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何谓一二次调频

何谓一二次调频

何谓一二次调频
何谓一二次调频

所谓“一次调频”一般是指由发电机的调速器进行的,而“二次调频”是指当“一次调频”不能满足要求时由发电机的调频器所进行的频率调整

反应机组转速变化而相应调整原动机阀门开度的调节是通过调速系统实现的,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

反应系统频率变化而相应调整原动机阀门开度的调节是通过调频器实现的,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

一次调频:

各机组并网运行时,受外界负荷变动影响,电网频率发生变化,这时,各机组的调节系统参与调节作用,改变各机组所带的负荷,使之与外界负荷相平衡.同时,还尽力减少电网频率的变化,这一过程即为一次调频.

二次调频:

一次调频是有差调节,不能维持电网频率不变,只能缓和电网频率的改变程度.所以还需要利用同步器增、减速某些机组的负荷,以恢复电网频率,这一过程称为二次调频。

只有经过二次调频后,电网频率才能精确地保持恒定值。二次调频目前有两种方法:

1,由调总下令各厂调整负荷。2,机组采用AGC方式,实现机组负荷自动调度

简单的说,一次调频是汽轮机调速系统要据电网频率的变化,自发的进行调整机组负荷以恢复电网频率,二次调频是人为根据电网频率高低来调整机组负荷。

一次调频与二次调频

电网调频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电网频率进行控制—控制电网频率在50Hz附近的一个允许范围内。电网频率偏离额定值50Hz的原因是能源侧(水电、火电、核电……)的供电功率与负荷侧的用电功率之间的平衡被破坏而引起的。负荷的用电功率是经常在变化的,因此,电网的频率控制的实质是:根据电网频率偏离50Hz的方向和数值,实时在线地通过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和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调节能源侧的供电功率以适应负荷侧用电功率的变化,达到电网发/用电功率的平衡,从而使电网频

通过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自身频率/功率特性对电网的控制,通常称之为一次调频。它主要是由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F=f(P)和动态特性(PID 调节规律)来实现的;

电网AGC则是从电网的宏观控制上、经济运行及电网交换功率控制等因素上,向有关机组调速系统下达相应机组的目标(计划)功率值,从而产生电网范围内的功率/频率控制(LFC),称之为二次调频。率恢复到50Hz 附近的一个允许范围内。

发电机组调速系统一次调频静态特性机组原始工况:静特性曲线1(Pc1)上A点:机组目标功率:Pc1;机组实际功率:P1;机组频率:f1;调速系统调差系数(速度变动率):ep。

电网发生功率缺额,折算到讨论的机组:功率缺额:P3-P1;

一次调频作用:电网功率缺额,引起电网频率降低,如果不进行调节,则按静特性曲线1(Pc1),频率应降至f3,各机组根据频率偏差进行一次调

频,

与电网负荷

静态频率自调节作用一起,使讨论的机组增发了功率ΔPf=P2-P1,电网频率为f2(静特性曲线2(Pc1)上B点)。即讨论的机组与电网其它机组一起进行了一次调频,但电网频率为f2,不可能恢复到扰动前的f1。

二次调频作用:若电网二次调频将讨论的机组的目标功率由Pc1修正为Pc2,则机组调速系统静特性由特性曲线1(Pc1)变为特性曲线2(Pc2)。最后的调节结果为特性曲线2(Pc2)上C点:调速系统调差系数(速度变动率)ep、机组目标功率Pc2、机组实际功率P3、机组频率f1;电网的功率缺额得以补偿,系统频率也恢复到扰动前的数值f1。显然,电网负荷频率自调节作用(一次调频)仅在调节过程中起作用。

综上所述,电网在负荷扰动后,电网频率产生偏差,各机组的调速系统根据频率偏差Δf和(功率)调差系数ep进行一次调频,在较快的时间(8秒~15秒)内弥补了系统部分功率差值;在一次调频的基础上,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二次调频),修正相关机组的目标功率值Pc,通过调速系统的P

一次调频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速度变动率即永态转差系数bp范围为0~10%,实际值与设定值的相对偏差小于5%。

2.永态转差特性曲线的非线性度误差小于5%。

3.调速系统的迟缓率即转速死区小于0.04%。

0.001±4.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死区范围为0.500±Hz~Hz。分辨率

0.001Hz

各类箱式变电站的安装和运行要求

编号:SY-AQ-0259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各类箱式变电站的安装和运行 要求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on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box type substations

各类箱式变电站的安装和运行要求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箱式变电站放置的地坪应选择在较高处,不能放在低洼处,以免 雨水灌入箱内影响设备运行。浇制混凝土平台时要在高低压侧留有 空档,便于电缆进出线的敷设。开挖地基时,如遇垃圾或腐土堆积 而成的地面时,必须挖到实土,然后回填较好的土质并夯实后,再 填三合土或道渣,确保基础稳固。 (2)箱式变电站接地和零线共用一接地网。接地网一般在基础四角打 接地桩,然后连成一体。箱式变电站与接地网必须有两处可靠的连 接。箱式变电站运行后,应经常检查接地连接处,因不松动、无锈 蚀。定期测量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3)箱式变电站以自然风循环冷却为主。因此,在其周围不能违章堆 物,尤其是变压器室门不应堵塞,还应经常清除百叶窗通风孔上附 着物,以确保所有电气设备不超过最大允许温度。 (4)低压断路器跳闸后,应检查跳闸原因后方可试送。若送不成功必

高线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炼钢生产的方坯,通过热送辊道进入轧钢厂原料跨,根据工艺要求,可以热装的钢坯,直接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不可以热装的钢坯,通过翻坯冷床下线冷却,冷却后的钢坯,再通过冷坯上料台架入炉加热。 根据不同钢种的加热制度,钢坯在步进梁式加热炉内加热至950C ~1150C,再依据轧 制节奏的要求,由出炉辊道逐根送出炉外。出炉后的钢坯经过高压水除鳞装置除却表面的氧化铁皮,然后进入粗轧机组。出炉钢坯经检查如有缺陷,由剔除装置从辊道剔除。 全线轧机28架,为全连续布置,分为粗轧机组、中轧机组、棒材精轧机组和精轧机组,其中粗轧机组、中轧机组、棒材精轧机组各有6架轧机,线材精轧机组有10架轧机,全线无扭轧制。粗、中、棒材精轧机组采用平立交替布置,棒材和线材生产共用;线材精轧机组采用辊环悬臂式,45°顶交布置。 轧件经过粗、中、精轧机组的轧制后,由穿水冷却线进入导管,在夹送辊的夹送下进入线材轧制跨。进入线材轧制跨的轧件,在4#飞飞剪处切头、切尾,然后通过侧活套进入线材精轧机组轧制。轧件在线材精轧机组内一旦发生事故,4#飞飞剪立即启动,将轧件碎断, 防止后续轧件继续进入线材精轧机组。 根据所生产产品的规格,轧件在线材精轧机组内轧制若干道次后被轧制成成品尺寸。生产? 5.5伽~ ? 7.0伽的的线材时,保证速度为90m/s。 轧件在线材精轧机组内轧制后,进入由水冷装置和风冷运输机组成的控制冷却线。水冷线共有3段水冷装置,用于控制线材的吐丝温度。水冷后的线材由夹送辊送入吐丝机。 线材通过吐丝机后形成螺旋状线圈,均匀的铺散在散卷风冷运输辊道上。根据钢种、规格的不同,可以按照工艺制度改变风机开闭的数量、风机的风量、辊道的运行速度等参数,以调节线卷的冷却速度,保证线卷在理想的冷却速度下实现金相组织的转变,从而获得良好的金相组织和所需机械性能的产品。 线卷在风冷运输辊道上按照所需的冷却速度完成组织转变后,通过线卷分配器平稳地落入集卷筒内,形成外径为? 1250伽,内径为? 850伽的盘卷。集卷时线材温度为350~600C 当一卷线材收集完毕后,“快门”托板托住“鼻尖”,集卷装置的芯筒下降回转,将立卷翻成卧卷状态,同时另一个芯筒由水平位置回转到集卷中心的垂直位置,使集卷工作继续进行。 芯筒上的松散卧卷,由盘卷运输小车移出,挂到处于等待状态的悬挂式运输机(P&F 线)的钩子上,载有盘卷的钩子由运输机链条带动沿轨道边冷却边运行,在检查位置由人工进行检查、取样和切头尾工作。 盘卷运行至打捆位置时,由自动打捆机进行打捆,打好捆的盘卷进行称重和挂牌。 钩式运输机最后将盘卷运到卸卷站,小车将盘卷从钩子上取下,把盘卷放在盘卷收集处,P& F线钩子继续运行,循环使用。 卸卷的盘卷由吊车运至成品区存储,等待发货。 工艺流程图: 高线工艺流程简图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论文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论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 术论文阐述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定义、原理、分类和结构,分析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方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论文【1】关键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方向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定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也称为信息融合或数据融合,指的是对不同知识源和多个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利用信息互补,降低不确定性,以形成对系统环境相对完整一致的理解,从而提高智能系统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反应的快速性和正确性,进而降低决策风险的过程。 由其定义可见,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避免了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得出更为准确、可靠的结论。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原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功能。如果把单传感器信号处理或低层次的数据处理方式看作是对人脑信息处理的一种低水平模仿,那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就是对人脑信息处理的一种高水平模仿。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样,它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个传感器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 则来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1] 。 3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分类 信息的数据融合是对多源数据进行多级处理,每一级处理都代表了

对原始数据的不同程度的抽象化,它包括对数据的检测、关联、估计和组合等处理。信息融合按其在传感器信息处理层次中的抽象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像素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及决策层融合[2] 。 3.1 像素层融合它是最低层次的融合,是在采集到的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层次上(未经处理或只做很少的处理)进行融合,在各种传感器的原始测报信息未经预处理之前就进行信息的综合和分析。其优点是保持了尽可能多的战场信息; 其缺点是处理的信息量大,所需时间长,实时性差。 3.2 特征层融合属于融合的中间层次,兼顾了数据层和决策层的优点。它利用从传感器的原始信息中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也就是说,每种传感器提供从观测数据中提取的有代表性的特征,这些特征融合成单一的特征向量,然后运用模式识别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对通信带宽的要求较低,但由于数据的丢失使其准确性有所下降。 3.3 决策层融合指在每个传感器对目标做出识别后,将多个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进行融合。这一层融合是在高层次上进行的,融合的结果为指挥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层融合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系统对信息传输带宽要求较低; 能有效地融合反映环境或目标各个侧面的不同类型信息,具有很强的容错性;通信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强; 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小,传感器可以是异质的; 融合中心处理代价低。 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融合结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通常是在一个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火灾预警系统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火灾预警系统 赵 英,陈淑娟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摘 要:为避免火灾造成的严重损失,实现火灾早期报警,本系统通过对火灾发生过程和产物的研究比较,采用多种传感器对火灾发生初期火灾特征较明显的几个参数进行监测,并实时反馈回采集的数据。系统利用D S 证据理论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实现对同一目标的判断;本系统通过利用D S 证据理论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不仅弥补了采用单一传感器的不足,而且很大程度上降低系统判断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系统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D S 证据理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火灾预警 中图分类号:T N919 34;T P2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73X(2010)24 0173 03 Fire Early Alarm System Based on Mu lti sensor Data Fusion ZH A O Y ing,CH EN Shu juan (Beijing U niversity of Chem i cal Technolog y,Beiji ng 100029,China) Abstract :Fire early alarm system is used to prev ent damages caused by fire.T he system uses many kinds o f a ppro pr iate sensor s t o monito r several par ameters which have the o bv ious fire characterist ic accor ding to the research o n fire process,and to feedback the data r eal timely.T he sy stem realizes the multi sensor data fusion using the D S evidence theo ry to determine the tar get.T he method no t only makes up insufficiency of sing le senso r,but also reduces the uncertainty of judg ment result and enhances the accur acy and r eliability of the fir e ea rly ala rm system. Keywords :Dempster Shafter evidence theor y;multi senso r;data fusio n;fir e ear ly alar m 收稿日期:2010 07 17 火灾探测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课题。随着火灾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火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不断涌现出新的探测手段。然而现有的大多数火灾探测器只能在火灾发生到难以控制的形势下才发出报警信号[1] 。而那些由于长期运行导致设备过载、过热、短路产生火灾的场所,如计算机机房、精密仪器实验中心、网络数据中心等,需要对火灾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在火灾发生初期就能及时发现火情并进行扑灭,否则造成的损失燃烧物都很少,因此如何能在火灾处于萌芽状态时,准确实现火灾早期探测,避免严重损失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火灾的早期探测难题主要集中在探测对象难以选择、探测方法单一及准确预警概率低[2] 。本系统针对这些问题,在对火灾发生的过程和产物作了详细了解以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对具有明显火灾特征的几个参数进行监测,再利用D S 证据理论对所有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更为准确的判定结果。 1 火灾探测对象的选定 在火灾探测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火灾信息很多[3 4]:(1)固态高温产物:来源于可燃物中的杂质,以及高温状态下可燃物热裂解所形成的物质。 (2)燃烧音: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加热周围空气,使之膨胀,产生一种频率仅在数赫兹左右的压力声波,即是燃烧音。 (3)火焰光谱:主要由炽热微粒的光谱辐射和燃烧 气体的特征辐射所构成。 (4)气态燃烧产物:气态燃烧产物的主要成分为H 2O 、CO 、CO 2、H 2和O 2,由于环境中湿度的影响,通常不把H 2O 作为火灾探测参数。 由于前三点火灾信息都是在火灾已经发生很严重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且以火焰光谱进行火灾探测,虽然可以有效避免环境中大部分干扰因素的影响,但为了进一步消除相关干扰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利用火焰的闪烁特征。然而,CO 和CO 2在空气中的含量较低,正常大气环境中CO 含量在10ppm 以下,CO 2含量大约为360ppm 。从表1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试验火的CO 含量均在20ppm 以上。根据火灾特性,在火灾初期阴燃时,CO 含量更是达到最高。由图1[5]可知,各种不同材质在燃烧时,CO 2含量也在不断增加,且在初始成长期间,曲线斜率的变化范围是2.5~6.5ppm/s 。因此,将气体作为早期报警探测对象具有明显优势[3],针对以上2种气体进行监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环境中有无燃烧现象的产生。本系统将CO 的浓度、CO 2的浓度变化率、环境温度三者作为探测火灾的特征参量。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24期总第335期 新型元器件

安装箱式变电站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安装箱式变电站安全技术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9669安装箱式变电站安全技术措施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installing box-type substation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概况: 矿地面供电负荷增大,现不能满足供电要求,需要安装箱式变电站一座,目前已具备安装条件,根据要求进行箱式变压器安装工作,为确保施工期间人身和设备安全,特编制本措施。 二、劳动组织: 1、现场负责人:李胜利 2、技术负责人:孙伟 3、施工单位:安装队 4、技术监督单位:机电科 三、施工作业计划: 1、施工地点:职工食堂北侧 2、施工时间计划:20xx年1月12日-20xx年1月22日

3、施工作业计划:八点班作业。 4、施工人员计划:机电安装班 5、工程量: 共需设备明细: 箱式变电站1座、YJV223X120高压电缆400米、户内10KV高压终端头2套、接地装置2套; 四、施工前期工作准备: 1、施工前严格按照机电科下发的安装方案进行编制施工措施,施工技术人员要认真熟悉有关图纸、资料,并与现场实物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以便落实解决办法; 2、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材料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3、施工前对施工所需工具及材料、设备型号、材料规格尺寸进行核对; 4、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颁发的现行技术标准,有合格证、说明书、设备铭牌; 6、根据要求按时将设备运到安装地点; 7、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召集与施工过程相关的人员进行学习措施、熟悉图纸和安装顺序;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1引言数据融合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几十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在军事指挥系统中对提高综合作战能力的迫切要求,使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早期主要是应用在军事上,而随着工业系统的复杂化和智能化,近年来该技术推广到了民用领域,如医疗诊断、空中交通管制、工业自动控制及机械故障诊断等。数据融合是针对一个系统中使用多个传感器这一问题而展开的一种信息处理的新的研究方向,所以数据融合也称为传感器融合。数据融合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间顺序获得的若干传感器的观测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从而完成所需要的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称为数据融合。2

数据融合技术的分类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如信号处理、估计理论、不确定性理论、模式识别最优化技术、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多种数据融合技术方案。从技术原理角度,可分为假设检验型数据融合、滤波跟踪型数据融合、聚类分析型数据融合、模式识别型数据融合、人工智能型数据融合等;按判决方式分有硬判决型和软判决型数据融合;按传感器的类型分有同类传感器数据融合和异类传感器数据融合按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可分为象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从方法来分有Bayes推理法、表决法、D-S 推理法、神经网络融合法等。从解决信息融合问题的指导思想或哲学观点加以划分,可分为嵌入约束观点、证据组合观点和人工神经网络观点三大类。3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数据融合方法种类繁多,图1归纳了常用的一些信息融合方法。估计方法

10KV箱式变电站技术标准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的条文。本技术条件实施中,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467—1998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GB1094.1-2-1996 《电力变压器》 GB/T6451—1995 《三相油浸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16927.1—2—1997 《高压试验技术》 GB311.1—6—1997 《电力变压器》 ZBK40001—89 《组合式变电站》 GB763—1990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GB1984—89 《交流高压断路器》 GB3804—90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GB3906—91 《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T5582—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311.2—2002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GB3804—90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GB4109—88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 DL/T537—93 《6~35KV箱式变电站订货技术条件》 GB/T18858.1—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T14598—2002 《电气继电器》 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GB7328—87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 GB/T17215—2002 《1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能表》 GB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传感器数据融合(20200630195849)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也称为信息融合,是将来自多个传感器或多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出更为全面、准确和可靠的结论。数据融合出现于2 0世纪7 0年代,源于当时军事领域的需要,称为多源相关、多传感器混合数据融合,并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其技术。美国是数据融合技术起步最早的国家,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各国的研究开始逐步展开,并相继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和国外相比, 我国在数据融合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海湾战争结束以后,数据融合技术引起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咼度重视。一些咼校和科研院所相继对数据融合的理论、系统框架和融合算法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基本上处于理论研究的层次,在工程化、实用化方面尚未取得有成效的突破,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尚待解决。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功能。人类本能地具有将身体上的各种功能器官所探测到的信息与先验知识进行融合的能力,以便对周围的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估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样,它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获得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其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综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使该系统由此而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的子集所构成的系统具备更优越的性能。 具体而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基本原理如下: 1)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目标的数据; 2)对输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从而获得特征矢量; 3)对特征矢量进行模式识别,完成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属性说明; 4)将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属性说明数据按同一目标进行分组,即关联; 5)利用融合算法将每一目标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合成,得到该目标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在各种系统中,靠单一的传感器不能满足对目标、环境的识别和控制的要求。若对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单独、孤立地进行加工,不仅会导致数据处理工作量的剧增,而且割断了各传感器数据之间的有机联系,丢失数据有机组合蕴涵的特征,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因此,要对多传感器的数据进行

钢丝生产工艺流程图

钢丝 百科名片 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 目录 钢丝 钢丝的生产 烘干处理 热处理 镀层处理 钢丝的分类 编辑本段 钢丝 From 中国食品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中文]: 钢丝 [英文]: steel wire [说明]: 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 钢丝 制成的再加工产品。按断面形状分类,主要有圆、方、矩、三角、椭圆、扁、梯形、Z字形等;按尺寸分类,有特细<0.1毫米、较细~0.5毫米、细~1.5毫米、中等~3.0毫米、粗~6.0毫米、较粗~8.0毫米,特粗>8.0毫米;按强度分类,有低强度<390兆帕、较低强度390~785兆帕、普通强度 785~1225兆帕、较高强度1225~1960兆帕、高强度1960~3135兆帕、特高强度>3135兆帕;按用途分类有:普通质量钢丝包括焊条、制钉、制网、包装和印刷业用钢丝,冷顶锻用钢丝供冷镦铆钉、螺钉等,电工用钢包括生产架空通讯线、钢芯铝绞线等用专用钢丝,纺织工业用钢丝包括粗梳子、综013、针布和针用钢丝,制绳钢丝专供生产钢丝绳和辐条,弹簧钢丝包括弹簧和弹簧垫圈用、琴用及轮胎、帘布和运输胶带用钢丝,结构钢丝指钟表工业、滚珠、自动机易切削用钢丝,不锈钢丝包括上述各用途的不锈钢丝及外科植入物钢丝,电阻合金丝供加热器元件、电阻元件用,工具钢丝包括钢筋钢丝和制鞋钢丝。 编辑本段 钢丝的生产 钢丝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原料选择、清除氧化铁皮、烘干、涂层处理、热处理、拉丝、镀层处理等。 原料选择见钢丝原料。 清除氧化铁皮指去除盘条或中间线坯表面的氧化铁皮,目的是防止拉拔时氧化铁皮损伤模具和钢丝表面,为后继的涂或镀层处理准备良好的表

新装箱式变电站安装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甲方全称: 乙方全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乙方承包甲方用电增容工程施工等相关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具体如下: 第一条、工程范围及工程内容: 乙方为甲方安装新装箱式变电站一台。 第二条、工程造价、工程承包方式及付款方式 1、工程总造价(大写人民币:)。 2、该工程采用包工包料方式,按本合同约定的工程总造价包干,一包到底。该合同约定的工程总造价包含向供电局交纳的各项费用。 3、该合同签订后,甲方向乙方预付工程款,计人民币:元,箱式变电站进入现场就位后甲方向乙方付工程款,计人民币,工程全部完工并经实际调试能达到甲方供电需求时,甲方向乙方付工程款,计人民币。 第三条、工程工期及工程验收 1、从合同签订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完工并保证供电。 2、乙方为甲方架设安装箱式变电站及真空隔离开关需符合国家验收标准和西安市供电局要求,若工程验收时出现不符合国家验收标准和用电增容施工不符合西安市供电局程序要求,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及法律责任均由乙方承担。 第四条、设备、材料供应要求 本工程所需电气设备、材料包含在工程总造价里,均由乙方提供,因此乙方提供的设备、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国家建设部电气设备生产许可证。 2、设备生产厂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具备生产许可证。 3、具有西安供电局电气设备入网证。 4、乙方负责提供工程范围内的全部电气设备、高压电缆和材料。 第五条、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 甲方的权利义务: 1、负责施工现场道路的畅通; 2、及时支付工程款。 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须保证其有资质承揽该工程,且应提供本企业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2、遵照国家供电要求及配电房的施工验收规范严格、认真进行施工,若乙方在施工中对甲方的财产造成破坏、损失,乙方应向甲方赔偿。 3、负责用电增容工程施工的报建、验收、交费及供电等一切相关手续; 4、乙方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乙方对施工人员已办理人身安全责任保险。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设备损坏,施工人员安全问题,均由乙方负责。 5、按本合同约定收取工程款 第六条、违约责任及调解方式 1、甲方未按合同约定时间支付工程款,每逾期一天按合同剩余工程款的1‰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2、乙方若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完工,每逾期一天按合同约定的工程总款的1‰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3、若乙方将变压器安装完后不能及时供电或因乙方安装的变压器及其辅助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省、市电力部门对变压器及其辅助设施的规定遭到查封停用,乙方应赔偿对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七条、本工程所需电气设备、材料清单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同时使用。

箱式变电站安装施工工艺及材料

箱式变电站安装施工工艺及材料

力设备改造工程 主要部位施工工艺方案 xxxxxxxxxxxxxx公司 10月20日

箱式变电站安装 箱式变电站,是由成套变电所发展而来,由于这类变电所无需土建房屋,只是把高低压开关柜集中在一个箱式外壳内,因而得此名。 从电厂出来经输电线把电能从电厂送到负荷中心,然后再经过变电所变压,送到千家万户,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用砖瓦等建材构成的变电所、配电室,这种供电形式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占地日趋紧张,而建配电室和柱上变压器等古老的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一种新的形式,那就是箱式变供电便应运而生,使其无论应用于自备,还是公用,都以其未曾有过的强大生命力立足于电网之中。 箱式变是近年来发展的新产品,有多种型号。早期,箱式变的型号和含义,如XZW,其字母分别代表成套、组合、户外,后来其它厂家又有另外的不同表示:有北方开关厂的NXB、ZXB;北京第三开关厂的XWB;北京华东开关厂的ZBW。随着外资的引进,

又出现了一些型号:如北京安瑞吉(NRG)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CSS-W型箱式变,这是中国与德国F&G公司的合作产品;VFI型的美式箱式变,这是美国COOPER公司的产品。还有,国内用先进技术研制成ZDXB系列智能箱式变等,更进一步开拓了箱式变的市场。 箱式变,在50Hz、6~10kV的供电网中,作为额定容量50~800kVA(油变)或50~1600kVA(干变)的独立成套变电及配电装置,它由6~10kV高压室、6~10kV/0.4kV变压器室及0.22/0.38kV低压配电室组成,装于金属结构封闭式箱内,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所:如商务中心、居民住宅小区、车站、港口、机场、仓库、公园、油田、工厂、矿山、市政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及临时性施工工地等等,特别适用于土地紧张和流动性大的野外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它既可作为固定式变电所,也可作为移动式变电所。 箱式变的主要特点有: (1)、箱式变的箱体底座和骨架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采用槽钢和角钢焊接而成,另一种由螺栓联结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外壳为铝合金板弯制而成,内壁衬以镀锌薄板,有很好的防腐能力。经喷漆着色可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2)、为减少阳光辐射,箱体周围除采用双层结构外,顶盖夹层中还可设由阻燃材料制成的隔热层。 (3)、为保证在高温季节的安全运行,在变压器室内除自然通风外,还可设随温度变化而自动投切的温控通风装置。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设计方案~2017年版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

二零一七年五月

目录 1 前言 (9) 1.1 总体思路和目标 (9) 1.1.1 总体推进思路 (9) 1.1.2 总体目标 (9) 2 柱上开关一二次成套技术方案 (10) 2.1 一二次成套总体要求 (10) 2.2 一二次成套功能要求 (11) 2.2.1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11) 2.2.2 分段/联络负荷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12) 2.2.3 分界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14) 2.2.4 分界负荷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14) 2.3 一二次成套技术要求 (15) 2.3.1 总体结构要求 (15) 2.3.2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技术要求 (16) 2.3.3 分段/联络负荷开关成套技术要求 (16) 2.3.4 分界断路器成套技术要求 (17) 2.3.5 分界负荷开关成套技术要求 (17)

2.3.6 自动化部件技术要求 (18) 2.3.6.2 电压/电流互感器(传感器)技术要求 (18) 2.3.6.3 控制单元技术要求 (21) 2.3.7 通信及接口要求 (23) 2.4 抗凝露方案 (24) 2.4.1 凝露问题分析 (24) 2.4.2 柱上开关抗凝露方案 (24) 2.4.3 环网柜抗凝露方案 (25) 2.3.4 控制电缆及插头抗凝露方案 (25) 2.3.5 控制单元抗凝露方案 (25) 2.5 行程开关改进方案 (26) 2.5.1 产生遥信抖动的原因分析 (26) 2.5.2 解决方案 (26) 3 环网柜一二次成套技术方案 (27) 3.1 一二次成套化方案 (27) 3.2 一二次成套技术要求 (27) 3.2.1 开关柜典型分类和组成 (27) 3.2.2 成套设备应用技术要求 (28)

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 1引言 融合(Fusion)的概念开始出现于70年代初期,当时称之为多源相关、多源合成、多传感器混合或数据融合(Data Fusion),现在多称之为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或数据融合。 融合就是指采集并集成各种信息源、多媒体与多格式信息,从而生成完整、准确、及时与有效的综合信息过程。数据融合技术结合多传感器的数据与辅助数据库的相关信息以 获得比单个传感器更精确、更明确的推理结果。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以下特征:信息的冗余性、互补性、协同性、实时性以及低成本性。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经典信号处理方法之间存在本质 的区别,其关键在于信息融合所处理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更 为复杂的形式,而且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 2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由于信息融合研究内容的广泛性与多样性,目前还没有 统一的关于融合过程的分类。 2、1按照信息表征层次的分类系统的信息融合相对于信息表征的层次相应分为三类: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与决策层融合。 数据层融合通常用于多源图像复合、图像分折与理解等方面,采用经典的检测与估计方法。特征层融合可划分为两大

类:一类就是目标状态信息融合,目标跟踪领域的大体方法都可以修改为多传感器目标跟踪方法;另一类就是目标特性融合,它实质上就是模式识别问题,具体的融合方法仍就是模式识别的相应技术。 决策层融合就是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观测同一个目标,每个传感器在本地完成处理,其中包括顶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或判决,以建立对所观察目标的初步结论。然后通过关联处理、决策层触合判决,最终获得联合推断结果。 2、2JDL模型(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 JDL)与λ-JDL模型该模型将融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信源处理,第一层处理(即目标提取)、第二层处理(即态势提取)、第三层提取(即威胁提取)与第四层提取(即过程提取)。模型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有层次地进一步分割,并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它们。 λ-JDL模型为JDL模型的简化,把0层包含进了1层, 4层融入其她各层中。 2、3按照数据流融合的位置进行分类多传感器融合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何处对数据流进行融合。按照融合位置的不同可以将融合结构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集中式融合、分布式多传感器融合与无中心融合结构。对于特定的信息融合应用不可能找到一种最优的融合结构,结构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计算资源、可用的通信带宽、精度要求、传感器能力

箱式变电站安装施工方案

安哥拉共和国罗安达市 CACUACO新城(中心)项目 箱式变电站安装 施工方案 中铁四局集团安哥拉项目经理部电气化分部 2012年11月12日

箱式变电站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住宅区室外/15/0.4kV箱式变电站施工图设计。 2、箱式变电站使用说明书。 3、《大型设备吊装施工工艺标准》SH/T3515-2003。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5、类似施工经验。 二、工程简介 1、变电所介绍及安装位置 15/0.4KV变电所所在位置仅7、9、11、12区块内,电源引自15KV 开闭所。变电所内高压柜采用SM6系列环网柜共144面、变压器采用干式变压器36台、低压柜采用GCK系列共216面。安装位置分布在NCC项目一期工程7、9、11、12区。高压环网柜提供厂家为江苏电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变压器提供厂家为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低压柜提供厂家为上海宝临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2、高压环网柜、变压器、低压柜技术参数 高压环网柜单件尺寸:1.58m*2.1m*2.9m 高压环网柜单件重量:1.3吨(含钢架结构包装) 高压环网柜型号及数量:36面SM6-IM,65面SM6-IMC,36面 SM6-QM,7面SM6 母线柜 变压器单件尺寸:2.82m*1.76m*2.66m

变压器单件重量:4.8吨(含钢架结构包装) 变压器型号及数量:34台1000kV A干式变压器、2台800kV A干式变压器 低压柜单件尺寸:基本上是1m*1.28m*2.45m 低压柜单件重量:0.3~1吨(含钢架结构包装) 低压柜型号及数量:216面GCK系列 3、箱变包装 箱式变电站包装后俯视图

高线工艺及设备选用

高线生产工艺及设备选用 1.工艺流程说明 1.1上料和加热 热装:连铸坯由热送辊道送至热送跨内的旋转辊道,经转向后送至提升机上,提升机将钢坯提升至5.0m平台上的入炉辊道上。不合格的钢坯在入炉辊道上由废坯剔除装置剔除,合格钢坯经测长后,由炉外和炉内辊道逐根送入步进梁式加热炉。 冷装:冷连铸坯在连铸车间冷却、存放。按生产计划,用吊车将坯料吊至连铸车间的冷坯上料台架上,由热送辊道送至热跨内的旋转辊道,经转向后送至提升机上,提升机将钢坯提升至5.0m平台上的入炉辊道。不合格的钢坯在入炉辊道上由废坯剔除装置剔除,合格钢坯经测长后,由炉外和炉内辊道逐根送入步进梁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在炉内加热至1000~1150℃出炉。 1.2轧制 采用全连轧方式组织生产。钢坯出炉后,经辊道将轧件送入由8架平立交替布置的短应力线二辊轧机组成的粗轧组进行轧制,轧件出粗扎机组经1#飞剪切头后,再进入由四架平立交替布置的短应力线二辊轧机组成的中轧机组继续轧制。 轧件出中轧机组由导管经侧活套器进入四架平立交替布置的悬臂辊环式预精轧机组,预精轧机组机架间设有立活套器,对轧件进行无张无扭轧制。 从预精轧机组轧出的轧件经中间水箱冷却,以保证进精轧机组所需的轧件温度,再经2#飞剪切头、侧活套进入无扭精轧机组。 1.3控制冷却 线材自精轧机组出后,进入控制冷却线的水冷段,进行控制水冷,以控制合适的成圈温度和氧化铁皮的生铁量。然后由夹送辊送入吐丝机吐丝圈,均匀分布到辊式散卷冷却运输机上,进行控制空冷。冷却后的线环在集卷站收集成盘卷。 1.4精整 盘卷经芯棒旋转翻平后由挂卷小车运至打捆跨挂到P/F运输机横钩上,在运输过程中继续进行冷却,同时进行外表质量、外形尺寸检查;取样;切头、切尾及修剪,经压紧打捆后运输至成品跨进行称重、标记、卸卷,再由吊车将盘卷吊至成品库,呈梯形堆放。 1.5废钢及氧化铁皮清除 切头和碎断了的废轧件落至平台下废料筐,由叉车送至堆料场整理存方,由汽车运出。落入铁皮沟内的氧化铁皮,用水冲至沉淀池定期用抓头吊车抓出虑干后,由汽车运走。细颗粒氧化铁皮和废油在水处理站凝结沉淀,制成泥饼,由汽车外运。 2.生产工艺流程框图及工艺特点 生产工艺流程框图见下图

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模块技术方案

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模块技术方案 一、柱上开关成套总体要求 a)柱上开关一二次成套设备按应用功能可分为分段负荷 开关成套、分段断路器成套、分界负荷开关成套及分 界断路器成套四种。 b)分段负荷开关成套主要用于主干线分段/联络位置,实 现主干线故障就地自动隔离功能,支持电压时间型逻 辑。 c)分段断路器成套主要用于满足级差要求,可直接切除 故障的主干线、大分支环节,具备重合闸功能。 d)分界负荷开关及分界断路器主要实现用户末端支线故 障就地隔离或切除功能。 e)柱上开关成套设备具备自适应综合型就地馈线自动化 功能,不依赖主站和通信,通过短路/接地故障检测技术、无压分闸、故障路径自适应延时来电合闸等控制逻辑, 自适应多分支多联络配电网架,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的 就地选线、区段定位与隔离;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一 次合闸,实现永久性短路故障的区段定位和瞬时性故 障供电恢复;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二次合闸,实现永 久性故障的就地自动隔离和故障上游区域供电恢复。 f)开关本体、控制单元、电压互感器之间采用军品级航

空接插件通过户外型全绝缘电缆连接,接口定义见附录。 g)开关本体应满足国网相关标准要求,控制单元应满足 Q/GDW-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及《配 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相关要求。 二、柱上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2.1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a)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装置由开关本体、控制单元、电 源PT、连接电缆等构成。 b)开关本体应内置高精度、宽范围的电流互感器和零序 电压传感器,应提供Ia、Ib、Ic、I0(保护、测量、计 量)电流信号和零序电压U0信号,满足故障检测、 测量、计量等功能和计算线损的要求。 c)开关外置2台电磁式PT安装在开关两侧;电磁式PT 应采用双绕组,为成套设备提供工作电源和线路电压 信号。 d)具备采集三相电流、2个线电压、零序电流、零序电 压的能力,满足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频率和计量电能量的功能。 e)具备相间故障处理和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 理功能,可直接跳闸切除故障,具备自动重合闸功能, 重合次数及时间可调。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汇总

一、背景介绍: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种信号处理、辨识方法,可以与神经网络、小波变换、kalman 滤波技术结合进一步得到研究需要的更纯净的有用信号。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涉及到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如信号处理、估计理论、不确定性理论、最优化理论、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比较确切的定义可概括为: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间序列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数据,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进而实现相应的决策和估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充分的信息。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对多个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协调、组合、互补来克服单个传感器的不确定和局限性,并提高系统的有效性能,进而得出比单一传感器测量值更为精确的结果。数据融合就是将来自多个传感器或多源的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当系统中单个传感器不能提供足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时就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技术扩展了时空覆盖范围,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对目标或事件的确认增加了可信度,减少了信息的模糊性,这是任何单个传感器做不到的。 实践证明:与单传感器系统相比,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解决探测、跟踪和目标识别等问题方面,能够增强系统生存能力,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并提高精度,扩展整个系统的时间、空间覆盖率,增加系统的实时性和信息利用率等。信号级融合方法最简单、最直观方法是加权平均法,该方法将一组传感器提供的冗余信息进行加权平均,结果作为融合值,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对数据源进行操作的方法。卡尔曼滤波主要用于融合低层次实时动态多传感器冗余数据。该方法用测量模型的统计特性递推,决定统计意义下的最优融合和数据估计。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虽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融合算法,但在不少应用领域根据各自的具体应用背景,已经提出了许多成熟并且有效的融合方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常用方法基本上可概括为随机和人工智能两大类,随机类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法、多贝叶斯估计法、产生式规则等;而人工智能类则有模糊逻辑理论、神经网络、粗集理论、专家系统等。可以预见,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新概念、新技术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融合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统一的融合理论和有效广义融合模型及算法; (2)对数据融合的具体方法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3)还没有很好解决融合系统中的容错性或鲁棒性问题; (4)关联的二义性是数据融合中的主要障碍; (5)数据融合系统的设计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 二、算法介绍: 2.1多传感器数据自适应加权融合估计算法: 设有n 个传感器对某一对象进行测量,如图1 所示,对于不同的传感器都有各自不同的加权因子,我们的思想是在总均方误差最小这一最优条件下,根据各个传感器所得到的测量值以自适应的方式寻找各个传感器所对应的最优加权因子,使融合后的X值达到最优。

电线电缆生产工艺流程和概述

电线电缆制造流程概述 电线电缆的制造与大多数机电产品的生产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电产品通常采用将另件装配成部件,多个部件再装配成单台产品,产品以台数或件数计量. 电线电缆是以长度为基本计量单位.所有电线电缆都是从导体加工开始,在导体的外围一层一层地加上绝缘,屏蔽,,成缆,护层等而制成电线电缆产品.产品结构越复杂,叠加的层次就越多. 一, 电线电缆产品制造的工艺特性: 1.大长度连续叠加组合生产方式 大长度连续叠加组合生产方式,对电线电缆生产的影响是全局性和控制性的,这涉及和影响到: (1)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 生产车间的各种设备必须按产品要求的工艺流程合理排放,使各阶段的半成品,顺次流转.设备配置要考虑生产效率不同而进行生产能力的平衡,有的设备可能必须配置两台或多台,才能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得以平衡.从而设备的合理选配组合和生产场地的布置,必须根据产品和生产量来平衡综合考虑. (2)生产组织管理 生产组织管理必须科学合理,周密准确,严格细致,操作者必须一丝不苟地按工艺要求执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艺流程的通畅,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交货.特别是多芯电缆,某一个线对或基本单元长度短了,或者质量出现问题,则整根电缆就会长度不够,造成报废.反之,如果某个单元长度过长,则必须锯去造成浪费. (3)质量管理 大长度连续叠加组合的生产方式,使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瞬时发生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根电缆质量.质量缺陷越是发生在内层,而且没有及时发现终止生产,那么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因为电线电缆的生产不同于组装式的产品,可以拆开重装及更换另件; 电线电缆的任一部件或工艺过程的质量问题,对这根电缆几乎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事后的处理都是十分消极的,不是锯短就是降级处理,要么报废整条电缆.它无法拆开重装. 电线电缆的质量管理,必须贯串整个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检查部门要对整个生产过程巡回检查,操作人自检,上下工序互检,这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和手段. 2.生产工艺门类多,物料流量大 电线电缆制造涉及的工艺门类广泛,从有色金属的熔炼和压力加工,到塑料,橡胶,油漆等化工技术;纤维材料的绕包,编织等的纺织技术,到金属材料的绕包及金属带材的纵包,焊接的金属成形加工工艺等等. 电线电缆制造所用的各种材料,不但类别,品种,规格多,而且数量大.因此,各种材料的用量,备用量,批料周期与批量必须核定.同时,对废品的分解处理,回收,重复利用及废料处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材料定额管理,重视节约工作. 电线电缆生产中,从原材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进出,存储,各工序半成品的流转到产品的存放,出厂,物料流量大,必须合理布局,动态管理. 3.专用设备多 电线电缆制造使用具有本行业工艺特点的专用生产设备,以适应线缆产品的结构,性能要求,满足大长度连续并尽可能高速生产的要求,从而形成了线缆制造的专用设备系列.如挤塑机系列,拉线机系列,绞线机系列,绕包机系列等. 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互相促进.新工艺要求,促进新专用设备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新专用设备的开发,又提高促进了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如拉丝,退火,挤出串联线;物理发泡生产线等专用设备,促进电线电缆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提高,提高了电缆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