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一、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一)通气技术

呼吸道发生了阻塞,在数分钟内伤员即会因窒息、缺氧而死亡,抢救时需争分夺秒去除各种阻塞原因,使气道通畅,称通气术。

1.气道阻塞的原因

(1)直接原因

颌面伤、咽喉伤、颈部伤、气管支气管伤等。

(2)间接原因

中枢性昏迷、吸入性损伤、冲击伤等。

2.气道阻塞的判断

(1)有受伤史,并可见头面颈部某处有创伤等。

(2)无呼吸式或有异常呼吸声。不同的异常呼吸声,提示不同的阻塞部位:①鼾声,由舌后坠所致;②喘鸣声,由喉头、上呼吸道阻塞所致;③漱口声,由咽部分泌物、呕吐物或血液存留所致;④喝哧喝哧声,由上呼吸道下部或支气管阻塞所致。

(3)如自主呼吸仍存在,可见强烈的腹壁运动、肋间肌内陷、辅助呼吸肌的运用或气管牵引动作。正换气时有明显的阻力。

(4)伤员面色及口唇紫绀,呈痛苦貌、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汗,吸气时出现三凹征,脉搏细弱,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有痰鸣或呼吸道阻塞呼吸急促声。

(5)呼吸受阻时间较长、窒息者,若不及时救治,则先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搏动。

3.气道阻塞的处理

(1)异物阻塞咽喉部:

对于发生咽喉部异物阻塞的伤员,首先为清除阻塞的异物,用手指掏出或者用合适的管子迅速吸出堵塞物,清除伤员口鼻内积存的凝血块、分泌物、碎牙片、碎骨片、泥沙等。同时,立即改变体位,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咽喉部的引流,以有效清除分泌物,通畅呼吸道,解除通气障碍。对于有下颌骨骨折移位的必须将骨折复位固定,将舌向前拉,对昏迷的病人应将舌外拉并固定,以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

(2)血肿、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

①鼻腔插入鼻咽通气导管通气。

②环甲膜粗针头穿刺通气:病情紧急的可用14~15 号粗针头由环甲膜穿刺插入气管内,(环甲膜穿刺的部位通常宜选在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之间),仍觉通气不足时可同时插入多个粗针头,随后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③紧急环甲膜切开术:因通气障碍而濒死、深昏迷舌后坠的病人可行此术,即用尖刀迅速切开皮肤和环甲膜(环甲膜切开术,正确的切口方向为横切),达到通气目的。病情缓解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

④紧急气管切开术:仅在非常紧急的情况可以使用,即使用当前可以使用的物品切开气管,维持暂时的通气。具备条件时及时更换正规套管。

⑤快速气管切开术:采用快速气管切开器完成手术。为了伤员的安全运送,防止途中发生意外,也可选择性的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3)呼吸道误吸

及时吸出误吸的血液、涎液及呕吐物,尤其对昏迷、休克之误吸者应迅速做气管切开。对于昏迷病人,有条件时应留置胃管,吸出胃内容物。

(4)呼吸道烧伤水肿

应迅速做气管切开,通过气管套管迅速吸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出血与止血

大量战伤出血,往往是导致伤员休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肢体大血管破裂或其他原因的大出血,在短时间内将危及伤员生命,或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及时、准确、有效的止血将大大的减少火线伤亡。

1.出血的判断

(1)出血的种类

①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

②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呈缓慢涌流状。

③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呈片状渗出。

(2)判断出血程度

注意伤员全身情况的变化,出血多者常有下列特征:

①皮肤和粘膜呈苍白色。

②脉搏细速,四肢发凉。

③皮肤潮湿,全身衰竭。

④躁动不安,伴有烦渴。

⑤严重者,有时出现昏迷等。

上述变化,多半因有效循环血量和血液成分减少,而导致急性缺血和缺氧所致。

2.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

主要是根据动脉的走行位置,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将动脉压在深部的骨骼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现将几个不同部位出血的指压止血法介绍如下:

①头面部出血

一侧头面部大出血,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此处可摸到一个强烈的搏动(颈总动脉),将血管压向颈椎止血。但必须注意,一是要避开气管;二是严禁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防脑缺血;三是不可高于环状软骨,以免颈动脉窦受压而引起血压突然下降。

②颜面部出血

一侧颜面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2厘米处的一个凹陷,此处可摸到明显的搏动(面动脉),压迫此点可以止血,有时需两侧同时压迫才能止住血。

③头顶部出血

同侧额部、头顶部、颞部出血时,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颞浅动脉止血。

④肩腋部和上肢出血

可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搏动点(锁骨下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第一肋骨止血。

⑤前臂出血

可用拇指或其它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与肱骨之间的搏动点(肱动脉)止血。适用于同侧上臂下1/3,前臂和手部出血。

⑥手部出血

互救时可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稍上处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自救时,用健手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上述两点。

⑦手指部出血

由于指动脉走行于手指的两侧,故手指出血时,应捏在指根的两侧而止血。

⑧大腿以下出血

大腿及其动脉出血,可用双手拇指重迭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止血。

⑨足部出血

可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

(2)止血带法

是战伤救护中对出血伤员常用的止血方法,多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加压充气止血带和弹力止血带。

①橡皮止血带使用方法:先在止血带部位用纱布等物衬垫肢体一周。然后扎上止血带。将止血带的头端用一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夹持,将尾端绕肢体一周后压住止血带头端,再绕肢体一周,仍然压住头端,将尾端放至食指与中指中间夹紧,抽出被止血带压住的手指时不能松脱尾端,否则将导致止血过程失败。

②应用指征:仅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的喷射性大、中血管出血时使用。

③注意事项:

a.先扎止血带,后包扎。

b.扎止血带松紧适度。

c.要避免止血带勒伤皮肤,止血带下面应垫有衬垫。

d.止血带必须扎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

f.必须做出显著的标志,在伤员胸前挂上红色伤标。

g.必须注明扎止血带的时间,以便在后送途中按时松解止血带。通常以每隔2~3小时松一次为宜,每次松5~10分钟。

h.扎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最好不要超过5小时。

(3)加压包扎止血法

对于一般性创伤出血应尽量采取这种方法止血,将急救包打开后将敷料敷盖在伤口上,用三角巾折叠呈带状或用绷带加压包扎。为火线急救止血的常用方法,无急救包时也可以用清洁的布类织物适当的包扎。敷料要垫厚,血管表浅的部位,也应有敷料的保护,以免绷带加压包扎造成“止血带”效应。包扎压力适当,均匀,包扎范围要大,以保证肢体远侧浅动脉正常搏动为原则,同时应该抬高伤肢,避免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伤口出血现象。

(4)填塞止血法

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型敷料加压包扎。用法比较局限,仅限于腋窝、肩部、大腿根部、臀部等用加压包扎难以止血的部位使用。

(5)屈曲关节止血法

多在肘或膝关节以下出血,并且证实无骨关节损伤时才能采用此法,在肘窝或腘窝处垫绷带卷或者棉垫,将肘或膝关节尽可能屈曲固定,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借衬垫压迫动脉达到止血的目的。

(6)简易绑扎止血法

①勒紧止血法在四肢伤口上部用绷带或带状布条或三角巾折叠成带状,勒紧伤肢,第

一道为衬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适当勒紧止血。

②绞棒止血法 紧急情况没有止血带可用三角巾、绷带、纱布条等便捷材料折叠成带状缠绕肢体一圈,两端拉紧打结,绞棒插在圈内并向上提起,边提边绞紧,直至伤口不出血,最后固定绞棒。

(7)止血粉、止血纸、止血栓止血法

依据创面的特性选用不同的止血用品,此法可与压迫止血法合用。

(三)包扎技术

1.包扎材料:以急救包为主。特殊情况下可以利用便捷材料进行包扎。

2.包扎方法:主要由绷带卷包扎和三角巾包扎等方法,绷带包扎有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和帽式包扎等。包扎时要注意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和走行方向顺序。三角巾包扎使用时应先撕开胶合边一侧的剪口,取出三角巾将敷料放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包扎起来。

3.三角巾各部名称

底边

底边 底角

顶角

4.人体各部位三角巾包扎法如下:

(1)头面部包扎

①包括帽式包扎法:救护者站在伤员后面,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2指宽,放于前额上。顶角拉至枕后,左右两底角沿两耳上方往后,拉至枕外隆凸下方交叉,并压紧顶角;然后再绕至前额打结。顶角拉紧,并向上反折塞进两底角交叉处。此法适用于颅顶部的包扎。

②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至于枕外隆凸下方,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后打结固定。此法除适用于颅顶部包扎外,还适用于面部、下颌、伤肢残端的包扎。

③航空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中央打结,放于前额正中;将两底角向颌下拉紧,反折向上约3~4指宽,包绕下颌,拉至耳后打结;再将顶角反折至前额,固定于底边结上。

④单眼带式包扎法:把三角巾迭成约四指宽的带形,将2/3向下斜放于伤侧眼部,从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下绕至前额,压住上端绕头一周打结。

其他的头面部包扎法还有面具式包扎法、单侧面部包扎法、双眼带式包扎法等。

(2)肩部包扎法

①单肩燕尾式: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夹角成80度左右),向后的角稍大于前角,后角压在前角上面。三角巾放于伤侧时,燕尾夹角对准颈侧面。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1/3,在腋前(后)打结。

②双肩燕尾式: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夹角成130度,放于颈后部,两燕尾角分别包绕肩部,经腋下和两底角打结。

(3)胸(背)部包扎法

①胸(背)部一般包扎法:三角巾底边横放于胸部,顶角从伤侧越过肩上折向背部;三角巾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处,两底角拉向背部打结,顶角也和这两底角结打在一起。

②胸(背)部燕尾式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置于胸前,两燕尾底角分别结上系带于背后打结,然后将两燕尾角分别放于两肩上,并拉向背后,与前结余头打结固定,背部包扎与胸部相反,即两底边角在胸部打结。

此外胸背部包扎法还有侧胸燕尾式包扎法、腋窝包扎法、胸背部双三角巾包扎法等。

(4)腹部包扎法

①腹部兜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上腹部,两底角拉紧于腰部打结;顶角结一小带,经会阴拉至后面同底角的余头打结。

②腹部燕尾式包扎法:先在燕尾底边的一角系带,夹角对准大腿外侧正中线,底边两角绕腹于腰背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包绕大腿,并相遇打结。包扎时,燕尾角成90度左右,向前的燕尾角要大,并压住向后的燕尾角。

此外还有腹股沟与臀部包扎法等。

(5)臀部包扎法

主要有单侧臀部三角巾包扎法、双侧臀部蝴蝶式包扎法、臀部燕尾式包扎法等。

(6)躯干三角巾包扎法。

(7)四肢包扎法

①手(足)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向上横置于腕部或踝部,手掌(足跖)向下,放于三角巾的中央,再将顶角折回盖在手背(足背)上,然后将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再于腕部(踝部)缠绕一周打结。打结后,应将顶角再折回打在结内。

②手(足)“8”字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条带状横放于手掌、足跖或手背、足背处,在手背或足背(手掌、足跖)作8字交叉,绕腕(踝)打结。

此外还有膝(肘)部三角巾包扎法,残肢风帽式包扎法等。

(8)上肢悬吊法

①大悬臂带:用于前臂伤和骨折(肱骨骨折时不能用),将肘关节屈曲吊于胸前,以防骨折端错位、疼痛和出血。

②小悬臂带: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肩关节和上臂伤,将三角巾折成带状吊起前臂而不要托肘。

5.绷带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是外科临床治疗和战伤外科常用的一项技术。其目的:固定敷料或夹板,以防止移位或脱落;临时或急救时固定骨折或受伤的关节;支持或悬吊肢体;对创伤出血,予以加压包扎止血。

(1)绷带的种类

常用的绷带有以下四种:

①卷轴带:一般长约3~5米,可分宽、窄两种。5.5~7.5厘米宽的卷轴带,多用于包扎四肢和头颈部伤;12厘米宽的卷轴带,用于包扎大腿、腹股沟、和胸腹部伤。

②丁字带:可分单丁字带和双丁字带两种。单丁字带多用于女伤员;双丁字带多用于男伤员。主要起扶托会阴部及外生殖器上的敷料作用。

③四头带:将长方形的细布两端剪开即成。四头带是用来固定头、下颌、鼻、眼或膝关节等部位的敷料。其大小可根据应用部位的不同而制作。

④多头带:主要用于包扎胸、腹部。

(2)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①包扎时,每圈的压力须均匀,不能包的太紧;不能有皱折;但也不要太松,以免脱落。

②包扎应从远端缠向近端,开始和终了必须环形固定两圈,绷带圈与圈重叠的宽度以1/2或1/3为宜。

③四肢小伤口出血,须用绷带加压包扎时,必须将远端肢体都用绷带缠起,以免血液回流不畅发生肿胀。但必须露出指(趾)端,以便肢体的血运情况。

④固定绷带的方法,可用缚结,安全别针或胶布,但不可将缚结或安全别针固定在伤口处、发炎部位、骨隆凸上,四肢的内侧或伤员坐卧时容易受压及摩擦的部位。

(3)基本包扎法

身体各部绷带包扎法,大部分是由以下六种基本包扎法结合变化而成。

①环形包扎法:卷轴带在身体的某一部分环形缠绕数周,每圈均应盖住前一圈。此法多用在额部、颈部及腕部。

②蛇形包扎法:用卷轴带斜缠绕,每圈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不相重叠。此法用于固定敷料、扶托夹板。

③螺旋形包扎法:呈螺旋状缠绕,每圈遮盖住前圈的1/3或1/2。此法用于上下周径近似一致的部位,如上臂、大腿、指或躯干等。

④螺旋折转包扎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相同,但每圈必须反折。反折时,以左手拇指压住绷带上的折转处,右手将卷带反折向下,然后围绕肢体拉紧,每周盖过前圈的1/2或1/3,每一圈的反折必须整齐的排列成一直线,但折转处不可在伤口或骨突起处。此法多用于肢体周径悬殊不均的部分,如前臂,小腿等。

⑤“8”字形包扎法:用绷带斜形缠绕,向上、向下相互交叉作8字形包扎,依次缠绕。每圈在正面与前圈交叉,并叠盖前圈1/3或1/2。此法多用于固定关节,如肘、腕、膝、踝等关节。

⑥回返包扎法:在包扎部先作环形固定,然后从中线开始,做一系列的前后、左右来回反折包扎,每次回到出发点,直至全部被包完为止。此法多用于指端、头部或截肢部。

(4)各部卷轴带包扎法

①头部帽式包扎法:用绷带自前额沿耳上至枕外隆凸绕头两圈固定,然后在前额中央开始将绷带反折至枕后,并向左右两侧依次回返包扎,每次压盖前次1/2,直至头顶全部遮盖为止。

②胸部包扎法:在胸部由左向右环形缠绕两周后固定。自左肋下斜上过胸前到右肩部,沿背部斜下回到原处,绕胸一周,再自背部斜止到左肩,经胸前斜下回到原处。如此重复,直至将全胸包好。

其它还有单眼包扎法、双眼包扎法、耳部包扎法、肩部包扎法、单侧腹股沟包扎法、手部露指尖包扎法等。

6.注意事项:

(1)包扎前要充分暴露伤口,动作要轻快,避免增加出血和疼痛。

(2) 包扎伤口位置要准确。打结时要注意避开伤口。

(3)急救敷料尽可能干净,接触伤口的尽量用消毒的敷料。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cm。

(4)包扎时动作要轻柔,压力适当,牢靠稳妥,防止滑脱,既要保证敷料固定和加压止血,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5)伤口嵌入的弹片、弹头和其他异物,一般不要随便取出,有外露污染的骨折端或内脏,不可轻易还纳。

(四)骨折与临时固定技术

骨组织受到外力打击,部分或完全的被损坏时,称骨折。

1.骨折的分类:

(1)按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①闭合性骨折:骨折时,皮肤粘膜未被穿破,不与外界相通,也称单纯性骨折。

②开放性骨折:骨折时,皮肤粘膜被骨端穿破,与外界或空腔脏器相通,也称复杂骨折。开放性者极易被细菌侵入而发生感染,所以其后果比较严重。

(2)按骨质是否完全折断,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①不完全骨折:骨质未完全折断,如裂纹骨折、穿通骨折、“柳枝”骨折。

②完全骨折:骨质完全折断,成为两块或两块以上,如横断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2.骨折的症状与体征

(1)疼痛:疼痛剧烈,活动时加重。

(2)畸形和异常活动。

(3)骨摩擦音(感):骨折端在移动时相互摩擦所发出的声音。

(4)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和疼痛所致,如不能站立,行走等。

(5)肿胀:是由于骨折端出血和局部软组织的渗出液所致。

3.骨折的固定

(1)固定目的

①避免加重损伤:固定以后,可以避免锐利的骨折端刺破皮肤、周围软组织、神经及大血管。

②减轻疼痛:固定后,肢体得以休息,不致于疼痛而加重休克。

③便于后送。

(2)固定材料:常用的有木板、铁丝夹板、标准的预制夹板或石膏夹板、充气夹板(充气时,气压达6.7~9.3Kpa即可)热塑料夹板、抗休克裤(可用于双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的固定,有抗休克、止血的作用)、敷料及衬垫等。携带的固定物品用完后,也可就地取材。

(3)固定方法:先尽可能的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适当的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先固定上端,后固定下端,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如无固定材料,也可行自体固定法。

(4)固定的一般原则

①凡骨与关节损伤,以及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血管、神经损伤与脊髓损伤,均需在处理休克、预防感染的同时,进行早期固定。如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②临时固定只要求大体复位,不必追求完全复位。

③伤口有出血的应该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④大腿和脊柱骨折时应就地固定,四肢骨折应先固定近端,再固定远端。

⑤一般应就地固定(主要指大腿、小腿及脊柱等骨折而言)。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员和伤肢。为了暴露伤口可以剪开衣服,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和加重伤情。

⑥夹板的长度和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称。其长度必须包括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如股骨骨折、夹板固定法对木板长度的要求:上至腋部下至足跟。

⑦固定要轻、稳妥,牢靠、松紧适宜。固定器材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应在骨突部衬垫衣物或敷料,防止皮肤受压引起损伤。

⑧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有苍白、发冷、麻木、浮肿和青紫等表现时,则应松开一会儿,再重新固定。

⑨对开放性骨折,不要把外露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⑩固定后,应给于标志,迅速后送。

(5)几种常见骨折固定

①肱骨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法:用一块夹板放在上臂外侧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在骨折的上下端扎紧,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三角巾悬吊。

②股骨骨折固定

夹板固定法:用一块长木板,放在伤肢外侧。木板的长度必须上至腋下,下至足跟。在骨突出部、关节处、凹陷处加垫,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分别在骨折上下端、腋下、腰部、髋部和踝关节等处打结固定。

③小腿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相当于大腿中部到足跟长的夹板,分别放在小腿的内外两侧,(如只有一块,则放外侧)。骨突出部加垫,用三角巾分别在骨折的上下端,大腿的中部、膝下、踝关节部打结固定。足部最好用三角巾作“8”字固定,使足尖和小腿成直角。

(五)搬运技术

搬运的目的是迅速安全的将伤员搬至隐蔽地方或送到上级救护机构,以防止伤员在战场上再次负伤,并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1.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

(1)搬运伤员动作要轻快,避免和减少震动,搬运前尽可能的做好初步急救处理。(2)应根据敌情、伤情、地形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伤员的伤情变化,出现紧急情况(如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脉搏细弱等休克体征)要处理后待伤情好转再继续转移。

(3)担架后送,伤员脚在前,头在后,便于观察伤情;上坡时则头在前,脚在后,下坡时头部应在后;尽可能保持担架平稳。

(4)遇有火力威胁或敌人空袭时,应妥善保护伤员的安全。

2.火线上常用的搬运方法。

(1)侧身匍匐搬运法

方法:救护者侧身匍匐到伤员处,将伤员的腰垫到大腿上,伤员两手放于胸前,救护者右手穿过伤员腋下抱胸,左手撑于地面,蹬足向前。

(2)匍匐背驮搬运法

救护者同向侧卧于伤员处并紧靠伤员身体,拉紧伤员上臂后再抓住伤员臀部,合力猛翻将伤员转上身,低姿匍匐前进。

(3)雨布拖运法

3.脱离火线后的常用搬运法

(1)单人搬运法:

①抱持法:伤者一手搭在急救者肩上,急救者一手抱信住伤员腰背部,另一手肘部托部大腿。

②背法:将伤者双上肢拉向急救者胸部,前胸紧贴后背,伤者屈髋屈脖,急救者双手得前臂托住伤者大腿中部。

③驮法:将伤员掮在肩上,其躯干绕颈部,同时牵住其下垂之上肢。

(2)双人搬运法:

①椅托式:急救者二人手臂交叉,呈坐椅状。

②轿杠式:急救者二人四手臂交叉。

③拉车式:一急救者抱住伤员双脖,另一则双手从腋下抱住伤员。

④椅式搬运法:将伤员放在坐椅以搬运。

⑤平抬法:两位急救者双手平抱伤员胸背部及臀部、下肢。

(3)担架搬运法:应用制式担架或临时做成担架对伤员进行转移,是最常用,最舒适的一种搬运法。

4.危重伤员的后送体位和注意事项

(1)昏迷和颅脑损伤:患者应取侧卧或半俯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防止脑水肿,头部应用衣物垫高,固定头部以防震动。

(2)胸部损伤的伤员,应取斜卧位或侧卧位后送,侧卧位时,伤侧在下,健侧在上,以免影响呼吸。

(3)腹部损伤伤员,一般仰卧位,亦可采用斜坡卧位。为减少腹壁张力,可将伤员膝下用衣物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均处于半屈曲位置。

(4)骨盆骨折伤员,应先用三角巾将骨盆包扎固定,然后仰卧于担架上,膝下稍垫高,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两下肢略外展。

(5)脊柱损伤的搬运:不可使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使脊柱保持在伸直的姿势。绝对禁止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搬运法。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①颈椎骨折:应先行颈椎固定,平置病人于硬板上,在头颈两侧填塞沙袋或布团以限制头颈活动,之后再搬运。

②胸腰椎搬运:使病人两下肢伸直,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由3~4人分别托病人的头背、腰臀及双下肢部位,协调动作,使病人成一整体,保持脊柱伸直位,施以平托法移至硬板上,搬运时整个身体要维持在一条线上。用仰卧位时,伤员的胸腰部要垫一薄枕,使此处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一般4条:胸、肱骨水平,前臂、腰水平,大腿水平,小腿水平各1条)将病人固定在硬板上,避免其左右转动或移动,常用的搬运方法有滚动法和平托法两种。

(六)心肺复苏术

【人工呼吸】

(一)急救指征

(1)呼吸停止。

(2)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

(3)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和(或)意识丧失。

(二)准备工作

1.迅速将患者安置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取仰卧位,如在软床上抢救,应在患者背部加垫木板。

2.清洁手帕或纱布1块备用。

3.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

(三)操作方法

1.畅通气道

(1)松解患者衣领及裤带。

(2)操作者一手插入患者颈后向上托,一手按压其前额使头部后仰,颈项后伸,向前上方拉下颌骨,舌向外拉出。(图1)

图1抬颈法

(3)清除患者口鼻腔内异物(包括义齿、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异物),以保持气道通畅。

2.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倾听或感觉有无呼吸并观察胸部有无起伏3~5s。确定无自主呼吸,立即进行抢救。

3.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方法:

(1)以两层纱布盖于患者口上,用压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闭患者双侧鼻孔,另一

手示指和中指抬起患者下颌,使下颌尖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将患者口打开。

(2)操作者吸一口气后张开口紧贴并完全包住患者的口部,用力吹气至患者胸部上抬为止(如在模型上进行,应见绿灯亮,方为有效)。(图2)

(3)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吸入新鲜口气,以便做下一次吹气,同时使患者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患者自然呼气。如有回气声,即表示气道通畅,可再吹气。

(4)吹气频率:无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频率成人每min 10~12次,儿童每min 12~20次。

(四)注意事项: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须捏闭患者双侧鼻孔,口紧贴并完全包住患者的口部,保证气道不漏气。

2.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须观察患者胸壁的起伏、感觉吹气时患者的呼吸道阻力和在吹气间歇有无呼气。

3.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每次通气须使胸廓起伏。应该避免给予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

4.避免快速或者用力吹气。

5.非经确证患者已死亡,人工呼吸不得停止。

(五)简答题

1.简述人工呼吸术的适应证。

答:心搏骤停,因麻醉、电击、中毒、颈椎骨折及其他伤病所引起的呼吸麻痹者和(或)意识丧失者。

2.口对口人工呼吸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口对口接触不严,肺充气效果差。

图2口对口人工呼吸

(2)呼吸道阻塞情况未解除,如舌后坠、呼吸道内异物(黏液、呕吐物等)使通气不畅,甚至阻塞气道。

(3)与原发病和患者的整体情况有关。

【胸外心脏按压】

(一)急救指征

(1)呼吸停止。

(2)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

(3)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和(或)意识丧失。

(二)准备工作

1.迅速将患者安置于硬板床或平地上,仰卧位,如系软床应在背部加垫硬板,头偏向一侧,松解患者衣领腰带。

2.操作者位于患者胸部一侧(右侧),跪式或站式。

(三)操作方法

1.确定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和心搏停止,其主要特征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股动脉、颈动脉搏动触不到;心音消失;发绀。

2.呼唤患者,轻推其肩部,观察瞳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

3.触摸其颈动脉,并观察面色,判断心搏是否停止。

4.证实患者心搏停止后,呼救,并立即抢救。

5.施行胸外按压术

(1)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中点),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示、中两指横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为按压区。

(3)操作者将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区,与患者胸骨长轴相平行,另一手掌重叠压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互握翘起,不接触胸壁。

(4)按压时双肘关节伸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前倾之力和肩、臂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端下陷4~5cm,按压后应放松,使胸廓弹回原来形状。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定位点,以免手移动。(图3)

图3 胸外心脏按压法

(5)按压和放松时间一致,并应平稳、规律、均匀的进行,不能间断。按压频率100次/分(新生儿除外)。

(6)胸外心脏按压每30次作人工呼吸2次(即连续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升起为止),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2。

(7)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胸骨压低约胸廓的1/3~1/2,频率100次/分。对于婴儿 ,用两手指(中指、无名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胸骨,胸骨压低约胸廓的1/3~1/2,频率100次/分。按压与吹气之比单人操作为30∶2,双人操作则15∶2。

(8)主要有效指标:颈动脉可触及搏动;瞳孔逐渐回缩;发绀减退;自主呼吸恢复;神志逐渐恢复;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四)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也不可偏于左右侧,切勿挤压胸骨下端剑突处。

2.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

3.按压需均匀、有节奏的进行,切忌突然急促的猛击。

4.两人操作时,为避免术者疲劳二人工作可互换,调换应在完成5组30:2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并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病人是否恢复自主心搏,应在实施5组30:2(约2分钟)的按压/吹气后进行。核实过程所用时间不得超过10s。

5.两次人工通气后(每次持续1秒以上),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二、伤病员分类的标志

伤病员分类是根据伤情和病情的需要和医疗后送条件的可能,将伤病员区分为不同处置类型的活动。

分类的标志:伤标

伤标是用各种颜色的布条或塑料做成的,表示几种特殊的伤病。

红色伤标表示出血;白色伤标表示骨折;

黑色伤标表示传染病;黄色伤标表示毒计中毒;

蓝色伤标表示放射性损伤。

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一、战地救护六大技术(一)通气技术 呼吸道发生了阻塞,在数分钟内伤员即会因窒息、缺氧而死亡,抢救时需争分夺秒去除各种阻塞原因,使气道通畅,称通气术。 1.气道阻塞的原因 (1)直接原因 颌面伤、咽喉伤、颈部伤、气管支气管伤等。 (2)间接原因 中枢性昏迷、吸入性损伤、冲击伤等。 2.气道阻塞的判断 (1)有受伤史,并可见头面颈部某处有创伤等。 (2)无呼吸式或有异常呼吸声。不同的异常呼吸声,提示不同的阻塞部位:①鼾声,由舌后坠所致;②喘鸣声,由喉头、上呼吸道阻塞所致;③漱口声,由咽部分泌物、呕吐物或血液存留所致;④喝哧喝哧声,由上呼吸道下部或支气管阻塞所致。 (3)如自主呼吸仍存在,可见强烈的腹壁运动、肋间肌内陷、辅助呼吸肌的运用或气管牵引动作。正换气时有明显的阻力。 (4)伤员面色及口唇紫绀,呈痛苦貌、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汗,吸气时出现三凹征,脉搏细弱,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有痰鸣或呼吸道阻塞呼吸急促声。 (5)呼吸受阻时间较长、窒息者,若不及时救治,则先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搏动。 3.气道阻塞的处理 (1)异物阻塞咽喉部: 对于发生咽喉部异物阻塞的伤员,首先为清除阻塞的异物,用手指掏出或者用合适的管子迅速吸出堵塞物,清除伤员口鼻内积存的凝血块、分泌物、碎牙片、碎骨片、泥沙等。同时,立即改变体位,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咽喉部的引流,以有效清除分泌物,通畅呼吸道,解除通气障碍。对于有下颌骨骨折移位的必须将骨折复位固定,将舌向前拉,对昏迷的病人应将舌外拉并固定,以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 (2)血肿、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 ①鼻腔插入鼻咽通气导管通气。 ②环甲膜粗针头穿刺通气:病情紧急的可用14~15 号粗针头由环甲膜穿刺插入气管内,(环甲膜穿刺的部位通常宜选在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之间),仍觉通气不足时可同时插入多个粗针头,随后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③紧急环甲膜切开术:因通气障碍而濒死、深昏迷舌后坠的病人可行此术,即用尖刀迅速切开皮肤和环甲膜(环甲膜切开术,正确的切口方向为横切),达到通气目的。病情缓解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 ④紧急气管切开术:仅在非常紧急的情况可以使用,即使用当前可以使用的物品切开气管,维持暂时的通气。具备条件时及时更换正规套管。 ⑤快速气管切开术:采用快速气管切开器完成手术。为了伤员的安全运送,防止途中发生意外,也可选择性的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3)呼吸道误吸 及时吸出误吸的血液、涎液及呕吐物,尤其对昏迷、休克之误吸者应迅速做气管切开。对于昏迷病人,有条件时应留置胃管,吸出胃内容物。 呼吸道烧伤水肿)4(.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瑞士人银行家亨利杜南先生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在看到索尔弗利诺战役残不忍睹一幕,在发动邻近的村民参加救护,并劝导参与救护的人不带成见地医治所有的伤病员。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的良知和思维。他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二是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1864年8月8日至22日,在日内瓦召开了外交会议,参加会议的1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签署了第一个日内瓦公约--《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宣布使用白底红十字标志的旗帜和臂章以区别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公约最后呼吁各国政府批准加入这一公约。从此,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开始发展起来,并得到国际法的保障。红十字会与联合国、奥委会并称三大国际组织。 150年来,随着红十字会会员国的发展,红十字会的任务也开始由单一战伤救护发展到对自然灾害的援助、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愿献血、捐献骨髓、捐献人体器官、社会福利以及开展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壮大和平力量,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等。

我听说我国红十字会不仅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还要遵循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国际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开展工作。 人道: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公正: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偏见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 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独立: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经常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 志愿服务:本运动是个志愿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利益。

【学习材料】创伤救护四大技术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之止血 毛细血管和较小的静脉出血,一般出血缓慢,可外撒止血散,如桃花散、花蕊石散、云南白药、如圣金刀散等,再用纱布、绷带包扎。较大的静脉或动脉血管损伤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紧急情况下还可采用临时指压止血法。急救救护常用止血方法如下: 1.指压止血法 此方法适用于四肢及头面部的大出血抢救,但这毕竟是减少伤员失血挽救生命的临时应急措施,不宜长时间使用。 (1)头面部出血指压止血法:①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在耳前l指处压迫颞浅动脉,可减少同侧头皮及额、颞部出血。②面动脉指压止血法:在下颌骨咀嚼肌的前方,触到面动脉的搏动处,将面动脉压在下颌骨上,可止住同侧下半面部出血。③颈动脉指压止血法: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将颈动脉压向后方的颈椎横突上,可止住同侧头面部出血。 (2)肩部出血指压止血法:在锁骨上窝将颈动脉压在第l肋骨上,可止住肩部和腋窝部出血。 (3)上肢出血指压止血法:手;前臂、上臂中下段的动脉出血,在上臂中上段内侧,用拇指或四指并拢将肱动脉压在肱骨上即可. (4)下肢出血指压止血法;足部、小腿、大腿动脉出血,在腹股沟中点偏下方,用双手拇指或拳将股动脉压在股骨上即可。 2.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全身各部的静脉出血,先用无菌或干净敷料填塞伤口,外加消毒或干净纱布压垫,再进行包扎。如继续出血渗透敷料,可再加敷料包扎,直至有效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动、静脉出血,但使用止血带止血要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确定缚止血带部位,上肢缚于上臂上1/3处,下肢缚于大腿中上1/3处。上止血带时先将患肢抬高,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软敷料或毛巾、衣服等垫好,若用橡皮管止血带止血,将止血带用手按住一头,拉长另一头缠绕肢体2周,在肢体外侧打结固定,利用止血带的弹性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若用气压止血带;缚上后则充气,直至有效止血. (2)注意事项:使用止血带,以出血停止为度,而不是越紧越好。止血带上好后要标明时间,一般1小时左右要放松1次,若出血停止则不必重复使用。若出血未止,3~5分钟以后再缚上,缚之前覆盖无菌敷料于伤口上,并压住伤口以免过多渗血。对失血较多伤员应给输液、输血,以防止发生休克、酸中毒等并发症。严重的挤压伤和远端肢体严重缺血者,止血带要忌用或慎用。 创伤救护四大技术之包扎 常用的包扎方法、器材有以下几种: 1.绷带包扎法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创伤伤口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环绕肢体数圈包扎,每圈重叠,用于小范围伤口及固定敷料。

应急救护培训理论试题

达州市红十字会 现场应急救护技术培训理论考试试卷 学员姓名:编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4分) 1、心肺复苏术中有效按压心脏的频率是(至少100次∕分)。 2、心肺复苏术中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 3、打开气道的常用方法是(仰头举颏法、托颌法)。 4、心肺复苏术中按压深度成人患者为(至少5cm );儿童、婴儿为胸廓前后径的(1/3 )。 5、伤口较深较大、出血多的宜用(止血带)法止血。 6、用止血带止血,应该每(50)分钟放松3—5分钟。 7、胸腰椎骨折固定时,要保持脊柱在一条轴上不发生(旋转)活动。 8、烧、烫伤时,可用(冷水)长时间冲洗或浸泡伤处。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4分。) 1、“第一目击者”就是第一个到达事故现场的人。(×) 2、早期心脏电除颤是最容易促进生存的环节。(√ ) 3、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者置放在平软的平面上。(×) 4、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让患者鼻孔敞开。(×) 5、用止血带止血时,要在明显部位准确标记时间。(√) 6、应将外溢的腹部内脏组织回纳,以免感染。(×) 7、火灾时,要快速直立奔跑脱离现场。(×) 8、烧、烫伤时,要迅速剥脱伤处衣物。(√ ) 三.问答题(每题4分)

1、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为:(C ) A.1-2厘米B.3-4厘米C.5-6厘米 2、成人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A ) A.100-120次/分钟B.90次/分钟C.80次/分钟 3、一患者右手中指被机器切断,用绷带包扎时,应选用哪种包扎方法:(A )A.回返式包扎B.“8”字包扎C.螺旋反折式包扎 4、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约有血液:(C) A.3000毫升B.6000毫升C.4800毫升 5、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是:(B ) A.人道、博爱、奉献 B.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 C.中立化的战地服务 6、现场处理轻度烧烫伤的最佳急救措施为:(A ) A.立即用冷清水冲洗烧烫伤部位B.跳开水泡 C.涂抹药物D.及时除去烧烫伤部位的衣物 7、一把匕首插入腹部,此时伤者神志清醒,你应采取何种方式救护:(C )A.匕首拔出后施行加压包扎 B.匕首拔出后施行填塞止血并包扎 C.不拔出匕首,采用简单包扎固定后送往医院 8、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应为:(B ) A.15 : 1 B.30 : 2 C.15 : 2 9、在高层楼房内遇到地震时应:(B ) A.立即逃出楼房B.立即躲进开间小的地方C.在阳台上呼救

救护理论考试卷

救护理论考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严重外伤的伤员,应采取“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2.断指在运送过程中,可直接放在冰块中。 (×)3.需用止血带止血时,如果没有合适的止血带,可用铁丝、 电线等代替。 (×)4.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5.四肢骨折的病人,在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末端露出。 (×)6.怀疑有胸腰椎骨折的病人,搬运时可采用双的拉车式的 方法。 (√)7.成人右上肢全部烧伤,用新九分法估计烧伤面积为9%。 (√)8.不能把木板直接缚于骨折的肢体上进行外固定。(√)9.心脏在停跳前,一般要经过心室纤颤过程,所以要早期 进行心脏除颤。 (√)10.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 二、选择题:(每题2.5分,共70分) ( B)1.患者左手被机器切断,断肢端用绷带包扎时应采用何种包扎方法: A 螺旋反折式包扎 B 回返式包扎 C 环行包扎 (C )2.腹部外伤,肠外溢时现场处理原则: A 将肠管送回腹腔,再用敷料盖住伤口

B 直接用三角巾做全腹部包扎 C 敷料盖住伤口,套上环行圈,盖碗后再用三角巾包扎( C)3.一把匕首插入某人胸部,此时伤者清醒,救助者应如何处理: A 拔出匕首后实施加压包扎 B 拔出匕首实施填塞止血并包扎 C 固定匕首采用三角巾胸部包扎后速送医院 ( C)4.用止血带止血时的注意事项: A 用止血带止血后每隔40-50分钟,放松2-3分钟 B 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准确,松紧要适度 C 以止均正确 ( B)5.前臂开放性损伤大出血时,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在: A 上臂中1/3处 B 上臂上1/3处 C 上臂下1/3处( B)6.在高层楼房内遇到突发地震应该采用何种方法避震: A 立即逃出楼房 B 立即躲入开间小的地方 C 立即跑到阳台上 ( A)7.大量酸、碱烧伤时,应立即: A 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 B 涂抹药膏 C 寻找急救电话 ( C)8.下列哪种属于用红色标志的危重伤 A 肩关节脱位 B 右小腿闭合性骨折 C 大出血 ( B)9.下面哪项不是现场判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依据: A 呕吐物中有大蒜样臭味 B 呕吐物中有烂苹果味 C 瞳孔缩小至针尖样大小 ( B)10.“世界急救日”是每年几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A 8月 B 9月 C 10月 ( C)11.下列哪项不符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求: A 尽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 B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战地卫生与救护教案

现场救护教案 授课人:武汉支队范艺鐘 【作业准备】1、准备场地和器材 2、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3、宣布作业提要 【课目】:战地救护 【目的】:通过学习训练使战友们掌握现场5大救护技术的动作要领和基本的救护方法。达到具备三种能力:1、对伤员进行紧急简单处理的能力;2、把伤员从处突现场(交火区)撤离的能力;3、把伤员从一线后送至后方野战医院的能力。对于广大武警指战员来说,第一个能力必须具备。后两种能力通常由随队卫勤保障人员完成。 【具体内容】:一、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二、止血 三、包扎 四、固定

五、搬运 【方法】:理论提示、示范讲解、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时间】:X小时 【地点】:队列训练场、班宿舍 【现实意义】:希望全体官兵牢固树立训练场即战场的观念,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严肃认真对待这项基本技能训练。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执勤处突现场,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在实战中兼顾所有伤员,自救互救通常由参战人员直接完成,这就要求所有战斗员都必须接受急救训练并且熟练掌握;可以说军事素质过硬是维稳处突的基本功,熟练的战救技术是保护自己的关键。所以现场急救技术对于尽可能的挽救战友的生命,预防并发症,减少残废,保存战斗力、恢复战斗力,巩固战斗意志,赢得战斗胜利,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考核标准】:在1分30秒内完成止血与包扎;1分30秒内完成对上肢的固定;2分30秒内完成对下肢的固定;侧身匍匐搬运伤员5米,拖拽伤员15米,背抱搬运伤员20米。全部达到标准为合格。 【器材保障】:无线麦音箱一套、橡胶止血带3条、卡扣式止血带3个、三角巾10个、绷带10个、夹板(上下肢各一副),胸外心脏按压模型人一个。 作业实施 一、现场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即CPR) 内容包括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D:除颤,E:脑复苏术 一:胸外心脏按压 【目的】:通过胸外心脏按压使休克伤员恢复自主心跳,从而恢复血液循环。 【方法】:示范讲解、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要求】由第一目击者即时实施,若只报告不施救,意味着等死;若不施救只往救护站送,那等于送死。【医学理论】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全身抽搐60秒

卫生与救护教案

现场救护教案 【作业准备】1、准备场地和器材 2、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3、宣布作业提要 【课目】:战地救护 【目的】:通过学习训练使战友们掌握现场5大救护技术的动作要领和基本的救护方法。达到具备三种能力:1、对伤员进行紧急简单处理的能力;2、把伤员从处突现场(交火区)撤离的能力;3、把伤员从一线后送至后方野战医院的能力。对于广大武警指战员来说,第一个能力必须具备。后两种能力通常由随队卫勤保障人员完成。 【具体内容】:一、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二、止血 三、包扎 四、固定 五、搬运 【方法】:理论提示、示范讲解、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时间】:X小时 【地点】:队列训练场、班宿舍 【现实意义】:希望全体官兵牢固树立训练场即战场的观念,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严肃认真对待这项基本技能训练。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执勤处突现场,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在实战中兼顾所有伤员,自救互救通常由参战人员直接完成,这就要求所有战斗员都必须接受急救训练并且熟练掌握;可以说军事

素质过硬是维稳处突的基本功,熟练的战救技术是保护自己的关键。所以现场急救技术对于尽可能的挽救战友的生命,预防并发症,减少残废,保存战斗力、恢复战斗力,巩固战斗意志,赢得战斗胜利,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考核标准】:在1分30秒内完成止血与包扎;1分30秒内完成对上肢的固定;2分30秒内完成对下肢的固定;侧身匍匐搬运伤员5米,拖拽伤员15米,背抱搬运伤员20米。全部达到标准为合格。 【器材保障】:无线麦音箱一套、橡胶止血带3条、卡扣式止血带3个、三角巾10个、绷带10个、夹板(上下肢各一副),胸外心脏按压模型人一个。 作业实施 一、现场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即CPR) 内容包括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D:除颤,E:脑复苏术 一:胸外心脏按压 【目的】:通过胸外心脏按压使休克伤员恢复自主心跳,从而恢复血液循环。 【方法】:示范讲解、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要求】由第一目击者即时实施,若只报告不施救,意味着等死;若不施救只往救护站送,那等于送死。【医学理论】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全身抽搐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模拟情景】:有一战士触电,现已休克。 【施救步骤】1、判断意识:拍肩、呼叫,证实病人意识丧失;(轻拍患者肩部,双耳高声呼叫病人:“××!你怎么了?”呼唤后无反应,可按压人中。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及循环迹象,不少于5秒;如无立即准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2、通知医生准备抢救,呼叫战友协助;计时,去枕,暴露患者胸部,松腰带,置于平地或硬板床上,立即行胸外按压30下。3、打开气道,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假牙,气道无梗阻,给予人工呼吸2次;4、继续胸外按压,五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指征,触摸颈动脉(1001---1010),

救护教案

救护组训教案

教学设计 课目:救护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必要的战场救护技能,为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内容:救护 教学步骤、时间方法: 第一步:课堂讲授(1.5小时) 采取“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按照“看、讲、考”的教学路子进行。通过组织观看电化教材,让学员了解卫生与救护的一般常识;结合教材重点讲解卫生与救护详细内容,使学员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常识;通过提问、考核的方法检查学员学习情况,促进学员理论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实现教练员与学员的双向互动,加深学员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理解。 第二步:讲做示范(2小时) 采取教练员自己边讲解示范的方法对救护的内容进行讲解。先按动作要领对救护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和自身心得经验体会进行分步细述。重点讲解止血、包扎、固定中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组织练习(4小时) 先采取模仿练习的方法,规范和统一学员的动作要领。 然后采取分组训练的方法,两人一组,互相充当伤员和救护者,互相纠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再次,采取评比竞赛的方法,激发法学员的训练热情,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第四步:课终考查(0.5小时) 通过抽查的方法,检验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熟练程度,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标准: 1、了解个人卫生、训练伤防治和救护基本知识; 2、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3、掌握训练伤预防与救治的一般方法; 4、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基本救护方法。 要求:(略) 保障:训练教材;电教器材;止血带、三角巾、其他救护器材。 常见问题及纠正方法: (1)胸外按压时,位置掌握不准,按压频率不够。纠正方法:进一步学习心肺复苏动作要领,并反复体会练习。 (2)使用止血带时直接扎在皮肤上。纠正方法:强调在使用止血带之前一定要加垫敷料、棉花、衣服等,防止损伤皮肤。 (3)扎止血带后未作标记。纠正方法:强调对扎止血带的伤员一定要作好标记,表明扎止血带的时间,以便适时松开,暂时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受伤肢体坏死。 (4)包扎粗糙,不牢固美观。纠正方法:强调包扎时要仔细认真,严格按照动作要领操作,包扎松紧要适度。 (5)固定不牢固。纠正方法:三角巾固定时松紧要适当,不能太松防止脱落,也不能太紧再次损伤病人。 (6)侧身匍匐搬运时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进一步练习侧身匍匐动作;强调动作要领“垫腰、抱肩、撑肘、蹬足”, 保证姿势正确,动作协调。

军校学员战场救护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军校学员战场救护技术训练的 现状调查及对策 自救互救是参战人员自己或相互间进行的群众性救护活动,是我军战时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使伤员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战伤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防止伤情加重、挽救伤员生命发挥着重要作用[1] 。随着军事理论的发展及高新技术武器的出现,现代战争出现多维、全方位、大纵深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伤员量骤增,复合伤、重伤员比例增加,战时一线的自救互救任务繁重[2]。官兵的自救互救是战伤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伤员的紧急救治和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3]。为此,我们自2003年开始就我校学员进行了战场救护技术的理论培训及技能训练。经过5年的实践,发现目前战地救护技术的培训工作仍有不足之处,多数学员自救互救知识技能仍欠缺,整体水平与形势要求相距甚远,有待进一步优化。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以学院学员队学员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476名,男性470女性6名。年龄18~22岁,平均(20.12±3.11),军龄:1~4年,平均( 2.23±1.23)。分类:干部学员35名,士官学员322名,地方本科学员119名。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防化兵作战特点及战伤救治标准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和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知识两部分,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军龄,所属队别。自救互救技术共计20道选择题。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并对资料进行保密,不公开。共发放试卷476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五项战场救护技术经培训后掌握情况调查显示,有112(23.53%)人能完全掌握五项战场救护技术,38人(6.9%)对五项技术均未能全部掌握。单项掌握情况如下:包扎304人,占63.87%,止血316人占66.38%,固定245人占51.47%,搬运168人占35.29%,,通气术98人占20.59%。 学员对学习自救互救技术知识的态度及培训现状476名学员中有435人(91.39%)认为有必要学习自救互救方面的知识,但只有112人(23.53%)配发了自救互救教材,248人(52.1%)参加过原单位的自救互救培训。 3.存在主要问题 3.1 训练制度落实不完善 1992年9月,战场救护被列入三总部颁发的《全军健康教育方案(试行)》中规定的四大教育中的继续教育主要训练内容之一。各基层组织根据方案规定将战救技能训练包含在共同训练科目中,每年应安排不少于20h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包括战场救护、意外伤害的处置等。但各目前学员队组织施训时间较短,重视各自专业技能训练,战场救护训练时间被压缩。战场救护训练组织实施平战结合不够。 3.2组织训练的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作训部门与卫生部门之间缺乏联系,训练计划由作训部门负责制定,但训练准备和时间、内容、人员、质量的落实由卫生部门负责,协调不够很容易导致偏训、漏训。其次是训练器材缺乏,由于自救互救训练器材消耗量大,三角巾、止血带、夹板等训练器材数量较少,难以全面展开,影响学员训练效果。 4.对策与处理办法 充分认识自救互救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部队长期处于和平年

国防知识:战场救护知识

国防知识:战场救护知识 战场救护对于及早挽救指战员的生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赢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和掌握战场救护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战伤救护的四项技术 (一)创伤止血 人体的血液有一定的路线,要准确地止血,就必须掌握主要动脉的压迫点。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急救包或消毒纱布、棉花、布类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多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 2.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而达到临时止血目的。多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头顶部出血时,在耳前对准 下颌关节上方,指压颞浅动脉。颜面部出血时,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 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面动脉。头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 压迫同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颈总动脉,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肩腑部出血, 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前臂与上臂出血,用拇指工其他 四指压迫上臂内侧沟处的肱动脉。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 处的尺、桡动脉。下肢出血时,大腿及其以下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 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沟蹭稍下方的股动脉;互救时,可用手掌压迫,另一手 压在其上。足部出血时,用两手指或拇指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的足背动脉和 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出血,主要采用勒紧止血法。止血时,先在出血伤口近端动脉上放一块布料或纸卷做的垫子,然后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 用手帕等就便材料绕肢体1-2圈勒紧打成一活结,或用枪通条、笔杆、小木棒插入其中,一提二绞三固定。使用此法止血时要注意: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止血带每隔1小时(冬季30分钟)松开一次,时间2-3分钟,以改善血 液循环。 (二)伤口包扎 伤口包扎是为了压迫止血,保护伤部,防止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包扎 的常用材料有三角巾、绷带、四头带。以下只介绍最常用的三角巾包扎法。 1.头面部包扎 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点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打 在前颌,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骨节下方打结。

创伤救护四项技术

四大基本技术 创伤救护 创伤的治疗是从现场的一般急救开始。如发生窒息,大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必须立即着手抢救。对各种类型的创伤,妥善的急救处理能为后继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预防或减轻并发症,使病人能顺利治愈。 1、止血术 目的:减少出血、维持血容量、缓解伤者的不稳定情绪 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 ▲指压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 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重要提示: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包扎术 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血、减少组织进进一步损伤,有助于伤口早期愈合。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

▲绷带包扎 ①手部“ 8”字包扎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三角巾包扎 ①头顶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部外伤的伤员。 ②肩部包扎:适用于肩部有外伤的伤员。 ③胸背部包扎:适用于前胸或后背有外伤的伤员。 ④腹部包扎:适用于腹部或臀部有外伤的伤员。 ⑤手(足)部包扎:适用于手或足有外伤的伤员,包扎时一定要将指(趾)分开。 ⑥膝关节包扎:同样适用于肘关节的包扎,比绷带包扎更省时,包扎面积大且牢固。 重点提示:在现场,志愿者遇到有人受伤时,应尽快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简单包扎,然后呼叫120或场馆内的急救人员。 3、固定术 目的:缓解疼痛、保护骨折断端血管、神经等组织。 尽量减少对伤病员的搬动,迅速对伤病员进行固定,尽快呼叫120或场馆内急救人员,以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骨折现场固定法: ①前臂骨折固定利用夹板固定利用身边可取到的方便器材固定 ②小腿骨折固定方法小腿骨折可利用健肢进行固定 ③骨盆骨折固定 4、搬运术 经现场止血、包扎和固定后,方能搬运和护送伤员,按照伤情严重者优先,中等伤情者次之,轻伤者最后的原则搬运。 对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病员必须采用“圆木”原则进行搬运,使脊柱保持中立。

救护理论考试卷

救护理论考试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20分) (V ) 1.对严重外伤的伤员,应采取“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X ) 2.断指在运送过程中,可直接放在冰块中。 (X )3.需用止血带止血时,如果没有合适的止血带,可用铁丝、电线等代替。 ( X )4.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 ( V )5. 四肢骨折的病人,在固定时一定要将(指)趾末端露出。 ( X )6. 怀疑有胸腰椎骨折的病人,搬运时可采用双的拉车式的方法。 ( V )7. 成人右上肢全部烧伤,用新九分法估计烧伤面积为9%。( V )8. 不能把木板直接缚于骨折的肢体上进行外固定。 ( V ) 9. 心脏在停跳前,一般要经过心室纤颤过程,所以要早期进行心脏除颤。 ( V ) 10.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 二、选择题: (每题分,共70 分) (B) 1.患者左手被机器切断,断肢端用绷带包扎时应采用何种 包扎方法: A 螺旋反折式包扎 B 回返式包扎 C 环行包扎 ( C )2. 腹部外伤,肠外溢时现场处理原则: A 将肠管送回腹腔,再用敷料盖住伤口 B 直接用三角巾做全腹部包扎 C 敷料盖住伤口,套上环行圈,盖碗后再用三角巾包扎 ( C ) 3 .一把匕首插入某人胸部,此时伤者清醒,救助者应如何处理: A 拔出匕首后实施加压包扎

B 拔出匕首实施填塞止血并包扎 C 固定匕首采用三角巾胸部包扎后速送医院 C ) 4. 用止血带止血时的注意事项: A 用止血带止血后每隔40-50 分钟,放松2-3 分钟 B 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准确,松紧要适度 C 以止均正确 B ) 5. 前臂开放性损伤大出血时,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在: A 上臂中1/3 处 B 上臂上1/3 处 C 上臂下1/3 处 B ) 6. 在高层楼房内遇到突发地震应该采用何种方法避震:A 立即逃出楼房B 立即躲入开间小的地方 C 立即跑到阳台上 A ) 7. 大量酸、碱烧伤时,应立即: A 用大量清水冲洗20 分钟以上 B 涂抹药膏 C 寻找急救电话 C ) 8. 下列哪种属于用红色标志的危重伤 A 肩关节脱位 B 右小腿闭合性骨折 C 大出血 B ) 9. 下面哪项不是现场判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依据: A 呕吐物中有大蒜样臭味 B 呕吐物中有烂苹果味 C 瞳孔缩小至针尖样大小 B ) 10. “世界急救日”是每年几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A 8 月 B 9 月 C 10 月 C ) 11. 下列哪项不符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求: A 尽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 B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 C 按压频率越快越好 B ) 12. 进行胸外心胸按压,不正确的做法是: A 救护员肘部伸直,垂直向下用力 B 安慰患者,并注意语气和缓 C 放松与按压的时间基本相等 A ) 13.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与速率应为: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汇总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 作业准备…………………………………………………2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2、宣布作业提要; 3、提示有关理论。 科目:急救技术示范作业 目的:通过本次授课,掌握更多急救技术。 内容: 1、吸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导尿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洗胃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4、心肺复苏技术和心内注射的方法 5、野战输血、输液技术 6、包扎、止血、固定技术 7、战时护理职业防护 8、急性中毒的救治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 时间:2小时 地点:护理操作示教室 要求:认真练习,确保质量。 器材保障:电动吸痰机、教学假人、洗胃机、夹板等 场地介绍:室内 作业实施……………………………………………120分钟第一个训练问题:吸痰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理论提示:吸痰法是利用负压作用,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危重、年老体弱、昏迷、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存在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会厌功能不全的患者。常用的方法有电动吸引器导管吸痰法、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注射器吸痰法等。本课时,我们重点学习电动吸引器导管经鼻吸痰法。下面,请看示范动作。 讲解示范 1、动作要点:(1)吸痰时放松鼻导管末端启动负压,边旋转边退,旋转1800--3600,吸净痰液。(2)插管深度适宜。 2、注意事项与说明:(1)吸引时负压不可过大,一般成人为10.7—16.0kpa (80-120mmHg)。(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吸痰管应为无菌,每吸完一次痰应重新更换。(3)吸痰前后根据需要给予患者吸入高浓度、高流量氧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引的总时间不超过3分钟,以免缺氧。 3、操作流程 准备

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战地救护六大技术

(4)伤员面色及口唇紫绀,呈痛苦貌、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汗,吸气时出现三凹征,脉搏细弱,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有痰鸣或呼吸道阻塞呼吸急促声。 (5)呼吸受阻时间较长、窒息者,若不及时救治,则先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搏动。 3.气道阻塞的处理 (1)异物阻塞咽喉部: 对于发生咽喉部异物阻塞的伤员,首先为清除阻塞的异物,用手指掏出或者用合适的管子迅速吸出堵塞物,清除伤员口鼻内积存的凝血块、分泌物、碎牙片、碎骨片、泥沙等。同时,立即改变体位,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咽喉部的引流,以有效清除分泌物,通畅呼吸道,解除通气障碍。对于有下颌骨骨折移位的必须将骨折复位固定,将舌向前拉,对昏迷的病人应将舌外拉并固定,以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 (2)血肿、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 ①鼻腔插入鼻咽通气导管通气。 ②环甲膜粗针头穿刺通气:病情紧急的可用14~15 号粗针头由环甲膜穿刺插入气管内,(环甲膜穿刺的部位通常宜选在甲状软骨下缘

与环状软骨之间),仍觉通气不足时可同时插入多个粗针头,随后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③紧急环甲膜切开术:因通气障碍而濒死、深昏迷舌后坠的病人可行此术,即用尖刀迅速切开皮肤和环甲膜(环甲膜切开术,正确的切口方向为横切),达到通气目的。病情缓解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 ④紧急气管切开术:仅在非常紧急的情况可以使用,即使用当前可以使用的物品切开气管,维持暂时的通气。具备条件时及时更换正规套管。 ⑤快速气管切开术:采用快速气管切开器完成手术。为了伤员的安全运送,防止途中发生意外,也可选择性的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3)呼吸道误吸 及时吸出误吸的血液、涎液及呕吐物,尤其对昏迷、休克之误吸者应迅速做气管切开。对于昏迷病人,有条件时应留置胃管,吸出胃内容物。 (4)呼吸道烧伤水肿 应迅速做气管切开,通过气管套管迅速吸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出血与止血

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目的:提高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能力。方法:结合大纲,采用集中授课、分组练习、实战考核等方法。效果:基层官兵熟练掌握战伤的救护要 领。 【关键词】基层部队官兵战伤救护实操教学思路及方法 战伤救护是指战时对伤员实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急救技术的 总称。它是军事训练大纲共同科目,几年来 ,我们紧紧围绕军事训练大纲,反复 实践 ,不断探讨适合训练特点的战伤救护技术 ,对基层官兵战伤救护实操的教学方 法进行了分析、总结,较好地提高了教学能力和训练效果,现报告如 下。 1教学方法 1.1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战伤救护基本理论,以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心肺复苏等六项专业技能。 1.2教学进度培训时间2周,采取“合-分-合”教学方式,细划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集中讲授战伤救护技能的公共理论课程,2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高技术常规武器性能、核化生特殊武器伤的救护特点、卫勤救护组织程序等。 第二阶段:分班、小组模拟训练,12课时,利用示教室配置的仿真模拟患者,以及 以官兵互为模拟伤员的方式进行战伤救护操作技能训练。第三阶段:实战考核训练,时间1周。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结合现代战争常 规武器致伤时,伤员的伤情、伤部、伤势, 在模拟实战的战术背景下,综合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五大战伤救 治及心肺复苏术,预设各类情况,并把伤员统一编号,进行现场抽签后,立即进行 急救与处置。 1.2.1预设四肢出血,共2名伤员。救治方法:各类止血法。1号伤员为左前臂出血,需屈肘加压止血法止血,由施救者采用单人背法撤离。2号伤员为右大腿大 动脉出血,需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止血, 由施救者采用匍匐背驮搬运法搬运到相对 安全区,然后再用背法背到救护所。3号伤员为右前臂出血,需绞棒止血法止血,由施救者帮助撤离。 1.2.2预设头、面部软组织创伤,共3名伤员。救治方法:三角巾包扎法。4 号伤员为头枕部软组织创伤出血,需航空帽式包扎法保护创面,然后由施救者采 用侧姿搬运法搬运到相对安全区;5号伤员为左耳创伤,需三角巾单耳包扎法保 护伤耳,由施救者帮助撤离;6号伤员为左下颌部软组织创伤, 需三角巾行下颌部 包扎法保护创面,由施救者帮助撤离。 1.2.3预设胸、腹部软组织创伤,共3名伤员。救治方法:软组织创伤三角巾 包扎法,7号伤员为右胸部创伤,需三角巾单燕尾式包扎法保护创面,由施救者 帮助撤离;8号伤员为双侧胸部大面积软组织创伤,需三角巾双燕尾式包扎法保 护创面,由施救者采用椅托式搬运法撤离;9号伤员为腹部腹壁软组织创伤, 需三 角巾腹部兜式包扎法保护创面,由施救者采用拉车式搬运法撤离。 1.2.4预设眼、手、足软组织创伤,共3名伤员。救治方法:软组织创伤绷带 包扎法。10号伤员为双眼损伤,需绷带包扎保护伤眼;11号伤员为左手示指损伤,需绷带八字包扎法保护左示指;12号伤员为右足背大面积创伤,需露趾间绷 带包扎法保护创面。3名伤员均由施救者帮助撤离。 1.2.5预设骨折,共3名伤员。救治方法:骨折夹板固定法。13号伤员为右上

战场救护的内容和方法

战场救护的内容和方法 一、出血与止血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人体血量约5000--6000毫升。血液从损伤的血管流出叫出血。急性出血(大血管破裂)的流血量超过800--1000毫升,如不及时止血,流血过多,往往会引起休克和心跳停止而造成死亡。在战场上,大量出血是引起休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救护人员必须熟悉出血种类,熟练地掌握止血技术,迅速准确地做好止血工作,以便有效地挽救伤员的生命。 出血种类大体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外出血是指血液由皮肤损伤处流出体外,内出血是把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体腔中。外出血有三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流出;(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呈片状渗出。对内出血的判断,主要看伤员有没有吐血、咯血、尿血或便血等症状,据此判断胃肠、肺、肾脏或膀胱有无出血。如伤员出现休克症状,在无外出血的情况下,应立即想到有内出血的可能。止血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指压止血法。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止血法,多用于头部、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这种方法是在出血点的近心端,依循动脉行走的部位,用手指将动脉压在骨胳上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换上止血带。采用指压止血法,可起到临进止血的作用。力以能止住出血,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宜。 (2)止血带止血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在使用止血带时,一定要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3)止血粉止血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止血粉直接敷在出血部位,用干纱布加压包扎,可止住出血。 二、包扎 包扎在战场救护中应用最广,具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和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为了确保包扎效果,包扎要求做到快、准、轻、牢。包扎松紧要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有利于伤口尽早愈合。包扎工作要有步骤地进行。 1.发现伤口和判断伤情。发现伤口,在白天比较容易,在夜间则比较困难。对清醒的伤员可问其负伤部位。对因伤情严重而自述有困难的,可利用月光、照明弹和遮光手电筒等发现伤口,也可用手自上而下地摸,触到潮湿和有温暖感觉的部位,这是出血的表现。否则只能观察其全身情况。如发现伤员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的症状,伤处多在胸部;伤员昏迷不醒,可能伤在头部;伤员手、脚不 能移动,,多半是骨折伤,对多处有伤者,要仔细检查。 2.暴露伤口的方法。发现伤口后,必须充分暴露伤口,才能正确、及时地加以包扎。暴露伤口的方法有:(1)在情况许可时,可脱掉衣服。脱衣先脱健侧,再脱患侧,以避免受伤肢体大范围的活动,减少伤员痛苦。(2)前臂或小腿负伤,可将衣袖或裤腿卷起。(3)对大出血、骨折、大面积伤等重伤员,可将伤部衣服剪开或撕开;天冷时要注意保暖。

战地卫生与救护教案

战地卫生与救护教案 现场救护教案 授课人:xx支队 xx 1、准备场地和器材【作业准备】 2、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整理着装、宣布作业提要3【课目】:战地救护大救护技术的动作要领和基本5【目的】:通过学习训练使战友们掌握现场、把伤2、对伤员进行紧急简单处理的能力;的救护方法。达到具备三种能力:1、把伤员从一线后送至后方野战医院的3员从处突现场(交火区)撤离的能力;能力。对于广大武警指战员来说,第一个能力必须具备。后两种能力通常由随队保障人员完成。xx【具体内容】:一、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战地卫生与救护教案 二、止血 三、包扎 四、固定 五、搬运

【方法】:理论提示、示范讲解、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时间】:X小时 【地点】:队列训练场、班宿舍 【现实意义】:希望全体官兵牢固树立训练场即战场的观念,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严肃认真对待这项基本技能训练。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执勤处突现场,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难以在实战中兼顾所有伤员,自救互救通常由参战人员直接完成,这就要求所有战斗员都必须接受急救训练并且熟练掌握;可以说军事素质过硬是维稳处突的基本功,熟练的战救技术是保护自己的关键。所以现场急救技术对于尽可能的挽救战友的生命,预防并发症,减少残废,保存战斗力、恢复战斗力,巩固战斗意志,赢得战斗胜利,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考核标准】:在1分30秒内完成止血与包扎;1分30秒内完成对上肢的固定;2分30秒内完成对下肢的固定;侧身匍匐搬运伤员5米,拖拽伤员15米,背抱搬运伤员20米。全部达到标准为合格。【器材保障】:无线xx音箱一套、橡胶止血带3条、卡扣式止血带3个、,胸外心脏按压模型人一个。)上下肢各一副(个、夹板10个、绷带10三角巾 战地卫生与救护教案 作业实施 一、现场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即CPR) 内容包括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D:除颤,

救护教案

救护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救护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了解救护技术的基本种类,掌握战场救护的基本方法和动作要领。 内容:一、通气 二、止血 三、包扎 四、固定 五、搬运 时间:XX小时 方法: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地点:训练场 要求:1.认真听,仔细看,勤思考,刻苦练; 2.提高认识,树立练为战的思想; 3.根据气候提出相应的要求。 保障:止血带、橡皮带、纱布等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XX分钟 1.整理着装,清点人数,向在场首长报告。

2.宣布作业提要。 3.提示有关理论。 作业实施………………………………XX分钟 第一个内容:通气(略) 第二个内容:止血 理论提示: 问题一:止血的种类和判断的方法; 问题二:止血的方法。 同志们,战场救护包括自救和互救两个方面,是保存战斗力的重要工作,救护技术主要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五项。之前我们对相关的理论已进行过学习,那么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止血的种类和判断方法? 2.止血的方法有哪些? 看这两个问题谁来问答? XX同志:判定出血的种类是正确实施止血的首要工作,方法是根据出血的特征加以判断。如果是动脉出血,颜色鲜红,呈喷射状,有搏动,出血速度快且量多;如果是静脉出血,则颜色暗红,呈涌出或徐徐外流,出血速度不如动脉出血快;如果是毛细血管出血,则血色鲜红,从伤口向外渗出,出血点不容易判明。 XX报答,我补充:其止血的方法有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法。回答完毕! 回答正确!说明同志们对相关理论掌握比较牢固,希望下步能继

续保持和发扬,今天就以止血带止血法为例,给大家进行讲解和重点练习。 止血带是一种制止膨体出血的急救用品。同志们请看,这就是止血带。常用的止血带是约1米长的橡皮管。一般在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其他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止血带。 讲解示范: 方法一:示范引路,结合伤情讲解出血的注意事项。 方法二:利用人体模型抽一名士兵示范人体各部位出血后止血的不同方法,全班进行观摩,纠正并示范讲解止血的注意事项。 动作首先看我结合人体模型进行示范。 其要诀是:橡皮带左手拿,后头五寸要留下,右手拉紧环体,扎,前头交左手,中食二指夹,顺着肢体向下拉,前头环中插保证不松垮。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敷料、衣服等),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扎止血带的伤员必须作标记,注明扎止血带的时间;扎止血带的伤员每隔1小时,(冬季半小时)松开一次,每次放开2—3分钟,以暂时改善血液循环。松开时要逐渐放松,如有出血,应再扎上止血带;如不再出血,可使用三角巾压迫包扎伤口。 组织练习: 方法一:模仿练习〈班长下口诀,副班长做动作,其他人员进行口诀和动作模仿〉。 方法二:体会练习(个人体会使用止血带对四肢动脉大出血自救的要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