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第三章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十四条工业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发展壮大临海型和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石化、近海油气开发、电力、木浆制纸、农海产品加工、饲料、纺织服装、电器机械等八大支柱产业,建设沿海钢铁基地、全省重化工业基地、农海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高级纸业基地和小家电制造业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完整,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信息化程度高,结构高级化,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格局。到2010年,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全市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4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

第十五条湛江市区工业布局

(一)临港工业园,位于霞山区西南沿海,重点发展石化、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运输配套和仓储物流业。

(二)官渡工业园,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布局经济型家用电器制造、化学工业、包装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

(三)麻章工业园,主要布局音像制品、水产品、食品、饲料加工和花卉种植加工等。

(四)东海岛省级经济试验区,结合深水港口的开发,规划大型沿海钢铁基地和配套的能源及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修造船业、港口物流业。

(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延伸区,规划在东海岛开发试验区,主要接受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和布局新型较大型工业。

(六)太平一带,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基地项目。

(七)赤坎区大埠、调顺一带,发展农海产品加工、建材、机电产品、环保装饰材料等工业和中小型修造船业。

第十六条遂溪县工业发展与布局

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海(水)产品加工业,主要以制糖和综合利用、特种酒精、高岭土、建材、化工等为主,重点布局在县城东北面的工业区。

第十七条吴川市工业发展与布局

构建起羽绒、塑料鞋、糖酒(机械)设备、家电、网具、酿酒、手套针织、物资再生、海(农)产品加工等九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工业体系。重点建设吴川经济开发试验区鉴江工业园,以集群式为特色,集中发展羽绒及制品、塑料制品(鞋)、家电、机械、物资再生等;东部吴阳海岸布点风力电厂。

第十八条徐闻县工业发展与布局

以发展农海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海安经济开发试验区,发展农海产品加工、制糖、制盐、食品饮料、海洋化工、贸易加工业等;东部外罗海岸布点风力电厂。

第十九条雷州市工业发展与布局

发展资源型工业和外向型工业,重点推进珍珠加工、甘蔗、水果、海水养殖、蔬菜、木材等农产品的产业化。重点规划建设沿207国道工业带,发展农海产品加工、制造和综合利用、制药、林产品加工;西部沿北部湾港口(流沙),发展珍珠加工和贸易加工业;东部沿雷州湾发展大型资源型或非资源型工业。

第二十条廉江市工业发展与布局

发展家电、建材等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九州江经济开发试验区,主要家用电器生产出口基地;安铺、河唇等镇发展特色工业。

第二节农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二十一条农业发展目标

把农业建设成为外向型高优农业示范区,生态型农业基地,广东省农业高新技术引进与合作的窗口。2010年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化。

第二十二条湛江市区农业发展规划

(一)麻章区:以水产品、畜牧、丰产林、花卉等生产基地为发展方向;南部湖光镇,发展富贵竹生产基地。

(二)坡头区:发展“城郊型”农业,全区划分为三个农业示范区,即东北示范区:包括官渡镇、龙头镇北部,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蔬菜等;西南示范区:包括坡头、南调、麻斜、南三局部,重点发展蔬菜及禽畜养殖业;南部示范区:包括南三、乾塘和坡头的沿海地带,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三)赤坎区:发展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和水产业、畜牧业。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引进优质水果品种,继续办好西番莲示范园,加强花卉园艺基地建设。争取将农业新技术试验基地列入广东农业科技园区湛江园区。

(四)霞山区: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园,近期发展海头镇陈铁村一带的1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中期发展到后坡、后洋、屋山村的1000亩用地;抓好特呈岛网箱养殖优质鱼基地。

(五)东海岛试验区:民安镇发展“反季节”蔬菜和“北运菜”的种植;东山镇发展贝类养殖业和畜牧业;东简镇发展对虾养殖业,重点发展高位池养虾基地和对虾育苗基地;硇洲镇发展香蕉生产和优质鲍鱼养殖基地。

第二十三条廉江农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湛江市主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和水果、反季节北运菜生产基地。

(二)区域布局:在青平、高桥、石颈、长山等镇建立万亩红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安铺镇建立万亩优质水稻规范化栽培丰产示范区;外运菜、荔枝、龙眼、香蕉的生产上推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第二十四条吴川市农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主要以“订单农业”为主。

(二)区域布局:形成以兰石、振文、樟铺为主的超甜玉米生产基地;以振文、长岐、黄坡为主的外运菜生产基地;以塘缀镇为主的蚕桑生产基地。

第二十五条遂溪县农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作物单产量,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区域布局:附城乡为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洋青、乌塘两镇为香蕉生产示范基地;河头镇为毛叶枣生产示范基地;岭北、河头两镇的高产糖蔗生产示范区;北坡、杨柑、洋青的甜椒基地;沙古、河头、岭北的尖椒基地;黄略的玉豆基地;城月、原城西的茄瓜基地;207、325国道交汇处的花卉园艺生产区。

第二十六条雷州市农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以开发优质稻米、优质水果、珍珠养殖加工产业带为主,创农业品牌。

(二)区域布局:附城、白沙作为优质稻示范基地;雷州客路镇上塘路段建立农业高新科技试验园;以流沙为珍珠产业基地;客路镇建成蚕桑产业带;覃斗镇发展优质芒果生产基地。

第二十七条徐闻县农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北热带农业示范区。

(二)区域布局:207国道沿线建成北热带特色鲜明、集农工科贸旅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带,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

第三节海洋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二十八条发展目标

2010年,湛江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包括中央、省驻湛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0%左右,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65%以上,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要超过全国同类地区,海洋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水平要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2020年,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

第二十九条发展重点

(一)海水养殖业:重点进行养殖结构调整,宜鱼则鱼、宜贝则贝,在重点发展对虾、珍珠、牡蛎、鲍鱼、文蛤、泥蚶、栉江珧、海水名贵鱼类网箱养殖等八大品种基地化、规模化的基础上,引进推广养殖新品种。

(二)捕捞渔业:把转产转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作为发展重点。并积极开拓中、深海渔场,继续向远洋进军,主要是南太平洋的马朱罗、科塞、西非、南非海域和印度的普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捕捞技术。

(三)海产品加工:重点发展对虾、珍珠系列产品、鱼糜、高级鱼柳、罗非鱼、海蜇等品种加工,通过发展渔业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渔户”的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四)海洋工业: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和石油化工,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工程和海洋医药业,发展修造船业、海水制盐业和港口运输业。

(五)淡水养殖业:重点发展罗非鱼养殖。

第三十条产业布局

(一)海水养殖种苗工程:规划布局在东海岛、南三岛西面以及雷州湾、北部湾沿岸滩涂海域。重点提高对虾、珍珠、鲍鱼、海水名贵鱼等品种人工育苗能力和水平,重点突破白蝶贝、黑蝶贝、企鹅贝、鲍鱼三倍体、江珧、尖紫蛤、文蛤、海胆、蛇鲻鲷等品种的人工育苗关,使之形成规模生产。重点建设对虾、硇州杂色鲍、马氏珠母贝原种良种场,形成覆盖全市以及环北部湾、粤西周边海域、具有湛江特色的海洋原良种和种苗繁育体系。

(二)海洋生物工程: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海洋医药业。在东海岛东侧建立海洋高新科技园,促进海洋生物工程的产业集聚。

(三)港口型产业:以港口为中心,建设临港工业园和物流中心。

(四)现代渔港经济区:以国家级中心渔港——硇洲、乌石渔港,国家一级渔港——霞山、企水、通明、龙头沙、草潭渔港,省区域性渔港——江洪、外罗渔港为依托,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集海产品交易、储存、加工等为一体。

(五)海洋装备制造和信息业:发展与南海西部天然气相关配套产业;提高现有修造船企业的生产能力,积极外引内联,吸引客商兴办船舶修、拆、造厂,积极承接改装现代化船舶业务;建设海洋信息网络及海洋技术咨询服务产业。

第四节旅游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三十一条发展目标

2010年:重点培育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旅游产业的支撑系统,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完善旅游设施,使湛江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热带、亚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地。

2020年:形成都市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功能齐备的中国南方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人居城市,与北部湾地区共同构成环北部湾国际旅游区。

第三十二条发展重点

(一)发展临海旅游,通过环岛交通把现有各滨海旅游度假区串联成线;

(二)突出湛江“蓝、绿、红”的特色,推出“蓝色之旅”,以吉兆湾、东海岛为一线,白沙湾、乌石为一线;“绿色之旅”,以廉江、湛江、徐闻为一线;“红色之旅”以雷州半岛的历史、民俗文化为一线。

(三)加强雷州历史文化名城和古民居的建设和整理。

(四)形成特色的北热带农业观光带。

(五)建立湛江旅游商品观光购物一条街。

(六)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将湛江建设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休闲胜地。

(七)推动与粤西“小三角”和环北部湾“大三角”的旅游区域合作,合力推广滨海、农业生态、岩溶景观旅游,开拓游船旅游市场。

第三十三条旅游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规划

(一)精品景点:湖光岩、东海岛滨海旅游度假区及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雷州历史文化景区、徐闻灯楼角,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的激情分水线和半干旱沙滩野生菠萝林、徐闻热带珊瑚、南国风韵湛江港、港城娱乐美食、南方种苗基地螺岗岭和红树林保护区、吴阳金海岸吉兆湾度假区、听涛逍遥南三岛和综合性娱乐海岛特呈岛。

(二)精品专题旅游线路:以休闲度假、疗养和避寒为主题的北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游线路;以湖光岩、徐闻灯角楼、珊瑚礁群为主题的极限地理地质自然遗址游线路;以北热带生态农业观光带为主题的雷州半岛生态游;以婀娜多姿的高桥红树林为主题的海上森林绿色生态游;以参观现代海港为主题的港城风韵游;以美食为主题的海鲜之乡美食游;以文化教育生态游为主的科普观光线路;以参与为主题的雷州风情游民俗文化游。

(三)精品旅游路线:湛江城市观光游线路;湛江南线历史文化遗址、生态游线路;湛江北线自然生态游线路;湛江东线滨海休闲度假游等。

第三十四条旅游业空间布局

(一)湛江市核心区——都市旅游区。

(二)湛南主旅游区—地质地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生态农业旅游区。

(三)湛北辅助区——自然生态旅游区。

(四)湛东辅助区——滨海休闲旅游区。

第三十五条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旅游宾馆的发展规划:2010年接待中外游客212万人次,2015年281万人次,2020年400万人次的发展目标,经测算需宾馆床位数为:2010年:26209(张);2020年:60969(张)。

(二)旅行社建设规划:规划2020年旅行社达到60家。其中,湛江下辖各市县国际旅行社各1—2家,国内旅行社各县市都有独立社。

(三)旅游商品开发建设:重点发展流沙的珍珠产业,湛江市域的海鲜及海产品市场、北热带水果蔬菜基地、南药基地等。

第五节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和布局规划

第三十六条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使湛江成为粤西地区的信息中心。

第三十七条物流系统发展与布局

(一)发展目标: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把湛江建设成为环北部湾及粤西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二)空间布局:重点规划建设在湛江市区、东海岛、三市市区及19个中心镇以及一些重要交通枢纽点设置中心物流园区,形成沿铁路、公路、码头的物流网络。各港口、车站应设置转运型、中转分货型仓库。

第三十八条商业贸易系统发展与布局

(一)重点发展湛江市商贸区。形成区域性国际商贸区、北部湾商贸区、粤西地区商贸区和湛江市区商贸区为等级层次的商贸中心。

(二)重点建设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徐闻农产品批发市场、食糖、粮食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等大型和高级批发市场。

(三)以批、零企业的1:8比例,合理布局零售网点。

第六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第三十九条产业发展轴线

(一)东部沿海产业发展轴线:从吴川沿海——湛江市区——太平——雷州,是广东省沿海产业带的一部分,以湛江市区为中心,是湛江市最主要的产业集聚地区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型增长轴线。以湛江港和中心城市为依托,重点发展临港工业、重化工业、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集滨海旅游、城市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多种主题的复合型旅游产业带。

(二)中部沿轴线产业发展轴线:沿207国道——黎湛铁路为轴线的产业带,是广东省的西部南北向的主要产业发展轴线,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建材业、饲料业等,也是一条横贯雷州半岛的生态旅游产业带。从徐闻到遂溪的207沿线为北热带农业示范区。

(三)北部产业发展轴线:从浅水——塘缀——良垌——廉江——石岭——青平的北部山区产业带,以家电、糖酒(机械)设备、卷烟等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轴线。以产业专业化城镇为发展方向,如塘缀的糖酒(机械)设备制造、廉江的家电、雅塘的制糖、建材加工业等。

(四)325国道产业发展轴线:串联了湛江市的几条主要产业发展轴线,湛江市人口和城镇集聚的地区,以工业、商贸、物流为发展方向。

第四十条主要产业发展区

(一)湛江市区:依托湛江港,重点发展临港工业、重化工业、物流业;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装备制造业;利用传统的加工业优势,形成加工业制造业中心;发挥中心城市的商贸、服务、信息中心地位;打造都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基地。

(二)吴川市区:保持自身的服装、羽绒、塑料制品等传统产业优势,通过技术改造,走专业化道路,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巩固商贸中心的地位。

(三)雷州市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现有资源加工型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形成资源加工业基地,巩固商贸中心的地位。

(四)廉江市区:利用家用电器产业优势,向产业集群发展;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中心。

(五)遂溪县城: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引入高科技,向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

(六)徐闻县城:利用农海产品优势,发展加工业和商贸业;依托海安港,发展临港工业;利用滨海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七)安铺(横山):利用传统建材、陶瓷、食品的加工制造业,发展产业集群,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商贸物流业。

第四十一条重点产业发展城镇

(一)黄坡: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加工制造业为主,大力发展商贸业。

(二)太平:依托纸浆产业,成为林浆纸一体化基地。

(三)城月和龙门:成为其周边农产品集散地和资源加工业中心和服务中心。

(四)乌石:利用渔港,形成海产品加工和批发中心;依托天成台旅游区,发展滨海休闲度假产业;巩固商贸中心地位。

(五)流沙:作为珍珠养殖基地,成为集珍珠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城镇,利用优良的港口条件,规划建设中型港口,发展临港工业,但要注意处理好工业发展与海水养殖的关系,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结合完善《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按照“多中心辐射、片区化联动、错位式发展、整体性提升”的目标要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架构,形成“一核三带五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核,指三江口核心区,即东至奉化江,北至姚江,西至长春路、望京路,形成以天一广场为中心,金融、商贸、商务、文化产业为重点,沿江高端商务区组成的核心商圈。

三带,指沿姚江—奉化江产业发展带、沿中山路(望春路)—药行街(柳汀街—联丰路)产业发展带、沿环城西路—机场路—丽园路产业发展带。

沿姚江—奉化江产业发展带。发挥沿江滨水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以金融、商务、商住、休闲、娱乐为主导,积极打造宁波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企业总部和营销基地,逐步形成产业优化、集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带。

沿中山路(望春路)—药行街(柳汀街—联丰路)产业发展带。利用沿中山路、药行街扎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改造提升鼓楼步行街、城隍庙及周边业态,重点发展商贸、商务、金融、文化产业,进一步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精品商业与高端商务相互融合、经典时尚的产业发展带。

沿环城西路—丽园路—机场路产业发展带。依托宁波对外交通门户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有限的发展用地,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重点发展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都市工业,形成与核心区优势互补、梯度推进的产业拓展升级带。

五区,指鄞奉路沿江总部集聚区、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铁路宁波站综合服务区、城西北商贸商务区和城西南产业提升区。

鄞奉路沿江总部集聚区依托区块开发,重点发展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形成宁波总部企业集聚区、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现代商务中心。强化商住、休闲等城市功能,打造全市一流地标性的城市综合体。

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依托天一阁、范宅等文化古迹及鼓楼、城隍庙等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月湖西区改造,建设天一阁广场,适当引入休闲旅游、商业购物、文化创意等现代城市功能,打造体现宁波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居住、文化和旅游区,成为宁波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的示范街区。

铁路宁波站综合服务区依托铁路宁波站综合客运枢纽和轨道交通建设,强化规划引导,加快周边区域开发,形成集商业商务、休闲娱乐、交通集散、旅游服务以及生活居住功能于一体的都会门户区。

城西北商贸商务区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密集的居住区,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延伸城市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商务、大型超市、专业市场、社区服务等产业,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功能齐全的商贸商务集聚区。

城西南产业提升区依托宁波市客运中心,加快丽园南路两侧开发,改造提升原海曙科技园区,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本土企业总部基地和营销基地。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全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福建日报]2014-01-07字号:T | T 2013年12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近日由省政府印发实施。昨日,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我省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意义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省政府制定《指导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 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工业支撑作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速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运行态势。但是在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加剧、创新能力不足、招商引资缺乏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在局部地方比较突出,以及部分产业全国性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带来企业效益下滑等方面。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我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在起草过程中,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依据国家对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和省领导的多次指示精神,力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一般竞争性产业,尊重市场规律,引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对电子信息、新兴战略性等目前尚在培育发展中的产业,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性强和邻避效应突显的产业,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省发展改革委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和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先后进行7次修改和论证,选择对环保、生产要素具有较高要求的石化、汽车、船舶、冶金、水泥、制浆造纸和印染等七类产业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十大重点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布局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充分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对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对统筹区 域协调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防止同质竞争,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对促进我省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和邻避效应,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指导意见》对七类产业布局是如何考虑的? 答: 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石化产业:石化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覆盖面广,对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发展积极性很高。但石化又是资源依赖性强,环境占用量大,物料互为供需,装置相互关联,布局密不可分,需要合理布局,一体化建设。 按照国家对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产业园区化、生产清洁化和产品高端化的要求,通过石化基地建设促进全国石化产业布局调整,引导石油化工项目在基地或园区集聚发展,以及我省环境承载能力,我省石化产业重点布局建设湄洲湾和古雷石化基地,适度发展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除以上三个区域外,其他地区不再布局新的石油化工中上游项目;同时明确全省新建的化工项目必须进入石化基地或化工园区(专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调整规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前言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首都抓住奥运会举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提升“四个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重点任务、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及若干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是首都“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一、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总量显着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总量显着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57美元,突破5000美元。第三产业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05年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一产业进一步优化,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2005年增加值为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和%,变化为2005年的%、%和%。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显示、集成电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3.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以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成长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多领域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按照2004年经济普查统计,金融业主营收入超过4100亿元,商务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1100亿元,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537亿元,软件业主营收入实现313亿元,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

优化空间布局 北碚区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五区四带” 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些土地如何规划使用?街镇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北碚区委书记龙华说,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原则,北碚区将布局为“五区四带”。 “五区”作为重点板块 “五区”是北碚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点板块,集聚了全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将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快建设。 北碚城市功能中心区 包括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桥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全域,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北碚政务、文化、金融、商务商贸中心。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商务商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文休闲等产业,积极营造宜商、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 蔡家半岛综合功能区 包括蔡家岗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与科技园区的综合功能。重点是坚持产城互动、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务、高档次娱乐、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建成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端商务服务区和两江半岛宜居新城。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 包括水土镇、复兴镇和静观镇。该区域是未来北碚新的就业居住中心和全市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强化产城互动,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注重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推进,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信息服务、高端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打造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发服务聚集区。 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 包括以金刚碑为界的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和澄江镇全域。该区域集中体现北碚都市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形象,是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会议和高品质生态商住为一体的都市文化型生态休闲养生区域。重点打造十里温泉城等精品项目,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和特色商贸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登山运动、生态湿地、水上娱乐等特色旅游,打造国际温泉休闲旅游目的地。 柳荫都市农业发展区 包括金刀峡镇、柳荫镇和三圣镇。该区域不仅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坚实基础。重点依托都市周边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生活风情、生产形态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林果、体验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全市重要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四带”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四带”是四条生态走廊,其重点是保护性发展,为北碚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四带”的提出,是为了保护好境内缙云山、中梁山、龙王山和金刀峡大景区一带的生态环境,促进特色旅游业发展。 缙云山自然保护带 以缙云山山脉为主,从北向南纵贯北碚西部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重点是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维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深挖养生文化,围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依山建设低密度高品质住宅,打造主城区独具特色的高端住宅区域。

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产 业 发 展 布 局 的 思 考 2015陕西MBA西安班 康亚鹏

产业发展布局的思考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转移或重新组合 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 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 通过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可预防过度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合理的产业布局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以利于协调经济政策: 1、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必须注意与工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考虑。农业和工业在许多方面就是一个产业链条的前后道工序,过去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发展。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现

在轻工业生产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 /3 ,纺织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占1 /2 。搞农业产业化应该把农村和城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生产能力,或就地联合或异地转移。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有的提法和做法不妥,例如加速“农村工业化”,似乎我们国家有两个工业化,一个城市工业化,一个农村工业化,这样就把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分割了。重复建设必然扩大。因此,只能在一个工业化,一个统一市场的前提下来考虑产业布局。 2、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而城市化是要发展城市,以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降低农业的比重,将大多数农民变为市民,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现代化水平,并不是把农村都变为城市。因此加速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提法是不妥的。如果农村都城市化了,农业无法发展,重复建设也无从避免。因此,正确的提法,应是加速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样既可发挥集聚效应,又可减少重复建设。 3、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设施的关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根本,关系到整个经济能否正常运行,我国的农业又比较脆弱,吸取以往的教训,我们要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我国基础产业建设成效显著,从持续发展的要求看,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建设适当超前是必要

福田区产业事业空间布局规划

福田区产业事业空间布局规划为了更集约、高效地利用有限的产业空间引入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大力促进辖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促进产业规划布局与城市更新改造相衔接,统筹产业发展空间,引导辖区产业集聚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研究制定了《福田区产业事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产业空间结构 (一)产业结构 近年来,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推动下,福田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效益持续提升、特色产业集聚,促进了经济快速稳定增长。2011年,福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98.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0.34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90%,服务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中,总部经济657.00亿元,占31.31%;现代服务业1411.45亿元,占67.26%;金融业769.41亿元,占36.7%;高新技术产139.59亿元,占6.6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35.00亿元,占6.43%。CBD和环CBD高端产业带实现增加值1347.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64.2%。 (二)空间结构 福田产业发展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由轴带地区以及重点单元组成,寻求产业空间供给增加,城市产业空间统筹,以及在全市乃至区域空间发展的整体框架下的“产城一体”发展。 一心:深圳CBD中心区。深圳的行政、文化、信息、金融、国际展览和商务中心,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内核。 纵轴:深圳中轴线。以福田中心区为核心,向北连接莲花山、大脑壳山,并向龙华延伸;向南连接皇岗村、深圳河、福田口岸。该中轴线是深港合作的纽带,深港双城的脊梁,既是展现深圳城市建设标准和精神气质的空间线索,也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示范地区。 横轴:深南大道发展轴。依托东西向贯穿原特区内的深南大道积聚了包括深圳CBD。、车公庙、罗湖蔡屋围、华侨城、科技园等深圳高端功能的经济发展带,是深圳经济要素流动的主通道。 北部:电子信息产业带。依托北环大道福田段。通过梅林工业区的更新改造,进一步集聚多样化和创新型的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具有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信息产业发展带。 西部:国际城市发展带。沿广深高速福田段走向,北连安托山地区,南至福田保税区。汇聚包括国际社区、高新科

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作用初探

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影响作用初探 车松虎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 [摘要] 城市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城市产业布局是产业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的空间组合,是产业结构在城市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城市产业布局的发展与变化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论文在对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城市产业布局对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社会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期对我们科学认识城市产业布局,更好的发挥产业布局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的积极作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城市产业布局;概念;影响作用 一、城市产业布局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内,有关产业布局的研究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布局生产力。生产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能否合理利用和能否保持生态平衡,影响到生产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自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全球城镇化浪潮的涌动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日渐提高,国内外有关城市产业布局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兴起,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但是,理论界关于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至今尚未形成共识。研究城市产业布局,首先就要明确城市产业布局的内涵,在明晰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从城市产业布局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研究其形成演变规律,探讨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产业布局优化思路与对策。结合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与一般产业布局的基本概念,我们认为:所谓城市产业布局,即城市产业在城市行政辖区内的分布与配置,也就是产业生产力在城市行政辖区内的空间分布。城市产业布局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看,某种产业在某一地区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比重或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二是从产业供给能力的形成来看,某种产业供给能力相对集中于某一地区,该地区成为该产业总供给

广州市餐饮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

广州市餐饮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 (初稿) 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广州市商道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目录 一、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规划背景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发展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现状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环境和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发展定位和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产业发展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强产业链延伸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打造餐饮名企集群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加强餐饮文化品牌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松岗产业升级空间布局规划研究》项目策划书—简本

《松岗产业升级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项目策划书 xxxxxxxxxxxxxx 二零一零年四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2 松岗发展现状分析及认知 (2) 2.1 外部发展条件 (2) 2.2 发展优势 (3) 2.3 存在的问题 (4) 2.4 总结 (5) 4 研究目的及思路 (6) 4.1研究目的 (6) 4.2总体思路 (7) 4.3本次规划的拟研究内容与规划成果基本组成 (9) 附表一:总报告技术路线 (10) 附表二:产业升级专题研究技术路线 (11)

1 项目背景 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为深圳市乃至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新一轮产业转移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实质是产业创新,因此产业创新是产业转移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只有引导传统产业升级,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才能从城市间的同质竞争中脱颖而出。 宝安作为全市重要的工业发展基地,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境,特别是新时期下如何推动全区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市政府建设示范区的部署和区四届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区委区政府决定把松岗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试点,为松岗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 松岗位于珠江三角洲“一脊三带五轴”的发展轴带体系的“脊梁”(聚合核心功能)上,属于“沙井-松岗”重要发展节点,07版《总规》将松岗中心跃升为与沙井中心并级的城市八大组团中心之一,为松岗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松岗作为深圳市西北门户,其城市形象、经济发展不仅代表当地实力,更是代表深圳市特区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随着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临近,松岗门户作用更加彰显。 总结:松岗现有城市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及空间布局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发展需求,应牢牢抓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试点和松岗西北门户重塑的契机,以松岗为中心,站在全市乃至珠三角的高度开展更高层面的规划研究,突破现状发展瓶颈,对松岗片区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重新审视,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进行重新规划,为松岗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原则

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原则 (1)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进一步研究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措施,形成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 (2)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增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职能。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产业的合理布局。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企业集群,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4)巩固和强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紧密关系,促进和引导产业整合与集中发展。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划分次区域,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统筹区域及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发展带,尤其是向重点产业新城的转移和集中,引导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5)符合首都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升城市核心功能。重视首都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要求、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首都优势,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6)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共同发展。采取差异化战略,加强北京在京津冀地区、全国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合作与分工,尤其要重视在京津城镇发展走廊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

四、主要措施 1、抓扶优扶强,壮大企业规模、要积极培育和扶持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行业领先、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依托豪翔、联群、大明、奇达利、有志、共荣、佳豪、磊鑫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推动石雕石材产业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 2、抓载体建设,优化产业布局、要全力推动石雕石材业向基地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条块结合,纵横拓展,规划建设―批规模大、聚集功能强的石雕石材生产基地。块状:建设惠东和崇武山霞为主区域的全国石雕制品加厂中心,力争在“十五”期间成为国际性制造业加工中心。形成集原料经营、石制品加工、产品展示、配套包装物、磨具磨料、石材机械的生产供应为一体的完整的石雕石材工业产业链。条状:以国道324 线及惠黄、惠崇公路沿线石材企业为主线,以中国雕艺城、磊艺、豪翔展示中心和洛阳石雕产品一条街为支点,形成集石雕加工、展示、销售一线串珠的石雕石材产业走廊。 3、抓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后劲、针对目前该行业还普遍存在产品艺术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大路货产品多的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程,创办 3-5所工艺美术研究所,支持企业走科技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引进高新技术装备;开展系列化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和工艺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和协作。 4、抓市场拓展,扩大发展空间、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日本市场、进军韩国市场、开拓欧美市场”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带来的契机,加大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力度,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石雕石材展示会等经贸活动;鼓励企业到国内外开设办事处和营销机构:定期举办中国(惠安)国际石雕石材展示会和雕刻大赛;加强媒体宣传,提高石雕品牌国际知名度;加快市场载体建设,完善中国雕艺城规划;建立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历史博物馆,作为展示惠安雕艺的平台。 5、抓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要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实行人才培训与引进并举。依托惠安五中石雕职业学校、华光摄影学院基地,培养一批能自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企业输送技术骨干;实行企业与美术学院厂校挂钩,培养技术力量,大力引进工艺美术家和专业人才到企业来施展才能;同时要特别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石雕石材业的队伍整体素质。 6、抓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企业、针对石雕石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石粉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要在企业中大力推广采用“SC聚压滤法”技术,使产品加工中携带的石粉泥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分离,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全部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要倡导企业在应用节水、节能、降耗新技术的同时,开拓和引进一些废物再利用的相关企业,如引进利用碎石、石粉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以发展资源循环的工业链。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 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 1.定义 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 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 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 4.2.1 发展理论 1.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 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

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 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由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向周围呈递减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在旅游规划布局时,考虑到旅游发展的梯度,遵循其发展规律。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文本目录 一、总 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总体战略 . (2) 三、空间布局 (3) 四、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6) 五、综合交通规划 (10) 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1) 七、防灾规划 (15) 宁波市规划 局 二O 一六年六月

一、总则 第一条编制背景与目的 宁波三门湾区域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该区域列为全省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之一。2013年宁波市政府发布实施《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2014年浙江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作为上位规划的深化,市规划局编制了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无论是从生态文明战略的落实,还是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推进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以《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主要落实发展目标、总体规模、产业引导,深化生态保护、城镇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空间布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同步编制的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协调,成果内容一致。 第二条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规划(2012-2040)》、《宁波三门湾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宁海三门湾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及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保护与利用宁波三门湾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岸线资源、海岛资源,保证该地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1、明确宁波三门湾区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 2、构筑宁波三门湾区域的空间布局框架,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满足不同主体的发展需求。 3、提出重点区域的开发与保护战略。 4、构筑合理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 5、确立科学、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环三门湾区域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6、落实规划保障措施,提出跨行政区协调规划的实施机制。 第四条规划范围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第三章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十四条工业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发展壮大临海型和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石化、近海油气开发、电力、木浆制纸、农海产品加工、饲料、纺织服装、电器机械等八大支柱产业,建设沿海钢铁基地、全省重化工业基地、农海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高级纸业基地和小家电制造业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完整,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信息化程度高,结构高级化,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格局。到2010年,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全市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4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 第十五条湛江市区工业布局 (一)临港工业园,位于霞山区西南沿海,重点发展石化、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运输配套和仓储物流业。 (二)官渡工业园,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布局经济型家用电器制造、化学工业、包装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 (三)麻章工业园,主要布局音像制品、水产品、食品、饲料加工和花卉种植加工等。 (四)东海岛省级经济试验区,结合深水港口的开发,规划大型沿海钢铁基地和配套的能源及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修造船业、港口物流业。 (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延伸区,规划在东海岛开发试验区,主要接受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和布局新型较大型工业。 (六)太平一带,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基地项目。 (七)赤坎区大埠、调顺一带,发展农海产品加工、建材、机电产品、环保装饰材料等工业和中小型修造船业。 第十六条遂溪县工业发展与布局 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海(水)产品加工业,主要以制糖和综合利用、特种酒精、高岭土、建材、化工等为主,重点布局在县城东北面的工业区。 第十七条吴川市工业发展与布局

黄埔新城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内容介绍 (一)区位优势 黄埔新城位于武汉主城区东北,紧靠城市三环线,东、北隔府河与黄陂武湖、滠口相邻,西与后湖、堤角、丹水池相接,南临长江,与天兴洲及青山隔江相望,是目前汉口北部唯一一块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地区。 该区域交通条件优越,城市三环线、解放大道和沿江大道延长线等道路将穿城而过;武英高速、汉施公路,汉黄公路、汉十高速等四条放射状出城通道将与之紧密衔接;正在建设的轻轨一号线二期工程终点拟定于堤角,并规划在远景年穿越本区通往阳逻,6号轻轨线也将进入该区。 此外,规划中的京广高速客运专线、沪汉蓉高速铁路也将穿越此地区,并与京广铁路线相联系。

规划范围以府河南岸新建堤防、张公堤以及长江堤防为界,在原谌家矶地区6.32平方公里确保区的基础上,新增幸福垸和大小南湖地区共约10.61平方公里用地,总面积16.93平方公里。 (二)发展定位 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武汉市中心城区由中央活动区及15个城市综合组团构成”,黄埔新城是组团之一。 黄埔新城总体定位为:武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城市空间拓展区和重要城市节点,采取TOD建设模式,依托便捷多样化的公共交通、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和相对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以居住功能为主、居住与就业相对平衡、功能复合和紧凑发展的滨水宜居新城。 至2020年,新城内将可以容纳12.5万人生活、工作和学习。

(三)规划结构 在充分尊重朱家河自然生态痕迹和现状限制条件的基础上,规划采用依托高速铁路走廊及现状企业用地布局工业区,在工业区东西两侧依托轻轨站点集中布局居住区片的空间布局方式,形成“一轴两心三片”空间结构。 一轴:由轻轨一号线构成公共交通主轴和高强度开发轴,衔接规划范围内的各功能区片和服务中心。 两心:依托轻轨站点形成居住区片公共服务中心,综合布局商业、办公、文化、医疗、体育等设施,位于居民步行可达的范围内。 三片:保留现状工业用地(待条件成熟时搬迁),沿高速铁路走廊布局工业区片,在工业组团两侧形成幸福垸、谌家矶两大居住区片。在两大居住区片内形成4个社区中心,配置基本的服务设施。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一、总则 产业空间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沿江开发水平,提高沿江开发规划的操作性、约束性力,促进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沿江办要求,编制《镇江市沿江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特别是工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并展望2020年。 规划范围:鉴于我市全市域均属省确定的沿江开发核心区,为突出重点,本规划主要以沪宁高速公路以北为规划范围,兼顾丹阳和句容两个省级开发区,具体包括:镇江市区(不含丹徒区上会镇、宝堰镇、荣炳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和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市,丹阳市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界牌镇和丹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727平方公里,占全市45%。2004年,该区域人口15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600亿元,分别占全市56%和76%。 规划定位:本规划是《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 规划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10)》、《镇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10)》、《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镇江市长江岸一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镇江市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等。 二、沿江产业布局现状 (一)产业发展概况 通过“九五”以来港口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和近年来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的实施。我市沿江地区初步形成了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主导产业格局,2004年,化工、造纸、新材料和电子四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80亿元、120亿元和4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近40%。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2家,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始启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分布现状 我市《沿江产业带规划》构筑了沿长江和沪宁高速接线的“T”字型主骨架,目前产业主要集聚在沿江一带,工业形成句容沿江工业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镇江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丹阳滨江工业区和沪宁高速公路以南的句容经济开发区、丹阳经济开发区及部分特色园区等块状布局。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以句容宝华山、镇江“三山风景区”、南山风景区为主体的沿江旅游风光带。 (三)产业发展及布局存在的问题 1、产业同构现象较为突出。“有项目就上”的投资饥渴症普遍存在,各辖市区和镇江市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特别是沿江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特色不突出。基础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类产品少;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比较弱,

【发展战略】杭州市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

【发展战略】杭州市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 布局指引

杭政办函〔2010〕11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 关于杭州市2010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和空间布局指引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3”即一、二、三次产业,“1”即文化创意产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指导各地项目审批工作,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最新公布的有关产业政策,在《杭州市2009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的基础上,市发改委修订形成了《杭州市2010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空间布局指引》(以下简称《目录和指引》)。 本《目录和指引》的修订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导向为主、约束配合,分类指导、梯度发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衔接协调、增强效力”的理念,实现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约束指标设置、产业空间布局指引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目录在引导

全市产业发展和项目审批管理中的作用。《目录和指引》的政策取向是进一步明确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和重点,加快建立制造和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人才互为支撑,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3+1”现代产业体系。 《目录和指引》由产业发展条目和产业空间布局指引俩大部分组成。其中产业发展条目由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淘汰)类三类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淘汰)类,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本目录。实施产业发展分类指导政策,促进鼓励类产业发展壮大和规模集聚,引导限制类产业升级改造和有序退出,坚决控制禁止(淘汰)类产业发展。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目录和指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且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类产业项目在批准实施前,必须符合产业导向目录及空间布局指引的相关要求,且在制定的分级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内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度。 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予以审批、核准和备案。对鼓励类项目的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执行。 对限制类的新建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土地、规划、建设、工业、环保、工商、质监、消防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