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银行并购

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银行并购

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银行并购
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银行并购

次贷危机背景下的银行并购—中国银行收购洛希尔银行分析及启示2008年9月18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与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洛希尔银行)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项长期战略投资及业务合作协议。为加强双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中国银行出资2.36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持有洛希尔银行20%的股份,并成为洛希尔银行的第二大股东。中国银行是通过收购原股东所持老股,并认购洛希尔银行增发的新股从而达成这笔交易的,其中收购原股东所持的老股约占洛希尔银行股份的10%。认购新股份和出售老股份的价格均为每股190.49欧元,认购资金由中国银行自有资金支付。交易完成后,洛希尔家族持有该银行74.19%的股份,中国银行持有20%的股份,剩余部分由洛希尔银行管理层和员工持有。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式严峻、次贷危机的影响蔓延之时,中国银行此次的收购行为,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回味。

一、收购的动机分析

(一)从战略角度看,此次战略投资和业务合作有利于中国银行自身相关业务的发展。中国银行此次收购洛希尔银行主要是看重了其在私人银行这个极具增长潜力的业务上具有的独到的经验和全球优势。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向富人和其家庭提供的私密性的银行业务,它并不限于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产品,还包括替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利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获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精准平衡,同时也包括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税务、财产继承、子女教育等专业顾问服务。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其目的是透过全球性的财务咨询及投资顾问,达到保存财富、创造财富的目标。美林证券与欧洲最大的咨询机构法国?捷公司今年6月发表的2008年度《全球财富报告》及9月25日发布的2008年度《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百万富翁增加6%,达1 010万人;报告还指出,受惠于新兴市场的发展,印度、中国及巴西的富翁增加最多,其中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已超越法国,名列全球第五,截至2007年年底已达41.5万人,即中国内地约有41.5万人除拥有主要住宅外还拥有100万美元或以上的资产,拥有的财富总值达2.12万亿美元。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全球私人银行的目光,在中资银行积极全面部署相关战略的同时,欧美的私人银行纷纷到香港、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积极抢占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一新兴市场。而中国银行通过引进洛希尔银行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经验,可以提高自身在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等战略发展领域的实力,促进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国际化运作水平,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高端客户。

(二)从业务整合看,此次收购行为也是中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延伸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完善。在传统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模式下,除吸收储蓄存款、发放商业或消费贷款及相关衍生业务外,商业银行不得对外进行任何形式的其他金融业务。中国加入WTO及金融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开始疯狂抢占中国市场,尤其是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面对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方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及先发优势,国内各大银行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积极投身私人银行业务。其中,中国银行是最早涉足私人银行业务的中资银行。2006年年初中国银行就开始尝试高端理财业务,曾面向个人中高端投资者推出“全国及亚太区中银理财统一服务”,帮助投资者在内地即可获得海外财富管理、财富投资管理和全球商旅管理等服务;2007年3月中

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合作开展私人银行业务;2008年7月中国银行英国子行以6 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得瑞士和瑞达基金管理公司30%的股份,并称未来将继续增持至70%,希望通过此举迅速充实其私人银行的业务平台。中国银行此次收购洛希尔银行20%的股权,也是其全球布局战略的深化。在转换资产管理形式方面引入国际合作伙伴,发展高端私人银行业务,试图在增加非利息收入、海外投资管理与开发国际金融产品等方面有所发展,符合中国银行的整体战略意图和经营理念。

(三)借力发力,实现双赢局面。此次收购行为,中国银行希望发挥洛希尔银行在管理HNWI(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高资产净值人士)资产方面的优势,以及其为家族中小企业和家庭办公室提供投资战略和顾问服务的丰富经验,通过专门实施B-to-B-to-C模式进一步加强中国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而已经取得QFII资格的洛希尔银行,也在积极寻找在中国的投资伙伴。今年5月26日,经过几十轮的激烈竞买,洛希尔银行用旗下中国私募股权咨询公司的名义,以1.5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成功拍下中海基金15.385%的股权。而洛希尔银行多年的全球经营战略也表明,其始终坚持的原则是在进入任何地区的市场时,不会与当地的零售银行业竞争,更不会购买当地银行的股份。因此,洛希尔银行并不打算在中国境内广铺银行网络,与中资零售银行开展直接竞争,而是希望尽己所长,在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方面提供相对独立的产品和服务。此番合作符合洛希尔银行的长期战略,不仅可以在中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而且可以借助中国银行在国内丰富的网络、客户基础和渠道,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二、收购特征分析

(一)从收购双方的规模来看,此次收购可看做是一种“大弱-小强”的收购模式。首先,按照核心资本计算,中国银行已经成为全球十大银行之一,2007年年底其总资产已达近6万亿元人民币,而洛希尔银行在2007年年底的总资产仅为32亿欧元,两者在资本规模上差距悬殊,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此次收购可以看做是“大并小”的模式。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洛希尔银行有近200多年的经营历史,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拓展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运作经验,使其成为国际私人银行领域的领跑者。而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几乎所有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刚刚起步,其战略、理念和管理都亟待提升。从这个方面来看,此次收购还可以看做是“弱并强”的模式。综合上述两个方面,此次并购模式可以看作是“一家规模大但局部弱的中资银行收购了一家规模小但局部强的外资银行”。

(二)从收购的媒介看,中国银行采用的是现金收购。中国银行既没有采用股票的方式,也没有采用股票和现金的混合方式,这显示出在次贷危机背景下被收购方的谨慎态度,也反应了中国银行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视程度。在收购价格方面,虽然每股190.49欧元为洛希尔银行2007年年底每股净收益的9.34倍、每股净资产的2.66倍,但洛希尔银行主要从事私人银行与资产管理业务,贷款资产仅占其总资产的9.76%,83.42%的收入来源于净手续费收入,因此考虑到其业务特性,静态看此收购价格是基本合理的。但该公司约87%的资产为各类投资资产,投资风险暴露较高,由于笔者无法找到2008年以来公司的财务表现,其2008年的动态估值是否合理仍需求证。

(三)从收购的类型来看,此次中国银行出手是混合型的并购行为。一方面,中国银行的收购行为是从其自身战略出发,目的是为了拓宽和深化其业务范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将来深入实施其国际化战略做准备,可以看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进攻型并购。另一方面,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化,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银行的并购也可以看做是为了规避金融危机的风险而采取的防守策略,因而又是一种防御型并购。

(四)在收购时机上也有值得寻味的地方。在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资产大缩水之际收购洛希尔银行,对中国银行而言或许也是一个“?底”契机。另外,中国银行此番收购行动也与西方大的金融机构深陷金融危机泥潭难以自拔、纷纷倒闭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启示与建议

中国加入WTO以及全面开放金融业后,中资银行直面外资银行的竞争,而对于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还不成熟的中资银行而言,必须高度重视私人银行业务这一极具增长潜力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一些银行正在由分业

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而次贷危机的爆发及进一步加深暴露了金融创新的漏洞与金融监管的缺失,这也警示中国银行业在大力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

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笔者认为,中国银行在大力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可考虑以下几点建议:(一)提升重视程度,从战略的高度部署私人银行业务。法国兴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曾预测,私人银行业务将受惠于银行业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巴塞尔有关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原因是向财富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有着更为优良的资产和稳定的客户群。而且从上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目前这一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尤其是在中国。因此,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中资银行在品牌、技术、人才、国际化、经验等方面处于劣势,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势,比如客户基础、网络、渠道等,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保持并发展现有的客户关系。此外,除战略上重视外,还要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对于中资银行来说,私人银行业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业务领域,切不可操之过急,应积极稳妥地推进起步阶段各个方面的工作,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根据市场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具体策略。

(二)借鉴香港及国外成熟的私人银行业务运作模式。以汇丰私人银行为例,截至2006年年底,汇丰私人银行在全球拥有约7 000个客户,管理着约3 000亿美元的资产,而且业务增长迅速,税前利润增长达到了36%。汇丰私人银行成功的背后有其科学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在业务部门的设置方面,汇丰设置了4个部门,包括客户服务部、投资顾问部、授权操作部和基金管理部,这四个部门围绕客户紧密合作,并获得人力资源、行政等其他部门的后台支持;在获取客户资料方面,汇丰也采取了多种渠道。除了从汇丰银行的现有客户中获取外,还通过客户的社会关系获取新的客户,并利用其他各种公开的场合接触潜在的客户群体,最终向其提供私人银行业务;在人才招聘、储备和考核上,汇丰有极其严格的程序。私人银行业务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人才储备成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走出去,与外资银行合作。此次中国银行的收购行为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缺乏经验,参股外资银行是一种

积极谨慎的做法,也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资源。另外,中资银行要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条件,在香港建立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平台。根据2003年6月底内地和香港签订的CEPA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都明确表态支持内地银行赴港收购。而香港众多的金融服务机构和专业的服务质量,不仅可以提升中资银行自身的业务能力,也给中资银行提供了更多与欧美私人银行接触和合作的机会。

(四)长远考虑,着眼于国际化战略布局。尽管目前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领域还处于弱势,但我们的战略一定要放眼于国际,因为金融全球化将使得金融服务的地域界限越来越模糊。如通过香港的私人银行业务平台,既可以进行混业经营,又可以将私人银行部门注册到瑞士,提高客户账户的私密性。同时,全球化的战略可以使私人银行客户在金融服务机构和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从而真正帮助客户实现资产的全球配置。

(五)强化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管理力度。近段时间一系列金融企业破产倒闭事件清醒地告诉世人,次贷背景下的金融业更要有加强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必须要有整体指导,业务经理更关心运营和工作流程的情况,律师们则将目光锁定在可能引发风险的合约和执行情况上。此外,银行要特别关注一些定性的风险,如声誉风险、管制风险、遵守风险、安全风险,政治风险和道德风险等,银行可设置专职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如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且影响至今。 次贷危机的形成 次级抵押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其首付比例一般低于20%。 举例,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两家主要服务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他们承担了许多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银行为了分担风险,会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刺激抵押贷款债券(CDO),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等,这些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又会将次贷债券打包出售给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最后将次贷风险出售到全球。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截止2007年1月,美国按揭贷款支持的证券化产品总额达到5.7万亿美元。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导致的金融机构大量发行的次级按揭贷款达到1.2万亿,占全部按揭贷款的14%。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

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原因分析

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原因分析 !钟滨 !"世纪#"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并购风起云涌,仅$##%年至今,全球金融并购就出现了几大手笔,如$##%年&月’日,美国花旗公司和旅行者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的新集团定名为花旗集团,价值()"亿美元,拥有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的$亿家公司及零售客户。能够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基金管理、证券交易等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年!月$日,法国排名第二的兴业银行和排名第五的巴黎银行宣布合并,组成法国第一、欧洲第三、世界第四大银行。在亚洲,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正在作为解决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金融体系深层次问题的良方而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并购活动大大改变了国际金融业的格局,也成为当今国际金融界的一个热点,是什么原因促使这股浪潮席卷全球并且持久不衰?我们如何看待这股浪潮?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全球金融业并购的动机 $*价值最大化动机 一般而言,公司的价值取决于预期未来利润的贴现值。而并购能从两个方面来增加未来利润,即通过降低预期的成本以及通过增加预期的收入。而金融业的并购对预期成果的影响重要体现在: !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并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取消某些重复的业务设置并相应地裁减员工,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可能获得管理上的协同效应(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财务上的协同效应,(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使成本收入率降低,资产回报率提高。据所罗门兄弟对美国+"家大银行调查,从$##!,$##(年,合并后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从$-提高$*!#-,股东收益率从$)*’-提高到$+*#-,在获取规模效应的同时,并购也使一些相关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成为可能。商业银行成为“金融超市”创造了更多销售机会,提高了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达到了范围经济的效果。 "降低市场进入成本。竞争的加剧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规模萎缩,利润下降,迫使其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业务开拓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发展,二是并购。除了创新业务之外,银行一般都不愿意采用内部发展的办法。因为一方面市场容量有限,作为后发者难以获得优势;另一方面,银行业务对技术与经验的要求甚高,而积累这种技术和经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收购一家经营目标业务的老牌金融机构更易认人接受,成本相对降低,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例如,德意志银行收购摩根?建富,荷兰./0集团收购1234567银行都是为了向投资银行领域扩张。 #增加市场力量。一般来说,并购导致的金融机构规模增大,使得企业市场(垄断)力量增强,企业对金融产品价格的控制程度增加(如提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利率);更进一步,通过并购形成巨型的金融企业,使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太大所以不能倒闭”的情形,令企业能够从政府那里取得更多的支持。 $追求竞争优势的转移。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竞争优势时,单纯地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组织资本和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这时,并购的动机就在于通过与目标机构的融合,达到转移竞争优势的目的。而且这种转移可能是双向的,会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例如,日本三菱银行擅长于日本本土和零售业务,而东京银行作为外汇专业银行其国际业务和批发业务居日本各银行之首,两者的合并可以相得益彰,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 !*非价值最大化动机 !经理的角色。金融机构经理人员的行动与决策并非总是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一致。尤其是经理人员与其所有者的身份不同。而且资本市场不完善时更是如此,在并购决策中,经理人员可能主要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例如,为了通过管理更大的公司而获得满足感或是更多的报酬,这样的话就有可能仅仅是为了扩大公司规模而进行并购。虽然这样并不能增加公司价值;另一种情形是为了保护自身的位置而进行保护性收购,从而避免被别人收购,虽然这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金融机构的并购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能够便利或阻碍并购的发生。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政府通过鼓励并购的办法来解决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遇到的麻烦。 二、促进并购的外部环境力量 并购作为金融机构一项重要的经营战略决策,应该被认为是企业对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一种战略反应和战略调整。而对 行业透析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自9.11事件之后,随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经济的复苏,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先后17加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从而发生。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起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产生了金融危机。针对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中国经济的现状,本文探讨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市场,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 二、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被转移出去了。 三、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持续加息,房地产业开始趋冷,一些借款买房人不能按期还贷而违约,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一些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如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出现亏损以至破产。同时,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也随之变成了垃圾债券,它的价格下跌引起了投资于此机构出现财务困难。投资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纷纷要求赎回投资,造成基金公司流动性困难,不得不暂停赎回,这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不肯拆出资金。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从银行和债券市场都无法融到资金,次级债危机就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引起了造成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下跌。

次贷危机根源及对中国的影响课后练习题

次贷危机根源及对中国的影响课后练习 判断题:1、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提高利率。正确答案:B 2、中国应提防房地产市场的危机。正确答案:A 3、IndyMAC银行倒闭标志着次贷危机蔓延到了美国房贷优质贷款市场。正确答案:B 4、次贷危机与传统的金融危机发生机制及传导模式完全不同。正确答案:A 5、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产的替代性,可以增加流动性。正确答案:A 单选题: 1、促使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降息阶段是()。正确答案:A A、2001.1-2003.6 B、2003.6-2004.6 C、2004.6-2006.6 D、2006.6-2007.6 2、次贷危机是指爆发在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中()的危机。正确答案:C A、优质贷款市场 B、Alt-A贷款市场 C、次级抵押贷款市场 D、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3、次贷危机爆发的标志是()。正确答案:B A、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倒闭。 B、2007年8月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破产。 C、2008年3月贝尔斯登濒临倒闭。 D、2008年7月美国IndyMAC银行倒闭。 4、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D A、直接影响很大,但间接影响很小; B、直接影响很大,间接影响很大; C、直接影响不小,间接影响不大; D、直接影响不大,间接影响不小。 多选题: 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正确答案:BD 1、 A、美国攻打伊拉克; B、美国提高利率水平; C、“911”恐怖袭击引发的恐慌; D、房地产价格下降。 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包括:正确答案:ABC 2、 A、世界储备货币超额发行; B、全球低利率政策; C、金融创新不断发展; D、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包括: 正确答案:ABCD 3、 A、注入流动性; B、降低联邦基金利率; C、下调再贴现率;

浅析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作用

无锡太湖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期货交易的风险及应对办法 经管系金融专业 学号:1212001 学生姓名:杨叶清

指导教师:陆裕基二〇一五年六月

浅谈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的作用 摘要:在跨国并购的今天,美国银行纷纷破产或转型的今天,投资银行在并购中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在并购中的动因,接着以美国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最大股东兼非执行董事收购中钢集团,以谋求来自中钢更高的收购价的案例来详细介绍投资银行在期间的作用,最后阐述中国投资银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关键词: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中钢集团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 一、引言 1.企业并购的动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通常情况下,企业既可以通过内部投资、资本的自身积累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发展,两者相比,并购方式的效率更高。 (1)并购可以让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处于动态的环境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尽可能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业采取内部投资的方式,将会受到项目的建设周期、资源的获取以及配置方面的限制,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并购的方式,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扩张,提高竞争能力,将竞争对手击败。尤其是在进入新行业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可以取得原材料、销售渠道、声誉等方面的优势,在行业内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2)并购可以突破进入壁垒和规模的限制,迅速实现发展。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包括:资金、技术、渠道、顾客、经验等,这些壁垒不仅增加了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的难度,而且提高了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如果企业采用并购的方式,先控制该行业的原有企业,则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迅速进入某一行业。另外,有些行业具有规模限制,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必将导致新的企业进入后产生生产能力过剩,加剧行业竞争,产品价格也可能会迅速降低。如果需求不能相应提高,企业的进入将会破坏这一行业原有的盈利能力,而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某一行业,不会导致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扩张,从而使企业进入后有利可图。 (3)并购可以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为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往往也要考虑并购这一特殊途径。企业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投资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经营,开发新市场或者利用生产要素优势建立国际生产网,在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抢占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1.1追求并购后的协同效应 所谓协同效用,即指企业并购重组后,企业的总体效益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的简单算术相加。这多发生在有较强关联性的企业之中。从经营协同方面来看,这种效应突出的表现在规模经济的实现上,通过规模经济,企业可以尽可能的使产品的单位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可以促使各个部门之间形成更专业单一的产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兼并也可以实现强强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极大

全球银行业并购原因透析

年代,特别是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并购风起云涌,仅年至今,全球金融并购就出现了几个大手笔,如年月日,美国花旗公司()和旅行者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地新集团定名为花旗集团,价值亿美元,拥有遍布世界多国家地亿家公司及零售客户,能够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基金管理、证券交易等业务在内地全方位地金融服务.年月日,法国排名第二地兴业银行和排名第五地巴黎银行宣布合并,组成法国第一,欧洲第三、世界第四大银行.这些并购活动大大改变了国际金融业地格局,也成了当今国际金融界地一个热点,是什么原因促使这股并购浪潮席卷全球并且持久不衰?我们如何看待这股浪潮?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地问题. 一、并购地原因 .银行数量过多和主营业务地吸引力下降是银行并购地直接驱动力.从历史上看,在美国,银行过多、过于分散是一个长期存在地问题,经过二十多年来地并购、整合,银行总数已从个减少至多个,但仍然比其它工业化国家银行地总和还要远远高出.亚洲国家同样也存在这些问题.表面上,很多亚洲国家地银行系统被几家大银行控制,但它们被数百家微型银行包围着.印尼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自从年印尼政府放松管理制以来,当地地商业银行数量翻了一倍,达到个,导致银行数量大量过剩.当前,在雅加达,每一百万人就有家支行.相比较,香港有家,美国有家,新加坡有家.在泡沫经济时代,即使金融机构日益增多,对它地服务还是供不应求,金融机构不需要像西方那样进行联合就能获得发展.而泡沫经济破灭后怎么样呢?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年代掀起了声势浩大地银行并购潮,年三井银行与太阳神户银行合并为樱花银行,年协和与琦玉两行合并为朝日银行,年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为东京三菱银行,年又有北海道银行与北海道拓殖银行合并.而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尼金融业也掀起了一股兼并热.这表明,过去泡沫经济掩盖了亚洲许多国家金融机构过多地弊端,而一旦泡沫经济破灭,并购整合也就不可避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银行主营业务吸引力下降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出现地一个问题.随着各国金融管制地放松和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大面积地推广和运用,银行地信用中介业务受到威胁,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各种市场信息都能直接显示在荧屏上,直接融资成本地下降和信息地公开使借款人对银行地依赖性减弱,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地地位削弱.年,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国际银行信贷总额为亿美元,占;国际债券融资总额为亿美元,占;欧洲债券总额为亿美元,占.至年,国际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逆转,当年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国际银行信贷总额为亿美元,占,国际债券融资总额为亿美元,占,欧洲债券融资总额为亿美元,占.(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第期年报)国际金融市场信贷融资份额和债券融资份额地根本性转变,使银行地传统地信用中介地位发生了动摇.今后银行更多地以一般地投资者或贷款者地身份出现在市场中,这种角色地转变使银行业更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市场和创新交易.而银行要涉足这些不熟悉地业务范围,最有效地途径就是通过实施并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银行管制地放松为并购提供了良好地外部条件.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地金融改革,以放松管制为特征地美国年代以来地金融改革旨在推动国内金融业提高与德、日等国大规模全能银行相抗衡地竞争力,为此联邦货币当局先后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年),《银行公平竞争法》(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法》(年),完全解除了“条例”限制.进入年代,美国金融当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银行业逐步向彻底解除管制迈进,年,《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及设立分行效率法》规定自年月日起允许银行全方位跨州经营业务.年《金融服务竞争法》地出台,使商业银行通过其分支机构全面经营证券成为可能.当然,伴随着这种“解除管制”,金融竞争将更加激烈,正是这种“解除管制”步伐加快地背景下诱发了兼并浪潮.此外,一些国家对银行业务地种种限制也不同程度进行放松,如日本,年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证券业务,同时,为了加快日元地国际化进程,日本政府不仅逐步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本文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和连接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两个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力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危机酝酿与形成的过程。 一、引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全面暴露,其危害尚在蔓延。这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二、原因分析 (一)金融创新产品: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 1.失控发放的次级贷款 (1)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与此同时,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也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利率持续走低带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蓬勃发展。 (2)“掠夺式”的放贷 2001~2005年的房市繁荣带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之所以大力发展这一业务,还由于不断上涨的房价使金融机构认为,一旦出现严重违约,他们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并通过拍卖而收回贷款本息。 次级住房贷款的发放达到了失控的局面。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4.5%的美国一到四家庭住房贷款总额,发展到2001年的1600亿美元、占5.6%和2006年的6000亿美元、占20%。 2.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次贷膨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的金融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二)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与制度漏洞 1.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 (1)利益冲突首先产生于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 据统计,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这使得评级机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余永定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余永定文章来源: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 2008-10-08 ] 共有0条点评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证券化的关系,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其次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这三个阶段。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经验教训。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发稿时,随着AIG(美国保险集团)品濒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经济已经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衍生产品信贷紧缩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空前繁荣。2001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2002年,笔者曾撰文指出:“从总体上看,还难以判断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否严重。但是在某些地区,房地产泡沫是严重的。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股票市场崩溃、投资者转向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税收优惠等,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则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许多人购买了超出自己偿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人们越来越对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失去控制而感到担心。”【1】正如经验一再证明的,当我们身处泡沫之时,往往难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而只能在泡沫破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警告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将会破灭,虽然这一预言一直没有应验,然而,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不但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美国还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或类似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这种局部、短暂的金融危机。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把东亚危机的发生归结于“裙带资本主义”、银行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弱、监管不力等等。与此同时,他们在世界各地大力推销盎格鲁-萨克逊金融模式。同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相比,更遑论东亚模式,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被视为最完美的、具有普世价值的金融体系模式。而发展中国家也诚惶诚恐地按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改造本国的金融体系。然而,当学生还未来得及交出令老师满意的答卷之前,老师自己却突然出了问题。谁说没有“后发优势”呢?

某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运作,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并购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银监会《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有关制度,以及并购业务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企业(以下简称“并购方”)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以下简称“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 并购可在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直接进行,也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间接进行。 并购方、目标企业以及并购交易涉及的关联企业,统称为并购交易各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并购贷款,是指农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以下简称“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 第四条并购贷款业务要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依法合规是指并购贷款业务的开展和运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相关政策和农业银行的相关规定。 审慎经营是指要全面深入了解并购业务,针对并购贷款业务比一般信贷业务更复杂、风险性更高的特点,将经济资本和综合效益相平衡的理念落实到业务经营管理中。 风险可控是指要通过严格准入条件、开展全面尽职调查、加强专业审查、规范贷后管理等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商业可持续是指并购业务不仅要实现并购双方企业优势互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农业银行而言,还要做到收益能够覆盖风险,在获取贷款收益的同时实现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收入等综合收益。 第五条并购贷款业务原则上由总行审批。 第六条对并购贷款的基本管理要求按照《中国农业银行信贷基本制度》、《中国农业银行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基本规程》等相关制度执行。 第七条对农业银行提供并购贷款的并购交易,原则上应由我行担任或与其他中介机构共同担任并购重组财务顾问,通过参与并购交易设计和实施,提高对并购交易风险的控制能力。 第二章并购贷款的一般性规定

投资银行参与的并购业务的案例

(一)2010年度中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排行榜 投中观点:投行热衷能源行业并购中金中信受益国企重组 近一年来,在国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鼓励并购重组激励下,中国并购市场趋于活跃,尤其在央企重组、资源类企业整合等方面的并购行为大幅增加。同时,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快速恢复过来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加快海外扩张步伐,跨境并购交易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 投中集团旗下数据库产品CVSource 统计显示,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球披露涉及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完成案例近1000起,披露交易金额超过900亿美元。其中,披露有并购财务顾问机构的案例达74起,涉及投资银行45家,其中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投行有32家。 基于以上统计,ChinaVenture 投中集团推出CVAwards 2010年度中国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排行榜,对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投资银行参与的,涉及中国企业的并购业务进行梳理,并分别根据其交易涉及金额和参与并购案例数量进行排名。交易金额排名方面,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分别以350.74亿美元、163.45亿美元和13.32亿美元名列三甲;而从参与并购案例数量排名来看,中金、华兴资本和中信建投名列前三

注1:并购交易所涉及的任何一方企业,其总部、主营业务或运营中心位于中国大陆,且并购交易已通过相关审批,并完成交易协议签订或资产交割; 注2::交易数量以涉及标的企业数量确定;若出现买方企业同时收购多家标的企业股权,则交易数量计为1起 (二)“投资银行并购业务” 产权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既然产权可以自由交易,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就必然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而这种优胜劣汰的兼并与收购,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对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经济效率的提高,往往是十分有利的。 近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已经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商业银行并购专题研究(doc 10页)

商业银行并购专题研究(doc 10页)

2008年上半年银行业银行并购经验及并购战略之选择 经济周期和并购周期的曲线高度一致。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整合阶段,只有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精密的整合计划的并购才有可能成功。我们认为国内银行海外并购可以选择以从香港和东南亚成熟地区到中东澳洲,再到欧美市场为主线。 经验表明,经济周期和并购周期的曲线高度一致。经济衰退后的复苏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并购浪潮。19世纪末以来全球5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中前四次均发生在衰退后的复苏期中。并购活动由弱弱合并,以强并弱逐渐转向强强合并,由国内并购转向跨国并购,银行逐步成为并购的主角;反垄断法的出台,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促使并购形式由较单一的横向并购逐步转向纵向。..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研究发现,在宣布收购日前后1个月的时间里,无论是大规模的收购还是小规模的收购,收购方的整体表现较差。2/3的并购以失败而告终。在银行并购失败的案例中,50%以上的失败原因是出在整合阶段,所以整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 通过大通曼哈顿,汇丰,瑞士银行等经典成功或

中,最近一次并购浪潮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又成为本轮并购的助推器。 从并购的演变趋势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并购活动由弱弱合并,以强并弱逐渐转向强强合并,甚至超强并购;二是反垄断法的出台,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促使并购形式由比较单一的横向并购逐步转向纵向并购,银行业务趋向全能化;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并购区域由国内并购转向跨国并购。 从并购主体看,第一次并购浪潮的主体是实业企业,当时银行的数量虽多,但实力普遍弱小,银行只是并购的配角,后来随着银行实力的壮大,银行逐步成为并购的主角。 三、并购成败的经典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研究几笔经典的案例希望获得银行并购中的经验教训,包括三家成功的案例和两家失败的案例。 成功案例一:大通曼哈顿的三次收购 大通曼哈顿银行在1990s经历了三次较为成功的并购,包括1995年收购化学银行,而化学银行在之前的1991年已收购了汉诺威制造商银行,2000年,大通曼哈

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上)

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上) 2002-05-22 20世纪后期以来,金融全球化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发展,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并且继续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运行方式。这种变化使国际银行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国际银行业并购及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向业务综合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发展。在21世纪,国际银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能银行时代、跨国银行时代、网络银行时代和银行再造时代。 一、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 银行业的兼并和收购(即并购)是当今与未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银行并购已经成为引起国际银行业格局变动的基本动力,是推动国际银行业进入全新时代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基本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银行业出现了盛况空前的银行并购浪潮,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堪称史无前例。如1996年的日本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美国大通银行与化学银行合并,1997年瑞士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的合并,都曾引起国际金融界的轰动。而1998年4月,美国的银行并购更是另人瞠目结舌,4 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定名为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7天之后,全美排名第五的美洲银行与排名第三的国民银行合并,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而成为全美第五大银行。1999年8月,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兴业银行宣布合并,组成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银行,定名为瑞穗金融集团,将日本银行业采取强强合并方式进行重组的改革推向高潮。当前正在进行的国际银行业并购潮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巨大、席卷全球、跨国并购和跨行业并购。在世界前10家大银行中除了个别银行外,几乎都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并购扩大规模的。 2.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原因 国际银行业并购经久不衰有其深刻的原因。从宏观因素来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大多数国家对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幵购案例 一、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长迅速,非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550亿美元。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给银行提供了商业机会,2007年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购入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仹,成为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此项幵购是工商银行最大的一笔对外直接投资。 2007年,工商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7万个网点,但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只有98家。工商银行的高层曾多次公开表达通过幵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迚行国际化扩张的关趣。他们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二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为了迚一步扩大其业务网络,加快迚入全球新关市场,着力将工行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 2007年,南非标准银行在全球1000家上榜银行中排名第106(非洲共有18家银行上榜)。穆迪对其长期信用评级是Baa1。标准银行是南非乃至非洲觃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幵购前,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是有政府背景的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持有约13.9%股权;第二、第三大股东别为南非

最大保险集团Old Mutual Group及Tutuwa Group,各有8.2%及7.6%股权,其他股东持股量不足5%。 根据幵购协议,工行支付了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收购成功后,工商银行将派驻两名非执行董事迚入标准银,其中一名担仸副董事长职务。双方还将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司,募集设立最少10亿美金的全球资源基金,旨在投资金属、油和天然气等自然矿产资源。 2008年,工商银行从标准银行获得了12.13亿兰特现金分红和价值5.89亿兰特的股票股息。据测算,工商银行从投资标准银行所获得的投资年回报率约为7.7%,高于国外债券投资。通过这项交易,工商银行将获得新的渠道和本土经验,为中国追逐非洲的原材料资源提供了便利。 截至2009年3月底,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共开展合作项目65个,其中已完成项目9个,包括联合牵头中海油服收购Awilco公司项目融资、承贷Premium集团和联一国际出口商品融资等。近日,由工行和南非标准银行组成的联合体又收到単茨瓦纳政府的正式委仸书,作为银团贷款的独家牵头行安排単茨瓦纳莫鲁卙勒B燃煤电站项目的8.25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和1.4亿美元搭桥贷款。据了解,此项目是至今非洲最大的电力项目,它将对工行在国际电力市场和非洲地区的声誉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11983484.html,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作者:吴渝璋 来源:《商情》2008年第03期 [摘要]由于房价的持续下跌和房贷违约率的上升引起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简称次贷危机)被认为是继亚洲金融危机后最严重的一次金融风暴。从去年七八月间爆发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许多公司因此遭受巨额损失甚至倒闭,欧美等国央行不得不紧急向市场注入4000多亿美元以缓解流动性不足。本文分析了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低利率贷款证券化房地产风险管理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 二、危机产生的原因 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

全球银行业并购的原因透析

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并购风起云涌,仅1998年至今,全球金融并购就出现了几个大手笔,如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公司(Citicorp)和旅行者公司(TravellerGroup)宣布合并,合并后的新集团定名为花旗集团,价值730亿美元,拥有遍布世界100多国家的1亿家公司及零售客户,能够提供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基金管理、证券交易等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1999年2月1日,法国排名第二的兴业银行和排名第五的巴黎银行宣布合并,组成法国第一,欧洲第三、世界第四大银行。这些并购活动大大改变了国际金融业的格局,也成了当今国际金融界的一个热点,是什么原因促使这股并购浪潮席卷全球并且持久不衰?我们如何看待这股浪潮?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并购的原因 1.银行数量过多和主营业务的吸引力下降是银行并购的直接驱动力。从历史上看,在美国,银行过多、过于分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并购、整合,银行总数已从12000个减少至9000多个,但仍然比其它工业化国家银行的总和还要远远高出。亚洲国家同样也存在这些问题。表面上,很多亚洲国家的银行系统被几家大银行控制,但它们被数百家微型银行包围着。印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从1988年印尼政府放松管理制以来,当地的商业银行数量翻了一倍,达到240个,导致银行数量大量过剩。当前,在雅加达,每一百万人就有450家支行。相比较,香港有230家,美国有225家,新加坡有140家。在泡沫经济时代,即使金融机构日益增多,对它的服务还是供不应求,金融机构不需要像西方那样进行联合就能获得发展。而泡沫经济破灭后怎么样呢?以日本为例,日本在90年代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银行并购潮,1990年三井银行与太阳神户银行合并为樱花银行,1991年协和与琦玉两行合并为朝日银行,1995年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为东京三菱银行,1997年又有北海道银行与北海道拓殖银行合并。而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尼金融业也掀起了一股兼并热。这表明,过去泡沫经济掩盖了亚洲许多国家金融机构过多的弊端,而一旦泡沫经济破灭,并购整合也就不可避免。 银行主营业务吸引力下降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出现的一个问题。随着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和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大面积的推广和运用,银行的信用中介业务受到威胁,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各种市场信息都能直接显示在荧屏上,直接融资成本的下降和信息的公开使借款人对银行的依赖性减弱,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地位削弱。1990年,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总额为5940亿美元,其中国际银行信贷总额为4300亿美元,占72.39;国际债券融资总额为310亿美元,占22.05;欧洲债券总额为330亿美元,占5.36.至1995年,国际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逆转,当年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总额为6282亿美元,其中国际银行信贷总额为3150亿美元,占50.14,国际债券融资总额为1208亿美元,占19.23,欧洲债券融资总额为1924亿美元,占30.63.(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第66期年报)国际金融市场信贷融资份额和债券融资份额的根本性转变,使银行的传统的信用中介地位发生了动摇。今后银行更多地以一般地投资者或贷款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中,这种角色地转变使银行业更积极地投身于创新市场和创新交易。而银行要涉足这些不熟悉的业务范围,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实施并购。 2.银行管制的放松为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以放松管制为特征的美国80年代以来的金融改革旨在推动国内金融业提高与德、日等国大规模全能银行相抗衡的竞争力,为此联邦货币当局先后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1980年),《银行公平竞争法》(1987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法》(1989

次贷危机成因浅析

题目:次贷危机成因浅析 论文作者: 2010年10

目录 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I II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I V 一、绪论 (6)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6) (二)文献综述 (7)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源起 (8) (一)次级贷款、次级债券的概念 (8) (二)CDO、CDS的概念 (9) (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情况 (10) (四)次级抵押贷款风险的转移和扩散过程 (13) (五)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 (14) 三、次级贷款危机产生的宏观经济原因分析 (15)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的房地产泡沫 (15) (二)金融自由化思潮导致的监管缺位 (16)

(三)让低收入阶层过度负债的不当社会政策 (17) 四、次级贷款危机产生的微观经济原因分析 (18) (一)市场过度竞争导致的风险假说 (18) (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 (19) (三)金融创新工具的过度使用使风险扩散和放大 (21) 五、应该吸取的教训 (22) (一)商业银行要慎重对待房地产金融市场 (22) (二)政府当局要完善监管机制和制度,消除监管真空地带 (23) (三)资产证券化要以优质基础的资产作为支撑 (24) 结束语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次贷危机的源起,包括次级贷款、次级债券的概念,CDO、CDS的概念,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情况,次级抵押贷款风险的转移和 扩散过程,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五个方面。其次,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解析了次级贷款危机产生的原因。其中,宏观经济原因主要包括扩张性货币政

最终稿: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号 20083190xxx (此项预科生不填) 姓名 佟傅 学习形式 夜大学 指导教师 专业 金融学 论文成绩 (不填)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

论文审题表(此表中标为蓝色的项目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论文的实际内容填写,其余不填)

论文评定表(此页为评阅教师填写)

目录 一、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 (6) 1、追求利润最大化 (6) 2、实现规模经济 (6) 3、追求新的竞争优势 (6) 4、化解当前的危机 (7) 二、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现状 (7) 1、中国银行业的并购实践 (7) 2、中国商业银行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8) 三、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趋势 (9) 1、银行并购将彻底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 (9) 2、外资银行并购中金融安全更加受到重视 (9) 3、国内商业银行将利用并购手段大举进军国际市场 (10) 4、商业银行并购的目的呈现多元化 (10) 5、商业银行并购的手段趋于市场化 (10) 四、国际银行业并购经验借鉴 (11) 1、并购目标和功能日趋多元化 (11) 2、并购形式向混合并购转化 (11) 3、银行并购方式多样性 (11) 五、对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建议 (12) 1、明确“渐进式”的并购目标 (12) 2、强化“战略性并购”的目标意识 (12) 3、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商业银行的并购动力 (13) 4、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13) 5、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框架,建立灵活高效的金融监管机制 (13) 6、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4) 7、发挥中国香港在银行业的特殊地位 (14) 8、加强并购后的整合 (15) 9、积极发展与国外银行的合作、联盟 (15) 参考文献 (1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