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三联剧──又称三部曲,古希腊悲剧中最妆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它们既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的剧名,能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合成一组悲剧,有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后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荷马问题──关于《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作者和史诗形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肯定它们为荷马所作,但与同时,也有人对荷马的出生地点、生活年代和诗歌创作提出了疑问。18世纪之前,文学史家虽然注意到了上述疑问,但并不否认两部史诗系荷马所作。1795年以后,德国学者沃尔夫等发表专著,指出荷马史诗并非一人所作,于是引起西方学者的长期争论,从而形成了著名的“荷马问题”。

骑士文学──中古欧洲的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鲜明地反映了封建主阶级的意识,繁盛在12─13世纪。骑士文学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大类,前者以南法普罗旺斯为中心,主要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后者以北法为中心,主要写骑士为获得荣誉和爱情所进行的各种冒险活动,流传最广的是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的故事,如《特里斯丹和绮瑟》。骑士叙事诗有一定的反封建、反禁欲主义的意义,在艺术手法上也为近代长时代。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人文主义──19 世纪西方史学家对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总称。中世纪以后,城市兴起,出现了一些市民开办的世俗学校。这些学校开设了一些与神学、经院哲学相对抗,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而当时那些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和世俗学科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用人性论反对以神和禁欲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反动世界观。

人文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指导思想。因此这种新型文学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学。它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它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抛弃中世纪的象征与梦幻,直接具体的描写社会反映时代,丰富了欧洲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还具有民族特色,创作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人文主义文学扩大了传统文学的体裁为后世欧洲文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它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自传体的形式,描写流浪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大学才子派:在莎士比亚之前,“大学才子”是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以马洛为首、包括格林、基德、?李雷在内的人文主义诗剧派别。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精通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文学,对戏剧颇有创新,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中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七星诗社:七星诗社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的诗歌流派。由7个人文主义者组成,代表人物龙沙。具有贵族倾向。他们的诗歌肯定现实生活,歌颂自然和爱情。七星诗社的主要贡献是诗歌语言改革和诗歌理论的进步主张。1549年杜贝莱执笔《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它是七星诗社宣言书,法国文学史第一部文艺批评论著。在语言方面提出要统一民族语言,保卫民族语言,用法语写作。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学,创作大型史诗

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是欧洲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作用,主张要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出发,给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实而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

十四行诗──本是中古欧洲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彼特拉克将之独创成一种抒情诗体,音译为“商簌体”。文艺复兴时期,这种诗体被广泛运用。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在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中作者将阶级纷争与广阔的社会背景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描写了以封建没落骑士福斯塔夫为中心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动荡不宁的生活画面,被恩格斯称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恩格斯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特点的理论概括。在莎士比亚笔下,福斯塔夫是一个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破落骑士,作者以他为中心,再现了五光十色和平民社会,给历史剧中帝王将相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从而广阔而深刻地再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历史变革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风习以及阶级关系的变化。

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为封建教会服务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作者大多为僧侣,亦称“僧侣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题材大多取自《圣经》,主要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奇迹剧等。一般采用梦幻的形式以及象征、寓意的手法,因而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

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故事》,通过动物间的斗争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歌集》歌颂诗人的爱情,表达作者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观。《歌集》

创造性地运用了意大利民歌的十四行诗体,使之成为欧洲诗歌中的一种新诗体。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现世理想,反对禁欲主义,用冷嘲热讽的手法揭露腐败的罗马教廷。作者运用框形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一部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争取自由幸福,不惜以生命殉情,最终使家族世仇得到和解,这是一曲爱情的赞歌

荷马史诗中心与人物内容:《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荷马所作,故合称“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伊》讲述战争第10年最后51天中的事,描写部落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愤怒”是其主题。《奥》写主人公奥德修10年漂泊最后40天内的事。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颂扬人在和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结构紧凑、安排巧妙;人物性格塑造立体多元;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启蒙主义:18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反封建斗争发展,从社会历史的递变以及文学自身发展的两方面看,资产阶级都需要一种足以表现他们思想感情和理论主张的文学使其成为锐利的思想武器,于是欧洲文坛诞生了启蒙主义文学。它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代表作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中叶德国启蒙运动在英法影响下兴起,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同名剧本《狂飙突进》。它推崇天才,主张个性解放,强调民族意识,具有反封建意义。它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代表作家是莱辛、歌德、席勒。

耶拿派: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作品充满神秘的大自然气息,前两位合著的《抒情歌谣集》从内容到形式都引起一场变革,在英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此歌谣集的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拜伦式英雄:这些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里。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孤傲反叛、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与罪恶社会誓不两立的个人主义者形象,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文学史上称”拜伦式英雄”。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其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自然主义文学: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威塞克斯小说: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这类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

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统称“威塞克斯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

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一个手法。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性格思想变化,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人物某时的想法而且还表现心灵活动的整个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原因。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灵辩证法。

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博爱思想。这些是荒谬的在实际生活中不起作用。

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讨论的手法。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意识流:20世纪初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此类作品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特征是: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总汇,其中收录长中短篇小说有96篇。作品分为3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展现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它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资产阶级的发家史。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的同时对共和主义者赞美对社会理想探索。

潘多拉的匣子──灾难和后患无穷的代名词。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恼恨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在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同时,迁怒于人类。他让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漂亮少女,?命神使赫耳墨斯将其送给普罗米修斯在人间的傻弟厄庇墨透斯为妻。时潘多拉打开了随身带着的金匣子,于是,灾难、祸患、瘟疫疾病、死亡等变成虫子飞向人间,而希望却被关在匣底。从此,人类开始了苦难而悲惨的生活。

摹仿说──古希腊传统的文艺学说。?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诗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强调了文艺与现实不可分离的关系,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为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基础。

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塑造了高大完美的、充满着理性光辉的众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会进化的遗迹和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这种正常的思维有别于早熟的儿童和粗野的儿童,因而得名。

第十位文艺女神──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萨福曾开办学校,?教少女学习音乐和诗歌。她写诗9卷,其独唱琴歌歌唱爱情和美德,?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有很强的感染力。柏拉图因之将她称之为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

文艺女神”。

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伊甸园──神话传说中至善至美至福之地。据《旧约.创世纪》,上帝在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造出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并把他们放在东方的乐园─伊甸园中。此园四季如春,清泉潺潺,百花盛开,遍地是黄金和宝石。后亚当和夏娃经不起蛇的诱惑,偷吃了智慧之果,遂被上帝逐出了乐园。

温柔的新体诗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受南法普罗旺斯情歌影响在意大利发展起来的一个抒情诗派别,由圭尼泽利创立,盛行于13─14世纪。该诗派一反轻视女性的传统思想,把女性圣母化,最早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恋爱观,把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古文学向文艺复兴过渡开辟了道路。代表作家有卡瓦尔坎蒂、但丁。其最高成就为但丁的《新生》。

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

三一律──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又称“三整一律”,指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中事件。三一律可以便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

沙龙文学──17世纪法国的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因其多在巴黎贵妇人的客厅中形成而得名。其体裁有爱情小说、田园小说和抒情诗。沙龙文学美化骑士生活,缅怀中古,内容怪异神秘,艺术矫揉造作,语言晦涩难懂。代表作家为伏瓦蒂尔。

巴罗克文学──又称“矫饰文学”,流行于17?世纪欧洲的表现贵族阶级思想情趣的形式主义文学流派,如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冈果拉诗派”等。巴罗克文学追求虚无混乱的思想感情、艰涩的词藻和神秘隐晦的诗风。

玄学派──17 世纪初在英国形成的以多恩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诗人屈莱顿批评多恩“诗中的玄学成份太多了”而得名。这一流派的诗歌一般写爱情、隐居的生活和宗教感情。他们脱离现实,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以意象奇幻取胜,因而内容晦涩难懂。

启蒙戏剧──又称严肃喜剧或正剧,乃18?世纪法国剧作家狄德罗创建的新的戏剧形式,它冲破古典主义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严格界限,主张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第三等级”的现代人为主人公。启蒙戏剧语言通俗,强调教育作用,这近代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戏剧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哲理小说──18世纪启蒙文学独创并单词采用的文学形式,?它既有很强的哲理性、议论性和逻辑性,又有引人入胜的虚构情节和人物。哲理小说往往过分注意哲理而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历史环境的描绘,文学形象不丰满。

黄金国──伏尔泰《老实人》中的理想国度。?此国处在南美的崇山峻岭之中,政通人和,民风淳朴,丰衣足食,科学昌明,视黄金、白玉为泥土,乃伏尔泰心目中的理想王国。

百科全书派──指法国第二代启蒙主义者。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进入全盛时期,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参加了狄德罗和达朗贝主编的《百科全书》的编篡工作,因而得名。

维特热──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后,轰动一时,?许多不满现实的青年狂热地欢迎这部作品,不少人刻意摹仿维特的服饰穿戴,甚至学维特而自杀,一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维特热”。

魏玛古典主义──18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的德国古典时期的文学,因歌德和席勒在魏玛合作而得名。?时他们

刻意追求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主观瑟客观之间的和谐统一,推崇古典艺术中的和谐、宁静、纯朴的美,主张以此来改造人的个性,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因此,魏玛古典主义是德国启蒙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回返自然──18世纪法国作家卢梭提出的一个口号。卢梭认为,?处在原始状态五的人是自然的人,他们没有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一切恶习,因此变革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人回返自然。这个口号有批判社会弊端的一面,也有否定社会文明和科学的一面。

回返中古──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口号。?浪漫主义文学反击资本主义文明,认为宗法制统治下的中古社会是一个神秘的、富有诗意的、和谐的时代,因此提倡回返中古。

感伤主义──又称主情主义,因斯泰恩小说的《感伤旅行》而得名。它产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感伤情绪。感伤主义作家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发作为批判工具,着意刻画人的内心活动,描写人的悲惨命运,以唤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不少作品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感伤主义影响了狄德罗、卢梭等作家遥创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湖畔派诗人──19世纪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支和骚塞的别称。他们憎恶资本主义文明,隐居在英国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歌颂湖光山色、缅怀中古、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崮而得名。他们的诗歌一扫18世纪矫揉造作的诗风,采用新题材、新韶律、新语言,具有清新、明朗、恬静、深遽的风格。他们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推动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方面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

耶拿派──德国早斯浪漫派的别称。1898年,?施莱格尔兄弟创办浪漫派杂志《雅典那谟》,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一个史称耶拿派的文学派别。他们与魏玛古典主义相对立,提倡创作自由,强调文艺的主观性,重视民间文学传统,其创作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重要作品有诺瓦利斯的诗歌《夜颂》、蒂克的《民间童话集》等。

世纪病──亦称时代病。19世纪初期,欧洲有不少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既厌倦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习俗和冷酷的资本主义文明,又脱离人民,看不清前途,于是陷入忧郁、孤独和悲观失望之中,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后流行的一种典型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

拜伦式英雄──拜伦笔下特有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一些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宁折不弯,但又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只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所以均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故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南方诗篇──普希金创作中由《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组成的抒情诗的总称,系俄罗斯文学中典范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东方叙事诗──拜伦创作中由《异教徒》、《阿比多斯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娜》组成的抒情诗的总称,它们以南欧和东方为背景,描写了一些孤独、高傲的叛逆英雄,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欧那尼》决战──指法国浪漫派和古典派的一场短兵相接的斗争。1830年,雨果在巴黎上滨了浪漫剧《欧那尼》。此剧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全作情节曲折离奇,时间地点随意转换,因而遭到了古典派的顽强抵抗。他们与浪漫派在剧场里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抗争,最后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美丑对照原则──雨果所倡导的美学观点和创作主张。?雨果认为,古典主义只写崇高文雅的一面,而忽略了“丑怪粗野”的一面,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艺术家有写丑的权利,因而力主通过美丑对照去表现艺术的真实。

自然主义──19 世纪后期发源于法国而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其代表作家为左拉、龚古尔兄弟、都德以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自然主义是在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泰纳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把创作当作科学实验,提倡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主张照相式地复制现实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并主张从种族、环境去分析解剖

人的生活,用生理学、?遗传学和病理学的理论来解释社会存在。

唯美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于西欧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代表人物为法国诗人戈蒂耶、英国作家王尔德和佩特。?它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提倡超越现实、游离人生的纯粹美,?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摹仿艺术。它否定文艺的道德意义和教育作用,但却又是对西方艺术庸俗化的反抗,它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能力和范围。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总称,?系受《神曲》启发而命名,计划写143部,完成了91部。巴尔扎克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把作品连成整体,全作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 “哲学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巴黎生活、?乡村生活、外省生活、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六大场景。

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独特的艺术手法之一。他通过顺叙、倒叙、对比、侧写等再现方式,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人间喜剧》中的再现人物共有400多个,散见在75部作品之中。这样前后呼应,相互联系,就把数量庞大的作品联结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多余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特殊的艺术形象。他们反叛贵族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要求变革专制农奴制的社会现实,但又远离人民,因而找不到出路。于是,他们忧郁、?苦闷,最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他们是贵族革命时期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到后来则逐渐丧失了进步性。

《梅塘之夜》──19世纪70年代法国六位作家的作品集。当时,?左拉、莫泊桑等六位作家经常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标榜自然主义,被称为梅塘集团。1879年的一个夏夜,?左拉提议每人讲一个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故事,后商定以《梅塘之夜》为名出版,?即左拉的《磨坊之围》、于斯曼的《背上书包》等,?六作中最佳之作则是当时文坛上的无名之辈莫泊桑的《羊脂球》,于是,?莫就此一举成名。

“俄罗斯少女”──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首创的一类贵族妇女的理想形象,她们植根在俄罗斯民族生活的土壤之中,?既有俄罗斯民族纯朴、热情和善良的品格,又有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从而以其高尚、纯洁、美丽、善良、迷人的性格成为民族的灵魂。

“威塞克斯小说”──哈代的一组小说的总称。?威塞克斯是哈代的家乡、英国西南部道塞特郡附近地区的古称。作家以它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19世纪70─90 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状况。

民粹派──19世纪俄罗斯解放运动中的一个思想派别,?因其发起到民间去的运动而又自称为民众的精华而得名。?民粹派因脱离俄国社会实际而很快失败,到了80年代蜕变为恐怖组织“民意党”,?以刺杀沙皇而著称。

“自然派”──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俄罗斯现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它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于自然(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专制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在文学题材、语言和技巧方面都有所创新。 “自然派”本是俄国反动文人对该派的贬称,别林斯基则通过理论上的阐述,?赋予其新的含义。

“西欧派”──19世纪40至50?年代俄罗斯解放运动中的一个思想派别,中有屠格涅夫。其成员多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具有自由主义倾向。?他们抨击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废除农奴制,但又反对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俄国走西欧资本主义的道路,?实行英、法式君主立宪或议会制。此派成分较杂,在农奴改革后瓦解。

勃朗特三姊妹──19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三位姊妹作家的总称,?即夏绿蒂.勃朗特、爱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著者为夏绿蒂和爱米莉两姊妹,其代表作分别为《简.爱》和《呼啸山庄》。

小人物──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贫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显赫的大人物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社会问题剧──易卜生独创出的一种戏剧类型,?以尖锐地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来讨论而著称。?这

些剧本提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的代名词。?奥勃洛摩夫是冈察洛夫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俄罗斯文坛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他是一个极端懒散、害怕生活发生变动、精神麻木而耽于空想的地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成了一个十足的寄生虫,?就连贵族少女的爱情也无法使他振作,最后在睡梦中死去。

“含泪的笑”──果戈理独特的艺术手法。?他认为艺术家不仅应当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应当对生活进行审判,?即“通过世界上人们看得见的笑容和人们看不见的、不知道的眼泪来观察生活。 ”正是这种“笑声”和“眼泪”的交集、喜剧和悲剧的结合,?加强了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揭露和抬批判力量。

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提出的一种反动的、?空想的政治和道德主张,指作家经常鼓吹的禁欲主义、悲观主义、?僧侣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基督教人道主义,?本质和核心为不用暴力抵抗邪恶。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心理分析特点的理论概括。托尔斯泰的创作一向以精湛的心理分析著称于世,?他根据心理描写的动态表现原则,?特别擅长细腻地表现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复杂过程。

小剧场运动──美国戏剧的实验运动。?本世纪初期美国的戏剧舞台主要上演欧洲时兴的剧本,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一战之后,?这种商业性戏剧趋于萧条,非商业性的、实验性的小剧场兴旺起来。?许多戏剧爱好者在中小城市、在小剧场组织小规模演出。?他们注意向欧洲戏剧学习,力求运用新精神、新手法去反映美国现实。?这种业余或半业余的剧团约50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滨奥尼尔剧作的“普罗温斯顿剧艺社”。这个运动是美国戏剧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欧.亨利手法──评论界对欧.亨利作品的巧妙的情节构思的称誉。他的短篇小说大都构思新颖,尤以出人意外的结尾取胜。?他的小说往往让人按故事发展线索去猜测结尾,可到时却情节突变,?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妙结局,读来倍感新颖而又耐人寻味。

四十七号车间──本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首先开设戏剧写作课,由贝克教授主持。贝克第一次把写戏提高到文学创作的崇高地们,?为当时的“小剧场运动”包括奥尼尔在内的大批剧作家、?导演等戏剧人才。因该课编号为“四十七”,故称“四十七号车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苏联文艺界广泛讨论、高尔基首先提出、?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肯定下来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它要求作家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历史地描写现实,强调作品的社会主义倾向,同时将革命的浪漫主义作为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成立于十月革命前夕、?活动于苏联建国初期的文学团体之一。?起初在推动苏维埃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起过一定作用,后来主张建立所谓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提出文化自治的错误口号,全盘否定文化遗产,拒绝接受党和政府对文艺事业的领导和监督,?终于1932年被解散。

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俄文简称。?它由一批内战结束后转到文化战线的红军战士和部分青年知识分子联合组成,?初期曾坚持正确方向,后来却大搞宗派主义,否定文化遗产,排斥非党作家,抹杀文艺内部规律,从而制造了作家队伍的分裂,?阻碍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于1932年被解散。

造神论──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俄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当时波格丹诺夫在革命的低潮时期,用马赫主义来修正马克思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宗教结合起来,以创造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宗教。?他们所宣扬的这种思想曾一度影响了高尔基的思想和创作。

?列夫派──苏联早期文艺团体“左翼艺术阵线”的简称,?成立于1922年。他们绝大多数拥护未来主义,主张抛弃文学遗产,?否定文艺的思想性,盲目追求艺术形式,主张使用生僻、晦涩难懂的词汇,?于1929年解散。

罗斯塔之窗──俄罗斯电讯社主办的附有诗文说明的街头宣传画。在外国武装干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马雅可夫斯基在这里工作了两年,他同画家合作,画了一千多幅画,写了几千首政治鼓动诗,?起到了宣传党的政策、揭露敌人、教

育群众的作用。

哥萨克──突厥语意为“自由的人”,??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内含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多种民族混合的特殊阶层。大约从16?世纪开始,大批的逃奴、囚犯、流民从各地汇聚到顿河地区,并形成了他们酷爱自由、勇敢骠悍的性格。后来,沙皇对他们使用两手政策,在经济上给他们一些优惠待遇,而一有战事,则要求他们自备马匹、?刀枪为沙皇打仗,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蔑视“庄稼汉”的盲目的优越感。

、解冻文学──西方斯拉夫学者对本世纪中期苏联文艺思潮的概括,因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得名。苏联评论界至今没有承认,??谓之转折时期的文学。当时,?苏联文艺界有感于文学创作中的“无冲突论”、公式化、概念化和漠视人性的倾向,?开始倡导人道主义和写真实,主张使每一个人都能重新焕发人性光辉,?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先后出现了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爱伦堡的《解冻》等作品,对苏联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解冻文学”从50年代兴起,至60年代逐渐平息。

冰山原则──海明威提出的创作原则。1932年,?他在《死在午后》中指出,作家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与感情基础,?创作力求做到含蓄简约,作品应该像在大海中庄严宏伟地移动的冰山一样, “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样,读者自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卡夫卡学──本世纪兴起的研究卡夫卡的学科。据瑞典哈里.夹夫的统计,截止1936年,世界上研究卡夫卡的专著、文章达5000多种;?到70年代起码翻了一番,?因而在文学研究中形成了一门探讨卡夫卡创作的新学科──卡夫卡学。

境遇剧──又称情境剧、自由剧,?是萨特为宣扬存在主义哲学而创造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戏剧。?它注重在舞台上展现人物在特这培遇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突出人物进行选择时左右为难的心态,?从而对人物的困境、人的生存作出存在主义的阐释。萨特的11?个剧本都是境遇剧,它们在本世纪中期产生过巨大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本世纪最重要的国际文学大奖,?诺贝尔奖的一种。诺贝尔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无烟火药的发明者。他在遗嘱中规定,以其遗产一部约920万美元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种奖,1968年起增设经济学奖。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颂发。?每一种奖可发给一个人或几个人,如当年无适当人选也可不发。?除和平奖由挪威议会五人委员会评定外,其它各项奖均由瑞典有关科研机构评定。

美感静止论──乔伊斯提出的一种美学理论。?他在《美学》一书中提出,“不管是通过喜剧或悲剧形式,?旨在引起欲望与厌恶这些感情的艺术皆非正当艺术。正当的艺术应导致‘心灵的静止状态’”。?他又借《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斯蒂芬之口说“美感情绪是静止的。它抓住人们的心灵,使之高踞于欲望和厌恶之上。”他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个非个人化的过程,作家不应在作品中评论是非曲直,进行道德说教。

迷惘的一代──一战之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派别,?名称源出于美国女作家斯泰因,后由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引用,?遂成为一个文学派别的名称。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团体。?其共同特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因而思想消沉颓丧,对人生感到迷惘。他们讲究艺术表现方法,文体含蓄简约,?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派别,首先兴起在本世纪20?年代的绘画界,逐步形成流行于欧美各国的文学思潮。著者有斯特林堡、卡夫卡和奥尼尔。表现主义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注 ?重探讨抽象的哲理性问题,人物类型化,广泛使用象征手法,?情节荒诞离奇,变化突兀。

象征主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前期象征主义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代表作品为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后期象征主义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著者有艾略特的《荒原》、比利时梅特林克的《青鸟》等。?象征主义这一称谓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于1886年提出来的。?它刻意挖掘并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强调间接暗示和诗歌的音乐性,?用有声有色的物象表现作者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超现实主义──一战之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其追随者几乎遍及全球。著者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科克托等,超现实主义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在思想上、?艺术上奉行典型的虚无主义态度。他们要在一切

美学和道德之外表达思想,?把下意识作为创作的主要来源,着重描写梦境、幻觉、本能、呓语、歇斯底里;该派致力于把自己的头脑从日常的词汇和形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行自动写作法,将头脑中闪现的只言片语和破碎随意拼凑,?胡乱组合,其创作主张与文学实践影响了包括二战之后的现代主义文学。

未来主义──发端于意大利,随后传播到俄、法、英、?德诸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有意大利作家马利涅蒂、?帕拉泽斯基和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等。未来主义着力表现运动感,?歌颂进取性的运动、速度的美、机器文明和城市的动乱生活,肯定战争、暴力、?恐怖,借助幻象表现生活。

?存在主义文学──旨在宣扬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著者有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人有权对人生和社会进行自由选择。存在主义文学兴起于30年代,在40、50年代达到全盛,它在艺术上寓高度的哲理性于文学作品之中,不讲求作品情节的复杂性、曲折性,而是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展开哲理性的议论分析。而他们的自由选择既要经历强烈的内心痛苦,又要与他人发生矛盾,?故而作品中的冲突非常尖锐。

荒诞派戏剧──本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戏剧派别,?得名于英国批评家马丁.艾思林,代表作家为贝克特、尤奈斯库等。此派用戏剧、舞台手段,?揭露人的生存条件的荒诞不经以及由此引起的恐惧不安感。在艺术上,它反叛戏剧传统,借象征、?暗比的手段,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一个严肃的悲剧主题。

“新小说”──本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者有贝克特、罗伯-格里耶、洛丽塔、布托尔、西蒙等。?他们认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表现手法,而所谓小说的情节、人物、?意义等都是过时的概念。他们消解小说的意义,耗散小说情节,颠覆小说体裁,膨胀小说话语。他们的作品对小说创作有所发展,?介其主张有着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黑色幽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又云黑色喜剧、?病态幽默0 。此派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往往通过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态度,通过残酷而荒诞的寓言式艺术形象来鞭挞社会,?把滑稽幽默与崇高严肃、喜剧与悲剧、顺序与错乱交错迭印,组成一体,?从强烈对比中揭露现实。主要作家有海勒、品钦、巴思和巴塞尔姆。

魔幻现实主义──本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一个小说流派。早在20年代,艺术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欧洲表现派绘画时就使用了这一术语。此派吸收古印地安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借鉴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经验,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比喻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荒诞,用神秘、?离奇、魔幻色彩表现出了拉美的神奇现实。主要作家有马尔克斯、?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卢尔福等。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下]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它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长篇小说为最。代表人物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2、象征主义: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派别。前期象征主义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代表作品为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后期象征主义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代表有艾略特的《荒原》、比利时梅特林克的《青鸟》等。?象征主义这一称谓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于1886年提出来的。?它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微妙的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用物象表现作者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代表人物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5、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因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辑印小说片断集《黑色幽默》而得名,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长于用夸张、反讽的手法揭示社会和人生荒诞乖谬的本质,故意用轻松调侃的态度面对悲剧性的事件,因它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趣类同于荒诞戏剧。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冯内古特、海勒、巴思和品钦等。代表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其规定,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难逃···“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让人陷入悖论式的进退维谷的局面。 二、简答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1]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 利圣咏的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是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 troubadour ) 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代表。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级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生活内容以外大多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制度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于封建宫廷中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至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下2130首诗和1420游吟诗人歌曲。 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起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音乐家的提倡而大胜..名称由此产生..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 .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 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音乐会序曲:19世纪浪漫乐派器乐曲体裁之一,序曲原为戏剧作品的前奏,门德尔松将其改变为独立的单声乐章标题性的管弦乐曲,题材一般采用古典名著,历史传奇,游历所惑《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 交响音诗: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音乐。常取材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风俗或自然景物等。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三段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所作十九首交响诗,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名词解释: 1、骑士抒情诗:即普罗旺斯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2、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3、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在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的影响也采用

隐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彼特拉克体”:是由彼特拉克创立的一种十四行诗体形式。它把每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有两节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节三行诗组成,押韵的格式是abba abba cdc cdc 。诗句每行1个音节,通常是抑扬格。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创作。 6、“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7人组成,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七星诗人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但他们一味模仿古人,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 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7、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汇总

长河小说 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时期产生的,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的多卷本小说。优点是描写集中,容量较大。 2.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态。 3.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同时,发展脉络清楚,一气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愤怒的青年 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文学派别。这个派别的作家塑造了一种新的任务类型:他们是出身工人家庭或中下层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受的教育高于所出身的阶层,可是他们并不想成为绅士;他们对掌权者的特殊享受津津乐道,但又把权力看成可笑而又不道德的游戏。这是一种反英雄人物。 2.代表作品有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 迷惘的一代 1.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中引用斯泰恩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因此而得名。 2.特点是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反映当时美国青年普遍的迷惘情绪,以此为出发点,表现帝国主义精神危机。 3.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次杰拉德,代表作品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冰山原则 A.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B.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且隐而不晦,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C.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冰山原则的四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D.代表作品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硬汉形象 1.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2.代表人物有《打不败的人》中的斗牛士曼努尔,《丧钟为谁而鸣》的乔丹,《老人与海》的老渔夫桑地亚哥。 解冻文学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范文

名词解释共33个,作业写到“追溯法”,第15周周五上交老师批改。 1.荷马史诗 又称“英雄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前者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战争,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中心;后者描写奥德修斯辗转十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史诗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讴歌了乐观主义精神。语言质朴,比喻奇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巧妙,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2.三联剧 又称三部曲,是古希腊悲剧中最早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它们既有各自的剧名,能单独成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由情节和人物的连续发展构成内在的联系,合成一组悲剧,冠以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流传下来的完整的三联剧是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斯》,他也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形式的悲剧诗人。后来三部曲就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3.文艺复兴 14世纪至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其实质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体系——人文主义,强调个性自由与解放,把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个人主义的思想本质。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学上的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4.流浪汉小说 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独特模式,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代表作无名氏的《小癞子》。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往往采取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用幽默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人的生活风貌。它较为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但主人公性格通常没有发展。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它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对活跃于16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剧坛的一批青年剧作家的合称。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之为“大学才子派”。主要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大,他是莎士比亚之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大学才子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英国戏剧提高到伟大艺术的高度,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做了准备。莎士比亚正是在大学才子派所取得的戏剧成就的基础上,把英国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推向了高峰,成为欧洲人文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6.福斯塔夫式背景 由恩格斯于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名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跌落为平民。他沉溺于酒色,道德败坏,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

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 1.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万隆会议:199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东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 2、日本战后派:日本当代文学流派,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登上文坛的一批作家。他们以《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主要代表是野间宏、梅崎春生、三岛由纪夫。 3、第三新人:日本50年代文学流派,他们主张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战后派的雄心勃勃的风格,厌恶政治性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感觉构筑作品世界,其代表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阿川弘之等。 4、新感觉派: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提倡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以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去刺激人们的感觉。 5、新倾向派: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6、述美派:又称旅美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旅 居美洲的叙利亚、黎巴嫩诗人、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纪伯伦、努埃曼等人,他们都以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学。 7、埃及现代派:阿拉伯现代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后扩展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代表人物是海卡尔、侯赛因、台木尔等人。 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批不同于阿拉伯传统文学的现代小说。 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的一种思潮,以 1916年前后的“工人文学”为基础,20年代十分活跃,代表人物是叶山嘉树,黑岛传治等人,先后创办《播种人》、《文艺战线》、《战旗》等刊物。1934年随着“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解散而失去实力。9、日本唯美主义:日本近代文学流派,以永井荷风、 谷崎润一郎为代表,其特点是:描写人的表态心理和表态情欲,在官能享受中寻求精神的满足。 10、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派,代表作家是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因他们创办《白桦》而得名,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11、“破理显实”: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之一。就是主张作家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去描写“真实”,为日本白色主义理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2014年10月最新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自考资料和试题上的名词解释汇编: 1、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公元前9世纪到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的执政者组织一批学者将其删改完善,《荷马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新喜剧: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新喜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食客、艺妓和家奴等。新喜剧剧情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3、教会文学: 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所写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5、英雄史诗: 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作品形成的世界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6、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应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7、七星诗社: 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是龙沙,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8、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9、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0、巴洛克文学: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之前

1.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 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1.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1.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 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1.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 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 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1.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 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1.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 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2.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 亚及各种变体。 1.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 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 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

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 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外国文学史考试(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分前期和后期。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8、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英文全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 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游吟诗人(Ttoubadours)也叫:特罗巴多 Ttoubad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oubado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 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nne singer。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圣诞颂歌(Carol) 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Carol 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歌词是英文或拉丁文或两种文字混用的押韵诗节。 尚松(Chanson) Chanson是在西方音乐史上14世纪—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Chanson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由于法国音乐风格的演变,已发展为一种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特点是:抒情、细腻、典雅。 名歌手(Meister singer)也叫:工匠歌手 Meister singer的音乐活动始于14世纪,16世纪发展。Meister singer是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他们是一些商人和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音乐爱好者,并组织起来进行创作和歌唱活动,制定各种规则:每周集合一次,成员有严格的等级,升级要通过考试等,Meister singer的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采用单声部,等时值的音符,音节式谱曲。 歌剧(Opera) Opera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他是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Opera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以及中世纪的礼仪剧和神秘剧、奇迹剧。 清唱剧(Oratorio) Oratorio是一种类似Opera的大型声乐体裁,常用宗教或者寓意题材,使用数个合唱队,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抒情调分别明显,幕间上演喜剧的插段。 康塔塔(Cantata) Cantata是一种声乐套曲,规格比Oratorio短小,情节较简单,内容多侧重于抒情,有管弦乐队伴奏。 交响曲(Symphony)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音乐家们以真实主义文学为鉴,向现实生活索取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产生了真实主义歌剧。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主义歌剧的产生是意大利人对瓦格纳乐剧的一种反抗。真实主义歌剧具有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它反对歌剧采用虚幻的神话题材,也反对篇幅无限制地扩展以及音乐的重蚀繁杂的夸张,主张取材与现实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面。真实主义歌剧也具有局限性,它侧重对现实生活作直观的反映,没有触及社会矛盾的本质,与真实主义文学相比还缺乏思想深度。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以它的真实和朴质,动人的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抵抗了瓦格纳的影响,使意大利歌剧重新走上了传统之路。(代表人物:普契尼,马斯卡尼)。 二:无终旋律,是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一种音乐手法。在以这种音乐手法所写成的戏剧中,音乐没有咏叹调、宣叙调的之分,自始至终不停向前发展。声乐富有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三: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四: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 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五:强力集团:19世纪下半叶,俄国出现了著名的强力集团,又名五人团。这是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思潮活跃背景下音乐节出现的新气象。他们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原则,共同追求创立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目标,同时通过撰写文章和评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积极搜集,整理,改编和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其成员都是自学成才从事其他工作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包括居伊,鲍罗丁,巴拉基列夫(只有他是专业音乐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六: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七:奏鸣曲(Sonata):在巴洛克时代所有的体裁名称中,再也没有比奏鸣曲更加含混不清的了,在整个巴洛克音乐发展进程中,奏鸣曲的风格,曲式结构和媒介无一不在变化之中,以至难以将它归类。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著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亦称“奏鸣曲套曲”。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奥林匹斯神系” 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城市文学 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 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6、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