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邵伯中心小学丁瑞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峨眉山月歌等四首诗的赏析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__;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_影入平羌江水流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2. 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 (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5.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 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6.请欣赏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7.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寻常几度又逢 8.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峨眉山月歌》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

《峨眉山月歌》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 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

峨眉山月歌赏析和常考题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

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峨眉山月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展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峨眉山月歌

《古诗两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我是号,希望我说的《古诗两首》能带领学生领会秋色、秋景有形的意象,品尝秋意、秋思无形的滋味,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策略四个方面来对本课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进行说明。 第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2.重难点分析: 入诗境方能悟诗情,所以我将本课重点定为1. 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2.背诵古诗。 由于悟诗情要抓住一些重点字句谈感受,使学生领略诗歌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所以我将难点定为理解“秋”、“半轮”和“影”、“入”、“流”以及“君”,感悟诗境,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第二、说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他们已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学习资料,预习课文,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同时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能利用已掌握的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把握古诗的大体意思,但毕竟是浅近的。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式地读,想象画面,叙说古诗大意,体会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鼓励学生动笔将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写成批注和布置多样作业以提高学生品读的深度和广度。另外,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随文安插练笔。 第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情,我拟定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②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①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②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并能写出本课题《峨眉山月歌》一诗融入的诗人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情怀;③师生合力吟诵《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领悟写景抒情。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第四、说教学策略 最先说说教学准备: ①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诗中的五个地名。 ②温习已学的李白的诗歌。 下面我说说教法学法分析:

峨眉山月歌全文注释赏析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

峨眉山月歌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被视为绝唱,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教案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迈进诗歌的殿堂。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很多的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情不自禁地完成了他们的生命成长。李白和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被称为“诗仙”。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被誉为“诗圣”。但无论哪一种诗歌风格,都离不开抒情。今天,让我们首先走近李白,去感受一下李白诗歌借物抒情的特点。首先让我们走近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峨眉山月歌 原文: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1.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 平羌(QING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 发:出发。 4.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 下:顺流而下。 6. 渝州:今重庆一带。 7..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N )为峨眉山附近。 9.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 夜:今夜 11. 影:月光 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 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 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一-羌江一溪一州一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幵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 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 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周啸天)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八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练习

——七年级上—— 课外诗词八首 峨嵋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峨〖〗眉; 2.平羌〖〗; 3.渝〖〗州; 4.岐〖〗王。 【答案】1.é;2.qiāng;3.yú;4.qí。 ㈡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B.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C.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前度闻。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案】A. ㈢文学常识填空。 1.《峨眉山月歌》作者________,与杜甫并称“________”。 2.《江南逢李龟年》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朝代)________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__”。 【答案】1.李白;李杜;2.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杜少陵;唐;现实;诗圣;诗史。 【感知探究】 ㈣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峨眉山月半轮半轮:________ 2.夜发清溪向三峡发:________ 3.岐王宅里寻常见寻常:________ 4.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________ 【答案】1.半边,半个;2.出发;3.经常;4.暮春,通常指农历三月。 ㈤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 1.《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中“入”“流”两个动词好在哪里? 【答案】月影映入江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写出了峨眉山月的动中之景。 ㈥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回答问题。 1.有人说《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中,“落花时节”有三重含义,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①自然的景色;②国家的衰败;③诗人自己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感时伤世之情。 ㈦背诵古诗,默写填空。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中不仅写出月照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达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表达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败,来抒发时事凋敝与人生飘零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2.思君不见下渝州;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㈧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折杨柳 文|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案】杨柳、春风等。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2.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拟人】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行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一、引入谈话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会背哪些?(让学生说作者和诗题并背诵)(可以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可以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你们知道的诗人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吗? 2、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诵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等三五首,刚刚我们背的古诗中有不少是李白写月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这大概是李白最早的写月诗——《峨眉山月歌》(板书)。 二、导入新课 1.大家把书打开,看看课题《峨眉山月歌》,歌是歌咏、赞美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简单介绍一下峨眉山)峨眉山在中国四川境内,那里山势奇高,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大家看一看这首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或者词了,注意“羌”、“渝”、“峨”,“眉”,发的多音字复习 3.请大家把课文自由读一读,读的时候找一找,哪些是地名,看看谁找的最全最快。全诗一共二十八个字,其中就有五个地名,还有十几个字写的是什么?大家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对于大家解释的到位不到位,我们详细学习以后就知道了) 4.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峨眉,是山名;半轮:半圆,是说月亮是上弦月或者下弦月;秋,是秋天,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注意秋是倒置,为了押韵把秋放在这句话的最后。大家连起来把第一句的意思说一遍: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天空。 第二句,影入平羌江水流,你读懂了什么?影:月影;流:流动;这句话的意思?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随着江水静静地流淌。 板书:江月相伴 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你会哪些不会的字词?夜发:连夜出发,夜晚行

《峨眉山月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专题05《峨眉山月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二、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原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注释 《峨眉山月歌》: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

峨眉山月歌: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半轮:半边,半个。 影:月光。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五、诗意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着诗人远行。 诗人乘船连夜从青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六、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详解-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详解 《峨眉山月歌》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三、理解诗义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四、作品赏析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 峨眉山月歌 原文: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赏析 [赏析]1 沁人心脾的幽美境界——读李白《峨眉山月歌》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课后古诗——《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难点: 1、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2、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峨眉山月歌》 (一)、导入: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二)、检查预习: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三)、新课讲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左右),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2)了解诗意 ①齐读课文,教师点评,再度 ②自读课文,并说说本诗大意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3)想意境,悟诗情 ①教师引导: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分步引导: 问: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答: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月”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补充:“月”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涵义 ③总体概括疏通: 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 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④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⑤主旨

李白《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阅读答案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参考答案】 1.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2.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练习二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1分) (2)请描绘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3)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半轮。(1分) (2)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1分)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1分) (3)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1分)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2分) 阅读练习三: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2: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阅读练习四 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参考答案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译文 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

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3.古诗两首(峨眉山月 歌)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二课时 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板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知道他写的哪些诗我们熟悉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都是他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课件出示: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诗仙”。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溪”的右边下部是“大”不是“小”。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齐读古诗。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在秋天写下的,诗中提到了几处地名用笔在诗中画出来。 简介“峨眉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峰峦挺秀,山势雄伟。 平羌:即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自宝兴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到乐山与大渡河汇流入岷江。 清溪:应在平羌江边。 渝州:今重庆市。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第一、二句: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教师述: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 第三、四句:

峨眉山月歌的解析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复习:背诵《望洞庭》 2.板书:《峨眉山月歌》 3.齐读标题如何停顿?进行讨论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峨眉山?、歌:组词——歌唱、歌颂、月亮?(时间(夜晚)、地点有了)人物? 诗人介绍:关于诗人,你了解多少?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为了谋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青年时期的李白告别亲人,离开了家乡。他仰望皎洁迷人的峨眉山月,看着迷人的清江夜景,写下来我们今天要学的《峨眉山月歌》 5.让我们一起进入优美的诗歌意境之中,来解答我们的疑问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2遍,一遍听,一遍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提问:哪些读音你觉得其他同学会读错? 峨、羌、峡(教师伺机解释地名) 峨眉山:地名四川省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 平羌:地名峨眉山边上的平羌江 清溪:地名 三峡:长江上三峡峡:两山之间的水门 渝州:沿长江州名 3.学生齐读,指名读 4.看着插图,教师读,学生想象 5.教师画简图,让学生说一说诗句大意 三.细读课文,感受诗意 1.讨论:哪些字词不理解? a“半轮秋”——时令观察插图中的月亮满月是什么样?像不像天空把这个大圆盘给吞掉了一部分? b渲染:半轮月亮,周围云彩缭绕,在其中穿行,若隐若现。在这安谧的夜晚里,令人遐思向往。 c“影入”——什么的影子?入:组词:进入流:流淌如果诗人站着不动,能看到月影子随着江水向前流淌么? d渲染:月亮的影子倒入平羌江里,随着江水向前流淌。在这个孤独的夜晚里陪伴着诗人前行的还有—— e说话训练:如果你是诗人,你能跟大家说说一路顺着江水而下所见到的景色吗? f发——出发向——驶向思君不见(君)为什么要思念?(因为是辞别了自己的朋友啊)下——教师示意(图) e.说话练习:谁能接着说说看诗人所见所闻所想。 2..你觉得最能体现诗人心情的是那一句?(思念) 3..渲染: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朋友,一步步往下走(图示意),过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与家乡越来越远,家乡的亲人越来越看不到了,这时候在充满思念和孤独的旅程中,唯有一样东西他始终看的到?(峨眉山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