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4三、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及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44三、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及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三、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及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九)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联合国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凯歌中。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6月26日参加会议的5 l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有193个成员国。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台作”等。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驻台国有6个主要机构,其中联合国大会是主要审议机构,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个会员国有一个投票权。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主要讨论有关维持国际和乎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合作的问题,并向安理会提出建议。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执行机构,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现由美、英、法、中、俄5个常任理事国和lo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它做出的决议,全体会员国应该接受并履行。常任理事国对任何非程序问题拥有否决权。国际法院和秘书处也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在需要时,联台国可以成立专门机构。
60年来,联合国作为代表性最广、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国际论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就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其主要有: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一度得到加强。20世纪80-90年代,它在维和方面、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亘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
但是,国际社会对联台国诸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各种丑闻、财政拮据、代表性不强等等问题的评判和指责也不绝于耳,尤其是

应对非传统安全和发展问题上更显得“泥足巨人”。特别是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应该发挥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甚至一度有所削弱,要求联合国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在2005年9月的首脑峰会上通过了指导联合国改革的(成果文件),启动了拖延已久的联合国改革进程。
2005年联台国改革的背景及原因:
1.时代变迁为联台国带来新挑战
首先,国际社会民主化趋势呼唤联合国改革。目前,安理会成员占联合国全体成员比例失衡,由成立之初的Il:51降为现在的15:191。此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例和地区比例都失衡。因此更多国家呼吁增加安理会名额,尤其扩大发展中国家比例来促进联合国民主化。
其次,各种非传统安全和发展挑战呼唤联合国改革。联合国是一个按照传统安全理念设计的国际组织,主要解决的是主权国家之间以军事安全问题为代表的传统安全问题。当前国陈社会面临的安全的威胁早已超出传统安全范畴,例如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海盗、跨国犯罪、贩毒等等。发展问题同样如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贫困问题、粮食危机、水资源短缺、艾滋病和难民等涉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是联台国面临的新挑战,需要调整机构和制度来适应这些新挑战。
2_联合国自身发展存在问题
联合国六大机构中托管理事会已经失去存在的意义,安理会是改革的重心所在,其他机构也都百病缠身。冷战期间为迎合两个超级大国的需要,联合国设置了很多重复的机构和工作程序,造成机构臃肿、职能重叠、管理不善和人员过多等问题;同时联合国自陷文牍主义漩涡。因此,联合国效率问题被人广为唾诟。此外,联合国财政也是个老大难问题。
3.地区组织对联合国带来的挑战
冷战结束以来,一些区域性国际组织不断挑战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典型的当属北约组织和八国集团。一个从军事安全上,一个从经济上日益削减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将联合国边缘化。
4.导致这轮联合国改革最直接原因是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国际地位受到挑战已不止一次,但伊拉克战争使《联合国宪章》原则和联合国地位遭到的挑战和产生的后果都是空前的。正如安南指出的那样,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的伊战将联合国推向了一个“岔路口”。伊战成为联合国改革的催化剂。
此次联合国改革的主要成果是2005年9月通过了《2005年世界首脑

会议成果》,简称《成果文件草案》。改革内容集中在发展、安全、人权和机构改革四个方面。其中安理会改革是难点。国际社会共提出了六套方案:安南“6+3“方案、“8+1”方案、美国“2+3”方案,“四国联盟(德国、日本、巴西、印度)”“6+4”方案、团结谋共识运动(巴基斯坦、韩国、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土耳其、波兰等国)“0+10”方案、“非盟”“6+5”方案。
从上面的六套方案来看,国际社会针对安理会存在五大力量角逐:联合国秘书长及其团队;“四国集团”;非洲联盟;“团结谋共识运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各方围绕着安理会改革问题主张各有侧重,甚至针锋相对。这五大力量在六个方案中围绕着四大焦点问题展开较量:要不要增加新常任理事国;如果“增常”,应该增加多少;应该增加哪些国家,标准是什么:新增常任理事国是否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改革涉及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涉及世界各国的重大利益,当然也涉及中国的重大利益。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改革上负有特殊责任。
2005年6月7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就相关问题全面阐述中国的立场,认为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并提出了联合国改革需要遵循的“五项原则”:
第一,联合国改革皮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力,以及应对新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第二,联合国改革应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特别是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加强国际合作等。
第三,联合国改革应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均应有所建树,特别是扭转联合国工作“重安全、轻发展”的趋势,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
第四,联合国改革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关切。应发扬民主,充分协商,努力寻求最广泛一致。
第五,联合国改革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助于维护和增进联合国会员国的团结。对达成一致的建议,可尽快做出决定,付诸实施;对尚存分歧的重大问题,要采取谨慎态度,继续磋商,争取广泛一致,不人为设定时限或强行推动做出决定。
200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胡锦涛指出

:“应该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提高联合国的效率,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增强联合国应对新挑战的能力”;“改革应该重点推动瑛合国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致力于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增进广大会员国的团结。”中国的立场符合联合国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增强联合国的作用。
(十)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所谓第三世界国家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不平等、受剥削、受压迫地位的亚非拉国家。第三世界是在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联合的产物。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志。
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民族独立运动首先从亚洲兴起,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新独立的亚非国家有13个,加上原有的独立国家,亚非地区独立国家已达30个左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有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发起和组织的国际会议,表明亚非国家开始独立自主地商讨和处理自己的事务,标志着西方国家主宰亚非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第一个里程碑和重要标志。万隆会议极大地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心,从此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由分散到集中,由各自为政到联合斗争。1960年因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雨被称为非洲年。1961年6月,在埃厦的开罗召开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确定了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五个条件。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有25个国家参加,形成了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的不结盟运动。此后,不结盟运动每隔3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至2006年已召开H攻会议),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中小国家的共同要求确定会议的内容和议题。如1964年的会议,强调不仅要反对老殖民主义,还要反对新殖民主义。并第一次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1970年的会议,抨击了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及对小国的干涉和颠覆行为,并首次提出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的问题。不结盟运动形成以来,坚持了反帝、反殖、反霸以及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方向。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崛

起的重要标志之一。不结盟运动支持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为打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两极格局,争取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争取国际关系民主化,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最主要的政治代表:它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权益,为蓬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为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为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不结盟运动已由最初的25国扩大到118个国家,遍及亚、非、拉美以及欧洲,是仅次于联台国的重要的国际论坛。中国在1992年被接纳为观察员国。不结盟运动的出现是第三世界形成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不仅最后清除了一批顽固的老殖民据点,而且斗争重点已深入到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新获得的政治独立的阶段。第三世界国家加强联台,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1964年在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了<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明确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张,自此被称为“七十七国集团“。1996年成员国已增到132个,但仍沿用”七十七国集团”这个名称。2(XBD年4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了首次南方国家首脑会议。这是七十七国集团成立30多年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也是世纪之交第一次发展中国家的大聚会。这次会议首次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的问题,与会的122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和他们的代表就加强南甫合作进行了充分协商,取得了一致意见。这次会议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个新起点。七十七国集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和历史趋势,是第三世界形成与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宗旨是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之前,成员国之间协调立场,商讨共同的对策,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七十七国集团以联合国为讲坛,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做了大量工作,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它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推动南北对话,缓和并改善南北关系,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中国不是七十七国集团成员,但一贯重视发展同七十七国集团的合作,支持七十七国集团的正义主张和台理要求,并与其保持良好的台作关系。中国曾以特别客人或观察员的

身份多次出席七十七国集团的部长级会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同该集团的关系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七十七国集团+中国”的新合作模式,目前中国已全面参与该集团的所有会议和活动。2005年6月,“七十七国集团+中国”第二届南方首脑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七十七国集团现有成员国134个。
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以及民族风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地理、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们又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
(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发展中国家均曾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夺,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这些国家遭受的压迫最深、剥削最重,各国历史的每一页上都渗透被奴役人民的血和泪,因此亚非拉各国人民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也就最强烈,各国人民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本国的独立和解放,同殖民主义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同时又面临着共同的任务。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亚非拉有57个国家获得独立,其中非洲有37个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一批国家独立,使战后新独立国家增加到120多个,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至此基本瓦解。发展中国隶独立后都面临着巩固政治斗争成果和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因此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难题,他们需要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建立自己的国家。
(3)都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盘剥,很多国家变为经济结构单一的原料生产国,造成工农业落后、经济畸形、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绝大多数国家仍不发达或欠发达,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4)是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基本力量。发展中国家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对外政策,尊重各国人民的自决权,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努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是世界经济、政治中心,国际政治格局也是以欧洲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到沉重打击和削弱,而作为欧洲附庸的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民族

独立国家出现。欧洲完全丧失对全世界的主宰地位,矢去了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中心位置。
在战后两极格局中,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密切合作,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政治立场,并力图冲破两极格局的限制。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凝聚成一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战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和影响。它打击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加深了美苏与盟国间的矛盾,推动了欧、日独立自主倾向的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战后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为了巩固独立,发展经济,必须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不结盟政策,不参加大国的军事集团,主张和平共处,反对军备竞赛。保卫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历来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从万隆会议公报到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各种宣言声明,无不把争取世界和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战后半个世纪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反对是重要因素之一。发展中国家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显示了巨大威力。
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交化。
联合国成立之初,在美国的操纵下干了许多违背联合国宪章的事,比如1950年通过侵略朝鲜的决议,多次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严重损害了联合国的普遍性和权威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批发展中国家先后加入联合国,在全体192个联合国成员国中,发展中国家占了3/4以上,从而使联合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联合国通过了许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人类进步的决议和法规。比如1960年第十五届联大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台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1974年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 ,1982年通过的<联台国海洋公约) ,1986年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等。同时,联合国还多次通过决议,谴责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经济的潜力巨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整个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发达国家。不少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中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等。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也推动了同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金砖国家”的兴起等,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大。
(十一)南北关系
南北关系是指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不台理、不平等的关系。其中包括国际生产、贸易中的不合理分工和不等价交换:国际资本流通和技术转让中剥削和被剥削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贸易组织中的不平等地位等等。南方国家主张通过南北对话来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并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斗争。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发展中国家为改变南北间不平等的经济关系进行了长期斗争,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准备阶段。1964年10月,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口号。1970年9月,不结盟第三届会议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纲领。1974年4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两个文件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南北关系问题被正式提上国际议事日程。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具体行动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冷战结束,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停滞的阶段。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整体合作的趋势减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单独同发达国家达成有利于本国的协议,部分发展中国将主要精力用于国内改革。
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第一,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地位下降。苏东剧变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态度强硬起来。此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后,政治倾向也趋于多样化,增加了彼此协调的复杂性,从而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力量的整体性:第二,南北关系中的政治因素上

升。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利用“人权”、“民主化“,对发展中国家展开进攻和加强控制,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显。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债务问题成为南北美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第四,一方面,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的不断涌现厦产业集约化的发展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依鞍性减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2000年6月,欧盟15国与非、加、太地区77个国家签署了用以代替《洛美协定)的为期20年的(科托努协定>o第五,区域内的南北对话趋于活跃。
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第一,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场改变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合理关系的斗争,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延续和深化,实质是争取共同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南北对话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经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对北方国家的发展也很有利。
(十二)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关系即南南关系,相互间的合作即南南合作。南南合作起始于政治领域,发展于经济领域,深化于两者的有机结合。1955年万隆会议最早确立了南方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原则基础,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南南合作的最初开端。20世纪60年代,出于对发达国家进行联合斗争的需要,第三世界出现一批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级和原料生产国组织,从而加强了南方国家间的政策协调。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整

体性合作的开始。进入70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成为南方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两个最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1970年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强调不结盟运动的重点应转向国际经济领域。会议发表的《关于不结盟和经济进步宣言》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的概念,成了不结盟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合作的基础和行动纲领,南南合作的思想至此被普遍接受。1973年9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不结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目标。为下一年举行的第六届特别联大正式通过建立“新型经济新秩序”的纲领奠定了基础。1976年,发展中国家在墨西哥城召开了第一次专门讨论南南合作问题的会议,会议的最后文件概括了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历次会议提出的经济合作纲领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强调要实现南方国家次区域性、区域性和区域间的一体化和加强不结盟运动、联合推进南南合作等。1976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理事会专闩设立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委员会,作为协调南南合作的中心机构。1979年2月,七十七国集团第四次部长会议发表的《阿鲁沙集体自力更生纲领和谈判纲要》把南南合作的目标、内容和措施具体化了,对南南合作的进程具有重大影响,标志着南南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南南合作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世界经济形势恶化、南北对话陷入僵局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中所取得的有限成果丧失的情况下,南南合作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开始进行了多层次、多领域和谋求高级合作形式的阶段。1982年和1983年先后在新德里和北京召开的南南合作会议是南南合作重要的里程碑。这个阶段合作的程度和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相邻国家间的一般协调性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有地区性综合经济合作关系,有专业性地区或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全球性政治、经济合作关系等。
到了20世纪90年代,南南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如东南亚国家联盟从6国扩大到10国,并加强了经济、政治、安全、文化方面的合作。非洲一体化开始起步,拉美的南方共同市场于1995年正式启动,等等。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邗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当前,影响南南合作的主要因素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与边界纠纷、地区霸权主义、经济矛盾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

的冲突和战争。南南关系中有矛盾和j中突的一面,但合作关系是主流。
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成员国之间减免关税,实行商品自由流通,对外统一关税和实行共同市场。例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市场等。第二种是贸易合作。七十七国集团在成立发展中国家全球贸易优惠制、建立发展中国家间贸易组织、建立发展中国家多国销售企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第三种是货币金融合作,如加勒比开发银行、安第斯开发协会、西非国家中央银行等,他们向其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援助。阿拉伯国家和一些货币金融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或优惠贷款,其特点是利息低、周期长,且不附加任何政治和经济条件。第四种是技术合作,如相互转让技术、出售专利、进行技术咨询与培训、交换、技术情报等,以及通过发展中国家合资经营、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等方式,发展互利的技术合作。
南南合作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走集体自力更生的道路,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整个发展中国家用一个声音说话,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将产生重要影响。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台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
在南南合作中,“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地位与作用令世人瞩目。尤其是Z011年4月举行的三亚峰会,以“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为主题,发表的(三亚宣言)凝聚了五国在各项会晤议题上的共识,明确了世界五个重要新兴经济体深化台作的方向和领域,不仅为南南合作、全球的稳定、发展与繁荣注人新活力,增添新动力,而且在南北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有理由相信,以三亚峰会为新起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在联台国、二十国集团筹国际组织和合作框架内,为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台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不断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