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300-30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607468.html,/journal/a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607468.html,/10.12677/ap.2014.42043

The Effect of Empty Nest Type and Social

Support on Elderly People’s Mental Health

Hua Xu, Meiying Zeng*

Teacher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Email: sfpsyhuax@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607468.html,, *zengmeiy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607468.html,

Received: Feb. 17th, 2014; revised: Feb. 25th, 2014; accepted: Mar. 6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60746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mpty nest type and social suppor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improvement of elderly people’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Methods: The study applie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GWB) and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as measurement tools, and randomly selected 263 empty nesters and 278 non-empty nesters from Beijing multiple communities as participants. Results: 1) In the dimensions of Energy, Mood of Depression or Pleasant from GWB, non-empty nester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mpty nesters’ (p < 0.01); in the aspects of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xiety, Hostility, Phobia, Paranoid, Psychotic and total scores from SCL-90, non-empty nester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mpty nesters’ (p < 0.05 or p < 0.01). 2) Except for the dimension of Health Concerns, happiness scores of the el-derly with low social suppor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moderate social support (p < 0.05), and those with moderate social suppor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high so-cial support (p < 0.05); while SCL-90 shows the opposite result: those with low social suppor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moderate social support (p < 0.05), and those with moderate social suppor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high social support (p < 0.05). 3) In the aspects of Energy, Mood of Depression or Pleasant,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total scores from GWB, the interactions of empty nest type and social support on the elderly’s mental health reached significant or marginally significant levels (p < 0.05, p < 0.01, or p = 0.060), while in various dimensions and total scores from SCL-90 except for the dimension of Obsessive-Compul- sive (p = 0.057), the interac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1) There are different effects of empty nest type on the elderly’s mental health with different aspects. Non-empty nesters have more positive emotions, at the same time, negative emotions are relatively more; while empty nesters do not have more happiness or mor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2)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elderly’s mental health is significan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is, more happiness and lighter psychological symptoms the elderly have; 3) There are interactions of emp-ty nest type and social support on some aspects of the elderly’s mental health. To enhance happi-ness of empty nesters, certain social support has more positive meaning.

*通讯作者。

Keywords

Empty Nest Type; Social Support; Elderly People; Mental Health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徐华,曾美英*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Email: sfpsyhuax@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607468.html,, *zengmeiy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607468.html,

收稿日期:2014年2月17日;修回日期:2014年2月25日;录用日期:2014年3月6日

摘要

目的:探讨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总体幸福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作为测量工具,随机选取北京市多个社区空巢老人263人、非空巢老人278人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1) 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中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等维度上,非空巢老人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空巢老人(p < 0.01);在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等方面,非空巢老人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空巢老人(p < 0.05或p < 0.01)。2) 除了“对健康的担心”维度,社会支持较低的老人其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中等社会支持的老人(p < 0.05)、而中等社会支持的老人要显著低于社会支持较高的老人(p < 0.05);而症状自评量表呈现出相反的结果,社会支持较低的老人要显著高于中等社会支持的老人(p < 0.05),而中等社会支持的要显著高于社会支持较高的老人(p < 0.05)。3) 在总体幸福感量表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幸福感总分等方面,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达到了显著或边缘显著水平(p < 0.05,p < 0.01,或p = 0.060);除了强迫症状边缘显著之外(p = 0.057),在症状自评量表的各维度及总分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1) 空巢类型对老人心理健康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影响。非空巢老人在拥有更多积极情绪的同时,负性情绪也相对更多;而空巢老人没有感到更多的幸福,也没有更多的心理症状;2) 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老人越感到幸福、心理症状越少、程度越轻。3)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在老人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存在着交互作用,一定的社会支持对于空巢老人幸福感提升来说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空巢类型;社会支持;老人;心理健康

1. 引言

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后,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晚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空巢老人也将会在我国老龄人口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空巢老人因无人陪伴照料,通常会在身体、心理、社会方面产生许多问题,即“空巢综合征”(Empty-Nest Syndrome)。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30%(贾守梅等,2007;Schoevers et al., 2005;谈孝勤&解军,2005)。这表明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尤为凸显。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1)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家庭结构类型等人口学变量与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贾长宽等,2007;韦丽琴等,2008;张瑞芹&肖健,2007;Given,Sherwood & Given, 2008)。女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的降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随之降低;受教育程度越高或离退休前职业地位越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有配偶相伴的老人优于单身老人,“相对空巢”老人优于“绝对空巢”老人。2)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身体健康、生活事件有关,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和患疾病数越多,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2003;吴振云,许淑莲&李娟,2002)。3) 此外,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也在影响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Peirce等的研究结果提示,社会支持对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等发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说明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程度好坏对其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Peirce et al., 2000)。王玲凤和施跃健的研究发现,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的空巢老人在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使用压抑、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和求助等方式(王玲凤&施跃健,2008)。

综上,现有研究中多从负性情感的角度来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但近来学者提出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得感到幸福、感到更多的正性情感。除此之外,虽有研究试图解答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但都比较片面与零散。因此,本研究将以广义的心理健康角度,综合探讨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这两个重要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挖掘空巢类型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改善提高非空巢与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践提供更为可行有价值的依据。2. 方法

2.1. 对象

根据以往研究,本研究将空巢老人界定为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包括有配偶相伴或独居的老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岁以上的老人共541人,男228人,女313人;平均年龄65.17岁,标准差8.517。其中,非空巢老人278人,男102人,女176人,平均年龄63.57岁,标准差8.101;空巢老人263人,男126人,女137人,66.86岁,标准差8.634。

2.2. 工具

社会支持评定量:由肖水源(1986, 1990)编制,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分数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9。

总体幸福感量表:由段建华(1996)编制,来测量老人的正性情感。该量表共包括六个维度,分别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得分越高,越幸福。重测一致性为0.85。

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问卷,作为调查老人负性情绪情感的工具。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个因子,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

2.3. 过程

采用独立施测的方式进行量表测量,使用SPSS17.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统计、以及采用2 (空巢类型:非空巢、空巢) × 3 (社会支持:低、中、高)的方差分析。其中,空巢类型:按照空巢老人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类;社会支持: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得分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三等份,得分低、中、高端分别对应于社会支持水平的低、中、高三个组;因变量心理健康是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借由此分析从而综合地分析空巢类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3. 结果

3.1. 空巢类型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中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等维度上,非空巢、空巢的老人存在着显著差异,非空巢老人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空巢老人,非空巢老人精力更充沛、更多地拥有愉快的心境。在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等方面,非空巢老人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空巢老人,提示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空巢老人。但两类老人的症状自评得分都低于症状检出值(总分160分),说明他们都不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3.2. 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维度和总分上,三类社会支持水平的老人存在着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LSD)结果表明,除了“对健康的担心”维度,其他方面都呈现出,社会支持较低的老人其总体幸福感量表各维度和总分要显著低于中等社会支持的老人(p < 0.05),而中等社会支持的老人要显著低于社会支持较高的老人(p < 0.05),这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老人越感到幸福;另一方面,症状自评量表呈现出相反的结果,社会支持较低的老人其症状自评量表各维度和总分要显著高于中等社会支持的老人(p < 0.05),而中等社会支持的要显著高于社会支持较高的老人(p < 0.05),这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老人的心理症状越少、程度越轻。

3.3.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总体幸福感量表的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幸福感总分等方面,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达到了显著或边缘显著水平,对于非空巢老人来说,社会支持低和中等的老人其幸福感相当,低于社会支持高的老人;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社会支持中等和高的老人其幸福感相当,高于社会支持低的老人。在症状自评量表中,除了强迫症状这一维度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达到边缘显著,其他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无论空巢老人还是非空巢老人,其症状自评量表得分都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而相应降低。

4. 讨论

4.1. 空巢类型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空巢类型对老人心理健康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影响。相比于空巢老人,一方面,非空巢老人精力更充沛、更多地拥有愉快的心境;另一方面,非空巢老人在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维度及总分上显著高于空巢老人,非空巢老人心理症状程度要高于空巢老人。也就是说,非空巢老人在拥有更多积极情绪的同时,负性情绪也相对更多;而空巢老人没有感到更多的幸福,也没有更多的心理症状。

这样的结果非常有趣。对于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明显的存在焦虑、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陈传锋等,2008),空巢老人幸福感缺乏(周荣山等,2009);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如Pas等人通过对空巢老人面对面的访谈发现,尽管在空巢阶段父母与子女不再以经营代际关系为重点,但家庭功能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分开居住而被削弱,相反父母与子女间相互支持与联系更加紧密频繁。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他们对空巢老人持乐观态度(Pas, Tilburg & Knipscheer, 2007)。也有研究发现,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要好于非空巢老人(刘鹤妍等,2009)。

而本研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两种观点的融合,提示不同类型的老人心理健康在新时代反映出的新特点。与子女同住的非空巢老人含饴弄孙、颐享天年,感受到了更多的积极情绪和幸福,但与此同

时,当今城市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老人们也在无形中感受着和尝试分担着子女的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症状程度增加,表现出独特的“痛并快乐着”的特点。而对于空巢老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的建设、子女赡养观念的进步、媒介渠道的增多,空巢老人的知识、心理素质各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少了一份波澜、多了一份安宁。因此,相对来说,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也比较稳定。但总的来说,两类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处于中上等,老人的心理健康良好。

4.2. 社会支持及其与空巢类型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老人越感到幸福、心理症状越少、程度越轻。这与以往研究的主要结论一致,即社会支持程度好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Peirce et al., 2000)。进一步交互作用表明,对于非空巢老人来说,社会支持低和中等的老人其幸福感相当,低于社会支持高的老人;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社会支持中等和高的老人其幸福感相当,高于社会支持低的老人(低社会支持的空巢老人幸福感得分最低,中、高社会支持的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幸福感得分相当)。这说明一定的社会支持对于空巢老人幸福感提升来说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而在症状自评量表中,无论空巢老人还是非空巢老人,其症状自评量表得分都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而相应降低。这说明社会支持是更有力的影响老人心理症状的因素。

Table 1.The main effect of empty nest type and social on elderly people’s mental health M(sd)

表1.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影响:主效应及其描述统计M(sd)

空巢类型社会支持

非空巢(n = 278) 空巢(n = 263) F 低(n = 208) 中(n = 163) 高(n = 170) F

对生活的满足

6.60(1.797) 6.48(1.743) 1.172 5.78(1.578) 6.60(1.612)

7.41(1.735) 46.110***

和兴趣

对健康的担心8.27(3.554) 7.97(5.290) 0.324 8.75(5.811) 8.02(3.450) 7.44(3.229) 4.148*精力20.31(3.972) 19.24(4.407) 8.894**18.14(4.079) 20.14(3.895) 21.46(3.960) 36.387***

忧郁或愉快的

18.20(5.004) 17.21(3.545) 6.882**16.77(3.736) 17.65(3.161) 18.95(5.655) 13.180***

心境

对情感和行为

12.97(2.641) 13.35(2.457) 2.867 12.35(2.673) 13.32(2.446) 13.98(2.216) 21.451***

的控制

松弛和紧张18.44(4.477) 18.77(4.330) 0.602 17.75(4.560) 18.40(4.350) 19.83(3.994) 10.866***

幸福感总分84.78(13.314) 83.02(13.491) 2.360 79.54(13.438) 84.14(11.548) 89.07(13.261) 26.982***躯体化19.29(6.528) 18.18(5.197) 4.353*20.47(5.943) 18.77(5.941) 16.63(5.236) 20.940***强迫症状18.08(6.104) 16.45(4.977) 10.219**18.63(6.039) 17.62(5.486) 15.32(4.672) 17.514***

人际关系敏感13.92(5.479) 12.68(4.004) 8.220**14.56(5.064) 13.24(4.361) 11.88(4.655) 14.699***抑郁20.83(6.852) 19.96(6.494) 2.406 23.12(7.321) 19.91(6.170) 17.58(4.848) 37.595***焦虑13.92(4.830) 13.10(4.110) 4.124*14.59(5.229) 13.67(4.479) 12.08(2.956) 15.019***敌对8.94(3.177) 8.28(2.859) 5.665*9.45(3.544) 8.60(2.913) 7.62(2.044) 17.764***恐怖10.25(4.013) 9.31(3.817) 6.953**11.15(4.829) 9.66(3.587) 8.26(2.039) 27.742***偏执8.75(3.498) 8.14(2.895) 4.225*9.56(3.918) 8.28(2.859) 7.27(1.939) 26.133***精神病性13.69(4.882) 12.77(3.619) 5.465*14.53(5.020) 13.19(4.518) 11.73(2.297) 21.063***其他11.31(3.642) 11.05(3.258) 0.598 12.05(3.853) 11.25(3.242) 10.05(2.786) 16.756***

症状自评总分139.0(41.365) 129.9(33.585) 7.324**148.11(41.992) 134.20(36.017) 118.41(26.967) 31.892***注:***p < 0.001,**p < 0.01,*p < 0.05。下同。

Table 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pty nest type and social on elderly people’s mental health M(sd)

表2. 空巢类型和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交互作用及其描述统计M(sd)

非空巢空巢

F 低(n = 107) 中(n = 91) 高(n = 80) 低(n = 101) 中(n = 72) 高(n = 90)

对生活的满足

和兴趣

5.92(1.689)

6.65(1.587)

7.45(1.806) 5.64(1.446) 6.54(1.652) 7.37(1.679) 0.189 对健康的担心9.23(3.855)

8.16(3.263) 7.10(3.092) 8.25(7.324) 7.85(3.687) 7.74(3.334) 1.567 精力1

9.35(3.910) 19.84(3.613) 22.13(3.886) 16.87(3.880) 20.53(4.219) 20.88(3.954) 7.485**忧郁或愉快的

心境

17.77(3.397) 17.45(3.257) 19.64(7.564) 15.71(3.804) 17.90(3.040) 18.34(3.021) 4.049*

对情感和行为

的控制12.21(2.768) 12.86(2.484) 14.10(2.254) 12.49(2.575) 13.90(2.284) 13.87(2.189)

2.833

(p = 0.060)

松弛和紧张17.83(4.881) 18.12(4.189) 19.61(4.039) 17.65(4.215) 18.76(4.549) 20.02(3.966) 0.448 幸福感总分82.31(12.987) 83.08(10.838) 90.03(14.896) 76.61(13.348) 85.49(12.332) 88.22(11.637) 4.606*躯体化20.83(6.276) 19.71(6.680) 16.75(5.980) 20.09(5.575) 17.58(4.626) 16.52(4.505) 1.228

强迫症状19.57(6.247) 18.79(5.973) 15.27(5.106) 17.64(5.676) 16.14(4.413) 15.36(4.278)

2.884 (p = 0.057)

人际关系敏感15.13(5.354) 13.89(4.720) 12.34(6.075) 13.95(4.689) 12.42(3.733) 11.48(2.833) 0.176 抑郁23.06(7.357) 21.04(6.401) 17.62(5.307) 23.18(7.318) 18.49(5.587) 17.53(4.430) 2.414 焦虑14.79(5.404) 14.30(4.934) 12.34(3.337) 14.37(5.055) 12.89(3.714) 11.86(2.568) 0.671 敌对9.76(3.660) 8.95(2.834) 7.84(2.477) 9.13(3.405) 8.17(2.974) 7.42(1.550) 0.160 恐怖11.71(4.750) 10.22(3.626) 8.34(2.146) 10.55(4.863) 8.96(3.433) 8.19(1.948) 1.160 偏执9.93(4.046) 8.67(3.229) 7.28(2.233) 9.18(3.759) 7.78(2.234) 7.27(1.648) 1.009 精神病性15.04(5.373) 13.90(5.379) 11.66(2.278) 13.99(4.581) 12.29(2.904) 11.79(2.325) 1.896 其他12.06(4.065) 11.67(3.435) 9.90(2.822) 12.05(3.634) 10.72(2.918) 10.18(2.762) 1.509

症状自评总分151.87(44.210) 141.14(39.698) 119.34(30.991) 144.13(39.334) 125.43(28.677) 117.59(22.955) 1.579

这样的结果提示我们,不同类型的老人心理健康在新时代反映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全方位扩展老年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丰富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网络是一条非常有效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途径,对于空巢老人尤其如是。与社区资源相结合,利用社区老年人活动站、老年人秧歌队等,不仅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而且还可将针对不同特点老年人的心理辅导咨询等内容渗透其中,对于形成高效的、可推广的社区养老模式是非常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对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老龄工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项目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2SHB012、13SHC027),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计划人才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传锋, 严建雯, 张红, 汪莹, 李安彬, 李梅(2008). 老年抑郁干预与心理健康服务.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贾长宽, 廖春花, 罗森亮等(2007).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学杂志, 6期, 61-62.

贾守梅, 时玉洁, 周浩等(2007).社区空巢老人焦虑忧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7期, 8-10. 李德明, 陈天勇, 李贵芸(2003).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 7期, 405-407.

刘鹤妍, 边文鑫, 龚茴茴等(2009). 天津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中国老年学杂志, 14期, 1792-1974. 谈孝勤, 解军(2005). 上海浦江镇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医学文选, 24期, 685-687.

王玲凤, 施跃健(2008). 城市空巢老人的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 7期, 703-706.

韦丽琴, 徐凌忠, 王英等(2008). 包头市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心理因子的多因素分析. 包头医学院学报, 1期, 22-41.

吴振云, 许淑莲, 李娟(2002). 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期, 1-3.

张瑞芹, 肖健(2007). 老人健康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 8期, 781-783.

周荣山, 潘忠德, 谢斌等(2009). 上海市黄浦区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比较. 上海精神医学, 6期, 336-339.

Given, B., Sherwood, P.R., & Given, C.W. (2008). What knowledge and skills do caregivers nee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108, 29.

Pas, S.V.D., Tilburg, T.V., & Knipscheer, K. (2007). Changes of contact and support within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Netherlands: A cohort and time-sequential perspective. Advances in Life Course Research, 12, 243-274.

Peirce, R.S., Frone, M.R., Russell, M., et al. (2000). A longitudinal model of social contact, social support, depression, and alcohol use. Health Psychology, 19, 28-38.

Schoevers, R.A., Deeg, D.J., van Tilbur, G.W., et al. (2005). 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Co-occurrence and longitudinal patterns in elderly patien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13, 31-39.

(完整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导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那么,老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生活才会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们都知道,长期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那么,评判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些什么标准呢?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 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2018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2018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为你提供2018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据其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18年5月,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并且随着独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预见,武汉市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结对子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今后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方面,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 调查方法及过程 调查目的 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1 / 23

我们走访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圆、广八路、仪表厂、四眼井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口的荣东、荣西、荣华、玉带、集贤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阳的自立、青石桥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共获得有效问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1.7%,其中60-70岁的占39.7%,70-80岁的占44.8%,80-90岁的占22.4%,其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2.1%。信息缺失1.7%;在B部分针对18岁以上不同群体的调查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1%,初中及以下的占49.3%,高中的占26.8%,大学及以上的占23.2%,信息缺失0.7%,而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的占22.5%,25-35岁的占18.3%,35-45岁的占14.1%,45-60岁的占36.6%,60岁以上的非空巢老人占8.5%。 调查方式 调查限制 首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们此次调查虽然遍及了武汉三镇,但都是局部调查,主要以武昌的洪山区、江夏区,汉口的硚口区,汉阳的汉阳区腰路堤为调查范围,因此调查出来的结果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参考,并不能详尽地代表整个武汉市的情况;其次,为了避免空巢老人对我们的突然来访存在着心理上的惊恐和不信任,我们小组成员决定采取户外调查的形式,在社区及其周围寻找调查对象,这种调查方式的局限是难于调查到那些高龄行动不便的或卧病在床的空巢老人,只能通过在调查其他空巢老人的过程中间接获得他们的信息。最

老年活动室宣传标语

老年活动室宣传标语 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2、壮心不已心怀感念乐享晚年 3、我们的心愿:让您更愉快、更充实、更健康、更幸福 4 、一步一步脚步慢慢轻轻,一点一点笑容温暖雍容 5、夕阳无限好,黄昏亦美好。 6、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 7、我运动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 8、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9、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老年活动室标语 1、“牌”忧解难,乐在“棋”中。 2、“牌”忧解难,强健身心。 3、参加文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4、参加文娱活动,实现老当益壮。 5、创设优质活动环境,丰富老年文体生活。 6、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开展与子女面对面谈心活动。 7、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 8、建造适合老年人活动的舒适环境。 9、健身与娱乐同在,健康与生活相伴。 10、开展老年活动,关爱老人健康。 11、开展老年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12、老人融入活动,参与健身活动。 13、老人要健康,活动不可少。 14、离休不离党,退岗不褪色。 15、麻将娱情,书画怡心。 1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17、琴棋书画,老有所乐。 18、让您更愉快、更充实、更健康、更幸福。 19、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20、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21、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22、完善软硬件设备实施,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 23、我运动,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 24、舞动老年,夕阳更美。 25、夕阳送亲情,科学保健康。 26、夕阳晚霞翩翩舞,青春健康伴君行。 27、夕阳无限好,黄昏亦美好。 28、夕阳无限好,活动乐趣多。 29、一步一步脚步慢慢轻轻,一点一点笑容温暖雍容。 30、壮心不已,心怀感念,乐享晚年。 31、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298 (报告范本系列)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 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为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践行暑期“三下乡”的志愿精神,7月7日,信阳师院物电学院成立多支调查小组,开展了以“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组在指导老师洪亮的带领下奔赴浉河区清塘乡董家河村进行实地调察,搜集空巢老人相关资料并拜访空巢老人。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该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并将村里空巢老人的具体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他们

提供的相关资料,志愿者们获取了关于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福利状况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赞扬该院大学生的实践服务精神之余,他还就此次调查活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随后,调查组成员分两组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志愿者们还和老人们话起了家常,75岁的王大爷听力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十分耐心地与王大爷进行了交谈。志愿者左炎春告诉记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快乐。”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 “特困老人”涵义的界定:特困老人系指“三无靠”老人,即本人无工作,单位依靠不上;或子女是残疾人或下岗职工,子女依靠不上;或非孤老,民政救济依靠不上。[1]特殊困难老人简称为“特困老人”,只要是指6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孤寡、高龄、重病、残疾、经济特困等老年人。独居:指与子女不在同一社区(村)居住的年老体弱的、安全无保障的单身老年人。孤寡:指在民政登记注册的无亲属、无子女、年老体弱的、安全无保障的单身居住的老年人;高龄:指年龄在80周岁级以上(含80周岁),虽无经济之忧,但体弱多病者;重病:指民政社会救助认定的大病或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残疾:经济特困:指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北京市相关部门每年公布标准执行)或低收入家庭(按照北京市相关部门每年公布标准执行)老年人。[2] 一、空巢老人的社工介入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按照国际惯例,“老人”常指 60 或 65 岁以上的人,这一点比较明确。空巢老人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独居老人,这种老人有以下四种情况,即从未结婚、离婚、丧偶或者夫妻分居;第二类是老夫妇同住的老人,他们或者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分开住(李杭东,丁峻,2006年)。城市老人在城市居住、有本地户口;在城市居住、没有本地户口,即[1]孙才坚、徐静罡、周裕智、吴国卿、仲伟安、宋佩秋、冯筱明,上海市卢湾区社区特困老人医疗服务的 社会救助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年12月第16卷第12期 [2] ] 关于开展特困老年人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

社区关爱老人活动总结3篇

社区关爱老人活动总结3篇 篇1:社区关爱老人活动总结 一.活动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出现在空巢老人身上的问题也越老越多。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成为了我们重要的任务。为此,我校财会系星火青年志愿者协会特别组织了“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 二.活动过程 20XX年10月13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财会系星火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一分队的志愿者们来到檬梓社区对这里的空巢老人进行了探访。志愿者们带上香蕉等水果深入各空巢老人的家庭,与老人们热情交谈,关心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与老人合影留念。老人们也都十分开心。他们表示:希望儿女们能够多打电话回家问问并对志愿者表示了感谢。 三.活动目的 (一)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了解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也让我 们明白了孝顺家里父母,长辈的意义。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关注老人的需要。 (二)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弘扬中华名族传统的尊老爱幼的美德,呼吁广大青少年都参与到关注空巢老人的行动中来。 四.活动的希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多多探索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让社会大众都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关爱空巢老人,人人有责。为空巢老人带去一份快乐,线献上一份爱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篇2:社区关爱老人活动总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关爱空巢老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出现在空巢老人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对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社区逐渐步入老年人社区,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社区妇联决定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让爱扬帆远播”的活动。 社区妇联十分重视本次活动,专门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小组”来负责本次活动。组长由社区书记祁柱均担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统筹规划。副组长由妇联主任祁丽云担任,负责活动的全面工作。服务小组的成员由计生服务组成员、团委志愿服务队队员和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在成立服务小组后,我们立即开展社区空巢老人的调查,在各居民小组的配合下,对社区存在的空巢老人作登记存档,作为日后开展工作的材料。 4月20日,服务小组的队员到超市选购了大米、食用油和新鲜水果。我们逐一到空巢老人家进行探访。老人们对我们的到来感到非常开心,连连表示感谢百科 我们陪着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讲过去的历史,听他们诉说自己内心的空虚,听他们反映生活的困难,听他们感谢当今美好的生活……

敬老院宣传标语及口号

敬老院宣传标语及口号 敬老院宣传标语及口号 1.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2.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 3.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 4.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应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5.用我们的爱心托起老年人幸福的晚年。 6.关心老年人生活,发挥老年人作用。 7.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 8.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事业,构建幸福和谐家园。 9.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10.弘扬尊老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11.倡树敬老新风,促进社会文明。 12.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 13.让老人幸福,促社会和谐。 14.养育之恩,真金难酬;极尽孝心,难于相报。 15.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16.老龄智力宝库星火闪耀,老年科技人才余热生辉。

17.坚持科学发展观,老龄事业天地宽。 18.国家昌荣,生活质量提高,共享太平盛世,是老人的最大荣幸。 19.贯彻落实新《老年法》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20.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21.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 22.倡孝扬善,构建和谐。 23.养老爱老,亲情所系;侍奉父母,尽心竭力。 24.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精神文明的时代风尚。 25.父恩母爱千秋难忘,尊老敬老万代流芳。 26.干部要做敬老的表率,党员要当敬老的楷模,青年要当敬老的先锋。 27.古有孝贤闵子骞,今天处处有孝贤。 28.孟母教子千般苦,亚圣报恩成大儒。 29.家家敬老老年人,人寿年丰福满门。 30.全面小康社会进步,老人应当优先享福。 31.今天你敬老,明天儿敬你,世代好家风,美名传千里。 32.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33.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34.人生都有夕阳红,尊老敬老树新风。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2019年暑假“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队长:韦教玲 队员:王萱、赵志成、窦静丽 地点: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 时间:2019年8月15日-8月22 日

前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我们小队决定在村里进行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我们团队在2019.8.15到2019.8.22号, 在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 首先,8月15、16日我们对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寿局村进行实地 调察,搜集空巢老人相关资料并拜访空巢老人。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向我 们介绍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该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并将 村里空巢老人的具体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 及他们提供的相关资料,我们获取了关于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福利状况 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8月17日,我们 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 题进行了调查,最终选取出最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 8月18、19日,我们来到了空巢老人家中,首先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以及目的,慢慢跟老人开始交流,老人们也慢慢的接受了我们,接下来我们为老人打扫了屋里屋外,陪同老人下棋,为他们读报,与他们一同看电视等。 8月20日,陪老人散步,教老人跳广场舞,与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保持愉快健康心态。 8月21日,征得老人们的同意,将帮扶的老人聚在一起,我们根据老人们的日常喜好为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在期间了解老人的饮食与出行等各方面的问题,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8月22日是我们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老人们带我们在农村走耍,诉说着他们过去的生活,讲述着农村的巨大变化,我们更加了解了农村生活,学习了很多当地文化,体验了更多的农村风情,同时老人也回忆了过去的生活。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 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 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摘要]空巢老年人因退休和子女“离巢”心理上易产生孤独寂寞、空虚失落、抑郁忧伤、焦虑恐惧、自卑无助、内疚自责等负性情绪感受,作者试图帮助老年人学会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构建家庭情感支持系统三方面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帮助空巢老人提高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急剧上增。我国最近10年空巢家庭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除大城市外,随着农民工子女外出打工数量的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额数量也不断增多;据统计空巢老人已占老人总数的40%以上[1]。 一、空巢老人的界定 本文将空巢老人界定为:子女因忙于工作、学习或结婚离家,只剩下自己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空巢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真空巢,即没有子女,夫妻老两口相依为命或鳏寡独守空房;第二类是形式上的空巢,主要表现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或虽在同一城镇,但分开住;第三类是“无形”空巢,即儿女虽与老人同住,但因工作繁忙或存在矛盾而缺乏沟通[2]。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表现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表现不同,另外,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还受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满意度、以及生活和文体活动满意度等因素的影响[3]。但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种心理问题表现也趋于明显化,通过现实生活的观察及相关研究的总结,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孤独寂寞感 孤独寂寞感指老年人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及子女不在身边,引起的冷清、孤苦伶仃等孤独寂寞的感觉。例如,绝大多数老人都过着“出门一把锁,入门一盏灯”,“两个老人伴条狗”的生活,假如老伴去世一人独居,其体会到的寂寞感会更强[4]。 老人的孤独寂寞感与性格因素有关,内向的老人可以集中于感受自身的内心世界,体会到孤独寂寞感比外向的人更少;独居的老年人比有老伴的老年人体会

关爱老人活动策划书

关爱老人活动策划书 1、关爱老人活动策划书 现代的社会,还有另一阶层——老人阶层,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弘扬“助人、奉献”的雷锋精神,管理工程学院院学生会举办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活动。活动计划于3月开展,希望得到全院学生的关注和支持,给予老人更多的帮助和温暖。5月19日早上,石龙社工红棉综合服务中心老年人领域社工带领9名志愿者,与石龙敬老院工作人员一起,在石龙博物馆为5月份生日的老人举行“回顾历史,同庆生辰”集体生日会。敬老院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没人陪同是很难以走出敬老院的,因此,本次活动特地安排老人走出院舍,进入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展现的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图景,帮助老人回顾自己以往人生,同时了解当代社会的变化与进步,引导他们思考过去与现在的不同,通过对比,关注当代的幸福生活,提升对生活的满意感。 在整个活动中,社工及时留意着老人的需求,调动志愿者协助并给老人讲解。虽然参与本次活动的老人有将近40位,但是整个活动秩序井然。活动结束后送老人回敬老院,社工又安排志愿者跟老人做活动反馈表并与老人分享本次活动感想,很多老人表示,参与本次活动,让他们回想起以前的事,见到了石龙的变化,为今天社会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希望以后能多走出敬老院。而社工也从本次活动中学习到组织户外活动的宝贵经验。( 一、活动内容:在2010年03月,由管理工程学院院学生会举办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活动.走进老人的生活,关注关爱老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活动时间:2010年3月 三、活动地点:红砖南路老人院 四、举办单位: 管理工程学院院学生会 五、活动背景:现代社会的许多老人在晚年时期没有子女的陪伴,他们曾经孤独,曾经受冷淡,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而且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我们需要发动全院学生关注老人,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与更多的关爱,为他们送去温暖带去快乐。 六、活动目的:通过学生们的努力,确保老人们的身体健康,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给老人以温暖和关心。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们了解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激励同学们关爱老人,用我们的声音给他们带去快乐,用我们的行动为他们带去喜悦。弘扬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七、活动简介:本次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活动,是管理工程学院院学生会举办的,

关爱老人宣传标语30句

关爱老人宣传标语30句 导读:老人亦应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视野,跟上新形势,做到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以下是“关爱老人宣传标语”,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2、家和万事兴,敬老要先行。 3、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共同创造和谐家园。 4、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5、今天你敬老,明天儿敬你,世代好家风,美名传千里。 6、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就不可能诚实和厚道。 7、孝敬老人,孝顺父母,引领社会风俗道德。 8、忠心献祖国,孝心敬父母。 9、养育之恩,真金难酬。极尽孝心,难于相报。 10、做文明城市主人,行敬老助老善事。 11、老人善待儿女,儿女报孝老人。共筑家庭和谐,安享天伦之乐。 12、尊重老人,孝敬父母,要从个人做起,家庭做起,领导做起。 13、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14、养老有责,敬老光荣,虐老犯罪。 15、老人亦应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视野,跟上新形势,做到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

16、人生都有夕阳红,尊老敬老树新风。 17、孝顺父母光荣,冷漠老人可耻,虐待老人犯罪。 18、老人安天下安。 19、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 20、孝敬父母,为“仁”之本,做人之本。 21、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分和谐。 22、全面小康社会进步,老人应当优先享福。 23、孟母教子千般苦,亚圣报恩成大儒。 24、春蚕到死丝方尽,儿女缘何不孝顺。 25、家家敬老老年人,人寿年丰福满门。 26、古有孝贤闵子骞,今天处处有孝贤。 27、文明道德千万千,孝敬老人排在先。 28、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29、老人要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保持年德俱馨、颐养天年。 30、父母尊贵,在于对儿女的关爱和无私。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6299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去了敬老院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目前,我们身边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差,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文化娱乐,我们利用团队的优势,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以及一些小礼物,给他们表演节目,带去温暖。再精神和物资上尽我们的一份力。 七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在常熟

市敬老院门口集合,并我们集体合影了一张,让照片把此刻的岁月留下,飘扬的旗帜定格在温暖得太阳下,,激情的召唤。我们迎着东方走向了常熟敬老院内,当我们经过一片大树时,顿时感到天朗气清,心胸开达,充满了豪迈之气,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气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将在此刻开始走向成功。有一种雄心想与天工比天高的冲动,毕竟我们闯过独木桥的艰辛在此得到回报,他们疯狂的喊出心中的压抑气息。毕竟谁都努力过,谁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们彼此心意互通,都想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一路上汗水淋淋,正值酷暑之际,一路的汗水,一路的鸟鸣,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热情,在阳光中弥漫。青春的喜悦让某位同学唱起了他们家乡的民歌虽然我们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是我们都在努力为他鼓掌,难得释怀一次,何不尽兴痛快呢?

学生社团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方案

学生社团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要负责人 周一帆、唐超、心源社理事会 二、空巢老人的社会现状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的一个阶段。目前,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据XX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城区的老龄人群中,儿女不在身边的比例超过30%,总人数多达5000多人。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数已达2340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 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

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这些老人的生活空间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关部门倡导市民踊跃参与到“编外儿女”队伍中,给这些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经济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三、养老社会公共设施现状 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 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机构收费过于高昂。同时,观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也影响他们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 四、活动实施可行性分析 社会服务的滞后性,在短时间不可能把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问题 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这份社会义务尽自己的责任。心源社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学生社会组织,大家凭着一颗爱心走到一起,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就应该站出来。XX市城区,关爱 空巢老人的力度远远的不够,在这支队伍中的还很少。我相对于这些有工作的社会人士来说,时间更加的宽裕,同时我们更加容易集结在一起。心源 社在这一年多的发展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积淀了丰富 的社会资源,从各方面分析都比较成熟。 五、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通过各居委会、老年办、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一些空巢老人的资料,根据社团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三十位左右的典型并且急

关爱孤寡老人的宣传标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爱孤寡老人的宣传标语 篇一:128条关爱空巢老年人标语大全 128条关于【关爱老人标语|尊敬老人标语】关爱老人标语大全 1.“官大”不变子女身份,“位高”不忘尽孝之心。 2.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 3.办好老年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4.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一项(:关爱孤寡老人的宣传 标语)重大国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5.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 柯) 6.倡树敬老新风,促进社会文明。 7.倡孝扬善,构建和谐。 8.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9.春蚕到死丝方尽,儿女缘何不孝顺。

1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1.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12.打造温馨和谐家庭,慰籍老人颐养天年。 13.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又敬老,人人都说好。 14.党政领导要做尊老敬老的模范! 15.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就不可能诚实和厚道。 1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17.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 维·德克尔) 18.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分和谐。 19.父恩母爱千秋难忘,尊老敬老万代流芳。 20.父母尊贵,在于对儿女的关爱和无私。 21.干部要做敬老的表率,党员要当敬老的楷模,青年要当敬老的先锋。 22.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敬老美德。 23.古有孝贤闵子骞,今天处处有孝贤。 24.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25.关爱老年人口,弘扬敬老新风。 26.关爱老人,从我做起。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篇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篇 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为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践行暑期“三下乡”的志愿精神,7月7日,信阳师院物电学院成立多支调查小组,开展了以“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组在指导老师洪亮的带领下奔赴浉河区清塘乡董家河村进行实地调察,搜集空巢老人相关资料并拜访空巢老人。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该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并将村里空巢老人的具体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他们提供的相关资料,志愿者们获取了关于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福利状况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赞扬该院大学生的实践服务精神之余,他还就此次调查活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随后,调查组成员分两组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志愿者们还和老人们话起了家常,75岁的王大爷听力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十分耐心地与王大爷进行了交谈。志愿者左炎春告诉记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快乐。”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严格遵守学校三下乡纪律,坚持社会工作的博爱、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价值理念,把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运用到调查实践中,展示了师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情接待和高度赞扬。据悉,在未来几天里,他们还将开展关爱老人的回访工作,再次返回董家河村,将大众的心意转达给“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而我们作为21实际的大学生,应利用社会实践,为社会承担责任,主动去关爱这两个特殊群体。在学校里我自愿加入留守儿童协会去帮助我们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们,而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更好的表达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团队在实践的十天时间里,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宣传三者结合的方式,去了解、呼吁、关爱这两个特殊群体。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不期而至的大雨,什么都克服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二字。 【关键词】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责任 【引言】 此次社会实践的参加者是我的初中同学,现在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我与我的团队成员们在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中,

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护理

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及护理 莫丽萍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综合征;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文关怀;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24748.2009.11.078 文章编号:167424748(2009)4B21028202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关注空巢家庭,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成为新世纪社区医疗护理关注的热点。 1 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老龄高峰是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转型相伴随着的,所以与子女减少、家庭小型化并行,将会出现大量独守空巢家庭的老人。据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全国家庭中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而空巢家庭户占到有老年人家庭的22.83%[2]。从发展看,未来10年内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专家预测, 50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0%。 2 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 2.1 空巢综合征 长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子女纷纷离开之后,面对空荡的房子和漫长的独居生活,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空巢综合征的核心是缺乏爱。爱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状态,是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人缺乏爱,其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将会导致生命质量的低下[3]。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空巢老人面临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等问题。空巢老人大多抑郁、惆怅、孤独、寂寞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甚至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2.2 患病率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减退,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也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2.4 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距离的拉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等不良情绪。3 护理 3.1 建立多层次的空巢老人关怀体系 3.1.1 老年人应自我调适,克服空巢心理 老年人无事可干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所以老年人应培养兴趣,广交朋友,充实生活。其次,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重新确立追求目标,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参加社会活动是充实心理、克服空虚的较好方法。重新确立新的生活追求目标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方式。一个人一旦有了一个坚定的追求目标,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之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第三,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最好请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己制订科学的生活作息时间表,按时间表起居,有利于保养身体、克服心理问题。 3.1.2 子女应敬老养老 子女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担负起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尽管存在多种养老方式,但大部分老年人喜欢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愿意住在敬老院。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机构很发达,但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选择家庭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来有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应尽可能的照顾老年人。如果条件不允许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经常的探望、电话问候也是必需的,儿女的关心常常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慰。研究表明,提高老年人从家庭和亲友中得到支持是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4];而当家庭亲密度下降,子女对老年人的态度不良易引发老年人自觉幸福度的下降。 3.1.3 完善社会支持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的养老意识,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如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并提高这些机构的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要求最集中的是有定期的体格检查、多组织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着重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协助老年人做家务,采购生活用品,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起居等。建立老年公寓、福利院,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 3.2 加强健康教育 3.2.1 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 很多老年人不去就医,是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出现症状是正常衰老所致,而不是疾病所致,尤其是听力损害及泌尿生殖系症状。身边没有儿女的观察和照顾,有些老年人实际已身患疾病且出现相应症状,但由于不去就诊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做好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具备有关慢性病的常见症状及影响因素等知识,使其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意义。 3.2.2 改变空巢老人的认知观念 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由“扩大家庭”逐渐过渡到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多数老年人希望的“养儿防老”模式的实现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有困难。为了避免面对空巢,老年人应改变观念,接受社区和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这些机构在居住环境、娱乐场所、医疗保健等方面设备较完善,可以满足老年人养护的需要。 3.2.3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空巢老人,尤其是空巢夫妇老人,其闲暇活动的要求较为强烈,愿意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点事,因此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再学习和再就业的机会,如举办老年大学,组织离退休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组成 ? 8 2 1 ?CHIN ESE GEN ERAL NU RSIN G April,2009Vol.7No.4B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一、背景介绍 (一)个人情况: 1、年龄方面: 案主62岁,刚进入老年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 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 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二)家庭情况: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家中唯一的女儿在国外居住和工作,近四年才回来探望一次,很少回家,和女儿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女儿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三)社会情况: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案主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社区资源及服务相对缺乏: 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案例分析 (一)资料收集: 1、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 2、与案主的老伴及女儿面对面和电话交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