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热病人的健康宣教

发热病人的健康宣教

发热病人的健康宣教
发热病人的健康宣教

1、治疗指导

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在症状控制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巩固疗效,务必坚持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2、严密观察按照发热的程度每天测量体温、呼吸和脉搏4次或者6次,必要时可以重复测量。当体温达到39度以上,应给病人降温。出汗多时,要及时更换衣物、床单等,注意保暖。高热病人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A、高热时先采用物理降温法(高热发抖或刚服用过退烧药物的病人不可冷敷或者擦浴),用湿冷毛巾或冰冷湿毛巾敷于额部,同时用温水湿毛巾(或酒精加一半水)揉擦颈部,四肢自上而下擦至腋窝、腹股沟处,并反复揉擦至皮肤发红,动作不宜过重,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B、疾病诊断明确,但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若出现大汗淋漓,则多饮糖盐水,更换内衣,以防着凉;如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3、饮食护理A、发热期间选用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

B、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面条、粥,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鱼类、蛋黄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

C、恢复期可改为普通饮食。

4、心理护理体温上升期患者会突然出现发冷、发抖、面色苍白,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巡视,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给予精神安慰;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合理满足病人的要求;退热期,注意清洁卫生。

常见发热病人的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观祭要点】 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 【护理要点】 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 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 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指导要点】 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 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v 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以下或较前下降 20~30mmH、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v 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 【护理要点】

发热 病人 健康教育指导

发热病人健康教育指导 一.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发热程度的判断(以口温为例)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及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0℃,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h常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存活。 二.发热病人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⑴体温上升期: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疲乏不适,有时伴有寒战。 ⑵高热持续期: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吸深而快;心率加 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尿少;严重者可出现 谵妄、昏迷。 ⑶退热期:大量出汗、皮肤潮湿。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骤退是指体温 在数小时内降至正常,骤退者由于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 压下降、脉搏细数、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渐退是指体温在数天 内降至正常。 另外,发热还常有一些伴随症状,如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痛,结膜充血,单纯疱疹,皮疹等。 三.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1.休息与活动休息可减少能量消耗,有利于机体的康复。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同时提供安静、整洁的环境,室温适宜,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病人休息。 2.饮食教育 1)宜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忌吃甜糯滋腻,难以消化的食品;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2)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500-3000ml,以补充高热的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3.药物教育避免大量应用退热药物,尤其对于老年病人,以免脱水,循环衰竭;关于抗生素的应用:应在病因明确或有证据支持的前提下应用,防止滥用。 4.监测体温的方法1、学会自己监测体温:发热患者每天测体温4次,高热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正常三天后改为每日1-2次 2、测体温前,避免剧烈运动、进食、进冷热饮料、冷湿敷、洗澡等,应休 息30min后测量 3、行降温措施后30min复测体温 5.降温措施1)通常采用的是物理降温:用冷毛巾及冰袋放于患者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酒精或温水擦浴:用25%-35%的乙醇200-300ml或用

合理饮食 健康成长

《均衡营养,茁壮成长》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在的孩子们可谓是不愁吃不愁穿,有些孩子以副食品为主食,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形成挑食、爱吃零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常以零食为主,三餐不按时吃,有的孩子们长成弱不禁风,一说到吃饭就害怕的“豆芽菜”,有的孩子饮食无节制,长成肉嘟嘟的“小胖墩”。这样既不符合饮食卫生,又严重地危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家长们对孩子的饮食营养、饮食习惯也缺少关注,所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探究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力求通过开展《均衡营养,茁壮成长》的科技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目前小学生饮食与健康的情况,分析小学生的饮食与健康的问题,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以促进更多的孩子能合理饮食,茁壮成长。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了解它们中所含的营养。 2.探究不合理饮食的危害与表现形式。 3.了解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和健康成长的小常识,提高对健康的认识。 能力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通过访问、调查、对比试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办手抄报、写建议书、自编《均衡营养饮食儿歌》、做营

养知识卡、制作合理饮食食谱等让学生参与到“饮食与健康”的宣传活动中。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饮食营养,努力改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对象及时间: 1.活动对象:本校3-4年级学生共1130人 2.活动机构: 3.活动时间:2014年10月-2010年12月 4.活动地点:学校、家庭 5.资料:各种合理饮食图书、网络知识、菜谱 6.器材:电脑、照相机、厨具 四、活动方式: 调查访问、宣传、收集整理资料参与体验对比实验、成果展示 五、活动重难点、创新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提出观点和建议,形成研究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出均衡的饮食计划 创新点: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出适合自己喜欢的、健康科学的饮食方案 六、活动内容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10月) 1.活动宣传:首先在全校进行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同学们积极响应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 发热时首先要请医生诊治,除此之外,还要对病人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热病人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全身状况、文化程度,对高热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排除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2.降温高热刚开始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此时不要急于采取退热措施,而应注意保暖,调节室温,补充衣着。寒战后体温可迅速上升,不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脑细胞损害的表现。高热患者体温一般在39℃以上时,应予物理降温或化学降温。30min后必须再次测量体温,将结果记录于体温单上。 (1)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以及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① 头部冷敷:将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或冰袋(具体作法: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后装入热水袋或用专用冰袋中,连水带冰装1/2袋,排出空气盖紧盖口即可)敷于额部,5~10分钟更换1次。有胃寒、寒战的病人不宜使用冷敷。注意后背、前胸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切勿冷敷,以免引起胸闷、腹泻等不良反应 ② 擦浴法:用温水毛巾或蘸41~43℃酒精反复擦拭前额、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擦拭至皮肤潮红为止,擦洗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水珠,降温同时,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敷冰袋。 ③ 泡澡:将病人置于温水浴槽内,用软毛巾或海绵轻轻擦抹全身15~30分钟,使血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2)化学降温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体温过高时(成人38.5℃,小孩39.0℃),应遵医嘱给予降温药如:复方阿斯匹林(APC)、美林等。但应避免用药过量或在短期内反复用药以免发生虚脱。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二、饮食护理

发热儿童健康宣教

发热儿童的诊疗和护理 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正常情况下,小儿腋下温度为36~ 37℃,肛温36.9~37.5℃,傍晚比清晨略高。发热是指腋 下温度>37.4℃,肛温>37.8℃。而根据体温高低,发热可 分为(以腋下温度为标准):低热型(<38℃)、中热型 (38.1~39℃)、高热型(39.1~41℃)、超高热型(>41℃)。 就诊:当你的孩子突发高热或有其他症状如剧烈咳嗽、呕 吐、腹泻、抽搐等,特别是有神志及精神状态的改变时应 及时就诊。如为单纯的发热无上述并发症时可先考虑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发热宝宝日常护理措施: 1、注意穿衣适量:如果宝宝四 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 需要散热,应脱下过多的衣物,使 热气散发。但如果宝宝畏寒(身体 发抖),则可以适当增加保暖,直到不冷为止。 2、补充水分: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 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 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 3、讲究饮食营养:发热的宝宝消耗较大,且胃肠道的消 化能力减弱,因此应为宝宝提供一些合口的、富于营养又 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牛奶、新鲜水果、蔬菜等,少量多餐。 4、注意居室环境: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通风时注意不 要让风直接吹着宝宝。夏天室内温 度最好控制在22-26℃左右,这样 有助于体热经传导辐射散热,有利 于降温。 5、保持清洁:发热宝宝出汗多,要勤换内衣裤,内衣要 干净、柔软,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二、发热宝宝物理降温措施: 冷敷: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 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 敷的毛巾达到体温时,应更 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 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 在额头上。也可退热贴代替,一般4-6小时左右更换一次。 温水擦拭身体:水温应在32-34℃之间,擦拭部位为颈部、 腋窝等大血管经过的浅表处 (如右图)。将毛巾浸湿温水 拧干,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 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擦浴 时如果宝宝出现寒颤、面色苍 白,要立刻停止擦拭,给予保 暖等相应措施。 泡温水澡:如果宝宝发烧的情况不严重,并且意识也比较 清醒的话,可以让宝宝泡一个 热水澡,不但非常的舒服同时 还具有很好的降温作用。婴儿 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 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同时注意避免着凉。 三、发热宝宝药物降温: 小儿发热>38.5℃应给予退热药,可选择口服或栓剂,服 用时应按照医嘱或遵照说明书给予患儿正确的剂量。常用 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由于两种药物的作用 方式不同,因此可以交替使用,比如在应用布洛芬后1-2 小时后仍无退热迹象或持续高热,可考虑应用对乙酰氨基 酚,同一成分的退热药4-6小时内可重复用药一次,但 24小时内最好不超过4次。

健康教育 合理膳食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总体上膳食营养状况是怎样的? 2004年10月12日,国家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最近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但是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农村地区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吃得好了,可是由于营养知识缺乏,很多富起来的农民偏爱高油脂、高脂肪,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以往的“富贵病”在农村流行起来。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在膳食营养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缺乏平衡膳食的营养科学概念,偏食和暴饮暴食现象比较普遍;膳食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摄入量增加过快;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居民食盐摄入量偏高。 我国农村居民在膳食营养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目前科学已证实,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多达40余种,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人体需要。食物各有其营养优势,没有好坏之分,但如何选择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搭配膳食,却存在着合理与否的问题。比如肥肉,其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还含有胆固醇,对于能量不足或者能量需要较大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提供能量的食物,但对于能量过剩的人来说,是不应选择的食物。因此作为个人,首先要学习了解有关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的知识,其次要学会合理地选择食品,科学地烹饪加工食品。以满足机体各种营养需要,避免因为饮食不当所导致的各种疾病,获得健康。 合理膳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有什么意义吗? 合理膳食是根据人体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及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通过合理的食物调配,供给人体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和比例适当的膳食,从而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理营养。简单地说合理膳食是指能够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的各种营养需求,达到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 如何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 卫生部2007年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这个新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对我国居民合理膳食做出了具体的指导。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概括起来有10条基本原则:(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则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制定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怎么回事?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吃得最多的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 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一、发热的定义 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二、发热的分类 感染热 吸收热 反应热 药物热 脱水热 感染热 感染热在早期可与吸收热交叉而不易发现,但多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现发热。其感染的部位多在切口,但也有在呼吸道与泌尿系等。一般是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或者体温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肿、压痛,疼痛加重。 反应热 即输血、输液反应所致的发热。反应热多为有致热原进入机体所致,但有时也与药物热夹杂在一起,这种热多在输液后数分钟发生,或在病人由手术室回到病房的过程中即发热寒战。可能与麻醉时的麻醉使致热原的反应被抑制有关,一旦这种“麻药劲”过后,其反应热的“本来面目”就表现出来。 手术反应热最为常见,多在手术当天或第2天出现,2—4天后恢复正常,体温通常不超过38.5℃。一般认为手术反应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问与手

术大小与损伤的程度有关,其机理是人体遭受严重创伤或手术后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反应和代谢改变,出现皮肤的血管收缩和代谢亢进,过度产热和氧消耗增加。 吸收热 手术区域血液成分与其他组织的分解产物吸收也是引起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我们说所的“吸收热”。一般无颅内病变与感染症状,常在术后3-5天出现,体温在38.0℃-38.5℃之间,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常规给予支持疗法,例如物理降温,多饮水即可。 药物热 药物热较常见,以抗生素类最多,其次是结核药,出现在用药5-l0天以后,多达39℃以上,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中毒症状,无感染灶与其他可解释原因,实验室检查WBC正常或偏低(头孢类抗生素多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停用抗生素后体温在48小时内迅速恢复正常,再次应用又出现高热。药物热的机制是药物引起的延迟性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白细胞吞噬,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导致体温升高。 脱水热 多在夏秋季,由于术前禁食、过度出汗而补液不足等原因,患者出现高热,烦躁,口渴,尿少而黄,体检正常,血清钠,氯偏高,补足液体后体温恢复正常,即可诊断。其机制与患者相对需水量大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发热程度的判断 临床分度﹙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37.3-38.0℃以下

合理膳食-促进健康教案讲课稿

合理膳食促进健康教学设计 吉州区曲濑中学郭文斌 一、教学设计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 2、学科:体育与健康 二、教学课题 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的饮食水平提高了很多,但与之相关的慢性病普遍发生,并且有些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合理的膳食可以预防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 三、教材分析 饮食对于学生一天的学习来说很重要,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明白合理的膳食与健康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健康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好的掌握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健康意识,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促进健康。 四、学习方法、目标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和应用平衡膳食的要求,指导日常饮食。 2、了解青春期饮食习惯于健康的关系。

3、培养学生科学合理膳食的意思和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合理膳食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难点:设计一份合理的膳食食谱,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你是胖还是瘦,怎样衡量呢?你知道体重指数吗?根据下面的公式、和自己测量的数值计算一下自己的体重指数,看看自己的身体胖瘦!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 引出课题 (一)平衡膳食与健康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应该如何做到平衡膳食呢? 1、你知道食物的分类吗? 2、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呢? 具体要求: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3、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要做到平衡膳食以外,还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word完整版)高热病人的护理常规

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高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超过41℃称为过高热,高热超过1-2周,尚未查明原因者称不明热。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高热时人体各系统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如新陈代谢加强,呼吸、心跳次数增加,特别是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严重时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全身抽搐等,甚至昏迷,因此对高热患者就积极降温,避免高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温高于38.5℃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博、呼吸,处于体温变化过程中的患者应2小时测量一次并做记录,或按病情需要随时监测。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保证每日摄水量达2500ml-3000ml,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从静脉路补充营养与水分,同时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出汗情况以便调整补液量。并保持大便通畅。 4、体温高于39℃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冷生理盐水灌肠等,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冷湿敷法,是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腘窝、大腿根、腋下、颈

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用冷生理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或采用针灸疗法如针刺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 5、通过物理降温仍不能使患者体温下降者,应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柴胡、安痛定肌内注射或口服阿司匹林、银翘散、柴胡汤等。用药后30分钟测量体温,观察热型。出汗多者应及时更换内衣,防止感冒,如体温急骤下降,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应立即给予保暖,以免降温过快或过低而导致患者虚脱,一般体温应控制在不低于37℃。 6、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 7、对于躁动、幻觉的患者,护士应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加用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以防碰伤或坠床。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防止舌咬伤,可用开口器置于上下磨牙间,如舌后坠应用舌钳拉出,注意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8、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做好患者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受凉,感冒。 9、可疑传染病者在确诊前,应做好床边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10、做好心理护理,热情对待患者,对高热患者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保持患者心情愉快。

健康校本课程1合理膳食-促进健康教案

健康教育课 合理膳食教案 教学课题 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的饮食水平提高了很多,但与之相关的慢性病普遍发生,并且有些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合理的膳食可以预防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 教材分析 饮食对于学生一天的学习来说很重要,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明白合理的膳食与健康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健康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好的掌握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健康意识,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促进健康。 学习方法、目标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和应用平衡膳食的要求,指导日常饮食。 2、了解青春期饮食习惯于健康的关系。 3、培养学生科学合理膳食的意思和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合理膳食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难点:设计一份合理的膳食食谱,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

感。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你是胖还是瘦,怎样衡量呢?你知道体重指数吗?根据下面的公式、和自己测量的数值计算一下自己的体重指数,看看自己的身体胖瘦!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 引出课题 (一)平衡膳食与健康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应该如何做到平衡膳食呢? 1、你知道食物的分类吗? 2、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呢? 具体要求: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3、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要做到平衡膳食以外,还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节食 对初中生来说,三餐定时定量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发育和成长。早餐一定要摄入足够的谷物类食物以提供能量,避免因血糖浓度下降而导致大脑能量不足和注意力下降,降低学习效率。长期不吃早餐还会诱发消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 正常腋下温度在36~37℃,24小时内波动一般不超过1℃ 37.5~38℃——低热,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38℃~39℃——中热,多见于急性感染 39℃~40℃——高热,见急性感染; 40℃——超高热 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常见于年老体弱、严重营养不良、慢性消耗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休克等。 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分类 发热的分期:(一)开始期;(二)发热期;(三)结束期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

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则极少存活。 二、发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一)体温的监测: 1、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减至每日1~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是否消除,发热的诱因可受寒、饮食不洁、过度疲劳;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老人、婴幼儿、术后患者等。 4、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5、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 (二)降低体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但不可以同时使用。 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法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体温超过39.5℃,可采用温水试浴,乙醇试浴方式,达到降温的目的。

2015年高热病人的健康教育

高热病人的健康教育 主讲袁霜 一、治疗指导 遵照医嘱,定时用药。在症状控制后的一段时间内,需巩固疗效,务必坚持治疗。 二、严密观察 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4次,必要时可重复再测,并作好记录。当体温高达39℃以上时,应给病人降温。 1、高热时先采用物理降温法(高热发抖或刚服过退热药病人不可冷敷或擦浴),用冷湿毛巾或冰冷湿毛巾敷于额部,同时用温水湿毛巾(或酒精加一半水)揉擦颈部,四肢自上而下擦至腋窝、腹股沟处,并反复揉擦直至皮肤发红,动作不宜过重,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2、疾病诊断明确,但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若出现大汗淋漓,则多饮糖盐水,更换内衣,以防着凉;如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是虚脱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处理。 3、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4、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果汁及盐水为宜,必要时静脉输液。 5、保持室温于28-30℃,室内应空气流通,并定时进行空气

消毒。 6、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7、查明感染病灶。有明显传染倾向的感染,应做好隔离措施,以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8、对持续高热者,应查血象及做血培养,同时注意观察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防止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发生。 9、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一切因素都应该避免,如剧烈的咳嗽、用力排便等。 10、注意个人卫生及保暖,预防继发感染。 11、注意营养摄入,适当户外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 三、饮食护理 1、发热期间选用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 2、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面条、粥,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鱼类、蛋黄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 3、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

健康饮食教案.

健康饮食始于饮食 【教育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饮食健康的常识,关注饮食安全问题 2、掌握饮食健康知识,懂得怎么样吃的健康、安全、科学、文明 3、通过活动增强饮食健康的观念,养成合理饮食和关注食品安全的好习惯。 【教育重点】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意义,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教育难点】培养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过程】 一、导入:看到题目大家知道今天的课跟什么有关呢?生:饮食。恩,关于饮食最近各大报纸都在报道什么知道吗?饮食安全问题的一些例子:利用多媒体看几副图片和新闻,关于一些领导街头买柑橘的,还有奶粉事件的一些新闻,眼下吃什么,怎么吃成了一个大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怎样吃出个快乐的人生。 二、教学过程: 1、食品安全(我们应该吃什么以讨论的形式开展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东西,但吃也有很大的学问,也许一不小心就吃出问题来了呢? (1、首先我们请同学来谈谈平时都了吃了哪些食品,最喜欢吃哪些零食健康饮食教案生:吃饭,零食。 师:有哪些零食呢? 生:糖葫芦,方便面,可乐,爆米花,糖??

师:请学生谈谈这些食品多吃好会怎么样? 生1??生2???? (2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做到不吃或少吃这些垃圾食品 根据刚才一个阶段的讨论得出的 (3购买食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略 教师总结: (4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每一组有一位代表来讲几点食品安全知识。(事先准备:包括有毒菌类的介绍;鲜肉、鲜鱼、鲜菜的识别标准;四季豆煮不熟会中毒,霉变的花生发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和甘蔗含致癌物;路边烧烤、油炸食品也会有致癌物质;建议农民不应乱扔农药瓶到河里,防止污染水域中的生物,再经食物链传递给人类等等。 2、合理饮食,切勿暴饮暴食(我们应该怎么吃 健康饮食 教学目的:教育学生要吃好一日三餐,让学生明白食物与成长的关系。 教学重点: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防止暴饮暴食。 教学难点:偏食、挑食对身体的危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本

高热的中医护理 一、高热的概念: 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实热”、“日晡潮热”、等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暑、风湿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时。 二、护理评估: 1、评估高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多由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伤及肺卫,邪正相争,致使营卫不和,阳气蒸越于外而发高热。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因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因食积滞而发热。 2、评估高热的病位:脏腑、气血阴阳。 3、评估高热的病性: ⑴外感发热 ①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故恶寒,寒气袭表,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则发热,寒性收引,经脉拘急,筋骨失于温养,则头身疼痛,邪寒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寒性凝滞,腠理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 ②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侵袭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风热,微恶寒,热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热邪伤津故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 ③暑热之邪:暑热之邪多直入气分,正盛邪实,交争剧烈,初起即见状热、汗多、烦渴、脉洪大等症状,且易伤气耗津,故可出现津气欲脱危重之变。 ⑵内伤发热 ①五志过极化火: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器的生理平衡, 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阳而化热。 ②邪郁化火:瘀血、食积导致机体阳气的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气血沸涌,则见发热、壮热,面赤,舌苔黄而干燥,脉洪大,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口渴喜冷饮。 4、评估高热的病程 一般来说,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正气可以抗衡邪气,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痊愈,部分病人感热毒之邪太盛,邪毒内陷,或脏腑原有宿疾,正气损伤已久,易产生惊厥闭脱之变证,病情凶险,预后多有不良. 三、常见护理问题: ⑴体温过高。 ⑵活动无耐力。 ⑶体液不足。 ⑷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高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易使体温上升,过低易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室温可保持在20℃~22℃.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高热病人口咽容易干燥,冬天可在暖气上放一盆清水,使其蒸发以湿润空气,有条件可使用加湿器.另外,还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影响病人休息.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刺激.

2020年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课件)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2020年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课 件)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错迷及

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此时应减少活动.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 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 饮食。?(五)测量T、P、R:每4小时测量T、P、R一次,待体温

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二次. (六)体温达38℃以上时行头部冷敷,体温达39。5℃时给予物理降温,行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后30分钟测量并记录于体温单 上.?(七)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 (八)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发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日三次。 (九)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 (十)高热出

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 感谢聆听 ......

发热病人的常规护理

发热病人的常规护理 【摘要】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导致体温的升高。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临床上,按照体温的高低把发热发热的分类为: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发热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任其发热下去,会给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笔者就自己在临床的工作经验,对发热病人的常规护理作如下总结。 【关键字】发热体温降温护理 一、降温 发热病人应适时降温,同时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常规的降温方法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一般首选物理降温。最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酒精擦浴,冰水浴,冰帽等,在行物理降温的时候,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要注意的是,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颤,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可选用温水擦浴等降温措施。同时,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这样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更应重视,降低头部温度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

药物降温可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临床最常用的降温药物一般都是解热镇痛的作用。传统的解热镇痛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口服)等,而常用于肌注的药物为鲁米那,氨基比林等。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剂量使用,同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病情观察 病人发热伊始,经常会伴随寒战、烦燥不安、面色潮红、皮肤发热等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口渴、头痛、全身不适、胃肠失调等不是。加强病情的观察,有利于及时得到病人的准确信息,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医生的用药,病人病情的发展及转归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对于发热病人,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每4小时测量T、P、R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二次。注意发热的类型及经过,有无伴随症状,观察发热的原因、治疗效果、饮食、饮水及尿量变化。同时护士应当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三、休息与活动 发热病人因体温升高,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因此应减少活动。特别是高热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评估病人是否穿着过多或被盖过于暖和,指导其正确穿衣或盖被,以利散热。同时病人寒颤时,宜给予保暖,预防感冒。

合理膳食与健康教学设计说明

课题:合理膳食与健康 课程目标: 1、了解平衡膳食的概念和七个基本指标; 2、合理膳食对健康的影响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了解中国人饮食“金字塔”结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合理膳食对健康的影响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教学难点: 解决目前合理膳食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平衡膳食与饮食调理 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有的营养素,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并且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与机体消耗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合理的平衡膳食要求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当然是包括要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的活动需要。 有人曾计算过,一个人每天摄入的食物发热量超过消耗热量的200kcal,就可能增加皮下脂肪10~15g,一年即可增加3.6~7.2kg 。 一、平衡膳食的七个基本指标 1.膳食摄入量充足、品种多样:一般轻体力劳动者每日约摄入20种各类食物大约1500克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平衡膳食的要求。

2.热量食物来源构成合理:膳食中的热量主要来自四类食物,它们的组成结构建议: ※粮谷类食物提供热量: 60%-70% ※薯类食物提供热量: 5%-10% ※豆类食物提供热量: 5% ※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 20%-25%(g) 3. 热量营养素摄入量比值合理:要组成合理的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摄入量的比值建议为6.5:1:0.7。 4. 热量结构合理: 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 60%-70% 脂肪提供热量: 20%-25% 蛋白质提供热量: 10%-15% 5.蛋白质食物来源组成合理: 植物性蛋白质约占: 70% 动物性蛋白质约占: 25% 豆类蛋白质约占: 5% 其中动物性及豆类称之为优质蛋白质,二者之和应在30%以上。 6. 脂肪食物来源组成合理: 植物性脂肪约占: 60% 动物性脂肪约占: 40% 其中饱和脂肪酸(存在于动物脂肪中)所产的热量,应占总热量

发热患者的护理

症状学重点 发热患者的护理 1、散热途径: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4)蒸发散 热。前三种散热方式只有在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才发挥作用; 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蒸发是唯一方式。 2、 3、发热三个时期 (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升高。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寒或寒战,继而体温升高。 (2)高热持续期:产热与散热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上升至高峰后保持一段时间。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3)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随病因消除而降至正常水平。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4(选择)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按发热高低可: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超高热41℃

5根据热型特点判定热型 不规则热: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等。现较为多见,多由用药引 起。 6、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观察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小儿注意有无惊厥,密切注意有无虚脱,监护心血管功能,监测代谢情况,如血常规、电解质变化,了解降温药物禁忌症。(二)环境方面:室温18-22 ℃,湿度50%-70%,开窗通风,注意避免直吹。降温设备,保持病室安静,注意安全,怕冷寒战时注意保暖(三)物理降温:头部冷湿敷,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贴冰枕和冰袋,

冰盐水灌肠,静滴降温 (四)舒适护理:体位,干净衣物,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眼睛护理,减少刺激,卧床休息,吸氧 (五)饮食护理:补充液体,记录出入量,注意补充电解质,选择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六)健康教育:正确测量体温,识别表现及临床指征,避免高热环境,减少活动,降低消耗,饮食及饮水指导,皮肤清洁,特殊人群(老年人、婴幼儿)的保护 水肿患者的护理 1水肿发生机制:(一)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机制(1)GFR急剧降低(2)肾小管重吸收增多 2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度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 2.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2)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3)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保暖。 3.临证(症)施护 (1)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4.给药护理 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5.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2)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3)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 6.情志护理 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物,忌烟酒。 (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积极治疗原发病。 (6)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