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概论第二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注:⒈分数为50分满分,其中包含单选题20分,多选题15分,判断题15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判断题因为需要老师评

阅,故不做为50分内计算,本人做了45分;

⒉所有的题目的排列顺序都不同,请同学们看清题目再做题;

⒊论述题为个人参考网络并改编而成,建议大家做个参考,

不要雷同,千万不要复制粘贴完事,以免影响全班分数;

⒋本资料所有答案均来自个人做题局部为互联网及其他搜索

方式,希望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解释和解答。

建议:建议每位参阅本资料答案的同学合理分配分数,不要照搬全抄,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一、判断题。

二、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四、名词解释。

答:社会流动有广狭二义。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个人职业的变化,某一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某一家庭社会地位或居住地域的变化,国际间的移民,这些都是社会流动。所以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答: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答: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五、简答题。

答:1、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式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

2、科层制的正功能: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即它可以实现组织运转的高效率。

同时,科层制又具有保证组织高效率运转的条件:

第一,能人。

第二,紧密连接与配合。

第三,事本主义原则。

显然,这种设计也具有理想的性质。

科层制的负功能:科层制某些特点实际束缚了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组织效能的实现。

由此看来,科层制既可以克服诸如家长制那样的随意式的无规则管理,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也可能由于过分严格死板的规则而妨碍其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影响组织效率。于是,科层制对于组织来说既有功能,也可能产生负功能或反功能。这就要求应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反功能,即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组织运行,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实际上,科层制并不适用于所有社会组织的管理。它最适于以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常规的组织活动,而不适用于从事以创作和革新为重点的非常规的、非常灵活的组织管理。

六、论述题。

答:1、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也称初级群体或首属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社会关系。

2、初级社会群体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

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第三,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的。

第四,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

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满足;

第六,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

3、当前,社会正处于从传统想现代的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 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2. 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将日渐没落。

3. 从初级社会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衰落与次级群体的发展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替代过程。在特定情况下,初级群体可以通过转化其结构与功能而适应社会发展。目前,初级群体在农民流入城市过程中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与此同时,次级群体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对初级群体的新的要求。

2018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 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 的断乳. 四,简答题 1, 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 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 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 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 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 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 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 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 试述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

2019春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2019春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2、“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A 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4、中国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D 6、“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7、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A 8、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9、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2018“文学概论”答题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 1. (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C. 表现论 2.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B. 实用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C. 文章和博学 4.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C. 文学 5.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A. 体验论 6.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 。 A.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 。 C. 文化论 8.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 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10.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 的文论倾向。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D. 以语言论为基础 1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A. 作品 E. 艺术家 12.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A.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B. 文学即文章 C. 文学即博学 D.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1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A.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C. 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D.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 14.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 B.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15.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A. 象征型 16.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 。A. 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B. 故事的类型化C. 文体的流行性D. 文体的模式化E. 观赏的日常性 17.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C. 蕴藉 18.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 )趣味。B. 个性化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 ) 文本。B. 再现型 19.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B. 语言形式创新 C. 社会关怀 E. 个性化趣味 20.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A. 文法 2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意蕴层、语言层、余意层、衍意层,其中( ) 应为第一层。A. 语言层 22.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A. 语言层B. 形象层C. 衍意层D. 意蕴层E. 余意层

2014年秋季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继续社会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哪一种 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一词源于 中国 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两人以上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核心家庭 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孔德 )第四卷中提出来的。《实证哲学教程》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血缘家庭

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冲突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社会是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劳动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根本标志 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社会需要可以分为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规范需要 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按照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初级社会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家庭 邻里 儿童游戏群体

根据互动的性质,对立性的社会互动可以分为 竞争 冲突 统治 服从 关于社会学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的集体行为。 正确 复式角色是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 错误 理反应。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文学概论第二次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020007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评阅教师 第二次任务 共三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本科 《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2)

1、口语媒介就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其特点有:一就是简便快捷 ,二就是与身体语言与原始礼仪相伴随,三就是真切生动 ,四就是不易保存。口语媒介往往有两种形态:一就是歌谣 ,二就是流言。 2、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经历了五个阶段: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与网络媒介。 3、现存可识的汉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大约 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 4、文学语言具有三种审美特征: 陌生化的形式追求、语境化的意义呈现、与蕴藉化的阅读效果。 5.汉语形象的互文性的主要类型有: 跨语体现象、古语今用现象、与秘响旁通现象。 6.文学媒介的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 涉义性、物质性、与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大众媒介及其表现形态特点 答: 大众媒介通常指的就是中间插进的用以重复或传布信息符号的机器与有编辑人员的诸如报纸或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的传播渠道。简单点说就是向大量受众传递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统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 2、简要说明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 答:

(一)语言就是文本的物质现实 从文学文本的实际存在来瞧,文学文本就是使用语言完成,并以语言的方式存在。因此,语言就是文学文本物质现实。 (二)语言就是意义的现实处所 意义何处有,只在语言中。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角度瞧,文学文本中的语言就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语言成为意义所不可须臾与之分离的生长地。文学中的意义,即就是文学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等一切东西,离开了语言,意义将不存在;文学中的语言,即就是按照可以生成某种意义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符号系统,离开了意义,语言将变得不可知。 (三) 语言再现自身 从语言的文本功能来瞧,任何写入文学文本的语言,都不就是“纯粹”的语言,而就是呈现为携带丰富的社会与文化意味的形态性语言。因此,文学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成了意义的组成部分。 (四)语言就是文本美的一种现实体现 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瞧,语言的美就是文学文本美的组成部分。与语言本身构成文学文本的意义的一部分相应,语言也成了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3、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异同 答:文学语言通过一定的比喻、拟人、拟物、对偶、通假、形容、主宾颠倒、语调语序(古代诗歌类的不同平仄)等文学手法,强调主题。 而普通语言对主题的刻画不明显。注意提醒一句的,文学语言并不就是指古代诗歌之类,文学语言之中也有现代诗歌、语言与外国作品。譬如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4、书面语与口语不同的审美功能

12秋社会学概论(省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3电大).

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题 1.群学肄言 2.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3.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生存享受发展 4.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5.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6.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7.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内化:是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已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作用,转变为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4.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6.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人个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普遍现象。 四、简答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①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②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③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④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⑤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交往的意义。 ①社会交往概念可以看出,人类离不开交往。 ②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已。 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享范围,不同世代间的文化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

国开《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题库汇总

答案+我名字 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包括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等功能。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成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性组织等三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业缘群体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是一种社会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社会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多样性 B. 综合性 C. 复杂性 D. 变动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越轨行为的特征,越轨行为分为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行为。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是() A. 失理论 B. 手段-目标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标签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9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是()。 A. 社会分化 B.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C. 垂直分化 D. 水平分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0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A. 特殊社会化 B. 重新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家长制会极促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主不应把人看作被动的,而应该努力启发人的积极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2017年-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 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几个难题。 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

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指导1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文化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 3、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农民革命战争不断兴起,中国的上中层人物、知识分子中,为了救亡图存也先后出现了洋务派和维新派,其中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首先介绍和讲解群学或社会学,可称为中国社会学的启蒙思想家。从此可知中国社会学产生于中国的国家、民族、政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空前动荡不安,产生于中国近代的内忧外患。中国社会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简述符号相互作用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以解释其规律的理论。 (1)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介是符号。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的、表示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 (2)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主要借助语言进行。 (3)社会学家卢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第一,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其所采取的行动的。第二,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

社会学概论— 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 (1/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D、劳动)。 (2/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B、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 (3/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A、19世纪30年代)年代。(4/3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B、马斯洛) (5/32)、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是优于其他动物的,原因是(D、人能进行思维活动)。 (6/32)、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是(C、特殊社会化)。 (7/32)、马克思认为,(A、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8/3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角色冲突) (9/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C、结构的总和)。 (10/3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C、库利)

(11/32)、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角色丛)。 (12/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13/32)、文化是指(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14/32)、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A、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5/32)、人从出生到一岁至二岁左右的阶段。此阶段是靠感官、知觉的活动来了解外界、适应外界,以取得个人的生存目的,是(A、感知运动阶段)。 (1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C、安全的) (17/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C、前运算阶段)。 (18/32)、“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A、安全的) (19/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C、客观现实性)。 (20/32)、(D、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21/3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B、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22/3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A、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23/3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朋友谈心)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文学概论答案(专科)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 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 世纪30 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注意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洛夫的(条件反射学)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三、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操 D、千秋 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和爱的 D、自尊的 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星魂社区 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四,简答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

社会学概论形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答案单项选择题题型描述 1、 迪尔凯姆的代表作 A . 《自杀论》 B . 《社会学原理》 C . 《实证哲学教程》 D . 《社会学讲义》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A 3、 社会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独立为一个经验学科,始于A . 17世纪初 B . 18世纪初 C . 19世纪初 D . 20世纪初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学生答案】:C 5、 被誉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斯宾塞 B . 奥古斯特.孔德 C . 伏尔泰 D . 马基雅维利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学生答案】:B 6、

下列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是A . 社会制度 B . 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 C . 社会结构和功能 D . 政治现象和政治原理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D 7、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B . 政府与个人的关系 C .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D . 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学生答案】:A

文献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A . 它能研究其他方法不能研究的对象 B . 它可以在资料库中搜索材料 C . 它可以不用实地调查 D . 它的研究成本比较低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A 9、 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最突出的中心议题是A .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5、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6、科层制:是德国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7、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抵御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式的生活共同体,即抵御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8、社会分层:是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注意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洛夫的(条件反射学)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11、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初级社会群和次级社会群体。 12、家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3、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写。 14、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体。 15、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16、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最先使用。 17、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18、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三种。 19、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论、种姓制和阶段。 20、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三、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操 D、陈千秋 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和爱的 D、自尊的 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星魂社区 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2019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作业答案

2011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 1,孔德2,群学肆言3,哲学基础4,普遍的社会现象5,社会性6,1943 7,情景主义8,情感性9,相互发展10,条件反射学 三,选择题 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

区别的特殊领域.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三是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四是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一是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是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