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侠义精神”教学设计

“侠义精神”教学设计

“侠义精神”教学设计
“侠义精神”教学设计

侠义精神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蒲彩军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概括豫让、郭解、虬髯客等人的行为特征,初步掌握侠义精神的表现。

2. 能力目标:比较刺客、侠士和骑士的异同,培养重构、伸展、评鉴等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辩证分析侠义精神,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中华儿女多壮志,救亡图存建奇功。

1937年,日寇入侵。绵阳安县青年王建堂投笔从戎,父亲王者成送来一块锦布。锦布正中一个巨大的“死”字,左边一首小诗: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儿,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川军“死字旗”。它生动诠释了父义子忠、国在家在的侠义精神。

请打开课本第75页,让我们一起走进“侠义精神”议题。

二、议题解读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千百年来,国人对侠义精神不断界定、丰富和演绎,形成了独特的侠义文化。

那么,什么是侠义?

侠,从人,夹声,指依仗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凌者的人或行为;义,从我,羊声,符合道德规范。侠义,指为人仗义,肯于助人。

为了理清议题的逻辑,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一侠义精神的表现,二侠义精神

电子手册

的内涵,三侠义精神的传承。

三、自主感知(侠义精神的表现)

下面,我们首先看看侠义精神在课本中的表现。

上节课,我们发了《导学案》,要求大家概括七篇文章内容,熟悉这一议题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大家概括的结果。

点评:出现的问题:1. 脱离文本,架空分析;2. 曲解文本,胡乱联系;3. 拔高文本,超越时空。(以本为本,所有答案都从文本出)

优点:能抓住事件的核心要素,概括人物形象和主题,即谁做了什么事,反映出什么品质。

下面看看老师的概括,请大家参考。

概括六篇文章内容。

文章主要内容

刺客列传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两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自杀。荆轲易水辞别,在秦王召见时,拔出地图中藏的匕首刺杀秦王,失败被杀。

游侠列传(一)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游侠列传(二)朱家行侠仗义,救活季布。剧孟以侠义名闻江淮。郭解年轻时残忍狠毒,后来明白事理,公正处理侄儿纠纷,暗中调停矛盾,因迁居关中与杨季主结仇,杀人后逃亡,后被族诛。

白马篇描绘了一个武艺高强、不惜为国捐躯的青年英雄形象。

虬髯客传以红拂大胆私奔李靖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隋末有志图王的虬髯客在“真命天子”李世民面前折服并出海自立的故事。

金庸古龙武侠小说比较论两人都把现代人文精神植入传统侠义之中,使侠义与人性结合,把武侠小说提升为具有较高鉴赏价值的文学作品。但他们作品的精神内涵、人物形象、创作形式、语言风格都各不相同。

阅读交流绿林好汉仗义疏财,快意恩仇,忠君恋主。侠客济人困厄,为国为民。骑士忠主为己,走向没落。

四、合作探究(侠义精神的表现)

并不是所有的侠都值得肯定,并不是所有的义都值得坚守。下面,我们一起辨析哪些是匹夫之勇、私人之义,应该摒弃,哪些是国家之义、民族之义,必须坚守。

(一)侠义的糟粕(执着私义,不辨忠良;不轨正义,江湖义气;迷信上天,情节离奇)1.赵襄子认为豫让是“义人”。请问豫让的“义”表现在哪些地方?哪些不可取?

(感恩智伯,以死报恩;事主不二心;为名节献身——为私义固执己见,不辨忠奸,不问善恶,很多时候为虎作伥,成为社会毒瘤。)

2.作为游侠,朱家、郭解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可取?

(仗义助人;淡泊名利;不求回报;坚守清贫;舍己为人——江湖义气,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顾国家、民族大义,有时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3.虬髯客是侠士吗?为什么?哪些不可取?

(是。嫉恶如仇,豪迈不羁;乐于助人;志向远大——情节离奇,来去如风,脱离生活;迷信色彩浓厚,望气相面而知真命天子。)

(二)侠义的精华

1.《白马篇》表达了曹植什么样的抱负?(学生齐声朗读)

(武艺高强,气概豪迈,英勇杀敌,舍身报国。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政治抱负)齐声朗读。

2.金庸小说大受华人追捧的原因有哪些?

(人物形象鲜明: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精神内涵丰富:侠义与人性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武功层次分明:武德与道德映衬,文化内涵丰厚。)

3.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有什么不同?

(原则不同:侠义强调利他主义,骑士追求利己主义;信仰不同:侠义践行仁德,骑士忠于封建主;存在方式不同:侠义孤独飘泊,骑士依附领主;精神实质不同:侠义是个人主义形式、集体主义实质,骑士是集体主义形式、个人主义实质;结局不同:侠义延续,骑士没落。)

五、成果展示(侠义精神的内涵)

1.侠义精神有哪些特征?

了解了这么多侠客的表现,我们对侠义精神有了直观印象。那么,侠义精神究竟有哪些内涵?请讨论3分钟。找到答案的,请主动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

老师点评关键词。

(见义勇为,舍己助人,爱国爱民,扶贫济困,惩恶扬善,淡泊名利,信守承诺,不畏强

电子手册

暴,不惧生死)

出示侠义精神的关键词。

1. 见义勇为,处事公正。

(郭解以德报怨,公正处理侄儿引发的杀人纠纷。)

2. 仗义疏财,救人危难。

(朱家济贫救困,不留名声。)

3. 嫉恶如仇,为民除害。

(虬髯客追杀负心者。)

4. 武艺高超,舍身报国。

(白马英雄视死如归;郭靖为国为民。)

5. 信守承诺,淡泊名利。

(豫让舍命报主。郭解调停矛盾不居功。)

6. 不畏强暴,不惧生死。

(荆轲明知赴死,依然勇敢前行。梁山好汉反抗暴政。)

六、成果运用(侠义精神的传承)

有人说,侠义精神是恃强凌弱,扰乱社会和谐安宁,应该摒弃;有人说,侠义精神锄强扶弱,维护公正正义,应该提倡。那么,当代社会需要提倡侠义精神吗?

请分组讨论3分钟,然后辩论。

1.不需要。

法治健全,不需要社会力量伸张正义。(侠义精神失去了生存的社会空间)

容易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

容易滋生新的社会问题。

2.需要。

侠义精神是自我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径。

助人为乐等侠义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法律有空白,需要民间的侠义力量来填补。

同学们各有依据,言之成理,那么,现代社会还有侠义精神吗?请看一个短片。

*备选题:你想当什么样的侠客?

播放视频:温州刘文忠阻止失控大货车,被授予二等功。

刘文忠身上有没有侠义精神?路见祸患,挺身而出,不惧凶险,不畏生死,这就是典型的侠义精神。

其实,侠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七、小结

对侠义精神,我们应该批判性吸收,去其糟粕,剔除义气至上、以暴制暴、忠奸不分等落后因素,发扬诚实善良、舍己为人、爱国爱民等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民族文化复兴服务。

八、议题拓展

分析刺客、游侠、绿林好汉的异同。

刺客游侠绿林好汉行动目的报恩知己匡扶正义替天行道

行动方式单枪匹马?暗中行刺以义服人?除暴安良团伙作战?劫富济贫

原则重感情?讲报恩重原则?讲施恩重义气?讲等级

性质个人英雄主义民间力量修正社会不公啸聚山林的反政府集团

影响勇敢无畏慷慨豪爽义气干云

结局多数失败?当场被杀享有盛名?惨遭剿杀接受招安?终被消灭

评价向死而生?悲壮感伤功效当世?名传古今逼上梁山?反抗强权同:以义气为标准,以暴力为手段,锄强扶弱,追求公正。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2. 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3. 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二、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我们有精神》一课侧重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因而体现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反映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的第1条“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第2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一年级学生对于“我们有精神”理解比较简单。他们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即使这样,学生也不容易做到。比如,坐得端正也就能坚持一两分钟;回答问题时往往是第一句话声音很响亮,接下来声音就小了;有的学生被提醒要响亮地回答问题时才能够做到,不提醒就做不到了;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敢大声说话;还有的学生由于习惯问题,无论是走路还是坐着,肩部都打不开;有的学生甚至不敢用正眼看人。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有精神的好习惯,在学习、活动、表达、生活方面都能够从内而外地有精神;怎样才能既不伤害儿童的自尊又能引起儿童重视有精神的问题,这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环节正面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有精神的好办法,并督促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这样去做,从而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侧重帮助学生实现内在和外在精神的结合。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的内在精神更为重要。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当外在的精神与内在的精神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有精神。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本课三个主题紧密结合“我们有精神”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教科书以“这样真精神”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有精神”的状态,升旗仪式中学生挺拔地伫立在操场上,引导学生领会在正式、庄严的场合里“有精神”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有精神”。无论是坐姿端正、认真读书的样子,还是站得挺拔、高唱爱国歌曲的样子,或是在课堂上响亮回答问题的样子,都是“有精神”的具体表现。接下来,教材通过对学生坐姿的对比图,帮助学生了解“有精神”的价值,以此说明“有精神”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而在第三个小主题“我们天天有精神”中,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不同状态中“有精神”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思考怎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从而进一步讨论保持天天有精神的策略和办法,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准备一张自己认为最精神的近期照片。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我们有精神 人教(新版)

2《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第2站《我们有精神》。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2.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教学重点】 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珍视自己的良好形象。 【教学难点】 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女兵方阵,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我国阅兵女兵方阵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看,然后说一说这些女兵们的样子怎么样? 2、生:很整齐、很好看、真精神...... 师小结:他们的姿势多美啊!站、走得真精神!你们想不想和她们一样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我们有精神》。(板书课题:我们有精神)。 二、课堂活动 活动板块一:坐、站、行有精神 过渡:观察小伙伴们的一组姿势图片,知道一个人有精神,首先要有正确的坐、站、行等姿势。那么,坐、站、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怎么做? 活动1:学生体验活动:坐如钟 1.师:请看屏幕,我们来了解“坐如钟”的5个要求。(板书:坐如钟)(“坐如钟”的5个要求:头要正、腰挺直、手放平、脚并拢、身离桌一拳。) 2.生:做一做:“坐如钟”。同桌比一比,看谁坐得最符合要求、最精神?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做到。并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示范演示坐姿。 活动2:学生体验活动:站如松

1.师:我们来看“站如松”图片,了解“站如松”的5个要求。(板书:站如松)(“站如松”的5个要求:抬头、挺胸、手伸直、腿并拢、向前看) 2.生:做一做:“站如松”。教师让一个组站起来表演“站如松”,其他组同学观察:是否符合“站如松”的5个要求。 活动3:学生体验活动:行如风 1.师:我们来看“行如风”图片,了解“行如风”的5个要求。(板书:行如风)(“行如风”的5个要求:头不摇、身不晃、肩放平、轻甩臂、脚步稳) 2.生:观看小学生队行队列展示视频,谈感受:这些同学表现怎么样? 3.请2-3位同学进行队形队列展示(立正、齐步走、向后转),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表现是否有精神”。 活动4:观看绘本故事,谈感想 1.我们来看一组不正确的坐、站、行姿势的图片,找出不正确之处。 2.播放绘本故事《脊柱的自述》,谈感想:长期不正确的姿势会造成什么后果? 小结:长期不良姿势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使我们没有精神,危害很大。因此我们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这样,我们才能天天有精神。 活动板块二:校园生活见精神 过渡:良好的坐、站、行姿让我们有精神。在校园里,你发现小伙伴们还有哪些样子也有精神呢?活动1:响亮地说 1.生:小组讨论:在校园里,你发现小伙伴们还有哪些样子也有精神呢? 2.师:同学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响亮,很有精神。(板书:响亮地说) 活动2:认真地读 1.师:看学生读书的图片,提问: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读得有精神吗? (板书:认真地读) 3.生:朗读课外小短文《过山车》,看谁读得最有精神。 活动3:高兴地唱 1.学生看视频:合唱小组的表演。提问:这些同学唱的怎样? 2.师:这些小伙伴们唱的十分高兴,唱的真精神。(板书:高兴地唱)过渡: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也要做到有精神。(板贴) 活动4:才艺展示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高二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doc

高二政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七周上课时间第八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9页内容,并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内容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 2020-02-04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七周上课时间第八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建议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9页内容,并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内容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 2020-02-04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熟悉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规则 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的测定过程中,不可能使测出的数据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完全相同。真实值与测试值之间的差别就叫做误差。通常用准确和精密度来评价测量误差的大小。 (一)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实验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以误差来表示,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其符号为E,表示式为 E=X-T 式中,X和T分别表示实验值和真实值。对于多次实验,实验值用单次实验的平均值代替 E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2、相对误差:其符号为R E,表示式为 式中,E和T分别表示实验误差和真实值。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反映了误差值在整个结果的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有正、负之分。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大,测定的精密度低。

1、单次测定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单次测定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σ表示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s表示 (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3、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是误差。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是偏差。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不好,准确度一定不高;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若要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好。 例1,甲、乙、丙三人测定某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如下(已知真实值为50.36%),请对三人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甲:50.30%、50.27%、50.28%、50.30% 乙:50.40%、50.23%、50.25%、50.30% 丙:50.36%、50.34%、50.35%、50.34%

(完整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有精神》教案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有精神》 教案设计 2、我们有精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 2、行为与习惯:生活中站有站样,坐有坐相,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 初步懂得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含义。表现对坐立走姿势的正确者的欣赏。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经验和信息,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想知道吗?请看——师:是什么好消息呀?大家想去参加“小太阳俱

乐部”吗?可听说小太阳俱乐部对坐立走的姿势要求可高了,咱们要不要先练一练呢? 【激情导入,抓住小学生喜欢参加活动的心理,引出我们小朋友应该做到坐、立、走有精神。学生在富于趣味性的氛围中展开了学习活动】 活动一:体验、掌握坐的正确姿势 师:好!现在老师就看看谁坐得最棒! 师:呀,都坐好啦,真棒!好,请你上来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请看,她坐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师:说得真棒!小太阳俱乐部的一个小女孩曾悄悄告诉我一个秘诀,也正是这样。我们赶紧记下来吧。师:这个小朋友坐得多端正呀!就和这座钟一样,不摇不晃,稳稳当当,坐就要像钟一样端正挺拔,要作到“坐如钟” 师:记住了吗?那么,我们平时做什么时要注意保持这种姿势呢?学生分组练习写字、读书的姿势。 活动二:体验、掌握立的正确姿势 师:看来,坐的姿势难不倒我们!可听说还得测试站立的姿势呀。 师:请问老师这种姿势会不会合格?怎么不行啊? 师:你干脆教教我吧。喔,谢谢,我知道了!这也是那个小女孩成功的第二个秘诀。请听咱们也记下来吧。 师:咱们比一比,你们都能像我现在一样站好吗? 师: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自用分析化学教案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自用分析化学教案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 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六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预习提要: 1、多元酸盐(碳酸钠)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 2、酸碱指示剂、混合酸碱指示剂及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3、查出百里酚蓝-甲酚红混合指示剂的变色点pH、酸式色、碱式色。 4、吸量管、移液管的使用;试液的转移与稀释。 5、以酚酞为指示剂测定混合碱组分时,在终点前,由于操作上失误,造成溶液中盐酸局部过浓,使部分碳酸氢钠过早地转化为碳酸,V1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避免盐酸局部过浓,滴定时应怎样进行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合碱分析的测定原理、方法和计算; 2.进一步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3.进一步掌握酸式滴定管的使用,熟悉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系指Na 2CO 3 与NaHCO 3 或Na 2 CO 3 与NaOH等类似的混合物。测 定各组分的含量时,可以在同一试液中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指示 终点进行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双指示剂法”。若混合碱是由Na 2CO 3 和NaHCO 3 组成,先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 变成无色,这是第一个滴定终点,此时消耗的HCl溶液的体积记为 V 1 (mL),溶液中的滴定反应为: Na 2CO 3 + HCl = NaHCO 3 + NaCl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此时反应为: NaHCO 3 + HCl = NaCl + H 2 O + CO 2 ↑ 消耗的HCl的体积为V 2(mL)。根据V 1 、V 2 值求算出试样中 Na 2CO 3 ,NaHCO 3 的含量。若混合碱为Na 2 CO 3 和NaOH的混合物,可以用上述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教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教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2.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3.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重难点: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乐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醒学生有精神.面貌好.才健康.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准备一张自己认为最精神的近 期照片. 2.教师准备: (1)教师精神的照片及故事. (2)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绘本故事《谁精神?》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小故事.找找看.故事中谁精神? 出示任务:看这个绘本故事.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ppt.呈现 绘本内容(第6页中1图2图.第7页中3图4图). 反馈指导: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绘本故事中.谁精神?分析漂亮、眼睛大、声音响亮、姿势好就是“精神”吗?提出自己对“精神”的理解. 小结:有精神不仅仅是外表漂亮.也不仅仅是眼睛大又明.还要包括内心的神采.声音的响亮.姿势的挺拔.唱歌的技巧等.总之.内 外都有精神.做到内外统一.才能表现一个人从内而外的“精”、“气”、“神”.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活动二:我们真精神 出示任务:“精神”的我是什么样? 反馈指导:学生交流.“精神”的我是什么样?将学生发现的

班里有“精神”的学生请到前面来.请发现的同学为其点赞. 1.追问:大家一起看一看.从哪儿能够看出她(他)很精神呢? “精神”.顾名思义是指“精”、“气”、“神”.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同学的“精”、“气”、“神”.说说你的发现.看看自己身上的“精”、“气”、“神”是怎么体现的. 请观察第6页中的图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些小朋友很 精神?可以从站姿、外貌、眼神、服装、头发等不同方面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带给你什么感受? 2.生活中我们会参加很多集体活动.有时候有些集会的场合非 常严肃.例如升国旗的时候.你知道为什么升国旗的时候大家都要精神抖擞的站立.并向国旗行礼吗? 为什么国旗班的战士面对国旗的时候.比我们更庄严更精神呢? 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吗? 是因为他们平时经常训练自己的“精”、“气”、“神”吗? 是因为他们内心非常热爱国旗.所以表现出来最佳的精神面貌吗? 与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并听听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 除了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内心和外表都很精神.还有哪些集体活动也需要我们内外统一的有精神的表现呢? 集体集会时的“有精神”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大声赞美自己或是你眼中有精神的小榜样. 怎么样才能一直保持很有精神呢?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有“精神”的小达人.说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何会带给大家很“精神”的感觉.采访一下他(她)是怎么做到的. (板书:我们真精神) 小结:有精神带给别人的感受是赏心悦目.是自信.也是朝气蓬勃.有精神不仅仅是在集会和重大活动的时候我们集体的精神面貌.也是生活和学习中认真朗读、高兴歌唱、响亮说话、友好相处的精神面貌.更是在遇到困难和误解时的努力进取和乐观积极.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内外都有精神的学生. 活动三:我的照片故事 出示任务:晒照片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7我们的民族精神(必修3)

第二十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展示]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核心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2.核心——爱国主义 (1)地位和作用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特点和主题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基本特征 (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贯 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2)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命题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典例1 (2009·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 A .善良朴实 B .爱好和平 C .自强不息 D .艰苦朴素 答案 C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故选C 。B 项与题意不符;A 、D 项本身不属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命题点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典例2 (2010·江苏高考)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6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一、课程定位 分析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分析工、检验工考证的必修课程,是全国化学检验工比赛的重点课程,具有业务性、应用性、技能性强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样品前处理和化学分析工作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为“仪器分析”、“有机分析”、“轻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基层企事业单位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采用多元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是依据企业分析人员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分析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分析工、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本课程以企业样品前处理实际工作为依据来进行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我们有精神》优秀教案(完整版)1

2 我们有精神 一、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我们有精神》一课侧重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因而体现了课标“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反映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一课,是教材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二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当外在的精神与内在的精神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有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思考怎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从而进一步讨论保持天天有精神的策略和办法,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本课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有精神的好习惯,怎样才能既不伤害儿童的自尊又能引起儿童重视有精神,这些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环节正面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有精神的好办法,并督促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这样去做,从而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会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讨论,认识有精神的样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样子。激发孩子树立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五、重难点 重点:怎样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难点: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六、教法和学法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单选题 1.以下名言诗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契合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盘古开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这体现中国人民具有() ①伟大创造精神②伟大奋斗精神③伟大团结精神④伟大梦想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956年,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内迁西安,投入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62年来,交大克服重重困难在西北建立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 ①是交大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④是推动交大人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这是因为() ①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③教育在人类文化的创新上产生巨大影响④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五十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包括() ①长征精神②大庆精神③抗洪精神④延安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7.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 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保持不变,激励亿万中华儿女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我们有精神》优秀教案1

《我们有精神》说课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二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的。 本课主版教材内容分三个栏目:这样真精神、有精神才好、我们天天有精神。第一个栏目“这样真精神”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典型的五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在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第二个栏目“有精神才好”通过两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栏目“我们天天有精神”意在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天天有精神,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教材副本《谁精神?》以绘本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精神”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结合。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主版教材第一个栏目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前调查是了解学情的最好方式。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课前我通过观察、访谈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学情了解。 通过观察、访谈,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对于“有精神”的理解比较单一,局限于对外在精神的感受,往往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而对内在精神的理解比较欠缺,如他们会认为读书只要读正确就好了,不

需要大声朗读;有些学生读书、做作业时姿势做好了,但不够用心;唱歌只要会唱就行,不需要感情投入等等。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较懒散,精神面貌不佳。如,认为孩子写字时坐姿不够端正;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不能长时间保持“有精神”的状态,需要家长提醒等。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情的详细了解,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其中目标一是本节课的重点。“有精神”包括外在精神和内在精神两方面。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理解“内在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对于“内在精神”的理解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本节课另一个难点是“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结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活动一:学习绘本《谁精神?》;活动二:这样真精神;活动三:亮眼睛找“精神”;活动四:诵读儿歌《有精神》。下面,具体说说这四个活动板块的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我们的民族精神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第一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下面我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它是在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可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单元的核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我校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基本内涵; (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确立依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是引导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前提。 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确立依据: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比较抽象。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收集材料,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思考、辨析,生成观点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自用分析化学教案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教案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2. 练习并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称量方法。 3 .培养准确,整齐,简明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二、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表面皿;称量瓶;纸条;烧杯等。提问: 一、分析天平的构造 (1)最重要的是天平梁,天平梁上有什么?玛瑙刀,有几个,方向,还有平衡调节螺丝; (2)指针:偏向左说明那个重? (3)升降枢:开关,打开,天平梁放下,电源开,灯亮。两种状态。“半开”还是“全开”状态 (4)吊耳:玛瑙平板和,挂钩、托蹬 (5)秤盘:左边、右边 (6)砝码和圈码:圈码的质量:10mg -990mg 1000mg,也说是1g 以上如何读?10mg以下如何?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 (1)检查:天平水平、归零、圈码脱落、清洁。记录,电源。(2)调零:(3)称量:质量大先用台称粗称,左物右码。 (4)读数:xx.xxxx 记录:有效数字 (5)称拮检查:取出物体、砝码归零和复位,调零、关电、天平罩。 登记、记录 三、分析天平的注意事项 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如使用的是电子天平, 如何进行这两种方法的称重更好 要点:有三种, 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目的不一样 固定称量法的操作速度很慢,适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

递减称量法速度快,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时,可选择此法. 提问: 三、实验原理 (一)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一般有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三种。1.直接称量法(又称直接法) 该法一般用于称量某一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固体(如坩锅、金属、矿石等)准确质量。称量时,将被称量物直接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 2.固定质量称量法 目的:该法一般用于称取某一固定质量的试样。 适用范围:一般为液体或固体的极细粉末,且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 方法(1)用什么称:干燥的器皿(一般为称量纸、烧杯、坩锅、表面皿等)。 (2)操作:先粗称。 称量时先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干净且干燥的器皿的准确质量----再将分析天平增加固定质量的砝码后-----往天平的器皿中加入略少于固定质量的试样,再轻轻震动药匙使试样慢慢撒入器皿中------直至其达应称质量的平衡点为止。 3.递减称量法(又称差减法) 原理:m(称量瓶质量+试样质量) m0-m1=第一份质量 m1-m2=第二份质量 目的:要求称取物的质量不是一个固定质量,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范围既可。 适用范围:该法多用于称取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的物质。 方法(1)用什么称:干燥的称量瓶. (2)粗称:称量时首先在托盘天平上称出称量瓶的质量,在将适量的试样装入称量瓶中在托盘天平上称出其质量。 (3)然后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m1。要不要知道称量瓶的质量? (4)取出称量瓶,移至小烧杯或锥形瓶上方,将称量瓶倾斜,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图4)。当倾出的试样已接近所需要的质量中,慢慢地将瓶竖起,再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黏在瓶口的试样落在称量瓶中,然后盖好瓶盖将称量瓶放回天平盘上,称出其质量。如果这时倾出的试样质量不足,则继续按上法倾出,直至合适为止,称得其质量m2,如此继续进行,可称取多份试样。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倾出的试样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