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古真人长生不死三步功法杨国瑾

上古真人长生不死三步功法杨国瑾

上古真人长生不死三步功法杨国瑾
上古真人长生不死三步功法杨国瑾

上古真人长生不死三步功法杨国瑾

第一,先穷妙理把真悟,何谓妙理-----因为上古真人知道“鱼化龙”----现代人类是海豚进化的,所以人和海豚在潜泳缺氧时会改变生化机理,使原来靠食物有氧氧化产生热能(中医叫外火),转变为以自身内分泌无氧酵解产生热能(中医叫内火)。叫精化气,并无精窍,小便缩如童子。女性则斩断月经身如处女。生理上使老者复壮,日返一日-----年龄倒数,壮者返童,长生不老。根据缺氧能精化气而返童原理,上古真人发明服气功,传下三句口诀:按时以行之----在生气之时炼功(子时---半夜11点之后到中午11点之前共12小时为生气之时空腹炼服气功),注闭以攻之----坐卧立行骑自行车都可以,初学者择冬至之后一阳初生----地球引力最低容易成功。晚上不要吃饱,早点入睡,一觉醒来(子时)披衣坐起(不要下床)思想集中,先呵出浊气三口,用鼻引气(缓缓吸气叫引气),心中默数----123456789----可数到25--自觉吸满,停顿一下叫“注闭”,不要呼气。然后用力咽纳一口,把唾液和空气一起咽下肚。参生压力,会透过肠壁直接进入血液和肌肉,(如果肠胃有湿毒则气液不能透过,必须吃中药去湿毒)化合成一氧化氮NO储存起来,供体内---大脑活动所需。接着再引气,心数到原数,共引气30次为一遍。然后脱衣睡下。早晨照常起床。上午9---10点钟空腹再炼一遍。第二天引气心数可延长1数--2数(床上炼功5---8天后,改为起床后空腹炼15分钟,上午空腹炼15分钟.如果有特殊情况中断只要不破戒仍可继续炼功)----每天如此---到每次可延长到100数(约2分钟),可以加快进度-----每天延长3----4数,半年一年可延长到1000数。则服气功成身体起变化。精化气---不思饮食而辟谷(即不吃粮食糖.辟谷不是绝食。精化气就要补充造精原料----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不能吃素而绝对不可吃五荤)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下午死气之时可炼补气功,即用口缓缓吐气,心中默数到25---与服气同步。不要吸气。咽纳一口,再缓缓呼起。功成之时只要上午吸一口气,下午呼出。----直到胎息。达到胎息青年人可炼内丹。

仙经曰:圣胎凡胎造化不二,凡胎以父精母血合化成形。圣胎全是垧铅添汞。-----血为汞,精为铅。抽铅者,自下丹由溢出真气上升也,添汞者,此真气一升变成金精,从肘后升入上丹田,补还脑中所亏也。补之既足,金水从顶门中降落口内,咽过重楼(喉),撞见肺金,生成津唾,肺经有两道脉络流入心经,唾返为血,此是铅生汞也,心经有两道脉络注入肾经,血返为精,此是汞生铅也。(此中医解释体内生化作用.是西医所不及的)如此行持(炼功)十月无息,圣胎成矣。([法新社华盛顿2007年12月2日电]美国科学家从原始的精子及卵子加入酶----唾液分离出干细胞。而干细胞能更生衰老或受损的器官,使人体还童---获得新生命。故名圣胎)

第二,何谓胎息?胎息不是功法。胎息是生理现象:1.服气功使精化气不需要食物有氧化产生热能。但大脑不能数分钟缺氧,所以服气时要咽纳一口把空气和唾液一起咽下生成一氧化氮储存起来。其储氧量比肺呼吸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储氧量多22倍-----即一天服气比22天肺呼吸还多,而且不需氧化消耗。就是说一个一月不呼吸没问题。而所谓炼胎息功者数小时不用呼吸这是屏息不是胎息,也不是腹式呼吸。(乌克兰女潜水员在黑海水下做产,生下男婴喜欢在水下玩耍)。

胎息不是特异功能。胎息能止息于洞房使精不泄,才能炼金丹。金丹又叫外丹或还丹,仙经曰:外药立命,内药养性。外药是气,在造化窟中而生(子宫.又名炉鼎.必须择年轻发育健全.在排卵期),内药是精在自已身中而产。修长生大道者,

先必炼己(即服气至胎息),以待阳生(精力旺盛)用神气炼成彗剑---阳具。采金水(接吻)匀配柔刚,除七惰之患,去五贼之害(即至静之道-----静则无为,动是色)。候此真先天气降(即战之以不泄精之法),待其情动昏荡之际,舌下有津而令阴液滑流。当此之时,女人大药出矣(气-----原始卵)。吸其先天真气入宫,如水逆流。(待其情动---即高潮,昏荡之际,舌下有津而令阴液滑流,当此之时,女人大药出矣!上则紧呷其舌,以左手搠其右胁下则神惊,精气泄出---即女排卵。吸其气和液咽之。则玉茎亦能吸其阴精入宫---男腹。如水逆流直上,然后卸剑,则神妙矣====如此须行三夜。若其阴实不过,候其情甚快畅,其舌退,龟少出如忍大便状,则其阴精自然泄矣===故采颠倒姿势甚妙)此法玄妙,不可轻传,以泄天机。泄天机者沉三劫,宜然。

第三,还有一种原因是《史记》黄帝乃有熊国国君少典氏次子,生于轩辕丘而名轩辕姓公孙。(今宁波慈城西悬岭)黄帝三上崆峒山(宁波四明山唐田村)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传上古真人长生不死三步功法:1.服气功使老者复壯,2.炼金丹使壮者还童,长生不老。再炼思神守一法,能出阳神而分身,避免天灾人祸伤害而达到长生不死---不寿者乃八百岁,以八千岁为春秋。黄帝回到荆山(慈城赭山古舂山桥山)在缙云堂修炼60年道成升天。黄帝用古文(宁波话----周朝官话---雅言)著书12册,藏于宛委山(岐阳镬盖山)。老子孔子都读不懂,而使上古真人长生不死三步功法失传。

老子曾到慈城赭山和崆峒山访道,一无所得,老子只好将读黄帝<阴符经><内经>的读经笔记編成<德经><道经>。汉河上公改编为《道德经》。由于不懂古文宁波话,错误百出,原理错乱。例如:黄帝曰:佘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长生不死三步功法。又曰: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而老子不懂“无为”是古代房中术之法(吕洞宾曰:静则无为,动是色),却说成:是以圣人处无为(心态)之事,行不言之教。-----。后人把性交当文雅,自称无为道人,非常可笑。例如:从前西药药瓶上印有“服时摇动”,一个知识分子吃了药水后,捧腹大摇,医生说:你肚子痛吗?他指着瓶说:你叫我服时摇动吗?还有人把铅、汞用炉子炼丹。有这三种原因长生大道搞得面目全非。失传多年。

上古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

xxxx与xx文化交流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种形式的接触,与西亚的文化交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在综合一些新的材料与证据的基础上,把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的时间上推到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这对于整体认识旧大陆各地区的交流具有启发意义。 一、彩陶与xx和xx早期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我国有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发现,在我国盘古创世神话和彝族创世神话中都有左眼为日,右眼为月的描述,并认为这两个神话实际上是同出一源的变体,都源于西亚巴比伦混沌之神的传说。还有彝族英雄神话支格阿龙中关于鹰和马的母题以及支格阿龙所使用的武器三叉戟都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西亚、埃及、希腊)。仅仅是通过神话母题的相似来证明中国古代神话与西亚古代神话有某种联系,给人的印象也许有些玄奥和牵强,然而,我国学者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发现的与上述神话有关联的证据,的确使人信服。首先是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虎首类人面彩陶葫芦瓶上(距今5000~6000年)和西亚萨马腊文化(在伊拉克北部,距今约7000年)遗址出土的一个人面瓮上都发现了“左眼睁”(表示太阳)、“右眼闭”(表示月亮)的人面图像。这种相似并不奇怪,因为地处西北的古羌戎与西亚的文化交流也是便当的,两地发现的“左眼开,右眼合”这样一种母题的神面像,正说明盘古神话、彝族创世神话以及姜寨虎头变型葫芦瓶,可能都接受过来自西亚文化的某些影响。(P114)其次是彝族古老的“变体彝文宗教示意书”中反映支格阿龙形象的彝族古代民间艺术、甘肃青海地区辛店文化(青铜时代)彩陶、新疆阿勒泰山洞岩画、伊朗西南部彩陶(距今约6000~7000年)和伊拉克萨马腊(距今约7000年)彩陶上的人物造型,其画法和艺术风格都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彝族文化中融入了西羌、西亚文化因素,也表明了中西文化交流在远古时期所达到的深远程度,大大超出我们今天的想像。自新石器时代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充当着重要中介的是我国西部古民族尤其是古羌族。这一切都从彝族的文化中表现出来,因为彝族文化与甘青陕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等远古文化息息相通绝非偶然,本来彝族就是西羌先人南迁的后裔。古羌人居西北湟渭之间,曾经几度迁移,既有东向发展的,也有南向川、滇、藏的,而经四川入滇者尤多,往西还有达到新疆帕米尔高原者。对上述几件艺术品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出彝族文化除了具有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 上古(一般指夏商周)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的4000多年前这段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这是世界人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中国人的起源: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自然”,或叫“自然的人化”,因此有了人就有了文化。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从中国人的起源说起。 (一)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 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元谋人更象古猿。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 (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 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环的国家。 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是缺乏研究的,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淮南子》、《山海经》)。 2、原始物质文化 原始物质文化是指原始社会人化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实体文化。我们可以把原始物质文化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加以介绍: (一)旧石器时代:是指从人类开始使用简单加工过的石块开始。 (1)工具(石器)是最早出现的物质文化。

上古十二神器

上古十二神器的传说 盘古开山斧、女娲补天石、轩辕指天剑、伏羲凤凰琴、昆仑天机镜、崆峒封天印、八宝玲珑塔、后羿射日弓、夸父追日靴、如意乾坤袋、天门东皇钟、神农造世鼎。 01盘古开山斧 又称盘古斧、开天斧,为盘古氏所有,可有开天辟地、破碎虚空之功,列于上古神器首位。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02女娲补天石 又称女娲石、补天石,为女娲氏所有,有起死回生之效。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相传女娲补天,曾炼就五色石36501颗,实用36500颗,尚存一颗,她将自己万年修为贯注于这颗补天所余的五色石之上,自此该灵石就具有特别之力

03轩辕指天剑 又称太阿剑、轩辕剑、指天剑,简称天剑,黄金色之千年古剑,至刚至阳,最强力量之神剑,曾多次破除魔族至尊的百劫不死神功。原为天剑老人所有,后赐于轩辕皇帝击败蚩尤的旷世神剑;其内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04伏羲凤凰琴 又称伏羲琴、凤凰琴,为伏羲氏所有,能操纵心灵。乃伏羲以玉石加天蚕丝所制出之乐器,千年桐木所做,表面泛著温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宁静祥和,据说拥有能支配万物心灵之神秘力量。 05昆仑天机镜 又称昆仑镜、天机镜,为昆仑山西王母所有,能洞察天机,知晓古今,更有时空穿梭之力。一次蟠桃大会中,神镜被人所偷,至今一直下落不明。 06崆峒封天印 又称崆峒印、封天印,为玉帝所持有的法器,法力无边,可以封印天地,颠覆乾坤。崆峒海上不死龙族守护神器,其上刻塑五方天帝形貌,并有玉龙盘绕,得到它的人就能拥有天下。在仙魔大战后,落入万丈冰泉之中,谁也没有得到。

上古祭祀文化祭祀作业

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研究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姓名:杨杨 学号:2014904090

上古祭祀文化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祭祀是一种文化的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必然形成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精神文化的主流部分。人类这个种族在形成之后,最初处于一个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受到猛兽以及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人类的平均寿命很低。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环境中为了保卫自身的生命安全、繁衍生息,人类开始制造最原始的工具。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界中脱离出来,划清了动物与人在生理上的界限。工具的使用也产生了人类的劳动行为。这种劳动的行为既改造了自然,也同时改变了人类自身。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在心理和思维的意识上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人类自己已经脱离了自然界成为独立的物种,由此形成了物我混同的原始思维模式。人类在思想上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分开,而把他自己与自然现象和力量合为一体,把他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加到自然身上。例如中国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传说中大禹变成熊来治水,这种神话传说就是一种物我混同的思想的代表。熊在远古时期是力量的化身,人类可以变身为熊,借此来展示大禹治水人类的力量。甚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自称是大禹的后人,自称有熊氏,历代楚王都以熊为姓,侧面印证了上古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但是大禹本身被人神话为物我混同的熊,展示了大禹治水的功绩。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逐渐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人类感到不可理解。在人类的物我混同的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渐产生万物有灵的观念。远古的人类就开始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曲解一些人类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灵。万物有灵的观念形成之后,人类认为自然界跟人是一样的,人类可以与自然沟通,自然现象可以按照人的意愿而改变,由此产生了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因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类在强大的自然环境下屈服的表现。于是人类从最实际的生产生活的目的出发,开始对自己心中自然的神开始崇拜。形成宗教的雏形。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复杂的人格化。”在人类自然崇拜的观念驱使下,人类开始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形成一些自然神。形成了例如日神、月神崇拜,星神崇拜,风雨雷电诸神崇拜和大地诸神崇拜等等。 人类所有民族无论何地几乎都对于自然界中的太阳、月亮、星星、风雨雷电、大地等自然现象产生崇拜,并根据主观意愿拟人出神。这些崇拜的产生是由于自然界出现一些在当时人类的认识理论下解释不通的现象。人类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就需要神来帮助人类改变状况。人类觉得希望通过与神沟通,让神来帮助人类改变自然现象。

鲁文化在中国上古文化中的地位

鲁文化在中国上古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国上古时期,由于山川阻隔,交通极为不便。西周以来,以各个重要的诸侯封国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在众多的区域文化中,鲁国的文化居于一种领先的、中心的地位。 第一,鲁国受封之地早已经是中国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先秦时期,鲁国和齐国分处于泰山南、北,在泰山以南(今鲁南)地区,已发现了众多的原始文化遗迹。“沂源人”与“北京人”时代相当,他们可能是这里古人类的祖先。以之为中心,仅其附近便发现了猿人化石和近百个旧石器和新石器地点,说明这里是几十万年以来古人类活动的重要中心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更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一脉相连,在鲁南地区形成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帝王世纪》云:“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颛顼始都穷桑,都商丘。”张守节《史记正义》曰:“穷桑在鲁北,或云穷桑即曲阜也。又为大庭氏之故国,又是商奄之地。”远古时代许多氏族首领都与曲阜有关,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 周初,伯禽为首的周人来到曲阜一带后,这里又成为东西文化的交汇之地。殷商兴起于东方,曲阜一带曾为商人旧都,即使在迁殷之后,他们仍然与这里联系密切。直到周初,这里依然是殷商势力极重的地区。周族自西方发展起来,他们在取代殷商之后,要想很好地统治天下,就不能不把东方作为统治的重点,因此,可以说鲁国受封之地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战略要地。这里距王都较远,东南沿海地区的淮夷以及徐戎等也没有立即臣服于周。武庚叛乱时,"殷东国五侯"群起叛乱,奄国及其附近各部都是周公东征的主要对象,史籍中所谓“攻商盖”、“攻九夷”(《韩非子·说林上》)、“灭国者五十”(《孟子·滕文公下》)都是在这些地区。甚至伯禽被封于曲阜后,“淮夷、徐戎及商奄又叛”(《艺文类聚》卷十二引《帝王世纪》)。欲很好地镇抚东方,把这里作为周室堡垒是非常合适的。 伯禽受封时,周室为鲁国制定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治国方针,并分给鲁国“殷民六族”,使之“职事于鲁”(《左传》定公四年)。这样,伯禽一支所带来的周文化与殷遗民及当地土著固有的文化相互交汇、影响,共同形成鲁国的文化。 第二,鲁文化的特殊地位与鲁国在当时诸侯国中的特殊地位是统一的。 鲁国虽是周王朝分封的一个邦国,但它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邦国。鲁自周初始封,历西周、春秋、战国,到公元前249年为楚国所灭,历时七、八百年,在当时的政治、文化舞台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鲁国的始封之君是周公的长子,而周公无论在帮助武王争夺天下,还是在成王年幼时平定天下以及辅助成王,都有卓著的功勋,他在周初政治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因此,鲁国初封时不仅受赐丰厚,而且相对于他国来说还得到了不少特权。鲁国可以“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礼记·明堂位》也说:“凡四代之器、服、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从文献记载以及考古材料综合考察,这种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如周王室的职官“宗伯”、“太宰”、“大司徒”等,鲁即有之。如替国君掌管祭祀的“宗伯”,其他国家只称“宗”或“宗人”,有“宗伯”之称的只有周王室和鲁国。又,“鲁得立四代之学”(《礼记·明堂位》孔颖达疏),鲁还有四代之乐。恐怕这都是鲁国特有的现象。 鲁国受封的同时或者稍后,周王室在东方又分封了一些小国,这些小国有的即为鲁的附庸,有的则以鲁国为“宗国”。时至春秋王室衰微,礼坏乐崩之际,许多小国依然纷纷朝鲁,并且到鲁国学礼、观礼。在东方夷人势力较重的地区,鲁国始终不忘“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使鲁国的政权一直掌握在“伯禽”之后的周人手中,鲁国较完整地保存着周礼,周代的礼宾传统深深地影响了鲁国社会

从《史记》中的上古神话看先秦文化从巫到史的演变

第33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7月 Vol. 33 No. 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1 ────────── 收稿日期:2010-07-27 作者简介:张耀元(1980-),女,陕西延川人,硕士,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大学语文。 -37- 从《史记》中的上古神话看先秦文化从巫到史的演变 张耀元1,张 华2 (1.空军工程大学 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1;2.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史记》一书运用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但这与司马迁重“实录”的精神并不矛盾,这些神话传说体现了先秦文化从巫文化到史官文化的演变轨迹,最终完成了从巫文化的感性精神到史官文化理性精神的重要转变,上古神话传说历史化过程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勾勒出了上古历史的完美画卷,在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史记;上古神话传说;先秦文化;巫文化;史官文化 中图分类号: 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4-0037-03 The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Wu to Shi from the Old Myths of Shi Ji ZHANG Yao-yuan 1, ZHANG Hua 2 (1. School of Scienc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 an 710051, China; 2. College of Literatur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of Arts,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Shi Ji has plenty of old myths. But it is not contradictory with Si Maqian’s spirit of “chronic of the reign of monarch”. The myths show the historic process of pre-Qin culture from Wu to Shi which finally realizes the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from perceptual spirit to rational spirit. The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reproduce the process of history. And they draw a perfect picture of ancient history. They have a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 words: Shi Ji;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pre-Qin culture; Wu culture; historiographer culture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型。司马迁创作《史记》,面对浩瀚的上古史,在无文献资料可考的情况下,经过精心取舍,选用大量上古神话传说,从五帝本纪中的神话传说中的五帝到各类神异记述,似乎与“实录”的作史原则相抵触。但仔细推敲,这些上古神话传说在填补了上古史空白的同时,体现了先秦文化从巫到史的发展轨迹,同时使《史记》一书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先秦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巫文化到史官文化的演变过程。“巫文化是中国古代各种文化的源头。它产生于原始时代,以神为主体,是人类早期思维的集中体现。人类诞生以后,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无法战胜各种自然灾害,于是就幻想出各种各样的神灵和魔力,以超人的力量降伏灾害。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神支配着世界,支配着人的行动。上古神话故事就是这种文化的形象反映……随着社会的逐渐转型,向以人为主体的史官文化过度。所谓史官文化,是指 上古三代到秦汉时期以史官为代表的知识人士所创造的文化。这种文化以现实为基础,以人伦为本位,注重‘隆礼’、‘敬德’,它由巫文化发展而来。”[1,p10]从巫文化到史官文化的演进,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飞跃。 夏、商两代,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体,巫觋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王朝建立后,巫术文化式微,渐渐被先进的礼乐文化所取代,这就是所谓的“以德代天”。春秋以降,周室衰微,贵族地位动摇,随之士阶层兴起,王官之学变成了士大夫之学。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夏商时期,为占卜、祭祀所创作的韵文(如甲骨卜辞)和咒语歌谣,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从《尚书》保存的商代作品中,可以看到早期历史散文的概况。西周春秋时期,人们对政治、社会、人生的关切超越了宗教关怀,史官文化于此时开始崛兴,诞生了诸如《左传》之类的历史散文杰作。与此同时,许多思想家提出不同

上古原始文化

第二章上古三代,由神到人——中国文化的孕育与产生(上 古—公元前771年) 学习要点 一、主要内容:1、上古原始文化; 2、夏、商、西周三代文化(甲骨文化、青铜文化和中国文化由神本向人本的过度); 3、《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中国文化由神本向人本的过渡; 2、《周易》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教学难点:1、中国文化由神本向人本的过渡; 2、《周易》的阅读和理解。 四、学习方法:结合中国通史中夏、商、西周三代部分和《周易》一书来学习。 五、教学课时:5个课时。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殷周之际是中国文化由神本走向人本的过渡时期?西周人的人本文化表现在 哪些方面? 2、什么叫《周易》?《周易》的基本文化观念和精神有哪些? 3、谈谈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原始上古,中国文化的孕育 一、中国人起源 首先登上中国文化史舞台的是与猿类揖别的古人类,它们依次是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1965年发现)→陕西蓝田人(65—80万年前,1963年发现)→北京人(50万年前,1929年发现,北京猿人遗址1987年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片北京猿人遗址1、北京猿人遗址2、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处、北京猿人头像及视频周口店遗址)等直立人→广东马坝人(20万年前,1958年发现)→陕西大荔人(10万年前,1978年发现)→山西丁村人(5万年前,1954年发现,图片)等早期智人→广西柳江人(3万年前,1958年发现)→北京山顶洞人(⒈7万年前,1933年发现,图片北京山顶洞、山顶洞人遗址、山顶洞人头盖骨、山顶洞人头像)→四川资阳人(7000年前,1951年发现)等晚期智人。在中国,从人类直系远祖腊玛古猿 1

华夏上古大神简介

华夏上古大神篇三清道尊篇 天界诸神篇 女性天神篇

华夏上古大神篇 盘古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 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据比

据比中国上古创世神之一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出自山海经【据比的尸体垂头散发,少了一只手】山海经所谓尸者,大都遭杀戮以后之景象,所以推测应该是个人形 的天神。 烛阴

烛阴又称为烛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人面龙身的神,据说其身体通红、长达千里。烛阴居住在中原北部的钟山,在山上俯瞰世间。它的两只眼睛是上下排列的,一只代表太阳、一只代表月亮,烛阴放出的神光照耀整个大地,但是如果它同时睁开两只眼睛,那么大地就会被酷热烤焦。烛阴不用饮食,很少呼吸,古人认为烛阴的吹气会导致大风,因此认为冬天就是它在用力吹气、而夏天则是它轻微的吐气。这个神明显来自古代对气象的自然崇拜。《山海经》原文:“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眼睛竖生,眼睑是两条直缝),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人面,蛇身,居钟山下。”据考证,烛阴是中国神话中创世者盘古的一个重要原型,也有说法说烛阴是后来火神祝融的起源。 女娲

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 炎帝

中国上古文化 (精选)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什么是神话?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解答的问题。我国古来就连神话这样一个字眼也没有,这也还是近世纪从外国输入进来的。神话这个字眼,看起来很容易叫人迷惑,由于它本身所包含的神怪幻变的因素,一般人每每认为所谓神话就是和现实生活无关,而是从人类头脑里空想出来的东西,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国内研究神话的著述还不多见,“什么是神话”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只能引用高尔基的话来作解答。 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①这就说明了神话的产生,也是基于现实生活,而并不是出于人类头脑的空想。高尔基又更明白地告诉我们说:“要把费尽一切力量去为生存而斗争的两脚动物想象为离开劳动过程,离开氏族和部落的问题而抽象地思想的人,这是极端困难的。” ②这就更说明了神话的产生,是和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的。所以当我们研究神话起源,古代每一时期的神话所包含的特定意义,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时候,都不能离开当时人类的现实生活、劳动和斗争,而凭空地推想。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神话的起源。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原始人“进入历史的时候,还是半动物的,因而也是十分贫困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计划经济。集体劳动与平均分配,在这里是以原始人同周围自然作斗争中的极其薄弱的装备为其基础的”③。所以在原始公社制度下虽然没有人对人的剥削,但原始人却是自然的奴隶。他们被贫困和生存斗争的困难所压倒,起初还没有脱离周围的自然界。在长时期中,原始人无论对自己还是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都没有任何有联系的观念。后来才逐渐开始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有了极有限的幼稚观念。再后一点,当人类的“两手教导头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两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④,原始人才开始在自己的想象中使周围世界布满了超自然的存在物——神灵和魔力。他们对于大自然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风雨雷电的击搏,森林中大火的燃烧,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虹霓云霞的幻变,产生了巨大的惊奇感觉。惊奇而得不到解释,于是以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东西,管它们叫神。他们不但把太阳、月亮等当做神,还把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甚至微小到蚱蜢那样的生物,也都当做神来崇拜⑤。这就近似所谓万物有灵论。从这些蒙昧的观念中,产生了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而这种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正是原始人从劳动中发展起来的日益聪明的头脑所创造出来的,也正是原始社会低下生产力的一种反映。 现存唯一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全书共分十八卷,原题为夏禹、伯益作,实际上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时一人所作。根据我的初步考察,此书大概是战国初期到汉代初期的楚国或楚地人所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世界古代史()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人类文明(页)

【课时】第1课时 【复习内容】世界古代史(1)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人类文明 【考纲要求】 识记层次:①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②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③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④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⑤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⑥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⑦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⑧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考点辅导】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形成统一国家。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权力的象征,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埃及奴隶主剥削、压迫努力的历史见证),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下游。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2、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漠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1)目的: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漠拉比制定了法典。 (2)内容:宣扬“君权神授”,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还规定了惩罚奴隶的办法。 (3)实质: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4)意义: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世界史上P9新月沃地、p10“汉漠拉比法典石柱”图 3、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即两河流域),古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所以四大文明都处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壤肥沃,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气温适宜,有利于早期人类生存。所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各个不同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个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