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障碍、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抑郁评分评定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的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降低抑郁评分,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与运用。

标签:中西医;失眠;睡眠障碍;抑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失眠患者越来越多[1]。已往对于失眠患者主要采取西药治疗,但其临床效果并不显著。我院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收治的50例失眠患者采取中西药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睡眠不足,入睡困哪,易醒。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6.8±3.5)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

2.5±0.6)年。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6.4±4.0)岁,病程0.6~4.2年,平均病程(2.7±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脑蛋白水解物13mg,3次/d,治疗周期大约4w。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前1w口服脑蛋白水解物13mg,3次/d。同时结合西医治疗,①针刺疗法:此方法应用广泛及久远,其应用毫针刺,可分为辩证取穴或特定取穴法。②推拿疗法:此類方法比较普遍,主要配合针刺疗法,对人体头部穴进行按摩。③耳穴疗法:主要用于耳穴贴或耳穴针刺法,按压4min/次,按压5次/d,睡前按压时间可稍长些。西医进行治疗4w。4w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抑郁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情况。睡眠障碍及抑郁评分分别采取睡眠障碍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根据量表评分细则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doc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内容,具体内容: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百合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 失眠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实在是让人头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酸枣仁 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合欢皮 合欢皮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的功效,适合有郁闷不乐、烦躁不安、健忘等情志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柏子仁 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

血不养心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珍珠母 珍珠母是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其性寒、味咸,可入肝经、心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适合有头目眩晕、耳鸣心悸、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灵芝 灵芝,有益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心气虚或气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国药植图鉴》记载,灵芝"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现代研究证实:灵芝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及耗糖量,增强心肌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能降血脂、调节血压;有良好的安神定志作用,所以对长期失眠有明显的临床改善疗效。 治疗失眠的五款药膳 桑椹大枣汤 桑椹15g,大枣50g煮汤吃。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 珍珠汤圆 珍珠粉0.3g,枣泥50g拌匀,加糖适量,包入糯米粉中做成汤圆20个,每次10个。经常吃可缓解精神紧张,有助于改善失眠。 五味鸽蛋 五味子50g煎汁、鸽蛋30枚,煮熟去壳后放入五味子汁中略煮,然后浸泡在汁中2天。每次吃鸽蛋3枚,食前煮沸一下。一日1~2次,连服2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是因为躯体、生理、心理、药物性、人为性、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5-羟色胺分泌不足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睡眠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发生了紊乱,表现为人睡困难,或者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中医将本病归为“不寐”、“不得眠”等范畴。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对于该病有多种分型,并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取得良好疗效。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 通过总结中医治疗病案,笔者发现中医学对于不寐的病机,主要归结于阳盛阴衰,阴阳不交。《类证治裁?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刘彦廷等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认为失眠在临床上主要为痰热内阻所致,多侵犯阳明和少阳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病,且失眠的兼夹证较多。张其慧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与肝脾失调有关,肝主疏泄,主藏血、藏魂;脾主统血,藏意、主思;心主血、藏神。若肝血不足或肝失调达,即可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而失眠。脾运失常;一

方面不能运化气血,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营血亏虚,另一方面运化水湿失常,酿生痰饮,积而生热,痰热扰心而导致失眠的发生。徐云生认为,病因有七情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但以情志内伤最为多见,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贾斌认为,失眠的病因主要有内伤、外邪两端。内伤主要是七情太过或不及,进而导致脏腑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血不调、阴阳失交而致失眠;外邪主要是风、寒、火、热等邪气作用于人体,导致气血壅塞,进而干扰卫气的正常运行,致营卫不和而致失眠。吕慰秋认为,失眠的发病主脏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神明。心受外邪侵袭,脏腑、经络机能紊乱,气血阴阳相对失衡,是失眠产生的重要原因。陈己明等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本病的病机之一。 辨证分型 失眠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可致多个脏器受累,故临床辨证分型也较为多样。高虹等将失眠分为脾胃失调、筋肉疲劳、肾阴虚3型;裘昌林按邪正虚实辨证将本病分为9型,其中实证分为心火亢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热扰心型、食积胃气不和型、肝胆湿热型,虚证分为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虚实夹杂者为心肾不交型、阴虚火旺型。孙巧云等一。将失眠分为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血脉瘀阻、心胆气虚、阴虚火旺、心脾两虚6型。徐厚平。将亚健康失眠分为肝郁化火型、痰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重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选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选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西地泮,每次5~10mg,每晚1次,连续服用1周,或服用至睡眠改善后停用。乙烯雌酚,每次0.5mg,每晚1次,连服3周为1疗程。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百合地黄汤加味中药:百合、知母、川芎各10g,生地30g,酸枣仁、麦冬、丹参、合欢花、枸杞子各15g,白芍、龙骨各20g,茯苓12g,甘草6g。偏于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2g,龟板胶15g;偏心阴虚者加五味子、远志各6g,夜交藤10g;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10g,熟地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周为1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在3h以上。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但仍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 1.5 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 副作用:同时服用中西药的治疗组出现胃部不适者2例;单服西药者出现白天明显头晕、头痛者2例,精神不振、疲乏、思嗜者2例,2组比较,副反应出现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很多患者使用镇静剂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依赖和成瘾性。近年来,中医特色疗法以其独特的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治疗,现将有关中医疗法在失眠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标签:失眠症;中医药;作用机制;综述 [文献标识码]A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又称“目不瞑”“不得眠”等。近10年来中医治疗失眠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不但可以预防发作、控制或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但中医药的滥用也日益明显,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人一生当中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它是人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之一,缺乏好的睡眠质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有35%以上的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必须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现代中医认为,失眠症的产生主要与患者的心、肝、脾、肾等器官有关,下文主要对失眠症的治疗现状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治疗失眠症提供几点科学的建议。 1.失眠症治疗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患者在失眠之后,由于对失眠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躺在床上不可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一些患者误以为数绵羊、数数字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因此强制性数数,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失眠程度的加深。此外,一些患者在失眠的时候,以为安眠药能够缓解失眠症状,并长期大量地服用安定药物,容易导致上瘾症状,在停药之后因为药瘾的出现而变得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患上失眠症状的同时患上焦虑或抑郁症状,这说明失眠和焦虑等精神状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治疗的时候应该以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为主。 2.中医对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 从临床研究可知,在治疗失眠症上应用中医具有良好疗效,研究其作用机制非常有必要。事实上,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对中枢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面临失眠的困扰。失眠不仅仅影响人们的休息质量和日常的生活工作,还增加了其他疾病产生 的可能。在失眠治疗上西医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为主,见效快,但是往往会伴随 较大的副作用。因此,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从中医角度对失眠的治疗开展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这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 期为临床失眠的中医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失眠;研究进展 失眠主要是指患者不容易入睡,或者时睡时醒,甚至出现彻夜难眠的现象,导致患者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深度严重不足[1]。因为失眠患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进而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临床上西医主要是采用药物进行 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副作用较大,如果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容易导致神经系统 受损[3]。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尝试从中医角度对失眠进行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理论 和临床实践研究工作,本文将其综述如下。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属于“目不瞑”和“不寐”的范畴,《黄帝内经》中认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后来张仲景、李中梓 以及戴元礼等人分别在其著作中对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阐述。近代以及现 代医学家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目前主流的病学观点认 为失眠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是指自 身的体质、情绪以及遗传因素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和流行疾病等[4]。 袁拯忠研究发现失眠患者最主要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以及心胆气虚证,其中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约占总 数的60%。李奕祺等人选取149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 示其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气虚、阴虚、痰湿和血虚[5]。 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2.1 肝火扰心型 肝火扰心型失眠应以疏肝泻火和镇心安神为主。在中医理论中肝火的产生 往往跟患者的情绪有关,而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Mauss等通过 对失眠患者的情绪进行研究,发现睡眠质量和情绪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袁 运硕等对56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90%。邓树峰等选取60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采取腹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2.2 痰热扰心型 痰热扰心型失眠应该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马锋对观察组痰热扰心 型失眠患者采用情志干预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痰热扰心型失 眠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陈丹姗等对61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采用针灸放血疗法配合针刺进行治疗,选 取患者耳尖穴进行放血,选取患者神门、丰隆、百会、安眠、中脘、内关以及内 庭穴进行针刺,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7]。 2.3 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失眠应该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荆红存等对观察组痰热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档资料

[1] 。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持续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 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求从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类疾病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和 精力,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醒后不能再入睡; 重则彻夜不眠,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中 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 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现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 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 《黄帝内经》又称“不得 卧”、“目不暝”。失眠症的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创立的 阴阳消长论”、 “营卫循行论”, 认为如因邪客或脏虚致营卫 为不寐。 后世医家又在脏腑藏神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 提出 了“心主神明理论”和“脑主神明理论”。 纵观历代医家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不离以下四个方面: ①情志所伤;②饮食不节;③病后及年迈;④禀赋不足,心虚胆 怯等。病位主要与心、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在此基础 上,刘福友 [2] 认为失眠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失眠 孙玉东 张凤莲 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 262100 之气不循常度, 阳盛不得入于阴或阴虚不能纳阳, 则阴阳失交而

多由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魂不入肝,阳不入阴所导致;而气结不舒,郁久化热,火扰心神,心神不宁是发生或加重失眠的重要因素;气滞日久,血运不畅,瘀血阻滞;气血不能上奉养心而心神失养,致睡眠愈发加重。王翘楚[3] 认为当前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因素为主, 故提出虽五脏功能失调皆能导致不寐但临床辨治应以肝为主。 2基本方加减 近年来,一些学者以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如黎凯教授[5] 以安神益眠汤治疗失眠,安神益眠汤基本方:柴胡15g,郁金15g,党参25g,白术20g,山药20g,柏子仁 25g,酸枣仁30g,山茱萸15g,远志20g,茯神20g,百合25g, 生龙牡各40g,珍珠母40g,琥珀粉15g (另),桃仁lOg。姚 景明等以赭石龙牡汤治疗失眠,基本方:生赭石30g,生龙牡各 30g,白芍12g,菊花10g,炒枣仁15g,当归10g,远志10g, 山茱萸10g,茯神10g,朱砂0.5g,(冲服)水煎服。兼见心血不足者加阿胶,柏子仁;兼见心脾两虚者加人参,黄芪,自术;肾阴不足明显者加女贞子,龟版胶。谈平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失眠60例,基本方:桂枝6 g、炙甘草12 g、牡蛎30 g、龙骨30 g、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有效率为90% 姚杰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虚证不寐7 2 例,基本方: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生姜、大枣、生甘草、当归、炒酸枣仁、夜交藤、琥珀、远志。心脾两虚者加生黄芪、白芍、茯苓、山药、

浅谈失眠的中西医治疗

浅谈失眠的中西医治疗 摘要:失眠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与精神、行为、躯体等因素相关,在现代化社会中,失眠成为了影响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加 强失眠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失眠的中西医治疗 进行分析。 关键词:失眠;中西医;治疗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以睡眠障碍为主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凑加快,工作压力 过大,加班、熬夜是经常到事情,造成失眠呈普遍现象。我国有百分之三十以上 的人出现过失眠的症状,如果失眠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抑郁、烦躁、精 神状态下降,严重的会影响生活与工作,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成为潜在的隐形杀手。本文通过对失眠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进行研究探讨。 1 西医对失眠的诊断与分类 1.1 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指无法进入睡眠状态,睡意全无,患者对自己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意,影响患者白天日常生活及工作的一种症状。 1.2 失眠的诊断 失眠主观诊断:(1)很难入睡,睡眠较浅、醒后不能再睡等睡眠障碍;(2)白天有头晕、全身乏力、昏睡、萎靡不振等症状;(3)只有睡眠的减少,白天 没有因睡眠的减少而不适的患者,不能诊断失眠。失眠的客观诊断标准:(1) 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2)睡眠维持障碍:睡眠醒来的 时间每夜都在三十分钟以上;(3)睡眠总时间减少,在六个小时以内。 1.3 失眠的分类 按照发病时间可分为:(1)紧急性失眠:发病时间在四周的;(2)亚急性的失眠:发病时间在四周以上,小于半年的;C慢性失眠:发病在半年以上的。依照病 因分为:(1)原发性失眠症:身体患有严重性疾病或心理因素等因素,造成长久 性的失眠;(2)继发性的失眠:是因压抑、焦躁或各种疼痛引发造成的失眠。 从临床表现分为:(1)入睡期失眠:时间大于三十分钟的失眠;(2)失眠维持 障碍,夜间醒来次数大于两次,时间大于三十分钟;(3)睡眠结束较早,比以 往要早一至两个小时,总睡眠时间在六小时以内。按照严重性分为:(1)轻度 失眠,不是经常发生,对生产质量影响很小;(2)中度失眠:每晚都会发生, 对生活质量有影响,会出现一些焦躁、身体疲乏等症状;(3)严重失眠:每天 都会发生,对生活质量影响严重,临床症状明显突出。 2 西医对失眠的治疗 西医对于失眠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改善症状、保持正常睡眠习惯、恢复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倡导采用综合疗法来治疗失眠,包括病 因治疗、加大睡眠常识的指导、药物性治疗三个方面。不同类型的失眠有不同的 治疗原则和方法:对于急性失眠的患者应早期采取药物治疗;亚急性失眠患者, 应早期采用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慢性失眠患者应咨询专家后,依据专家指导采 用药物治疗法。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苯二氮卓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至今,被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 分为四类:一是超短效类适用于入睡困难患者;二是短效苯二氮卓类,适用于易醒 患者有明显效果,包括去甲羟基安定、32羟基安定;三是中效类苯二氮卓类:包 括硝基安定和氯羟安定;四是长效苯二氮卓类,常用的有舒乐安定和西地泮。苯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7 -138-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A review on treating insomnia in TCM 陈懿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7-0138-0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家庭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们的睡眠质量。失眠往往是亚健康状态的开始,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精力不充沛,情绪沮丧、焦躁,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失眠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因为其相对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小,故成为大多数失眠患者的首要选择。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失眠;中医药;研究进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economic social,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life, people’s life and work have changed a lot. Life, family and work pressure is increasing, more and more influenced on people’s sleep quality . Insomnia is the beginning of sub-health status, and easy to cause immune dysfunction and body function decline, results in exhausti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fluences work, learning and life quality;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pained by people. TCM medicine on insomnia is showing its great advantages. Because side effects are few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TCM medicine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most insomniacs.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methods and prescription to treat insomnia in the past 5 years. 【Keywords】Insomnia; TCM; Overview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7.070 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整夜不眠,并反复数年不愈,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本病有虚有实,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1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失眠在中医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寐”等。 1.2 病因病机 失眠的总病机为“阳不入阴”。《灵枢?大惑论》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为“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医宗必读》里李中梓详细归纳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治疗方案,他认为失眠大致可以分为气虚、阴虚、痰滞、水停和胃不和。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从古至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见解。李夏林[1]认为,失眠症病机主要是由于心、胆、脾、肾脏器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气血失和所致。对于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张氏[2]认为围绝经期妇女肾精不足,冲任二脉也随之损伤,同时在多种外因的作用下,极易导致肾阴阳的失调。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热扰心神,神明不安,出现心肾不交而导致失眠。赵志芳等[3]认为不寐主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常、情志失常、年老体弱、久病耗损、禀赋不足等因素,导致阴血不足,不能摄纳阳气,阳气外溢或因外邪扰乱,阳盛不能入阴,导致阴阳失调。王翘楚[4]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多与肝有关,从肝论失眠症。临床中上述病机因素往往相互交叉,互为因果,相互联系。 2中医对失眠的治疗 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手段,以其简便、高效、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症。临床经验证明,该疗法对改善失眠症的各种常见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疗效。现将近年中药治疗介绍如下。 2.1 中药汤剂治疗 吕氏[5]以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失眠60例,方用制半夏30g,秫米30g,五味子15g,酸枣仁20g,远志12g,甘草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治疗失眠:老中医整理的12种方法!真的,太管用了 失眠,往往令人很头疼,导致人们白天工作效率降低,情绪暴躁,容颜憔悴。现在给出治疗失眠的12种妙方。1、一杯酸奶,一个香蕉,每晚睡前食用。此方对半夜不能入睡的患者尤为有效,饮用后可使患者血糖升高,快速入睡。 2、啤酒半瓶,每晚睡前半小时饮,连饮数周,可着枕即睡,通宵熟睡。 3、牛奶煮蛋黄,可治“虚烦不眠”之症,效果良好。 4、小米100克,加水煮成粥,加白糖适量调服,睡前半小时进食1小碗,能使人迅速发困、安眠入睡。 5、大枣、大米两味同煮粥食用,每晚适量食用,催眠作用很好。 6、龙眼:龙眼(桂圆)是南方一种佳果。《日用本草》述其能“益智宁心”、《滇南本草》载其可“养血安神”。现代科学分析,龙眼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酒石酸等。果肉鲜吃、浸酒饮或干品煎服,能补血安神。著

名的中成药“归脾丸”专治神经衰弱失眠病,就是以龙眼肉为主药的。 7、莲子:是莲花的果实。《神农本草》载它“主补中养神”,《中药大辞典》说它“治夜寐多梦”。据分析,莲子含淀粉、柿子糖、蛋白质、钙、磷等,晚餐吃莲子粥,或睡前食碗莲子汤,能使人安然入睡。 8、百合:百合鳞茎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治夜寐不宁,可用百合一两煎水,调蜂蜜于睡前服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温肺止咳”。 9、荔枝:荔枝味甘甜微酸,性温和。《本草纲目》称它能“通神、益智”,可用来养血、生津液。荔枝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B、A以及柠檬酸、叶酸、苹果酸和游离氨基酸,是思虑过度、健忘失眠者不可多得的“安神益寿”果品,以鲜食为佳。 10、核桃:又名胡桃。宋代《开宝本草》说“食之令人肥健,温脾润肠,治虚寒咳嗽,腰部肿痛”。核桃营养价值很高,500克核桃仁的营养可以和2500 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相媲美。其中脂肪钙、磷含量在果品中均名列前茅。每晚睡前吃

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

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 失眠是以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常与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相伴随。目前睡眠质量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按照美国精神科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和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标准,大多数专家认同原发性失眠应该涵盖内因性失眠、主观感觉性失眠和儿童期失眠。可是,上述分类标准均为排除性诊断标准,要诊断为原发性失眠症需要排除其他睡眠障碍和疾病后才能作出诊断。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本病有虚有实,大多病程较长,难以速愈,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笔者就近几年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综述如下。 1 失眠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体质学说与失眠的关系 《内经》中记载了多种体质分类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载:“先立五形金水木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体外部形态、禀性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特征,将人分为二十五种体质类型。《灵枢·通天论》篇按阴阳的多少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之人等5种不同的体质类型。近年来,分类方法亦是种类繁多,包括四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等,王琦的九分法将体质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 就像体质因素决定着人体对病邪的易感性各异一样,不同体质的人对失眠的易感性也有所不同。同是患失眠的病人,因体质不同而证型各异。具有阴阳平和质特征的人,不易为邪气所伤而发病,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以患失眠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患病也容易治愈。阴虚质的人素体阴液亏虚,若劳心思虑过度或久病损及真阴则易导致阴亏于下,阴不纳阳,阴阳失交之失眠症。精神刺激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吴谦《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说:“凡此九气(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丛生之病,壮者得之气行而愈;弱者得之气着为病也。”说明对某些情感刺激,机体发病与否,不仅与刺激种类及其量、质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机体体质有关。 1.2 引起失眠的心理因素 医学对失眠的认识,往往着眼于睡眠行为的改变,强调“安神”治瘵,却忽视了失眠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异常。失眠症患者多存在着睡眠质量主观评估障碍。多数是怕失眠的心理,以往对失眠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催眠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和宿醉作用影响疗效和依从性。在失眠患者中,往往存在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患者过度地担心能否入睡和夸大失眠的后果,引起生理和心理的觉醒,使失眠问题更加严重[5]。 还有不少自称失眠的人,往往不能正确看待梦,总认为梦对人体有害,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做梦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障碍、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抑郁评分评定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的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降低抑郁评分,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与运用。 标签:中西医;失眠;睡眠障碍;抑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失眠患者越来越多[1]。已往对于失眠患者主要采取西药治疗,但其临床效果并不显著。我院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对收治的50例失眠患者采取中西药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睡眠不足,入睡困哪,易醒。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6.8±3.5)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 2.5±0.6)年。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6.4±4.0)岁,病程0.6~4.2年,平均病程(2.7±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脑蛋白水解物13mg,3次/d,治疗周期大约4w。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前1w口服脑蛋白水解物13mg,3次/d。同时结合西医治疗,①针刺疗法:此方法应用广泛及久远,其应用毫针刺,可分为辩证取穴或特定取穴法。②推拿疗法:此類方法比较普遍,主要配合针刺疗法,对人体头部穴进行按摩。③耳穴疗法:主要用于耳穴贴或耳穴针刺法,按压4min/次,按压5次/d,睡前按压时间可稍长些。西医进行治疗4w。4w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抑郁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情况。睡眠障碍及抑郁评分分别采取睡眠障碍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根据量表评分细则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六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秘方

一、邹云翔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1、方名: 清热安眠汤 药物: 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 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 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 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 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二、魏善初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2、方名: 清镇汤 药物: 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

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 失眠症。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三、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验方 3、心脾两虚: 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 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4、浊阻滞: 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5、肝气郁结: 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 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

浅谈失眠的中西医治疗

浅谈失眠的中西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7-03-17T11:30:38.197Z 来源:《科技中国》2017年1期作者:谭泽雄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失眠的中西医治疗进行分析。 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失眠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与精神、行为、躯体等因素相关,在现代化社会中,失眠成为了影响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失眠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失眠的中西医治疗进行分析。关键词:失眠;中西医;治疗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以睡眠障碍为主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凑加快,工作压力过大,加班、熬夜是经常到事情,造成失眠呈普遍现象。我国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出现过失眠的症状,如果失眠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抑郁、烦躁、精神状态下降,严重的会影响生活与工作,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成为潜在的隐形杀手。本文通过对失眠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进行研究探讨。 1 西医对失眠的诊断与分类 1.1 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指无法进入睡眠状态,睡意全无,患者对自己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意,影响患者白天日常生活及工作的一种症状。 1.2 失眠的诊断 失眠主观诊断:(1)很难入睡,睡眠较浅、醒后不能再睡等睡眠障碍;(2)白天有头晕、全身乏力、昏睡、萎靡不振等症状;(3)只有睡眠的减少,白天没有因睡眠的减少而不适的患者,不能诊断失眠。失眠的客观诊断标准:(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2)睡眠维持障碍:睡眠醒来的时间每夜都在三十分钟以上;(3)睡眠总时间减少,在六个小时以内。 1.3 失眠的分类 按照发病时间可分为:(1)紧急性失眠:发病时间在四周的;(2)亚急性的失眠:发病时间在四周以上,小于半年的;C慢性失眠:发病在半年以上的。依照病因分为:(1)原发性失眠症:身体患有严重性疾病或心理因素等因素,造成长久性的失眠;(2)继发性的失眠:是因压抑、焦躁或各种疼痛引发造成的失眠。从临床表现分为:(1)入睡期失眠:时间大于三十分钟的失眠;(2)失眠维持障碍,夜间醒来次数大于两次,时间大于三十分钟;(3)睡眠结束较早,比以往要早一至两个小时,总睡眠时间在六小时以内。按照严重性分为:(1)轻度失眠,不是经常发生,对生产质量影响很小;(2)中度失眠:每晚都会发生,对生活质量有影响,会出现一些焦躁、身体疲乏等症状;(3)严重失眠:每天都会发生,对生活质量影响严重,临床症状明显突出。 2 西医对失眠的治疗 西医对于失眠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改善症状、保持正常睡眠习惯、恢复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倡导采用综合疗法来治疗失眠,包括病因治疗、加大睡眠常识的指导、药物性治疗三个方面。不同类型的失眠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对于急性失眠的患者应早期采取药物治疗;亚急性失眠患者,应早期采用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慢性失眠患者应咨询专家后,依据专家指导采用药物治疗法。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苯二氮卓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至今,被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分为四类:一是超短效类适用于入睡困难患者;二是短效苯二氮卓类,适用于易醒患者有明显效果,包括去甲羟基安定、32羟基安定;三是中效类苯二氮卓类:包括硝基安定和氯羟安定;四是长效苯二氮卓类,常用的有舒乐安定和西地泮。苯二氮卓类药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能延长睡眠的总时间。缺点副作用较大,会导致患者出现白天困倦、精神运动受影响、呼吸暂停、心脏骤停、及出现戒断综合征。 第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临床常用药物有佐匹克隆、唑吡坦及扎来普隆等药物,此类药物只具有催眠功效,没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可以调节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治疗时不出现戒断综合征。 第三,抗抑郁药物。当心情障碍患者出现失眠时,可以加用镇静的作用的阿米替林、多塞平、氯丙米嗪等。在治疗早期使用很可能加重失眠,因此,当前如何正确利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失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随着西医疗法的发展,激素替代疗法开始在失眠的治疗中得到应用,最为常用的就是褪黑激素,褪黑激素主要由5-羧色胺代谢产生,如果缺乏5-羧色胺,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合成,但是关于该种疗法的应用,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3 中医对失眠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认为失眠病机是由于气血的阴阳失衡,阳不入阴及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临床症状。中医药有辨证论治和个性化治疗的独特优势。在失眠的治疗上以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方法。虚症治法应滋补肝肾或益气养血;实证应清火化痰,消导和中。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阿胶汤加减;心虚胆怯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痰火内扰用温胆汤;心肝火旺用龙胆泻肝汤合朱砂安神丸;胃气不和用保和丸;心脉瘀阻用血府逐瘀汤。 4 结语 总之,总之,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中西医治疗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只有注重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加强自我调节,适当运动,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来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才是治疗失眠的最有效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岩,周凤翔,陈嘉峰. 失眠的原因及相关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01) [2]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02) [3]杜艳丽. 浅谈右佐匹克隆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03) [4]陈成辉,潘艳琳,苏丽平,陈肖虹,何丽芳. 失眠的治疗药物疗效与应用策略[J]. 海峡药学. 2014(08)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4310660.html,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瑞徐迪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34期 【摘要】近年来中医相对于西医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各个医家及自身临床经验,总结治疗失眠的方法及方药,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思路。 【关键词】失眠;中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4..02 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内经》称为“目不瞑”,主要是由于阳不入阴引起的以不能入寐为特征的疾病。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再寐[1]。失眠本身虽不致命但却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西医常用镇定安神药物治疗失眠,西药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长时间服用则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内经》中云:“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卫气日行于阳经,阳经气盛,阳主动则寤;夜行于阴经,阴经气盛,阴主静则寐”。若某些因素导致阴阳失衡,营卫失调,卫气夜不能入阴,阳不入阴,则发为本病。(1)情志内伤。情志太过,过喜伤心,心藏神;过怒伤肝,肝藏魂;过思伤脾,脾藏意;五脏为一个整体,一脏失衡,则五脏均失衡,发为本病。(2)心脾两虚。脾胃是化生气血的源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不能滋养全身血脉,无以奉心,影响神志,引发失眠。(3)心肾不交。若心肾不交,火水未济,阴阳失衡,则入寐困难,导致失眠。(4)心虚胆怯。《类证治裁·不寐》中说:“惊恐伤神,心虚不安”。若胆气素虚,胆小怯懦,影响心神,也可引起失眠。(5)痰热内扰。脾虚生痰,郁久化热,扰乱心神,夜不能安,可见痰热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6)胃气不和。《素问·逆厥论》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食肥甘厚味,饮食内停,致使胃气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2 中医治疗 治疗上整体以调和阴阳为治病原则,根据不同表现,主要有(1)辯证论治。刘聪敏等[2]总结徐峰教授治疗失眠临床经验,将失眠分为虚实两类,虚证以脾论治,表现为脾胃虚弱;实证多从肝论治,并提出“从肝论治,以平为补”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黄希翘等[3]从肝论治失眠,将10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根据不同证型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气滞型)、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胆湿热型)、天麻钩

中西医结合治失眠

问健康 ■健康讲堂 ? 授课人简介 牟林茂,医学博士、硕士生 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 名中医专家,全国第三批名老中 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省中医 药管理局五级师承带教老师。 社会兼职:山东省老年医 学会常务委员暨膏方委员会主任 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医师协 会性腺内分泌亚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山东医师协会心衰专业 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 会北方慢病防治学会委员,山东 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中西医结合治失眠 授课人/牟林茂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整理/王娓娓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一般 将失眠分为3类:短暂失眠、短 期失眠和长期失眠。具体治疗原 则为:短暂失眠(小于1周)间 歇性使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或其 他助眠药物如抗抑郁剂,养成好 的睡眠习惯。常用药物阿普哩 仑、佐匹克隆等。短期失眠(1 周至1月)短期使用低剂量镇静 安眠药或(和)其他助眠药物如 抗抑郁剂,进行行为和心理治疗 (如松弛疗法)。短期失眠若处 理不当会导致慢性失眠。常用药 物阿普哩仑、艾司呼仑、佐匹克 隆、黛力新等。长期失眠(大于 1月)长期使用低剂量或适当增 加剂量镇静安眠药、抗抑郁剂, 进行行为、心理、物理治疗,积 极治疗原发病,祛除病因。常用 药物阿普哩仑、曲哩酮、黛力 心肾不交证,常因思虑过 度、心情抑郁、久病伤阴等因素 引起。表现为夜难入眠、心中烦 乱、头晕耳鸣等。治疗以六味地 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胃气失和证,常因饮食不 当,痰湿困脾,气机阻滞导致胃 不和卧不安。表现为失眠、头目 昏沉、院腹痞闷、食滞不化等。 常用黄连温胆汤合保和丸加减。 临床中若心脾两虚者,常喝 酸枣仁汤、归脾汤加减,若血瘀 较明显者,加川茸、丹参、路路 通等,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每加 疏肝解郁之药,疗效显著。 中西药配合治疗失眠 临床中大多数失眠患者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人而异,制 订方案,针对病证特点及患者诉 求进行病证结合治疗。具体方法 为:处于急性发作期或重症失眠 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心 新等。 的患者,治疗以西药镇静为主,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疼痛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辨证论治辅以中药养心安神,调护根本; 研究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 委员。 论文著作:承担及参与科研 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2项,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项,主编著作5部,参编著作1 部,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期刊发 表论文50余篇。 失眠属祖国医学的“不寐” 范畴,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 指导,将不寐分为肝火扰心、心 肾不交、胃气失和、痰热扰心、 心脾两虚等证型。 肝火扰心证,多因肝气郁 结,气郁化火,扰乱心神导致。 表现为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 失眠缓解,取得疗效后,逐渐减 少西药剂量,增加中药镇静安神 药物;失眠明显改善,处于稳定 期后,逐渐撤减西药,以中药安 神定志为主,或选择代茶饮长期 服用巩固疗效。 失眠患者还应注意避免影响 睡眠的坏习惯,如枕头过高、被 441家庭健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