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在临床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使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

应用:1)药物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代表药物地高辛、奎尼丁等2)药物剂量小、毒性大——代表性药物有利多卡因、地高辛等3)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代表性药物有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4)处于某些病理状况(如胃肠道、肝脏、肾脏疾病),应用上述药物治疗时5)合并用药有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或有中毒危险时6)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表现与某些疾病本身的症状相似,不能明确辩别时——代表性药物如地高辛、速尿等7)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或产生耐药性;或诱导和抑制肝药酶的活性;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时8)常规剂量下出现严重毒性反应时;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为药物引起的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时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受试动物

1首选动物: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一致。

2尽量在清醒状态下实验,动力学研究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

3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其他类型的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建议首选非啮齿类动物,如犬或猴等)。

4口服用药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

5受试动物数:以药时曲线的每个时间点有不少于5个数据为限计算所需动物数。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取样,尽量避免用多只动物合并样本。多只动物合并样本应相应增加动物数,以减少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建议受试动物采用雌雄各半,如发现药动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增加动物数以便了解药物在雌雄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的差异情况。对于单一性别用药,可选择与临床用药一致的性别。

药代动力学研究采样点的确定

1采样点的确定:采样点的确定对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有重大影响,若采样点过少或选择不当,得到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能与药物在体内的真实情况产生较大差异,由此计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就失去了意义。

2给药前采血作为空白样品。给药后的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包括药物的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采样点的设计应兼顾到这三个时相。一般在吸收分布相至少需要2个采样点,平衡相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至少需要6个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AUC0-t/AUC0-∞通常应当大于80%。为保证最佳采样点,建议在正式试验前,选择2~3只动物进行预试验,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审核并修正原设计的采样点。

测定血药浓度为何常选择血浆和血清,而少用全血?

1.血清与血浆的化学成分与组织液相近,并且内含药物直接与组织液接触并达到平衡,血浆和血清中药物浓度与药物作用部位浓度紧密相关,与药物的临床作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2.全血含有血细胞,血细胞中的药物暂时作为“贮库”,失去药理作用,且药物在血细胞内与血浆中的浓度比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全血不能作为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

3.血细胞膜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会妨碍药物浓度的测定

生物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1使药物从缀合物及结合物中释放出来,以测定药物总浓度。

2生物样品介质复杂,干扰多,预处理可纯化、富集被测组分。

3适应和符合测定方法所要求的灵敏度。

4防止分析仪器的污染、劣化,提高测定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

去除蛋白的必要性:

1使结合型药物释放以便测定总浓度。

2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形成,使提取比较顺利。

3避免与加入的试剂反应,干扰分析。

4防止污染仪器,恶化测定条件。

去除蛋白质的方法

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

原理:破坏分子内、分子间氢键。

常用有机溶剂: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

适用于极性较大、水溶性强的样品。

2加入中性盐

原理:可使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

常用试剂: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

3加入强酸

原理: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常用试剂: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5%偏磷酸等。加入量:血样-强酸(1:0.6)

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

原理: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常用试剂: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5%偏磷酸等。加入量:血样-强酸(1:0.6)

5超滤法

6酶水解法

7加热法

液-液提取法:适用于亲酯性药物

有机溶剂的选择

1 了解被测物与溶剂的性质,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选取;

2 溶剂对药物的未电离分子可溶,对其离子形式不溶;

3 沸点低,易挥散、浓集;

4 与水不相混溶(乙醚易引入水分,可用无水NaSO4脱水);

5 无毒,不易燃烧;

6 不易形成乳化;

7 较高的化学惰性和稳定性;

8 不影响检测。

有机相与水相体积:1:1或2:1

水相的pH值:

1 水相的最佳pH值的选择与药物的pka值有关。

2 对碱性药物,最佳pH值要高于pka值l~2pH单位;对酸性药物,要低于pka值1~2pH单位。目的:使约90%药物以非电离形式存在。

3 大多在碱性下提取,以除去酸性的内源性物质。

4 对于在碱中不稳定的碱性药物,可在近中性pH处用氯仿和异丙醇提取。

5 对于中性药物,在近中性pH提取。

提取次数:常用一次。

优点:较高的选择性,被测物能与多数内源性物质分离。

缺点:1易发生乳化。a 水相中加入适量的固体NaCl;b 轻微乳化,可适当离心;c 严重时可快速冷冻,再融化后离心。2 有机溶剂易挥散、有毒性,不宜自动化。

固相萃取法(SPE)

1原理:将不同填料作为固定相装入微型小柱,当含有药物的生物样品溶液通过时,由于受到“吸附”或“分配”或“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力作用,药物或杂质被保留在固定相上,用适当溶剂洗除杂质,再用适当溶剂洗脱药物。

2使用SPE小柱的一般步骤

适当有机溶剂(如甲醇)湿润小柱。活化填料,以使固定相表面易于和被分析物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除去填料中杂质。

水或适当缓冲液冲洗小柱。除去甲醇,以便样品与固相表面发生作用。

上样。使样品经过小柱,被测组分保留,流出液弃去。

水或适当缓冲液冲洗小柱。除去样品中的内源性杂质和其他杂质。

适当的洗脱溶剂洗脱被分析物。收集被测组分洗脱液,挥干后或直接测定。

分析方法的建立

1分析方法建立之前

需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使所拟定的分析方法避免受到代谢产物的干扰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测定。

2初步拟定分析方法后

进行一系列试验工作——选择最佳分析条件

同时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确认是否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

3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过程——是不可截然划分的

——为便于讨论而分别叙述

4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第一步:检测条件的筛选

取被测组分(药物或代谢产物)、内标物质的标准物质(对照品、标准品或符合标准的原料药)进行试验。

确定最佳检测条件和检测灵敏度(响应值)

色谱条件的确定

第二步:分离条件的筛选。空白溶剂试验;空白生物基质试验;模拟生物样品试验;实际生物样品的测试。

体外分析方法验证内容

特异性(系指当有内源性物质(其他组分)存在时,方法准确测定待测物质的能力。1内源性物质的干扰2代谢产物的干扰3配伍用药物的干扰4与参比方法的相关性)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精密度(用该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中待测药物的浓度与其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每次测定结果与多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偏离程度。表示该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即对同一生物样品每次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定量限(系指在保证具有一定可靠性(准确度与精密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能测定出生物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

稳定性(包括方法稳定性和样品稳定性)。

提取回收率(将生物样品中分析物提取出来供分析的比例)。

质量控制(将已知量的待测药物加入到空白生物基质中配制的模拟生物样品。用于整个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代谢产物峰的确定:

1 比较实际生物样品、模拟生物样品(或空白样品和对照)

2 由代谢产物的极性,初步判断其出峰位置;

3 在实际样品中峰面积随给药后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少;

4 结构已知的特定活性代谢物的测定,通过HPLC-DAD和LC-MS确证色谱峰的单纯性和同一性,与对照物质比较。

5 对于结构未知的代谢产物的测定,可采用LC-MS或LC-NMR进行结构的初步推测

标准曲线的一般建立方法

将药物对照品(溶液)加入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空白生物基质中混匀,配成已知药浓的标准样品,然后同待测样品一同按相同方法预处理后测定,将分析得到的响应值,对药浓建立标准曲线。

准确度测定方法:

取空白生物基质(如血浆)数份,照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制备至少高(接近上限)、中、低(接近LOQ) 3个浓度的质控(quality control,QC)样品,每一浓度至少5个样品。与随行的标准曲线同法测定(每个样品分析测定1次)计算。

精密度测定法:照准确度项下方法,取空白生物基质(如血浆)数份,分别在同一批内和不同批间制备高、中、低3个浓度的QC样品,分析测定。

批内RSD:每一浓度5~6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定1次,用随行标准曲线分别计算三个浓度的RSD。

批间RSD:每一分析批内每一浓度制备一个样品,每个样品测定1次;用随行标准曲线计算三个浓度(每一浓度5~6个分析批数据)的RSD

提取回收率与相对回收率的意义不同

提取回收率:考察生物样品预处理过程造成的药物的程度损失,表示有多少比例的药物自样品中提取供分析。

相对回收率:考察采用标准曲线可否准确计算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表示方法的准确度。

HPLC流动相使用注意事项

(1)尽量选用纯度高的溶剂,以保证良好的分离效果和较小的基线本底。

试剂的级别:色谱纯;水:重蒸水

(2)滤除不溶性颗粒,以保护泵和色谱柱。

过滤:0.45μm的微孔滤膜(水膜、有机膜)

(3)脱气,以保持基线稳定。(有气泡,柱压不稳,基线起伏)

方法:超声或过滤

(4)混合均匀(脱气可达到此目的)

(5)pH应符合色谱柱的要求,否则柱床破坏,柱寿命缩短。

HPLC色谱柱的维护

1样品和流动相中要除去大分子杂质和颗粒,尤其是样品中的蛋白质。以免柱头阻塞,柱子寿命缩短。

2流动相的pH值在适当范围内。(必须)

3用无机缓冲液做流动相后,应先用水冲洗,再用甲醇冲洗。(注意:一般C18色谱柱不宜用纯水冲洗,可用含低浓度甲醇水冲洗)

4长期使用后柱效降低,可照说明书依次用不同浓度的溶剂冲洗,使柱子再生。

反向色谱RP-HPLC优点:1.可将含水体液样品直接进样或只经简单去蛋白处理后进样,简化操作。尤其适用于测定含有极性药物或代谢物的体液样品。2.体液中内源性杂质多数为极性大的化合物,往往先于药物流出色谱柱,色谱图上这些杂质峰出峰较早,减少了对药物峰的干扰,且有利于及时再进样。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上样量对峰形的影响:

质量超载:脱尾,保留时间缩短。

体积超载:平头峰,半峰宽等于柱头样品宽度。

质量体积都超载:平头、脱尾

样品溶液不能过浓,否则出现局部超载;溶剂强度不能超过流动相强度,否则破坏色谱柱内平衡。

对内标物的一般要求

①内标物必须是样品中不含有的组分

②内标物保留时间与待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开R≥1.5

③内标物要有足够的纯度

内标物的选择原则如下:

①内标物与被测药物只相差一个化学元素

②内标物与被测物为同系物

③内标物与被测药物结构相似

④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结构不相似的化合物或药物,但其理化性质也必须与药物相似

免疫分析法基本原理

基于抗体和药物(抗原)结合时具有的专一性、可逆性和最适比例性,利用未标记抗原(被测药物)同标记抗原(标记药物)之间竞争抗体结合原理,建立药物浓度和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分析。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最适比例性。

三种基本试剂

1标记抗原(标记药物),提供可检测的信号(响应值)

2未标记抗原(药物),制备标准曲线时——指药物标准品或对照品测定时——指被测药物(标准抗原)

3特异抗体,标记抗原(药物)和未标记抗原(药物)竞争结合的蛋白

方法分类

1按是否加入分离剂

均相免疫分析(Homogeneous Immunoassay)

在某些免疫反应中,当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液中结合的标记药物与游离的标记药物中,有一种不产生信号或信号消失,因此无需将反应液分作两相,即可在均相溶液中进行测定,故称为均相免疫分析。

非均相免疫分析(Heterogeneous Immunoassay)

在某些免疫反应中,当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有在反应液中加入分离剂,将游离标记药物和结合标记药物分开之后,才能测出各自部分的标记药物浓度,否则测定的是两者的总浓度。由于这种信号的测定需将反应液分成液-固两相后,才能分别测定,故称为非均相免疫分析。

2按标记物的种类

放射免疫分析(RIA)

酶免疫分析(EIA)

荧光免疫分析(FIA)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游离的标记物F和结合的标记物B分离常用方法:

1沉淀法(将抗体视为普通蛋白质,采用蛋白沉淀剂使抗体-药物复合物沉淀,离心,上层为F,沉淀为B,可测定B 或F。)

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和右旋糖酐的分子筛作用,使吸附具有选择性,游离药物可通过分子筛被吸附,结合药物因分子体积大,不能被吸附。上清液为B,沉淀为F。)

3固相法(通过物理涂敷或化学结合方法将抗体结合在不溶性固相载体上,待抗原与抗体形成结合物B后附在固相物上,游离抗原F则留在反应液中。)

4双抗体法(在放射免疫测定系统中,当抗原与抗体(第一抗体)结合反应达到平衡时还不足以生成沉淀而处于“溶解”

状态,此时向以上系统中加入抗-抗体(第二抗体),则第二抗体与第一抗体特异性地结合,生成复合物沉淀。离心后,与抗体结合的标记药物(B)处于沉淀中,而游离的标记抗原于上清液中。)

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评价

优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取样量少,适合于大批量样品测定。放射免疫试剂盒的应用。

缺点:1、准确度和精密度不及色谱法,制备标准曲线时均采用“双样分析法”,即每个浓度平行测定两次后取平均值。

2、属非均相免疫分析,操作不能完全自动化

3、放射性污染

酶免疫分析法EIA方法评价

优点:①与RIA比,EIA无放射性,可避免对人体的放射性伤害,及对环境的污染。②酶标记物较稳定,半衰期可超过1年。③不需要温育,可采用均相免疫方法,不需将F与B分开。④酶免疫反应产生的信号用普通的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就可测定,不需昂贵的仪器设备。

缺点:不能直接产生信号,而必须要有其他试剂,如酶底物、辅酶的参与,才能完成酶反应,引起吸收光谱等变化后方可进行测定。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基本原理

电泳: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不同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

电渗流:毛细管壁内表面带负电,相应缓冲液带正电,形成双电层,高压作用下,双电层中的水合阳离子引起流体整体朝负极方向移动。

电泳淌度:溶质在单位时间间隔内和单位电场下移动的距离。粒子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失量和。

不同电荷离子因迁移速度(电泳淌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先后顺序:正离子,中性粒子,负离子

液-质联用流动相注意事项

禁用非挥发性盐与酸:硫酸盐、磷酸及其盐。

可用挥发性酸、碱或缓冲剂:如甲酸、乙酸、三氟乙酸、氨水、甲酸铵等。

体内药物分析第2章生物样品与生物样品制备在线测试及答案

《体内药物分析》第04章在线测试 《体内药物分析》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3:57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比色法虽具有快速简便、对仪器要求不高等特点。但灵敏度不高, A、只能测定出10ug/ml浓度以上的样品 B、只能测定出1ug/ml浓度以上的样品 C、只能测定出5ug/ml浓度以上的样品 D、只能测定出ml浓度以上的样品 2、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可达 A、1g/ml B、1pg/ml C、1ng/ml D、1mg/ml 3、虽具有荧光的物质数量不多但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化物质、药物及其代谢物或致癌物都有荧光现象。由于荧光衍生物试剂的使用,扩大了( )在体内药物分析和药物动力学的应用。 A、荧光分光光度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可见分光光度法 4、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彼此接近的程度 A、精密度 B、专属性 C、检测限 D、准确度 5、多种组分共存时,分析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A、精密度 B、准确度 C、检测限 D、专属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光谱分析法约占应用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总数的1/3,主要有 A、比色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远红外分光光度法 E、免疫分析法 2、由于受到体液中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和影响。故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也受到()的限制。 A、灵敏度 B、准确度 C、专一性 D、精密度 E、回收率 3、紫外分光光度法常采用( ),可以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A、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B、差示分光光度法 C、导数分光光度法、 D、双波长 E、红外分光光度法 4、常用相关系数r表示两种分析方法 A、相关系数r表示r=0表示两法完全不相干 B、一般要求两法的相关系数r≥,两法基本相干, C、相关系数r=1两法完全吻合 D、相关系数r越接近1说明两种方法越相关 E、没有可比性 5、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设立与建立的一般步骤 A、以纯品进行测定 B、以处理过的空白样品进行测定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文献 生物制药二班姓名: 学号:11610209

《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性 王英明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重要性 【摘要】本文从必备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讲授开设《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性,讨论了本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总结。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重要性 体内药物分析是由药物分析派生出来的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1,2]。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医药学及临床药学的兴起,特别是药物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使“给药方案个体化”、“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体内药物分析学科亦应运而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药学前沿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学期我院也开设了《体内药物分析》选修课,现就此谈一点看法与体会[3]。 1 为什么要进行体内药物分析? 1.1 可以选择最佳的给药剂量与给药方案,做到合理用药以往临床上对同种疾病患者,给予同样剂量的药物,可是治疗效果却差别很大。例如对癫痫发作患者施以同样剂量苯妥英钠治疗,过去认为每日300mg可以控制症状,而实际却不然。有人观察了200例,结果能控制发作者占28.5%,测得血药浓度为10~20mg/L;无治疗效果者占60%,测得血药浓度20mg/L。这就说明不能简单地依据表观剂量来推算机体的效应。要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必须对患者体液、尤其是血液中药物含量进行测定。根据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表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与作用部位药物浓度有关。所以根据个体病人的体液药物浓度监测后,制订给药方案是合理的。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地高辛、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狭小,与中毒浓度又相当接近,对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用药更有必要。因此,近年来国外已开展“给药方案个体化”、“治疗药物监测”工作。 1.2 有利于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某种药物或其制剂在体内行为即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过程,过去医师与药师主要靠自己的临床经验估计,而现代药学研究,通过测定药物的各种动力学参数,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生物半衰期(biologic half-life),清除率(clearance)、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等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设计也要了解该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作用原理和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故研究药物动力学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进行体内药物分析。 1.3 药物管理问题目前,药品普遍存在严重滥用现象,而且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如吸毒、运动员滥用药物等)。此外药物中毒也时有发生,这些也需要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尔后进行治疗。许多国家药典已将生物利用度作为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内容和依据。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也离不开体内药物分析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 2 体内药物分析的作用及特点

体内药物分析

第二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1.体内药分的对象:人体和动物体液、组织、器官、排泄物 2.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样品量少,不易重新获得;样品复杂,干扰杂质多;供临床用药监护的检测分析方法要求简便、快速、准确,以便迅速为临床提供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及中毒解救措施;实验室拥有多种仪器设备,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需相关学科参与。 3.体内药物分析样品的种类:最常用且易获得的分析样品有:血样、尿样、唾液和粪便。 特殊情况下:乳汁、泪液、脊髓液、胆汁、羊水、各种组织 4.血清:血清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的影响引起血液凝结而析出的澄清黄色液体,约为全血的30%~50% 5.尿液:尿液的主要成分:水、含氮化合物、盐类;体内药物清除主要通过尿液排出,药物以其原型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等形式排出;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尿清除率、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率的研究,并可推断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 6.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是指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时,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对待测组分进行衍生化,为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7.为何进行前处理? 1)药物进入体内除原药外还有多种形式存在 2)生物样品的介质组成比较复杂,尤其蛋白质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必须进行前处理 3)除去介质中含有的大量内源性物质等杂质,提取出低浓度的被测药物,同时浓集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使其在所用分析技术的检测范围内。 8.生物样品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待测药物测定的目的与浓度范围。9.去除蛋白质的方法:加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中性盐;加入强酸;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酶解法。 10.生物样品的分析由两步组成:样品的前处理(分离、纯化与浓集)和对提取物的仪器分析;提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提取的目的:从大量共存物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微量组分药物及其代谢物,并通过溶剂的蒸发使样品得到浓集,以供测定;提取法分为液-液提取法和液-固提取法。11.提取溶剂的选择:对被测组分的溶解度大,沸点低,易于浓集、挥散,与水不相混溶,无毒、化学稳定、不易乳化;最常用的溶剂是乙醚和氯仿。 12.被测组分的浓集:样品在提取过程中被测组分得到纯化但因微量的组分分布在较大体积的提取溶剂中,由于进样量的限制,被测组分量可能达不到检测灵敏度,故需将被测组分浓集后再测定;两种浓集方法:末次提取时加入提取液尽量少;挥去提取溶剂法。 13.分离前将药物进行衍生化的目的:使药物变成具有能分离的性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能力;GC 中的化学衍生化和HPLC中的化学衍生化。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进展 摘要】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能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各种信息。 随着近年的科技进步,体内药物分析发展迅速,更快速、更高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高自动化的分析方法已成为今后体内药物分析发展的新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本文综述了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进展。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分析联用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 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1]。体内药物分析借助于现代化 的仪器与技术来分析药物在体内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各种信息,有助于从生产、研究、临床使用等方面对药物作出估计与评价,从而改进和 发展[2]。目前,应用于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色谱法 色谱(Chromatography )技术具备分离和分析的双重功能,且有很高的选择性 和灵敏度,可同时分析结构相似的药物和代谢物等,一直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 谢物最强有力的手段。色谱法可分为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 相色谱法(HPLC)等。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为常用,特别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现已成为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并常作为体内药物分析中评价 其它方法的参比方法。 1.1 柱切换技术 柱切换技术(column switching, CS)是指用阀来改变流动相走向和流动相系统, 从而使洗脱液在一特定时间内从预处理柱进入到分析柱的在线固相分离技术。CS 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分辨率和选择性高;(2)使待测组分富集,灵敏度高;(3)在一个色谱网络系统中实现多个分离目标;(4)可在线衍生化,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 (5)在线纯化样品,使预处理过程自动化。CS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体内药物分析。 1.2 手性色谱技术 为了评价药物对映体的生物学活性,检查其光学纯度,近年来药物对映体测 定技术尤其是拆分和定量方法有了迅速发展。测定药物对映体的方法有直接法和 间接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待测药物浓度很低,一般采用直接法(即在色谱中 运用手性固定相或手性流动相添加剂)进行测定。目前,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应用 较为广泛的手性固定相主要有环糊精手性固定相、蛋白质手性固定相及Pirkle型 手性固定相。常用的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有手性蛋白、环糊精手性试剂、手性冠醚等。 1.3 超临界流体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新型色谱技术。超临界流体是 指物质在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一种物质形态,此物态的物质兼有气体 的低粘度、液体的高密度以及介于气液之间的扩散系数等特征。CO2是一个较理 想的流动相,在SFC中应用最为广泛。 1.3.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与质谱的联用是应用于药物分析中最为活跃的技术,能够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定量一次完成。目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文红梅等[3]用LC/ESI/TOF/MS测定了环维黄杨星D在Beagle犬血浆中的浓度,对环维黄杨星D在犬体内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

体内药物分析问答题

SPE: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1、简述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及特点 体内药分的对象:人体和动物体液、组织、器官、排泄物 特点:(1)样品量少,不易重新获得 (2)样品复杂,干扰杂质多 (3)供临床用药监护的检测分析方法要求简便、快速、准确,以便迅速为临床提供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及中毒解救措施。 (4)实验室拥有多种仪器设备,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 (5)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需相关学科参与. 2、简述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测定的方法? 平衡透析法、超滤法(UF)、超速离心法和凝胶过滤法 3、常见的生物样品有哪些?简述常用的去除蛋白质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样品有:血液,尿液,唾液,组织,毛发。 去除蛋白质的方法:(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2)加入中性盐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3)加入强酸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常用的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当pH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金属阳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带阴电荷的羧基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常用的沉淀剂有CuSO4-NaWO4、ZnSO4-NaOH等(5)酶解法在测定一些酸不稳定及蛋白结合牢的药物时,常需用酶解法。最常用的酶是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 4,生物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应考虑哪些问题? 目的:(1)使药物从缀合物及结合物中释放。(2)纯化与富集样品(3)满足测定方法对分析样品的要求。(4)保护仪器性能,改善分析条件 主要应考虑下列问题:(1)生物样品的种类(2)被测定药物的结构、理化及药理性质、存在形式、浓度范围(3)药物测定的目的(4)样品预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关系 5,用液液萃取发提取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时,应考虑那些影响因素? 要考虑所选有机溶剂的特性、有机溶剂相和水相的体积及水相的pH值等。 对所选用的有机溶剂,要求对被测组分的溶解度大:沸点低,易于浓集、挥散;与水不相混溶以及无毒、化学稳定、不易乳化等。最常用的溶剂是乙醚和氯仿等。提取时所用的有机溶剂要适量。一般有机相与水相(体液样品)容积比为1:1或2:1。根据被测药物的性质及方法需要,可从实验中考察其用量与测定响应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有机溶剂的最佳用量。PH 的影响在溶剂提取中十分重要。水相的pH随药物的理化性质的不同而异,但生物样品一般多在碱性下提取。这是因为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碱性物质,而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物质多是酸性的,一般不含脂溶性碱性物质,所以在碱性下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内源性杂质不会被提取出来。 6,固相萃取法的洗脱方式有哪两种?以亲脂性固相萃取柱为例,简述操作过程。 一种是药物比干扰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亲和力更强,因而在用冲洗溶剂洗去干扰物时药物被保留,然后用一种对药物亲和力更强的溶剂洗脱药物。另一种干扰物质较药物与固定相之间

药物分析简答题(部分来自历年)

1.简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药物时常用的方法,以及薄层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方法。 答: 1)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 2)规定一定浓度的供试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 3)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 4)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 5)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 1)杂质对照品法 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 3)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并用法 4)对照药物法 2.试述古蔡法测砷原理。操作中为何要加碘化钾试液和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醋酸铅棉花起什么作用? 答:1)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的砷盐反应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2)五价砷在酸性溶液中也能被金属锌还原为砷化氢,但生成的砷化氢的速度较三价砷慢,故反应中加入碘化钾及氯化亚锡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碘化钾被氢化生成的碘又可被氯化亚锡还原为碘离子,后者与反应中产生的锌离子能形成稳定的配位离子,有利于生成砷化氢的反应进行,还可抑制锑化氢的生成,因锑化氢也能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 3)锌粒及供试品种可能含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液中能产生硫化氢气体,与溴化汞作用生成硫化汞的色斑,干扰试验结果,故用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 3.简述薄层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的杂质,可采用高低浓度对比法检查,何为高低浓度对比法?答: 先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然后将供试品溶液按限量要求稀释至一定浓度作为对照溶液,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斑点定位。供试品溶液所显示杂质斑点与自身稀释对照品溶液或系列浓度自身稀释对照溶液的相应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4.药物分析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担任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答: 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完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 5.常见的药品标准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临床研究用药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 6.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 取样、检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和报告。 7.简述RPHPLC法测定有机含氮类药物时色谱峰拖尾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措施。 一、造成色谱峰( 不对称)拖尾的原因 1.色谱柱本身填装问题,筛板堵塞或填料塌陷; 2.柱头有污染;

体内药物分析

学科介绍 基本概念 体内药物浓度,尤其是血浆(或血清)药物浓度直接与药效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不同给药途径(如口服、吸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透皮等)可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浓度以及经时行为,并最终影响疗效。患者的生理因素(性别、年龄等),病理状态(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基因类型,吸收、代谢及分泌排泄功能,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经时行为。许多药物需经肝脏代谢或经肾脏排泄,所以对于肝或肾病患者,由于他们的肝脏生物转化及代谢功能降低、或肾脏的分泌排泄功能降低,往往会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进而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就是以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在给药后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指导最适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避免用药剂量过大及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学科特点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是样品成分复杂,被测组分含量低。 学科关联 体内药物分析学科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于生物医学及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巨大的要求和分析技术上的飞跃性进步。与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等学科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法 包括比色法(colorimetry)、紫外分光光度法(UV )和荧光分析法(Fluor )。光谱法虽然仪器简单、测定快速,但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低,本法不具备分离功能,受结构相近的其他药物、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因此用光谱法分析体液样品时,除少数样品外,一般都需经过组分分离、纯化等预处理过程。光谱法的灵敏度低,不适用于测定药物浓度低的生物样品。 色谱分析法

体内药物研究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

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

————————————————————————————————作者:————————————————————————————————日期: 2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 专业药学 学习中心衢州 姓名袁奕艺学号710013222002指导教师周新高 2012 年03月24日

一、文献综述 体内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动力学的各种参数,以及药物在体内转变、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从而为药物的生产、医疗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对所研究的药物做出估计与评价,对药物改进和发展做出贡献。随着体内药物分析的深入,必将对药物和人的内在关系作出更准确的表达和描述。 体内药物分析的首要任务是为临床药学和临床实际工作提供分析数据,这就决定了其独特的分析方法。1样品必须净化。供分析的样品来自不同生物体,组成复杂,干扰物质多。如体液和组织中的内源性物质的成分可以与药物结合,且干扰测定。因此测定前需进行不同程度分离、纯化,方可进行测定。2样品浓缩。一般而言,能供分析的样品量较少,其中所含药物及其衍生物的量更少,实际进行的是微量分析,另外,样品不易重新获得,所以经进化后的样品还应进行必要浓缩。3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样品若是临床药物浓度监测的分析,由于工作量大,故分析方法越简单越好;若为有关科研提供数据,则要准确性高;若与中毒解救有关,则要求越迅速越佳。4还需有一定为检测服务的仪器设备。总之体内药物分析的首要是适合体内样品中药物的灵敏性高、选择性好、准确可靠地分析方法。 生物样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常用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各种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和微生物法等,其中色谱法和色—质联用技术是体内药物分析的最常用方法。1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等,是分析混合组分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当色谱与质谱、色谱与核磁共振波谱联用时,更显示出其强大的分离分析、定性定量的功能。与其他方法相比,色谱法具有准确、精密、灵敏、专属、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作评价其他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参比方法。2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利用标记抗原与未标记抗原(被测物)与一定量抗体的竞争抑制作用的数量关系,来测定体内药物的含量。该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等,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较强、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3光谱分析法是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较早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灵敏度不高,但具有快速、简便、对仪器要求不高等特点。只要采用具有选择性的显色剂和反应条件,可不经分离提取等步骤,直接用于血药浓度监测和人群代谢分型研究。4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生物样品中被测物的放射性强度测定体内药物浓度。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定位定量准确等特点。微生物测定法主要用于抗生素类药物的测定,在适宜条件下,根据量反应平行线原理设计,通过检测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计算抗生素活性,具有灵敏度高、供试品用量少等特点。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首要任务,如何建立一个分析方法,建立的方法是否能应用于实际生物样品的测定这是从事体内药物分析研究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应根据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药物浓度大小、干扰成分的多少、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分析目的等因素,结合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实验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药品质量的优劣、使用是否合理以及使用后是否安全有效,最终是以临床征象和实际疗效决定。体内药物分析的开展对于药品质量管理、药物的临床应用和

体内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体内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A1 1、下列哪一步是体内药物分析中最难、最繁琐,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A、样品的采集 B、样品的贮存 C、样品的制备 D、样品的分析 E、蛋白质的去除 2、体内药物分析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不包括 A、HPLC法 B、酶免疫分析法 C、毛细管电泳法 D、放射免疫分析法 E、紫外分光光度法 3、体内药物分析特点描述不相符的 A、体内药物分析影响因素少 B、样品复杂,干扰物质多 C、样品量少,药物浓度低 D、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E、样品在测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4、可用“相对标准差”表示的是 A、精密度 B、定量下限 C、专属性 D、准确度 E、线性 5、在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中,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一般应小于 A、10% B、15% C、30% D、80% E、90% 6、下列关于生物样品最低定量限说法正确的是 A、要求至少要满足测定2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B、是仪器能够测定样品的最低浓度点 C、要求满足测定C 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 D、应有至少2个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E、其准确度应在真是浓度的85%~115%范围内

7、在考察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时,建立标准曲线至少用几个浓度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10个 8、用于建立标准曲线,每一浓度每批至少测定 A、2个样品 B、3个样品 C、4个样品 D、5个样品 E、6个样品 二、B 1、A.<15% B.85%~115% C.80%~120% D.<20% E.100% <1> 、生物样品测定方法要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在定量下限附近相对标准差应 A B C D E <2> 、生物样品测定方法要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一般应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由于生物样品非常复杂,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时,样品的前处理十分重要,包括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要进行化学衍生化。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081555,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色谱法:HPLC法、GC法及其联用技术;(2)毛细管电泳法及其联用技术;(3)免疫分析法(IA):该法是以特性抗原一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常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免疫分析法(E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081554,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①样品复杂,干扰物质多,样品中除含有被测的药物和代谢物外,还含有内源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无机盐、色素等)和外源性物质(如共存药物),这些物质可干扰药物的测定,所以在测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②样品量少,药物浓度低,提取分离之后,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浓缩,同时要求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专属性;③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

《体内药物分析》第05章在线测试.

《体内药物分析》第05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紫外吸收-可见光谱的光区: C A、200 B、400nm C、200nm D、300nm 2、气相色谱法中各组分将按分配系数大小顺序,依次被载气带出色谱柱( A) A、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流出;分配系数大的后流出 B、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后流出;分配系数大的先流出 C、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大的后流出 D、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极性大的先流出 3、所谓梯度洗脱是指( D) A、流动相与固定液的比例可以改变流动相的极性及配比 B、被测组分以不同浓度梯度进样 C、配制被测组分溶液的溶剂的梯度浓度 D、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越大程序连续的改变以改变流动相的配比及极性 4、保留时间用(A )表示 A、tR B、VR C、n D、R 5、HPCE的分析时间一般不会超过( A) A、30min B、30s C、60min D、90min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气相色谱法中固定液必备的条件(ABCD ) A、对样品中各组分有足够的溶解能力 B、在操作温度下呈液态及蒸气压低 C、选择性好 D、与样品中各组分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2、40反相键合相色谱的流动相和一般液相色谱用流动相的要求一样:( ABCDE) A、化学稳定性好 B、不与固定相发生化学反应 C、对样品有适宜的溶解度

D、与检测器相适应 E、粘度小 3、毛细管是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的核心部件,目前常用下列(ABCD )方法来控制、减少电渗流及消除吸附。 A、动态修饰毛细管壁 B、毛细管内壁 C、采用凝胶柱和无胶筛分 D、采用毛细管填充柱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电动进样不如流体力学进样的重现性好 B、电动进样比流体力学进样操作简单 C、当毛细管在有黏性介质或凝胶时,无法采用流体力学进样,只能采用电动进样。 D、流体力学进样与电动进样都不是用体积来表示定量参数 E、在毛细管中当样品超载时,对分离度有利,会使峰变窄甚至使峰形绝对好看。 5、HPCE仪主要包括( ABCD) A、一个高压电源 B、一根毛细管 C、一个检测器 D、缓冲液贮瓶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达到pg/ml水平 错误 2、气相色谱法要求被测药物及其代谢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 正确 3、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为被测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与载气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被分离 正确 4、高效毛细管电泳的英文简称为HPEC 错误 5、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不仅能将药物与代谢物进行分离,还能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分析。

原料药分析方法开发流程

原料药分析方法开发流程 分析方法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起到的就是“灯塔”的作用,就是原料药及制剂开发、质量控制的标尺及眼睛,因此分析方法在药物开发过程中起到了领航员的作用。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原料药分析方法的开发流程。 原料药的分析方法开发一般分为两大部分:1、起始物料的分析方法开发;2、中间体及API的分析方法开发。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应该就是起始物料的分析方法开发先行,但就是一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就是中间体及API的分析方法先行开发。主要就是因为,在打通工艺路线时期或者就是文献调研的阶段,主要就是针对中间体及API的分析方法的工作。只有在工艺优化的中期或者中后期,对起始物料厂家基本选定时才会有针对性的启动起始物料的分析方法开发工作。虽然如此,考虑到逻辑顺序,还就是按照起始物料、中间体、API这样的顺序进行逐一介绍。 3、分析方法的开发

二、中间体 中间体分为过程控制及质量控制,过程控制主要监控反应进行的程度,质量控制就是制定中间体的中控标准。 1、过程控制方法 1)过程控制方法的开发 根究反应液的具体情况以及涉及物料自身的性质,中间体的过程控制方法可以选择TLC 或者HPLC的手段进行控制。一般在反应过程中主要关心的就是原料的剩余及产物的生成情况,所以确保在原料及产物峰周围没有干扰。如果有需要特殊关注的杂质,也需确保杂质的分离度、峰纯度等。

2)过程控制方法的验证 如果过程控制的方法只就是定性的检测,在方法验证时一般只需进行: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等方面的验证工作。如果涉及定量检测的方法,则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验证工作。 2、质量控制方法 1)质量控制方法的开发 对中间体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根据工艺优化的结果制定质量控制的限度,另一方面需要根据API质量的要求对中间体所涉及杂质的限度进行定量的控制。当然,质量控制方面不只就是杂质限度的控制,如果接下来的反应就是无水反应,上一步的中间体依然需要对水分的限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中间体的制备过程中,也会涉及GTI、手性杂质及重金属等杂质的研究。一般情况,此类杂质最好放在中间体的质量标准中进行,如果控制有难度或者在之后的反应过程中仍然会又引入及生成,放在之后的步骤控制或者API控制均可。 2)质量控制方法的验证 一般情况下,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均会涉及杂质的定量检测,因此中间体质控方法的验证均需要按照定量检测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验证工作。 三、API 同起始物料分析方法开发基本一致,在API分析方法的开发前期,首先需要进行有关化合物或者相似化合物分析方法的调研工作,其次进行杂质的分析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杂质选择有针对性的文献报道的方法为方法开发的基础,结合工艺本身,对分析方法进行逐步的优化。有关物质的制定,可以根据靠近终反应步骤的杂质谱以及最后一步反应的杂质体系进行制定。 溶剂残留的制定需要结合起始物料所涉及的溶剂,如果有与起始物料有差异的溶剂,那么差异溶剂需要在起始物料中进行控制;若能包含起始物料所涉及溶剂,可以将所用溶剂在终产品中进行控制,起始物料中只需进行干燥失重的检测。同时,还需要关注一些潜在的溶剂,例如:反应中涉及苯的衍生物,也需要关注苯的残留控制等。 3、分析方法的开发 根据不同的杂质种类,API的分析方法涉及到普通杂质、手性杂质、残留溶剂、基因毒性杂质、重金属等。 普通杂质:一般采用HPLC法,在进行分析方法开发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工作,查询各国药典标准、文献、专利中就是否收载了相同或同类化合物,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介绍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是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包括实验动物等机体)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获得各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药物生产、实验、研究、临床等各个方面对所研究的药物作出估计与评价,以及对药物的改进和发展作出贡献。 体内药物分析任务和对象的特点: 1、被测定的药物和代谢物的浓度或活性极低; 2、样品中存在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大多需要分离和净化; 3、样品量少,尤其是连续测定时,很难再度获得完全相同的样品; 4、工作量较大,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会成倍地甚或按指数级数增加; 5、往往要求很快地提供结果,尤其在毒物检测工作中; 6、实验室应有多种检测手段,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 7、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储存 一、样品的种类和选取原则:(一)血样: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是体内药物分析最常采用的样本,其中选用最多的是血浆。因血浆中的药浓可反映药物在体内(靶器管)的状况。而且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数据报道较多,可供借鉴。血浆是全血(whole blood)在加肝素、枸橼酸、草酸盐等抗凝剂的全血经离心后分取,量约为全血的一半。血清则是在血液中纤维蛋白元等影响下,引起析出血块,离心取得。血块凝结时往往易造成药物吸附损失。全血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匀,以防凝血。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数据,而全血的净化较血浆与血清麻烦,尤其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测定带来影响。但是一些可与红血球结合或药物在血浆和血球的分配比率因不同病人而异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全血。血样采取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血样取样时间间隔问题也常随测定目的不同而异。目前大都是测定原型药物总量。当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率稳定时,血药总浓度可以有效表示游离药物的浓度。但对低蛋白症或尿毒症患者,药物结合率降低,则在通常安全有效的血药总浓度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可显著增加。 (二)尿样(urine):尿样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研究、药物肾清除率和生物利用度等研究,以及测定代谢物类型等。体内药物清除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药物可以原型(母体药物)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形式排出。尿液药物浓度较高,收集量可以很大,但尿液浓度通常变化较大,所以宜测定一定时间内尿中药物的总量(如8、12、24小时内的累计量),需记录排出尿液体积及尿药浓度。尿药浓度改变不直接反映血药浓度,受试者肾功能将影响药物的排泄。尿中药物大多呈缀合状态,测定前要将缀合的药物游离。此外,采集尿液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多次取样,排尿时间较难掌握(尤其是婴儿),同时也具有不易采集完全的缺点。(三)唾液(saliva):唾液中的药物浓度通常与血浆浓度相关。样品易得,取样无损害,尤易为儿童接收。有些可从药物唾液浓度推定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但有些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在唾液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低得多,需高灵敏度的方法才能检测。唾液pH值6.9±0.5,每日分泌量1~1.5L,含有的主要电解质有Na+、K+、Cl-、HCO3-等,主要有机成分是粘液质和淀粉酶。采样一般是在漱口后15分钟,收集口内自然流出或经舌在口内搅动后流出的混合唾液(吸管内吸附的少量唾液用稀释液洗出),用2000~3000rpm离心15分钟,小心吸取上清液,进一步分离、净化。也可采用物理(嚼石蜡片、小块聚四氟乙烯或玻璃大理石)或化学(酒石酸、维生素C)的方法刺激,在短时间内可得到大量唾液,但药浓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体内药物分析教程

概述第一部分 体内药物分析是对体内样本(包括生物体液、器官或组织)中的药体内药物分析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代谢物或内源性物质的定量分析。物、)的重要手段。TDM和治疗药物监测( 药物在临床前研究阶段,首先在试验动物体内进行药代动力学和毒要对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安全性与有效代动力学研究;在临床研究阶段,性作出评价。这些研究中,建立有效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是首要任务。TDM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成为新的理念。指导个体化用药就是采用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方案的制定,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另外,监测和研究体内内源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也必须依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的检测和运动员体内违禁药物的监测,据体内药物分析手段和技术才能完成。 药物产生药理作用的强度与其在体内作用部位(受体组织)的浓度直接相关,而药物在体内主要依靠血液输送至作用部位,因此血药浓度即血液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可作为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的表观指标,样品。另外,尿液、唾液、头发和脏器组织等也可作为体内样品。药物它们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在体内的某些代谢产物常具有一定的生 理活性,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对母体药物的药理学与毒理学评价极为重要;其变化规律的异常改变也与某些疾病的往往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word

编辑版. 所以,体内特定药物代谢物和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物质也是体内药物分析的目标。 在测定体内药物及其特定代谢物或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时,除少数通常在测定之前要对体内样品情况将体液作简单处理后可直接测定外,从而为体内样品中药物的测定提供进行分离净化与浓集等样品前处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体内样品大都具有以下性质特点:①采样量少,采样量一般为数毫②待测物浓度低,不易重新获得。升至数十微升,且在特定条件下采集, -12-6-9干扰物质多,血样中含g/ml。③g/ml级,甚至低至10通常在 10~10++等大量内源性物质通常对测有蛋白质、脂肪、尿素等有机物 和NaK、定构成干扰;且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可与药物结合,也能干 扰测定。 ①体内样品需经分离与浓集,或经因此,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是:适当的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②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及专属性要求较高; ③分析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阐明繁琐费时。 低多较的浓度大产特药本样中所含物或其定代谢物物生-6-10目前,,)(10~10且难以通过增加体内样品量提高方法灵敏度。g/ml免疫分析法和生物学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色谱分析法、方法。质谱-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色谱分析法1. 联用法等,可用于大多数小分子药物的体内检测。目前色谱分析法,尤word 编辑版.

《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从必备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讲授开设《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性,讨论了本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总结。【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重要性体内药物分析是由药物分析派生出来的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1,2]。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医药学及临床药学的兴起,特别是药物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使“给药方案个体化”、“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体内药物分析学科亦应运而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药学前沿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学期我院也开设了《体内药物分析》选修课,现就此谈一点看法与体会[3]。 1 为什么要进行体内药物分析? 1.1 可以选择最佳的给药剂量与给药方案,做到合理用药以往临床上对同种疾病患者,给予同样剂量的药物,可是治疗效果却差别很大。例如对癫痫发作患者施以同样剂量苯妥英钠治疗,过去认为每日300mg可以控制症状,而实际却不然。有人观察了200例,结果能控制发作者占28.5%,测得血药浓度为10~20mg/L;无治疗效果者占60%,测得血药浓度<l0mg/L,;而有11.5%患者出现中毒症状,血药浓度>20mg/L。这就说明不能简单地依据表观剂量来推算机体的效应。要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必须对患者体液、尤其是血液中药物含量进行测定。根据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表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与作用部位药物浓度有关。所以根据个体病人的体液药物浓度监测后,制订给药方案是合理的。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地高辛、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狭小,与中毒浓度又相当接近,对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用药更有必要。因此,近年来国外已开展“给药方案个体化”、“治疗药物监测”工作。 1.2 有利于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某种药物或其制剂在体内行为即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过程,过去医师与药师主要靠自己的临床经验估计,而现代药学研究,通过测定药物的各种动力学参数,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生物半衰期(biologic half-life),清除率(clearance)、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等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设计也要了解该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作用原理和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故研究药物动力学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进行体内药物分析。 1.3 药物管理问题目前,药品普遍存在严重滥用现象,而且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如吸毒、运动员滥用药物等)。此外药物中毒也时有发生,这些也需要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尔后进行治疗。许多国家药典已将生物利用度作为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内容和依据。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也离不开体内药物分析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 2 体内药物分析的作用及特点 2.1 体内药物分析的作用体内药物分析的作用是: (1)为临床药学研究提供数据和分析方法; (2)应用于临床药物浓度的监测; (3)药物代谢动力学中应用; (4)受药物影响的体内内源性物质测定; (5)为药品管理和新药设计提供数据和信息。[!--empirenews.page--] 2.2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体内药物分析首要任务是为临床药学和临床实际工作提供分析数据,这就决定了其独特的分析方法。 (1)样品必须净化。供分析的样品来自不同生物体,组成复杂,干扰物质多。如体液和组织中的内源性物质的成分可与药物结合,且干扰测定。因此测定前通常需进行不同程度分离、纯化,方可进行测定。 (2)样品浓缩。一般而言,能供分析的样品量较少,其中所含药物或其衍生物的量更少,实际进行的是微量分析,最低检出量达10-1~10-3μg,甚至更低。另外样品不易重新获得,所以经净化后的样品还应进行必要浓缩。 (3)方法要简便、快速和准确。样品若系临床药物浓度监测的分析,由于工作量大,故分析方法越简单越好;若为有关科研提供数据,则要准确性高;若与中毒解救有关,则要求越迅速越佳。 (4)还需有一定为检测服务的仪器设备。总之,体内药物分析首要的是建立适合体内样品中药物的灵敏性高、选择性好、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目前常用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免疫测定法等[4]。 3 重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体内药物分析学科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无疑来自生物医学领域及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巨大要求和分析技术上的飞跃性进步。临床治疗中药物监测和制剂生物利用度测定是体内药物分析最初的用武之地。而目前随着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工作和药物代谢物分离测定工作逐渐成为新药开发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时,体

药物分析习题-(1).

药物分析复习题(红色是答案或提示) 第一章 一、最佳选择题 1. ICH有关药品质量的技术要求文件的标识代码是 A. E B. M C. P D. Q E. S 2. 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 A. 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 B. 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 C. 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 D. 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 E. 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 3. 盐酸溶液(9→1000)系指 A. 盐酸1.0 ml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 B. 盐酸1.0 ml加甲醇使成1000 ml的溶液 C. 盐酸1.0 g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 D. 盐酸1.0 g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 E. 盐酸1.0 ml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 4. 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0 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A. 1.5-2.5 g B. 1.6-2.4 g C. 1.45-2.45 g D. 1.95-2.05 g E. 1.96-2.04 g 5. 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A. 0.01 mg B. 0.03 mg C. 0.1 mg D. 0.3 mg E.0.5 mg 6.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的影响因素试验,疏松原料药在开口容器中摊成薄层的厚度应 A.>20 cm B.≤20 cm C.≤10 cm D. ≤5 cm E. ≤10 mm 7. 下列内容中,收载于中国药典附录的是 A. 术语与符号 B. 计量单位 C. 标准品与对照品 D. 准确度与精密度要求 E. 通用检测方法 8. 下列关于欧洲药典(E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EP在欧盟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 B. EP不收载制剂标准 C. EP的制剂通则中各制剂项下包含:定义、生产、和检查 D. EP制剂通则项下的规定为指导性原则 E. EP由WHO起草和出版 二、配伍题 [1-2] A. SFDA B. ChP C. GCP D. GLP E. GMP 下列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 D 1.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E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5] A.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不到1 ml中溶解 B.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不到10 ml中溶解 C.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0-不到30 ml中溶解 D.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 ml中溶解 E.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 ml中溶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