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比较研究_王丹丹_郭建科_王绍博

大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比较研究_王丹丹_郭建科_王绍博

大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比较研究_王丹丹_郭建科_王绍博
大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比较研究_王丹丹_郭建科_王绍博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地关系(1)

抓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县政府副县长王洪波 县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三化”协调发展,把经济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做优、城市做靓、民生做实的基本思路和宏伟目标,给我县城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城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县长,如何结合当前全县深化“一创双优”开展“六讲六比两带头”集中活动中,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的领导下,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建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把城市扮靓,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擦亮“名片”,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推二三五目标早日实现。 一、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城市作为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做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实现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力的增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对立统一、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1、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次,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扩大投资、推动消费、促进发展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城市建设,可以带动房地业、建筑业、商业等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看,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作用,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参与价值的创造。加快经济发展城建必须先行。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变样,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建设是经营城市增加财力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加速向资本的转化,是解决城市建设钱从哪里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政府通过公开拍卖、挂牌出售等方式,把存量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产,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进而形成了对城市土地的再投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加速其向资本的转化,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建资金短缺与加速城市建设的矛盾,切实积聚城市建设、改造资金,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起点、大手笔、大投入跨越。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房地产建设,虽然这个观点是落后的,却是我县目前情况下的唯一选择,是符合目前发展需要

中国十大中心经济城市排行1

中国十大中心经济城市排行榜 NO.1香港中国对外经济中心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称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代,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的美誉。 NO.2上海中国金融经济中心上海(Shànghǎi)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有超过2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上海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NO.3北京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北京(Běijī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华全国政治中心的理想所在。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八个世纪里,不论历史是否悠久,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等数不胜数的古迹也为这座城市添加了更绚烂的色彩。今日的北京,更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金融街早已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商务中心区更是北京对外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

【CN110097264A】一种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15068.1 (22)申请日 2019.04.18 (71)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381号 (72)发明人 顾嘉欣 庄筠 王成芳 林志航  黄一杰 王俊超 岑晓璇 林建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何淑珍 黄海波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G06Q 50/26(201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 度的度量方法,包括步骤:获取excel格式的对象 名及经济人口数据;获取城市的空间研究范围、 交通路网数据并对样本点进行空间加权赋值;基 于OD成本矩阵进行最短出行时间加权计算;依据 修正性的重力度量模型,计算城市群空间联系强 度;导出城市联系强度可视化图表及联系强度数 值表格。本发明将传统重力模型度量方法中空间 距离测算修正为出行时间;结合经济数据对出行 时间进行综合加权分析;整合了城市出行时间的 数据获取、分析与计算步骤。用户只需根据现有 的城市经济社会数据即可自动生成城市经济空 间联系分析结果,提高了城市群空间联系强度度 量的时效性和效率。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10097264 A 2019.08.06 C N 110097264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97264 A 1.一种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包括步骤: 数据读取:读取要进行研究的excel格式城市信息,所述城市信息包括城市名称、该城市某一研究时期或某一研究领域的的经济数值与人口数值; 原始数据处理与分析:依据城市名称定位各城市建成区作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并获取样本点;依据相关样本点所属区块内兴趣点数量进行空间加权赋值;获取城市的交通路网数据,所述路网数据包含各道路线性走向、通行方向及出入口位置等空间位置信息及道路等级信息;利用交通路网数据构建OD成本矩阵模型,以此计算样本点间最短出行距离;运用修正的重力度量模型度量计算城市联系强度; 分析呈现与数据导出:绘制生成并导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度量分析与强度数据表格,即将分析后的所述城市联系强度自动呈现为城市空间强度连线图并导出为后缀为.xls 的数据文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要进行研究的excel格式城市信息时,具体通过识别预定字段约束规则记录有“城市名称”的字段获取研究对象名称,并对其某一研究时期或某一研究领域的的经济数值与人口数值进行归类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城市名称定位各城市建成区作为研究的空间范围时,通过定期更新全国各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及基于遥感影像识别地城市建成区范围空间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样本点时,利用300M*300M网格对研究范围进行等距均分获得研究区块,以该区块重心作为样本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相关样本点所属区块内兴趣点数量进行空间加权赋值时,运用Python爬取研究城市中与研究相关的POI数据并分析其空间核密度值,以不同研究区块内核密度数值的平均数作为该区块样本点在整体空间研究上的权重参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相关样本点所属区块内兴趣点数量进行空间加权赋值时,以各研究城市下一级行政区划的相关数据指标作为样本点空间加权的依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城市的交通出行路网数据时,通过OpenStreetMap开源网络平台获取所述研究城市地交通建设数据,得到后缀为.osm的交通数据,进而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平台利用ArcGIS Editor for OpenStreetMap程序进行转换编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交通路网数据构建OD成本矩阵模型时,对“Highway”与“Railway”标签中不同字段进行相应的速度赋值,将所有“link”设为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的度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各样本点与其余城市样本点之间的最短出行时间时,将某一城市的所有样本点设为起点,另一城市的所有样本点设为终点进行最短出行时间计算,以样本点各自权重乘积的平方根作为两样本点最短出行时间的计算权重,求得两城市最短出行时间的加权平均值,以此作为城 2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摘要:伴随着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升级换代,在生产方式进行改变的同时,为我们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态急需得到关注,以往通过查暂住证和危急式应急管理的方式需要改变,城市管理者需要转变管理理念,贯彻以人为本,通过明确城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主体,创新工作方式,从而实现高效、公平正义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 关键词:新经济;流动人口;以人为本;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一般泛指农民工,其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反应式和防范式的管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产方式也在升级换代,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生活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时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1 城市流动人口的含义及相关特点 我国的人口流动管理的政策应该上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8年开始实施严格的户籍政策其目的就是限制人口流动,但78年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城市发展节奏明显快于农村,城市城镇化建设促使建筑业出现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而农业生产伴随着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日渐提升,农村出现大量的富余生产力,

一边是生产人口的富裕,一边是建设工地对劳动力的急缺,另外地方政府在城市周边和城乡结合部设立劳动力市场使得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相对沉淀下来,成为城乡结合部的常住人口,这部分准常住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要求正在和城市居民的要求开始趋于同质化,致使城市人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城市流动人口呈现出的相关特点: 就业成分以农民工居多。在城乡差距正在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目前在城市停留的流动人口多为参加城市建设的农民工居多,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和农业科技的逐渐普及,贫困地区劳动力富余和致富的愿望等诸多原因。但农民工多没有专业技能,进城之后多从事建筑行业和基本的加工生产劳动,组成了农民工生产大军。 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年龄段分布为15-50岁,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年龄比较年轻,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组成的主要特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伴随着长三角和珠三角来料加工业的逐渐西移,第一代打工者逐渐退出,而第二代农民工即第一代打工者的子女开始出现在打工者的舞台之上,这些人的年龄多在15岁-25岁之间,这对于研究我国的社会公平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社会生活无保障社会地位低。在目前的体制之下,我国的流动人口由于在城市居无定所导致其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城市人口所享受的养老、工伤、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很难享受到,甚至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这类基本的生活保障流动人口都由于没有城市

高铁城市经济论文

高铁城市经济论文 1研究方法 1.1模型引进以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经济联系是区域经济学、城市经 济学及经济地理学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 工具。不过引力模型自形成之初便是以距离作为参照标准的,随后的 国内外专家学者虽然对引力模型作了诸多的演变,但核心指标“距离”均未改变,本部分借鉴国内外部分学者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测 度标准,采用以下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型。 1.2数据分析 作者以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和广州6个节点城市为界线,计算相邻节点城市包含之间的地级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如郑州- 武汉区间段,包括郑州与武汉分别到他们之间的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孝感5个地级城市以及郑州-武汉的高速铁路交通时间。另外,对于北京和广州这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适当的进行空间拓宽,可以 测算到北京-郑州、广州-武汉。另外,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共24个 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和GDP均采用城市市辖区数据。数据来源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年》。 2模型分析 2.1数据计算通过数据查找、整理及计算,可以计算出北京等6个节 点城市分别与之相邻的地级以上城市的高速铁路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表。通过对表1的数据研究分析可知,以时间为指标测算的节点城市与临 近地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距离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 随着距离的增加,城市经济联系逐渐降低,但因为城市规模的原因也 会出现少部分如距离较近的许昌-郑州要比距离较远的漯河-郑州的 经济联系强度要小的现象。 2.2数据分析高速铁路提升了沿线地区的可达性,使沿线城市跨区域 的交流成为可能。根据表1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取沿线城市经济

论核心城市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

论核心城市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 摘要: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中央已经明确要使环渤海区域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新一轮 发展的第三增长极。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作为环渤海核心的滨海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至关 重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核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 内外成熟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发展历程,旨在为滨海新区的良好发展与带动整个环渤海区 域共同发展方面提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核心城市 一、核心城市功能的理论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 基本地域单元,而核心城市作为城市群的中心,在城市群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国内外对核心城市的大量研究表明,核心城市对于城市群经济的发展主要具备三个作用,即聚集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 (一)核心城市具有聚集和辐射作用 对于核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许多经济学家都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观点,大体可以归纳 出以下几种: 都市圈经济理论(戈特曼,1957)认为都市圈是一个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其中有一 个中心城市发挥着主导作用,城市圈的核心是中心城市及其所属的大都市区,目前世界主 要的城市圈都是以中心城市大都市区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心城市依靠发 达的交通通讯网络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并聚集人才流、资本流和信息流。 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中心城市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 环节。 多中心聚集理论(C.D.哈里斯和E.L.乌尔曼,1945)认为核心城市可以扩充城市群的中间地带,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并非只形成一个商业中心区,而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其中一个 主要商业区为城市的核心,其余为次核心。这些中心不断地发挥成长以及带动的作用,直 到城市的中间地带完全被扩充为止。而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新的极核 中心又会产生。城市地域里集聚与扩散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通常是复数核心结构。 点轴扩散理论(萨伦巴和马利士,20世纪初)认为经济的空间移动和扩散是通过点对区域 的作用和轴对经济的扩展来完成的。随着交通干线的建立,人流和物流易于聚集,生产和 运输成本降低,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使交通干线连接点形成增长点,即核心 城市。使交通沿线成为增长轴,即城市群(带)。核心城市对于整个区域的带动作用表现在: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即增长极,通过“点”的发展逐步推移和扩散到下一 级的“点”直至整个发展轴。 级次扩散理论认为(J.R.弗里德曼,1966)核心区域的扩散效应成为地域结构变化的主导力量,扩散促进次一级的极化,形成次一级的核心区域,构成职能等级体系和与此相适应的 不同等级的地域经济结构。核心区域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区域社会的子系统,它对其外 围区域行使各种各样的职能,产生紧密地联系,中心城市通过职能扩散可以对外围地区具 有组织带动作用。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大连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是京津的门户,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贸易口岸,海陆空交通便利,工业部门齐全,农渔产品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活跃,使这座海滨名城享有“服装城”、“足球城”和“旅游城”等诸多美誉。本文从大连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对大连市进行了调查。 一、大连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大连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人们也随之对大连的城市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连”之名源自于1898年沙俄强行租借旅大地区之后,曾取名“达列尼”(俄文意为遥远的,其读音与“大连”谐音)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占领了大连,于1905年2月11日起正式称为大连市。到上个世纪40年代,大连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近代港口城市,人口由本世纪初的4万多增加到近70万。 1934年,大连都市规划区域方案编制完成,具体范围为:以作为城市都心的常磐桥(现青泥洼桥)为中心,以16公里为半径,其范围内的大连市、老虎滩会、岭前会、小平岛会、周水子会、革镇堡会、南关岭会、大连湾会等共一市十一会为城市规划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可建用地19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22万人,规划年限至1976年。这是大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很多设想具有前瞻性。不久,二战爆发,日本忙于战争,这部了规划没有得到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国的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从1957年起开始了对大连的规划建设。当时,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海港、铁路为媒介的运输业。后来的发展证明,港口仍旧是大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在当时规划中没有认识到。大连市在1990年编制了《大连市城市规划调整》,对城市性质未作调整,但提出了远景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性城市”。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规划区界定、城市发展方向和结构、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等,第一次将大连城市的概念确定下来,提出大连城市的结构是组团式结构的带状城市,并将各组团的功能明确下来,便于各城区的规划和发展。规划增加了新市区的构想,明确提出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窑湾港区,湾里、董家沟建设新市区。第一次将城市发展战略纳入规划文本中,使大连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提前实施。 二、大连市的发展现状 1、大连的交通 大连交通通信便捷,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已形成具有较强运输能力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连港水深港阔,不冻不淤,是闻名世界的天然良港,现有泊位7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大连港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和石油转运港口,承担了中国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投入使用,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200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标箱。海上运输网络密集,不仅有通往上海、天津、烟台、威海和韩国仁川等城市的客运航线,还有通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大连至烟台的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大大缩短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货物运输距离。大连陆路交通十分便捷。铁路与华北、东北铁路网相联;公路线四通八达,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连至丹东的高等级公路“黄海大道”、大连至旅顺的“旅顺南路”等成为活跃大连经济的交通动脉;市区内公交便利,轨道交通、无轨电车、公共汽车路线密布,并具有世界先进的交通指挥系统。大连空港——周水子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开通了上百条国际国内航线,是中国东北

国际经济中心概述

国际经济中心概述 大纲 一、城市功能与国际经济中心的含义 1.城市功能与经济中心城市 2.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含义 3.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分级 二、国际经济中心的形成机制与特征 1.增长极理论与国际经济中心崛起 2.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 3.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 三、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意义 1.国际经济中心形成中的“两只手” 2.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与国家竞争力 3.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意义 知识点汇总 T01:城市功能与经济中心城市 T02: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含义 T03: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分级 T04:增长极理论与国际经济中心崛起 T05: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 T06: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 T07:国际经济中心形成中的“两只手” T08: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与国家竞争力 T09:建设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意义 正文 一、城市功能与国际经济中心的含义 1.城市功能与经济中心城市 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的聚集,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结果。 从分工与专业化的角度来说,城市经济功能就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对分工和专业化具有的经济效能和发挥的经济作用。当今城市有多种等级不同的经济功能。 (1)聚集功能。一个城市吸收、聚合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效能,及城市凭借优越的区

位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聚集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等条件,吸引城市以外的资本、技术、商品、信息、人才等进入城市。聚集功能是城市最基础的经济功能,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2)生产中心功能。主要指各类物质商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作用,其功能载体为生产加工业、制造业。尽管进入后工业时代后,一些城市的生产中心功能弱化,但一般仍具有相当的规模。另外,生产功能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即从注重数量扩张、粗放生产向注重质量、集约生产转变,有些城市的加工制造业已经成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部门。 (3)服务功能。它是为完成经济活动和实现经济要素流动提供设施、途径及各种手段的综合能力,建立在一套结构合理、高效的服务系统之上。服务功能涉及面较广,其中包括以综合性立体化交通网络和多样性交通工具为基础的交通物流服务;以信息港为枢纽、通讯网络为渠道的通信信息服务;以各种金融工具为手段的融资服务;以各种中介、咨询机构为主体能满足客户各种服务需求的中介咨询服务;以提供会务展示场所和组织筹划为手段的会务展示服务。 (4)创新功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创造新思路、新制度、新技术的能力。创新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灵魂,它既是推动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城市功能不断成长、提升的关键。城市的创新功能首先表现为观念的创新,即在汲取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经济思路和发展理念;其次表现为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创新,包括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分配制度、城市管理制度、市场运行规范、社会保障机制等;再次表现为科学技术创新,包括基础理论的突破、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提升等。 (5)管理功能。通过汇集众多的企业总部或企业管理机构,发挥其作为国内外生产经营决策和企业战略规划的功能。管理功能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心城市,特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在其他城市其功能的发挥不太突出。管理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投资和资源综合配置进行决策;二是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组织生产。 (6)辐射功能。辐射功能是城市功能的综合,其含义是指一个城市输出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城市的聚集功能、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管理功能将保证城市产生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创造出新理念、新制度、新技术,培育出大量专业人才,从而辐射到其他地区,甚至输送出国界。一个城市知名度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在经济意义上取决于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因此可以说,辐射功能是城市总体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 2.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含义 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是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的概念。顾名思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应当是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第25卷 第2期2006年3月 地 理 研 究 GEOG RAPHICAL RESEA RC H V o l .25,N o .2M ar .,2006 收稿日期:2005-06-20;修订日期:2005-10-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4J JDZH 016)和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苗长虹(1965-),男,河南鄢陵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 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E -mail :ch hmiao @hen u .edu .cn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 ———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苗长虹,王海江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确实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建立了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由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全部经济联系强度的比例来量化表征经济地理位置的思想,通过河南省区内和区际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的对接有其客观的人流联系基础。关 键 词:经济联系;客运;河南省;中原城市群文章编号:1000-0585(2006)02-0222-11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与复杂。区域个性和差异的分析、区域 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经典内容。其中,区域相互作用研究也就是横向区际经济联系的研究 [1] ,区域联系可以强化或削弱空间差异,促进空间格局的动 态变化。Meyer 曾以美国边远地区加入到美国城市体系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城市体系的动态模型,认为区域联系是美国城市体系发展演化的重要动力[2]。区域经济联系是一个综合概念,可以细分为人员的来往、货物的交换、资金的移动、信息的交流等,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大小,也就是相互作用的强弱,可以直观地用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联系数量的大小来表征。地理学对于区域特性和差异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而对区域经济联系的实证研究还相对薄弱,影响研究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统计资料不足[3]。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资料,来验证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的相关性,试图建立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并通过河南省城市经济联系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来分析中原城市群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对接的客观基础。

成都再发城市机会清单 全力打造新经济“机会之城”

成都再发城市机会清单全力打造新经济“机会之城” 原标题:成都再发城市机会清单全力打造新经济“机会之城” 通过应用场景实践,成都进一步认识到城市机会是应用场景的源泉和基础,应用场景则是城市机会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化表现。 继今年3月发布第一批之后,成都再次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通过《城市机会清单》的发布,成都希望城市的应用场景、发展机会、项目合作等具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机会,有助于城市之间、企业之间及时掌握发展与合作机遇。 在发展新经济战略中,成都改变传统政策思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新经济。不仅如此,成都还通过政策设计营造创新生态,推动“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打造有利于新经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使成都成为机遇之城。 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今年3月26日,成都市发布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公园城市、创新创业等10个应用场景,发布了七大类共450条供需信息。6月12日,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等8个应用场景发布499条机会信息。 与第一批机会清单相比,本次的《城市机会清单》实现了”两个扩容”。一是题材范围扩容,不仅新增了成都特色的东部新城专题,还聚合展示了国际城市(地区)、省内兄弟城市的发展机会;二是供需信息扩容,本次共发布764条供需信息,较第一批增加314条,新增企业协作、市场推广等五方面内容。 基于这一认识,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着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七大应用场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新技术、新模式落地的应用市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为广大市民提供情景体验。 通过应用场景实践,成都进一步认识到城市机会是应用场景的源泉和基础,应用场景则是城市机会在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化表现。为厚植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在全国首创了这份《城市机会清单》。 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向第一财经表示,成都在全国比较早就进行场景理论的研究,把场景应用到城市管理上,在城市建设中布局了很多场景,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 周洪介绍,比如,成都在规划编制中预设应用场景。充分考虑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对未来生产生活的影响,超前谋划、前瞻布局,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智慧交通生态圈,启动建设5平方公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场;在远洋太古里建设全国首个5G示范街区,二环路快速公交建成全国首条试商用5G精品环线,吸引新经济企业参与城市建设运营。 不仅如此,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应用场景。对接生产生活需求,鼓励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共享停车试点,推进共享停车平台企业为全市460余个小区提供车位共享服务;加快推进盒马鲜生、缤果盒子等“新零售”场景布局。 今年3月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后,成都市新经济委主动汲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把握运用新时代新机遇为《城市机会清单》再赋能,持续优化《城市机会清单》分类供给,推动城市机会由政府单边驱动向政府市场双向供给转变、机会清单由闭合自生向开源共享转变。 在本次创交会上,成都也重点打造新经济应用场景展览,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模式业态为表征、生态营造为根本、场景提供为路径,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设备,充分展现新经济的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线上模拟互动+线下真实体验”相结合的观展方式,让与会嘉宾直观体验到科技创新的魅力。

大连30年来变化翻天覆地

大连30年来变化翻天覆地 2008年12月14日 12:00:04来源:半岛晨报-海力网(大连)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大中小 温州手机报,移动发送wzsj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821到106557877 市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张成寅发表重要讲话,夏德仁主持,怀忠民刘俊文等出席 12月13日下午,开发区大剧院里鲜花怒放,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主席台中央悬挂的“1978-2008”大字年号熠熠生辉,10面鲜艳的红旗分立两侧。大连市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回顾本市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展望大连市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团结、鼓舞、激励全市人民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大连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为实现率先全面振兴、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 回顾 “30年来,大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市委书记张成寅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本市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发展成就。他说,30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带领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30年,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追赶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30年来,大连展示了一幅最新最美的宏伟画卷。30年的改革开放,为大连注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这30年,是大连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社会进步最大、城乡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大连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部分领域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大连已由一座传统的港口重化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金融和旅游城市;已由计划经济束缚较重、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弱的城市,发展成为开放度高并具有极大活力的城市;已由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城市发展

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打造经济中心城市

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打造经济中心城市 现在很多城市提出要当经济中心。但是一个城市要成为经济中心,充分发育的现代服务业是前提,特别是政务性服务业的水平。 经济中心城市需要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 以全球视野纵观世界大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能否做强的标志就是该城市能否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越大城市就越强。而要想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不外乎两条:第一,辐射力强;第二,吸引力大。所谓城市辐射力,通俗地讲就是该城市制造的产品卖到哪里,那它的辐射力就到达哪里;产品在更广的区域卖得越多且持续旺销,那么城市的辐射力就越强。所谓城市吸引力则恰好相反,如果哪个地区的人被吸引来本城消费或投资,则城市的吸引力就到达哪里;如更广的区域被吸引来的人流的消费和投资强度越大且持续不断,那么城市的吸引力就越大。现代大城市的辐射力主要就靠现代制造业来支撑,而吸引力则主要靠现代服务业来支撑。而当今时代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中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因不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世界汽车之都”之称(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的总部所在地)的美国底特律的衰落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工业立市”是很多城市的选择,尤其是一些有深厚工业情结的城市。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交织并进的时代背景下,这毫无疑问非常重要,也与我国目前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及税收征管手段有关。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的主体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世界各国GDP的50%左右来自服务业,发达国家平均达到70%以上,而我国只有40%左右。 过去人们理解的服务业,主要是商品买卖、餐饮理发等生活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实际上现代服务业内涵十分丰富,从传统工农业产品的流通销售,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从地面车辆的运输往来,到天上卫星的信息传播;欧洲的产品设计、印度的软件服务、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日本的动漫影视,再加上信息经济、虚拟经济、创意经济、会展经济、休闲经济等等新的业态,都属于服务业。在统计上,除农业、采掘业、工业、建筑业外,其他行业都属于服务业范畴。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单位产值能耗明显下降,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就与服务业比重的持续提高直接相关。另外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间并非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这一现象在高科技产品中最为明显。高科技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往往超过实物价值的比重。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改变了许多服务难以储存、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实体接触的特征,使大量的服务物化,具有与产品同样的特征,从形态上已很难说它应属于产品还是服务,如软件光盘和电子书籍等。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密切关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殊重要性,显而易见的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上都必须体现“整合”这一来自现实的要求。所以,尽快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减少能耗和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采取“一松一紧”策略大力提高政务性服务业水平 实践证明,哪里政策优惠、环境宽松、人文和谐,各类生产要素就可能向哪里聚集,就会形成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和消费的“洼地”,就能使优良环境成为吸引投资和消费的“引力场”,这已构成现代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提高政务性服务业水平,思想应当更加解放,笔者建议采取“一松一紧”的策略。即一方面要下决心尽可能放松经济管制;另一方面就是要坚决收紧对关涉重大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秦尊文,汤鹏飞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湘鄂赣皖四省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本文基于实践和理论测度两个角度考察长从交通、产业、市场和区域等不同角度,总结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所开展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实践方面, 的实践。理论测度方面,选择中心职能模型、城市流模型和引力模型考察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情况,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主要存在以下特征:城市中心职能度的“金字塔”结构;重点城市的沿长江、京广、京九重点轴线分布特征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传统外向服务部门具备优势;城市外向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圈层结构;经济联系强的区域集中在城市群西部和南部城市。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中心性;城市流;引力强度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1003-847710-0052-05 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初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三圈融合”而成。2013年初,安徽皖江城市带要求加入,由此范围涉及到四省。研究所涉及城市间的经推济联系,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测度,对于优化空间策略、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经济联系的实践分析 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交通、产业、市场等方面的“一扎实推进,整体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体化” (一)交通一体化方面。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交通运输厅负2012年2月, 责人达成共同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共识,并建立协调机制推进航空、高速公路、铁路、水运整体联动的大交通体系一体化进程。2012年7月,四省建立了长江中游水运规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长江水系航运规划办公室),定期分析四省水运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规划实施情况,研究解决水运规划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四省率先进行交通联合,也率先取得成效。以九江大桥区域为例,过去,由于受江西九江大桥设计通行能力的硬限制,鄂赣皖省际高速公路的畅通受到严重制约,九江大桥区域成为中国南北第一“堵点”。鄂赣皖高速公路黄梅区域省际联动应急机制应运而生,2012年 实现了跨省多部门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实施省际联动后的春运、清明、五一等特殊时段,鄂赣皖省际未发生长时间、长距离、大面积的车辆滞留情况,呈现出“堵点不再堵、高峰不集中无滞留”的全新局面。见峰、 (二)产业一体化方面。 2012年,湘鄂赣三省有关产业主管部门分别签署了一湘鄂赣三省科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或发展共识。3月31日,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厅在武汉签订4月12日,湘鄂赣三省经信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5月4日,三省农业部门共同签署了《湘鄂赣三省农业合作协议》。2月10日,三省旅游局局长签署了旅游业合作协议。4月18日,中三角旅游发展会商会议在汉举行,达成了《中三角旅游合作发展2012年行动计划》和一揽子工作方案。同日,中国中部“中三角”演艺联盟在武汉剧院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产业合作也从三省扩大到四省。2013年5月12日,“2013年中国酒类行业湘鄂赣皖

2020国家中心城市出炉名单

2020国家中心城市出炉名单 有媒体披露说,这一消息公开后,很多城市都表示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之列。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沈阳、南京、 武汉、长沙、成都、郑州、杭州、西安、青岛、宁波、厦门等都加 入了这场竞赛。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中心城市是部分省市代表热议的一个话题。 对此,回应说,“陕西是过去西北局的所在地,大秦帝国也是从关中起来的。你们研究一下,可以考虑,如果衔接好,给国务院专 门写报告,尽可能给予支持。把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 热议国家中心城市的,还有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等有城市入围或有望入围省市的代表。 “郑州是中国的中心,既是河南的省会,也是天地之中。”全国人大代表、着名作家二月河(凌解放)在发言中说,在郑州建设国家 中心城市,可以对周边城市起到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河南省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 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挥出更为强大的区位优势和吸引力。 地区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特征: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国家城市体系 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8]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9]中心城市 的培育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

政治 经济 中心城市作为等级位次高、能量强的经济中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地,具有生产集中、分工细密、行业和部门比较齐全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分工体系。其经济结构是区域经济结构的反映,其经济结构变化的方向、目标、重点、速度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结构,是区域产业升级的先锋。 文化 文化力量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不仅是全球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资本、商品、技术、信息的集散地,同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各国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传播、扩散的网络终端。文化交流不仅能给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会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起飞的重要发动机和助推器。 猜你喜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