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点A、B是视准线的两个基准点(端点),1、2、3为水平位移观测点。观测时将经纬仪置于A点,将仪器照准B点,将水平制动装置制动。竖直转动经纬仪,分别转至1、2、3 三个点附近,用钢尺等工具测得水准观测点至A—B这条视准线的距离。根据前后两次的测量距离,得出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量。

精度分析:

由基准线的设置过程可知,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测站点仪器对中误差,视准线照准误差,读数照准误差,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读数照准误差。

可知,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不足:

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 由于视线长, 使照准误差增大, 甚至可能造成照准困难。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精度低,不易实现自动观测,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而且变形值(位移标点的位移量)不能超出该系统的最大偏距值,否则无法进行观测。

测小角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为观测点P至工作基点A的距离,ρ=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精度分析:

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距离D和水平角β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所以由上式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水平位移的观测误差:

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

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差可以忽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

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高精度仪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

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前方交会(测边前方交会,测角前方交会):

如果变形观测点散布在变形体上或者在变形体附近无合适的基准点可供选择时,人们常用前方交会法来进行观测,这时,基准点选择在面对变形体的远处。

测角前方交会:

原理:

如图所示:

用经纬仪在已知点A,B上测出α和β角,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精度分析:其前方交会点P的点位中误差的公式为:

式中m

β

为测角中误差,ρ〞=206265,S为A,B间距离。对该式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当γ=90°时,点位中误差不随α,β的变化而变化;当γ>90°时,对称交会时的点位中误差最小,精度最高;当γ<90°时,对称交会时点位中误差最大,对精度不利。

测边交会:

原理:

如图所示,

P表示位移点,A1,A2表示工作基点。设A1坐标为(X1,Y1),A2坐标为(X2,Y2),P坐标为(X P,Y P)。观测S1,S2边,求交会点P的坐标。用测距仪在A1点测得A1到P点的平距为S1,

在A2点测得A1到P点的平距为S

2。基线平距S

3

在首次观测后即可以将其固定。由上图可得:

X

P

=X

1

+AD*cosω-h*sinω

Y

P

=Y

1

+AD*sinω+h*cosω

式中,AD=(s

12+s

3

2-s

2

2)/2s

3

,h=√(s

1

2-AD2)

设P点的位移为△X

P ,△Y

P

,相应的水平距离变化为△S1,△S2,

△X

P

△Y

P

精度分析:

设边长S1,S2的测距中误差为m s1,m s2,则测边交会的点位精度可用下式表示:

设交会边长S1,S2的观测误差为m s1,m s2,则m△s1=√2m s1, m△s2=√2m s2,可得位移中误差公式如下:

m

△Yp

=

m

△Yp

=

位移点P的位移误差m

△p =±√(m

△Yp

+ m

△Yp

)=

优点:

前方交会法相对于其他水平位移观测的方法如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具有以下优点:

①基点布置有较大灵活性。前方交会法的工作基点一般位于面向测点并可以适当远离变形体,而视准线法等方法的工作基点必须设置在位于变形体附近并且必须基本与测点在同一轴线上,所以前方交会法工作基点的选择更具灵活性。特别是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时,前方交会法更能显出其优点。②前方交会法能同时观测2个方向的位移。③观测耗时少。当测点较多,并分布在多条直线上时,前方交会法的耗时较视准线等方法少。

不足:

前方交会法由于受测角误差、测边误差、交会角及图形结构、基线长度、外界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影响,精度较低。另外,其观测工作量较大,计算过程较复杂,故不单独使用,而是常作为备用手段或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特别的,对于边长交会法,由于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包含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当距离增加时其误差也会增大。在选择工作基点时,除要满足通视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外,还必须考虑工作基点与测点间的视距不要过长。

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属于边角交会,使边角交会的最常见的方法。

原理:

如图所示:在已知点A安置仪器,后视点为另一已知点B,通过测得AB—AP的角度以

及A点至P点的距离,计算得出P点坐标。设A点坐标为A(X

A ,Y

A

),A—B的方位角为α

A-B

则P点坐标P(X

P ,Y

P

)的计算公式为:

X

P

=X

A

+S*cos(α

A-B

+β)

Y

P

=X

A

+S*sin(α

A-B

+β)

由微分公式可得:

△Xp= cos(α

A-B +β)*△S- sin(α

A-B

+β)*S*△β/ρ

△Yp= sin(α

A-B +β)*△S+ cos(α

A-B

+β)*S*△β/ρ

精度分析:

设测边中误差为m

s ,测角中误差为m

βα

则待定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两个方向的水平位移中误差为:

M △Xp =√2*√(m

s

2*cos2(α

A-B

+β)+sin2(α

A-B

+β)*S2*m

β

2/ρ2)

M △Yp =√2*√(m

s

2*sin2(α

A-B

+β)+cos2(α

A-B

+β)*S2*m

β

2/ρ2)

其中,m

s 为测距中误差,m

β

为测角中误差,α

A-B

为A-B便的方位角,ρ=206265。

优点:使用方便,尤其是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可以直接测得坐标,简单快速。

不足:精度较低,适用于精度不是很高的水平位移监测工作。

反演小角法:

原理:

如上图所示,C′为工作基点(工作基点位移后C变为C′),A,B为选定的点,A、B、C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在进行初始测量时,测定水平距离AC,CB,在施工监测时,如需监测工作基点是否发生水平位移时,只需测出∠AC′B即可。若∠AC′B不等于上次测得的∠ACB,则说明工作基点发生了位移,根据公式:

可以计算出其偏移量。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误差,通常使AC与BC的距离近似相等。

精度分析:

由于距离测量的误差对水平位移测量精度的影响相对于测角误差带来的误差影响十分微小,故偏移量中误差的公式可以近似的表示为:

m e ≈±√2**m

β

在这里可以看出,可以近似的认为偏移量的精度与测角的精度成正比。因此,为了提高偏移量测量的精度,就要使用精度更好的仪器或者增测回数。

优点:当施工条件限制时,特别是由于场地狭小限制基准控制网建立时,可以利用反演的小角法在可动的工作基点上观测自身的位移。特别是在一些不能建立稳定的基准点的场地,可以利用其中的一个观测点作为不稳定基准,再用上述方法测得该点的位移之后,再利用该点对其他的观测点进行观测,最后加上该点的位移变化就可以得出其他点的偏移状况。

不足:架设一次仪器仅能测得一个点的位移情况,即使以该点作为不稳定基准观察其他点的位移情况,在精度上会有所损失。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上面的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选用水平位移测量方法的时候,既要考虑到精度,可行性,也要考虑到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简单实用经济的方法。对于不同的现场,有不同的特点,不一定采用一种方法,可以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法结合来进行水平位移的监测。希望本文对当前使用较多的方法进行的分析比较和总结会对今后的水平位移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告

基坑变形 监测报告 工程名称:

建设项目 一期基坑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报告现场监测人员: jjjjjj 二OO九年三月十八日 j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监测依据 (4)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4) 5 5 5 6 8 9 17 25 26 5、测斜曲线图 (52) 6、侧向变形累计最大位移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61) 7、地下水水位测试结果汇总表 (62) 8、总部经济区水位随时间变化图 (73)

9、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74) 一、工程概况 位于开创大道西南侧、揽月路以西一带,地处科学城中心区东部,西面毗邻初具规模的综合研发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该项目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设置如下监测项目: 5、科学城总部经济区工程基坑支护监测点布置图。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31个监测点,编号为W1~W31,详见观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2、支护结构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27个监测点,编号为K1~K27,其中K2、K10、K15和K22为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点,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19个监测点,编号为SW1~SW19,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钢尺水位计测得地下水位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即可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将到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与基坑开挖前地下水位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五、允许值及报警值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以下警戒

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的几种方法

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的几种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使得城市发展不得不向上或向下发展,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来越深。为了确保基坑支护的安全,不论是一、二、三级基坑,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要求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都要求进行监测,现就当前基坑监测水平位移监测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平位移测量;视准线法;小角法;前方交会;后方交会;极坐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urban land is more and more tense, which mak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had to go upward or downward, such as the deeper and deeper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pi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excavation support system, no matter the primary, secondary, or third pi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Project Monito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 GB50497-2009,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t top are required to be monitored. Hereby, this paper will expounds the several methods for the curr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Key word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collimation line measurement; small-angle measurement; forward intersection; resection; polar coordinates 视准线法 视准线法,主要应用在场地比较开阔,基坑比较规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基坑。 (1)基准点的布设:在基坑的四个边上分别布设一对基准点。基准点应离开基坑的距离不小于开挖深度的3倍。一对基准点应与被监测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误差不大于5cm。见附图: (2)观测方法:在一个基准点架设仪器,另一个基准点定向。利用经纬仪或激光准直仪直接观测一个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上的标尺读数。根据精度要求观测多个测回,求平均数计算位移增量,计算基坑坡顶监测点的本次位移量及累计位移量。 视准线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观测数据直观,对仪器精度要求不高,方法简便。缺点是受场地影响较大,只适用于规则的基坑,幷且距离不宜太远。 2.小角度法: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测量深基坑水平位移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本节简要叙述常用的小角度法、极坐标法及前方交汇法。 监测控制值: 监测频率: 基准点及测点布置要求: 监测基准点应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设立强制对中观测墩,且尽量通视各测点,观测墩使用混凝土浇筑地下1.4M地面1.2M,顶面长宽20CM*20CM,顶部嵌入焊接中心螺旋的钢板,螺旋与钢板垂直且均做防腐处理。监测基准点观测按三级平面控制要求施测,且每个月与高等级控制网联测一次。为防止观测墩被破坏,顶部应加钢保护盖。埋设示意图如下:

当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时,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且尽量通视测点。 在混凝土支撑、连续墙顶等混凝土结构上安装水平位移桩,可直接在结构上用冲击钻成孔插入水平位移桩,垂直放置,缝隙使用锚固剂填充,容易受施工破坏的地方应加保护装置。在土体等松软结构埋设水平位移测点应采用混凝土桩顶插入水平位移桩的形式,混凝土桩采用直径10CM地下50CM地面10CM,中心用钢筋加固。如有需要应加保护装置,并设置醒目标志。实物图如下: 仪器架设: 到达测量现场后打开仪器箱一段时间,使仪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适应,消除由环境温度带来的误差。检查设备是否完整,配件是否齐全,电源电力是否充足等。仪器架设时应注意仪器安全,在光滑的地面上架设全站仪时须在脚架上套绳索,防止脚架滑落损坏仪器。全站仪脚架高度与观测者肩高齐平,拧紧脚架螺旋,将脚架均匀架设在基准点上。取出仪器一手提全站仪手提柄,一手拧紧中心螺旋,将全站仪平稳架设在脚架上。 对中整平: 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上架设全站仪时,应一手提全站仪手提柄,另一只手旋转基座使仪器牢固地固定在观测墩上。调节基座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旋转仪器使管水准平行于两脚螺旋的连线,调节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再将仪器旋转90°调节脚螺旋使管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一、精度选择 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选用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表1-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 (1)观测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

(2)精度分析: 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距离D和水平角β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所以由上式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水平位移的观测误差: 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 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 差可以忽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 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 高精度仪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 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 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仪器测角精度的要求,取决于监测点距离站点的远近。距离越远,则要求测角精度越高。根据现场踏勘布点,最远监测点距离站点不超过50m,对照《工程测量规范》,选用三等或四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次实习采用测小角法测量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 二、作业流程 1.选点选取两个监测点P1,P2、一个测站点(工作基点)A、一个后视点B。 2.观测按照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水平夹角。在A点安置全站仪,在B点和P1,P2点设置瞄准标志,按下列步骤进行测回法水平角观测。 (1)在全站仪盘左位置瞄准目标B,将度盘置零,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2)瞄准目标P1,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盘左位置测得半测回水平角。(3)倒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瞄准目标B,将度盘置零,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 (4)瞄准目标P1,读得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盘右位置测得半测回水平角。(5)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水平角取平均值作为一测回水平角观测的结果。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一、精度选择 按照设计要求,对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选用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表1-1 水平位移基准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1-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

(1)观测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间角度变化值,根据δ=△β*D/ρ(式中D为观测点P至工作基点A的距离,ρ=206265)计算水平位移。 (2)精度分析: 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距离D和水平角β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观测值,所以由上式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水平位移的观测误差: 水平位移观测中误差的公式,表明: ①距离观测误差对水平位移观测误差影响甚微,一般情况下此部分误差可以忽 略不计,采用钢尺等一般方法量取即可满足要求; ②影响水平位移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平角观测精度,应尽量使用高精度仪 器或适当增加测回数来提高观测度; ③经纬仪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观测精度等级确定,在满足观测精度要求的前 提下,可以使用精度较低的仪器,以降低观测成本。 优点: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地操作,精度较高。 不足:须场地较为开阔,基准点应该离开监测区域一定的距离之外,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 由此可知,对仪器测角精度的要求,取决于监测点距离站点的远近。距离越远,则要求测角精度越高。根据现场踏勘布点,最远监测点距离站点不超过50m,对照《工程测量规范》,选用三等或四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次实习采用测小角法测量三等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检测。

水平位移观测法、垂直位移观测法的种类_特点和适用条件(仅供参考版)

水平位移观测法、垂直位移观测法的种类,特点和适用条件 水平位移监测:对水工建筑物的顺水流方向或顺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常用观测方法分两大类。一类是基准线法,基准线法是通过一条固定的基准线来测定监测点的位移,常见的有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垂线法。 另一类是大地测量方法,大地测量方法主要是以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点为基准,以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被监测点的大地坐标,进而计算被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常见的有交会法、精密导线法、三角测量法、GPS观测法等。 一、视准线法:通过视准线或经纬仪建立一个平行或通过坝轴线的铅直平面作为基准面,定期观测坝上测点与基准面之间偏离值的大小即为该点的水平位移。 适用于直线形混凝土闸坝顶部和土石坝坝面的水平位移观测。当采用这一方法时,主要的是要求它们的端点稳定,所以必须要作适当的布置,只能是定期地测定端点的位移值,而将观测值加以改正。视准线观测方法特点是速度快,精度较高,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足是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 由于视线长, 使照准误差增大, 甚至可能造成照困难。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小角法:是水平位移监测中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最早应用于水库大坝的变形监测,其基本原理是一通过大坝轴线的固定不变的铅直平面为基准面,通过测定基准线方向之间的微小角度从而计算观测点相对予基准线的偏离值,根据偏离值在各观测周期中的变化确定位移量。由于所需测定的位移通常很细微,因此对位移的观测精度要求很高,需要采取各种提高观测精度的措施,观测过程中需要对各作业环节严格把握,哪怕仅仅是一个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最终监测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二、引张线法:利用张紧在两工作基点之间的不锈钢丝作为基准线,测量沿线测点和钢丝之间的相对位移,以确定该点的水平位移。 适用于大型直线形混凝土的廊道内测点的水平位移观测。主要用于测定混凝土建筑物垂直于轴线方向的(顺水流方向)水平位移。 活动觇牌法: 主要用于短距离视准线观测中,活动觇牌多用于水工建筑物、桥梁、码头和滑坡等水平位移观测,可满足坝内精密导线测量的近坝区水平位移监测网等各种场合的测量需要,活动觇标是被安置在位移标点上,供经纬仪照准,从而在觇标的游标尺上读出位移标点的偏离值。主要特点传动灵活、隙动差小,可精确到0.1mm .

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第一章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概述 土体和围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通常采用钻孔测斜仪测定,当被测土体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度,用测斜仪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的变化量,从而获取土体内部各点的水平位移。 一、实验目的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以连续地、逐段测出产生位移后的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或水平线的夹角,再分段求出水平位移(测斜管垂直埋设)或垂 直位移(测斜管水平埋设时),累计得出总的位移量及沿管轴线整个孔位 的变化情况,可以在总体上检测测斜管埋设处的岩体或土体的位移情况, 为工程提供可靠地参数。 二、实验地点 试验场地位于防灾科技学院北校区地下结构与工程地质试验 场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 三、实验设备 NJX2型系列数字式活动测斜仪(南京南瑞集团)、NDA151俊送器信号指示仪(南京南瑞集团)、NCXG-A测斜管。 四、实验步骤 1、测量前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测斜仪的导轮是否转动灵活、扭簧是否有力、密封圈是否完好。将测杆上航空插座与电缆航空插头插好,并用扳手拧紧连接螺 母,确保测杆和电缆连接头的连接密封性。将电缆从电缆绕线盘上放出 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盘上放出 穿过整个测斜管所需要的长度,再将指示仪的测量线拧在电缆绕线盘的插

座上。打开指示仪,进入主菜单界面按“测 量”键,打开指示仪,选用-2.500~2.500V档进行测量。NJX2-V型 活动测斜仪探头专用于垂直测空的测量。 2、将测斜仪测头大致保持垂直,检查指示仪指示是否 稳定,示值应“ +”向增大。当测斜仪后导轮相对前导轮右偏时, 示值应“一一”向增大 3、在墩台上设置有测绘标的测斜管口处作为基点开始 进行测量。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1)将测头导轮卡在侧斜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管内,慢慢放松电缆,使测头下到孔底。快到孔底时, 为避免与测头造成大的冲击,应减慢放电缆的速度。使测头在 孔底停止5分钟以上,以便传感器及电缆温度稳定。 (2)将测头拉起至设定的测量深度为测读起点,每 0.5米测量一个数据。一直测读到测量管顶位置。测读时注意 对好电缆标记,以防测头定位不准确。 (3)将测头调转180度,重新放入测斜管中,重复上述步骤。 4、NDA151变送器信号指示仪的使用步骤 (1)按下电源开关之后,显示开机界面,约2秒钟后,自动进入测斜指示仪表的主菜单操作界面。 (2)参数设置:首次使用测斜仪时,根据测斜仪标定检验数据记录表设置传感器转换系数a0,a1,a2,a3 以后可以 忽略本步骤; (3)选择“管孔设置”功能进入管孔设置。包括新建、删除、编辑管孔。可以对管孔名称,测量深度,测量间距 依次进行设置。

水塔水平位移的计算

支架式水塔水平位移的实用简化计算 资讯类型:技术资料加入时间:2008年6月4日14:18 摘要对水塔进行动力分析时,可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其基本周期可据在水塔水箱重心处单位水平力作用下该处的水平位移δ,按“顶点位移法”来计算。然而δ的计算至今缺少便于设计者应用的手算简化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支架式水塔δ的简化计算模型及相应公式。公式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便于计算。通过具体算例,采用本文方法与用su-persap程序作三维有限元计算对比,两者结果十分接近。 关键词支架式水塔水平位移基本周期简化计算 引言 笔者曾受委托对某建筑工地施工振动对邻近一座支架式水塔的影响进行安全性评估,需要及 时确定该水塔的自振周期,而我国抗震规范[1][2]及有关文献[3]尚未提供类似于筒壁式水塔或烟囱基本周期的计算公式。因此,深感即使在计算机十分普及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广泛应用的典型的建、构筑物,提出便捷而可行的简化计算方法,对工程设计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水塔属一种高柔构筑物,其质量主要集中于顶部。在动力分析中,通常可以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其基本周期则是一关键特征值。基本周期可由所谓的“顶点位移法”得出:t =2πmeqδ(1) 式中:meq为单自由度体系质量上的等效质量,通常可由下式确定:meq= m0+mt/4(2)m0,mt分别为顶部水箱及塔身的质量;δ为单位力作用下水塔水箱重心处所产生的水平位移。由于支架式塔身为空间格构式结构,且带有一定倾斜度,δ值计算是相当复杂的,至今尚未有便于设计者应用的简化手算方法。为此,本文通过对若干6根支柱水塔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水塔结构内力及位移的本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简便的计算模型,得到了确定δ值精度较高的手算公式,进而解决了基本周期的计算问题。与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十分吻合,可供这类水塔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并与现行有关规范配合应用。 一、计算δ的简化模型 1?三维有限元分析主要规律 某典型的6根支柱水塔如图1所示,顶部作用一水平单位力p=1。经过对5个不同尺寸的这类水塔作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到如下主要规律: (1)静力分析,x方向作用p=1在各层x方向产生位移,与y方向上作用p=1在各层y方向上产生位移相等。动力分析,前2阶频率相同,分别属x方向及y方向的1阶振型。 (2)各层不同方位柱均存在反弯点,中间各层,反弯点基本上位于中点,而底层反弯点偏上,顶层反弯点偏下,但不及2/3处。 (3)立柱具有一定倾斜度,有效地减小了立柱中的弯矩和剪力,塔身剪力下部小,上部大,沿高度呈线性变化。 (4)各层圈梁中诸横梁受力情况如下: ①p=1沿x方向作用,各横梁主要弯矩位于竖向平面(绕水平轴),侧向弯矩及扭矩均很小,对主要弯矩,各梁都存在反弯点,且基本位于中点。主要弯矩从数值上看,梁中梁端弯矩恰为上述二梁的一半。 ②p=1沿y方向作用,各横梁主要弯矩也是位于竖向平面,侧向弯矩及扭矩较小,约比主要弯矩小一个数量级。梁中反弯点位于中点,而梁,中弯矩为常数,不沿长度变化,即不存在反弯点,且数值仅为上述4根梁梁端弯矩的1/10。 2?δ的简化计算模型 参照上述三维有限元分析所得规律,本文提:eici为i层柱的当量抗弯刚度;ici为各单柱截面绕自身形心轴惯性矩投影到塔身截面计算主轴上的代数和,如p=1沿x方向作用,参照图1,即考虑对y-y轴惯性矩,有对柱1:i1=i-y=bh3/12(b与h 分别为截面的宽度与高度)。对柱2:i2=i-ycos2α+i-xsin2α=bh312cos2α+hb312sin2α对6根柱式支架α=60°,则层间柱当量惯性矩为ic=2i1+4i2=3(i-y+i-x)=bh(h2+b2)/4:ri,r′i分别为第i层圈梁高程处及反弯点高程处相应的半径;hdi,hui分别为第i层反弯点之下、之上到圈梁的距离;ηeib为横梁当量抗弯刚度;ib为实际单根横梁截面惯性矩;η为简化模型中的当量系数。对η本文按如下原则定出:简化模型(图2)中横梁对位移计算的贡献为:δδ′=ri6ηeib(-qi+1hdi+1+-qihui)(hui+hdi+1)

水平位移观测现用图解表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2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点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 0 0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5 0 0.015 XF02 0 0 0 0 XF03 0 0.012 0 0.012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基准数日期:2014年7月13日 工程名称汇雄时代一标段工程仪器型号 全站仪:南方 编号:S67381 水平位移 观测点 水平位移观测点 见附图 位置钢板桩顶水平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观测 点 初始数据 (m) 本期数据 (m) △水平 位移(m) 累积水平 位移(m) GB01 0 0 0 0 GB02 0 0 0 0 GB03 0 0 0 0 GB04 0 0 0 0 GB05 0 0 0 0 GB06 0 0 0 0 GB07 0 0 0 0 GB08 0 0 0 0 GB09 0 0 0 0 GB10 0 0 0 0 GB11 0 0 0 0 GB12 0 0 0 0 XF01 0 0.016 0.001 0.016 XF02 0 0 0 0 XF03 0 0.012 0 0.012 XF04 0 0 0 0 观测 负责人 观测人

浅谈水平位移的几种方法

浅谈几种水平位移的方法 【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不足: 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 由于视线长, 使照准误差增大, 甚至可能造成照准困难。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精度低,不易实现自动观测,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而且变形值(位移标点的位移量)不能超出该系统的最大偏距值,否则无法进行观测。 测小角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点A、B是视准线的两个基准点(端点),1、2、3为水平位移观测点。观测时将经纬仪置于A点,将仪器照准B点,将水平制动装置制动。竖直转动经纬仪,分别转至1、2、3 三个点附近,用钢尺等工具测得水准观测点至A—B这条视准线的距离。根据前后两次的测量距离,得出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量。 精度分析: 由基准线的设置过程可知,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测站点仪器对中误差,视准线照准误差,读数照准误差,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读数照准误差。 可知,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大坝安全监测水平位移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大坝安全监测水平位移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3T17:09:16.2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任世德 [导读] 摘要:对××大坝安全监测水平位移观测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 青海大唐国际××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青海尖扎 811999 摘要:对××大坝安全监测水平位移观测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对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方案的制定、观测方法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分析 1前言 对水工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常规方法采用视准线法进行观测,后来应用引张线法进行监测,提高了观测精度,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在80年代出现了大气激光和真空激光观测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各种观测方法造价不同,其精度和可靠性也相差甚多。在选用水平位移测量方法的时候,既要考虑精度、可靠性,也要考虑到经济等方面的因素。现对××水电站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精度进行计算分析,以便于相同坝型工程的水平位移监测的设计起一些参考。 2枢纽工程基本情况 ××水电站工程位于黄河干流上游的青海省尖扎县与化隆县交界处,距上游李家峡水电站坝址7.5km,距青海省西宁市公路里程 109km。该电站工程是黄河上游龙洋峡—刘家峡河段规划梯级开发方案中,在几个大型电站之间的川地河段上建设的几个中型电站之一。枢纽工程由土石坝、泄洪闸、厂房和重力坝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坝顶全长465m,呈一字型拦河布置,坝轴线方向SN31°33′39″。 3水平位移监测设计 3.1重力坝或支墩坝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宜采用引张线法、真空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监测。若坝体较短、条件有利,坝体水平位移也可采用视准线法或大气激光准直法监测。 3.2拱坝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宜采用垂线监测。若交会边长较短、交会角较好,坝体水平位移可采用测边或测角交会法监测。 3.3视准线可在两端延长线外设基准点;交会法工作基点可用边角网校核。 3.4大坝水平位移测点,应尽量在坝顶和基础附近设置。高坝还应在中间高程设置。 3.5视准线可按照实际情况选用活动觇标法或小角度法。视准线长度不宜超过下列规定:重力坝300m;拱坝500m;滑坡体800m。 3.6测点应建造观测墩,观测墩顶部应设强制对中盘。 根据××水电站大坝特点,水平位移监测方法设计为视准线法选用小角度法进行观测,水平位移监测点按一字型布设于坝顶坝下 0+9.5m处,11个监测点从右岸到左岸依次为TP02~TP12,左右岸各设一个工作基点,左岸为TP13,右岸为TP1。视准线全长466m,视准线观测时,右岸工作基点TP01观测视准线右岸半侧的监测点TP02~TP08,左岸工作基点TP13观测视准线左岸半侧监测点TP09~TP12,最长视距243.27m,满足规范小于300m的要求。 为监测两个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在大坝下游设有两个工作基点,同工作基点组成大地四边形,按二等三角网精度进行测量。 4观测方法及精度分析 4.1监测点观测方法 4.1.1将仪器照准左岸工作基点TP01上标志,按度盘配置表设置起始读数。 4.1.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志,并进行水平角读数。 4.1.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监测点上标牌(棱镜),测量并读取水平角及平距。 4.1.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监测点上标牌(棱镜),测量并读取水平角及平距。 4.1.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工作基点TP1上标志,并进行水平角读数。 4.1.6按1~6的步骤完成第二测回观测。 依次完成其他监测点的观测。 4.2监测点观测精度分析 视准线的测值精度与仪器的测量精度、工作基点距测点的距离、重复照准的次数、仪器觇牌对准误差及测回数有关。在采用相同的仪器及相同的观测方法的情况下,距工作基点最远的测点测值精度最低。 4.3平面控制网的观测方法 两个校核基点与两个工作基点组成大地四边形变形控制网。观测采用TCA2003全站仪,观测按国家二等三角形网利用边角网法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观测12测回,全网共观测12个方向,距离进行往返测共6条边,观测完成后进行内业计算,全网共有三角形四个。 4.4平面控制网的观测精度 根据几次观测和平差计算数据统计,各次观测的相关指标值列于下表。从表中数据可知,精度指标都满足二等三角形网精度要求。表4-1平面控制网点基本资料统计表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视准线观测方法因其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 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派生出了多种多样的观测方法,如分段视准线,终点设站视准线等。 不足: 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 由于视线长,使照准误差增大, 甚至可能造成照准困难。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精度低,不易实现自动观测,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而且变形值(位移标点的位移量)不能超出该系统的最大偏距值,否则无法进行观测。 测小角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如需观测某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沿监测点与基准点连线方向在一定远处(100~200m)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

水平位移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平位移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主体倾斜、水平位移、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滑坡进行监测。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2 仪器设备 全站仪 3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级别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 2)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校验。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标志的形式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土0.1mm; 2)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根据点位不同情况,可选用重力平衡球式标、旋人式杆状标、直插式觇牌、屋顶标和墙上标等形式的标志。观测墩及重力平衡球式照准标志的形式,可按《建

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附录B的规定执行; 3)对用作平面基准点的深埋式标志、兼作高程基准的标石和标志以及特殊土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标石、标志及其埋设应另行设计。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变形监测点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6 水平位移观测数据计算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水平位移几种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摘要:】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列出了这几种方法的原理,精度分析,优点以及不足,他们适用的场合等内容,对于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进行方法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字:】水平位移,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反演小角法 当要观测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经常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等观测方法。但当变形体附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基点或需同时观测变形体两个方向位移时,则一般采用前方交会法。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视准线法: 当需要测定变形体某一特定方向(譬如垂直于基坑维护体方向)的位移时,常使用视准线法或测小角法。 原理:如下图所示,点A、B是视准线的两个基准点(端点),1、2、3为水平位移观测点。观测时将经纬仪置于A点,将仪器照准B点,将水平制动装置制动。竖直转动经纬仪,分别转至1、2、3 三个点附近,用钢尺等工具测得水准观测点至A—B这条视准线的距离。根据前后两次的测量距离,得出这段时间内水平位移量。 精度分析: 由基准线的设置过程可知,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仪器测站点仪器对中误差,视准线照准误差,读数照准误差,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读数照准误差。 可知,当即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读数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另外此方法还受到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影响。 优点: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检测报告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检测报告 xx-20xx-00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二〇一三年x月

声明

第页共页深层水平位移试验检测报告 iii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1) 第2章检测目的 (1) 第3章检测依据 (1) 第4章检测设备 (2) 4.1主要仪器设备 (2) 4.2主要仪器设备 (2) 第5章检测等级 (2) 第6章仪器工作原理及方法 (3) 6.1仪器工作原理 (3) 6.2仪器使用方法 (4) 第7章检测数据处理 (5) 第8章检测结论及建议 (11)

第1章工程概况 受xxxxxxxxxxxxxxx的委托,xxxxxxxxxx承担了深层水平位移参数的检测任务。由于深层水平位移属于长期观测项目,在征得xxxx的情况下,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进行。2013年9月5日选择公司xxxx旁一处空地来模拟滑坡体的深层水平位移,该滑坡体命名为A 滑坡体,在A滑坡进行深层水平位移检测。 第2章检测目的 1、使试验检测人员了解地表沉降的测试过程。 2、通过地表沉降观测参数检测,评定公司检测人员是否具备检测深层水平位移的数的检测能力。 第3章检测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大坝观测仪器测斜仪》(SL 362-2006)。

第4章检测设备 4.1主要仪器设备 本次观测采用的仪器设备见表4.1, 表4.1 检测主要仪器、设备表 4.2主要仪器设备 桥梁检测时气温:xxxxxxxxxx,天气:晴。在整个外业工作期间,检测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运行正常。 第5章检测等级 由于本次模拟的A滑坡体模拟为普通滑坡体,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10.1.3之规定,本项目为四等变形监测等级进行观测。四等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指标和其适用范围见表5.1。 表5.1 四级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的几种方法

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的几种方法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使得城市发展不得不向上或向下发展,基坑开挖的深度越来越深。为 了确保基坑支护的安全,不论是一、二、三级基坑,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要求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都要求进行监测,现就当前基坑监测水平位移监测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平位移测量;视准线法;小角法;前方交会;后方 交会;极坐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urban land is more and more tense, which mak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had to go upward or downward, such as the deeper and deeper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pi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excavation support system, no matter the primary, secondary, or third pi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project monito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 gb50497-2009,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it top are required to be monitored. hereby, this paper will expounds the several methods for the curr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key word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collimation line measurement; small-angle measurement;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摘要: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既能够保证精度,又可节省成本,是基坑施工监测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我们知道的常用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有四种:并将轴线法、单站改正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通过比较我们得知小角法相对于其他三种方法来说简单、方便、精度较高。本文就主要探讨了小角法的运用及数据处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论述。 关键词: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数据处理 一、概述 深层水平位移主要用于大地运动,如可能产生在不稳固的边坡(滑坡)或挖土工程周围的测向运动等,也可以用来监测软土地基处理,堤坝,芯墙稳定性,钻孔设置的偏差,打桩引起的土体位移,以及回填筑堤和地下工程的土体沉陷,也可用于沿海、江边重力存放物场的土层变化等。对于平面位移监测而言,由于引测工作量大,且必须顾及测区精度的均匀性,通常是在施工场地周围布设基准控制网。在基准控制网中,一部分是远离场地的稳定基准点,另一部分控制点是施工场地周围相对稳定便于监测的工作基点。工作基点是施工场地上临时的控制点,一般的轴线放样和平面位移监测点都以工作基点为起点。随着深基坑的开挖,必须对工作基点定期进行检测,即对基准网进行部分或全部重复测量,并与初始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平差后对工作基点进行修正。然而,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时不便于施测,实际中往往不做该项检测。结果导致检测反应出的变形监测点的位移量不是绝对位移量,影响工程的质量。 二、测小角法原理 1、测小角法原理分析 小角法是工程测量中的一种放样方法,其目的是确定一条在两端无法安置仪器的线段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原理如图所示:如需观测某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PP′,在距离监测区域一定距离以外选定工作基点A,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与工作基点在一条直线上。在一定远处(施工影响范围之外)选定一个控制点B,作为零方向。在B点安置觇牌,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BAP∠,测定一段时间内观测点与基准点连线与零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化值,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水平位移量。 2、测小角法精度分析 由小角法的观测原理可知,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受距离D和水平角β的观测误差的影响,由于D经一次观测后可作为固定值,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可认为仅与测角精度有关,其观测误差可按照公式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