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夫兰克-赫兹 实验 实验报告——大连理工大学

夫兰克-赫兹 实验 实验报告——大连理工大学

夫兰克-赫兹 实验 实验报告——大连理工大学
夫兰克-赫兹 实验 实验报告——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 材料物理 班级 0705 姓 名 xxx 学号 2xxx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2019 年 03 月 16 日,第04周,星期 一 第 5-6 节

实验名称 夫兰克-赫兹 实验

教师评语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2、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加深对原子结构的了解;

3、了解在微观世界中,电子与原子的碰撞几率。

主要仪器设备:

DH4507智能型弗兰克-赫兹实验仪,BY4320G 示波器

实验原理和内容:

夫兰克一赫兹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阴极K ,板极A ,G 1 、G 2分别为第一、第二栅极。

K-G 1-G 2加正向电压,为电子提供能量。1G K U 的作用主要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提高发射效率。G 2-A 加反

向电压,形成拒斥电场。

电子从K 发出,在K-G 2区间获得能量,在G 2-A 区间损失能量。如果电子进入G 2-A 区域时动能大于或等于e 2G A U ,就能到达板极形成板极电流I .

电子在不同区间的情况:

1. K-G 1区间 电子迅速被电场加速而获得能量。

2. G 1-G 2区间 电子继续从电场获得能量并不断与氩原子碰撞。当其能量小于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

图1弗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图

灯丝电压

基态的能级差?E =E 2-E 1 时,氩原子基本不吸收电子的能量,碰撞属于弹性碰撞。当电子的能量达到

?E ,则可能在碰撞中被氩原子吸收这部分能量,这时的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E 称为临界能量。

3. G 2-A 区间 电子受阻,被拒斥电场吸收能量。若电子进入此区间时的能量小于eU G 2

A 则不能达到板

极。

由此可见,若eU G 2K

若e U G 2K =?E 则电子在达到G 2处刚够临界能量,不过它立即开始消耗能量了。继续增大U G 2K ,电子能量被吸收的概率逐渐增加,板极电流逐渐下降(如图2中ab 段)。

继续增大U G 2K ,电子碰撞后的剩余能量也增加,到达板极的电子又会逐渐增多(如图2中bc 段)。

若e U G 2K >n ?E 则电子在进入G 2-A 区域之前可能n 次被氩原子碰撞而损失能量。板极电流I 随加速电压2G K U 变化曲线就形成n 个峰值,如图2所示。相邻峰值之间的电压差?U 称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级差为?E= e ?U 。

步骤与操作方法:

1. 将面板上的四对插座 (灯丝电压,2G K U :第二栅压,1G K U :第一栅压,2G A U :拒斥电压) 按

面板上的接线图与电子管测试架上的相应插座用专用连接线连好。微电流检测器已在内部连好。将仪器的“信号输出”与示波器的“CH1输入(X )”相连;仪器的“同步输出”与示波器的“外接输入”相连。

2. 打开仪器电源和示波器电源。

3. “自动/手动”挡开机时位于“手动”位置,此时“手动 ”灯点亮。

4. 仪器上电流档共有10-9A 、10-8A 、10-7A 和10-6

A 。四档开机时位于“10-9A ”, 且之后实验中保

持档位不变。

5. 按电子管测试架铭牌上给出的灯丝电压值、第一栅压1G K U 、拒斥电压2

G A U 、电流量程I 预置相应

值。更改电压时, 按下相应电压键,指示灯点亮,按下“∧”键或“∨”键,更改预置值,若按下“<” 键或“>” 键,可更改预置值的位数,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位。

6. 同时按下“set ” 键和“>” 键,则灯丝电压,第一栅压,第二栅压和拒斥电压等四组电压按预置

图2弗兰克-赫兹实验2G K U ~I 曲线

a b

c

I (nA)

2G K (V )

U O U 1 U 2 U 3 U 4 U 5 U 6 U 7

值加载到电子管上,此时“加载 ”指示灯亮。(表明四组电压均完成加载) 7. 仪器预热10分钟

8. 按下“自动/手动”键,此时“自动 ”灯点亮。此时仪器进入自动测量状态。在自动测量状态下,第

二栅压从0开始变到85V 结束,期间要注意观察示波器曲线峰值位置,并记录相应的第二栅压值。 9. 将仪器切换到手动挡, 再次预热5分钟。

10.改变第二栅压从0开始变到85V 结束,要求每改变1V 记录相应I 和2G K U (在示波器所观察的曲

线峰值位置附近每0.2V 记录相应I A 和2G K U 值,不少于10个点。)

11.实验完毕后,同时按下“set ”键 +“< ”键,“加载 ”指示灯熄灭,使四组电压卸载。关闭仪器电源

和示波器电源。

数据记录与处理:

自动测量峰值电压数据:

手动测量的峰值电流I和峰值电压U G2K数据:

结果与分析:

由于数据量巨大,为保证曲线的精准性,使用Matlab 6.5 作为计算工具,来拟合U-I曲线,以下为拟合曲线的程序代码

将数据输入Matlab:

以U G2K为自变量X,I为应变量Y,输入数据:

x=[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13.4 13.6 13.8 14.0 14.2 14.4 14.6

14.8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4.6 24.8 25.0 25.2 25.4 25.6 25.8 26.0 26.2 26.4 26.6

26.8 27.0 27.2 27.4 27.6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 37.0 37.2 37.4 37.6 37.8 38.0 38.2 38.4

38.6 38.8 39.0 39.2 39.4 39.6 39.8 40.0 40.2 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0.2 50.4 50.6

50.8 51.0 51.2 51.4 51.6 51.8 52.0 52.2 52.4 52.6 52.8

53.0 53.2 54.0 55.0 56.0 57.0 58.0 59.0 60.0 61.0 62.0

63.0 63.8 64.0 64.2 64.4 64.6 64.8 65.0 65.2 65.4 65.6

65.8 66.0 66.2 66.4 66.6 66.8 67.0 68.0 69.0 70.0 71.0

72.0 73.0 74.0 75.0 76.0 77.0 78.0 78.2 78.4 78.6 78.8

79.0 79.2 79.4 79.6 79.8 80.0 80.2 80.4 80.6 80.8 81.0

81.2 82.0 83.0 84.0 85.0 ]

y=[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0.0 25.3 31.7 25.3 35.9 35.3

35.6 35.6 35.7 35.4 35.1 35.7 35.6 36.4 35.7 35.9 36.1

35.1 35.5 34.3 34.2 30.0 19.9 6.0 0.0 0.0 9.6 24.6 39.4 47.8

49.4 49.8 49.8 50.1 49.2 49.5 48.7 49.1 48.5 48.6 47.6

46.3 45.7 45.1 43.3 41.0 39.0 27.0 8.4 0.0 2.0 13.6 29.6

44.4 53.0 59.0 59.7 60.8 60.2 60.7 59.6 59.3 60.5 60.4

58.6 58.6 57.3 57.8 55.0 53.4 51.9 51.4 41.8 27.4 11.7

12.5 19.6 31.1 43.5 55.8 63.3 68.7 70.5 70.0 70.5 70.8

69.6 70.1 70.2 70.1 68.9 66.9 67.0 66.1 65.3 60.4 60.3

54.8 50.0 41.2 35.1 34.0 39.0 47.3 57.1 66.6 72.9 80.9

83.0 82.2 83.9 82.7 83.1 83.4 82.3 82.7 82.2 81.4 81.2

78.6 78.5 76.3 76.3 73.7 71.7 67.7 63.6 62.4 63.0 67.5

74.6 80.5 87.7 93.7 99.5 101.6 104.6 103.0 105.2 104.4 103.3

103.9 103.9 103.9 104.3 100.6 103.1 101.5 103.0 102.3 100.8 100.9

97.9 99.5 98.1 ]

定义函数f为以x,y为基础得到的拟合函数,经实验得,当以28次多项式拟合时,得到的函数图像能够较好的符合所需的曲线形状;f=polyfit(x,y,28);

然后绘制函数图像;b=polyval(f,x); plot(x,y,'o',x,b); grid on

可以得到函数图像(见下页图),可见除去开头由于过多电流零值,和曲线末尾数据不稳定导致的曲线拟合出现坏点以外,其余部分的曲线均能够正确地反映电流随电压值增加而发生的变化。

然后根据图像和已测得的相关数据, 可以得到实际手动测量中得到的电流峰值及其对应的电压值如下

然后使用MLS 处理这一组数据, 以得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设其满足这样的线性关系

U n a U K G ?+=2, 其中以n 为自变量, ΔU 为斜率, a 为截距; 计算过程如下:

9486.12)

()(2

=--=

∑∑x x y x x b i

i

i

, 28.0=-=x b y a

96095.02

)(2=---=

∑n bx a y

s i i

y ,

22971.0)

(2

=-=

∑x x

s s i

y

b

8946.01

)()(2

2=+-=∑n x x x s s i

y

a 又对于任意一标准差与扩展不确定度的关系有, z z v zA s s t U *57.2== 得到a 与b, 即电流截距与第一激发电位ΔU 的最终值为

V a )6.09.12(b U A,10*2)0(-9±==?±=

讨论、建议与质疑:

2. I 的谷值并不为零,而且谷值依次沿2G K U 轴升高,如何解释?

电子被加速后所带的能量为E , 设氩原子的第一激发能为U ,若E 不等于nU , 则电子会带着剩余的E-nU 的能量撞击到第二极板上而产生电流。 因此I 的谷值不会为零。

当G2K 电压不断升高时, 电子所含有的能量E 越来越大, 而根据原子物理学相关理论, 电子所含有的能量越大, 与氩原子撞击的概率就越小, 故有的电子可能只与氩原子发生一次碰撞、 甚至不发生碰撞, 便携带剩余的能量撞击到A 极板上形成电流,一方面未发生碰撞的电子越来越多, 同时电子剩余的能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当加速电压G2K 不断升高时,所以曲线上的电流谷值也不断升高。

3 .第一峰值所对应的电压是否等于第一激发电位?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并不等于第一激发电位, 电流峰值表示, 击中极板的电子携带有最大的剩余能量, 如第一个

峰值表示, 电子所携带的能量, 比氩原子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略少一点, 所以电子的能量不能被氩原子吸收。 因而第一峰值所对应的电压不等于第一激发电位, 而是有非常小的差别。

3.写出氩原子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能级差。

eV V e 9.129.12*U *e E ==?=?

4. 对本实验的改进与建议。

实验中发现, 本实验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并不复杂, 但是由于实验仪器上存在一下设计的缺陷, 导致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而对最终的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根据实验中的实际体会, 认为实验仪器有以下可以改进:

一. 在调节各个电压的时候, 被调节数位应当设置为闪动, 可以让操作人员知道当前调节的是哪一

位数字, 以防出现调节失误(实验中发现误调导致的电压反复, 会使实验数据出现偏差) 二. 关于在读数方法上的改进

本实验中首先使用了仪器的自动挡和示波器的方法来初步判定峰值的出现, 建议将实验仪器改造为具有记忆功能, 能够同时显示三到四个电流值, 这样就方便操作者记录峰值的电流, 而降低误判的可能性。

**另外存在一个疑问: 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截距值a 的不确定度非常大, 甚至超过了其值本身; 但是按照公式计算的过程是没有错误的, 另外y 和b 的不确定度都比较合理, 因此只能认为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个原理上的缺陷导致了a 的不确定度如此之大, 可是这个缺陷却找不出来, 很奇怪。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 学院(系):电信学部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4年11月23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网络硬件环境准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准备计算机网络实验所用到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工具。 二、实验设备 1.网络传输介质在网络中,信息是通过传输介质来传送的,常用的网络传输 介质有三种: ①金属导体,用电流变化传输信息。如同轴电缆、双绞线等。 ②光纤,用光波传输信息。如透明玻璃为介质。 ③不需要物理连接,用电磁波的辐射传输信息。如无线电、微波、卫星等。 本实验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做网络传输介质进行网络连接,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100Mbps。双绞线具有抗干扰性能好、布线方便、价格低、全双工的特点。适用于较短距离的电话系统和局域网系统。 2.网卡 网络接口卡(NIC)也被称为网络适配器,是一种连接设备。它能够使工作站、服务器、打印机或其他节点通过网络传输介质接收并发送数据。 首先要给PC机装上网卡,打开机箱,把网卡插在白色的PCI插槽里;然后开机,装上驱动程序;网络传输介质的连接器(如双绞线的RJ-45连接器)插入网卡的连接器接口。 三、实验内容 制作实验用的双绞线制作两端使用EIA/TIA568B同一标准的正线。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网络硬件环境准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见预习报告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见预习报告 三、主要仪器设备 双绞线,网线头,电缆测试仪子母机,钳子。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1.制作实验用的双绞线;制作两端使用EIA/TIA568B同一标准的正线。 2.按照线色排好理直、剪齐,能清楚的看到8个线头整齐的顶到最前位置,套 管推过止口位置;然后压紧。 3.逐根线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电缆测试仪子母机显示情况,制作一根八根线全部正常的网线 六、讨论、建议、质疑

2018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A2作业25-28参考答案

1 作业二十五 稳恒磁场(一) 25-1. 127.210(T) B j -=? 12129.6107.210(T)B i j --=-?+? 25-2. 002I B L π=,方向与水平线成45度角,指向右上方。 25-3.(1)021 12()4I R R B R R μ-=,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2)2221()2I m R R π= -,方向垂直纸面向内。 25-4.(1 )01(22I B R μπ=,方向垂直纸面向内。 (2 )00(262I I B R R μμπ=2+,方向垂直纸面向内。 25-5. 2429.3410(A m ) 12.53(T)m B -=??= 25-6. 66.3710(T)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作业二十六 稳恒磁场(二) 26-1. 02I B x μπ=,Φ=0。 26-2. 22 2m v e B πΦ= 26-3. I l B 0d μ=?? . 26-4. 66210ln3 2.1910(Wb)--Φ=??≈? 26-5. 2202200()()()2() ()2r a I r a B a r b r b a I r b r μπμπ??≤?-?=≤≤?-??≥?? 26-6.解:(1)20 2110()()20 ()r D NI B D r D r r D μπ?? ;

2 (2)d d Bh r Φ= 0102 d ln 2NIh D N D μπΦ Φ=Φ=? 26-7. 沿磁感应线做一圆柱形高斯面,由高斯定理d 0S B S ?=??,当?S 很小时, 可得B 1=B 2 ,即同一条磁感应线上的B 相等; 用安培环路定理,由于回路当中不包围电流,则有 0d 0L B l I μ∑?==?, 所以3434=0=B l B l B B -→。由此证明题设。 作业二十七 稳恒磁场(三) 27-1. 0e m v mv B qR eR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0 2T R t v π== 27-2. F IR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7-3.(1)ab 两点间的电势差,b 点电势高。(2)41.0710(/)d v m s -∴=?。 (3)2835.8410(m )n -=? 27-4. (1) M m B =?,12M Il l B =,方向向上。 (2 ) 12A l = 27-5.做负功。电流同向,三条导线间是吸引力,由d d A F r =?可知,o 处导线给b 导线的作用力与 径向平行, 当将b 处导线沿切向移动到c 处时,该磁力不做功。 但该导线相对于a 处导线,距离增加,需要克服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磁力)做负功。 27-6.不能,因为: B v q f ?= 带电粒子所受的磁场力始终与运动速度垂直,所以它只改变速度的 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因而不能改变粒子的动能。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它有可能增大粒子的动能。 作业二十八 稳恒磁场(四) 28-1.(C) 28-2.不能。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说明定理的左端,即H 的环流只与传导电流有关,与分子电流无

10夫兰克赫兹实验仪实验 - 讲义

夫兰克-赫兹实验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提出了一个氢原子模型,并指出原子存在能级。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光谱中的每根谱线表示原子从某一个较高能态向另一个较低能态跃迁时的辐射。 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夫兰克(J.Franck)和赫兹(G. Hertz)通过实验的测量,发现电子和原子碰撞时会交换某一定值的能量,且可以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直接证明了原子发生跃变时吸收和发射的能量是分立的、不连续的,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从而证明了玻尔理论的正确。由而获得了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实验目的】 夫兰克一赫兹实验通过测定氩原子等元素的第一激发电位(即中肯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 【实验原理】 1.关于激发电位: 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指出: (1)原子只能较长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简称为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隔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2)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E m和E n分别代表有关两定态的能量的话,辐射的频率ν决定于如下关系: hν=E m-E n(1-2-1)式中,普朗克常数 h= 6.63 ×10-34J·s 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办法来实现。 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0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eU0。当具有这种能量的电子与稀薄气体的原子(比如十几个乇的氩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如以E1代表氩原子的基态能量、E2代表氩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量,那么当氩原子吸收从电子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作业10(稳恒磁场四)与答案详解

作业 10 稳恒磁场四 1. 载流长直螺线管内充满相对磁导率为 r 的均匀抗磁质,则螺线管内中部的磁感应强度B 和磁场强度 H 的关系是 [ ] 。 A. B 0 H B. B r H C. B 0H D. B 0 H 答案:【 D 】 解:对于非铁磁质,电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关系 B r H 抗磁质: r 1,所以, B H 2. 在稳恒磁场中,关于磁场强度 H 的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H 仅与传导电流有关。 B. 若闭合曲线内没有包围传导电流,则曲线上各点的 H 必为零。 C.若闭合曲线上各点 H 均为零,则该曲线所包围传导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D.以闭合曲线 L 为边界的任意曲面的 H 通量相等。 答案:【 C 】 解:安培环路定理 H dl I 0 ,是说:磁场强度 H 的闭合回路的线积分只与传导电流 L 有关,并不是说:磁场强度 H 本身只与传导电流有关。 A 错。 闭合曲线内没有包围传导电流,只能得到:磁场强度 H 的闭合回路的线积分为零。并 不能说:磁场强度 H 本身在曲线上各点必为零。 B 错。 高斯定理 B dS 0 ,是说:穿过闭合曲面,场感应强度 B 的通量为零,或者说, . S 以闭合曲线 L 为边界的任意曲面的 B 通量相等。对于磁场强度 H ,没有这样的高斯定理。 不能说,穿过闭合曲面,场感应强度 H 的通量为零。 D 错。 安培环路定理 H dl I 0 ,是说:磁场强度 H 的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闭合回路 L 包围的电流的代数和。 C 正确。 抗磁质和铁磁质的 B H 曲线,则 Oa 表示 3. 图 11-1 种三条曲线分别为顺磁质、 ; Ob 表示 ; Oc 表示 。 答案:铁磁质;顺磁质; 抗磁质。 4. 某铁磁质的磁滞回线如图 11-2 所示,则 图中 Ob (或 Ob ' )表示 ; Oc (或 Oc ' )表示 。 答案:剩磁;矫顽力。

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

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A》 (1) 《机械设计基础B》 (8) 《**模型设计概论》 (15)

阅后删除:请以学部下设学院为单位将全部课程编辑在同一个文档内 《机械设计基础A》教学大纲 (学分4 学时64) 一、课程说明(200字以内,简单说明本课程的地位及教学内容等,阅后删除红色字体) 本课程是工科近机械类(包括机械类某些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大类课程之一,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将来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基本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1-○1、1-○2、1-○3) 1. 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机械的传动原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设备中基本机构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2. 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等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3. 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对应毕业要求:1-○1); 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对应毕业要求:1-○1); 5.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6. 了解机械设计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对应毕业要求:1-○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 1 一、基本概念 1. 研究的对象、内容; 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 求和一般设计过程。 1.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 容 2.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设计过程。 2 讲授2、4 2 二、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和速度分析 1. 机构运动简图 2. 平面机构自由度 1. 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 绘制。 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 算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 3 讲授、上 机 1、5

夫兰克赫兹实验

夫兰克-赫兹实验 20世纪初,在原子光谱的研究中确定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原子光谱中的每根谱线就是原子从某个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的辐射形成的。原子能极的存在,除了可由光谱研究证实外,还可利用慢电子轰击稀薄气体原子的方法来证明。1914年夫兰克-赫兹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了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电子能量改变的情况,测定了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了原子分立态的存在。后来他们又观测了实验中被激发的原子回到正常态时所辐射的光,测出的辐射光的频率很好地满足了玻尔假设中的频率定则。夫兰克-赫兹实验的结果为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他们获得了192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汞或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原子分立态的存在; (2)练习使用微机控制的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原理] 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以核为中心沿各种不同轨道运动的一些电子构成的(图 1)。对于不同的原子,这些轨道上的电子数分布各不相同。一定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当同一原子的电子从低能量的轨道跃迁到较高能量的轨道时(如图1中从Ⅰ到Ⅱ),原子就处于受激状态。若轨道Ⅰ为正常状态,则较高能量的Ⅱ和Ⅲ依次称为第一受激态和第二受激态,等等。但是原子所处的能量状态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玻尔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的制约: (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在稳定状态中,其 中每一状态相应于一定的能量值i E (i =1,2,3…),这些能量 值是彼此分 立的,不连续的。 (2)频率定则。当原子从一个稳定状态过渡到 另一个稳定状态时,就吸收或放出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频 率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所处两定态之间的能量差,并满足如下关系: m n E E hv -= (1) 其中346.6310h J s -=??,称作普朗克常数。 原子状态的改变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当原子本身吸收或放出电磁辐射时,二是当原子与其他图1 原子结构示意图(玻尔模型)

大工18春金工实习一实验报告及要求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3427603.html, ------------------------------------------------------------------------------------------------------------------------------ 《金工实习(一)》实验报告及要求 学习中心:姓名: 1.请简述根据所起的作用不同,切削运动可分为哪两种运动。 答: 2.请简述卧式铣床的组成及其作用。 答: 3.请简述牛头刨床的组成及作用。 答: 4.刨床主运动是什么? 答: 5.平面磨床的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 答: 6.外圆磨床的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 答: 7.请简述Z412型台式钻床的工作特点。 答: 8.麻花钻的结构包括哪些? 答: 9.扩孔钻的特点有哪些? 答: 10.攻螺纹要点包括哪些? 答: 11. 学习心得 为区分实验报告是否独立完成,请写些自己对该实验课程的想法或者学习心得。 实验报告要求 一、课程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离线作业(实验报告),无在线作业和考试。“离线作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3427603.html, ------------------------------------------------------------------------------------------------------------------------------ 及要求”在该课程的“离线作业”模块中下载。 二、离线作业要求 请根据课件中的操作及实验结果来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提交至课程平台,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依据,未提交者无成绩。 《金工实习(一)》实验报告由车床的组成及调整、铣床的组成及铣削平面的方法、牛头刨床的组成及调整、磨床及磨削加工、钻床及钻孔加工方法、扩孔、锪孔及铰孔加工方法、螺纹的加工七个独立的部分构成,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三、离线作业提交形式 学生需要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点“上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四、离线作业批阅 老师会在作业关闭后集中批阅离线作业,在离线作业截止提交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阅。 注意事项: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不准抄袭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成绩以零分计!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成绩管理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成绩管理办法(试行)为加强和规范本科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1.凡学生所选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学分。考核成绩一律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开卷、笔试、口试、论文、大作业等方式或组合方式进行。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60分为及格),个别环节(如第二课堂等)可以采用二级分制评定(通过、不通过)。成绩以百分制记载时,一律取整数。 3.考试成绩评定,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考试成绩相结合。开课初,任课教师应当向学生说明考试方式和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比例。各项成绩的评定须有依据及相关辅证材料。 4.包含实验的课程,学生必须按时完成实验(包括实验报告)方可参加考试。至期末尚未完成实验者,取消其考试资格,记为旷考。 5.选课后未正式办理退课手续,又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记为旷考。 6.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在长学期开学第一周设有补考,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可以参加补考,补考成绩按实际成绩记载,并在成绩后注明“补考”字样。 7.学生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时,必须在考前向所在学部(学院)教务办公室提出缓考书面申请,请病假须有医院证明,经教务处批准后方能生效。因事一般不准缓考。在考试过程中因病不能坚持考试的学生,在征得监考教师同意后,立即赴校医院就医,并凭当日医疗证明到所在学部(学院)教务办公室补办缓考手续。考试后补交的病假证明无效。申请体育课缓考必须于考试前办理。办理缓考手续的课程记为“申请缓考”,补考通过后,成绩按第一次考试处理。 8.学生考试作弊或旷考,除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外,成绩记为0分或不通过,未通过原因记为“作弊”或“旷考”,作弊或旷考者不能参加补考。 9.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课程可以参加重修,重修后的成绩按实际成绩记载,并在成绩后注明“重1”或“重2”字样;考核成绩合格的课程可以参加复修,复修后的成绩按实际成绩记载,并在成绩后注明“复1”或“复2”字样。 10.由于课程变动或其它特殊原因造成重修的课程,重修次数的标注,以替代后的累计次数为准,课程学分,以实际所修学分数记载。 二、课程成绩管理 1.教学记录:任课教师应于学生选课补退选结束后及时打印教学记录表,此表用于日常教学记录及记录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课程成绩录入完成后,任课教师应将教学记录与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有数据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有数据

弗兰克赫兹实验 作者 luckydog8686 实验背景: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夫兰克和赫兹对勒纳用来测量电离电位的实验装置作了改进。他们采取慢电子(几个到几十个电子伏特)与单元素气体原子碰撞的办法,着重观察碰撞后电子发生什么变化(勒纳则观察碰撞后离子流的情况)。通过实验测量,电子和原子碰撞时会交换某一定值的能量,且可以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独立证明了原子波尔理论的正确性,由此获得了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点位,证明原子能记得存在。 2.学习测量微电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原子能级 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只能处在一些不连续的定态中,每一定态相应于一定的能量,常称为能级。受激原子在能级间跃迁时,要吸收或发射一定频 率的光子。然而,原子若与具有一定 能量的电子发生碰撞,也可使原子从 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夫兰克-赫兹 实验正是利用电子与原子的碰撞实现

这种跃迁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的作用下获得能量,表现为电子的动能2 /2mv ,当2 /2n m eU mv E E ==-时,即可实现跃迁。若原子吸收能量0eU 。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则称0 U 为第一激发电位或中肯电位。 汞原子基态之上的最低一组能级如右图所示。汞原子基态为由二个6s 电子组成的1 S ,较近的激发态为由一个6s 电子和一个6p 的电子构成的11P 单能级和32P , 3 1 P 和30P 组成的三能级。只有31P 为允许自发跃迁态:31 10 P S →,发出波长为253.7nm 的紫外光,对应能量为0 4.9U eV =。32P 和3 P 为亚稳态,因3110P S →的跃迁属于禁戒跃迁,所以通常把3 1 P 态称为汞的第一激发态。 (二)原理说明 实验原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充汞的夫兰克 -赫兹管,其阴极K 被灯丝H 加热,发射电子。电子在K 和栅极G 之间被加速电压KG U 加速而获得能量,并与汞原子碰撞,栅极与板极A 之间加反向拒斥电压GA U ,只有穿过栅极后仍有较大动能的电子,才能克服拒斥电场作用,到达板极形成板流A I 。 图3

大工19秋《电机与拖动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教育学院电机与拖动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汕头市知纳培训中心奥鹏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学生: 完成日期: 2020年03 月01 日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单项变压器实验 实验目的: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实验项目:1、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Uo=F(uo), P=F(uo) 2、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Yk=F(Ik), PK=F(I) 3、负载实验保持U I =U1u1,cosφ2=1的条件下,测取U2=F(I2)(一)填写实验设备表

(二)空载实验 1.填写空载实验数据表格 2. 根据上面所得数据计算得到铁损耗Fe P 、励磁电阻m R 、励磁电抗m X 、电压比k

(三)短路实验 1.填写短路实验数据表格 O (四)负载实验 1. 填写负载实验数据表格 (五)问题讨论 1. 什么是绕组的同名端? 2. 为什么每次实验时都要强调将调压器恢复到起始零位时方可合上电源开关或断开电源开关? 尽可能避免因万一连线错误而造成短路,烧毁电源。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体会:通过实验我对变压器的参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变压器的特性有了更具体深刻的体会,同时学会了在实验室应根据需要正确选择各仪表量程保护实验设备。 建议:数据的处理只用表格来进行了,显得比较粗糙,可以用图表来处理,结果会更直观。

实验报告二 实验名称:直流发电机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被试电机的有关性能 实验项目:空载特性外特性调整特性 (一)填写实验设备表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件

它们的静电能之间的关系是[ ]。 .A 球体的静电能等于球面的静电能 .B 球体的静电能大于球面的静电能 .C 球体的静电能小于面的静电能 .D 球体内的静电能大于球面内的静电能,球体外的静电能小于球面外的静电能 答案:【B 】 解:设带电量为Q 、半径为R ,球体的电荷体密度为ρ。 由高斯定理,可以求得两种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分布 02 2επQ E r S d E S ==??? ,2 002r Q E επ= 对于球体电荷分布: 03223402 03 1>==ερεπρ πr r r E ,(R r <);2022r Q E επ=,(R r >)。 对于球壳电荷分布: 0/1=E ,(R r <);2 0/ 22r Q E επ= ,(R r >)。 可见,球外:两种电荷分布下,电场强度相等;球内:球体电荷分布,有电场,球壳电荷分 布无电场。 静电场能量密度202 1 E εω= 两球外面的场强相同,分布区域相同,故外面静电能相同;而球体(并不是导体)内部也有电荷分布,也是场分布,故也有静电能。所以球体电荷分布时,球内的静电场能量,大于球面电荷分布时,球内的静电场能量;球体电荷分布时,球外的静电场能量,等于球面电荷分布时,球外的静电场能量。 2.1C 和2C 两空气电容器串联起来接上电源充电,然后将电源断开,再把一电介质板插入1C 中,如图6-1所示,则[ ]。 .A 1C 两端电势差减少,2C 两端电势差增大 .B 1C 两端电势差减少,2C 两端电势差不变 .C 1C 两端电势差增大,2C 两端电势差减小 .D 1C 两端电势差增大,2C 两端电势差不变 答案:【B 】 解:电源接通时,给两个串联的电容器充电。充电量是相同的,是为Q 。则两个电容器的电压分别为 11C Q U = ,2 2C Q U = 电源断开后,1C 插入电介质,两个电容器的电量不变,仍然都是Q 。但1C 的电容增大,因此1C 两端的电压降低;而2C 不变,因此,2C 两端的电压不变。 3.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间相距d ,两板间电势差为U ,一个质量为m ,电荷为e -的电子,从负极板由静止开始向正极板运动,它所需的时间为[ ]。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 申报书 项目类别:□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项目名称: 项目成员: 学部(学院): 指导教师: 立项时间:2017年1月 教务处制表

项目名称 负 责 人 姓名学部(院)学号班级电话邮箱 项 目 成 员 指导教师 姓名单位 职称联系电话 企业导师 姓名单位 职称联系电话 项目来源□前期创新项目成果□导师的科研项目□创新性的课题□已有产品的继续研发□企业的需求□竞赛获奖作品□科技计划资助□其他 项目技术成熟度□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设计)专利□著作权利 □科技成果鉴定□成熟的设想□初步测试成功□其他 创业 团队 介绍 (团队各成员的知识背景,分工,指导教师,企业导师情况。)

(产品介绍,产品技术水平,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产品的竞争优势。) 项目 的基 本情 况及 创新 内容 (行业历史与前景,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行业竞争对手,未来市场销售预测。) 行业 背景 市场 前景 (生产方式,生产材料,劳动力需求,设备需求,质量保证,生产成本。) 产品 制造

(资金需求量、用途、使用计划,融资途径。) 项目 投资 预算 融资 计划 (合作计划,实施方案,机构设置,人员管理,销售策略等。) 项目 运营 模式 (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拟采取的控制措施。) 项目 风险 预测 应对 措施

(未来三年或五年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 财务 预测 (从项目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成效性加以评价。) 指导 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学部 学院 评审 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年月日 学校 评审 意见 签章:年月日

弗兰克赫兹实验

弗兰克-赫兹实验 1.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汞或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原子分立态的存在; (2)练习使用微机控制的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2.实验原理 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以核为中心沿各种不同轨道运动的一些电子构成的。对于不同的原子,这些轨道上的电子束分布各不相同。一定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当同一原子的电子从低能量的轨道跃迁到较高能量的轨道时,原子就处于受激状态。若轨道1为正常态,则较高能量的2和3依次称为第一受激态和第二受激态,等等。但是原子所处能量状态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玻尔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的制约: (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在稳定状态中,其中每一状态相应于一定的能量值Ei (i =1,2,3,…),这些能量值是彼此分立的,不连续的。 (2)频率定则。当原子从一个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状态时,就吸收或放出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频率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所处两定态之间的能量差,并满足如下关系: n m h E E ν=- 其中34 6.6310 h J s -=??称作普朗克常数。 原子状态的改变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当原子本身吸收或放出电磁辐射时,二是当原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而交换能量时。本实验就是利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汞原子相碰撞而发生能量交换来实现汞原子状态的改变。 由玻尔理论可知,处于基态的原子发生状态改变时,其所需能量不能小于该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受激态时所需的能量,这个能量称作临界能量。当电子与原子碰撞时,如果电子能量小于临界能量,则发生弹性碰撞;若电子能量大于临界能量,则发生非弹性碰撞。这时,电子给予原子以跃迁到第一受激态时所需要的能量,其余能量仍由电子保留。 一般情况下,原子在受激态所处的时间不会太长,短时间后会回到基态,并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所获得的能量。其频率υ满足下式 g h eU ν= 式中g U 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所以当电子的能量等于或大于第一激发能时,原子就开始发光。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可用图 来说明。其中弗兰克-赫兹管是一个具有双栅极结构的柱面型充汞四极管。第一栅极1G 的作用主要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电子发射的影响提高发射效率。第一栅极1G 与阴极K 之间的电位差由电源G U 提供。电源f U 加热灯丝FF ,使旁热式阴极K 被加热,从而产生慢电子。扫描电源a U 加在栅极2G 和阴极K 之间,建立一个加速场,使得从阴极发出的电子被加速,穿过管内汞蒸汽朝栅极2G 运动。由于阴极到栅极2G 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在适当的汞蒸气压下,这些电子与汞原子可以发生多次碰撞。电源R U 在栅极2G 和极板P 之间建立一拒斥场,到达2G 附近而能量小于R eU 的电子不能到达极板。极板电路中的电流强度P I 用微电流放大器A 来测量,其值大小反映了从阴极到达极板的电子数。实验中保持R U 和G U 不变,直接测量极板电流P I 随加速电压a U 变化的关系。 加速电压a U 刚开始升高时,板极电流也随之升高,直到加速电压a U 等于或稍大于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这时在栅极2G 附近电子与汞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把几乎全部的能量交给汞原子,使汞原子激发。这些损失了能量的电子不能越过R U 产生的拒斥场,到达板极的电子数减少,所以电流开始下降,继续增加a U ,电子在与汞原子碰撞后还能在到达2G 前被加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选课操作指南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选课操作指南 一、登录: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主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3427603.html, ),可以看到 “本科生选课入口X ”,任意点击后进入本科生综合教务系统登录界面,输入帐号(即学生本人的学号)和密码,然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附:密码如有遗忘,请及时与本学院教务员老师联系。 密码更改:进入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后,依次点击“个人管理”、“个人信息”,可以看到“密码:更改密码”。 二、选课步骤 1、选择课程:依次点击“选课管理”---“选课方案” ---“选择相应的培养 方案名称”--- “网上选课”---“自由选择”,如下: 课程号可以从学生本人专业培养计划中“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设 置一览”表内查询,也可以从“课程清单”处查询,课程清单在教务处主页左侧教务专栏内的"选课安排"或者"课程安排"中 输入课程号,点击“确定”按钮

附:介绍一下标签项“本学期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通识、综合素质和公共个性课程”和“重修、复修课程”页面。 建议:选择“本学期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通识、综合素质和公共个性课程”即可完成大部分课程的选择。 依次点击“选课管理”或“选课方案”---“选择相应的培养方案名称”---“网上选课”,进入选课界面,默认显示为“方案课程”页面。 确定好自己想要选择的课程,点击最左端“选择”标签,按“确定”按钮,若成功,将提示“选课成功!”, 请同学们注意! 课序号:同一门课程的不同课序号,意味着有可能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地点的不同。 在“开课系”也可以模糊输入开课院系名,如输入一个字“人”,就会显示包含“人”字院系(如人文学院)的所有开课课程;或者模糊输入课程名

弗兰克赫兹实验

Franck-Hertz 实验 根据光谱分析等建立起来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指出原子的核外电子只能量子化的长存于各稳定能态E n (n =1,2,…,),它只能选择性地吸收外界给予的量子化的能量差值(E n - E k ),从而处于被激发的状态;或电子从激发态选择性地释放量子化的能量E n -E k =h γnk ,回到能量 较低的状态,同时放出频率为h γ nk 的光子。其中h 为普朗克常数。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重复了上述电子轰击原子的实验,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使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直接观测到原子内部能量发生跃变 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为某一定值,从而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及波尔理论的正确性。 一、实验要求 1.通过测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了解Franck 和Hertz 在研究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方面所采用的实验方法。 2.了解电子和原子碰撞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微观图像。 二、实验仪器 FH —1A Franck-Hertz 实验仪。 三、工作原理 充氩四极Franck-Hertz 实验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Franck-Hertz 实验原理图 电子与原子的碰撞过程可以用一下方程描述: E V M v m MV v m e e ?+'+'=+22222/12/12/12/1 (2.1)

式中: m e ——原子质量; M ——电子质量; v ——电子碰撞前的速度; v’——电子碰撞后的速度; V ——原子碰撞前的速度; V’——原子碰撞后的速度; ΔE ——原子碰撞后内能的变化量。 按照波尔原子能级理论, ΔE=0 弹性碰撞; (2.2) ΔE=E 1-E 0 非弹性碰撞; 式中: E 0 ——原子基态能量; E 1——原子第一激发态能量。 电子碰撞前的动能2 2/1v m e < E 1-E 0时,电子与原子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ΔE=0 ,原子仍然停留在基态。电子只有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碰撞前获得的动能2 2/1v m e ≥ E 1-E 0,才能在电子产生非弹性碰撞,使得电子获得某一值(E 1-E 0)的内能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调整加速电场的强度,电子与原子由弹性碰撞到非弹性碰撞的变化过程将在电流上显现出来。 Franck-Hertz 管即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计的。 在充入氩气的F-H 管中(如图2.1所示),阴极K 被灯丝加热发射电子,第一栅极(G1)与阴极K 之间的电压 V G1K 约为1.5V ,其作用是消除空间电荷对阴极K 的影响。当灯丝加热时,热阴极K 发射的电子在阴极K 与第二栅极(G2)之间正电压形成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动能,并与V G2K 空间分布的气体氩原子发生如 (2.1) 式所描述的碰撞而进行能量交换。第二栅极(G2)和A 极之间的电压称为拒斥电压,起作用是使能量损失较大的电子无法达到A 极。 阴极K 发射的电子经第一栅极(G1)选择后部分电子进入G1G2空间,这些电子在 加速下与氩原子发生碰撞。初始阶段, V G2K 较低,电子动能较小,在运动过程中与氩原子作弹性碰撞,不损失能量。碰撞后到达第二栅极(G2)的电子具有动能22/1v m e ',穿过G2后将受到V G2K 形成的减速电场的作用。只有动能 2 2/1v m e '大于eV G2A 的电子才能到达阳极A 形成阳极电流I A ,这样,I A 将随着V G2K 的增加而增大,如图 I A — V G2K 曲线Oa 段所示。 当V G2K 达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13.1V 时,电子与氩原子在第二栅极附近产生非弹性碰撞,电子把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全部能量传给氩原子,使氩原子从较低能级的基态跃迁到较高能级的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把全部能量给了氩原子,即使他能穿过第二栅极

大工15秋《金工实习(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金工实习(二)》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鞍山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15年秋季 学生姓名:张志国

1.车床安装工件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答:车床安装工件时,注意事项如下: (1).只要满足加工要求,应尽量减少工件悬伸长度; (2)工件要装正夹牢; (3)夹紧工件后随手取下三爪扳手,以免开车后飞出伤人; (4)安装大工件时,卡盘下面要垫木板,以免工件落下,砸坏床身导轨 2.请简述车床在车削中试切的意义。 答:答:刻度盘和丝杠的螺距均有一定误差,往往不能满足精车尺寸精度的要求,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常采用试切的方法来保证尺寸精度。 3.请简述三面刃铣刀及立铣刀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答:三面刃铣刀:在其圆周和两个端面上均有刀齿。由于三面刃铣刀的结构特点。它可以在工件上同时铣削2-3个表面。立铣刀:在它的圆周及端部,有若干刀齿。套式立铣刀:对于直径较大的立铣刀一般采用空心结构。又称套式立铣刀。键槽铣刀:其端部为两个刀刃。它可以在工件上直接加切深。键槽铣刀一般安装在立式铣床或键槽铣床上。锯片铣刀通常安装在卧铣上。还有一些铣刀,专门加工一些特型沟槽。这些铣刀刀刃部分的轴面形状与被加工的沟槽截面吻合。 4.请简述刨床刨削T型槽的步骤。 答:刨床刨削T型槽的步骤:第一步:刨削顶面。第二步:换上切刀,按加工线刨直槽。第三步:换上右弯头刀,刨右凹槽,回程时抬刀要高于工件,使刨刀从槽外退回,以免损坏刨刀。这一点与刨平面不同。第四步,换上左弯头刀,刨左凹槽,工件进给方向与刨右凹槽相反。

5.请简述砂轮和砂轮的组成。 答:砂轮是磨削的切削工具,是由许多细小磨粒结合剂粘接而成的一种多孔物体。磨粒、结合剂和气孔是砂轮结构的三要素。磨粒起切削作用,结合剂起连接作用,气孔起形成切削刃,容纳屑沫,散热冷却的作用。根据磨料不同,常用的有刚玉类及氧化铝砂轮和碳化硅类砂轮。 6.请简述磨削加工范围。 答:磨削加工范围:磨平面、磨外圆、磨内圆外、磨螺纹、磨齿形、磨花键等磨削加工属于精加工,其主要特点是: (1)可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 (2)可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Ra值; (3)可加工高硬度的工件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和玻璃等。但一般不宜加工韧性较大 的有色金属。 7.请简述微机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流程。 答:微机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流程如下: 1、根据零件形状和尺寸进行编程,自动编程机具有键盘输入、数据显示、屏幕作图和纸带穿孔等多种功能,可大大提高编程效率。 2、穿孔纸带输入机将编好的加工程序自动输入计算机。 3、将穿好钼丝的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加工具有内封闭几何图图形的工件时,需要在工件加工部位,首先钻一个工艺,以便钼丝从孔中传入。 4、调整好机床和放电参数。 5、进行线切割加工。

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

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制定本办法。 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旨在奖励在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中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引导全校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通过评奖工作,充分肯定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教学成果,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优秀教学成果奖主要奖励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本科教学一线教师。 三、成果内容 优秀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有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以及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经过一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明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教学成果。其内容包括:(一)针对人才培养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二)根据教学要求,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 (三)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四) 四、等级设置和评审标准 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设立一等、二等和三等共三个等级,每年的奖励数额为: 一等奖3-5项,二等奖12-15项,三等奖20-25项,必要时,另设特等奖1-2项。 各奖励等级的评审标准如下: 一等奖:理论上有较大创新,实践上取得显著效果,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培养

弗兰克-赫兹实验实验报告

弗兰 克-赫兹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证明原子能级存在。 二实验原理 1激发电势 玻尔的原子能级理论 (1)原子只能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些稳定的状态,(简称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隔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2)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了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辐射频率是一定的,满足 n m E E hv -=(1) 原子实现能级跃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碰撞的方式来实现的。 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势差为U 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的能量为eU ,当具有这种能量的电子与稀薄气体中的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如以E 1带表汞原子的基态能量,E 2代表汞原子第一激发态的能量,那么当汞原子从电子传递来的能量恰好为 120E E eU -=(2) 时,汞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相应的电势差称为汞的第一激发电势(中肯电势)。 夫兰克-核子实验原理如图1示。 在充汞的夫兰克赫兹管中, GK 供电子加速。在板极A 和栅极G 示。当电子通过KG 空间进入GA 空间时,如果有较大的能量(≥eU AG ),就能冲过反向拒斥电场而到达板极形成电流,为微电流计PA 检测出。如果电子在KG 空间与汞原子碰

撞,把自己的一部分能量给了汞原子而使后者激发的话,电子本身剩余的能量很少,以致功过栅极后不足以克服拒斥电场而被折回到栅极。这时,通过微电流计的电流将显着的减小。 实验时,观察电流计的电流随U GK 逐渐增加时的现象。如果原子能级确实存在的话,而且基态与第一激发态有确定的能量差,就能观察到如图3示的I A -U GK 曲线。曲线反映了汞原子在KG 空间与电子进行能量交换的情况。当KG 空间电压逐渐增加时,电子在KG 空间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能量。但起始阶段,由于电压较低,电子的能量较少,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它与原子碰撞也只有较少的能量交换(弹性碰撞)。穿过栅极的电子形成的板流IA 将随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图中OA 段)。当KG 间的电压达到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U0时,电子在栅极附近与汞原子相碰撞,将自己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全部能量都交给后者,并且使后者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能量全部交给了汞原子,即使穿过了栅极也不能克服拒斥电场而被折回栅极。所以板极电流IA 将显着减小(图AB 段)。随着栅极电压的正家,电子的能量也随着增加,在与汞原子碰撞后还留下足够的能量,可以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达到板极A ,这时电流有开始上升(BC 段)。直到KG 间电压是二倍的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时,电子在KG 空间又会因为二次碰撞而失去能量,因而又造成了第二次板极电流的下降(CD 段),同理 0nU U GK =(n=1,2,3,……)(3) 凡符合(3)式的地方板极电流都会下跌,形成规则起伏变化的IA-UGK 曲线。而各次板极电流下降相对应的阴、栅极电压差m m U U -+1应该是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 三实验仪器 FH-1A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加热炉、微电流测量放大器)、温度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正确连接线路,A 、G 、H 、K 连线一一对应,不可混接或短路。 2、将微电流放大器,工作选择置于DC ,工作状态置于R ,栅极电压调到最小,预热5分钟。 3、接通加热炉电源,温度升至180℃时调零(10-5档位)和满度(FULL )。 4、缓慢增加栅极电压,粗略全面观察一次IA 的起伏变化,当μA 表满度时相应的改变倍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