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听课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回忆已学知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你能举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的例子吗?

举例:比: 2.1 : 0.7

比例: 80:84=20: 21

①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

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和比例各部分名称是怎么样的?

比:

比例:

③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性质分别是什么的依据?

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0 除外),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叫做比例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相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基本性质同的数( 0 除外),比值不变(化简比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的依据)

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各部分名称举例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1 2

除号

除法被除数

( ÷)

除数商 1 ÷2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1:2

(2)结合上述表格,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和比的基本性

质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

我们在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时,都是将各部分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结果不变。

2.求比值和化简比:

( 1)先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再化简比。

12: 18 0.5 :1.5

11 3 :

0.05 :

2 3 5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意义方法结果

是一个商。可前项除以后项所

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根以是整数、分数、得的商。

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小数。

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仍然是一个

把两个比化成最同除以相同不为 0 的比,前项和后项都化简比

简整数比。数。是整数,且为最简

形式。

3.比例尺

一副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图上距离

距离 =比例尺或比例尺。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实际距离4.正、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不同点

特征关系式

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

y

k (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个数的比值一定x

种量变化,另一种量

反比例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

xy k(一定)

个数的乘积一定

正比例的意义:x

k(一定)那么x和 y 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例如,汽车在行驶y

过程中速度一定,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

反比例的意义: xy k (一定),那么 x 和y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例如,购买苹果时,总的价格一定,苹果的单价和所购买的重量成反比例。

(2)判断下列各题中两个量能不能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人的身高与体重;

②比值一定,前项和后项;

③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④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课堂练习:

1.填空

(1)小明身高 160 cm,小东身高也是160 cm,两人身高之比

为。

(2)如果 3a=5b( a, b 不为 0),那么 a: b=。

(3)一幅地图,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5 cm,表示实际距离是15 k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如果 x÷ y=2, 那么 x 和 y 成比例关系,如果 x:4=5:y, 那么 x 和 y 成比例关系。

2.解比例

X:15=13:5634:x=54:2

x24

X:0.75=8:1.2555

听课建议:

雨点儿( 公开课教案)

8 雨点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 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设计特别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意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导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预设: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导问: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 预设: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 预设: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人教版

课题比和比例的复习 一、教学内容 分析本课包含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例分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比更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与除法、分数的结合更加紧密,知识综合性强,知识的要求更具包容性和普遍性,能力与思维的要求更注重沟通与联系,重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函数思想的渗透力度很强。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 2、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正确分析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正、反比例问题等)。 3、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和兴趣,渗透函数思想,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四、教具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出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校的篮球场的形状要画在作业纸上,画得下吗? 生:画不下。得按一定的比将其缩小。 师:很好,是的。那么,我们就来复习比和比例。(引入课题) 导题:师:请同学们任意写出两对比: 0.9:0.6 与 6:5(学生写完,老师也写俩对) 师:这两对比的比值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请写出两对比值相等的比:

0.9:0.6 =18:12(比例) (学生写完,老师也写) 观察一下比和比例,它们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性质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知识,感受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的书写,有进一步思考的动力。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0.9:0.6 比 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各部分名称:比的前项0.9,比号,比的后项0.6,比值1.5 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 : 6 = 20 :24 比例 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内项6和20,外项5和24 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设计意图:详细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性质。有助于学生知识应用的联系和区分。 2、求比值和化简比 练习:求比值: 4 : 2 /5 化简比: 4 : 2 /5 (1)、学生介绍自己的化简方法、依据。 (2)、比较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 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的商,结果是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一般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也可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但最后的结果仍是个比。 (3)、小结:化简比虽然有时是分数形式,但仍读成几比几,不能读成几分之几。是假分数形式的,千万不能化成带分数;是a:a型的,决不能写成1。 3、对比比和分数,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引导。 ①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③比值与比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或分数,比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是个比,按比的读法读。 (如刚才的5:3= ,做为比值时读作三分之五,做为比时读作五比三。)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6 秋天的雨》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6 秋天的雨》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 起来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 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 术化,给人以美感,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设计理念】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如诗如画,把秋雨作为一条 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展示一个美丽、丰收、快 乐的秋天。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悟秋天的美,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灵性,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 1、播放课件,感受景色的美。 2、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雨的美,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小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常听大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送来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板书) 2、课件投影生字:凉爽、颜料 扇子扇那扇那衣裳、喇叭、钥匙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 1、欣赏课文朗读.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在我们的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作者都用了一句话,表达了他对秋雨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找到,请认认真真地画下来。 4、齐读每段第一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 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 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你能举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的例子吗? 举例:比:2.1 : 0.7 听课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板书课题, 师生共同回忆已学知识

比例:80: 84=20: 21 ① 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 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 比和比例各部分名称是怎么样的? 外项 ③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性质分别是什么的依据? 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例: 比: 2.1 :0.7 = 3 后项 比值 so S'4 21 0除外),

(2)结合上述表格,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和比的基本性质 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 我们在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时,都是将各部分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0 除外),结果不变。 2. 求比值和化简比: (1)先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再化简比。 0.5:1.5 -:0.05 2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2:18 1.3 3'5

部编版小学语文《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8课 雨点儿(第一课时) (共2课时) 一、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部编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本册中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需要重点指导。课文中有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两个角色,它们的对话中既有陈述句,又有问句,主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朗读时,还可以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数”等8个生字,会写“问、有”两个生字。 2.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3.学会句式:()从()。初步了解雨点儿。 教学重点:认识“数”等8个生字,会写“问、有”两个生字,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

教学难点: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 2.学会句式:()从()。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朗读课文。 教师:PPT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暴雨……)课件出示图片。 3.我们见过的这些雨呀,都是由大大小小的雨点儿组成的。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课件出示课题:雨点儿。齐读课题,并指导儿化音的朗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今天我们就要和雨点儿做朋友。下面跟着雨点儿走进课文吧。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

比和比例(一)教案

比和比例一 主备人:庙头小学学校张双燕审查人:韩凤霞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2——3题,完成练习十七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进一步理解比和分数的意义; 2、通过复习回顾,使学生掌握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3、通过复习比较,明确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有什 么关系? 4、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和性质及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教法: 教师通过回顾复习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目标 学法: 学生通过回忆、观察、思考,感知,举例分析,总结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具:教材及投影 学具: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定向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转入对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的复习。 2、出示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比和分数的意义及区别; (2)掌握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3)牢固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4)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知道两者区别。 第二步:自主学习 1、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 出示自主学习单,引导学生明确自学内容,自学提纲,自学方法,提出自学要求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2、学生自主学习(7分钟) (1)学生按照自主学习单上的内容自主学习。 (2)老师巡回指导。 第三步:合作展示: 1、小组交流自学中个别不会的问题; 2、老师巡回指导,质疑,个性问题随机指导,共性问题做好记录。

3、展示组内成果,老师根据各组结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展示自学结果。 第四步:归纳提升 (1)引导学生认真关注各组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共性问题。 (3)引导学生质疑、答疑、点拨。 A、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B、老师质疑,解决预设问题。 预设问题: 1、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异同:化简比是一个比,而求比值结果是一个数值。 化简比并求比值:0.2kg:150g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4)老师简要梳理本节知识点。 第五步:检测反馈约15分钟 (1)发课堂检测单 (2)要求学生独立做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评改纠错,在组长指导下纠错到位(兵教兵)。 第六步:总结拓展约3分钟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节知识点及之间关系。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以及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教后反思:

优秀教案《雨点儿》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优秀教案《雨点儿》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优秀教案《雨点儿》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云妈妈有一个特别爱唱歌的孩子,你听!这会儿它又在唱歌了,”滴答、滴答──沙沙沙沙”,你知道它是谁吗? 2.预设a:我们给雨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就叫它──”雨点儿”吧。我们一起来叫一叫! 预设b:刚才小朋友给他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雨点儿。”我们一起来叫一叫! (儿化音,跟读。) (指名读,正音。) 3.雨点儿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如果你美美地叫一声,它就会跑出来和我们见面呢!谁能大胆地站起来,叫一叫这个好听的名字。愿意的小朋友一起来吧! (齐读。出示课题、声音)让我们带着甜甜的微笑,再来叫一叫这个好听的名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激发学习热情:瞧,多可爱的雨点儿啊。今天,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的礼物,它说要送给最聪明、最能干的小朋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吧。 2.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雨点儿》,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读完以后请你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什么? 4.学习生字: (1)今天和雨点儿一起来的还有好多的生字朋友呢!请小朋友们到课文中去把它们请出来吧!找到了,你们就认识一下,大声地打招呼吧!(学生到课文中找出生字自己读一读。) (2)我想看看你是不是都认识这些生字朋友了呢?(指名读──正音──齐读) (3)老师把生字朋友头顶上的帽子摘了,你是不是还认识它们呢?(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真是一群能干的小朋友!(用写了生字的雨点儿做奖品,12个生字奖给12个学生。)(4)很多的生字朋友都想在我们这里安家呢!我们一起来看地方的”方”字。 三、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1.生字朋友手拉手组成新朋友。请能干的小朋友读一读这三个词。“数不清、云彩、飘落” (指名读──齐读) 学习”数不清”:课文里是什么数不清啊?(雨点儿很多很多,不知道有多少,怎么数都数不清。) 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星星、白云、头发、树叶……)(奖励──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雨点儿把这三个词儿都藏在一个句子里呢!赶紧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找到了马上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请你来读一读! (指名读──你找对了!──评价:老师觉得你就是数不清的雨点儿中最能干的一滴小雨点儿!)理解”飘落”: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 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演示树叶飘落。)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刚才老师听到你读”飘落”这个词,读得特别慢,你为什么这么读呀?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课稿 《雨点儿》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崔丽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 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 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课时目标 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 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

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演示动画《雨》。 2.请学生看动画简单地说一说雨。 3.板书课题《雨点儿》。 (通过观看动画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识字读文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听课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回忆已学知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你能举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的例子吗 举例:比:: 比例:80:84=20:21 ①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 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和比例各部分名称是怎么样的 比: 比例: ③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性质分别是什么的依据 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

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结合上述表格,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 我们在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时,都是将各部分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结果不变。 2.求比值和化简比:

(1)先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再化简比。 18:12 5.1:5.0 05.021: 5331: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比例尺 一副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 比。 4.正、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 2、通过整理,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知识点。 谈话: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关系,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关系。 追问:你能再说一个比和刚才的比组成比例吗? 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二、梳理知识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1、请打开书,填写84页例1的表格。 (1)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2)刚才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性质,那同学们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商不变的性质呢? (3)说说这三个性质的共同点。 看来,比、分数、除法是有互通性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分数、除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 2、请同学们填写84页例2的表格。 (1)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表格。 (2)指名学生汇报。

(3)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a : b=a÷b=(强调b≠0) 三、做一做 1、求比值。 45∶72 ∶2 4∶ 我们根据什么求比值?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2、化简比。 ∶0.7∶0.25 4∶ 我们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解比例。 ∶X = ∶2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应用 1、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例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总结收获。 (温仁小学胡景敏)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快乐的小雨点》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 原作《滑吧、滑吧,小雨点》句式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富有节奏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作品描绘了小朋友十分喜欢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点”,形象鲜明,富有童趣,犹如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雨中欢快地嬉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作品内容具有启迪性,适合幼儿仿编。 该作品虽好,但要作为小班教材使用,还需适当修改,原因有二:1、标题不够精练,改为《小雨点》更直接,便于小班幼儿记忆。2、散文中心句的句式松散,规律不明显,不便于小班幼儿诵读和记忆,改为排比句后,既易于幼儿理解,又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根据句式仿编散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学习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及仿编活动,指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领幼儿观察雨景;散文录音,电脑课件,屋顶、树叶、雨伞图片各两张,幼儿人手一个“小雨点”指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看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二)欣赏散文 1、看无声课件。 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小雨点在干什么? (1)幼儿看课件。 (2)教师提问:小雨点跳到了哪里?好像在干什么?老师随着幼儿发言的内容点击画面,鼓励幼儿充分讲述。 2、老师朗诵散文。

设问:小雨点先跳到了什么地方?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小雨点再跳到了什么地方?又跳到了什么地方?(后两句重点引导幼儿学讲完整句。) 3、在场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 师:我们和小雨点一起来做个游戏吧,一边玩一边讲。 鼓励幼儿手戴指偶,一边做“跳”和“滑”的动作,一边讲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4、完整欣赏散文。 (三)仿编散文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还跳到了什么地方? 2、鼓励幼儿手戴指偶,根据生活经验想像仿编,相互欣赏。 【教学建议】 (一)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散文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引导小班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中介方式,如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散文,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 欣赏散文《小雨点》前,教师可以先制作融动画与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用三个画面分别表现散文中的三个排比句。组织活动时,教师只需根据句子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就能将幼儿带到雨天富有诗意的情境中。 (二)结合动作、帮助记忆 低龄幼儿学习语言是与动作分不开的,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动作能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语言。视、听、讲、做结合,感知觉的多通道参与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散文内容。教师可以画三幅大的“屋顶”“树叶”“雨伞”,布置在活动室周围。活动前,教师还可以指导每个幼儿自己制作一个指偶“小雨点”,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就可以将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三)无声动画,利于想像 如果在幼儿看第一遍课件时,就将散文呈现给他们,就有可能使幼儿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散文失去令人无限遐想的一面。因此,看第一遍课件时,教师可以把声音关掉,让幼儿看无声动画,边看边想:小雨点落到了哪里?好像在干

(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雨点》优质课评选时的教案

一年级《雨点》优质课评选时的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喜欢猜谜语吗?一起来猜一则谜语,看谁听的认真,猜的准确。(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 2、提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3、同学们平时观察可真仔细,知道那么多的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科学童话。(板书课题:雨点儿 板画小雨点) 4、看,多么可爱的小雨点,能把它读的可爱些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谜语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 1、过渡: 雨点儿可爱旅行了,今天它就邀请小朋友跟它一起去作一次有趣的旅行,想去吗?那就打开课本的105页去读一读吧!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 就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去读吧。

2、检查自学情况 可爱的小雨点见大家读得这么带劲,他们迫不及待的赶来了。(幻灯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它们说谁能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谁就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谁想?都想!那就先同桌合作一起读读吧,一个指,一个读,然后再交换过来。 3、学习生字谁来和它们交朋友?不过小雨点又提出一个要求:小朋友叫出它们的名字后,还要带着其他小朋友再读两遍。 (设计意图)把学习课文当做一次旅行,更容易使学生尽快投如学习。 三、理解课文 (一)小朋友真聪明!雨点儿也越来越喜欢大家了,这不,它马上就要去旅行了,咱们一起跟她出发吧!我们先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从这一自然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说到“从云彩里”师板画“ 云” 一年级语文教案 师板画一个雨点师问:你们同意我这样画吗?为什么?谁愿意帮老师把数不清的雨点画在黑板上。谁愿意把这数不清的雨点读出来。生活中还有什么数不清?再读第一自然段

《雨点儿》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雨点儿》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彩、数、半、空、问”12个生字,会写“问、有、半、从、你”5个生字。知道“数”是多音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知道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数”是多音字。 朗读课文,知道雨水对植物生长的内容。 3. 学会正确书写“方”字的笔顺。 教学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老师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是什么?(生:雨) 真难不倒你们啊!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板书:12. 雨点儿 谁来叫叫它?先拼一拼,读准生字“点”,读好声调。(生拼读“点”d-i-ǎn雨点儿) “点”的这四个小点儿多可爱啊,多像一滴滴的小雨珠,一起来亲切地叫叫这可爱的雨点儿吧!(生读题,读好儿化音,读出雨点儿的可爱)课文中都写了雨点儿的什么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音读准,词儿连读,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听大家读得这么热闹,老师也想读一读了,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思考,课文里都写了谁呢? (师范读课文,读完之后学生反馈:课文里有大雨点和小雨点。)

师在黑板上画上一大一小的两个小雨点。 三、情景朗读,随文识字 1. 看!可爱的雨点儿跳到黑板上来了,给你喜欢的雨点儿打个招呼吧!(生:大雨点儿,你好!小雨点儿,你好!) 2. 可爱的雨点儿从哪里来的呢?(生:从云彩里来) 学习生字“彩”: 在雨点儿的上方画一朵云,在云中间写上“云彩”,读读这个词语。(生拼读,注意“彩”的平舌音) 除了云彩,你还知道“彩”其他词语朋友吗?(生:彩色、彩虹···) 把几种颜色放在一起,就是彩色的,云不都是白色的吗?怎么说是“云彩”呢?(生:云有时候是黑色的,比如乌云;生:云有时候是红色的,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 你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再来读读漂亮的——“云彩”。(生读) 云彩妈妈只有这两个孩子吗?书上怎么说的?(生:数不清的雨点儿) 学习“数”和“清” 板书“数不清”,谁来读?(生读,提示这是一个词语,要连读,读好“数”的三声和清的后鼻音。) 你还在哪里见过“数”?(生:在数学书上)对了,这个时候念四声“数”。所以,“数”是一个多音字。(生组词区别读) 你怎么记住“清”字?(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青草”的“青”加“氵”就是“清”,“清水”的“清”。)真棒!有“氵”说明“清“字和··(生:和水有关。) 生活中还有什么数不清?(生:数不清的星星,数不清的头发,数不清的雪花,数不清的小草···)多得数也数不过来,我们就说:数不清。 4. 这么多雨点儿都是怎么下来的呢?(生:飘落下来的)板书“飘落” 读词语“飘落”(生拼读) 飘落是什么样子的?看老师手里的这个小纸片。(纸片从空中缓缓落到地上)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纸片慢慢地落下去)对,这就叫“飘落”。由于

《雨点儿》公开课教案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以及雨点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逐步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注意听,看谁听得最认真,猜得最准确: 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齐读课题,并指导儿化音的朗读 师: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到教室来。注意邀请雨点儿要把他的名字读准。 师:雨点儿,你是我的好朋友。请你到我的教室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 师:雨点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出发啦,大家一块儿喊好不好? 生:雨点儿。 师:你看,雨点儿来啦! 3、复习生字词语 雨点儿说:想跟我做朋友吗?先接受我的考验吧! 第一关:你们会认我身上的字吗? 小朋友们想吃苹果吗?跟着雨点儿摘苹果去吧! 小朋友们真棒,可别骄傲,还有第三关呢:帮我去浇花儿好吗?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朋友们真棒,下面跟着雨点儿走进课文吧,先听老师读课文。 提出听学要求: 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事? 1、放音乐,教师读课文 2、学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㈠、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真热情,瞧,雨点儿又从课文中跳出来了。 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请你读一读这一句话。 2.雨点儿多吗?你是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理解“数不清” ①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②看图练习说话 师结:这些东西太多了,数不过来,所以读“数不清”这个词时要读重一些。 再读句子(范读、指读) 3、雨点儿是怎么落下来的,句子中用了哪个词? 飘落:飘落是什么意思? 教师示范纸片和书的下落,说明飘落是轻小的东西慢慢地落。 生活中哪有些东西是飘落的?看图练习说话 5、指导读一读一自然段。 6、嗯,读得真好,但在这里雨点儿又要考一考你们了! 我会说:()从()。 ㈡、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师:哎哟,听着你们说得这么精彩,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也在半空中聊起天来,他们都说什么了,请你读读课文的2、3、4段。请用直线把他们的对话画出来,再读一读。 1、认识引号,你勾对了吗? 2、“你要到哪里去?”这是谁问的? 3、谁来学着问一问? 小雨点怎么回答的? 谁能读出来?

最新部编版雨点儿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部编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认识“数、彩”等12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三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从、 有、半、从、你”五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号和句子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学重点:分解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号和句子的停顿。 教学难点: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数、彩”等12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两个偏旁,读准“数、长”的字音;会写“从”这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号和句子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学重点:分解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号和句子的停顿。 教学难点: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标自然段,圈画认读字宝宝。 教师课前准备:课件,雨点贴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雨

你见过什么样的雨?(规范语言:我见过_______。)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雨有关的故事《雨点儿》。师生板书课题(提示“雨”象形字,四个点依次排列像雨点从天 而将。) 谁来读读课题?(指导儿化音读法,读完点小舌头一卷即可,读出可爱活泼感。) 生1读的真可爱。生2读的真活泼。生3读的真好听。雨点听到大家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特别开心,若大家能在热情地叫叫它们,它们就会从屏幕中跑出来和大家见面。抓紧叫叫吧。(板贴准备好的雨点,提示叫的越多跑出的雨点越多。) (设计理念: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导入,激起兴趣;交流见过什么样的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师生板书课题,分析象形字“雨”,利于学生理解雨的含义;指导儿化音的读法,体会儿化音的作用;多次呼喊雨点儿,加强训练,利用可爱贴纸,增加趣味。) 二检查课前预习 雨点不仅高兴的和大家见面了,还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 名字就叫《雨点儿》。昨天布置了预习,我可要检查检查预习 的怎么样? 1、闭上小嘴巴伸出手告诉老师故事一共几个自然段?(生伸手 表示)大声说出:五段。 2、圈出了那些字宝宝,同位俩说一说。(培养合作意识)老师也 圈出了许多字宝宝,谁来向大家说一说。(屏幕展示)

比与比例数学教案

比与比例数学教案 该板块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除了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外,还注重沟通比和比例间的关系及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例题:关于比、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学时,以问题“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引入,让学生自主地回顾知识。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同时也会感到这些知识点比较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进而激发学生梳理这部分知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重点对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比和比例的性质、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判断正(反)比例等内容进行与复习。 “讨论与交流”是从知识内在联系方面进行,重点弄清楚比、比例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借助于下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意义上区分:“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除法”表示的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教学第二个问题时,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交流,能体会到比、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教学第三个问题时,可在对比和比例意义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了解比是比例的基础,比例是比的扩展,没有两个相等的比是组不成比例的。还要弄清楚不是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的,-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所以,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可借助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上面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题,是运用逼和比例尺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信息中比及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再结合实际意义感受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第2题是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大树的高度:

《雨点儿》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上册)

《雨点儿》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上册) 一、字理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这一横代表高高的天空,听,滴答滴答,雨点儿从天上纷纷落下——下雨了。这个字后来就演变成了“雨”字。(板书:雨)读读这个字。 2.关于“雨”的古诗,谁能带着大家背背。 出示:《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看,诗中这个“喜”字就告诉我们人们是多么喜欢雨,为什么呢?再读读这一句,它告诉我们雨能滋润万物。 3.你们看这雨字中,雨点儿在哪呢?(四个点),它们就是雨点儿,(板书:雨点儿)谁读读这个词。 (1)虽然三个字,但是他把后面两个字连起来读,谁再读读——雨点儿。 (2)多可爱啊!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出示:小兔儿(其实在你们叫它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带上“儿”字了,再读读) 出示:小狗儿 你们是—— 出示:小孩儿

(3)你们看,当后面加“儿”字的时候,在口语中我们就可以连着说,显得多可爱啊!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4.快看!老师手里有两个雨点儿,这是——大雨点儿,这是小雨点儿。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是我们认识的两个新朋友,他们从哪来啊?要到哪里去呢?请你打开105页,自己小声地读一遍课文,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读完以后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听清了,老师提了什么要求? 出示:自读课文 标自然段 2.注意姿势。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5个)对照屏幕,看看你标对了吗? 出示: 4.飘落 (1)过渡:课文读过了,看看这个字你认识吗? 出示:luò 落 这是个三拼音节,请你拼一拼。 (2)再读读这个词。 出示:飘落

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

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 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仿照“我会读”的句式说句子。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掌握生字发音、字形及意义。 2.抓住标点符号及重点词语,在理解标点符号作用和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尊重学生独特的朗读体验。 3.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雨点儿滋润了万物,向往美好的心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建议“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一年级的基本任务是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注意积累语言。因此本课以学生原有的识字经验、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抓住标点符号及重点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激发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角色,明白雨点儿滋润了万物。 4.本课适合分角色朗读,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中的儿话音) 2.老师来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拿好,眼睛看着课文,认真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3.同学们,请你们自己读一遍课文,在书中标画自然段,圈画

小小雨点教案公开课

《小小雨点》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 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风声、雨声:不断的有水滴落下,证明发生了什么?刚开始有几滴雨落下是小雨,渐渐地雨滴越来越多就变成了大雨) 2、谁能来模仿一下这些声音?(风声:呼—呼—小雨:滴答 滴答大雨:沙沙沙沙)同学们模仿的都特别像,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加上动作) 3、老师这里有三条节奏,先请大家一起拍一拍。 4、这三条节奏分别对应着那种声音呢?请同学上黑板贴一贴 图片 这三条节奏分别是由这三种音符组成的。他的名字叫做二分音符,(师拍节奏)二分音符拍几拍?(贴磁铁)请你跟我拍一拍,二分音符拍两拍,ta-a,ta-a,呼-,呼- 四份音符拍一拍,八分音符拍半拍,八分音符两个一拍。 5、咦!是谁给老师寄来了一封信?我是一个小小的雨点,我 和我的朋友们遇到了困难需要完成几个任务才能落下来,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吗? 6、我们快去看看有哪些任务吧!任务一:你能拍出这两条节 奏吗? 7、任务二:请你找出和第一第二句相同的节奏。这个任务对 同学们来说太简单啦。 8、任务三:小朋友们只要你们跟着音乐打出这段节奏我和同 伴们就可以落下来了,加油哦!刚刚老师拍了一遍觉得速 度比较快,这个任务有点难度,我们小组分工合作来试试。 (一组拍一句,第二遍全班一起拍) 9、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为了感谢你们我送给大家一首歌曲, 快去歌曲里找找我落在哪里了吧! 二、新授 1、小雨点们落在哪里了呢?(花园,田野)听的可真仔细。 2、再听一遍歌曲,小雨点落到花园和田野里分别遇见了谁呢? 他们见到小雨点是什么心情?(开心,从哪里看出来?) 我们快去学一学这首歌曲,感受一下花儿和苗儿的快乐吧。 3、同学们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熟悉吗?这就是我们刚刚帮小 雨点完成的任务是不是,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拍节奏读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