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淮安文化调查报告

淮安文化调查报告

淮安文化调查报告
淮安文化调查报告

淮安文化调研报告

江苏省淮安市,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历史上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淮安的文化特色也因处于南北交汇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安文化。

一、运河文化

漕运以盐粮为主,而粮食和盐都是国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中华王朝的命脉所在。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1、水利文化

淮安段大运河的开凿、治理和相关治河保运衙署的兴废过程,以及相关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兴废过程是淮安历史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

部分。从古至今,淮安一直是大运河上的枢纽城市,也是水利设施工程最多的一段。清康熙时,河道总督行馆设于淮安清江浦。清代雍正后,江南河道总督署设在淮安。

2、漕运文化

隋代开南北大运河,唐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漕粮和漕盐运输,北宋时漕运量大幅增加,南宋时南北漕运受阻。明、清时漕运为最盛。一千多年的漕运文化反映了漕运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漕运有关的漕船制造文化以及与漕粮运输装卸地点相关的漕运码头文化和与漕粮储存、转搬相关的漕仓文化等。

3、淮安城市商业文化

由于淮安一直是运河线上的一座枢纽城市,因此淮安商业文化很丰厚,并且打上大运河的烙印。唐、宋时淮安商业就很繁荣。明、清时漕运总督署、清代河道总督署,明、清淮北盐运分司、税关的设立和造船厂、漕粮转搬仓建成后,淮安商业达于鼎盛期。

4、榷关文化

明清时淮安的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朝廷为了保证商品税的征收,在淮安设立税关。淮安关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税关之一。淮安税关折射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其文化遗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5、运河宗教文化

淮安历史上的水神崇拜很兴盛,建有很多庙宇祠堂,如淮渎庙、陈潘二公祠、惠济祠、栗大王庙、风湖大王庙、金龙大王庙等,除史书有相关记载外,今还有若干遗存。

6、淮安漕盐文化

淮安历史上既是淮北海盐的重要产地,又是主要的集散地。产盐历史可溯至先秦,经营管理有记载的为唐代。明清时的河下,清道光后的西坝皆因是食盐的集散中心而繁荣。涟水、楚州、淮阴等地都曾有重要的盐业管理机构。

二、湿地文化

淮安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湿地资源丰富。据统计淮淮安全市有各种鸟类共计194种、隶属l7目34科,包括大鸨、丹顶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鵰等珍稀鸟类。随着淮安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周边的城市、乡村、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三、曲艺文化

淮安人文历史深厚、曲艺文化发达,主要地方剧种是淮剧和淮海戏。除淮剧和淮海戏外,还有金湖秧歌、淮海锣鼓、提线木偶、乡人傩、十番锣鼓、径口高跷等曲艺流传,整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淮安特有的曲艺体系。

1、淮剧

淮剧流行于苏北盐城、淮安一带,还有宝应、兴化等扬州部分地区,流行的地区绝大部分属当时淮安府管辖,因此定名淮剧。起源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

2、淮海戏

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宿迁市、连云港市及淮安市、盐城市的部分地区。始于清末,先以地摊形式演出,后搬上舞台。源出于海州、沐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曲调质朴优美,以拉魂腔见长;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班发展为打地摊演出小戏,剧目以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主。

3、淮海锣鼓

淮海锣鼓又叫工鼓锣、公鼓锣,是徐淮盐连地区历史悠久的曲种。淮海锣鼓形成于晚明,自清代中叶盛行而至今不衰,是淮阴独特的一种融说唱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深受苏北人民的喜爱。淮海锣鼓演出形式简单,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演出时一人、一鼓、一锣,每逢集市日都有民间艺人搭班演出。由于其说唱道具简单,田边、场头常常见到

他们的身影,为活跃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4、马灯舞

马灯舞是淮阴地方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传在洪泽湖北岸方圆百里地区。相传起源于汉代,流传久远,影响深远,地域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马灯舞主要以走和跳为主,阵容大的时候还带有队列变化,舞蹈中有“梅花阵”、“北斗七星阵”、“八卦阵”、“十面埋伏阵”等,相传这些阵法与古代兵阵相通。

5、博里农民画

淮安农民业余爱作画,田头地上,灶壁屋墙,随时画上几笔,内容除传统的吉祥如意之类外,多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1949年后改在纸上作画,逐渐发展为农民画,以楚州区博里镇为最普遍。他们建立农民画院,男女老幼从个人作画发展为画室集体作画,相互切磋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题材以劳动场面、丰收场景、乡村生活、四季美景、乡情亲情为主,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四、饮食文化

淮安为淮扬菜发源地,历经千年而不衰,始终贯彻这强烈而鲜明的区域美食文化传统。

1、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淮安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青莲岗文化”,隋唐时期,淮安地区就已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清朝时期,作为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淮安是全国漕运、盐运的中转地和南河总督府所在地,经济空前繁荣,这促使淮安饮食加速发展成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地方菜系。新中国成立后,淮扬菜用于国宴。

2、种类齐全的物产资源。

淮菜与淮安优越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淮安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运河纵贯,湖泊星罗棋布,水渠交叉如织,以河湖时鲜为最,提供了难以胜数的水鲜,如鱼、鳖、虾、蚬,鸭、鹅、野鸭、雁等。其中鱼的品种特别多,如草、鲢、鳙、鳊、鳅、鲤等。繁多的原材料配以精湛的技艺,成就了声名远播的淮扬菜美食文化。

3、别具一格的特色小吃。

淮安小吃久负盛名,种类繁多。淮安的小吃有凉皮、凉皮面、烧烤、肉夹馍、辣汤、馄饨、牛肉汤、牛肉包、米线、蟹黄汤包等。淮安茶馓、高沟捆蹄等久负盛名。

4、风味浓郁的地方菜肴。

淮安已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淮扬菜之乡”称号。游人在淮安既

可品尝到全鱼席、全羊席、长鱼席、文楼汤包、平桥豆腐、开洋蒲菜、软兜长鱼、生炒蝴蝶片、炝虎尾、大烧马鞍桥等经典美味,又可以享受到盱眙十三香龙虾、蟹粉鱼腐、酥皮虾蟹、洪泽湖活鱼锅贴等纯正的乡土佳肴。

五、历史人文

淮安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淮河、大运河、古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在这里交汇。从战国末年的楚韩遗民,汉初中原南下,武帝闽越徙淮;到东汉董卓之祸、洛阳人大举迁淮;西晋永嘉之乱,北方士族纷纷南下避淮泗;再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迁苏松杭嘉湖诸府十四万多户来淮。淮安渐渐成为中国南北汇聚的典型城市,江淮文化的杰出代表。

1、开国总理——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小名大鸾。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享誉世界的外交家。

今淮安驸马巷有周恩来故居、桃花垠畔有周恩来纪念馆、仿西花厅、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市区古运河北岸陈家花园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又称万公馆。

2、初汉三杰——韩信

韩信(?—前196年):字重言,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今淮安城有兴文街有胯下桥遗址、向东三华里有瓢母墓,镇淮楼东侧有韩侯祠、韩信钓鱼台等,钓鱼台有联云:“清淮有幸,流传千古占鳌钩;岁月无情,消逝几多渔利客”。

3、西游才子——吴承恩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今淮安城河下古镇打铜巷有吴承恩故居,六小龄童先生兴建的“猴王世家艺术馆”藏有美猴王的大量艺术收藏品:脸谱、道具、音像和中外名人字画等。

4、汉赋大家——枚乘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西汉辞赋大家,汉赋的开创者之一。

今淮安肖湖畔有枚乘故里、河下古镇莲花街有古枚亭、枚公河、枚里街,与韩侯钓台东西对峙。皆为纪念枚氏父子。

5、民族英雄——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人。晚清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今淮安城东街有关忠节公祠,城东乡南窑九村有关天培墓,左忠壮公祠,古清真寺等。

6、晚清全才——刘鹗

刘鹗(1857—1909):名鹗,字铁云,署名“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生于六合,寄籍山阳。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晚清著名小说家、实业家、金石家。

今淮安勺湖边地藏寺巷有刘鹗故居,藏有刘鹗弹的古琴一架、金丝楠木围棋桌子一张、刘鹗穿的皮袄一件;城南有窦娥巷、淮安府衙等。

7、爱国志士——李公朴

李公朴(1902-1946):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生于淮安。

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民主主义者,“七君子”之一,著名的和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新闻出版家。今淮安东长街朱雀桥有李公朴故居,沈氏遂园,常州武进有李公朴故居,主要为李公朴先生结婚用房,李公朴纪念馆等。

六、淮安名胜古迹

1986年,淮安被国务院第二批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跻身全国100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古城主要名胜古迹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遗物陈列馆、李公朴故居、刘鹗故居、吴承恩故居及墓地、关忠节公祠、梁红玉祠堂、周阮二烈士祠、古枚里、

韩信纪念丛林、跨下桥遗址、韩信钓鱼台遗址、漂母祠、东岳庙、润州会馆、左忠壮公祠、徐节孝祠、汪达之墓、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新安小学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淮安烈士陵园、车轿战役烈士陵园、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流均挤抗日将士纪念碑、横沟暴动纪念地、御码头、湖心寺、河下镇古天兴观、二帝祠、紫霄宫、龙兴寺和文通塔、东岳庙、古拈花寺、古清真寺、淮安基督教福音堂、镇淮楼、龙光阁、状元楼与埋倭墩、金天德大铜钟、勺湖、万柳池、萧湖、沈氏遂园、河下曲江园、文渠、青莲岗遗址、漕运总督署、淮安府衙、淮安府学试院、河下淮阴驿、古“淮阴市”碑、山阳逼租碑、小沧州与远香草堂、驸马巷、淮安古末口及“仁、义、礼、志、信”五坝等等!

家乡土特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土特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家乡——苍山县如今是国内有名的“金针菇之乡”,在“大蒜之乡”之后金针菇的种植也逐渐成了规模,现在,家乡里金针菇基地就有十几个,种植面积也已经占总面积二成以上。而我家也是金针菇种植户,家里有大棚五个,可种植八万斤金针菇。我趁寒假里有时间,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到第一线去详细了解金针菇的生产及其他情况。下面先介绍一下金针菇的种植价值: 首先,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着称于世。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较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尤其丰富,也含有丰富的锌,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达%,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最近研究又表明,它还含有一种朴菇素,可增强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胆固醇。菌类食品本来就有“纯绿色”标识,在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营养饮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针菇,同时网络、养生节目也推荐金针菇。目前,不只是我国,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工的金针菇有很大比例销往国外,外销加内供,市场十分紧俏,各地方供不应求,金针菇前景十分广阔。 我还了解到有关金针菇的市场信息:金针菇是一种稳赚不赔的行业,目前金针菇的平均价格在每斤元左右,每亩一次投入原料3万斤,每年可采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产量在万斤左右,仅第一茬就会产生净利润1万余元,以后的产量折算成利润保守计算也有3万元,经济利益很高,其养殖周期为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时间,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由于种种优点,

梅州地区客家风俗习惯保留程度的调查报告

梅州地区客家风俗习惯保留程度的调查报告 10级工业工程2班叶洁冰 201041108220 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所以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对于研究这个地方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保留这么一种无形的财产,是我们作为人类对历史的尊重跟保护。 为了了解梅州客家地区的风俗习惯保留程度,也为了以后更好的保留我们客家的无形资产,所以做了以下的调查。主要是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形式。为了使调查更具有说服力,我分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于90后的新生代,实地访问是对于老一代的访问,了解。从而归纳总结客家文化的保留程度。 一、梅州客家的风俗文化的来源。 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汉族文化历史悠久,

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而对于客家而言,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梅州客家风俗,既有对中原古风俗的承传,也有在辗转迁徙中的吸收。此外,梅州客家人由于多住山区,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与自然斗争以及与原地居民共同的生活交往中,有所创造,最后,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同时,梅州是著名的侨乡,梅州客家文化习俗又融合了一些南洋岛国和西方的文化。所以,梅州风俗除有中原、山区特色外,还有一些海外风情的内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土特产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土特产调研及发展前景 分析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报告编号:183391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12469952.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833917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土特产品是指在一个地方生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天然物产以及通过利用独特的原材料、技术或配方加工制造而成的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土特产品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和质量保证了其享有声名,进而逐渐地发展成为具有出产地代表性的传统产业和信誉标志。土特产品是指土产、特产两者的总称。其中,土产是指各地的农副产品,包括有农、林、水、副等产品;特产则是指在各地的土产中具有独特品质、风味的产品。 我国土特产品种类比较多,其分布比较广泛。我国的疆域比较辽阔,地形也比较错综复杂,气候及土壤类型多样,生态环境随地而异,因而生长和繁育着许多动植物。据200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主要土特产品品种共有439种,分为12类,即豆菜类、瓜果竹木类、名茶类、名吃名饮类、鸟兽皮毛类、水产类、桑麻丝棉类、香花类、农作物类、药材类、工艺类、其他类。由于土特产

客家文化调查报告

寒暑假对客家文化的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2013(1)班学号:2013123668 调查时间:2014年—2015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台湾等范围内 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网上查找资料 调查目的:为了增强保护客家文化意识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客家的起源,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分别是: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这是每三次大迁徒。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课题编号: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冲击,青少年似乎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家乡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传统和美德,对历史课堂失去信心甚至讨厌历史课堂。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情况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我们周围的学生对对家乡文化资源的认知和参与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塑造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学生明确“家乡处处有历史,身边事实有历史”。 一、调研对象及调研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问卷在高一级80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60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39份。二、调查情况数据统计: 本次的问卷统计: 1.对鄜州文化了解程度和认为有没有必要时,有83%学生认为了解很少和不知道是否要学习家乡文化,13%只了解一般。 2、有81%的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不满意,77%不知道家乡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7%对家乡文化的未来不好说。 3、87%的学生对家乡的文化遗址很少了解。 4、9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97%的学生认为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对历史课的学习。更加热爱家乡。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大家对富县乡土文化资源还是不了解的,像秦直道,直落战役,开元寺塔,富县熏画,黑陶等文化的了解人15 %左右。 四、本次调查结果呈现的特点: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1、对学生而言,对我们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及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不多。 2、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有着较高的认知、认同和参与度,但更多的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比了解。但在价值和情感上,更多的学生还是略倾向于乡土文化资源。 五、发现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对富县传统乡土文化资源缺乏了解。

家乡特产调查报告

家乡特产调查报告 前言/Preface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追求经济实惠与营养的饮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特产理所当然的成为首选佳品。 目录 第一章新余蜜桔概述 0 1.1新余蜜桔介绍 0 1.2新余蜜桔的特点 0 第二章新余蜜桔问卷调查的归纳与分析 0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 0 2.2调查对象对新余蜜桔的认识及看法 0 第三章问题与建议 0 3.1问题 0 3.2建议 0 结束语 0

第一章新余蜜桔概述 1.1新余蜜桔介绍 新余蜜桔属于小乔木落叶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省新余市,种植面积大约10万亩 1.2新余蜜桔的特点 结果早:五年生树平均株产10公斤以上;产量高,成年树一般亩产2000公斤以上。 品质优:味甜、肉嫩、化渣,果实整齐度高,单果重71.4-85克,品质风味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4.84BX,糖12.31%,酸0.73%,维生素 C32.88mg/100ml,商品性状好。 成熟期中熟偏早:10月下旬转色,11月上旬完熟采摘,着色好。 抗寒性强:能抵御-8.6℃以下低温,91年我市80%“温州蜜柑”遭冻致死,唯“新余蜜桔”安全无恙。 适应性强:较耐瘠旱,生长强健,易于栽培。

第二章新余蜜桔问卷调查的归纳与分析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对象的性别:这次问卷调查的女生所占的比例比较多,有77.27%。男生只占了22.73%。 调查对象的年龄及职业:年龄都是在15-30岁之间的全日制学生 从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为15-30岁的全日制学生,这就决定了调查结果偏向于反应15-30岁的全日制学生对新余蜜桔的认知和需求。 吃水果的频率:27.27%的调查对象会每天都吃水果,36.36%一周1-3次,13.64%的调查对象一周4-5次,但是也有22.73%的学生很少吃水果。由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水果的需求较高。 喜欢的蜜桔口味:从调查可以看出,81.82%的调查对象喜欢偏甜的蜜桔,18.18%的喜欢偏酸的。 2.2调查对象对新余蜜桔的认识及看法 对新余蜜桔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63.34%的调查对象对新余蜜桔只了解一点;一点都不了解的占了27.27%;9.09%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了解。 吃新余蜜桔的频率:18.18%的调查对象会经常吃;68.18%的调查对象只是会偶尔吃;而13.64%的调查对象则表示从来不吃。 所能承受的价格:59.09%的调查对象能接受蜜桔价格在2-3元/斤;40.91%的调查对象能接受4-5/斤。 新余蜜桔的价格是否合理:63.64%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27.27%的调查对象认为合理,9.09%的调查对象则认为不合理。由此可见,蜜桔在市场上的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 购买渠道:36.36%的调查对象会在流动和摊贩哪里购买,54.54%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在超市或者专卖店购买,选择在网上购买的则只有9.09%。 由此可见,对于水果,消费者不喜欢在网上购买,应为网购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超市和专卖店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购买时最担心的问题:担心产品不新鲜的占了54.55%,担心产品味道不好的占了31.82%,而担心商家以次充好的占了13.64%。 最注重蜜桔的哪个方面:68.18%的调查对象最注重口味,18.18%的最注重价格,还有13.64%的调查对象最注重卫生状况。 在什么情况下购买:86.36%的调查对象是自己需要使用时而买的,4.55%的调查对象会当作礼品送人,还有其他情况的占了9.09%。 你觉得新余蜜桔的前景如何:54.55%的调查对象认为前景一般,40.91%的调查调查对象认为认为很好,还有4.55%的认为不好。

土特产创业项目实施计划书

篇一:地方特产创业计划书 特产创业计划书 前言 如今各地农副土特产十分丰富,也颇受广大市民的喜爱。但长期以来,农村土特产品大多是摆放在地摊上,不进行包装或简陋包装,价格较低。开办一家农家土特产专卖店,将本地的土特产品经筛选、包装之后,摆放在专柜售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通过对福清地区的调查发现,真正以农家产品为特色的店面少之又少。我们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市场需求空白点。 农家土特产专卖以打造“优质农家特产专卖”第一品牌为目标,是以经营各地各种各类农村特产专营性质的商业店铺,重质量,守信誉,价格实惠,我店还将以独特的经验方式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发展连锁经营,以100%农家土特产为主打产品,并以收取各地农家特产精华,以原汁原味的产品,精益求精的质量,令人心动的价格,将农家特色优质产品在店内一一展现,让你只需走进店内,即有一种乡音扑面而来,您可以饥渴尝尽各种正中的农家美味,感受其间淳朴乡风。 第一章企业概述 一、业务执行描述 本公司的企业核心宗旨是品质多一点、服务好一点、生活美一点。公司坚定不移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塑造向来卓越的品格,不断提升企业品味。力求开源节流,控制价格,为更多的人提供消费服务。对员工而言,是使员工得到锻炼、成长,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客户而言,就是保护客户的利益,让客户享受公司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对社会而言,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呼吁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分担责任,为政府排忧。 第二章产品与服务 (一)产品的背景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城市化,很多农村的特色产品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但于此同时,有一些在城市住久的居民也开始怀念农村的淳朴,农村的生活、农村的特色菜。现在城市的很多产品都含有较多的化学物质,人们也开始担心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而农村的天然产品是纯绿色产品,将越来越受欢迎。森林食品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森林食品是指生长在森林中,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动物、植物及它们的制成品。其中主要包括有森林粮油、森林果蔬、森林饮料、森林肉食等。它同森林环境密相关,符合人类自然、环保、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生态优质的安全高效食品。 (二)产品的市场前景及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污染越来越严重,食品的化学物质含量越来越多,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是人们现在所追求的环保食品。如今,环保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农产品则就顺应这个主题。再者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们都相对的比较怀旧,这些农产品可以勾起他们对儿时的回忆。所以农场品的市场前景良好。我们巴渝情的农产品是绝对正宗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这类的产品较少,所以我们的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的较强。森林食品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土特产也将形成一种新的潮流。 (三)产品的开发 以上的产品只是我们产品总量的一小部分。由于我们要卖的都是些农村才有的正宗土特产,有很多产品还没有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大多数都是老一辈人自制的一些产品自己吃用的。所以如果我们要卖正宗的农产品,就要和农村那些农民形成联盟,直接从由农民手里供货。但是要提供统一的包装。 (四)生产经营计划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

(公元前202年),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2000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

土特产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淮安土特产调查研究报告部职别:研究生管理大队75队2连8排姓名:孙磊 时间: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追求经济实惠与营养的饮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土特产理所当然的成为首选佳品。因此,我借寒假社会调查的机会,针对家乡淮安土特产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约为一周,主题为淮安土特产调查研究。我主要通过上网及查阅书籍,搜集了大量宏观、微观营销环境资料。根据一手调查问卷资料,特撰写了本次调研报告。 在此过程中,我进行了市场调查问卷、走访专卖店、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制表等过程。这是我首次编写报告,如有差错,请教员见谅指正,非常感谢!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淮安经济文化分析 淮安市经济情况分析 饮食资源 (6) 招商引资 (6) 淮安市文化环境分析 自然环境 (7) 社会文化环境 (7) 第二章淮安土特产消费市场调查数据归纳与分析 消费者基本情况调查 (9) 淮安土特产消费情况调研分析 消费者对淮安土特产的要求调查 (12) 消费者喜的地方特产种类调 (12) 消费者了解淮安土特产的渠道调查 (13) 消费者购买土特产的用途调查 (13) 消费者购买淮安土特产的时机调查 (14) 第三章分析与建议 调查结果 (16) 调查分析 (17) 建议 (17)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淮安经营环境分析 淮安市经济情况分析 饮食资源 淮安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包括虾、蟹、中华豚,海龟、鳗鱼和农产品,如大米,小麦,棉花,油料和木材。近年来,淮安市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了农业结构,巩固了其优势的项目,如蔬菜、家禽和水产品。 淮安的淮扬菜非常出名,淮扬菜也是世界知名的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覆盖长江中下游区域,围绕淮安和扬州,值得一提的是扬州是一个鱼米之乡。淮扬食品的显著特点是有各种各样的淡水、咸水鱼和贝类产品,螃蟹是该地区最为著名的特产。淮扬厨师往往使用蒸汽或轻煮食物,而不是使用的大油来炸食物。淮扬菜重视汤,顿顿都离不开汤。该地区人们普遍喜欢吃一小口的食物,比如春卷和饺子都很小,比中国其他地方的都要小一些。当地的葡萄酒尤其受欢迎,主要是由粮食制成,特别是采用了大米,而不是葡萄。当地卤水鸭和咸鸭以及鸡肉菜肴也很常见。猪肉丸,香酥大米,乌鱼,鱼时鱼,妒鱼都是人们喜爱的菜肴。蔬菜炸鸡,熏鸭舌头是当地特产。一般来说,该地区的食品口味比西部的口味要偏清淡。 招商引资 近10多年来,淮安吸引了日韩、港台、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当地的投资兴业,累计外资企业200多家。在世界500强招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06年成功引进了台湾鸿海集团总投资不低于20亿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目前二期工程三家企业各增资近1亿美元,建筑面积达90万平方米厂房己经竣工投产。继成功引进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之后,又成功引进了台湾明基集团总投资5亿美元的达方电子项目。(刘芬娟,2008年)。目前开发区建成了以富士康淮安科技城为小企业群和以美的威灵电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群,初步形成了化工、机械、电子等代表的港台企业群、以韩泰轮胎为代表的日韩企业群、以安特汽车为代表的欧美中

土特产调查报告

土特产调查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社会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淮安土特产调查研究报告部职别:研究生管理大队75队2连8排姓名:孙磊 时间: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追求经济实惠与营养的饮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土特产理所当然的成为首选佳品。因此,我借寒假社会调查的机会,针对家乡淮安土特产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约为一周,主题为淮安土特产调查研究。我主要经过上网及查阅书籍,搜集了大量宏观、微观营销环境资料。根据一手调查问卷资料,特撰写了本次调研报告。 在此过程中,我进行了市场调查问卷、走访专卖店、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制表等过程。这是我首次编写报告,如有差错,请教员见谅指正,非常感谢! 目录 3 2020年4月19日

前言 (2) 第一章淮安经济文化分析 1.1淮安市经济情况分析 1.1.1饮食资源 (6) 1.1.2招商引资 (6) 1.2淮安市文化环境分析 1.2.1自然环境 (7) 1.2.2社会文化环境 (7) 第二章淮安土特产消费市场调查数据归纳与分析 2.1消费者基本情况调查 (9) 2.2淮安土特产消费情况调研分析 2.2.1消费者对淮安土特产的要求调查 (12) 2.2.2消费者喜的地方特产种类调 (12) 2.2.3消费者了解淮安土特产的渠道调查 (13) 2.2.4消费者购买土特产的用途调查 (13) 2.2.5消费者购买淮安土特产的时机调查 (14) 第三章分析与建议 3.1调查结果 (16) 3.2调查分析 (17) 3.3建议 (17)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21) 4 2020年4月19日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商都网文化频道时间:2009-11-18 11:23:21 Tag:核心提示: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的姓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古县衙文化、唐宋文化、汉文化等影响深远。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24.3万,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10位。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我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摸清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状况,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文化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增长的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文化资源情况 (一)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存及保护类资源情况。全市有历史遗址279个,墓葬129个,石窟、石刻60个;陵园12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2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百多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织机洞洞穴遗址、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新砦遗址、古城寨、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大师姑遗址、郑州商代遗址、小双桥遗址、郑韩故城、韩王陵、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打虎台汉墓、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嵩岳寺塔、

关于家乡土特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家乡苍山县如今是国内有名的金针菇之乡,在大蒜之乡之后金针菇的种植也逐渐成了规模,现在,家乡里金针菇基地就有十几个,种植面积也已经占总面积二成以上。而我家也是金针菇种植户,家里有大棚五个,可种植八万斤金针菇。我趁寒假里有时间,决定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到第一线去详细了解金针菇的生产及其他情况。下面先介绍一下金针菇的种植价值:首先,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较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尤其丰富,也含有丰富的锌,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最近研究又表明,它还含有一种朴菇素,可增强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胆固醇。菌类食品本来就有纯绿色标识,在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营养饮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针菇,同时网络、养生节目也推荐金针菇。目前,不只是我国,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工的金针菇有很大比例销往国外,外销加内供,市场十分紧俏,各地方供不应求,金针菇前景十分广阔。我还了解到有关金针菇的市场信息:金针菇是一种稳赚不赔的行业,目前金针菇的平均价格在每斤2.3元左右,每亩一次投入原料3万斤,每年可采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产量在2.4万斤左右,仅第一茬就会产生净利润1万余元,以后的产量折算成利润保守计算也有3万元,经济利益很高,其养殖周期为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时间,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由于种种优点,金针菇的种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可以想见家乡的金针菇基地还会继续扩增,事业会依然红火。我先从事的劳动就是整理大棚,这是个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搭建,铺地,消毒等等环节。然后就是装包了,所谓装包呢,就是将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这是最忙碌的最耗力的工作,因为常常一次需要将8000多斤的料装在每一个小包里,通常我们都会请乡亲们来帮忙,然后付给他们工钱,也正是因为劳动的繁杂忙碌,经常是几户人家合伙经营,共同完成装包这项程序。装包结束后,就要对这一个个小包进行消毒,需要将它们垒成一个大长方体,然后用大型的锅炉进行高温灭菌。一锅料大约需要烧48个小时,耗费1500斤木炭。之后就是至关重要的接种环节。就是将菌种接在已经消过毒的小包里,这环节对无菌要求很严格,它是在专门的接菌箱内完成的,箱内需要进行消毒,一般是通过烟雾消毒。整个暑假我所重复的工作就是这繁琐的环节。在工作的过程中我用统计与分析的理论对种植金针菇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估算,下面是结合家乡苍山县的养殖和实际情况,以一亩的棚为例进行的全面分析: 2、栽培时间。金针菇为低温型真菌,,最适宜的温度为8到10摄氏度,为当年8月份~次年3月份;而平菇为高温型真菌,可根据品种特性,做好茬口安排,麦前养殖平菇,秋后养殖金针菇,可获得双赢双利。出菇时间为年前年后,农闲时段,外出打工的也已陆续回家,不占用其他劳动时间。建棚成本仅在第一年的时候产生,以后会大幅度减少,这样算来,每年的净利润均在2万元以上,金针菇养殖过程简单易学,占用劳动力少,时间跨度短。让我对这个产业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也让我更有耐心去继续体验这个劳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养殖金针菇没有赔钱的,是一项稳赚不赔的产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产量与质量跟个人得管理水平有关。我开始为家乡的特色产业感到无比的自豪,并愿意将我的体验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到当地的金针菇加工基地去实习一个星期,在那里我了解到金针菇的几种加工方式: 1.初加工 2.盐渍 (1)预煮把5%~10%食盐水置于铝锅内煮沸,倒入金针菇,煮沸5~7分钟,捞出沥去水分。 3.制罐头把优质的金针菇放在开水中烫几分钟捞起,进行脱色,然后放在生理盐水中,制罐,高压灭菌消毒,即制成罐头。其工艺为:采收挑选杀青冷却分装加液排气压盖杀菌(123~130℃,30分钟~90分钟)冷却保温(38℃)检验成品。 4.塑膜真空包装 5.干制在这个寒假里,我帮助家里装包、接种,然后又去了当地的金针菇加工基地了解了金针菇加工的几种方法,感觉学习到不少知识,在农业

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

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 姓名:曾慧 学号:200950107 现如今,当说起结婚这两字时,著着白婚纱美如天仙的新娘、帅气的新郎、神圣的教堂、庄严的神父等各种充满西方色彩的婚礼现场便立刻映入了很多年轻人的脑海中,当问之对于家乡传统的结婚习俗时,很多人的表情都是漠然或是摇头称不知,似乎很多传统的婚嫁风俗已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当中变得陌生和无知了。所以,我觉得对于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份不可丢失的文化。 俗随时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虽然各阶层繁简不尽相同,但生活在乡镇的平民百姓,依旧还是保留了许多旧时的婚嫁风俗并沿用至今,尤其是赣南这片充满着浓郁的客家风土气息的土地,时常都能从老一辈的人那儿听闻关于婚嫁那些事儿,通过数天的走访家乡本地人,参加数次婚礼现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和询问家人,对于赣南地区的婚嫁风俗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总结。 现在,我将赣南客家传统婚嫁风俗按时间顺序分为婚前礼俗、婚事礼俗和婚后礼俗来叙述。 一、婚前礼俗 婚前礼俗,即是结婚之前的礼节风俗,换言之,通常是指从提亲到“暖轿晡”之前这段时间。一般包括行提亲,访家,行定,送节,报日之礼。 1、提亲 客家人口中的“看妹崽子”就是提亲,也就是说媒的意思。采访者告诉我们,为了表示明媒正娶,婚姻合理,当父母觉得儿女已到了适婚的年龄,便会托媒人去四处打听,物色门当户对的人家(客家人一般同族同姓不联婚),而通常是男方托媒(老人家说,若是女方托媒是会被笑话的,即所谓的“倒伐媒”)。因此,客家人的婚事是要由媒人来说合的。而媒人打听后,若发现有可配得对象时,媒人便会努力去游说女方家庭,如果女方家庭有意,便择日与男方见面。见面时,也有一些讲究,比如,见面时,男方是须给女方“见面礼”,而为了图吉利,金额的尾数通常是“九”,以表示长长久久之意。如果不同意,则婉辞谢绝,并退还“见面礼”。如果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帖(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则认为“合八字”,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帖送还女家)。这就是“看妹崽子”的全过程,也是赣南客家婚仪的开端。 2、访家 以前常常听说的“拉屋场”,今日终于知道原来就是访家的意思,也叫“睬嫁场”,是指“看妹崽子”之后,女方得到男方的邀请,在家人和媒人的陪同下前往男方家,察看男方的家庭、亲戚、邻里等情况。而访家时,男方则要置办酒宴款待女方家。待酒宴散后,男方发给每位客人一个红包,金额视亲疏不等。临走时,男方撑好女方不论晴雨均带的雨伞为其送行。惜别时,女方则收回雨伞并回赠“送伞包”,以示满意。尔后,男家则选吉日托媒人告知女家“行定”。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

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华光庙前古井、娘娘庙内古井等,不少古井都有优美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有3口古井在使用。 3、街巷凝香。旧时作为提督学院所在地的学院街,在这片并不算宽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精典的名称,形成独特的老街文化。街道范围共有街巷76条,60%以上还沿用旧时的名称,如凤栖园巷、墙畔祠巷、、百花村巷等,这些街道名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反映了古代长沙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状

龙岩市武平县客家文化调查.

定光佛的根在大陆,源头在武平县岩前镇狮岩。福州泉州僧人郑自严,法号“定光”,俗称定光大师、定光古佛。从关于定光古佛的种种传说中可以了解到客家人追崇的定光古佛是褒扬诚实、惩戒谎言的神佛;是推崇扶老济幼、助人为乐的菩萨;是位褒奖好心人,却又不去满足贪心人的神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多元化的侵入,汪毅夫研究员通过考证,把定光古佛的佛法归纳为六个方面:祷雨救旱、驯服野兽、活泉止水、治河护航、赐嗣送子、避免战祸。 如今的岩前狮岩供奉三尊定光古佛。狮岩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得名。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狮岩丰姿奇特,有着迷人的景观,洞内正中供奉定光大师佛像,两侧列有十八罗汉和四大金刚。佛像面前原有一个椭圆石块,形似狮口含珠。内洞分东南两洞。东洞稍狭,有石凳嵌于崖壁;南洞窈窕通明,石室天成,可容数十人。两洞甬道纵横,清泉滴滴(如今听不到清泉滴水声了),乳柱直立,石钟悬吊,显得神奇美观。两洞均有出口,南洞出口可仰望蓝天,称为“通天第一洞”。洞外崖壁上横刻“人世蓬壶”四个楷体字,字面约0.3平方米,笔力苍劲,系明万历年间武平县知县成敦睦书刻,近处有天然泉水湖,名为“蛟湖”,湖面宽广,不管久晴暴雨,湖水保持原量,清澈可鉴,山岩倒映,显得格外美观。 当地还十分受人敬仰的还有何仙姑,她一生修道,传说能知过去、未来。她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长的人,身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共十四个皇帝,实属罕见。何仙姑卒后真身葬在岩前宁洋乾湖塘,龟形右片丁山缝针星宿五度。乡人敬慕,于南岩石洞右边建仙姑亭,塑金身祭祀,有病烦热者,扫像上尘而饵之辄愈。可惜此亭在上世纪“文革”时被毁。上世纪八十年代,众多善男信女,自动募捐,在原址上再建仙姑亭一座,重塑金身,并将北宋年间用褐色花岗岩精美雕刻的“何大朗檀越主禄位”安放其中,父女同享鼎盛香火。每年农历二月初九,为祭祀始祖大郎公、黄氏一娘太婆、何仙姑的日子。除当地何姓人氏外,还有广东、江西、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的何氏后裔不远千里,驱车前来祭祀,热闹非凡。 定光古佛是客家文化的一张品牌,也是武平县做好闽台文化交流的独有品牌。武平县成立了“定光古佛研究会”,编印《定光古佛》小册子。该县撰写了《发挥闽西客家文化优势,加强闽台客家文化交流》的调研报告。武平县在全市开展加快“两个先行区”建设主体实践活动中,借鉴湄洲妈祖景区成功开发的经验,搞好定光古佛祖庙景区规划开发,结合实际制定好规划开发方案。2008年岩前镇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蛟湖开发项目,对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泉水湖进行恢复性开发。目前正在进行做好湖堤、环湖路、排污、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随后将分布实施,逐步与狮岩祖庙融为一体,为提高闽西客家祖地的历史品味,促进闽台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凝聚人心,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历史古镇——中山镇 武平县中山镇是遐迩闻名的千年历史文明古镇,也是闽粤赣客属地区罕见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摘要:武夷山拥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和世界同一纬度不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还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素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等雅称。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字:武夷山文化遗迹宗教历史名人民俗饮食 一、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其境内文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一千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面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自具特色。其文化遗产主要如下: (一)古越闽文化与其遗迹 闽越是族称,系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的一支;闽越也是国名,通常指西汉初年中央王朝在秦闽中故地对先秦延续下来的闽越政权正式册封的异姓诸侯国,历92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10年)。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1."架壑船棺"、"虹桥板"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形制最古朴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2.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m2,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位居全国同类文物的前列,如全国最大的花纹空心砖,全国最长的铁矛头,有全国最重的铁犁,有全国最重的铁门臼、户枢,有全国最早的铁鱼叉、顺形陶水管道、宫中豪华浴池;同时期仅见的铁五齿耙,它们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博大精深的山摩崖石刻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分布广泛,遍布于九曲溪两岸和山北的悬崖峭壁之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60余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它们不仅富含历代人政客留下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山川赞词、游记文赋、楹联诗刻、以及护山卫水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刻词等,更是武夷山璀璨的理学文化、道学文化、佛学文化及其独特的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