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做功了吗 导学案

做功了吗 导学案

做功了吗 导学案
做功了吗 导学案

重庆市第37中2012—2013学年初二物理导学案编制:

审核:袁卫华审批:编号: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3:某同学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着铅球保持不动。此时,拉力对铅球做功了吗?为什么?

4:某同学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着铅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此时,拉力对铅球做功了吗?为什么?

5:某同学在电梯内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着铅球保持不动。但电梯在向上运动。此时,拉力对铅球做功了吗?为什么?

6:某同学将铅球抛向空中,铅球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上飞行。此时,人对铅球做功了吗?为什么?

总结: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1、劳而无功:物体受到__ __的作用,但静止不动,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功.(如1、3)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也在运动,但的方向与的方向始终垂直,即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为________,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如4)

2、不劳无功: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力的作用,由于______通过了一段距离,没有力对物体做功。(如6)

【自主检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功

B.物体只要移动距离就做功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力就一定做功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力就一定做功

2. 甲乙两质量相同的物体,用起重机将甲以1m/s的速度匀速提升10m,再将乙以2m/s 的速度匀速提升10m,则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次做功一样多 B.对甲做功多 C. 对乙做功多 D. 无法确定

3.下面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举重运动员举杠铃不动B.人用力却没有把重物提起

C.某同学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D.旅客提着行李上楼梯

4.奥运会举重冠军杨霞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多公斤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秒钟,三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这次举重成功。关于她举重时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她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

B.她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

C.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

D.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没有做功。

5. 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水平拉力拉重100N的木箱,使木箱沿水平方向前进了5m,拉力做功等于__________J,重力做功等于____________J。

探究点三:克服重力做功。

如右图所示: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

提升一定的距离h。在此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有”或

“没有”)做功;同时拉力正在克服物体所收的力。我们

将这一过程称为克服重力做功。

此时,拉力的大小F= ,物体移动的距离s= .

那么拉力克服重力做功的表达式可以写为:W=Fs= 。

探究点四:克服摩擦力做功。

如右图所示: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物体在水平

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拉力对物体

(“有”或“没有”)做功;同时拉力正在克服物体所收

的力。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克服摩擦力做功。

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F= ,那么

拉力克服摩擦力做功的表达式可以写为:W=Fs= 。

【自主检测】

6、有人提着质量为10千克的一袋米沿着7米长的楼梯,登上4米高的楼。在上楼的过程中,人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多少焦?

7、某人用50牛的拉力将重100牛的重物先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3米,然后再竖直提升5米,则该力对重物做功为多少?

第 3 页共 6页第 4页共6页

【当堂检测】

1、下图所示的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2、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0s内将重为400N

的物体G匀速提升10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A.甲做功较多

B.乙做功较多

C.甲、乙做功相等

D.无法比较甲、乙做功多少

3.甲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乙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它们分别在相等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等的距离s,那么,力F对两物体所做的功( ).

A.相等 B.甲较多

C.乙较多 D.无法确定

4.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朋友做功为:( )

A.50000J

B.1500J

C.5000J

D.500J

5.李明同学把掉到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回到桌面上。根据你平时对物理课本的重力和桌面高度的观察与了解,估算李明同学捡回课本时手克服课本的重力所做的功约为( )。

A.0.02 J B.0.2 J C.2 J D.20 J

6.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W1<W2<W3 B. W1<W2=W3 C. W1=W2=W3 D. W1=W2<W3

7.如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

A.拉力F做了150J的功

B.拉力F做了300J的功

C.重力做了600J的功

D.重力做了1200J的功

8.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水平拉力拉重100N的木箱,使木箱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是 J,重力所做的功是 J。

9.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做爬竿运动,当他爬到离地3.2m的高度时,约做了 J的功。

10.起重机的钢绳将500N的物体匀速提高6m钢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m,钢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

11.小红用100N的水平力把重为500N的木箱沿水平地面拉动6m,小红做的功为 J;大刚把这只箱子扛到6m高的楼上,大刚做的功为 J。

12.在学校跳绳比赛中,王红同学1min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5cm,已知她

的质量是40kg,王红同学跳绳时共做了多少功?

13.小明家住2楼,正在装修房子,小明想用滑轮组,站在地面上用较省力的方法将装修材料运到2楼窗口处。

(1)请帮小明组装滑轮组。

(2) 若装修材料G=600N,把它运到h=4m的2楼窗口处,小明做多少功(不计G动与绳重)

第5页共6页第6页共6页

《功》的导学案

高一《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并会运用功的定义式求解功。 2、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 【自主学习】 一:功: 1.定义: 2.定义式: 3.做功的两个因素:(1) (2) 4.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5.功的计算: (1)假如用恒力F推以水平面内的物块,发生了位移X。则这个力做的功W=_________。(2)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夹角为α,则该力做功吗?试着从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推导功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二.正功与负功 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 三.总功 1.如何求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对平衡力所做的总功一定为零吗?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总功一定为零吗?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例1]水流从高处落下,对水轮机做3×108J 的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前,具有3×108J的能量 B.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时,具有 3×108J的能量 C.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后,具有 3×108J的能量 D.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的过程中,能量减少3×108J [例2]一个质量为m=150 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 N,

写作 说明的顺序 导学案

写作说明的顺序 【目标导航】 1.能够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不少于200字。 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三、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详细又不累赘,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写作要求】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再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 2.介绍产品时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 3.写事理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写出它的变化。查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并注意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技法点拨】 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在说明文中确立说明顺序很重要,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说明顺序的分类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等。 (2)时间顺序: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果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汽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历史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2.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在正确地选择了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后,还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标志性的词语。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要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要运用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的词语。

大气压强导学案

神木县第十中学初中理科组物理导学案 课题8.4 大气压强年级八授课教师丁利君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是如何测定大气压强的值的。 3.知道一些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压的现象和关系. 热身 导入 教师用大号注射器演示P68观察与思考-甲,导入新课 主题活动活动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 教师演示课本图8-22中的四个实验,通过这些现象表明: 这个压强叫做。 2.存在大气压强的原因。 活动二:大气压强的测定 1.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强的计算: 3.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否是真空?若混入空气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的原理是。 (3)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试用计算说明。 (4)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4.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 活动三: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观察图8-28说明药水、墨水和汽水是怎样被吸上来的? 2.观察图8-29说明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观看课件。 3.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并思考: ①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水? ②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 m左右?

主 题 活 动 讨论交流:教材72页“你知道吗” 展示分享1.某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为 1.2个标准大气压,则容器内水的沸点_________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2.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应用了大气压的知识,例如:抽水机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请你仿照示例另举出有关大气压应用的实例.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3年5月21日,我国业余登山队A组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若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大气压值为24cm水银柱高,约合__________kPa. 4.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0 k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00 k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额可达______N,足以被掀飞. 5.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 A.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 B.钢笔从瓶中吸取墨水 C.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 D.河堤的下段比上段要造得宽 盘点 收获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用思维导图画出来作业布置 A组:课本73 1 、2、 5 B组: 课本73 1、 2

导学案实施方案

尹村镇中心学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改实行以后,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决策,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中,我校和许多学校一样,把提升课堂效率的希望放在“大容量、一言堂和拼时间、死读书”上,尽管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消耗到了极点,也在特定时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这种轻视主体违背规律的课堂终究是效率低下的课堂,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理清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元素:有效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引领;有效教学不能忽视个体的差异。在参考了一些取得成效的学校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推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编写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

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 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 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 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 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 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 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 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 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

探究做功与速度的关系 导学案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导学案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用的方法. 实验原理 让橡皮筋拉动小车做功使小车的速度增加,使拉小车的橡皮筋的条数由1条变为2条、3条……则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W、3W、……通过对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测量计算出每次实验结束时小车的速度,最后分析每次做的功与速度的关系,总结出功与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木板、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 1.按如图7-6-1所示安装好实验仪器. 图7-6-1 2.平衡摩擦力:将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的一端垫起,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不挂橡皮筋,接通电源,轻推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间隔均匀的点. 3.第一次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功为W,并将得到的数据记入表格. 4.换用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做实验,并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和第一次相同,测出速度为v2、v3、v4、……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分别为2W、3W、4W、……将数据记入表格.5.分析数据,尝试做W-v、W-v2等图象,探究W、v的关系. 数据处理 1.速度数值的获得:实验获得的是如图7-6-2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的是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该在纸带 上测量的物理量是图中A1、A3间的距离x,小车此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x 2T,其中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选择相邻距离基本相同的若干点A1、A2、A3、……来计算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图7-6-2 2.计算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时对应的v、v2、v3、v、……的数值,填入表格.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 课前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教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看能不能自行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做到心中有数,要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2、课上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合作、讨论和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力求什么方式有效,就采用什么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兵教兵。 3、课后 导学案中的巩固训练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生做好的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二、我们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2、课上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

9.3大气压强 导学案

9.3大气压强 导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 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 【预习生成】 1.压强的定义公式是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 2.液体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具有压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图9.3—1,这些现象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知道类似例子有(至少说二个)::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只太空杯中装入半杯热水,拧紧盖子,放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打不开了? 你会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打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哪些测大气压值的方法? 精确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____________,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_做的,他测得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mm ,被叫做_________大气压,合_______Pa 。 5.做41页想想做做中的实验,发现大气压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完成本实验应注意两点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另外,_________的变化也影响大气压。 6.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气压计比较准确,____________气压计携带方便。 【新知探究】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新课引入,气体和液体都具有重力和流动性,空气能产生压强吗?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教师演示)。 ①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挂上东西; ②自来水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 ③早餐喝牛奶,牛奶杯变瘪了。 讨论: ①中在塑料吸盘上戳一个小孔,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塑料瓶密封、装满会吸上来吗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在塑料盖上戳两个小孔会变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气压的测量 1.大气压的粗测方法与步骤,如右图将一个面积为1×10-3m 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是5N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105P ,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 N 。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 。 注意:①吸盘里空气排尽; ②记录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时的拉力。 原理(计算方法)(S 为底面圆的半径)。 评估:不精确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里折利实验 ①事实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 F S F P π==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 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 【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我会……我能够……。 (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 【建议】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 (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 【建议】有的学习目标表述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要以学生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生,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通过……,理解………”等。

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 (1)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在,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 (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4)问题缺少层次,是指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 【建议】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 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 【建议】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

功的导学案

《功》的导学案 一.学习重难点及价值: 1.理解功的概念 2?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在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功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让学生关注与关心生活与生产中的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学习,课前准备:(10分钟) ?知识预览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_____________ ,这个力 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___和力的方向上发生的 ___。 3.功的大小: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 这三者的乘积,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简称___,符号是—。1J等于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时所做的功。 5.功的量性:功是量。(矢量、标量) 6.正功和负功:根据 W=FLcosz可知(1)当a __时,W=0,即当力和位移___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这种情况,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2)当___< a<__ 时,W>0即当力和位移的夹角为—(锐、钝)角时,力F为___ (动、阻)力对物体做—功;(3 )当—

大气压强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压强】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大气压强的存 在和大小,会分析托里拆利实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值,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体会物理和生活的关系。 重点:能用事实证明大气压强的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强值的测定。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导学 小组合作探究 研讨展示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步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1?家庭活动:覆杯实验(教材P 0D 2题): 将玻璃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 把玻璃平倒过来, 小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 ?( _______ 压着纸片,所以不掉. 移开,现在是谁压着纸片呢 ? _______________ ,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 象? 这又说明了大气压强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课本图10-16组装实验器材: (1) 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2)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 堵住;(3)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一个空矿泉水瓶倒入少量热水后迅速倒出,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什么现 象? _______ ,是 _________ 把瓶压瘪了? 4. 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广口瓶的口径太小,鸡蛋掉不下去。将点燃的棉球扔入瓶 中,迅速用鸡蛋塞住瓶口。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1.液体因为受到 ______________ 作用及具有 ________ 性,不但对 _________ 和 _______ 且在内部向 ___________ 都有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像液体那样, 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 _________________ ,简称 __________或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块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最早比较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是 1.估测大气压的值 [器材]容积为20mL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 (1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 器的小孔。 (2 )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 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立即 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 F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 .L ,读出注射器筒上标注的容积 V 。 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P=F/S 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 值。 大气压对活塞的 注射器的容积 注射器的全部刻度 活塞的横截面 大气压强的 压力F/N V/cm 3 长度L/ cm 积 S/cm 2 值 p/Pa 3.历史上著名的 -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将托纸片的手 ,手压纸片, 有压强,而 大气对浸

导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导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四月教育随笔) 我校实施导学案教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开学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导学案的相关理论,并在日常教学中大胆实施,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大多学生由厌学转向了乐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在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摸索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现就导学案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与大家交流。 一、在实施过程中,表现积极、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发言和展示的机会多,而不善言辞、动作迟缓的学困生得到的机会少,不但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均衡,而且势必影响优者更优、劣者愈劣的让人最不愿看到的教学局面。每位教师心里都明白,这一问题是确实存在的,那么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的教学理念,然后刻意地多给学困生机会,并且刻意地把容易完成的问题留给学困生,让学困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其在这种快乐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渐融入到学习的大气氛中去。最后使他们甩掉后进的帽子。这样做至少体现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育思想,应该是可行的。 二、当进行到展示环节时,一组展示完毕,需其他小组评价,这时要么没有评价,要么只是对字迹工整与否,或是个别错别字进行点评,几乎没有对答案内容深层次的评价或质疑。这反映出学生在对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评价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还表现在只评他组、不评本组,只评缺点、不评优点等方面。其实评价不仅仅是区分和甄别的功能,它所反映的是人对问题的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所认识有所发现,产生疑问,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问之后,产生属于个体的见解。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去点拨、去循循善诱,带着学去撬开冰山的一角,并故意去挑起对问题的争执、怀疑、质疑、反质疑,从而让学生学会评价。学生在学习评价别人的过程中,必然要懂得评价对象的内涵,也是自己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会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自然而然会提高学习效率。 三、当打开导学案后,一个又一个问题会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对于这些问题,是让所有学生做所有的问题,还是让每个小组去做指定的题目呢?如果让每个小组都去把所有问题做一遍,然后再进行展示、评价、整理,显然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让每个小组去完成指定的一个问题,势必会造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片面性,造成断章取义的后果。实践中,我的做法是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使用导学案时,能都做的就都做,不能都做的就分解到各组。在展示和评价后,要让学生按题序把解答的相关内容连起来读几遍,以形成整体印象。 四、按导学案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会生字词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进行,不经意间四十分钟会悄然流逝,此时才会发现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还没完成。于是便出现了拖堂现象。众所周知,效率与时间是反比关系,这样一拖堂就变成了低效课堂,实施高效课堂,时间不可能再由教师独自把握,而是由学生学习的动态来决定。如何能在较短的四十分钟时间来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呢?两个多月以来,我发现小组展示时如果全部使用板书展示,确实浪费时间。能不能全部使用口头展示呢?也不行,若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把不需板书展示的变为口头展示,确实能节省较多的时间。另外,在编制导学案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来设定题目也是节省时间的好办法;充分预习也可达到省时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还遇到一些问题,如: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导学案教学中如何促进朗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会不会被导学案所限制、如何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优势等,我还在摸索中寻找对策。只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什么样的办法我都愿意尝试。 以上所谈的就是我在实施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突出一个“实”字,全是自己的粗浅做法,谈得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仁予以指教。

功 功率 导学案

50 N 100N 10m 第三节 功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能够计算功的大小 复习巩固: 1、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 、 。 2、力有两种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 或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3、如下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作出它的受力示意图,哪个力的作用有成效?为什么? 探究点一:力做功 A 搬起箱子 B 在草地滚动的足球 C 搬不动石头 D 提水桶水平移动 E 拉车前进 F 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⑴对物体做功的有图 ⑵讨论总结:要做功必须具备的要素:一是 ;二是物体沿 。 2.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的皮箱做功: ⑴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⑵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⑶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⑷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⑸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⑹人提着箱子上楼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知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 a 、 ; b 、 ; c 、 ; 探究点一:功的计算 1.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 的方向移动 的 。 2.公式: W= 公式可变形为:F= ,S= 3.单位: 简称: 符号: 1J= N.m 将两个鸡蛋举高1m ,做功约 J , 将一瓶500ml 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 J 。 例题1、如图,小明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物体所做的功是_____J, 物体的重力 做功是____J 。 例题2:如图所示一个楼梯,楼梯上面有一个平台,楼梯的斜坡长L=5m ,

平台高h=4m ,平台长s=3m,某人手提质量为25kg 的水桶沿楼梯上楼,然后走到平台右端。这一过程中对水桶做了多少功? 自我测试题 1、如图: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 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拉力F 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 ,则W1和W2的关系是 ( ) A 、W1=W2 B 、W1>W2 C 、W1

英语教材学案编写说明

英语教材学案编写说明

————————————————————————————————作者: ————————————————————————————————日期:

U nit one M odule 1 类 别 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项目 话题 Fr iend s a nd fr ie ndsh ip; i nt er person al rela tionship s 词汇 名词:conc ern , Net herlands, German, du sk, thu nder , pow er, curtain, p artner, lon eline ss, hig hwa y, pack , su it case , over coat, tee nage r, d isli ke ,ti p 动词:ups et,ig nore ,calm ,conce rn, thu nder, settle , suffe r, r ecover, pack, disag ree, dis like, tip 形容词:u pset ,calm , l oose, German , entire, dusty, grate fu l, 副词:outdo or ,entir ely, exactly, s eco nd ly 短语:ha ve got to, be c once rned about, wa lk th e dog, g o t hr ough, set do wn, o n pu rpose , in o rde r to, at dusk , fac e to fa ce , n o lon ger/not…any long er, suffer f rom, get/be t ired of, pa ck (sth) up , get along w ith, fall in love, jo in in 功能 同意不同意(Ag reem ent) I agree. Y es, I t hink so . So do I. M e t oo. Ex actly. No problem. Sure. Cer tainly. Of co urse. A ll r ight. You'r e right / correct . Good i dea. I t hin k tha t' s a good idea. 不同意(Disa gre ement) I don't think so. Nei ther d o I. T hat's no t right. Yes, bu t... I'm afraid not. No way. I 'm sor ry , b ut I don't ag ree. O f course no t. I dis agr ee. 句型 1. I won der if i t’s b eca 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 utdoors fo r so lon g that I’ve gro wn so craz y about eve rything to do w ith natur e. 2. I c an we ll remem be r th at there was a time whe n a dee p blue s ky, the s ong o f t he bird s, mo onlig ht an d f lo wers co uld nev er have k ept me spel lb ound. 3. F or e xamp le, on e ev enin g when it was so war m, I staye d aw ake on pu rpose until ha lf pa 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 ood l ook at th e mo on b y mys elf. 4. I di dn’t go downstair s until the win do w had to be sh ut. 5. “The d ark, ra iny eveni ng, t he win d, th e thu nder ing clo uds held m e e nti rely in the ir pow er; i t was the fi rs t time in a year Editors: Huang Yuchun 修改 年份 修改单元名称修改编写者姓按词性列出本单元的所有课标词汇(以绿皮的《英语新课程标准词汇表》 校对正误,美 认真通读本单元reading, using, 从中找出重要句型,勾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导学案1

【关键字】八年级 《大气压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气压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自学课本,完成以下题目 1、思考:P86想想议议。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作用且有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理,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举出生活中存在大气压的例子。 3、看P87图14.3.-3思考为什么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的值。 4、1标准大气压=_______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Pa 5、大气压的测量:气压计的种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大气压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有关。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根据此原理可以用气压计制造出高度计。此种高度计的准确性很高吗?它的准确性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7、想想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怎样? 2、课内探究:

(一)新课引入 实验: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置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观察。 (二)、新课学习 一、大气压的存在。 1、探究实验:真空玻璃罩中放置一个气球,气球外面套一个带孔的塑料球,将罩中的气体抽出来,观察气球形状的变化。 2实验:用一个中医针灸的小瓷罐和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本实验说明,大气对周围都存在______。 2、大气压的测量。 1、探究实验二:P87想想做做。是如何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2、观看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练习:1、将玻璃管稍稍上提,水银柱的高度;将玻璃管如图从甲位置倾斜到乙位置,则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但是水银柱的高度? 2、你计算一下,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3、如右图所示,浸在水中装滿水的量筒A,口朝下,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内露出水面的部分是空的还是充滿水?______。(演示) 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你还有的疑惑:; 四、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倒出来。 B、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把它们分开。

中心小学导学案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导学案”教学实施规划(试行稿)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教育局、学区精神,特制订中心小学“导学案”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组织机构 导学案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马广平 副组长—刘琼 组员—张小勇马小龙兰天京米晓霞 教导主任: 具体负责整个教学改革的指导、实施、调度和督促。 课改组长: (1)组长负责制定本学科导学案课改研究实施计划与校本研修计划(表)。 (2)组长负责学科组导学案课改过程的具体监控、指导与管理评价。(备、学、辅、批测) (3)教研组长负责导学案四种课型的研究指导工作。 三、实施办法 (一)教师的“导”

(1)备课 a、初步了解本学科4年级的内容体系。 b、熟悉本学段的教材,处理好教材,达到新课不新、旧课不旧。 c、精通本年级本学科教材。 d、结合自己的教学技能和课模—备好课写好学案。 e、教师设计的问题--安排初步简略预习在课外,自学在课堂。 (2)学(上课) a、课模定论:“标—学—讲—练—测”基本推崇,体现“阅读、体验、互动、巩固”八字教学特点。 b、尝试实践“导学案”的运用。 c、完善“一对一”伙伴互动学习小组,成立四人联动学习大组。 d、分年级、分学科充分体现学生自学高度,小组互动全体参与自主学习的特点—体现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 e、体现教师精讲点拨的“导”的功能。 f、体现以“练”为主。 g、体现以“复述、巩固”为主的学习方式。 (3)辅 a、体现“优生辅导、组长辅导、教师辅导”的三大趋势。 b、体现课上辅、课中辅导的大面积快速结交。 (4)批 a、体现学生自批。 b、体现优生、组长—学习小组互批互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