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

2、设计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感

1、在数概念的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

2、在用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感。

3、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

2、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解答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四)、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学习数学。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掌握测量、作图等技能。

(五)、把读统计图、统计表贯穿在统计学习的全过程

如第89页,读统计表了解三(2)班五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同时认识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并计算平均数;第91页,读统计图,

了解光明小学阅览室每天读书的人数,发现统计图的特征。这样进行的数学活动,把过去“讲统计图”和“教作图”变为学生的自主读书、观察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了统计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六)、在“探索规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册教材结合学习内容设计探索规律活动,如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用计算器探索特殊运算程序下的数学规律;单独安排“探索乐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全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一)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会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5、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6、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数的运算

1、会口算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2、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进行连除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能解决两步运算的简单问题。

4、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运算中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直到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测量

1、能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

2、通过熟悉的事物,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

(三)统计与概率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3、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求出的平均数的意义。

(四)综合与实践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计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计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总之,在新的学期,我将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以推进新课程为动力,以科研课题研究为抓手展开工作。我们将迎着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东风,沿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勇敢攀登,再创教学改革新辉煌。

四、各单元课时安排

(一)升和毫升------------------2课时(机动1课时)

(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10课时(机动3课时)

(三)解决问题------------------4课时(机动2课时)

参观植物园----------------1课时(机动2课时)

(四)线和角--------------------5课时(机动1课时)

(五)倍数和因数----------------7课时(机动2课时)

(六)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编学籍号------------------1课时(机动2课时)

(七)垂线和平行线--------------3课时(机动1课时)

(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4课时

读书调查------------------1课时(机动1课时)

(九)探索乐园------------------2课时

整理与评价----------------5课时(机动3课时)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单元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部分测量中的内容。“升”和“毫升”在过去的教材中都安排在学习体积之后,主要认识容积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本套教材把“升”和“毫升”的认识移到四年级上学期,并安排在第一单元,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和度量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瓶饮料、一袋牛奶、一瓶酒等,这些学生常见物品的包装上都标有容量,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第二,考虑到暑期刚过,天气还很炎热,“玩水”是这个季节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在测量饮料多少的过程中,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既高兴,也易于学习知识;而且这部分知识也比较容易,因此,教材又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了第一单元。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的基础上使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其次,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和实验,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

2、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结果。

3、了解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能解决日常生活与升和毫升有关的简单问题。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和“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探索“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1升=1000毫升,并能解决生活中与容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生活经验到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会用测量工具测量水杯的容量,能读出包装盒上的液体容量。

3、积极参与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体会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三、教学准备:课件、水杯、烧杯、量筒、量杯学生搜集的包装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水杯(出示课件),请你说一说哪个杯子盛水最多,那个杯子盛水最少?

生:第二个杯子盛水最多,第三个杯子盛水最少。

师: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三个水杯哪个盛水最多,那个盛水最少。下面两个水杯哪个盛水多呢?(出示课件)你有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

(二)、新授

1、实验,理解容量的概念

(1)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出示课件)生:一样多。左边的……

(2)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生2: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3: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饮料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你是怎么比

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3、实际操作

(1)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出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发现了什么?)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板书:升和毫升)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2)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饮料所在的刻度。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练一练

1、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

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2、让学生大声读出包装袋上的容量。

3、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课件)

4、先请一位学生读题。

生:找四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别测量它们的容量。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哪个杯子容量小。(课件展示)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测量自己家四件容器的容量。

七、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升毫升

L ml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升与毫升的进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实验、交流等探索“升”和“毫升”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升与毫升的进率

教学难点:掌握升与毫升的进率换算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量筒、量杯水槽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升和毫升,分别用用字母“(L)“和”(mL)“表示。

(二)、探索新知

那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够倒满这个量杯呢?(学生猜10次)

大家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出示课件)

(1)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2)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3)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4)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

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找各小组报一下倒的次数。

生:我们10次。

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

1、倒了10次但是量杯中水不够1000毫升

2、倒了10次量杯中的水超出1000毫升。

3、1 升=()毫升5升=()毫升

4000毫升=()升8000毫升=()升

(三)、巩固练习:

1、一袋酱油一瓶酱油

250ml 每袋1元1000ml 每瓶3.6元

(1)1瓶酱油和几袋酱油同样多?

(2)哪种酱油便宜?便宜多少钱?

2、1瓶洗衣液有750毫升,4瓶洗衣液有多少升?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瓶饮料2()1小瓶药水10()

一桶水18()一瓶牛奶150()

(四)、谈收获。

六、作业布置:

和家长一起测量1升水有多重。

七、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