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词中带有颜色的集合图文稿

诗词中带有颜色的集合图文稿

诗词中带有颜色的集合图文稿
诗词中带有颜色的集合图文稿

诗词中带有颜色的集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

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佑伉)(2009-05-04 19:44:05)标签:复习高考教育训练语文阅读指导杂谈分类:诗联鉴品廊

诗歌是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

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何草不黄”等句子。唐诗用色彩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李白“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诗中画”主要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那么一般出现在诗里的颜色词汇都有哪些呢?

从大量诗词中我们发现,出现在诗词里的颜色词汇主要有:红、绿、黄、白、黑、紫、金、银等,而“红”又可用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朱、丹、绛、赤等换用,“绿”也可用翠、青、碧来代替。还可在这些颜色词前加上表示深浅、明暗、新旧等的形容词。如新绿、暗红、残红等。此外,诗中还有“春色”、“秋色”、“秀色”等词,虽不具体指某一种颜色,却概括性极强。构成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那么,这些词汇又是如何塑造形象、烘托意境的呢?

我们知道,运用于文学艺术中的色彩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色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形象即意象,它往往由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表示富有色彩的事物的词组成,如“红花”、“碧波”等。秦观在《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中连用两组色彩,黄嘴啄红花,黑尾点绿波,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

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看出词人用色很注意搭配。使它们彼此烘托,互相映衬,这也是许多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的画面,给人艺术的享受。除了黑白、明暗对比,古诗词中常常有红(暖)绿(冷)两色的映衬,如“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乐亭游春》)、“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等。这些作者或以“红”衬“绿”,使“绿”更为突出;或以“绿”托“红”,使红更加耀眼;或红绿互相映衬,形象鲜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有的诗人用同一色调,但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融淡黄入深黄,蝴蝶和花浑然一体。

也有诗人所写诗词全篇用色,勾画背景,使诗的境界更为广阔,色调更加鲜明。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一开始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一幅春景图。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愁云惨淡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飞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

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和谐而又美丽,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塞外图景。

还有的诗只写景物,不用颜色词,但由于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在总体上形成某种色调。因而也具有较强的色彩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形态、色泽易于让人产生联想: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松林上,清清的泉水漫过磐石淙淙地流着……一幅淡雅朦胧的山水画尽在眼前。再如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一种苍茫的画面。画出了广阔无垠的草原形象。

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例说古诗词的色彩美

我国古诗词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色彩美的勾画极具特色。

诗人有时为了勾画一个全新的境界,便用单一色来渲染画面,从而加强了读者的视觉形象。“碧玉妆成一树高,春风吹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杨柳婆娑,碧绿如染,春意十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玉树琼枝,满天皆白,多么圣洁的世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写起,接着是明月当空,朗照大地。皎洁的月光洒在江水、沙滩、芳甸上,一切景物都像是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纱巾,构成一幅多么优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图画。

为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诗人们常用色彩对比的手法。“野径人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背景是一片漆黑,江中的渔火虽然只是星星点点,但在整个黑色的底色衬托下,显得特别耀眼。这里明暗对比强烈,表现出诗人逢雨后的一片喜悦之情。“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春绝句》)这里是红和绿对比衬托。红色属暖色,而绿色属冷色,冷暖相比,给人以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的感觉,同时也加强了读者的视觉形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这里是青、绿与白的对比,由宁静的青、绿衬托,白色更显得十分醒目,特别清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这里是红、白相映衬。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整个背景是漫天皆白的雪地,在临近结尾时忽然来了一句“风掣红旗冻不翻”,雪中红旗,特别耀眼,整个画面顿添活力。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调来刻画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全诗四句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调,由近及远,极富层次感。“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使封大夫出师西征》)“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这里用黑、黄、紫色调写尽了悲壮、苍凉的气氛。可见,古诗人很注重诗词的色彩美。

有别于对色彩的自然把握,文人雅士对于写景题材古诗中的色彩运用和取舍,都鲜明地反映着传统文人的具有文化排他性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特殊色彩的巧妙摄取。古代文人生活范围有限,基本自绝于日常劳作,往往通过很敏锐的摄取生活中最曼妙的单一色调,以增强诗作的生活性内涵和诗情画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审视深秋枫叶的独特色调,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作者通过对烟年里最美妙的柳色和草色的独到把握,写出了自然绿色最特别的时令特色,表现了对正处蓬勃茁壮期的春景及其生命力的热情赞颂。

《虞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中国古典山水诗也有言志抒情的创作传统,独特色调浓缩形成的诗画景象,往往会使人和景之间构成情绪的映衬或冲突,从而为抒情言志提供了可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四字浓缩了无限的色调风物,超越了空间限制,于有限的语词中包含了无尽的生活内涵,涵盖了作者对游人的绵绵情思。同样是对独特色调的浓缩把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的《泊秦淮》)用两个“笼”字,将相近的三份色调揉为

一体,彼此难分,从色调方面勾画出“秦淮”、“酒家”纸醉金迷、忘忧无耻的堕落情状,为作者的咏史言志提供了色调基础。景物与情绪的协调一致如此,而景物和人物行为的激烈冲突,同样也会有精妙的表达效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通篇以雪白为基本色调,冷色的雪,凄清的气候特点,都显示出钓鱼人与周围环境的极不协调与高强度的冲突,诗作以此表现了作者的孤傲人格和政治生活感喟。

二、调色及其所反映的审美内涵。孔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其中于民。”古代写景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特别看重不同自然色的协调与对比,明确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影响。暖色让人感觉华丽,橙色是最暖色,红、黄是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而冷色给人感觉朴素,紫、绿是中性微冷色,蓝紫、蓝绿是冷色,蓝是冷极。诗人习惯调动的色彩,基本没有冷暖两极,主要是中性色调之间的协调与对比,这是“中庸之道”影响诗人色彩审美趋向的最好印证。

红、绿是一对高纯度的互补色,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最强烈、最刺激,如果正确处理面积比例关系,往往会取得既对比强烈,又丰富调和的良好效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示红隐绿,既显示了红的突出与夺目,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世故人情,也隐含着红绿的和谐搭配与衬托,相得益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性微

冷色的绿的大面积的陪衬高亮度的红色,色调丰富调和,在这首送别诗中给人以充分的热烈和热情的审美体验。

包括红绿色在内,两种对比色的冷暖调和,会对比强烈,但调色也明朗宁静,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的《忆江南》)红蓝两色的冷暖对比强烈,使画面明镜,读者对江南美景也有了一个高度凝练的体验机会。“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的《暮江吟》)血红的残阳对碧绿的江水,显示出同一位诗人对同一种调色方法的纯熟使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虽然写自然界瞬间的天气突变,但通过色调的对比,以及动静的调动,使诗句间跳跃出一种画境的“气韵生动”。

两种类似色彩的调和与搭配,会营造出平静安详的生活情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同写途中所见,波澜不惊,呈现出一派祥和气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绝句》)两个诗句中同时存有类似色调的协调与陪衬,动静增趣,色调明丽,意境和谐,富含生机。都从中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情投入,以及对美好生活情趣的苦苦追求。

类似色彩的调和与对比,也能渲染出一种特别的情绪氛围,并进而取得情景交融的诗情画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种不同明度的暖色的对比与调和,既使画面色调对比强烈,也在单纯的雨景层面上显示出作者对这种祥和温馨的雨趣的独到把

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的《别董大》),高明度的冷暖色调进行对比与调和,于对比的抑扬褒贬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远行前途的担忧,各句中冷暖色调的调和又没有使感情基调过于低沉,从而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昂劝慰提供了前提铺垫。

三、巧妙运用明度的差异来调动情绪变化。古代诗人特别善于利用阳光的不同变化,揭示色彩的明度差异,以及与此相伴的时令特点,进而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怀。色彩的明度,也能反映不同的审美趋向,明度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华丽,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朴素,而无色彩中的低明度则最为消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的《望天门山》),明亮的阳光与白帆大江相融,并由青山予以陪衬,色彩的明度对比强烈,画面情景亮丽、热烈,感情基调明快高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由衷赞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的《枫桥夜泊》),分别选取了傍晚和深夜时分的特殊明度的瞬间色彩,所反映出的情绪消极、沉闷,诗人的一腔忧愁不言而跃于纸上的字里行间。

因此,由画及诗地审视色彩运用与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对于在初中古代写景题材诗歌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品位,不失为一次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益尝试。

古诗中的色彩美与传统文化品位的培养

古诗词的色彩美周联平

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发表于: 2008-3-14 19:34 作者: 论文之家来源: 代写论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这首小诗的成功与其色彩的妙用分不开。白毛、绿水、红掌、青波,对仗工整,色彩明丽。诗人用极普通的四色来描摹事物,似信手拈来,然清新可爱,宛如一幅水粉画,人见人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词中所写之物如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诗人有时为了描绘一个全新的境界,便用单一颜色来渲染画面,从而加强读者的视觉形象。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中的“碧”、“绿”写出了杨柳婆娑、碧绿如染、春意十足的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勾画玉树琼枝、漫天皆白的圣洁世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写起,接着写明月当空,朗照大地。皎洁的月光洒在江水、沙滩、芳甸上,一切景物像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一幅多么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图画。

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绝句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抒发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诗中的“红”、“白”二色反差衬映出主题。红花和白头宫女形成反衬,使人产生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杜牧的《山行》是一首颂秋名作,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景尤为出色: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炼彩霞,不是春花,胜似春花。诗人通过这一片红

色,感悟到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生命力。全诗格调昂扬、催人奋发,着一“红”字,豪情顿生。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彩来刻画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四句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调,由近及远,极富层次感。“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胭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这里用黑、黄、紫色尽写了悲壮、苍凉的气氛。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吉水二中)

带有描写颜色的成语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3-14 18:19

提问者:超赢 - 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

【黑】字成语

黑里透红黑白分明黑不溜秋黑灯瞎火黑咕隆咚黑白颠倒黑云压城指黑道白月黑风高漆黑一团

颠倒黑白混淆黑白白山黑水白天黑夜昏天黑地粉白黛黑天昏地黑起早摸黑一团漆黑

【白】字成语

白手起家白云苍狗白日升天白日衣绣白衣卿相白头如新白驹过隙白璧无瑕数白论黄黑白分明

白里透红白眉赤眼白面书生白衣秀士白发苍髯白发皤然白山黑水白天黑夜粉白黛黑平白无故

白璧微瑕白日做梦白头偕老白不呲咧白头齐眉苍白无力月白风清齿白唇红不白之冤洁白无瑕

阳春白雪恶叉白赖赤口白舌黄童白叟颠倒黑白混淆黑白襟怀坦白唇红齿白真相大白沉冤莫白

一清二白一穷二白指黑道白一身清白青红皂白半文半白不分皂白

【红】字成语

红装素裹红颜薄命红花绿叶红不棱登红男绿女红情绿意红红绿绿红豆相思红紫夺朱赤子之心

赤口白舌赤口毒舌赤贫如洗赤日炎炎赤舌烧城赤绳系足赤体上阵赤地千里赤胆忠心朱紫相夺

朱唇玉面朱唇皓齿朱楼碧瓦朱楼绮户面红耳赤唇红齿白灯红酒绿大红大绿纷红骇绿嫩红娇绿

青红皂白红红绿绿桃红柳绿愁红惨绿近朱者赤纡朱拖紫纡朱怀金传波红叶白眉赤眼姹紫嫣红

白里透红万紫千红黑里透红柳绿花红齿白唇红金无足赤近朱者赤红紫夺朱

【绿】字成语

绿肥红瘦绿叶成荫绿衣使者绿林好汉绿草如茵绿水青山绿荫如盖柳绿花红红花绿叶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红红绿绿视丹如绿橙黄桔绿大红大绿灯红酒绿纷红骇绿红红绿绿花红柳绿嫩红娇绿

山青水绿油光碧绿桃红柳绿愁红惨绿

【青】字成语

青梅竹马青黄不接青云直上青出于蓝青州从事青蝇吊客青红皂白青面獠牙山青水绿山青水碧

青山绿水青史留名青灯黄卷青梅煮酒平步青云绿水青山功标青史黄卷青灯名垂青史炉火纯青

冬夏长青四季长青万古长青

【黄】字成语

黄袍加身黄粱一梦黄钟大吕黄卷青灯黄花晚节黄粱美梦黄道吉日黄童白叟黄口孺子黄雀伺蝉

黄旗紫盖青黄不接姚黄魏紫面黄肌瘦橙黄桔绿飞黄腾达杳如黄鹤一抔黄土一枕黄粱碧落黄泉

紫冠黄旗信口雌黄数白论黄人老珠黄

【蓝】字成语蓝田生玉筚路蓝缕青出于蓝

【紫】字成语

紫气东来紫冠黄旗姹紫嫣红万紫千红红紫夺朱朱紫上夺黄旗紫盖姚黄魏紫纡朱拖紫

【灰】字成语

灰心丧气灰不溜丢灰飞烟灭灰头土脸心灰意冷槁木死灰万念俱灰心如死灰

颜色(综合)成语

碧波万顷碧血丹心碧落黄泉朱楼碧瓦山青水碧苍翠如濯苍松翠柏橙黄桔绿

73回答者: fengtly - 状元十四级

白璧青蝇(bái bì qīng yíng)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白璧微瑕(bái bì wēi xiá)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白丁俗客(bái dīng sú kè)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白发苍颜(bái fà cāng yán)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白发千丈(bái fà qiān zhàng)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白发青衫(bái fà qīng shān)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白饭青刍(bái fàn qīng chú)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白圭之玷(bái guī zhīdiàn)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黑分明(bái hēi fēn míng)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白虹贯日(bái hóng guàn rì)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华之怨(bái huá zhīyuàn)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白驹过隙(bái jūguò xì)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白驹空谷(bái jū kōng gǔ)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白蜡明经(bái là míng jīng)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白龙鱼服(bái lóng yú fú)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白旄黄钺(bái máo huáng yuè)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白眉赤眼(bái méi chì yǎn)

比喻平白无故。

白面书生(bái miàn shū shēng)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白日见鬼(bái rì jiàn guǐ)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白日升天(bái rì shēng tiān)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白日衣绣(bái rì yì xiù)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白日做梦(bái rì zuò mèng)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 jiā)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白首北面(bái shǒu běi miàn)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白首空归(bái shǒu kōng guī)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白首相知(bái shǒu xiāng zhī)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bái shǒu zhī xīn)

带有颜色的诗句

篇一: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于二月花。(红) 2、日照香炉生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 3、儿童急走追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 4、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5、骝马新跨__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7、两个黄鹂鸣__柳,一行鹭上青天。 8、春风又_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江碧鸟逾白,山__花欲燃。 10、日暮__山远,天寒屋贫。 11、毛浮水,掌拨清波。 12、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13、小时不识月,呼作玉盘。 14、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6、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7、接天连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18、渭城朝雨轻尘,客舍柳色新。 19、返景入深林,复照苔上。 20、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黑、白)(白)(碧、绿)(翠、白)(绿)(青)(苍、白)(红、绿)(白)(白)(白、黄)(黄)(碧、红)(青青)(青)(黄、白)(白、绿、红) 21、天门中断楚江开,水东流至此回。(碧) 22、常恐秋节至,

昆华叶衰。(黄) 2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白) 24、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螺。(白、青) 25、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白) 26、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28、咬定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30、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1、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 33、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34、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5、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 36、万丈泉落,迢迢半氛。 37、宿昔云志,蹉跎发年。 38、树村边合,山郭外斜。 39、大漠风尘日色落,旗半卷出辕门。 40、弄篙莫溅水,畏湿莲衣。 41、荆溪石出,天寒叶稀。 42、桃复含宿雨,柳更带春烟。(红)(青)(紫、红)(黄)(白)(黄)(绿、红)(青)(红)(红、紫)(青、白)(绿、青)(红)(红)(白、红)(红、绿)(青、绿)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

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

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

带有颜色的诗句

22 、 篇一:带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有表示颜色词语的古诗句。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__ 于二月花。 日照香炉生 __ 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儿童急走追 __ 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骝马新跨 __ 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两个黄鹂鸣 __ 柳,一行 鹭上青天。 春风又 __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碧鸟逾白,山 __ 花欲燃。 日暮 __ 山远,天寒 屋贫。 (红) 2、 紫) 3、 黄)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白) (碧、绿) 白) (红、绿) 碧、红) (青青) 1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东流至此回。 (碧) 常恐秋节至,昆 华叶衰。 黄)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小时不识月,呼作 玉盘。 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接天连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 柳色新。 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翠、白) (绿) (白) (白) (白、黄) (青) (黄、白) (黑、白) (青) (苍、 (黄) 白、绿、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螺。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 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咬定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万丈泉落,迢迢半氛。宿昔云志,蹉跎发年。树村边合,山郭外斜。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青)(紫、红) (青)(红)(红、紫)白、红)(红、绿)(青、绿) 大漠风尘日色落,旗半卷出辕门。弄篙莫溅水,畏湿莲衣。 荆溪石出,天寒叶稀。 桃复含宿雨,柳更带春烟。 (黄)(白 ) (黄) (青 、 白)(绿、青)(红)4、 山横北郭,水绕东城。客路山外,行舟水前。 23 (白) 24 白、青) 25 (白)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青、白) 45 、 青、绿) (红) 绿、红) (红)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 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一幅苍茫的画面。

古诗词的色彩美

(二)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答: 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答: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答: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

群文阅读公开课:《读懂古诗中的颜色》教学实录(精品)

《读懂古诗中的颜色》群文阅读 教学实录 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施玲珠 执教年级:统编一年级上册 群文议题:诗中的颜色 阅读诗篇:《两个黄鹂鸣翠柳》《山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鹅鹅鹅》《天净沙.秋》阅读目标: 1、通过个别读、齐读、拍手读、对读等方式品读几首诗,在读中享受美。 2、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的方法发现并读懂诗中的颜色,通过想象感受颜色给诗带来的美。 3、在讨论比较、归类中,发现诗中常用的几种颜色。 4、发挥想象,补写诗句中的颜色的词。 阅读过程: 一、看图猜一猜,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丽。 1、(出示一张黑白图) 师:初次见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幅画。猜猜,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生:冬天 师: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冷。 生2:一点颜色也没有,不美。 2、师:是啊,冬天草木凋零,万物都沉沉地睡去了,世界变成了黑白的了,多单调呀!这时候呀,来了一位魔术师,它挥一挥魔术棒,瞧!草变绿了,漫山遍野的花都开了,山更青了,天更蓝了。(课件一步步演示将黑白图变成彩图。) 师:什么季节到了呀? 生:春天。 师: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春天很暖和,小鸟唱着歌很好听。 师:你真会想象!

生:我也喜欢。因为春天可以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师:五颜六色的花真美,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些花? 生1:五彩缤纷 师:小朋友们,画家很喜欢色彩,他们把各种色彩涂抹在白纸上,就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了。其实,写诗就像画画一样,也要有颜色。诗人也很喜欢色彩,他们把色彩写进诗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找诗中的颜色。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找找诗中的颜色,读懂颜色。 (一)抓颜色的词,感受颜色给诗歌带来的画面美。(出示《鹅鹅鹅》) 1、师:我们先来看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赶紧自个读读这首诗。 生自由读诗歌。 2、师:男孩子来读读这首诗。女孩子也来读读。 3、师:这首诗里,藏着一些颜色的词,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快速把它们找出来,圈一圈。 交流。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颜色的这句诗。读着这些带颜色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白鹅 师:加上“我仿佛看到了……”来回答就更好了。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白鹅在河里游。 生2:我仿佛看到了这只白鹅全身长着洁白的毛。 生3:我还知道白鹅的掌是红红的。 …… 师:小朋友们可真会想象。看来边读边想象真是阅读的好方法。经过刚才的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这样一幅多彩的画面。(板书:画面美) 师: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读。 (二)抓颜色的词,感受画面美,了解诗歌描写的季节。出示《绝句四首》其三 引:读得真好!孩子们,诗中的颜色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如画般的美丽之外,还藏着很多秘密呢!我们再来看看这首。 1、师:先自个来读读。

古诗词中的色彩-高中作文

古诗词中的色彩 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古典诗词串起了我国悠悠五千年历史。诗词虽不能像绘画一样用丰富的颜色去展示画面,但却可以通过精妙的描写来传情达意,正所谓“诗中有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诗人通过色彩简单的搭配和对比,就能展现出画卷美。正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仿佛让人鼻间已充斥了酒香。“红”就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体,将冬日里的严寒驱散,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红”“绿”对比,更体现了气氛的热烈,情调的欢快,将简单生活中的小情调体现的淋漓尽致。 诗人还可以通过色彩的点画结合,展现出含蓄的画面美。如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的黑色着重渲染,铺陈开来。然后再取亮光进行点染,色调明暗对比很明显,此类诗句初看不觉惊异,但越品味,越能咂摸出其中的意韵,体会其色调分明的画面美。有时候,诗人还可以仅用单一的色彩表现出变化之美,取其色调之深浅浓淡,便能浸润情感,达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正如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中所写“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其中写出了黄蝶在菜花丛中飞

舞,一淡黄一深黄相互映衬,蝴蝶和花仿佛融为一体,将暮春时节农村景色描绘出来,十分自然真切,别再风趣,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景。 诗人运用色彩还可以不拘泥于一句一联,通篇使用色彩,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也更加开阔。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在本篇的开头便出人意料地用雪白的梨花比喻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勒出了塞外八月即飞雪的奇景。接着又用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压顶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展现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当然,诗词中精妙的色彩还远不止这些。在诗人笔下,诗歌中的色彩总是饱蘸着感情,焕发出神奇的魅力,这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写景效果,而成为别具一格的抒情手段。从色彩美的角度来鉴赏诗词,我们定能对诗词有更深到的认识。

毕业设计(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本科生毕业论文册 学院文学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7级2班 学生 指导教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编号:2007013210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院系: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07级2班 学生姓名:学号: 2007013210教师:职称: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研究目标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及其运用的色彩产生的效果。需要搜集大量李贺的诗歌,特别是带有颜色词的诗歌。并且分析其色彩词的作用,极其产生什么样的意境。分析李贺的色彩词与其他诗人的色彩词运用有何不同。探究李贺诗浓郁艳丽的深层原因,分析李贺的生命历程,及其人生经历,总结色彩在李贺人生中的重要位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李贺在繁茂的唐朝诗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诗歌诡谲绮丽,这与他运用色彩分不开。翻开李贺的诗歌,各种色彩扑面而来,这些颜色在李贺笔下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蕴。由李贺的诗歌总是带着浓浓的悲愁,这与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李贺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厚重、浓艳、诡异的色彩创造诗的意境,表现自己浓郁的伤感意绪和苦闷不平的诗人。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首先,已经搜集到李贺的大量诗歌集,尤其是其中具有明显色彩词的诗歌。而对于李贺诗歌中色彩的研究方面的文献也很充足。本文通过分析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来研究其产生的意境。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色彩诗,探求李贺背后的浓艳凄绝的人生。 4、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2〕王琦《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论文: 〔1〕金国全《谈诗词的色彩美》,《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1期。 〔2〕李晓峰《试析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指导教师:年月日

诗词中的色彩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4、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 红爱浅红。 1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 1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2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2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 于二月花。 2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9、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 鹂四五声。 30、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3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3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 38、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39、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4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歌中的颜色

诗歌中的颜色 课前积累: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导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首诗歌吗?一起读一读。 太阳给月亮写信。铺开天空湛蓝的信笺,用金灿灿的阳光,写下温暖的问候。飘飞的云彩,是问候开出的花朵。 月亮给太阳写信。铺开天空墨黑的信笺,用银亮亮的月光,写下轻柔的问候。闪烁的星星,是问候开出的花朵。 2、这首诗里有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你能找到吗? 3、有了这些颜色,诗歌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今天就来一起看一看诗歌中的颜色,想看吗? 二、欣赏诗歌 (一)如果风是有颜色的…… 1、出示

如果风是有颜色的…… 春天,风是什么颜色的呢? 我知道,我知道, 是绿色的。 因为柳树和小草都是绿色的。 夏天,风是什么颜色的呢? 我知道,我知道, 是粉色的。 因为池塘的荷花开了。 秋天,风是什么颜色的呢? 我知道,我知道, 是红色的。 因为满山遍野的红叶。 冬天,风是什么颜色的呢? 我知道,我知道, 是白色的。 因为下了一层厚厚的雪。 你们想读吗?自由读。 2、谁来读给我们听? 3、风是有颜色的?她有哪些颜色呢? 师生配合读,师提问:春天,风是什么颜色的呢?(暖洋洋,温暖、生机勃勃)夏天(很美丽,闻到了花香)秋天(热情如火、丰收)冬天(寒冷、多穿点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 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 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 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 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 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 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 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 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 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 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 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 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 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 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 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 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 茫的画面。

对古诗词中色彩的理解

古诗词中含有色彩的诗词名句 一.色彩用作形容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山对面蓝堆翠岫, 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 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一部分的诗词名句中的色彩作为形容词,色彩的形象分外鲜明,给读者的感觉也比较强烈,有较好的视觉想想效果所描述的景色美丽壮阔,浓烈而奔放。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人一读就产生了美妙的联想,脑海中浮现出凝碧的江水,江边是一片火红的花丛。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是以一种夸张的描述达到了一种壮丽的色彩效果——水面上是一望无际的荷花荷叶,荷花姹紫嫣红,荷叶青翠欲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而也不排除一些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感性的比喻联想性的描述,用的是色彩的一种特性,绿肥红瘦年年如此,让人在变故之后难免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又如“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也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二.色彩用作名词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长因惠草记罗裙, 绿腰沉水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赤橙黄绿青靛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绿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垂杨紫陌洛城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望釆叶,昨夜梦渔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翠黛眉低敛,红珠泪暗销,从来恨人意,不省似今朝。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这些诗句中的色彩用作名词,给人的直观感受相对弱了一些,而是作为一种衬托或对比,突出感情的表达。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青”和“白”作为对比色,青山、白水的明暗色差用来烘托诗人与朋友分别得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里的“黄”和“白”是作为同类色在这里是一种呼应的手法,“黄叶树”对应着“白头人”,倍感凄凉萧瑟。但仍有许多作为名词描述的突出色彩的诗句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形象生动的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洞庭湖美丽的风景,“白”、“青”两个对比色运用巧妙;又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动的把红杏的妖娆风姿表

诗词中带有颜色的集合图文稿

诗词中带有颜色的集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

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佑伉)(2009-05-04 19:44:05)标签:复习高考教育训练语文阅读指导杂谈分类:诗联鉴品廊 诗歌是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诗歌是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何草不黄”等句子。唐诗用色彩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李白“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诗中画”主要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那么一般出现在诗里的颜色词汇都有哪些呢? 从大量诗词中我们发现,出现在诗词里的颜色词汇主要有:红、绿、黄、白、黑、紫、金、银等,而“红”又可用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朱、丹、绛、赤等换用,“绿”也可用翠、青、碧来代替。还可在这些颜色词前加上表示深浅、明暗、新旧等的形容词。如新绿、暗红、残红等。此外,诗中还有“春色”、“秋色”、“秀色”等词,虽不具体指某一种颜色,却概括性极强。构成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那么,这些词汇又是如何塑造形象、烘托意境的呢? 我们知道,运用于文学艺术中的色彩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色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形象即意象,它往往由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表示富有色彩的事物的词组成,如“红花”、“碧波”等。秦观在《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中连用两组色彩,黄嘴啄红花,黑尾点绿波,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看出词人用色很注意搭配。使它们彼此烘托,互相映衬,这也是许多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的画面,给人艺术的享受。除了黑白、明暗对比,古诗词中常常有红(暖)绿(冷)两色的映衬,如“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乐亭游春》)、“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等。这些作者或以“红”衬”绿”,使“绿”更为突出;或以“绿”托“红”,使红更加耀眼;或红绿互相映衬,形象鲜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有的诗人用同一色调,但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融淡黄入深黄,蝴蝶和花浑然一体。 也有诗人所写诗词全篇用色,勾画背景,使诗的境界更为广阔,色调更加鲜明。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一开始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一幅春景图。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

诗词中的色彩

诗词中的色彩 ——运用互联网的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课前准备:学生运用百度搜集以往学习过的带有颜色的诗句 学生运用百度搜集各种颜色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课题 色彩是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以色彩词为突破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诗词中表示色彩的词语来品味诗歌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情怀,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1了解词语的色彩义,感知诗词中蕴藏的色彩美。 2学习色彩词在诗歌中的作用,掌握通过色彩词分析诗人情感的方法。 3深入探讨色彩运用的深层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色彩词,以及色彩词的色彩义,在课堂上这部分以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第二,以唐诗为切入点,初步感知唐诗的色彩美,课前分为四组,小组合作赏析,课上派代表发言。第三,以两首诗为例,透过色彩词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初探“紫”色的文化内涵。第四,拓展延伸,“红”为什么被诗人所钟爱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第五,学以致用,分析高考题。 教学重点:1.学习色彩词在诗歌中的作用。 2.掌握通过色彩词分析诗人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深入探讨色彩运用的深层文化内涵。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诗歌中分析色彩词的材料作参考,归纳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上搜索下载相关的带有色彩的诗歌,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做成PPT课堂让学生分别鉴赏。此外,引导学生利用百度搜索色彩的文化内涵,特别是“红”色的文化根源,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把课前预习和课上讲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运用百度来帮助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激情导入】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色彩对话,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雨后天幕上那一抹绚烂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是那么纯美,诗人也是爱色彩的一族,文人墨客用色彩来抒己志的例子不胜枚举。白居易诗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描绘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江南,请大家说出你课前收集到的含有色彩的诗句。 【百度搜索】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6474971.html,/question/337174232.html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1、了解词语的色彩义,感知诗词中蕴藏的色彩美。 2、学习色彩词在诗歌中的作用,掌握通过色彩词分析诗人情感的方法。

诗歌中的颜色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16474971.html, 诗歌中的颜色运用 作者:陈秀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11期 印象派画家在画面中对于色彩的分布有着独特的严谨的处理,他们基本上是将光线分解成单一的原色,然后再在每一处细微的方格加以填充,最后得出了一种光线无色差的立体感图画。高明的诗人在诗歌语言上也在寻找这样一种很微妙的视觉感,在细密的在字里行间描述色彩,将其精心地组织安排,往往能展现摇曳多姿的美感。 一、以颜色连缀景物,构造鲜明的意象,展现丰富的画面美。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诗人杜甫善于象画家一样“随类敷彩”、“经营位置”。他在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中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山水条幅。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 再看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长沙》的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 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色彩齐全,细细揣摩,如同画面近在眼前。 二、以颜色描绘历史或现实的场面,创造出或壮丽或者缠绵或慷慨的意境。

色彩古诗鉴赏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

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