Fe2+===2Fe3++2Cl-

(2)调节溶液酸性,使pH为4~5,且不引进新杂质CuO或Cu(OH)2

(3)通入HCl气体(或加入盐酸),并不断搅拌且不能蒸干

代数第二册第八章第3节分组分解法(二)拆项,配方,换元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分组分解法(二)拆项、配方、换元 二. 重点、难点 拆项、配方、换元是因式分解常用到的技巧,这些技巧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将大量用到。拆项主要是把系数适当的拆分,再重新分组达到分解的目的。配方主要用到完全平方公式,找到平方元素是配方的关键。换元法的本质就是把相同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有单个字母的作用。 以下是配方常用的公式 ab b a b a 2)(222-+=+ 22)(4)(b a ab b a -=-+ 22)(4)(b a ab b a +=+- 22)13(1)3)(2)(1(++=++++a a a a a a 222222)1()1()1(++=++++a a a a a a 【典型例题】

[例1] 分解因式:2 )1()2)(2(ab b a ab b a -+-+-+ 分析:此题无公因式可提,也无法运用公式,只有两项也无法分组,但要把每一项乘开则太麻烦,注意到b a +,ab 把它们看作一个字母,用换元法即可。 解:设b a x +=,ab y = 则原式2 )1()2)(2(y x y x -+--= 2 2 21422y y y x xy x +-++--= 12222 2 ++-+-=y x y xy x 1)(2)(2 +---=y x y x 2 )1(--=y x 2 )1(--+=ab b a 2)]1()[(b ab a ---= 2 2 )1()1(--=b a [例2] 分解因式:)12)(1()21(2 2 --+--b a a b a a 分析:此多项式展开后,项数较多,不易找到分解的方法,可把其中1-a 看做一个整式,减少展开后的项数,简化问题。 解:令x a =-1则2 2 2 2 2 22)1(21a x a a a a -=--=-- ∴ 原式)12()2(2 2 2 -+-=b ax b a x ax x ab b a b x -+-=2 2 2 22 )22()(2 2 2 b a x ab ax b x -+-= )(2)(a bx ab a xb x -+-= )2)((ab x a xb +-= ]2)1][()1[(ab a a b a +---=

第8章第5节练习题

一、概念和要点 1.水利尿: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它使体液被,使血浆降低,通过影响下丘脑第三脑室前腹侧的感受器,使释放减少或停止,肾小管和集合管减少,从而增加,被稀释。 2.肾交感神经兴奋时主要释放,使肾血管,尿生成。 3.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其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4.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其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二、问题 1.肾交感神经兴奋对尿生成有何影响?其机制如何? 2.试述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合成和释放的调节。 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4.试述肾素分泌的肾内调节机制。 5.试述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6.心房钠尿肽对肾的尿生成有何作用?其机制如何? 三、选择 (一)单选 1.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囊内压升高 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2.关于肾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它是由近球细胞分泌的 B.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Na+浓度升高时,可刺激它分泌 C.交感神经兴奋,可刺激它分泌。 D.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时,可刺激它分泌 3.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什么变化( ) A.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释 B.尿量增加,尿浓缩 C.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D.尿量减少,尿浓缩 4.引起血管升压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 A.循环血量减少 B.疼痛刺激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5.合成血管升压素的主要部位( ) A.脑垂体 B.神经垂体 C.下丘脑 D.下丘脑视上核 6.血管升压素对肾脏的作用是( ) A.抑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减少肾血流量 D.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7.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 A.血Na+升高 B.血K+降低 C.肾素 D.血管紧张丌颉糧K) 8.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是( ) A.促进Na+的重吸收和对K+的排泄 B.促进K+重吸收和对Na+的排泄 C.促进Na+重吸收,抑制K+排泄 D.促进K+重吸收,抑制Na+排泄 9.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二)多选 1.与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因素有( ) A.有效循环血流量增多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管升压素分泌释放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和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素质目标 (1)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2)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引导学生明白勇于实践、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 3、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与途径 4、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活动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过程 提出问题→师生探究→生成知识→明理践行

六、思考题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答: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理想与现实之间具有对立性。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超越现实而幻想未来,也无法将现实的一切包罗无遗,它只能近似地反映现实发展的总趋势。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也要受到社会、主体等条件的制约,存在复杂激烈的斗争。因此,理想与现实之间必

然会发生冲突,发生矛盾,正是在这种冲突和矛盾的斗争中,理想才得到不断完善,才可能变为现实。理想是对现实的一种理性超越,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现实中孕育着理想,但现实又不同于理想。现实是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对立统一,而理想则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有”和“实有”的矛盾。 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又具有统一性。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不但包含着现实中应该发展的因素,也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 要把理想化为现实,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实践。在实践中把理想化为现实,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实践中树立理想。 第一,在实践中确立理想。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实践,也需要在实践中确立理想。离开实践,人的任何向往和追求都无从谈起。只有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确立科学的、有价值的理想。立志当高远,大学生应该树雄心,立大志,做大事,积极主动立志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在确立理想时,切忌脱离实际和空谈,应该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确立伟大的理想。 第二,在实践中检验理想。一种理想或一个人的理想是否科学,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的,而要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看其结果如何而定。人们在实践中确立理想,只是表明具有某种目标导向,而这种目标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有意义,还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第三,在实践中完善理想。理想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化和主客体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应该按照党和人民的愿望,按照成才目标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第五节椭圆教师文档教案文北师大版.doc

第五节 椭 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 [基础梳理] 1.椭圆的定义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F 1F 2|)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作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2)集合P ={M ||MF 1|+|MF 2|=2a },|F 1F 2|=2c ,其中a ,c 为常数且a >0,c >0. ①当2a >|F 1F 2|时,M 点的轨迹为椭圆; ②当2a =|F 1F 2|时,M 点的轨迹为线段F 1F 2; ③当2a <|F 1F 2|时,M 点的轨迹不存在.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图形 标准方程 x 2 a 2+y 2 b 2=1(a >b >0) y 2 a 2+x 2 b 2=1(a >b >0) 续表 性质 范围 -a ≤x ≤a -b ≤y ≤b -b ≤x ≤b -a ≤y ≤a 对称性 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A 1(-a ,0),A 2(a ,0) B 1(0,-b ),B 2(0,b ) A 1(0,-a ),A 2(0,a ) B 1(-b ,0),B 2(b ,0) 轴 长轴A 1A 2的长为2a ; 短轴B 1B 2的长为2b 焦距 |F 1F 2|=2c 离心率 e =c a ∈(0,1) a ,b ,c 的关 系 a 2= b 2+ c 2 1.e 与b a :因为e =c a =a 2-b 2a =1-????b a 2,所以离心率e 越大,则b a 越小,椭圆就越扁; 离心率e 越小,则b a 越大,椭圆就越圆. 2.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点P (x 0,y 0),椭圆x 2a 2+y 2 b 2=1(a >b >0),则 (1)点P (x 0,y 0)在椭圆内?x 20 a 2+y 2 0b 2<1; (2)点P (x 0,y 0)在椭圆上?x 20 a 2+y 2 0b 2=1;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离子键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NaCl的形成过程,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条件。2.知道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3.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一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 Na原子和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 即它们通过得失电子后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NaCl。 2.离子键 (1)离子键的概念是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是阳离子和阴离子。 (2)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这种静电作用不只是静电引力,而是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 (3)成键条件 (4)离子键成键的原因是原子间相互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3.离子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是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请举例说明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的类型: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等);绝大多数盐

(如NaCl、K2SO4、CaCO3等);强碱[如NaOH、Ba(OH)2等]。 [归纳总结] 离子键的三个“一定”和两个“不一定” (1)三个“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②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③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 (2)两个“不一定” 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NH4NO3等; ②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活学活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因为离子键是一种强相互作用,所以离子化合物均很难分解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D 理解感悟离子键存在的前提是必须有阴、阳离子。若没有阴、阳离子则没有离子键,若有离子键则一定有阴、阳离子。 2 A.a和c B.a和f C.d和g D.c和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键的成键实质、成键条件,同时还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由原子a~g的M层电子数可知,M层即为原子的最外层,元素a~g均为第三周期元素,a为活泼的金属元素,f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a与f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1.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周

第八章 第3节

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了解理想气体模型,知道实际气体可以近似看成理想气体的条件。 2.能够从气体实验定律推导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条件,并能应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理想气体 1.定义: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严格遵从□01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 2.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时,尽管p、 V、T都可能改变,但是□01压强跟□02体积的乘积与□03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2.公式:□04pV T=C或□05p1V1T1=p2V2T2。 3.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06某种理想气体。 判一判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小于起始体积。() (2)气体的状态由1变到2时,一定满足方程p1V1 T1= p2V2 T2。() (3)描述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中,可以保持其中两个不变,仅使第三个发生变化。() 提示:(1)×(2)×(3)× 课堂任务对理想气体的理解

理想气体的特点 1.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理想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分子可视为质点。 3.理想气体分子除碰撞外,无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无分子势能,理想气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例1(多选)关于理想气体,下面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理想气体是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模型 B.理想气体的分子没有体积 C.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模型,没有实际意义 D.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可当成理想气体 [规范解答]理想气体是指严格遵守气体实验三定律的气体,实际的气体在压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以认为是理想气体,A、D正确。理想气体分子间没有分子力, 但分子有大小,B错误。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对研究气体状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C错误。 [完美答案]AD 理想气体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提出的一种理想模型,是实际气体的一种近似,就像力学中质点、电学中点电荷模型一样,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方面,从而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变式训练1](多选)下列对理想气体的理解,正确的有() A.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理想模型 B.只要气体压强不是很高就可视为理想气体 C.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都有关 D.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理想气体都遵循气体实验定律 答案AD 解析理想气体是在忽略了实际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下而抽象出的

第8章第3节练习题

一、概念和要点 1.重吸收:指的成分被细胞转运返回的过程。肾小球滤出的原尿中约%的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全部和被重吸收。 2.分泌:指的细胞将一些物质经膜分泌到的过程。 3.排泄:指机体将、进入机体的以及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的排泄包括经肾小球但未被的物质,以及由肾小管的物质从尿中的排出。 4.肾糖阈:尿中的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达时,有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尿中开始出现。其机制是因为葡萄糖的重吸收完全局限于小管的半段,其上的葡萄糖数量有限。 5.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全部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时的血糖浓度,尿中的糖量与滤出的相等时的血糖浓度。在体表面积为1.73㎡的个体,男性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极限量为㎎/min,女性为㎎/min。 6.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腔液中增高引起升高而对抗肾小管水分所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 7.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小管对Na+、水的重吸收量始终占的65%~70%左右。 二、问题 1.试比较近端小管和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水重吸收机制的异同点。 2.葡萄糖在肾小管重吸收有何特点?(提示:从重吸收部位、吸收量、吸收机制、肾糖阈、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等方面考虑) 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出现尿糖和多尿症状? 三、选择 (一)单选 1.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集合管 D.髓袢升支粗段 2.肾小管中重吸收能力量强的部位是( ) 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 C.髓袢细段 D.集合管 3.在兔急性实验中,静注20%葡萄糖溶液引起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4.关于HCO3-的重吸收,错误的说法是() A.肾小球滤过的HCO3- 80%~85%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B.肾小管重吸收是以CO2的形式重吸收 C.直接以HCO3-的形式重吸收 D.伴随着H+的分泌 5.肾重吸收钠的回漏现象主要见于()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 6.Cl-以同向转运体的形式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 (二)多选 1.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完全或绝大部分被重吸收的物质有( ) A.Na+、K+、Cl- B.H2O C.尿素 D.肌酐 E.葡萄糖 2.下列哪些物质在近球小管能主动重吸收( ) A.Na+ B.K+ C.Cl- D.葡萄糖 E.水 3.关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下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分泌的H+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B.与Na+存在H+-Na+交换 C.与肾小管液中HCO3-结合生成H2CO3 D.不影响NH3的分泌 E.碳酸酐酶活性增加,H+的分泌减少

2020年一轮创新思维文数(人教版A版)练习:第八章第五节椭圆Word版含解析.doc

则此椭圆方程为( ) 2 2 x y_ / A — +」=1 A. 4 十 3 2 尙 + y 2= 1 2 2 B &+y = 1 B. 8 + 6 = 1 2 D .^+y 2 = 1 4 2 2 歩+ y a b 课时规范练 A 组基础对点练 2 2 1已知椭圆2X5+和=1(m>0)的左焦点为F 1(— 4,0),则m =( ) A . 2 B . 3 C . 4 D . 9 解析:由 4= .25 — m 2(m>0)? m = 3,故选 B. 答案:B 2.方程kx 2 + 4y 2= 4k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k>4 B . k = 4 C . k<4 D . 0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A , B ,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F 2,若|AF 1|, |F 1F 2|, |F 1B|成等差数列,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A.1 C.1 c 1 解析:由题意可得 2|F 1F 2|= |AF 1|+ |F 1B|,即卩 4c = a — c + a + c = 2a ,故 = &. a 2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a>b>0),由已知可得抛物线的焦点为 (一 1,0),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 环 5 2 5 5

(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 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 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 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1:500000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能不 能知道?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 不仅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提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第八章 第五节 椭圆 理

第八章 第五节 椭圆 一、选择题 1.已知F 1,F 2是椭圆x 216+y 2 9=1的两焦点,过点F 2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 在△AF 1B 中,若有两边之和是10,则第三边的长度为 ( ) A .6 B .5 C .4 D .3 解析:根据椭圆定义,知△AF 1B 的周长为4a =16,故所求的第三边的长度为16-10=6. 答案:A 2.若直线mx +ny =4和圆O :x 2 +y 2 =4没有交点,则过点(m ,n )的直线与椭圆x 29+y 2 41的交点个数为 ( ) A .至多一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解析:∵直线mx +ny =4和圆O :x 2 +y 2 =4没有交点, ∴4 m 2+n 2>2,∴m 2 +n 2 <4,∴m 29+n 24b >0)与双曲线C 2:x 2 -y 24 =1有公共的 焦点,C 2的一条渐近线与以C 1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于A ,B 两点.若C 1恰好将线段AB 三等分,则 ( ) A .a 2= 13 2 B .a 2=13 C .b 2 =1 2 D .b 2 =2 解析:如图所示 设直线AB 与椭圆C 1的一个交点为C (靠近A 的交点),则|OC |=a 3 ,因tan ∠COx =2, ∴sin ∠COx = 2 5,cos ∠COx =1 5 ,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第1课时碳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脂肪肝、糖尿病等。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不少人对糖类和脂质是唯恐避之不及,更有一些爱美人士因害怕变胖,而把糖类和脂质视为大敌。 糖类和脂质有哪些种类?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有哪些作用呢? 方式二一头猪在“5·12”大地震中被埋36天后获救,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网友们为它命名“猪坚强”,这头猪被困期间体重减轻了2/3。这头猪减轻的2/3体重主要是什么物质?能为它提供能量的又有哪些物质? 一、碳化合物、糖类 1.碳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①定义: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以外的几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②作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 (2)生物体的核心元素——碳元素 ①碳原子的结构: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形成4个共价键。 ②碳原子的特点: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长链,也可以形成环状结构。并且还可以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3)生物大分子:指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这些有机物都可以用专门的指示剂检测出来。2.糖类 (1)元素组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2)主要功能: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3)分类

①单糖????? a.不能水解的糖b.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 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 的主要能源物质 ②二糖????? a.蔗糖――→水解葡萄糖+果糖b.麦芽糖――→水解葡萄糖+葡萄糖 c.乳糖――→水解葡萄糖+半乳糖 ③多糖????? a.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b.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糖元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 归纳总结 (1)糖的化学组成、种类及分布 (2)糖类的功能 ①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如葡萄糖。 ②部分多糖贮存能量,如淀粉和糖元。 ③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成,如纤维素。 ④有润滑作用,如粘多糖。 ⑤有细胞之间识别作用,如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例1 (2019·绍兴高一期中)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元”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元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元 ④淀粉和糖元都是贮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此生物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元,所以是动物;关于糖的转化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可以发生于动物的消化道中,葡萄糖→糖元可发生于该动物的细胞中。 方法技巧 根据糖的种类判断生物种类的技巧

第八章 第五节

同步检测训练 一、选择题 1.若圆锥曲线C 的一个焦点F (1,0)对应的准线方程为x =-1,且曲线经过点P (3,23),则C 的方程为( ) A .y 2=2x B .y 2=4x C .x 2=2y D .x 2=4y 答案:B 解析:点P 到准线的距离为3-(-1)=4=|PF | ∴e =1,曲线为抛物线,因此方程为y 2=4x ,故选B. 2.(2009·河南安阳)若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右支上存在一点P ,使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与它到右焦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3+1] B .(1,2+1] C .(1,3+1) D .(1,2+1) 答案:B 解析:设点P 的横坐标为x (x ≥a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x +a 2c =e ????x -a 2c =ex -a ,a 2c +a =x (e -1)≥a (e -1),1e +1≥e -1,求得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1,2+1],故选B. 3.(2009·郑州二模)设向量i ,j 为直角坐标系的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a =(x +1)i +y j ,b =(x -1)i +y j ,且|a |-|b |=1,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点P (x ,y )的轨迹方程是( ) A.x 214-y 234=1(y ≥0) B.x 214-y 23 41(x ≥0) C.y 214-x 2 3 41(y ≥0) D.y 214-x 2 3 4 =1(x ≥0) 答案:B 解析:a =(x +1)i +y j ,b =(x -1)i +y j ,|a |-|b |=(x +1)2+y 2-(x -1)2+y 2=1,则满 足上述条件的点P (x ,y )的轨迹是以(-1,0)和(1,0)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方程是x 214y 2 3 4 =1(x ≥0),故选B. 4.(2008·武汉4月)已知点A (1,0)和圆C :x 2+y 2=4上一点R ,动点P 满足RA →=2AP →,则 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A .(x -32 )2+y 2=1 B .(x +32)2+y 2=1 C .x 2+(y -32 )2=1 D .x 2+(y +32 )2=1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熟记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2 识别出最常见的一些图例。 (2)能力目标 1 掌握并熟练的将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之间进行相互转换并比较大小 2 学会根据比例尺量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 掌握不同类型地图的方向判别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使用地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判读、图例。 难点: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本 四、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活动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不久我们刚放了国庆长假,同学们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谁来告诉我你都去了那些地方?

假如你有机会,一个人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例如北京或者上海,你怎么样才能顺利的到达呢?你需要带上什么东西? 学生:地图 师:是地图,那么我们是不是随便的拿着一张地图就可以呢?我们得到地图之后又怎么样从中提取信息呢?好今天我们就来看怎么样从地图中获得信息,和怎么样选择合适的地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地图的阅读。 师:现在我给同学们看两幅图,(旅游图和世界地图)你们从中看到些什么呢?是不是有一些字和一些符号,以及1厘米的线段表示2000千米,那么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着些是什么。请你们打开书第16页,看一下上面的文字,和图1.21图1.22找出地图的概念和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 学生: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后上的图像。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图例方向 (一)比例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地图就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的图上。三要素就是比例尺、图例、方向。现在我们就首先来讲比例 尺,(PPT第四张)比例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就等于图 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下练习。 1、图上5厘米,实地距离50千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比例尺是等于图上距

第八章第3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

初一数学人教新课标版第八章第 3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 某班共有学生49人。一天,该班某男 生因事请假,当天的男生人数恰为女生人数的一 半。若设该班男生人数为 x ,女生人数为 x — y = 49 A. y = 2(x +1) x — y = 49 C. y = 2(x — 1) 2. 某校春季运动会比赛中,八年级( 甲同学说:(1)班与(5)班的得分比为 倍少40分。若设(1)班得x 分,(5)班得 6x = 5y A. x = 2y — 40 5x = 6y C. x = 2y + 40 4. 一辆汽车从A 地出发,向东行驶,途中要经过十字路口 B ,规定在某一时间内,若车 速为每小时60km ,就能驶过B 处2km ;若每小时行驶 50km ,就差3km 才能到达B 处,设 A 、B 间的距离为x km ,规定的时间为 yh ,则可列出方程组是( ) 60y — x = 2 60y — x = 2 A B A. x — 50y = 3 B. 50y — x = 3 60y = x — 2 60y = x — 2 C. 50y = x — 3 D. 50y = x + 3 5. 一艘船顺水航行45km ,需要3h ,逆水航行65km ,需要 5h ,若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x km/h ,水流速度为 ykm/h ,则X 、y 的值为( ) B. x = 14, y = 1 D. x = 14, y = 2 100人,现在从外部调 90人充实两队,调配后甲队 ) 人。 C. 28,62 D. 20,70 y ,则下列方程组中,能正确计算出X 、y 的是() x + y = 49 B. y = 2(x + 1) x + y = 49 D. y = 2(x — 1) 1)班和(5)班的竞技实力相当。关于比赛结果, 6 : 5;乙同学说:(1)班得分比(5)班得分的2 y 分,根 据题意所列的方程组应为( ) 6x = 5y x = 2y + 40 5x = 6y x = 2y — 40 B. D. 3. 已知甲数的2倍比乙数大30,乙数的3倍比甲数的4倍少20,求甲、乙两数。若设甲、 乙两数分别为X 、y ,则可得方程组为( ) 2x — y = 30 A. 4x — 3y =— 20 y — 3x = 30 C. 3y — 4x =— 20 B. D. 2x — y = 30 3y — 4x =— 20 2x — y = 30 3y — 4x =+ 20 A. x = 13, y = 2 C. x = 15, y = 1 6.甲、乙两个工程队各有员工 80 人, 2 人数是乙队的3,则甲、乙两队各分到( 3 A.50 40 B. 3554 收到密文后解密还原为明文。已知某种加密规则为:明文 b 。例如,明文1、2对应的密文是 是( ) A. — 1 , 1 B. 1 , 3 C. 3, 1 D. 1 , 1 **8.小明在超市帮妈妈买回一袋纸杯,他把纸杯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如图所示,请你根 据图中的信息估算,若小明把 100个纸杯整齐叠放在一起时,它的高度约是( ) C.114cm A. 106 cm B. 110cm D.116cm

高考总复习北师大版数学文第八章 第五节椭圆

第五节椭__圆 错误! 1.椭圆的定义 (1)满足以下条件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1在平面内; 2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3常数大于|F1F2|. (2)焦点:两定点. (3)焦距:两焦点间的距离.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错误!+错误!=1 (a>b>0) 错误!+错误!=1 (a>b>0) 图形 性 质 范围 —a≤x≤a —b≤y≤b —b≤x≤b —a≤y≤a 对称性 对称轴:x轴、y轴 对称中心:(0,0) 顶点 A1(—a,0),A2(a,0) B1(0,—b),B2(0, b) A1(0,—a),A2(0, a) B1(—b,0),B2(b,0) 轴长轴A1A2的长为2a

短轴B1B2的长为2b 焦距|F1F2|=2c 离心率e=错误!,e∈(0,1) a,b,c的关系c2=a2—b2 1.椭圆的定义中易忽视2a>|F1F2|这一条件,当2a=|F1F2|其轨迹为线段F1F2,当2a<|F1F2|不存在轨迹.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易忽视判断焦点的位置,而直接设方程为错误!+错误!=1(a>b>0).3.注意椭圆的范围,在设椭圆错误!+错误!=1(a>b>0)上点的坐标为P(x,y)时,则|x|≤a,这往往在求与点P有关的最值问题中特别有用,也是容易被忽略而导致求最值错误的原因.[试一试] 若直线x—2y+2=0经过椭圆的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错误!+y2=1B.错误!+错误!=1 C.错误!+y2=1或错误!+错误!=1D.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选C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0,1),(—2,0),由题意知当焦点在x轴上时,c=2,b=1,∴a2=5,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y2=1. 当焦点在y轴上时,b=2,c=1, ∴a2=5,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故选C. 1.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椭圆定义,确定a2,b2的值,再结合焦点位置,直接写出椭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椭圆焦点是在x轴还是y轴上,设出相应形式的标准方程,然后根据条件确定关于a,b,c的方程组,解出a2,b2,从而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椭圆上任意一点M到焦点F的所有距离中,长轴端点到焦点的距离分别为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且最大距离为a+c,最小距离为a—c. 3.求椭圆离心率e时,只要求出a,b,c的一个齐次方程,再结合b2=a2—c2就可求得e(0<e

第一章第三节(课时1)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2、使学生了解肽键及多肽的初步知识。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教学难点】肽键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由中国“两院”院士在1998年评出的十大科技进展。其中的第三位:我国转基因羊研究获重大突破;第七位:我国的人类基因研究获重大突破;第九位:我国研制成功基因重组人胰岛素。这些都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知识。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蛋白质是由C 、H 、O 、N 及少量的S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存在: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乳汁及毛、发、蹄、角等,或存在于植物的种子里。 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通常从几万到几十万,属于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的特征遇硝酸变 ,点燃有 的气味! 1、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 (1)几种简单的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谷氨酸: 【设问】看以上氨基酸的结构式指出哪些官能团? 氨基酸有 ( ),有 ( ) ★氨基酸是一种至少包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 (2)氨基酸的性质 蛋白质 氨基酸 酶、酸、碱 水解 CH 2—COOH NH 2 CH 3—CH —COOH NH 2 HOOC —(CH 2)2—CH —COOH NH 2

【思考】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氨基酸结构中均含有-COOH 和-NH 2,应具有什么性质? ★所以氨基酸与酸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盐,他们具有两性 【过渡】氨基酸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氨基酸分子间也能相互反应 2、肽键和多肽 肽:一个分子中的 跟另一个分子中的 之间消去 分子 其中的 结构(-CO -NH -)叫肽键 二肽:由 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 肽键的化合物。 多肽:由 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形成的含有 肽键的化合物。 多肽常呈链状,因此也叫肽链 【讲解】多肽与蛋白质没有本质的区别,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叫多肽。蛋白质水解得到多肽,多肽进一步水解,最后得到氨基酸。 水解生成的氨基酸 主要是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中不断的分解,最后 形成尿素排出体外。 【阅读】P15 【讲解】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多条肽链,肽链中有很多肽键,一个肽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肽键中的氨基的氢原子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类似于螺旋状的结构,最后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课堂练习】 1、科学家模拟十亿年前地球的还原性大气环境进行紫外线辐射实验,认为生命首先起源于 ( ) A .氨基酸 B .蛋白质 C .糖类 D .羧酸 多肽 缩合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第3节变异教案

第八章第3节变异 一、教材分析: 遗传使物种保持稳定,变异则为生物发展进化提供可能,本节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人工诱变及其控制四个方面介绍变异、变异的原理和意义以及人类对变异的利用。 首先运用大量实例说明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然后依次探讨各种变异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有关基因重组的知识不仅与前面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是相关知识有机的整合。通过花生米形状、豚鼠毛色等实际问题引出,引导学生分析基因重组发生的机理:①通过有性生殖的过程实现;②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为基因重组提供了物质基础;③配子的随机组合等。由此归纳出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是由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因素造成遗传物质繁盛了改变从而导致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变化。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为此,通过列举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因基因突变而使血友病在皇室中传递,引导学生分析基因突变的本质和意义,同时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就可能传递给后代。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则可通过绿色植物白化、水稻矮杆和雄性不育等事例说明,并讨论育种中对突变形状的利用。 染色体畸变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通过让学生辨认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图,比较染色体结构变异4种基本类型。重点介绍染色体整倍化变异。对学生而言染色体组是一个不容易掌握的概念,教材中不强调染色体组这个概念,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人类体细胞和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了解“染色体组”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讨论多倍体的特点。 在人工诱变及其控制这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培育无籽西瓜的过程,了解多倍体人工育种的常用措施。还可利用“阅读与思考”中介绍的“太空育种”开阔学生眼界,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再通过育种方法探讨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己将育种方法的种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感悟知识与社会、技术、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课题:第八章第3节变异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变异的普遍性。 列表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 合理设计采用人工诱变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DNA分子结构、复制和表达过程,叙述基因突变的原因与结果。 举例说明环境因子对细胞变异的影响。 收集遗传育种的具体实例,注意总结育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可遗传变异对物种发展的意义,认识生命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第五章第三节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 一、选择题 1. 已知等比数列{a n}的公比q=2,其前4项和S=60,则a2等于() (A)8 (B)6 (C)-8 (D)-6 2.(2019 ?吉安模拟)已知a1,,, 吐a- a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数列{a n}的第100项等于 ( ) (A)2 5050(B)2 4950 (C)2 100(D)2 99 3.在正项等比数列{a n}中,a 1,a 19分别是方程x -10x+16-0 的两根,则a8 ? a10 ? a12 等于( ) (A)16 (B)32 (C)64 (D)256 4.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q=2,前n 项和为S,则「的值为() (A) (B) (C) (D)_ 5.(2019 ?沈阳模拟)已知数列{a n}满足log 3a n+1=log 3a n+1(n € N+)且a2+a4+a6=9,则lo - (a 5+a?+a9)的值是( ) (A)-5 (B)-(C)5 (D) 6. 设等比数列{a n}的前n 项和为S,若a2oi9=3S oio+2O19,a 2OIO=3S OO9+2O19,则公比q= ( ) (A)4 (B)1 或4 (C)2 (D)1 或2 7. 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4是a3与a y的等比中项$8=32,则S io等于() (A)18 (B)24 (C)60 (D)90 6 8. (20 13 ?汉中模拟)在等比数列{a n}中,a 6与a?的等差中项等于48,a 4a5a6a?a8a9a10=128 .如果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那么S=( ) (A)5n-4 (B)4 n-3 (C)3 n-2 (D)2 n-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