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络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经络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经络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经络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经络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一、经络推拿的作用

1、调整经络系统,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枝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具有使气血通达全身,濡养组织器官之功能。人体是依赖它运行气血,发挥营内工外作用,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气血失调,百病皆生。经络推拿作用与体表引起局部经络反应,调整精气,通过经络影响到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

2、调整阴阳,人体为对立统一的整体,祖国中医以阴阳观念解释人体内部变化,当病邪作用与人体时,阴阳平衡遭到破坏,造成阴阳失调,如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症虚实,营卫不和,气血失荣。因此运用推拿手法,升清降浊,寒热清理,调和营卫,调理气血都属于调整阴阳范围。

3、调节脏腑机能,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大家都知道中医有句名言,“并存于体内而症显于外。”推拿按摩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刺激体表一些穴位对内脏功能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使内脏活动发生改变脏腑器官得到调节。

4、促进气血运行,气血是人体构成的基本物质,是人体活动的基础。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都需要气血的供养和调节才能发挥它的功能,人体若发生不适都与气血有关,若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将发生异常。

5、调整筋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推拿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活血化瘀,通畅气血舒筋活络,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痉挛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6、调和人体五行,推拿按摩按五行的归属,通过补虚泄实,调整脏腑机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经络推拿通过五行的生克刺激相应的经络,使其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

二、经络推拿操作程序

1、准备好推拿所用物品如毛巾,按摩油等。

2、协助除去衣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3、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施术体位。

4、让患者保持合适体位,以方便医生操作。

三、经络推拿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清洁肃静的环境,不宜过冷过热,以防感冒。

2、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饱胀、紧张时不宜进行操作。

3、可以选择一些皮肤润滑剂如凡士林,按摩膏等涂抹在患者施术部位。

4、医生选择合适的体位方便施术。

5、按摩时力度适中,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慢慢渗透,保护好患者皮肤,避免出现破损。

6、严格注意推拿禁忌症,如皮肤溃疡,有出血倾向者,是否有骨折等情况。

针灸按摩科适宜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灸 1、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遗漏、断针。采用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使用电针时,应首先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到零位。经常检查针灸是否完好,如不锐利或有弯曲时应及时修理,不易修直时应更换。 2、针灸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3、对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情绪紧张时,要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4、针灸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应诊病人,做好门诊病历及就诊登记,建立治疗观察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5、针灸室外作人员应坚持岗位学习,定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6、针灸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严禁在工作室内吸烟和喧哗。

二.推拿 1、凡需推拿治疗的病人,需经推拿室医生详细检查病情并根据病员的体质强弱、老幼、性别、肥瘦等不同情况选择推拿部位及手法后,选好适当的体位,让病人暴露治疗部位,术者应按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施术治疗。 2、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在进行治疗时要严肃认真,不得与病人开玩笑、聊天等。 3、在治疗室推拿时,术者要文明施术,选用手法要得当,不得为省力用肘部或脚跟等粗暴手法,更不能敷衍了事。 4、在保健性推拿时,病人应穿背心、裤衩、盖好按摩大单后可从上而下,先背后腹,先上肢后下肢,先舒盘扣点穴的原则进行施术。

5、推拿医生应坚持不懈的练功,不断提高推拿技术,真正达到有力、持久、均匀、深透的手法要求。 6、推拿医生在治疗后应及时洗手,注意清洁卫生。 7、推拿室工作人员上班时,不得在工作室内吸烟、喧哗。 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

***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中医诊疗方案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 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2 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4 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 1 各种急性传染病。 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烧伤,烫伤。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严重心脏病,肝病。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

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1 适用技术范围 本指南适用灸类技术包括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热敏灸技术、雷火灸技术及推拿类技术等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2 管理要求 2.1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灸类技术、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2.2 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灸类技术、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2.3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灸类技术、推拿类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灸类技术、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传染病时不应参加诊疗工作。 2.4 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建议其治疗前沐浴。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口罩。 2.5 医疗机构必须督查中医灸类技术、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3 空气通风与消毒 3.1 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以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 3.2 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要求: 3.2.1 空气消毒器。 3.2.2 紫外线灯照射。 3.2.3 其他合法达标的空气消毒产品。 3.3 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4 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4.1 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抹布、地巾等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或采用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如消毒湿巾。要求达到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4.2 诊桌、诊椅、诊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清洁为主,每天2次。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有效氯400mg/L~7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5 织物的清洗与消毒 5.1 床单、枕巾、椅垫(罩)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5.2 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6 手卫生设施 6.1 每间诊室应配备至少一套洗手设施及充足的手卫生用品,包括流动水、洗手池、皂液、速干手消毒剂及干手用品等。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6.2 应配备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6.3医务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以及手卫生用品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的要求。 6.4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7 操作要求 7.1 医务人员应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帽子、口罩,操作前后做好手卫生。 7.2 采用化脓麦粒灸,应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化脓麦粒灸。 7.3 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衣着宽松避免摩擦,防止破损,任其吸收,一般2~5天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或覆盖无菌纱布等,保持疮面清洁。7.4 推拿使用的治疗巾应一人一用一更换,头面部、下肢及足部应区分使用。每次推拿治疗前后,医生须按手卫生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 8 职业防护 8.1 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8.2 施灸物品燃烧易产生烟雾,尤其雷火灸,有条件者应安装排烟系统。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试行

盲人医疗按摩技术操作规(试行)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按摩适应证 二、按摩禁忌证 三、按摩注意事项 第二章常用手法操作规范 一、按法 二、摩法 三、推法 四、拿法 五、扌衮法 六、一指禅推法 七、揉法 八、点法 九、捏法 十、拨法 十一、叩击法 十二、擦法 十三、搓法 十四、抖法 十五、振法 十六、踩蹻法 十七、摇法 十八、拔伸法 十九、屈伸法 二十、扳法 第三章常见疾病按摩手法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骨伤科疾病 一、落枕 二、项痹病(颈椎病) 三、岔气 四、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紊乱) 五、急性腰扭伤 六、慢性腰肌劳损 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八、骶髂关节损伤 九、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十、肱骨外上髁炎 十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十二、梨状肌综合征 十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十四、踝关节扭伤 十五、跟痛症 第二节内科疾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 二、泄泻(腹泻) 三、便秘 四、胁痛(慢性胆囊炎) 五、不寐(失眠) 六、头痛 七、中风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八、面瘫病(周围性面瘫) 第三节妇科疾病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四、带下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五、乳癖(乳腺增生)64 第四节儿科疾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 二、疳积(消化不良) 三、便秘 四、咳嗽 五、夜啼 六、遗尿 七、能近怯远证(青少年近视) 八、小儿肌性斜颈 九、桡骨头半脱位 十、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十一、五迟(小儿脑性瘫痪)

第一章概述 一、按摩适应证 1.骨伤科疾病:落枕、项痹病、岔气、胸椎小关节错缝、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痛病、骶髂关节损伤、肩凝症、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梨状肌综合征、膝痹病、踝关节扭伤、跟痛症等。 2.内科疾病:胃脘痛、泄泻、便秘、胁痛、不寐、头痛、中风后遗症、面瘫病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乳癖等。 4.儿科疾病:小儿泄泻、疳积、便秘、咳嗽、夜啼、遗尿、能近怯远证、小儿肌性斜颈、桡骨头半脱位、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五迟等。 二、按摩禁忌证 1.骨折、关节脱位、骨与关节结核、骨髓炎、严重骨质疏松症。 2.急性脊柱损伤或有脊髓症状诊断不明确者。 3.严重心、脑、肺、肾、肝等疾病。 4.恶性肿瘤。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一、概述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是根据“体表—内脏相关”的理论,用手指按压体表穴位(多以腹部穴位为主,也可针对不同疾病选用背部、四肢及头面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证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痛症,如急性头痛、胸痛、腹痛,以及颈、肩、臂、腰、骶部的软组织损伤等。此外,对膈肌痉挛、心悸、昏厥、胸闷、喘息、胃神经官能症等常见病症,也有一定疗效。 三、操作方法 1. 滑动指压法:用较强的压力抵紧胸穴,以穴位处的结节状或条索状物为中心,顺着肋骨下缘或骨的表面来回滑动手指,使病人有较强的触痛感。此法适用于重症、急症及对穴位按压不太敏感者。此外,治疗软组织疾患时,在局部反应压痛点上用大幅度的较强滑动,其滑动方向与患处的肌肉走向呈十字交叉,称之为“大幅度滑动指压法”。手指深入反应压痛点内,着力于深部,反复滑动,称之为“深部滑动指压法”。 2.持续指压法:以中等强度的压力持续抵压胸穴,不滑动手指。此法主要适用于轻症、小儿、体弱者或对穴位过度敏感者。 3.其他:为使穴位保持较强的反应,用手指抵紧穴位可做持续震颤动作。对于腰肢穴及位于肌肉丰厚处的经穴,必要时可利用短捧(一端圆钝,缠裹纱布)压迫代替指压。 四、禁忌症 严重的肝病、出血性体质、脊柱及骨关节结核、妊娠期、过度疲劳者等慎用本疗法。 五、注意事项 1.指压的时间越长,疗效越持久。一般每次指压7~15分钟。急性病每日2~

3次,必要时可连续治疗2~3日,慢性病每日1~2次,7日为一个疗程,休息2~3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2.准确的取穴、足够的指压强度和维持一定的指压时间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指压时,用力应先轻后重,逐渐加强,切忌用力太猛,以免因刺激过重使病人难以忍受而影响治疗。 3.指压胸穴,偶而有少数病人会发生眩晕、恶心、心悸、出冷汗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面色白、四肢厥冷、脉膊细弱。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体质太弱、疲劳过度、精神紧张或指压的刺激过强所致,只要停止指压,让病人平卧(头部稍低)片刻即可恢复。如经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恢复的,可指压水沟、合谷、足三里等穴。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 【概述】 推拿疗法是医者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来调节机体的 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对绝大多数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和一些慢性内、妇、儿等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但对于恶性肿瘤、结核、骨折初期、皮肤溃疡、出血性疾病、灼伤等、则是本法的禁忌范围。【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推拿手法虽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绝大部分手法应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技术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 一、持久 “持久是指手法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在足够的时间乃不走样,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断断续续,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而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二、有力 “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因此,有力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所需要之力。

三、均匀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一致,幅度不可时大时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忽轻忽重,应使手法操作既平而又有节奏性。 四、柔和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温柔灵活,手法变换时自然、协调。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所以,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用力要缓和,手法不可生硬粗暴。 五、深透 “深透”是指患者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效应,深透是要求手法的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能够克服阻力,使手法的效应能转之于内,达到深处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 以上几个方面,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续运用的手法可以降低患者肌肉的饿张力和组织的粘滞度,使手法功力能够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是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 【常用的几种手法简介】 一、滚法 滚法是以小指掌指关节被侧附着在人体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吸定部位紧贴体表,频率为每分钟140—160次,使用于肩背、腰臂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推拿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推拿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推拿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推拿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以推拿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开展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并可开展其他科相关疾病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推拿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推拿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推拿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推拿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开设独立门诊,有条件的可进行二级分科,如设置内科推拿、妇科推拿、儿科推拿等。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断区、治疗区,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推拿科病房应设置治疗室,有条件的应当设置熏蒸室、药浴室,敷贴室、理疗室、练功室等。熏蒸室、药浴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推拿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中药浸浴设备、中医反射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远红外按摩理疗床、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等。 设置熏蒸室、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熏蒸(洗)设备、煎药设备、浴器、水温调节与定时装置、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脏腑经穴推拿技术

脏腑经穴推拿技术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概述】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是根据“体表——内脏相关”的理论,用手指按压体表穴位(多以腹部穴位为主,也可针对不同疾病选用背部、四肢及头面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学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内脏与体表密切相关。例如背部的背俞穴、胸腹部的募穴,就是脏腑的经气输注和聚集之处。内脏病变,往往通过经络反映到胸、背体表;而胸、背体表一些部位的按压刺激,也能通过经络传导到内脏及有关部位而产生治疗效应。根据这一原理,以手法推拿胸、背部的相应点(压痛点),即可通过经络而发挥其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并且还能治疗局部疾患及与脏腑有关的其他疾病。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基本内容】 本疗法穴位的选择有一定的讲究,简要介绍如下:

1.锁骨上部穴位 (1)锁上1:位于胸锁关节处,锁骨内端的上缘。将手指按入胸骨上窝,压向锁骨端。主治心悸、偏头痛、眩晕、耳部疾患、恶心呕吐。 (2)锁上2:锁骨上缘中点向内一横指,在锁骨的内侧面。将手指深入锁骨上窝,抵在锁骨内面。滑动手指时有细条索状物滚动,并有颞侧胀痛感,主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心悸、膈肌痉挛、眩晕;手指从锁骨上窝压向后下方再向内挤压,有麻胀感传至肩胛及上肢尺侧(小指侧),主治肩肿及上肢痛、落枕。 (3)锁上3:锁骨上缘与腋前线交点向内旁开一横指,垂直按压。主治牙痛(上齿)、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脏腑经穴推拿疗法 2.肩臂部穴位 (1)肩臂1:锁骨下窝处,在锁骨中线外一横指,皮下可触到一粗大的斜形肌束。在斜形肌束的上缘垂直压,有麻胀感传到上肢桡侧(大拇指侧);在斜形肌束的下缘垂直

压,有麻胀感传至上肢尺侧(小拇指侧);或压向锁骨转弯处,感应到肩前。主治上肢麻木、疼痛、震颤、肩痛、落枕。 (2)肩臂2:锁骨下方,锁骨中点内一指半处,向第l肋骨压。主治肩臂痛(臂后区,尺侧)。 (3)肩臂3:锁骨与第l肋骨间,在胸骨旁线上,垂直按压。主治臂痛(臂后区)、肩胛骨内侧缘痛。 (4)肩臂4:第2肋下缘,锁骨中线稍外方,抵紧肋骨下缘向外上方按压。主治肩臂痛(臂前区)。 (5)肩臂5:第3胸肋关节的上面。主治肩臂病(尺侧)。 3,胸部穴位 (1)胸1:第4肋下缘,锁骨中线内侧一横指处。抵压肋骨下缘。 (2)胸2:第4肋下缘,锁骨中线外侧一横指处。抵压肋骨下缘。 胸1、胸2主治胁肋及上胸部疼痛、肋间神经痛、心悸、胸闷等症。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 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2 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4 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 1 各种急性传染病。 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 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 烧伤,烫伤。 5 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 严重心脏病,肝病。 7 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4.1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 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2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 120~160 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 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3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

目录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㈠电脑中频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㈡超短波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㈢微波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㈣特定电磁波(TDP)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㈤牵引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㈥骨创伤治疗(磁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医特色专科治疗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穴推拿技术

经穴推拿技术 经穴推拿技术是以按法、点法、推法、叩击法等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减轻疼痛、调节胃肠功能、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所致的痛症,如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痛经以及失眠、便秘等症状。 二、评估 1. 病室环境,保护病人隐私安全。 2. 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 推拿部位皮肤情况。 4.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三、告知 1. 推拿时及推拿后局部可能出现酸痛的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2. 推拿前后局部注意保暖,可喝温开水。 四、物品准备 治疗巾,必要时备纱块、介质、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腰腹部推拿时嘱患者排空二便。 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 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 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选用适宜的推拿手法及强度。

5. 推拿时间一般宜在饭后1~2h进行。每个穴位施术1~2 分钟,以局部穴位透热为度。 6. 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7. 常见疾病推拿部位和穴位: (1)头面部:取穴上印堂、太阳、头维、攒竹、上睛明、鱼腰、丝竹空、四白等。 (2)颈项部: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柱、大椎等。 (3)胸腹部:取穴天突、膻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等。 (4)腰背部:取穴肺俞、肾俞、心俞、膈俞、华佗夹脊、大肠俞、命门、腰阳关 等。 (5)肩部及上肢部:取穴肩髃、肩贞、手三里、天宗、曲池、极泉、小海、内关、 合谷等。 (6)臀及下肢部:取穴环跳、居髎、风市、委中、昆仑、足三里、阳陵泉、梁丘、 血海、膝眼等。 8. 常用的推拿手法 (1)点法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此法包括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等,临床以拇指端点法常用。 ①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亦可采用拇指按法的手法形态、用拇 指端进行持续点压。 ②屈拇指点法:屈拇指,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 端抵于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助力。前臂与拇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 ③屈食指点法:屈食指,其它手指相握,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前臂与食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四、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

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 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

推拿科专业技术操作规范

***市中医医院 推拿科 中医诊疗方案 ?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 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2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4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 1 各种急性传染病。 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烧伤,烫伤。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严重心脏病,肝病。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2.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3.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4.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5.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6.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7.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8.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

按摩师操作基本技能规范样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按摩师操作基本技能规范(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8316按摩师操作基本技能规范 Masseur operation basic skills specificatio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按摩师的操作基本技能 一.什么叫手法 所谓的手法,是指按摩师以已之手,肘,足或肢体的其它部位做着力点,按压在顾客的关节,肌肉,肌腱,经络或腧穴上,按照规定的操作技巧施力,从而达到保健,防病祛病解除疲劳的作用。 1.操作手法要求:揉和、深透、持久、有力、均匀。 揉和:是指手法的操作要自然流利,变换自如,切记粗暴强硬。 深透:是指手法的力度要直达病灶,而不仅是停留在表皮上。 持久:是指手法操作时,不能蜻蜒点水,要有足够的时间。 有力:是指手法操作时要有一定力度,以得气为准。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的速度及力度要从始至终保持一致。 2.按摩手法的最高境界: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3.手法的禁忌症: A.骨折部位,如某些开放性骨折. B.皮有破损处,如外伤,烫伤,皮肤病.骨质疏松,老人,女顾客经期要轻做椎间盘前突出者,禁按和踩. C.严重的心脑肺,肾病变者,如心梗,肺心病,脑血管病急症期。 D.孕妇的腰骶,腹部忌大力按压。 4.按摩过后出现以下症状属正常现象: 顾客有解除疲劳的舒适感,症状减轻;有酸麻、胀、温热感;有的按摩后出现疲劳腹泻,吃的多胃口大开,尿液多黄,肠鸣,呕吐等现象也属于正常的生理反映。但如果局部出现皮损,瘀血,骨折等属于不正常现象。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推拿技术操作规程——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推拿技术操作规程——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原理】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十二经筋不入内脏,循行都是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与十二经脉的体表通路基本一致。它行于体表,呈条带状,有聚散的特点,在关节部位聚结,在肌肉丰满处扩散开。经筋通过结聚,在结构上互相联系,在功能上互相配合,协调人体运动。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为: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部);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部);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循股外上行,结于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部)。另外,各经筋在循行中,还在踝、膝、股、髀、腕、肘、臂、腋、肩、颈等关节或骨骼处结聚,特别是足厥阴经筋,除结于阴器外,并能总络诸筋。 十二经筋依靠经络所输布的气血温煦濡养,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皮肉筋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在经气的调节下,阴阳经筋协调,维持肢体各部运动。故《素问?痿论》日:“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经筋病变多由寒热邪气伤及筋肉、痹阻气血所致,表现为经筋分布部位上的筋肉挛急、弛缓、疼痛等,甚则肢体不用,运动障碍。

肌骨系统病症是推拿治疗的主要内容。经筋损伤性疾病突出的共同点就是疼痛,其病机为“不通则痛”,推拿治疗时应强调局部取治、以痛为腧的原则,理筋手法可使患者痛觉耐受性提高,痛阈上升,松解痉挛,从而疏通局部气血,“通则不痛”。经筋损伤性疾病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关节功能障碍,运动关节类手法和关节整复手法可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恢复关节力学平衡状态。 【注意事项】 1.推拿前术者一定要修剪指甲,不带戒指、手链、手表等硬物,以免划破患者皮肤,并注意推拿前后个人的卫生清洁。 2.推拿前患者要排空大、小便,穿好舒适的衣服,需要时可裸露部分皮肤,以利于推拿。 3.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 4.推拿时术者要随时调整姿势,使自己处在一个合适松弛的体位上,从而有利于发力和持久操作。同时也要尽量让患者处于一个舒适放松的体位上,这样有利于推拿治疗的顺利进行。 5.推拿时术者要保持身心安静、注意力集中,从而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推拿,也可以同时放一些轻松的音乐。 6.推拿时,术者用力不要太大,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