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高教质量的怀疑,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怀疑。教育质量的高低在于即毕业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质量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争论。关注和争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被就业市场所认同。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创新意识,校园文化,学生社会实践以及教育制度五个方面探讨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标签: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1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1.1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要大“两课”的教学力度。在课内,一方面积极改进“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合、渗透到专业教学领域。在课程设置上,要专门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修养等公共必修课,为广大同学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认真上好形势政策课,并在课堂上引入讨论、辩论、比较以及观摩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丰富的理论教学变成大学生奋发成才的动力。在课外,则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上,全面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活动,积极发挥学校、党校、团校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通过对邓论和“三个代表”的宣扬加深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2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和上一代相比要优越得多,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吃苦,过于迁就他们,使许多孩子害怕困难,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缺乏自信心。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高职毕业生所扮演的是工作在劳动第一线的“蓝领”。所以要特别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有意识地让高职学生面对挑战,经受锻炼,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一方面提倡他们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奢侈,不浪费,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他们乐观面对困难,不怕吃苦,敢于向自我挑战,让他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及其他工作者应言传身教,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做好示范表率作用。

2培养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倾向性,决定了毕业生进入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必须为高职学生构建“关键职业行为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欠缺的,而创新能力是

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研究

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05-29T14:24:07.67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3月(上)供稿作者:李颖奎 [导读]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得到了加强。 李颖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摘要: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得到了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生存危机和挑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加强素质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 由于在观念上和认识上的问题,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没有把素质教育做到核心位置。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存在功利主义思想。在他们看来,素质教育是长期才能见效的软任务,眼前最重要的是传授知识的技能。有些学校的教师没有把素质教育作为分内的事情。认为只要“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就尽到职责了。有些学生还没有认识的到素质教育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对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和扩大发展空间考虑较少。 (二)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管理采用的大多是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封闭式、全日制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主要是知识的提供者,学生几乎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考核办法的选择上,学生基本处于完全服从的位置。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古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设置狭窄 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的短期需求,专业设置的口径过窄,人才培养的功利导向过重,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过分强调针对性、实用性的对口专业反而会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瓶颈”。 (四)人文教育缺乏严重 目前,由于职业教育不重视人文教育,形成了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上述现象充分暴露出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人文教育力度不够,当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等等,造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 二、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对策 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有个性、有特点。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要推进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制定素质教育规划 人才培养特色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所在,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一般在60%以上,而且倍受学生重视,在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相应的素质教育,如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门学科与社会、与人类发展之间密切的关系。针对当代学生的独立性、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情商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只有20%归功于智商,80%则受其他因素影响,即情商,如人的意志力、进取心、自信心、自我控制力、自我激励、人际关系、处事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意志培养,使他们懂得爱而且具备爱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素质就是存在于教师身上的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的那些基本的稳定的要素。是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中应具备的条件。我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这是一种特殊的素质,特定的品质。它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勇于坚持真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其他素质的优劣,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方向,工作态度和效益,教师具有同质转化性,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影响着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形成。 2.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构成中极为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水平,这是教育功能所决定的。教育要促进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发展,这种发展往往体现在一批又一批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只有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才能促进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 3.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相关联的知识。 4.业务能力素质。教师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是开拓教育教学新领域的必要条件。 5.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人的一切言论行为总是受心理素质支配的,教师也不例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地教育学生。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讨论、讲授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教师根据学习某一课程的最基本要求提出讨论题,提示学生:这些问题是本课程的主线,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本上或课堂上找到,但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综合和理解。每名学生上课都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靠学生们自己去阅读、理解、归纳和总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高教质量的怀疑,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怀疑。教育质量的高低在于即毕业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质量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争论。关注和争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被就业市场所认同。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创新意识,校园文化,学生社会实践以及教育制度五个方面探讨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标签: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1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1.1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要大“两课”的教学力度。在课内,一方面积极改进“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合、渗透到专业教学领域。在课程设置上,要专门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修养等公共必修课,为广大同学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认真上好形势政策课,并在课堂上引入讨论、辩论、比较以及观摩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丰富的理论教学变成大学生奋发成才的动力。在课外,则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上,全面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活动,积极发挥学校、党校、团校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通过对邓论和“三个代表”的宣扬加深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2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和上一代相比要优越得多,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吃苦,过于迁就他们,使许多孩子害怕困难,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缺乏自信心。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高职毕业生所扮演的是工作在劳动第一线的“蓝领”。所以要特别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有意识地让高职学生面对挑战,经受锻炼,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一方面提倡他们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奢侈,不浪费,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他们乐观面对困难,不怕吃苦,敢于向自我挑战,让他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及其他工作者应言传身教,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做好示范表率作用。 2培养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倾向性,决定了毕业生进入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必须为高职学生构建“关键职业行为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欠缺的,而创新能力是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一、高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据某调查显示,人才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等六个方面。许多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强调对职业的操守和负责任的态度。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的关注远不如对道德品质和工作态度的关注。专业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更看重知识更新的能力,而工作经验可以在企业工作中去积累。[1]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转换和适应新职业的能力成为生存法则。确立高职教育教学立足“素质本位”,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这就为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强调专业素质教育,也强调非专业素质教育。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是能应变、生存、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温家宝总理去江苏考察时特地到当地一所职业院校,与学生交流中讲到,现在就业形式比较严峻,高职学生不仅要懂得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知识理论本位”模式、“专业能力本位”模式和“人格本位”模式。“专业能力本位论”以单一的专业技能为高职教育教学的 核心,视学生的人格、身心素质、语言能力等为附属性的东西,甚至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无足轻重了。“人格本位”模式以人为中心、以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和“人格本位”模式基本 思想是一致的,都强调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能用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浅析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现状浅析 素质教育的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进步,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我们怀揣良知重新审视,在发展的背后我们依然发现诸多问题的存在。为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努力。 标签: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浅析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职业领域,具备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培养,也应当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的能力。高等职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如果我们重新审视,依然会发现诸多问题的存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反省。 1 “素质教育”概念 1.1 “素质教育”概念的出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的概念诞生,到90年代成为热门话题并且被列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更是明确地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至此,素质教育第一次被赋予了确定内涵和特殊的现实意义。 1.2 高职“素质教育”的含义 关于高职素质教育的基本意思是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继续,但又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有所区别。高职素质教育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3 “素质教育”涵盖内容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同,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思想,素质教育接近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关怀。素质教育重在研究如何使人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一种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的教育。 因此,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高等教育学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杜云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素质教育是从事教育工作者都在研讨的话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更是值得研究与学习,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我们的期望所在,本文就如何进行这项工作,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 关键词:素质;高职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06-0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抓好素质教育,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要做好素质教育,如何做?从哪里做起?我认为值得研究探讨。 一、素质及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对于素质一词的含义,各位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所谓素质一种说法是“要素说”:人的素质是由品德、智力、体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第二种说法是“构成说”:人的素质是由先天生理素质、后天文化素质构成的;第三种见解是“发展说”:人的素质是由智力发展、身心发展、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构成;第四种认为素质是动态性的,受多因素及其变化的整体影响,能力只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第五种说法认为人在先天天赋的基础上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学习形成的品德、智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能力的系统整和就是素质。所谓素质应该是指人在后天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先天的优势,形成独立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人的道德、智力、身心、技能等方面的素质等。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过程,充分发挥人的天赋优势使人的这些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应该包括身心、思想、文化、生存技能等多个方面,我们实施过程当中应全面地协调发展各种素质,使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渗透,互相交织,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结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实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在招生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许多省份采取以“高考为主,其他为辅”的原则,改革采取“循序渐进、小范围先试点”的政策,目前陕西还有小范围的自主招生试点。这样,高职院校的生源有普高生、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各学校中这个比例各不相同。普高生经历了高考,文化理论课基础较好,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简称三校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好,大部分院校以普高生为主,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对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需求就有所不同,这样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 三、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有厌学情绪。决定学生未来是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学校的好坏、老师水平的高低,而是学生所受教育的方式。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应试式教育,学生从4、5岁的学前教育开始,就接受传统的课堂教育,将儿童的天性泯灭在加减乘除和ABC中,等到了高中、大学真正需要学习知识、学习生存技能的时候,许多学生已经厌倦了书本与课堂,高职院校的学生居多,要点燃每个学生的发展激情,让每个学生都奋发有为,让每个学生可能、可为、可发展,这就要求高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