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纲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纲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纲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纲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纲要

(2007-2012年)

(征求意见稿)

1981年,我国开始试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国务院198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确定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一步确定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20多年来,自学考试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开放教育体系,为全体国民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供了制度保障,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社会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需要人们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培养创造力、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带来的各种挑战。终身教育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在构建全民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人们接受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竞相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自学考试既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又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定位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科学把握发展方向,推动机制和体制创新;实施结构调整,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重视学习过程,改革评价方式和手段,强化教育服务,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在巩固学历教育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不断提高自学考试教育质量,努力使自学考试成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为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2、发展方针

坚持“积极发展、开拓创新、规范管理、确保质量”的方针。

——坚持事业发展不动摇,坚持质量标准不动摇。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发展是主旋律的观念,强化核心竞争力建设,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规范,以规范保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考生的利益出发,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面向,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办人民满意的自学考试教育。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的战略,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强化与部门、行业的合作,创新机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创自学考试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发展道路。

——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模式,注重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巩固和扩大品牌优势,在多种教育形式中形成鲜明特色,确立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全面发挥并拓展其教育、评价功能;面向农村、面向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现结构调整;成为构建继续教育平台,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重要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具体目标:

1、实现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实现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相互衔接与沟通,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

2、科学把握质量标准,改进考试方式和评价手段,逐步建立科学化、多元化、规范化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实用的自学考试国家题库。

3、提高教材质量,建设一批自学考试特色教材,基本建立以开放教育理念为指导,适合自主学习需要的,符合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的教材体系,并形成主渠道畅通的自考教材发行体系。

4、强化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注重学习过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和覆盖全国的网络助学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学习服务体系。

5、建设全国统一的安全监控体系和考务指挥系统,进一步形成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制度健全、服务完善的考务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1、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自学考试工作队伍

加强自学考试管理队伍建设,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一支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自学考试专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在学术、专业、教材、评价等方面“四位一体”的作用。高等学校要把担任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作为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主考学校在专业建设、实践环节考核、助学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熟悉自学考试业务、年龄结构合理的命题教师队伍、大纲教材编写队伍和科研队伍。

2、完善考务考籍管理制度,建设安全高效的考试运行环境

继续开展考务考籍管理质量评审工作,健全和完善考务考籍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考。加大考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建成并运行全国统一的安全监控和考务指挥系统,实现考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建立健全考籍档案管理制度,实现考籍档案的电子化。建立高效快捷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安全保密和考风考纪工作,防止失泄密事件和集体违纪舞弊事件的发生,确保考试安全、公平、公正。

3、建立科学规范的命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

加强命题管理工作,强化命题保密措施,保证命题质量和试题安全。充分发挥三级命题体制的作用,逐步建立统考课程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推进和规范自学考试题库建设,改进命题方式,提高命题效率;完善对命题中心的管理与评估制度,加强对省级命题的监督和指导,推动省际协作命题,促进命题资源信息共享。加强命题研究,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命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改革考试内容,开展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方法试点,形成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4、加强专业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及课程体系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围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等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人才。实施专业结构层次的上移、下移,逐步拓宽开考专业的层次,推进专业和课程的结构调整,走出传统的学科型专业和课程模式,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建立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实践型的专业和课程体系。

推进专业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开展专科专业委托审批试点,建立对各省市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服务和评估机制。规范专业开考审批制度,推行开考专业公示制。完善学分制,探索从专业管理向课程管理过渡。完善专业委员会制度,合理配置专家队伍,改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审议作用。

5、加强教材建设,开发网络学习媒体

研究自考教材建设规律,组织特色教材建设,建立教材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教材计划管理,及时更新教材,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网络学习课件,建设符合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的现代化、立体化教材体系。做好教材供应工作,积极主动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打击盗版自考教材的活动。

6、加强社会助学,完善社会化学习服务体系

加强对社会助学组织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做好自学考试助学组织注册登记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调动高等学校、行业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组织参与助学的积极性。在坚持“教考分离”的基础上,依托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自考学习服务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助学,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开放性的助学服务网络。重视自学考试的教育过程和学习指导,开展过程考核试点,逐步建立科学严格的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体系。开展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7、积极推进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三个五工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建立和完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整合农村地区各类教育资源,进一步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村自学考试助学服务网络;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非学历证书教育;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和在职继续教育。

8、面向职业教育,建立与各类教育形式相互衔接、沟通机制

发挥自学考试优势,专科向职业教育转型,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与中职中技、高职高专等各类职业院校合作的试点工作,逐步实现与各类教育形式的相互衔接与沟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

9、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

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完善与学历教育相沟通的“双证书”制度,适应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劳动力就业和人才选拔评估的需要,进一步扩大与行业、部门和高等院校等的合作,提高开发项目的能力,打造品

牌项目,形成规模效应,满足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10、加强信息技术应用,逐步实现自学考试信息化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设自学考试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自学考试业务全方位计算机化管理。推进办公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积极建立和完善面向考生及社会的网络服务平台,发挥咨询、服务等功能。

11、加强科研工作,强化理论对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

围绕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工作,加强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对策研讨,做好“十一五”自学考试课题研究工作,将理论研究与改革试点相结合,为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理论和开放教育理念指导自学考试教育的工作实践。

12、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

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修订工作,确立自学考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完善和健全各项法规,建立工作评估制度,推动自学考试管理工作评估,以评估促发展,以评估促规范。

13、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营造自考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自学考试宣传工作的整体策划,充分发挥自办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各类社会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建立稳定的自学考试宣传渠道。注重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建立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为自考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重点建设项目

1、“三个五工程”

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个五工程”。在五年内,建立5000个示范性农村自学考试乡镇服务站,培养50万农村急需的"留得住、用得上"的本专科毕业生,使5000万人次接受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生产第一线劳动技能培训,为农村基层管理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为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服务。

2、题库建设

充分发挥各命题中心和各省命题机构的作用,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推进和规范自学考试题库建设。全国统考课程以题卡库和试卷库为主,确保能够提供满足考试需要的试题储量和备用试卷。省级命题课程和省际协作命题课程,以试卷库为主,保证够用为度。加强题库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题库方式命题技术规范,提升自学考试题库建设水平。

3、特色教材建设

组织示范性特色教材建设,在五年内,更新500门全国统编教材;依照开放教育理念,建设100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合考生自主学习的特色教材;选择30个专业,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开发约300门网络课件,逐步实现传统教材和电子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特色教材体系,

形成教材媒体建设的示范效应。

4、非学历教育“4321”工程

实施非学历教育的“4321”工程,在项目的发展中坚持自主、与行业部门合作、与高校合作、与国外合作4种开发方式相结合,在五年内将项目的数量增加到30个,打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2个“精品”项目,争取五年内实现非学历教育考试的年报考规模达到1000万人次。

5、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部分省市建立综合改革试验区,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主考学校工作机制、专业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学业综合评估、社会助学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合理布局各项改革,发挥试验区的示范效应,以试点推动各项改革工作。

6、学习服务中心

依托民办教育机构、职业院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挂牌建立一批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形成自学考试学习服务联盟,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学习指导和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习成功率,培养实践技能,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在符合条件的学习服务中心开展终结性考试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试点,探索建立课程学业综合评估制度,形成完善的社会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7、网络助学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搭建覆盖全国的网络助学平台,建立自学考试“虚拟校园”,提供网络课件、远程答疑、网络讲座、电子图书等远程学习支持,形成自考虚拟校园文化,提高考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为考生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考生提供学习服务,丰富助学手段。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自学考试工作的重要性。各级自学考试机构要根据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推进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凝聚力量、开拓进取,运用“序变思维、信息思维、跳棋思维”,积极探索自学考试发展的新途径,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战略转型,推进自学考试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形成合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自学考试工作,把自学考试的发展纳入教育总体规划,提上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各级自学考试管理机构必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统筹规划事业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改革发展的力度,探索总结不同类型地区的发展经验和途径,因地制宜、扎实有序地开展自学考试工作,努力实现发展目标。

3、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奠定事业发展基础

各级自学考试机构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确保在经费预算中自学

考试事业的投入达到应有的要求。多种渠道筹措事业发展的经费,完善经费管理制度,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合理安排经费比例,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优化运行环境,为自学考试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各级自学考试机构要充分调动自学考试几支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加强沟通和联系,明确各方职责、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争取各方支持,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广大的自学考试工作者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必须注意切实维护考生权益,解决考生实际问题,把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好、保护好,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习和考试环境,营造良好的事业发展氛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资料汇编 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吴晶、黄小希新华社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 列。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 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 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 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 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 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的认识

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认识 摘要 今天的中国,正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走向新的辉煌;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征程上谋划新的发展。教育,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在国际教育与人才竞争中存在着巨大危机:发达国家已经迈入知识型经济社会,而我国人处于工业化中期,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面临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一流的教育就没有一流的人才,也就建设不成强大的国家。这就需要我们对目前的教育进行较大的改革,对未来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相匹配。否则,教育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关键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体会 2010年7月8日,是一个注定要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重要节点。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的制定共分四个阶段:调研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和审议完善阶段。《纲要》的制定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社会主义民主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是全党全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伟大实践。《纲要》的制定充分做到了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凝聚共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全民参与。尤其在《纲要》文本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社会各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多年酝酿、数易其稿,现已正式出台了。近期,在区教育局的安排下,我认真学习了《纲要》全文。作为一所中学的党支部书记,一名教师,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我心潮澎湃、倍受鼓舞,感觉真正迎来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的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但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理念陈旧,对师、生的评价标准单一,甚至有偏差,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创造性思维缺乏、创造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不高等。 通过阅读《纲要》全文后我感受很深,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学校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管理育人意识。由学生科牵头,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小组,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队伍。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班主任始终是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工作中最辛苦的人。学校实施的《岳麓实验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目的就是落实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提供多种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树立一批优秀班主任的典型。通过班主任常规教育比赛,如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召开主题班会观摩、开展主题班会教案评比等,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年轻教师学习班主任管理工作,通过结对拜师和培训,学习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使班主任的后备力量得到加强。 (二)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学校坚持依法保障学生权利、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学习名人事迹、身边榜样以及法律知识、礼仪常规、校纪校规等内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育规划纲要》并不反对学校提高高考升学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现在就业压力大导致升学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办人民满意的高中不考虑升学率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比如现在GDP要讲绿色的GDP,下一步高中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时候提绿色的升学率,就是说把升学率作为一个结果,而不能作为唯一的目标,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使每一个学生全面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要把关系处理好,我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一部深厚的教育史。我国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中国的教育步入近代化轨道;当今教育愈加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展望中国教育前景,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学专家的努力下进行教育革新。高考制度亟待革新,学生学习需要民主自由,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 关键字: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现状弊端改革方向教育民主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曾指出:“教育的发生就根植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学习制作工具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经验中产生了原始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成熟;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政治条件具备;文字不断产生,文化积累增加,文化条件形成。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产生。 西周官学制度产生,国学和乡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学校形式。当时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当时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强调以礼治国。这些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

重视和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封建官学教育在汉代正式确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太学确立,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以儒家“人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教育思想,此后经过一代代儒学家的改造和发挥,融合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中国独特的教育学思想体系。提出以“修身为本”的主题思想,追求人格境界,即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注重教导人自觉修养人格,强调理性自觉原则。采用以学习和修养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教事”至“穷理”安排合理的顺序,及师生共同研讨。 封建教育制度和思想在大一统制度的影响下,形成教育的国家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传统特色造成了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的权威主义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弊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创造性。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先是从欧美输入,后又学习苏联。洋务教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进程。“五四运动”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教育开启新的历程,为革命培养了先进人才。在输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后,我国教育界人士创编了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及答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及 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及答案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9、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1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11 化本 1 班 李石磊 2011364142 一、中国教育改革背景 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的 30 多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仍存在一些不 足。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现在,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 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b5E2RGbCAP NO1. 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中国已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教 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高等教育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精英式教育”发展成“大众式教 育”;p1EanqFDPw 2、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3、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速发展。 4、高等教育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5、教师队伍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7、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8、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稳步展开,成效显著。 NO2. 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仍然突出。 中西部的教育明显落后于东部的教育。同一地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从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学历教育之间, 也不够协调。DXDiTa9E3d 2、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 3、教育行政化色彩较浓厚,学校办学自主权短缺。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这使得教育权利过于集 中于政府,而各类学校则往往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RTCrpUDGiT 4、国民总体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教育水平较差。 目前我国的整体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的素质仍然是较低的。目前大概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文 盲还在我们国家,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5PCzVD7HxA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1、学前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6

2020开放大学电大 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参考答案

2020公共行政学第十六章参考答案 版权归国家开放大学所有 第十六章行政改革 1、简述行政改革的原则。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2、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3、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4、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是哪些? 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5、简述行政改革的对策。 答:(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6、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

成都市大弯至佳实验学校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2014.9 —2019.9)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加快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诸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行政化倾向较严重,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国际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等。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北部新城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极点,正大力实施“五区”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区域人口必将迅速增长,生源竞争将日趋激烈。而在新形势下,老百姓更加关注子女能否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这既对学校的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并要求学校抢抓机遇,在更高的层面上主动、全面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奋力实现至佳人的“中国梦”。 (二)内部背景 五年来,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关心和支持下,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崇德、笃学、强体、创新”的校训,通过科学、人本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本文由shm052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测试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测试题一、填空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0 年 7 月 13-14 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国家中长期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共设有 4 部分,22 章,70 条,约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27000 字,实施时间是 2010 年 7 月 28 日。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4、《纲要》的“20 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发展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6、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7、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8、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与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9、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0、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1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与 12、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13、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与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1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日志 [转] 2011年招考《教育规划纲要》模拟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_。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_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_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4.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__教育投入_,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_学生健康成长_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_坚持德育为先_、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_。 7.《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_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_,重点是_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_,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8.《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_促进人的全面发展_、_适应社会需要_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_大力发展职业教育_、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10.《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_人才培养体制改革__、考试招生制度改革、_建设现代学校制度_、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1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_加强教师队伍建设_、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主题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七章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八章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九章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升级为国家战略 2008-12-19 07:26:31新快网-新快报“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于1994年。按照官方统计,珠三角指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该区域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占广东国土面积的14%。2007年,珠三角GDP总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通过,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再次加速 珠三角改革发展“国家级”蓝图浮出水面。昨日,一份规划期至2020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由国务院通过并发布。分析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国家名义出台该纲要,意味着呼吁多年的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再次加速。 该《规划纲要》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广东省政府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调研广东,同意了广东制定《规划纲要》的请求。随后,省委书记汪洋密集调研了广东各市、区。今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近200位各部委官员、学者组成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调研组在广东展开了密集调研。 然而,随着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迅速崛起,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上,部分区域的创新力度已超出珠三角。特别是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经济增速,从2003年起开始超越珠三角,双方差距渐呈扩大之势。 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方案中,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发展问题未能列入中央级规划,而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已被作为国家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率先启动。而在今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据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可能于近期出台。

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今天,有幸和两位教师朋友吃饭,席间聊到了关于教育问题,我唯一能拿出来说话的就是对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之不同的感悟,因为女儿有幸在初中毕业就跳出了中国的教育体系,高中拿新加坡奖学金出去了,高中毕业更是拿了耶鲁的奖学金去了耶鲁,现在在耶鲁大二,我开始关注西方的教育形式,因为孩子在那里,就把我的心给带到了那里,看了很多的海外论坛的教育故事,加上女儿给我描述的情况,我自认为,我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我用一个比方来描述我感悟的教育。 我用一万颗种子来比喻,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是一片大大的森林,,,用这片森林代表我们的人类社会,那么这一万颗种子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们,我们可以想象的当孩子们长大以后,每个人都会成为我们这片森林的组成部分,她们会变成森林中的仓天大树,灌木,瓜果,鲜花,也许还会有草原,湖泊,甚至杂草,毒物。。等等。这样的结果才是必然的,因为社会就是这样,森林当然也万物齐全,,,,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家长就是种植和培养这一万颗种植的人,但现在国内的教育体制的确没有让每颗种植都播种到了适合的土壤里,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严重的限制了这样的方式,我们使用的是,千篇一律,选拔人才也是统一考试,这就像我们把各类品种不一样的种子,都统一的种到了一个土壤里,结果可想而知,使得我们有很多的种子真的没有最后长成她们本来的模样,这就是中国式教育。 在西方,孩子们从小就按天性培养,先播种到土壤里,任其生长,大点了,能辨出每颗种子的优势的时候,才开始分类,每颗种子都能按自己的去向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土壤,比喻就是这样。 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第一,教育管理者该给教育一个大的生长环境,提供一个热带雨林般的生长环境,第二,家长,从小细心观察自己孩子是什么的一颗种子,努力让这个种子种植到最适合她的土壤里,并对这个种子的类别要从自己心里进行认可,这非常重要。第三,老师,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以最适合的养分,而不是分班,分类,分名排辈的统一施肥。教育的方向就是-----国家给予教育的良好的大环境,家长和老师给予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教师给以最好的引导,当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能发育成每颗种子该长成的,同时又是最丰硕果实。

201x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

2019电大公共行政学第十六章自测答案单选 多选

问答题 6.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 (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 (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7.简述政府再造的原则。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型政府—将竞争机制引进服务当中去; (4)有使命感的政府—转变规则导向型组织; (5)结果导向型政府—按结果而不是按投入进行拨款; (6)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而不是官僚制度的需要;

(7)企业家政府

—挣钱而不是花钱; (8)预防型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市场导向型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改革。 8.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哪些? (1)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 (2)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 (3)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 (4)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 (5)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9.简述彼得斯新的政府模式类型。 (1)市场政府模式 (2)参与政府模式 (3)解制式政府模式 (4)弹性化政府模式 10.简述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 (1)参与管理,是指工作人员介入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决策; (2)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 (3)对话民主; (4)公民社会。 11. 简述电子政府的特点。 (1)电子政府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对政府传统管理技术改造形成的,它具有技术领先的特点; (2)电子政府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开放政府。它打破了传统政府的封闭性。电子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 (3)电子政府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个虚拟平台,公众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可以批评政府和政府官员,大幅度地提升公众参与政府管理范围和程度; (4)电子政府打破了政府层级限制,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得不同层级的政务信息,有利于解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肠梗阻”现象,也可以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5)电子政府是以顾客为导向,可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1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划,其中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和统筹。我国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持续发展,却也依旧存在学科设置不合理,对师生家长吸引力不够,教学质量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高校自身改革,创办地区特色专业教学等方法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整体行业竞争力。 关键字:教育发展纲要;职业教育;学科设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国家再一次强调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些年,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学校积极改进,社会企业加大扶持,我国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如何准确发现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并精准的提出可以落实的解决之策,就是我国持续职业教育稳定发展的

重要保障。 1 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职业教育在信息大数据化时代正在发散越来越耀眼的光芒。我国当前市场化经济脚步越来越快,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市场供需类型数量变化极快,只有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手一齐抓紧,才能为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的进步发展提供优秀的职业人才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相比普通教育更强调技术性与操作性,这正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可以依仗的优势。随着普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研究生已经不像过去一样是什么新鲜的特殊身份,甚至在近些年出现了毕业季“人口过剩”的现象,一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况。招聘企业在高技术职工的需求量上存在缺口,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大批的高技术人才,所以职业教育高校在现今社会背景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 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其中应该放在首位的一定是常提常新的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在《纲要》中也有指出要将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一线城市的大中型职业技术高校中,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明显,可是在一些二三线城

中国教育改革建议

中国教育改革建议 ——作者:渊夏 三字经所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其实我们的祖先已经给我们非常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时到今日我们的教育却如此让人匪夷所思。 本人主要从事高中物理一二三年级教学。根据古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针对中国教育改革方向的个人愚见。 一、首先是家长反省。 当今我们处于一种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各种压力接踵而至,让人喘不过气。 而我们本身的惰性是我们处理各种压力时,选择了逃避。为了一个冠冕堂皇逃避理 由,大部分家长选择了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所以便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出 类拔萃”,得到众人的赞许,为自己面对压力时寻找一点安慰。 这样的理由没有人去反对,也没有错。但是我们却错误地利用了这个理由,过分地追逐,甚至迷信“出类拔萃就是成功”。其实,学习只是获取成功的知识要素。 要成功还需要很多要素,比如情感体验与控制,发现问题时的责任感,思考问题时 的逻辑性,处理问题时的理性等等。 这些教育其实从孩子刚出生时,或者胎教时就应该开始了。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刚满月的婴儿很多事情它都懂了,只是没有能力用言语去表达而 已。不注意教育,就养成了坏习惯,等董事了再去改,就难了。 有一次我在妇幼保健医院看见一个家长给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头下放一个很高的枕头,我不知道这样的好处在哪里?还有一个家长给刚出生的婴儿穿上长袜子, 护士给婴儿洗澡时发现了,赶紧给扔了,并训斥了家长。这样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 婴儿残疾。其实,这些都是家长无知的表现。 孩子蹒跚学步时,偶尔摔了一跤,赶紧扶起来,踹两脚地板。告诉孩子摔跤怨地板,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学习依靠和说谎。小孩爬高时, 赶紧叫下来或者扶着凳子让他爬。这时增加了他对爬高的好奇和信心。等你看不见 时自己就没有防备的爬上去,结果凳子滑了,他摔下来。哭了,家长赶紧抱起来, 踹两脚底板或者对着凳子几巴掌。孩子得到了安慰,但是下次家长看不见时依然会 爬,因为他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摔下来。 其实,小孩子爬高是对事物认知的表现。我们应该鼓励他,但是要让他自己去做,大人不要帮忙。当他开始踩凳子时,凳子就会滑,这时他知道首先要控制凳子 不能跑,然后才可以爬高。如果凳子一直滑,他会放弃凳子寻找别的方式。总之, 他不会轻易摔着,就是摔倒了也不会很重,这时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再来!时间 久了,他从小就知道做事的先后顺序及怎样独立克服。因为,他自己知道摔疼的感 觉。这就是独立生活教育的开始。在此教育过程中,不但让他认识了自己,最重要 的是让他学会思考,促进大脑发育。 对于家长,从不要诱导或鼓励孩子在路边要零食吃。可以和他一起去正规的市场买,回家吃。吃饭时,能吃则吃,不想吃不吃。不要哄着或者强制孩子去吃。这 样他吃饭不会挑食,不会营养不良,更不会发胖。他对味觉也很敏感,知道饭的冷 热,也知道饥饱。 总之,在不同的阶段,孩子有不同的追求。让他追究属于自己领域的事情。不要强加,也不要根据大人的喜好去诱惑。大人要用朴实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西南大学《行政改革》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职能的属性的选项是() A:公共属性 B:法定属性 C:政党属性 D:执行属性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新政府管理的最求与改革布局的内容包括() A:树立领导权威 B:确立新管理职能 C:坚持有效管制 D:强化行政权力 参考答案:B 3:[论述题] 简答题: 政府职能的一般结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包括了: 第一,政府在政治领域的职能 第二,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 第三,政府在社会领域的职能 第四,政府在文化领域的职能 4:[论述题] 名词解释: 政府职能 参考答案: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中依法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财政的主要特征的选项是()

A:公共性 B:法制性 C:区域性 D:民主性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事行政的一般原则的选项是() A:以人为本 B:任人唯贤 C:德才兼备 D:因人设岗 参考答案:D 3:[论述题] 简答题: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哪四种模式? 参考答案:第一,强市场弱政府模式 第二,强市场强政府模式 第三,弱市场强政府模式 第四,弱市场弱政府模式 4:[论述题] 名词解释: 人事行政 参考答案:人事行政是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和对国家公务员的直接管理活动。1:[单选题] G2G的含义是() A: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B: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C: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D:政府对事业部门的电子政务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的选项是() A:自主性 B:非营利性 C:自治性 D:非志愿性 参考答案:D 3:[论述题] 简答题: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有哪三种模式? 参考答案:第一,政府支配模式 第二,政府和社会组织并存模式 第三,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4:[论述题] 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 参考答案: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形象三要素的选项是() A:政府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1978年以来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 1.1978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 2.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发【1979】73号) 3.1979年11月,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4.1980年10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通知 5.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1983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的通知【83】(教初字011号) 7.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8.1985年5月,教育部关于颁布《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通知 9.1986年5月,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家教委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的通知。 10.1986年6月,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 11.1986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幼儿园教师考核的补充意见 12.198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的通知

13.1987年3月,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劳人编【1987】32号)14.198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 15.1988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量办学几个问题的通知 16.1988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办好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意见 17.1989年6月,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18.1989年8月,幼儿园管理条例 19.1989年12月,国家教委关于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意见 20.1991年5月,国家教委关于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的规定的通知 21.199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2.1992年2月,国务院关于下达《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23.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4.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5.1994年7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26.1995年1月,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