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集体备课
青岛版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集体备课

当堂达标活动集体备课案

退位减法集体备课

防虎学校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地点小数组备课 组长朱家好时间 2012年9月24日 课外活动 记录朱家好 参加 人员 朱家好、解光元、陈文富、汤先才、程茹、解明想、解光春。 备课内容 一、所有数学教师一起分析教材,进行商议,确定上课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二、根据教材内容,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商讨采用什么方式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本课教学力求使学生做到: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确定上课教师。 程茹同志于2012年9月25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在二年级教室进

行公开课教学。 四、具体教学流程 备课过程(-)铺垫孕伏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一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l)出示例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 42减 28等于 14.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3页例3,填上得数.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5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教学例4. (1)出示例4,让学生列出竖式. (2)想一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要算10减3得7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例4,填空.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 一、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课时数的25%,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为今后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的技能。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是按难易程度分三阶段安排的:第一阶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阶段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先是不进位后是进位;第三阶段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先是不退位后是退位。应用题是结合计算出现的,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后,编入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图文应用题。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这样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又利于减少计算中的错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试题的计算顺序已经掌握,学生在计算这些题时,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教材特别注意加强练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小学二年级不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不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案 2013年 9 月 4 日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主备教师苏宏明二次备课老师 课题不退位减法课型新授课第 4 课时 教材解读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两位数加法之后,是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的多位数减法作铺垫。不退位减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理解运算的顺序:从个位减起。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 体形象思维为主体,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 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教学设计时还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旧知导入 新知、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 基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 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法设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评价设计笔算完成课本P20, 3、4 教学准备有关奥运会申办成功的录像带或报纸,将教材第18页的统计表制成图片。 设计意图教学程序二次备课

培养积极的思想感情同时引 入新 课 应用知识,掌握算理。一、新闻导入,激发兴趣 1、2001年7月13日, 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2、理解图中的信息。萨马兰奇公布:伊斯坦布尔得9票,巴黎得18票,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 3、哪个城市赢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4、根据这些信息(缩小到“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你能提出一道减法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减 法问题,激发学生探讨笔算减法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板书算式:56-22,说明:我们学习了加法的笔算方法,如果遇到减法要怎样笔算呢?请同学们思考笔算减法 的计算方法,在小方格本上试算。 同桌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 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 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笔算59–3 = 提醒个位要怎么样对齐。 [设计意图]:明确、掌握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2、计算 43 – 13= 88 – 62= 92 - 71= 89 – 5 = 3、完成练习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同桌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 算方法。 三、随堂练习: (1)、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 6 5 5 9 7 8 9 9 — 3 5 — 3 1 —1 6 —7 0 3 0 2 8 6 2 2 9 (2)、用小方格本笔算。 57 – 3 = 69 – 5 = 88 – 66 = 77 – 77 =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 个位,十位减十位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赵云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例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例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例4: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减算。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集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4.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关键: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与复习(集体备课稿)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集体备课资料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 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复习。 这个单元内容丰富,又是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认数与计算,故在本单元最后安排了“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也就是本节课内容。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认识,因此,对它的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材分两部分安排: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在知识的整理中,教材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学习获得的数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加深对数感的培养,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3、通过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主动探究,发现加法表、减法表算式排列的规律。 教学建议: 1、全面复习5以内各数。 5以内数的认识包括:认读写各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组成。 2、整理加法算式表。 教学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算式、去整理。也可以出示整理好的、不完整的加法表,让学生继续补充完整。这就需要学生先去排列并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去补充,加深学生对加发表中算式排列规律的理解。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视学生的水平而定。 3、注意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有所要求。 “任意指一道算式”其意在检查学生是不是对5以内的所有加减法都能很快地说出得数。教学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指定一些调换两个加数位置所组成的不同加法算式,使学生从中感受“两个数调换位置相加,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做好铺垫。另一点要提出的是,这里是对计算的速度有所要求。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算得慢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加练习,逐步达到很快说出得数的水平。 4、整理减法算式表。 可按加法算式整理的方法进行,但也要注意:减法算式有自身的排列规律,探索其排列规律时不要让学生去简单模仿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和发现,并让他们切实经历这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5、复习减法时注意适当联系加法。 如说出减法算式的得数时,可让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加法算式并说出得数,再让另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的得数。这样,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做些铺垫,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6、第3题青蛙图的加法含义:跳下4只青蛙后荷叶上还剩1只青蛙,荷叶上原有几只?荷叶上有1只青蛙,调到水里4只青蛙,荷叶上原有几只?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1——5的认识和加减法集体备课发言稿 第二实验小学主备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这周负责的是第三单元的集体备课任务。就这一单元的知识,我简要的从以下几点说一说: 一、教材简析:1.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2.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展开,同时以醒目的标题摆放在可爱的“毛毛虫”身上呈现给师生。如第15页让学生经历数物体的过程抽象出1~5各数;第16页从教学2的认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在第17页以“比大小”为标题、第18页以“第几”为标题、第19页以“几和几”为标题,将一个个知识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4)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因此,教材中采取适当渗透的办法,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例如,在数数时,实质是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的一、二、三……一一对应(进行数数),指到最后一个元素,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又如,在第17页引入“比大小”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的图画象形图渗透统计初步知识。(5)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例如,认3和4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

集体备课稿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本单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及其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减”,教材中给出的是前两种,最后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课时:十几减九 旧知导入:提问学生是如何进行计算的,15可以分成10和5,5减4等于1,10加1等于11。 出示主题图:学生提取数学信息,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并列示:15-9=()与15-4形成对比,5减9不够怎么办?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这时可以用圆片或小棒代替气球,让学生自由的摆一摆。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一个一个地拿;二是先拿走5个再拿走4个;三是把15个圆片先分成了10和5两部分,也就是破十法,教师重点指导“破十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一遍,再回忆一遍操作过程,最后用语言表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理解。问学生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因为9+6等于15,所以15-9等于6,老师予以肯定。连减法也可以适当引导一下。 1、2是操作计算题,圈一圈时,引导学生发现减去几就是在十的那边圈几个,需用直尺。第三题体会19-9与的不同。练习二第四题进

一步体会“凑十法”与“破十法”,两种计算方法。6、8、9题让学生一定要明确条件与问题,是用加法还是减法。第7题,加减混合与连减,让学生一步一步从左往右计算。思考题,可以让学生出来表演一下,也可以摆学具,在纸上画图,或者用10个手指代表10个男生。 2、3、4课时十几减8、7、6、5、4、3、2,和十几减9类似,第二课时的第三题,通过观察差与减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函数思想。第三课时,让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视角可以提取不同的数学信息,一图三式,练习三第七题,学生会看表格,横向看竖向看,提取数学信息,将条件问题完整数序,解决问题。第八题,注意已经运走了5根。第四课时的思考题与数学游戏,让学生感受差相等时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练习四的第八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渗透了方程思想,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理解得数相同,第二步,确定每组得数是什么,第三部,填出所缺的数。第十题,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第五课时,学生能够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与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学生计算出结果后,可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检验验证。第六课时是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里面渗透了数学建模与转化的思想,可借助上学期利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多少导入新知。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全套教案

第 1 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十几减9 【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 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 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 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 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 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 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集体备课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集 体备课 青西新区海王路小学主备人:景桂芬 一、教材分析 一次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以及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不进 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作准备。 教材由学生感兴趣的勤劳的小蜜蜂情境中的问题,引发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这样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在 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利用迁移规律,在个位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一的 基础上,经历十位相加满十计算算理的探索过程。 3. 借助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知识的迁移,经历三 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计算算理的探索过程。

4.在合作交流中,发展数感,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一次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四、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蜜蜂们除了有明确的分工,还很有合作精神,如果蜜蜂发现了蜜源,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蜂巢里的其他同伴,让他们快去采蜜呢! 新的一天开始了,他们又要辛勤工作了—— (课件展示相关信息)你找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一: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1.分析题意,引导列式:怎样求果园到花园有多远?会列算式吗?试试看。

引导交流:你是怎样列算式的?怎么想的? 384+592= 2.尝试计算,探究算法:384+592得多少,你会算吗? 试试看。 学生自主探究。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组内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交流一下。看你们的 想法一样吗?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算的?谁来说说? 预设1:拨计数器法。 先在计数器上拨592,再加384。百位上5个百加3个 百得8个百; 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得17个十: 先拨一个珠子,满十进一,向百位进一, 百位上8个百加一个百得9个百,十位上再拨七个珠子,表示7个十; 最后算个位,2个一加4个1是6,结果是976。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图雅 授课时间: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设计批注:

一、教学时间 2017年10月13日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二单元第19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正确计算。 五、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16-8= 10-4= 15-7= 12-5= 17-8= 11-6= 12-8= 10-5= 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16-8的? 2.算一算,连一连 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我们国家举行了什么盛会吗?(播放奥运会图片)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国家在奥运会中所得金牌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根据信息列算式 你从这个表里得到了哪些信息? 看小天使问了什么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怎么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51-36=) 2.矛盾激疑,动手操作 让学生观察:51-36与上节课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 自己想一想,谁来说一说? (她说的对不对,我们用小棒验证一下。)(我们先摆小棒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51根小棒? (学生汇报后,教师摆) 从51根中去掉36根该怎么办? 师引导学生边摆边说: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剩5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3捆还剩1捆,所以51减36等于15. (3)列竖式 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1-36=15,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从十位上拿1,叫做从十位退1,把这个点叫做退位点,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案精品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 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 法》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赵云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例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例2: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例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例4: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减算。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集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4.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关键: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 四、教学建议

10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0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 on based o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10

10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

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 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 10-1=9、10-9=1 学生齐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 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 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lo 2+8=10 l0-2=8 10-8=2 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 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lo l0-7=3 10-3=7 6+4=10 4+6=10 10-6=4 10-4=6 4、想一想。 出示:5+5=口 10一5=口

有理数加减法集体备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加法法则的推导、加法运算律及应用、减法法则及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对于这一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法则及加法运算定律,理解代数和及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10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

10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 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 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 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 l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圆圈图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0的 组成。师生对口令。二、新授。 1、出示圆圈图:9个 白○,1个蓝○。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 10-1=9、10-9=1学生齐 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问:你们会 用四道算式表示呢?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lo 2+8=10 l0-2=8 10-8=2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 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 图的算式补充完整。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 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 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②请两 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lo l0-7=3 10-3=7 6+4=10 4+6=10

10-6=4 10-4=6 4、想一想。出示:5+5=口 10一5=口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三、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 l0。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四、课堂练习1、练习十三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十三第4题。教师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使结果得10。 3、练习十三第5题。孔雀开屏。 2019-03-10 1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 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圆圈图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0的组成。师生对口令。二、新授。 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备课讲稿

《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 手动心也动,心灵又手巧 ————20以内退位减法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算而算,而是将它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来体现运算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计算对运算概念进一步理解。对学生而言,也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同时,在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内容,教材创设了小兔买铅笔的情境,通过解决“还剩多少支铅笔”这个问题学习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通过动手摆学具探索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退位减法,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体会减法的运算意义,发展问题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是整个减法计算教学的核心内容。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多样的数数活动认识了20以内的数,初步建立了“位 值”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熟练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 知了加减法的运算意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尝试着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 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须的知识基础和重要的活动经验。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在计算方面,“退位减法”这个孩子们最熟悉的内容却成为了出错率很高的一项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性地将它归结为“粗心”、“马虎”!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是否掩盖了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本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对孩子们进行了前测调研,题目如下: 一、口算,直接写出得数:14-9 16-8 13-5 二、访谈:15-8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 三、动手摆小棒,讲一讲15-8为什么要这样算? 我的思考: “20以内加减法”这样一个内容,确实有很多孩子在学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甚至可以达到“又快又对”!但是方法单一。也确实会有一些孩子不会计算。至于应该怎么算,学生也会熟练地“背诵”一整套程序化的语言,操作起学具也比较熟练,可当问到为什么这样做时,却说不清其中的道理,只是凭感觉或机械模仿去做,并不一定理解了算理。在和孩子们的进一步交谈中我居然发现,在孩子门看来,摆小棒根本没什么用,因为“我都会算了,而且知道得几”!正如孩子们所说的那样,“都会算了、算对了”还要不要动手摆小棒?它

集体备课----五年级组(分数加减法)

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集体备课记录卡 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 2019 年 2 月 19日 课题折纸第 1 课时中心发言人章容 初步设计集体研讨改进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教 学 重 点 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 学 难 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 2.计算下面各题 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折纸】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手工课上,小红用了一张纸的2折了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4折了一只小鸟。

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请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表示。 (2)请学生汇报自己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用分数表示。 (3)请你估计一下,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要怎么列式?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 (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 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和? ①1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②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③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 ④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小结:师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练一练第1题 2、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减 (出示例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师小结补充。 小结: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拓展:如果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回顾整理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设计(全)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全)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教学 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第1~15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样,20以内退位减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是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阶段: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同时,结合计算,相机安排一些求剩余、已知总数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等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 地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 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应用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活动中, 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经验直接口算相关的退位减法。 难点: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 1 课时十几减9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