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黎民版_公共管理学_复习要点

(完整版)黎民版_公共管理学_复习要点

(完整版)黎民版_公共管理学_复习要点
(完整版)黎民版_公共管理学_复习要点

3.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4.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18.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8.政府失败论的定义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24.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概念

所谓绩效,是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总和,其中效率是对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前者适用于一切能将投入和产出量化或货币化的场合,后者则可用于那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

28目标管理定义: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46.民营化(Privatization),是指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包括营利和非营利)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其中包含: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Contracting Out)、业务分担(Load Shedding)、共同生产(Co- Production)或解除管制(De-Regulation)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42.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44.企业型政府的涵义

所谓“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是与“官僚政府”(Bureaucratic Government)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为“公共企业家”,Public Entrepreneur)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5.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6.P途径与B途径的异同

A.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一心一意想划清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关系;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与行政学者,特别是认同“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较密切的关系和相似的理念。

B.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认为公私部门管理有别;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认为公私部门的管理有什么质的差异,而主张以较严谨的态度发展实证理论来描述和解释公私部门的异同。在此前提下,后者偏好、认同并接受企业管理的概念与工具,而且将之引入并运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上。

C.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几乎完全依赖案例研究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兼采案例研究与量化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

D.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长于个案的处理与分析;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比较重视学术的研究与理论的构建,长于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中吸取有用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E.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因强调决策而以高层管理者,特别是政治性任命人员为主要教学研究对象;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因重视执行过程而以具备文官资格的公共管理者为主要教学研究对象。

面的:

a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b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c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d选民的“短见效应”。e 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原因:a缺乏竞争性压力。b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c缺乏监督信息。

(3)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

政府的内部性(internalities)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4)政府的寻租活动。

寻租(Rent-seeking)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带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寻租是指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现代社会中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

寻租活动导致“政府失败”,因为它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扭曲,或说它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

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并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只不过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进私人腰包;它也导致不同政府部门间官员的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7.公共选择理论包含的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

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从而拆除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传统壁垒。

政府失败表现:(1)公共决策失效。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

9.公共管理时期(评价)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时期,与公共行政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关注政府运行,也关注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不仅关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也注重当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以及工商管理经验的引进。

在实践上,公共管理主要是力图解决3个问题:

第一,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力争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

第二,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即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财力的不足;

第三,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包括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从根本上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

如果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和韦伯的官僚制为主线来看待学科的分期,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行政学是采取的“效率至上”主义,即通过“行政与政治二分法”来排除政治对效率的干扰,通过官僚制组织的工具理性化实现效率;面对公平的缺失,新公共行政学提出了公平问题,要求在效率目标中增加公平函数。对于公共管理学来说,则是通过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和制度创新,以实现公平前提下的效率改进。从这个角度上,公共管理学科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理论上,更多地借鉴经济学等重要学科的成果,打破公共行政学的局限;对公共管理的核心——政府,通过“再造”工程,通过官僚制模式,办成企业型政府;另外,极力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更加重视管理主义的导向作用等。

10.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特征:(1)转移权威,提供灵活性。(2)保证绩效,控制和责任制。(3)发展竞争和选择(4)提供灵活性(5)改善人力资源管理(6)优化信息技术(7)改善管制质量(8)加强中央指导职能。

11.英国新右派的政府改革主要特点:

(1)视民众为顾客,并强调顾客的选择权。民众可以市场机制下,选择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服务。(2)创造市场或准市场的竞争机制。以众多的公共服务供给者取代单一的垄断供给者,通过纳入私部门来形成竞争机制。(3)扩大个人及私部门的活动范围,使个人更能够自力更生,自愿性团体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增加私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政府机构则将注意力放在原先被视为不必要,但却是民众真正需要的服务上。(4)将公共物品购买者的角色与供给者的角色分离开来,防止政府机构利用自己的裁判员地位,为自己谋得额外的好处。(5)对于公共服务供给者与购买者的关系,强调用契约或半契约的方式来加以控制。(6)由市场来检测绩效目标。在部门内,管理者对资源的支配运用必须与管理目标相结合,即管理者的目标在于实现目标,而对部门绩效的评判,则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

(7)弹性薪酬。即由实际的市场和绩效水平来决定薪酬,使薪酬待遇成为一项激励工具。

12.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1. 为了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各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中大都包括了私有化或带有私有化倾向的改革措施。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使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减轻,而且探索出了一条使社会

逐渐摆脱对政府过分依赖的可行之路。

2. 为改革政府的传统官僚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引入了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

3. 为满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而对行政架构作出调整,主要做法是界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并赋予两者相应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依据社会需求的优先次序实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以使执行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必要的优质社会服务上。

4. 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角色”转变,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

5. 通过政府改革和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各国执政者产生了一个认同:要想真正做到精简政府,使之摆脱财政赤字的困扰和琐事的干扰,政府就应该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上。

13.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

1.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公共选择。虽然在实践上依然更多地偏向于政府,但更多的市场,更小而有效的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各国乃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继续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虽然在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有的国家甚至有些回潮,但是在放松管制,公共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公共领域的内部市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3.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变成了一场重塑政府运动。20世纪80年代强调采用信息技术,90年代开始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原有的工作程序、组织等结构方面的问题。

4. 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政策制定能力的提高和政策执行效率的改善,在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开始了强化政府政策执行部门自主权的改革,从而重新塑造了政治(政策)与行

政(执行)之间的关系。

14.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

(一)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

1. 新公共管理既是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物,也是对公共管理的时代要求积极回应的产物。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一系列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第一,新公共管理为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奠定了更广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新公共管理开阔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视野,具有一系列主题创新;第三,新公共管理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知识框架;第四,新公共管理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也是对公共管理的时代要求积极回应的产物。

2. 新公共管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

3. 新公共管理反映了政府职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趋势。

政府与市场关系新格局的形成,关键是由政府职能定位的根本性转变引起的。这种转变就是政府由所有者和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人向监管人和规则制定人转变。在公共管理中,这种转变具体表现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15公共管理主体包括:1.公共组织a.政府b.非盈利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物质要素(1)人员。(2)经费。(3)物资设备

精神要素(1)目标。(2)责权结构。(3)人际关系。

2.个人:领导者、一般管理者、被领导者。

16.非盈利组织的类型: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参照国际惯例,我国的非盈利组织可划分为公办的非营利组织与民办的非盈利组织。

17.传统科层制理论的基本贡献:

首先,把专业化分工原理广泛地引入组织管理之中,提出了职能化(专业化)管理的原理,为构造科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演变奠定了一般的原则基础。其次,总结概括出管理的基本原理,提出建立理性组织结构的依据,力图构建高效的等级制组织。第三,倡导“理性化-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强调组织的运作应以法律为规范。总之,传统科层制组织的研究者们所追求的理想组织是一个目标明确,专业分工,指挥统一,层级节制,幅度适中,权责相称,协调一致,法规完备,高效合理的组织体系。

不足表现为:第一,他们只研究了公共组织的静态结构,而忽视了对组织的动态方面的研究。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组织的结构,以及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节制的体系,如何订立法令规章及工作标准等,未看到如果法规、制度失之繁琐,可能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第二,他们在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理性化时,忽视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多方面的需求的研究。把人简单视为生产工具与经济动物,忽视人的尊严与价值。第三,他们只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型的系统来研究,而没有探讨组织与其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

科层制组织的内在缺陷1.科层制管理造就了一种刚性的官僚系统,就象一部机器,没有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只有齿轮之间的被动运转。2.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忽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3.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组织成员照章办事,默守陈规,以至造成得过且过、不负责任。4.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

19.公共管理的任务性职能

(一)经济职能

1. 宏观调控职能。所谓宏观调控,主要指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总量管理,包括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各种重大的国民经济政策、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适当调整社会产业与区域结构、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和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加强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等等。

2. 微观管理职能。在这里,公共组织微观经济管理主要指作为市场主体存在的各类公共组织如公共企业、公司等单个经济主体所从事的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和经营有关的管理活动。

(二)政治职能: 1. 民主建设。2. 社会治安。 3. 国家安全。

(三)社会职能:1. 提供社会保障。2. 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3. 环境保护。(四)文化职能

20.市场失败的具体表现

(一)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二)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三)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四)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五)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21.政策执行研究的途径

1.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Top-down Approach)

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以政策的制定者为出发点,认为制定政策的领导人所形成的政策偏好会具体化为下层行政官员执行政策的行为,所以这种途径关注的焦点是政策的制定者,着重研究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对具体政策执行者、从而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划分了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

行者的合理界限,并指出产生这种界限的原因是管理功能的分工。它反映了政策执行的许多特性,但也存在去缺陷:(1)过于强调高层公共管理者的政策决定作用,忽视了政策执行者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作用。(2)忽视了公共政策作用对象对政策执行结果的影响以及多元政府机构共同执行政策时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2.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Bottom-up Approach)

.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以政策执行者为出发点,认为具体执行政策的每一个下层公共管理者对政策的理解和他们所采取的执行政策的措施,是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这种途径关注的焦点是政策执行者,并着重研究他们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对政策效果的影响。自下而上的途径明确指出政策执行有赖于多元组织的执行结构,并强调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各组织之间在通过自我选择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执行政策的。有效的政策执行必然涉及妥协、交易或联盟的活动,故互惠性远比监督喝控制性功能更为重要。政策执行者的裁量权将直接影响到政策实施的结果。但是,自下而上的途径也存在其缺陷:(1)它夸大了政策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限而对政策制定者的作用不够重视。(2)再强调政策执行者的主动性喝互动作用的同时,忽视了政策制定者的权威作用。

22.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1).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

(2).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

任何一项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3方面因素。首先是政策的正确性,这是有效执行政策的根本前提;其次是政策的明确性,明确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相对简单、容易,效果也比较明

显;第三是政策资源的充足性。

(3.)公共政策以外的因素

a目标团体对政策的态度。b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目标团体之间的沟通。c 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d其他社会、政治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23.领导方式: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为标准

(1).独裁式的领导:又称为专制领导,是一种传统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完全依赖手中的权力和权威以强迫部属服从,其效果是短暂的。

特征:A以权利威胁为基础,不以人格感召为手段。B.所有的政策、制度皆由领导者自己决定,部属职能奉命行事,没有参与和提供意见的机会或权利。C.以事为中心,追求生产成果而忽视员工的情绪与利益。D.采取烟民的监督,时时刻刻鞭策员工服从。E.不以客观之事实作为根据,常以主观来批评或决定员工的工作效率。F.员工对领导者所指示呃命令不能加以怀疑,即使命令的“可行性”有问题,也必须去干。G.有功则归领导者独享,有过则惩罚不下,领导者自己毫无责任。

2.放任式的领导:就是主管放弃其领导任务,一切听之任之,任由部属自行处理业务,不去主动给予指导,除非有部属前来请示,否则不表示任何意见。平时与员工接触很少,上下隔阂很深,彼此冷漠,感情淡薄。

特点:(1)领导者对机关的工作不加过问,完全交由部属自行处理。(2)领导者毫不关心部属,也不关心工作(3)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疏远。(4)领导者对员工的奖惩完全是被动的、刻板的,丝毫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情绪。

缺点:(1)主管人员对部下的工作没有适当的指挥监督,工作人员均凭自己的意见各为其政,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形成纠纷,导致管理的混乱。(2)主管人员对下属没有正确的领导,人员的思想与行动非常不一致,无法形成牢固的团体意识,组织如同一盘散沙,精神涣散,情绪低落,随时有瓦解的可能。3.民主式的领导:对部属使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工作的决定并了解如何去做工作,部属的工作潜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特征:(1)机关的和决策制定由大家共同参与决定,领导者只是出于决策的最后一步而已。(2)决策制定后,如果部属发现有不妥或行不同之处。可以直接请求修正。(3)决策时兴的结果,凡有功之处,首长与员工共同分享工作成果。如有过失,则行政首长先行检讨,然后再去寻求造成过错的原因。(4)对部属的奖惩是根据客观事实及公平的标准来决定的。(5)领导者与部属充分合作,水乳交融,没有心理上的距离感。(6)对部属做正确性的指导,有关工作细节则放手让部属自行处理。(7)关心部属的生活及需要,尊重部属的人格。

23.公共管理的控制过程

(1).确定标准

时间标准、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标准、行为标准、绩效标准

(2)衡量绩效(衡量工作和分析衡量结果)

(3.)采取管理行动

修订评价标准、纠正行动、维持原状

25.绩效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3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1)绩效指标化(Performance measurement)。

(2)绩效监控(performance monitoring)。

(3)绩效评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

26.4E是用反映公共部门绩效的价值取向的“4E”(Economic,Efficiency,Effectiveness,Equity)概念来构建指标体系。(经济效率效能公平)

27.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

(一)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

1. 外部因素:(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

2.内部因素:(1)组织因素。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组织因素主要有3个。第一,机构设置。第二,职位的设置。第三,管理各环节的衔接。(2)人员因素。(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困难

1.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据此进行绩效衡量。但大多数公共服务的品质好坏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

2. 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规模大小的不同,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

量其绩效并进行比较,并不公平。3. 绩效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全、合理、客观,是否能涵盖该组织的重要绩

效。4. 绩效管理的结果有赖于可靠的信息。 5.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利益机制的复杂性,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利益取向定位和价值取向定位具有更多的争议性和主观性,这种争议和主观性也阻碍着公共部门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

(三)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的策略具体地说,绩效改革表现在管理实践创新和管理理论创新这两个方面。1. 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的实践创新 2. 改进绩效的理论创新

29.目标管理的过程:

(一)设定组织目标(二)目标的具体化。(三)目标完成检查和业绩考评。

30.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

1.由于公共部门所处的环境比较私部门所处环境要复杂多变,因而目标管理运用范围和程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 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但研究表明,在官僚体制中建立信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3. 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比较模糊,不易量化,其结果也不容易衡量。

4. 目标管理的实施通常以一年或少于一年为周期,这种强调短期目标的管理,容易忽视组织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31.外部与内部监控机制包括:

1. 外部监控机制

(1)立法监控(2)司法监控(3)政党和社会团体监控(4)社会监控(5)舆论监控

2. 内部监控机制

(1)结构监控(2)纪律监控(3)法律监控

32.政府规制型——美英模式:这种模式以代表,政府尽量让市场发挥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对市场进行规范和管制,并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主要特点:1. 充分鼓励自由竞争2. 主要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市场3. 不制定政府经济计划和系统的产业政策4. 对企业依法实行必要而严格的管制

政府引导型——欧洲模式

以德国和法国为主要代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控制着基础设施喝公共服务行业以及一些重要的产业,政府通过规制、政策、计划,以及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来引导企业的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以保证社会公平。基本特点:

1. 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

2. 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

3. 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

政府主导型——东亚模式

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仅采用法律规制、政策导向、计划引导等手段来管理企业,还利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进行行政指导,是企业在政府的主导下运营和发展。基本特点:1. 政府用严厉的规制来迫使企业遵守市场规则 2. 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的行为 3. 利用计划和产业政策来引导企业按指定方向发展 4. 通过行政指导来说服企业服从政府的意图

33.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具有如下特征:

1、与行政环境变化相适应。

2. 着重于政府如何运作。

3. 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

4. 基于美国各级政府尤其是州与地方政府的改革实践。

5. 重新探索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34.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政府再造”一方面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特定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的产物,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理论,要求政府必须高效、精干、廉价。首先,我国如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既应抛弃西方国家的混淆公私经营部门的差别、完全实行私有化等错误做法,又应借鉴其成功之处,推进我国政府改革。我国政府公务人员同样需要企业家般的创造精神,需要结合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管理方法。这需要政府创建一个良好的法律与制度环境,以解决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要求政府在投资方式上放开管制,改变传统的政府直接投融资方式,创建新的投融资制度。再次,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要求政府积极培育社会力量。

35.我国政府的再造模式

(一)从效率行政到民主行政。(二)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三)从只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到强调发挥政府、市场共同作用。(四)从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五)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六)从中央集中权力到适度的地方分权。(七)从官僚组织到适应型组织。(八)从人治到法治。我国政府要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政府必须服从法律,接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并使公民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

36.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政治作用

(1)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

(2)政府权力的监督者

(3)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

(4)公民参政素质的促进者

37.目前世界各国非营利组织成立制度,主要有许可批准制度、登记备案制度和登报声明制度3种。我国采取的是许可批准制。

38.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制度

国外非营利部门的资金来源有3个基本渠道:私人付费、公共部门(中国)、民间慈善捐赠。

39.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社不分。

2. 经费不足。

3. 能力不足。

4. 法制的缺陷。

5. 政策实施中的不足。

40.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展望

1.社会基础在改善

2.政治民主化在推进

3.公民参与意识在增强

4.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在提高

5.相关法制规范体系建立

41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措施

(一)鼓励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关系

1.政府应认识到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与作用,鼓励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2非营利组织应注意摆正自己与政府的位置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非营利组织发展

(三)政府制定扶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1.改革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制度2.取消“挂靠制”,保证非营利组织具有民间等特性 3.建立完善的行政管制和司法管制制度 4.建立监督与评估政策

(四)非营利组织积极加强自身的建设

43.战略规划的步骤

1.达成初步共识,组成战略管理团队即战略管理小组。

2. 构建组织目标。

3.进行环境分析。

4.确立战略议程。

5.制定备选战略。

6.作出战略抉择。

45.“企业家”是能够把低产值的经济资源转遇到较高生产力,并获得较大收获的人。最早始于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赛伊(J.B.Say)

SWOT由安德鲁斯提出

企业化政府由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

政府再造的“5C策略”(The Five C’s)。

1. 核心策略(core stratege)

2. 结果策略(consequences stratege)

3. 顾客策略(customers stratege)

4. 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e)

5. 文化策略(culture stratege) 47.民营化的优点

1. 降低成本。

2. 提高服务质量。

3. 增加选择机会。

4. 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

5. 示范效果。

48.民营化的类型

(一)委托授权:有时又称“部分民营化”。政府把实际生产活动委托给民营部门,但自身仍然承担监督的责任。它要求政府持续的、积极的介入。

1.契约外包

2. 特许权

3. 补贴

4. 抵用券

5. 强制

(二)撤资:或可称作“移转型民营化”。它这意味着政府放弃某一企业、某一职能或某一资产,公营事业或资产转移向民间。像委托授权一样,撤资需要政府采取直接的、明确的行动。与委托授权不同的是,撤资总体上说是一次性工作。(三)替代:形式:1.功能不足之代替 2.政府撤退之代替 3.放松管制之代替49.民营化的局限

首先,由于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本质上的差异,政府的许多业务和服务很难民营化,如含有国家主权的业务和事关国家安全的业务。其次,民营化是否真的比公共机构更经济、更有效,是个问题。对于民营化的效率绩效,难以进行简单的判定。

可能导致的问题:(1)关于公共责任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正(4)投机取巧(5)管理问题

50.民营化对我国的启示

1.实施公共服务民营化不可全盘仿效西方,要谨慎行事

2.公共服务民营化后,政府责任依然存在

3.民营化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技术与方法来实施

51.顾客导向的若干问题

(一)政府员工也是顾客(二)顾客并不永远是对的(三)顾客选择的局限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 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 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 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 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 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 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 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

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 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 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 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 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 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 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 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 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

黎民版 公共管理学 复习要点

3.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4.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18.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 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8.政府失败论的定义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24.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概念 所谓绩效,是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总和,其中效率是对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前者适用于一切能将投入和产出量化或货币化的 场合,后者则可用于那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 28目标管理定义: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46.民营化(Privatization),是指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包括营利和非营利)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其中包含: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Contracting Out)、业务分担(Load Shedding)、共同生产(Co- Production)或解除管制(De-Regulation)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42.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44.企业型政府的涵义 所谓“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是与“官僚政府”(Bureaucratic Government)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为“公共企业家”,Public Entrepreneur)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 盾的途径。 5.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6.P途径与B途径的异同 A.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一心一意想划清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关系;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与行政学者,特别是认同“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较密切的关系和相似的理念。 B.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认为公私部门管理有别;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认为公私部门的管理有什么质的差异,而主张以较严谨的态度发展实证理论来描述和解释公私部门的异同。在此前提下,后者偏好、认同并接受企业管理的概念与工具,而且将之引入并运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上。 C.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几乎完全依赖案例研究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兼采案例研究与量化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民版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 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 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 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 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 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 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 对象确定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本身,包括人、体制和过程;另一类是属于政府管辖范围的 公共事务。对公共管理而言,只有兼顾内外环境的关系,特别是重视外部环境,以结果或绩效为管理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具体来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如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肌醇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食二节、砂4.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从总体上看,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如下重要的特点:(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 概念。(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

公共管理学(第2版)_在线作业_1

公共管理学(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2-18 16:19:23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国企 ? B. 政府 ? C. 事业单位 ? D. 管理机关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2. (5分) ? A. 《行 政之研 究》 ? B. 《政治与行政》 ? C. 《行政学导论》 ? D. 《经济与社会》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公共管理是以( )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而依法运用多种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论文发表( )之后,公共行政学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5分) ? A. 《政治科学与公共政策》 ? B. 《政治、经济与社会:美国的政策成果》 ? C. 《政治科学中的政策分析》 ? D. 《政策科学百科全书》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5分) ? A. 政府工作的目标 ? B. 教育因素 ? C. 人口因素 ? D. 文化因素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政策检查评估 ? B. 政策过程评估 ? C. 政策制定评估 ( )为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奠定了基础。 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因素有( )。 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型有政策效果评估、( )、政策效率评估。

? D. 政策执行评估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 A. 计划性 ? B. 战略性 ? C. 分配性 ? D. 组织性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7. (5分) ? A. 特格韦尔(R.G.Tmg well ) ? B. 托马斯·戴伊(Thamas Dye ) ? C. 哈罗德·D·拉斯韦尔(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782899.html,sswall ) ? D. 艾拉·夏康斯基(Ira Shar kansky) 得分: 5 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公共政策的功能有导向性功能、调控性功能及( )功能。 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 )主编出版了《政策科学:近来的范畴与方法上的进展》,第一次提出了政策科学的的概念。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部分:简答 1、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泰罗(Frederick W.Taylor)的职能组织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的组织过程理论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组织设计理论 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①、忽视人的主动性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制度规章和设计原则被称为是“图纸设计”,“组织信条”具有静态性 ②、内部取向,忽视组织环境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梅奥(E. Mayo)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组织行为动力理论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组织激励理论 主要观点: ①、关注组织成员的需求,注意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②、关注组织内部的群体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③、关注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的协调 ④、关注组织管理的伦理性 ⑤、具有一定动态性 第三阶段:科学决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的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Herbert A.Simon)的组织决策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活动包括两部分:决策和作业。而决策又比作业更为基本,因为决策先于作业。传统理论,缺陷就在于忽视决策(或者仅把决策视为高层的行为),专注于作业。 ②、在组织中,各个层次皆有决策。组织运行的实质是通过向其成员提供决定前提来影响成员的决策,使成员都把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四阶段: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组织发展理论 费德勒(Fred E.Fiedler)的组织权变控制理论 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维克(J.E.Rosenzweig)的系统与权变控制理论 主要观点: 关注环境与组织的互动“内适应”与“外适应”结合。 第五阶段:管理文化时期的组织理论

(完整word版)黎民版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黎民版《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4、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

2014—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考研精编笔记.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公共管理学 (第二版) 陈振明主编 参考书: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习方法和复习规划】 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一)记忆方法

1.快速、反复、多次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 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 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 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仿照高考去制定复习规划。

公共管理学 笔记

第一章绪论 【关键术语】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学 非政府组织 公共物品 研究范式 市场失灵 凯恩斯主义 政府失灵 1.1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1.1.2 公共管理的主体 西方国家公共组织构成vs.中国公共组织的构成 公共组织的特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合法性、组织性、服务性 1.1.3 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物品及其分类2.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3.公共组织成为公共管理对象的必然 1.1.4 公共管理的特点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目标不同;管理手段不同;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理念不同;管理主体不同;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同;管理方法不同;管理目的不同 1.2 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2.1 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1.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背景 2.公共行政学的传统范式 1.2.2 传统公共行政学遇到的批评与转变 1.传统范式受到批评的社会原因

2.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1.2.3 公共管理学的新框架 1.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2.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1.3 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传播与发展 1.3.1 新中国领导人的行政管理思想 1.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 2.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 3.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行政管理思想 1.3.2 从行政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1.行政管理学的恢复与发展 2.公共管理学研究范围 3.公共管理研究队伍的扩大 1.3.3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1.中国的国情特点 2.当前的学科建设的特点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1.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2.是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发展的需要 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4.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1.4.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实践抽象法 4.实体分析法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含义?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有什么不同?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4.如何认识公共管理运动的现实意义? 5.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6.为什么说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作者:黎民 书号:978-7-04-031462-5 定价:35.00元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分级:本科、研究生 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类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 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精品课程配套网站 作者简介 黎民,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 内容简介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在保留原书的 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教材体系和内容上做了 较大的修改、充实和更新。在教材内容上,主 要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等章节进行修订,增加了新的理论与实践,使其符合当前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同时,为了紧密贴合公共管理的新趋势,编写团队经过讨论还增加了公共管理的运行、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等章节。随着当前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每一个公共管理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都需要在结合我国实际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全书最后的“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一章,既为读者了解实际管理提供了样本,又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编写风格上,本次修订力求将公共管理类的基础与前沿贯串全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展开论述,使该版教材进一步增强其理论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可用作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适用于从事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参阅及有关专业在职干部培训参考教材。 【简明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管理者/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第六章公共管理的运行/第七章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的前沿热点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黎明第二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 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 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1

黎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黎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在依据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①早期人类社会:19世纪末以行政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名称出现的公共管理,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勃兴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所代表的严格的公共管理。 ②与群体需求相关的(个体需求相关的)事务、产品、部门、领域,称为公共事务、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公共领域(私人事务、私人产品、私人部门、私人领域)。 对公共管理而言:管理者:公共管理是“公共人”的行为,公共管理活动的主体首先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的部门; 管理对象:即公共事务体现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并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国防、治安、社会管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等,因而受到社会成员特别的关注。 管理过程:公共管理涉及公共权力的占有和使用,因此公共管理的合法性规性特别重要。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 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围唯一权威中心,需使用强制力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 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过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2、私部门管理者收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他们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管理目标上,不存在滥用公共权力的问题,因而相对享有更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

公共管理学讲义+黎民+陈振明-推荐下载

公共管理学讲义

公共管理学讲义 ——黎民 *学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的区别与联系。 3、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了解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政府失败论”、政府内部性等内涵。 2、新公共管理内涵及其实践、评价。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 1、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2、政府的主要类型。 3、非盈利组织的特点。 4、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 5、层级制的特点与内在缺陷。 6、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 1、公共管理职能折内涵,与政府职能的比较。 2、公共管理职能的构成。 3、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依据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试论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变革方向和重点?) 4、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失灵)。 5、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6、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 1、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2、公共政策过程。 3、领导方式(依据权力来源划分)。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 1、公共管理的绩效内涵。 2、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4、公共部门绩效的改进。 5、目标管理的涵义与过程。 6、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调控 1、公共权力的内涵与特性。

2、公共权力的性质及落实。 3、公共权力监控的方式、问题及其改进。 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1、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2、政府与市场的区别和联系。 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4、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5、政府再造的内涵、模式及其启示。 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盈利性组织 1、非盈利性组织的涵义。 2、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的联系。 3、非盈利组织在我国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局限性和改进。 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 1、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点。 2、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 3、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及其与战略规划、非战略管理和功能管理的区别。 2、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及其改进。 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企业型”政府的内涵、局限与问题。 2、民营化的内涵、原因、目标与责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3、公共管理顾客导向的内涵、优点与贯彻。 公共管理学(内容补充) ——陈振明 第一章绪论 1、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2、公共组织、第三部门与私人组织的差异。 3、公共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 5、组织权力的运行。 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 1、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 2、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3、转轨时期的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 1、政府间关系的内涵。 2、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第五章政府作用 1、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作用。

《公共管理学》黎民

《公共管理学》黎民 篇一:公共管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黎民版) 第一章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制衡性与自主性(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a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b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c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a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b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a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b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3、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公共管理在“什么”与“为何”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效率、效能,公平。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的年轻性 4、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2-8章)【圣才出品】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关键词 1.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答:公共选择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公共选择作为非市场的集体决策理论,具有三个规定性: (1)集体性。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集体决策,因而就有公共选择,私人决策则不在公共选择的研究范围之内。 (2)规则性。集体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规则使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因此,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公众偏好的规则。 (3)非市场性。公共选择理论所指称的“集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国际、教育、福利、环保等政治问题,在这些领域,市场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只有通过非市场的集体决策来达到目的。 2.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 答:政府失灵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公共决策失效,政府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等。 二、复习思考题 1.试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答:公共选择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其对于公共管理学的意义主要有: (1)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假设来研究政治,并建立一种严谨的、有关政府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学的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2)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过程的矛盾性、投票制度的虚伪性、少数利益集团对决策过程的操纵性的分析,引发了公共管理研究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 (3)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改善政治首先要改革规则、市场失灵的根源在于现行法律——政治规则失灵的分析,也使得公共管理十分重视从规则和制度创新层面进行研究。 2.试析政府失灵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迪。 答: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