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2、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

5、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考纲梳理》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一)儒家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核心——“仁”。

(2)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2、孟子思想主张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3、荀子:《1》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2》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3》主张“性恶论”

《4》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万物的本源:道《2》政治:无为而治《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①万物是相对的②逍遥的精神自由

(三)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1)历史是向前发展的;(2)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

(3)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

(3)“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提倡孝道——稳定统治秩序

2、结果:儒学成为正统

(二)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大量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儒家垄断中央、地方教育(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三)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四、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

(一)程朱理学

1、概念:既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二程:理就是万物的本源;同时他们还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理是万物之源;编着了《四书章句集注》

3、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A、世界观:心即理也B、方法论:发明本心。

2、王守仁:心外无物;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五、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明朝后期)

1、李贽的代表作

《焚书》《藏书》等多种着作。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人的个性发展。

(3)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评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明清之际)

1、思想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2)反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思想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思想: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解决现实问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代表作:《天下郡国利弊书》

3、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主张:

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有规律可循;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主观认识由客观引起,考察研究可以认识事物。

2、评价:(1)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2)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单元考点:

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3、人文主义的含义

4、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

一、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一)普罗泰格拉(智者学派)

主张:(1)人是万物的尺度(关注人性、人与人、人与社会)(2)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

1、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评价(1)它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2)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二、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1、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2、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3、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4、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信仰上帝就可获得救赎;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世俗王权高于教会权利。

三、人文主义的含义

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广义:就是关注人,尤其是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四、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

1、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实践:1787年宪法)

其主张的作用:互相制约、平衡,防止滥用权力。

3、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4、康德: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非工具;强调自由和自律

(1、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第三单元考点:

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2、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汉字的起源及演变

4、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5、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梳理》

一、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

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着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3、石氏星表和浑仪?

(1)《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4、《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注)《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着作。?

5、《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着《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着《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二、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对中国: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2、对世界:造纸术、印刷术的西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的西传,帮助新兴的资产阶级打败了封建的骑士阶层,,指南针的西传成为欧洲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条件。

三、汉字的起源及演变

汉字的发展历程:(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甲骨文出现,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四、诗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离骚》是用楚国的方言写成的)?

2、唐诗?

a、初唐的着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注意“初唐四杰”)?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d、晚唐的杜牧、李商隐。?

3、宋词和元曲?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4、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

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5、明清小说?

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

篇小说最为着名。?

五、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发展历程:?

(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2)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着名艺人。?

第四单元考点: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相对论、量子论及其意义

6、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点梳理》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里略

(1)经典力学产生的背景:?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其理论武器。?

(2)伽利略的成就:自由落体定律

2、经典力学的建立者——牛顿?

标志: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成就: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二、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标志——《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地位和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复习必修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四、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相对论、量子论及其意义

(一)相对论?

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创立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3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量子论

1、创立: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

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3、意义:(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六、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给人塑造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2、信息化的到来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网络安全和对青少年的毒害。

第五单元考点: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梳理》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ps:总结,向西方学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第二阶段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第

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

1、魏源

A、编写着作:《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着。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2、林则徐

A、主张: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军事科学技术)

B、表现:设立译馆,翻译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C、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严复

提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4、康有为

(1)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2)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3)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变革的先师,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5、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

二、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政治:推动戊戌变法

思想: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早期指导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猛烈的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看法过于偏激,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主要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传播的社团及刊物:

北京创办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4.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六单元考点:

1、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梳理》

一、三民主义

1、背景: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孙中山的革命实践

2、提出: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纲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也称为“民族革命”,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称为“政治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就是推翻封建土地所

有制,“核定地价”,(也称为“社会革命”,是三民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4、评价:

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积极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理论基础。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二、毛泽东思想

1、形成:抗日战争时期

代表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

①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指出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专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②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2)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

3、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

成果

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

(一)酝酿——伟大的转折

(二)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大

1.十二大(1982年、北京)

内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2.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

内容: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

(三)成熟——南方谈话和十四、十五大

1、“南方谈话”(1992年)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三个有利于”。

2、“十四大”(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十五大”(1997年):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内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文化。

2、地位: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第七章考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梳理》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号,“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3、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①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Ι号”.

②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

2020年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二的学生还在为提高历史成绩而苦恼吗?其实历史成绩的提 高有赖于我们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二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毛泽东思想 (一)历史背景: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中共七大:1945.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 著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 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性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作用: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在备考政治会考的时候,高中生考生要学会归纳知识点,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理清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地位、基本要素和基本权利与义务?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基本要素:主权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对于基本权利的掌握需要理解,能够举例识别)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分类和作用? (1)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3.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和作用: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①威尼斯②佛罗伦萨③尼德兰④巴黎 .①②.③④.①③.②④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自由、和平.民主、科学 .人文主义.三权分立 .尼德兰革命的对象是: .西班牙的统治.英国的统治 .法国的统治.当地封建贵族的统治 .不属于法国殖民地的是: .新法兰西.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本地治理 .在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后起主导作用的是: .雅各宾派.吉伦特派.君主立宪派.热月党人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图中,同法国结盟的国家是:.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英国 .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海地.美国.尼德兰.墨西哥 .西欧城乡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 .经济结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与天文学革命无关的是: .开普勒.马丁·路德.哥白尼.伽利略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世纪.、世纪 .、世纪.、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反映封建主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农民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无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英国.法国.尼德兰.意大利 .纽约的前身是: .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新法兰西.弗吉尼亚 .推翻了法国波旁王朝的是哪次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底至月起义 .里昂工人起义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是: .《权利法案》.《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人权宣言》.《美国年宪法》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美国.海地.墨西哥.阿根廷 .图中的人物是: .富兰克林.杰弗逊.罗伯斯庇尔.卢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 .路易十四.路易十六.查理一世.查理二世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需求增加 .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商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年.年.年.年 .不属于-世纪俄国、法国、普鲁士改革共同点的是: .改革自上而下.目的是富国强兵

八年级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 . . .. .. . 八年级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2)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国公民。(2)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 公民是个(法律)概念,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人民的围不包括敌人在。公民在(法律)上同“国民”是同意词。公民的围包括(人民和敌人)。在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含罪犯)只占极少数。(2) 3、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围,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2) 4、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 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围,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的。一方面,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2) 5、为什么说人身权利是公民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3) 在公民人身权利中,人生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因为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加国家.s. . .. ...

管理,享受权利和其他权利。(3) 6、公民的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2) 7、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容?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容。(3) 8、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3) 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4) 10、哪些行为是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伤害他人的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伤害他人的(健康),包括伤害公民身体的肌肤、器官、机能的,也都为法律所不容,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杀人、殴打他人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是犯罪行为。(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恫吓)他人使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4) 11、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和分封制2郡县制·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嬴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 上的皇帝制度。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 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③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 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 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明朝的内阁: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 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 联军侵华(1900~190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 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1973年,中日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比较 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商业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重农抑商的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天。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②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随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80年,创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从北到南共14个城市(大连、上海、广州)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新航路开辟过程: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终于到达美洲。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意义: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资产阶级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研究的成果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罗斯福新政背景: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克服金融危机; ②调整农业政策,恢复农业生产;③复兴工业,保护工人权利;④ 实施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 行普遍劳动义务制。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时间:1921年。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私人投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恢复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按劳分配制。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巩固工农联盟政权;是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模式”表现:政治上,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此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创立于1947年,1948年正式实施。该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3欧洲联盟成立:1967年,西欧六国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会考是高考的通行证,只有通过会考,才能参加高考,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①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较高的使用价值都有顺利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注:商品生产者从商品判断标准的中得到的启示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商品价值。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上乘的商品,其价值容易实现。同时,产品质量越好,信誉越高,使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生产者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职能是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生活中表示为价格标签)——表现和衡量其他 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要求: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注1:货币的本质决定的货币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注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不是说货币只有这两个职能。注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货币参与交换的过程。 在交换过程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表现的是货币流通手段的 职能;若交钱提前于交货或滞后于交货则表现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的安徽高中会考的其中一门科目。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安徽高中会 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 历史的安徽高中会考的其中一门科目。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的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年春,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

2018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 1、西周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 ⑴含义:封邦建国-- ⑵对象:①同姓王族②异姓功臣③先代王族之后 ⑶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⑷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⑸作用: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 ⑴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 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2、皇帝制度的创立 3、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必修一调整“1(3)了解察举制、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为“1(3)了解汉代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两汉) “察举制” 内容: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 特征:A以品德、才能为标准。 B封闭,以官举士,民意无从体现。作用:为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有利汉代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隋唐:科举制 1、特征: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2、作用: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 ③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在一起,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把选人、用人权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⑤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入仕途径实行开放,允许一定程度的竟争,从而更为公平、合理。 五、隋唐:三省六部制

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考查高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大家要正确对待。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考查高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大家要正确对待。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政治生活》 一、主体之一——公民(权利、义务、三原则、四政治参与) 1、公民做事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 ③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坚持的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⑤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2、★民主决策的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民主决策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监督的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民主监督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 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某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如何行使监督权: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采取合法的方式,实事求是,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民主管理:实行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二、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

最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1.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怎样经营公司)? 精品文档

2019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

【篇一】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时间:14、15世纪 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 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4、人文主义 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篇二】 1、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常考知识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 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利。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于18世纪前期开 始形成。根据这一制度,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 多数党领袖数职,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 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 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 是军队的总司令;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 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议会。 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 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但 是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北约: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 洋公约》,宣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 华约: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 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成立了华沙 条约组织(华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导致“冷战”局面的加剧。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它在国际舞台 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发展。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 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总 结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17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 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 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 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 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

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 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 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 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 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 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 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 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 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 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