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1棉籽中的抗营养因子

1.1基本知识

棉籽饼粕中主要对动物有毒的物质为棉酚。棉籽的胚叶上布满褐色圆形或其椭圆形的色素腺体,腺体内除了油脂和树脂外,还含有大量的色素物质,其中以棉酚为主,占色素腺体质量的20.6%~39.0%。此外,还含有多种棉酚的衍生物。主要种类及其性质如下。

1.1.1棉酚

棉酚是一种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分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结合型棉酚不被动物体吸收,直接排出体外,游离棉酚与氨基酸结合,对动物有害。具有活性羟基、活性醛基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称为游离棉酚,它呈黄色、具有三种异构体,分子式为C3H3O2,分子量为518.57。而与蛋白质、氨基酸、磷酯等物质结合,没有活性酸羟基、醛基的称为结合棉酚,其丧失了活性,对动物是无毒的。

1.1.2棉紫酚

又称棉紫素,呈紫红色,它经常与棉酚存于棉籽中,并随棉籽储存期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含量。棉紫酚除了在棉籽中以天然状态存在外,还能在棉籽加工的热处理过程由棉酚转化而成。棉紫酚在酸中能被分解转化为游离棉酚。

1.1.3棉绿酚

又称棉绿素,为深绿色的晶体物质。1963年才从棉紫色腺体中分离出来。

1.1.4棉蓝素

又称棉蓝素,呈蓝色,分子式为C30H32O8,是棉酚的不稳定氧化产物。在生棉籽中不存在,只存在于加热过的熟棉籽中。

1.1.5二氨基棉酚

呈黄色,以液态氨和棉酚进行反应可合成二氨基棉酚。棉籽在高温下进行储存时,有自然产生的二氨基棉酚。

1.1.6棉黄素

又称棉橙素、棉橙酚,呈橙色,分子式为C35H34O8N2,经硫酸作用可转变为棉酚,酸解产生的棉酚量为82%~86%。

1.2危害

1.2.1对动物、人、环境的影响

棉酚主要由其活性醛基和活性羟基产生毒性和多种危害。棉酚还对动物生殖系统的机能有害,特别是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1.2.2动物临床中毒机理

棉酚可降低饲料中赖氨酸的有效性。在棉籽榨油过程或制颗过程中由于受湿热的作用,棉酚的活性羟基、醛基与蛋白质中赖氨酸的ε氨量结合,发生美拉德反应,使结合的赖氨酸不能吸收、利用。

1.2.2.1单胃动物

对单胃动物来说,棉酚在体内大量积累,可损害肝细胞、心肌和骨胳肌,与体内硫和蛋白质稳定地结合,损害血红蛋白中的铁,并导致贫血。此外,棉籽中尚含有一种具有环丙烯结构的脂肪酸,导致母鸡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卵量降低及卵变质。

1.2.2.2反刍动物

由于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特殊的瘤胃环境,使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的毒性减小。瘤胃中可溶性蛋白量很大,加上瘤胃中高度的还原环境和水热条件,促使游离棉酚与赖氨酸的ε-氨基结合为结合棉酚,其吸收率很低。因此,对于成年的反刍动物来说,饲料游离棉酚的危害很小,可以把棉籽饼粕作为一种正常的蛋白饲料而大量饲用。但对于瘤胃功能发育不全的幼畜来说,棉酚还有一定的毒性。

1.2.3动物临床中毒症状

猪棉籽饼中毒,首先表现精神沉郁,低头拱地,后肢无力,走路摇晃,以后则拒食,呕吐,口鼻流出白色泡沫,呼吸促迫,肺部听诊有杂音,有时皮肤上出现掺块。6月龄以下的病猪,对棉籽饼特别敏感,一般急性中毒,可在数小时内突然倒地死亡。家禽中毒时体重下降,卵孵化率降低,孵黄颜色变淡。成年反刍动物长期饲喂棉籽饼作为蛋白饲料会降低牛奶中的含脂率及非脂肪固体的含量。只有犊牛,可能发生真正的棉酚中毒,其症状包括食欲下降,兼有腹泻、黄疸目盲,重者伴有代偿病类似症状。我国水牛蛋白质营养水平低于乳牛,因此对棉酚的易病性高于乳牛,且长期饲喂棉籽饼的奶牛,牛奶中的乳脂率和非脂肪固体含量都显着下降。

1.3预防与检测

1.3.1预防

1.3.1.1物理方法

加工方法对棉籽饼(粕)品质影响很大,经过加热处理的棉籽饼(粕)游离棉酚含量低,但蛋白质品质变差;经溶剂浸提的棉籽饼粕蛋白质品质较佳,但游离棉酚含量较高。总的来说,预压萃取是最好的加工方法。

1.3.1.2化学方法

饲料中添加亚铁盐(如硫酸亚铁)能提高动物对棉酚的耐受力。

1.3.1.3生物学方法

目前已经育出转基因低棉酚棉花,其棉酚含量可大幅度降低。

1.3.2检测

在3-氨基-1-丙醇存在下用异丙醉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提取游离棉酚,用苯胺使棉酚转化为苯胺棉酚,在最大吸收波长4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GB 13086-1991)。适用于棉籽粉、棉籽饼(粕)和含有这些物质的配合饲料(包括混合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2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2.1基本知识

目前,饲料中常用的大豆类制品有大豆饼、大豆粕及膨化大豆粉,前两者是油脂加工的副产品,因炼油工艺不同而生产出饼或粕。农村小型炼加工以压榨为主,其副产品是豆饼,而大型炼油厂主要是浸提或浸、压混合工艺其副产品是豆粕。近年来由于大豆饼粕价格上升很多,不少饲料厂特别是生产鱼用配合饲料厂将大豆经膨化工艺艺后,直接用膨化大豆粉。

2.2大豆制品中有害成分的概述

大豆饼粕中含有的毒素为膜蛋白抑制因子、皂角甙、脂氧化酶以及抗维生素因子。膜蛋白酶抑制因子(TD)或又泛称作蛋白消化酶抑制因子(PI)主要存在于大豆籽实的子叶当中,尤其以子叶的外侧部分含量丰富。大豆凝集素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10000,糖类部分占5%,主要是D-甘露糖和N-乙酸葡萄糖胶。这毒素极不耐热,在常压下蒸气处理由或5磅高压蒸气处理20min,便可使SBA对于干热纯化处理具有明显抗性。抗维生素因子大豆中抗维生素A是脂氧化酶,它促使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物。此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可使与其共存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氧化破坏。这种抗维生素A在常压下通过蒸气加热15min即可破坏。生大豆饼粕中还有抗维生素D、E、B12等。

2.3危害

2.3.1对动物、人、环境的影响

人们对猪生产中大豆制品的有害成分的危害作用有深入的研究。生大豆(RSB)导致增重降低,并且膜腺和小肠中的膜蛋白酶及康蛋白酶活性均被抑制而降低。生大豆中的抑制剂是导致肠道蛋白水解作用抑制,进而引起生产下降的主要因素。生大豆引起的膜液分泌素的浓度升度,膜液分泌受一种反馈机制的控制。

2.3.2作用机理

可能是蛋白质水解受抑制,引起蛋白质供给不足,体内某些或所有氨基酸的缺乏;或是由于采食大豆

膜液大量分泌造成膜(康)蛋白酶中含量高的几种氨基酸,尤其是胱氨酸、蛋氨酸的不足,从而影响生产性能。这种影响在猪年幼时期表现很明显,随年龄增大则影响减弱或几乎没有影响。大豆中含有有害物质或抑制生长因子,如一种能降低蛋氨酸和胱氨酸有效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聚素、皂角苷、尿素酶等,加热能除去这些抗营养因子,但加热必需适当。

2.4预防与检测

2.4.1预防

大豆中的有毒成分为热敏因子,热处理使其钝化。加热时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直接影响大豆饼粕的整个质量。通变动热导致大豆饼(粕)营养物质间发生Mailiara反应,使其中有效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胱氨酸、酶氨酸、组氨酸、丝氨酸均显着降低。加热不足则不能使其中有害成分活性丧失。因此,残留于大豆粕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受加工工艺的影响。

3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

3.1基本知识

菜籽饼(粕)含有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硫葡萄糖甙类的代谢物如恶唑烷硫酮和异硫氰酸盐、芥子碱和单宁,过量食用可引起动物甲状腺肿大。菜籽粕中所含的硫甙本身无毒害作用,但是它的水解产物异硫氢酸脂、恶唑烷硫酮等,会引起菜籽粕和油的质量问题,这种水解反应在水分含量适合葡萄糖硫甙酶的条件下会发生。

3.2污染与危害

这些抗营养因子还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干热或湿热加工处理均可降低部分抗营养因子的含量。鸡长期饲喂含大量菜籽饼粕的饲料会产生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及肾脏的上皮细胞脱落等现象,破蛋、软蛋增多,严重者还会发生肝出血和死亡。猪过量食用菜籽饼粕也可造成甲状腺、肝脏和肾脏肿大,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等现象。对反刍动物来说不良影响作用甚微。目前加拿大、瑞典、波兰等国先后育成葡萄糖甙和芥子碱低的油菜品种,叫“双低”油菜,其粗蛋白质为34%,赖氨酸1.91%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也相当高。由双低油菜籽加工的菜籽饼所含抗营养因子也少。对于这样的菜籽饼(粕)在饲料中可加大用量。

此外,菜籽饼(粕)具有通便性,日粮中用量过高常常出现软便现象。

3.3控制与处理

目前菜籽加工技术已达到可以防止硫甙水解的水平,这些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过程中菜籽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10%,超过10%时随温度升高水解加快,低于6%则酶在受热条件下只会缓慢失活。在加工过程中既不能加水也不能通蒸汽,否则会引起局部水分增高而加速水解。(2)在蒸炒过程中,温度必须尽快升至80℃~90℃,在温度达到这一温度之前,酶解速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缓慢加温会延长水解时间。(3)蒸炒和脱溶剂的温度不宜超过110℃,否则蛋白质会受到破坏,同时硫甙在加热时也会分解。

抗营养因子灭活

目前, 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途径来钝化和灭活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抗营养因子的活性, 但加工处理的效果因饲料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含量、活性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差别。 3.1 物理方法 3.1.1 膨化与制粒 膨化处理是在专门的膨化机内进行的, 其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旋轴转动给予原料一定的压力, 使原料从喷嘴喷出, 原料因压力瞬间下降而被膨化, 抗营养因子会随之失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失活程度可随膨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植物凝集素对热很敏感, 在温度达120 ℃时所有的植物凝集素全部消失。Petres 等(1981)报道, 电加热至120 ℃,大约有93%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而杨丽杰等(1998)的研究证明, 单杆螺旋在121 ℃下膨化商品大豆, 可失活70 %以上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全部凝集素。张明峰(1998)报道, 干膨化处理可使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下降80%, 脲酶和脂肪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至较低水平, 是目前国内外较理想的灭活方法。另外, 膨化还对饲料有剪切作用, 破坏植物细胞壁, 能降低饲料中的纤维含量, 从而提高动物对细胞内容物的利用率。在制粒过程中, 一部分热来自蒸汽(70 ~ 90 ℃, 15 ~20 s), 另一部分来自饲料成分在制粒过程中被挤压而产生的热。制粒能较彻底的灭活蚕豆和豌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但不同制粒工艺, 其灭活效果有较大差异, 有的工艺甚至灭活效果不明显。 3.1.2 挤压处理 挤压处理可分为干榨和湿榨2 种。Friesen 等(1993)报道, 用湿榨法处理的豆饼与未处理的豆饼相比会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他们的研究还表明, 饲喂湿榨处理的豆饼的断奶仔猪, 其日增重比饲喂干榨豆饼的仔猪有显著提高。Piao et al(1999)报道, 挤压处理能使大麦细胞壁的β -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结构发生变化, 水溶性增加, 从而提高了营养成分利用率。 3.1.3 蒸汽处理 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常压和高压。常压加热的温度低,一般在100 ℃以下。常压蒸汽处理30 min 左右, 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可降低90%左右, 而不破坏赖氨酸的活性。高压蒸汽处理是用专门的高压蒸汽锅或罐进行的。原料在容器内的加热时间随温度、压力、pH 值及原料性质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全脂大豆在120 ℃蒸汽加热7 .5 min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从20.6 mg/ g 降低到3.3 mg/g 。Johnson 等(1980)报道, 在pH 6.7 , 99~ 154 ℃范围内, 温度每升高1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灭活速率增加一倍, 他们的研究还指出, 在pH 6 .7, 99 ℃处理1 h, 会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降低到原来的7.6 %;在pH 6 .7, 154 ℃和pH 9.5, 143 ℃则只需40 s, 其活性就可降低到原来的7.6%。 3.1.4 去壳处理 禾谷类籽实的种皮中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 而豆类和高粱的壳中含有较多的单宁、木质素、植酸等抗营养因子, 去壳处理就能够除掉这些抗营养因子, 同时提高其蛋白质的含量, 提高其利用率。Marquardt(1989)用蚕豆的实验证明对一些种皮单宁类含量高的豆类饲料, 去皮后其蛋白质的消化率和蛋白质质量提高;以淀粉和离散蛋白颗粒的大小为基础,利用气流分类技术就能够把豆类籽实的各部分分开, 这样不仅可以除去抗营养因子, 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质量。 3.1.5 微波处理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8-10-8点击数:2406 评论本文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畜禽饲料中得到广泛应 用。但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水平。因此,人们对大豆 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并对使大豆 抗营养因子失活的方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综述,为发酵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广泛应 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酵豆粕,大豆抗营养因子,钝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疯牛病危机之后,引发了人们对畜禽饲料中动物来源蛋白质安全性的担忧,世界各国纷纷禁止动物源蛋白质在饲料中使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高质量植物蛋白的需求量。这意味着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和大豆蛋白制品必将在今后的畜禽饲料配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大豆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因此,通过育种、加工和营养等手段来降低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一直是营养学家们工作的重点。 豆粕是大豆经浸提或预压浸提制油工艺的副产物,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占畜禽蛋白质饲料原料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大豆榨油过程中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灭活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但生产中对热处理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加热不足不能完全灭活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有可能因发生美拉德反应而降低养分的可利用率,使得豆粕的营养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Helena等,2003),与传统的豆粕相比,发酵豆粕在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有效性和抗营养因子去除率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发酵豆粕是采用独特的菌种和发酵工艺,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使大豆蛋白被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和小肽分子,游离氨基酸和UGF(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同时能消减抗营养因子的一些作用,使其易被幼龄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发酵豆粕作为功能性饲料蛋白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将发酵大豆蛋白和豆粕对于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Cho等,2007),表明发酵过程中的酶解作用使发酵豆粕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小肽(Hong等,2004)以及降低了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Reddy和Pierson,1994)。但就目前来看,豆粕通过发酵工艺,微生物分泌蛋白酶降解蛋白的作用是否完全,抗营养因子被去除的程度,养分价值被提高的真实水平都有待探讨,所以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并结合有效、全面的指标检测是必需的,关键是要采用简便、敏感度高的方法。 1大豆的抗营养因子 目前,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

常见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

饲料的营养特性 一、青绿饲料 1、豆科青饲料: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三叶草等。 ①含水量高,75-90%,因此,单位重量含热能低。 ②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较平衡。 ③开花期前粗纤维含量低,开花后高。④含钙高,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胡萝卜素含量高,苜蓿V B2丰富。 2、禾本科:①含水量高。 ②蛋白质含量较豆科低。 ③含糖量高,粗纤维含量高为。 ④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3、蔬菜类:①含水量高。 ②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 ③粗纤维含量低。 ④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适口性好。 二、青贮饲料:①含水量高,PH4.0左右,适口性好。 ②消化率高于原料。 ③有一定的轻泻性。 三、粗饲料:包括干草、干树叶、秸秆、秕壳等。 ①粗纤维含量高。 ②豆科干草、干藤蔓类粗蛋白含量高,禾本科次之。秸秆和秕壳类低,且难消化。 ③磷含量低,豆科含钙较丰富。 ④V D丰富,优质干草含较多胡萝卜素,其它维生素缺乏。 ⑤体积大,有填充、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 \ ▲青干草:①粗纤维含量较高; ②在粗饲料中, 蛋白含量高较高, 消化率较高. ③磷含量低, 钙磷比例较适宜. ④维生素损失少,不含V D2 ⑤体积大,有填充、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 四、能量饲料 1、▲玉米:①有效能值高,主要含淀粉、脂肪。粗纤维含量低。 ②蛋白质含量低,且品质差。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含量都低。 ③矿物质含量低,且钙少磷多。 ④黄玉米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含有丰富的VE、VB1,其它B族维生素缺乏。 ⑤易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2、高粱:①富含无氮浸出物,能值高。②蛋白质含量低,缺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等。 ③钙低磷多。④含有单宁,适口性差。 3、▲大麦:①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②缺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较玉米高。 ③钙低磷多。 4、▲小麦:①富含无氮浸出物,能值高,但低于玉米。②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构成好于玉米。 ③矿物质、维生素类似于玉米。 5、▲稻谷:①富含无氮浸出物,带壳稻谷粗纤维含量高,②蛋白质含量稍高于玉米。 ③钙低磷多。 6、▲小麦麸:①与原料比,粗纤维含量高,淀粉含量低,有效能值不高。 ②蛋白质含量稍高。③粗灰分含量较高,钙少磷多 ④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VB1。缺VB12 ⑤结构疏松,含有轻泻性盐类,可刺激胃肠道蠕动。 7、▲米糠:①粗纤维含量比麦麸高,含脂肪,故能值高,但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酸败。 ②蛋白质含量较高。

影响饲料安全因素分析

影响饲料安全因素分析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或个人在饲料的生产、经营和养殖等各个环节,违法添加违禁药物,违规添加药物或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原料,给动物养殖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动物产品的质量带来了隐患。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或预防病害),人为地往饲料中添加某些有害药物。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自然的化学因素或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使饲料原料带有有害物质,也包括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 一.人为因素 1.1滥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 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9月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33种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与用量、休药期、注意

事项等,以及24种不能添加到饲料中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2002 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发布 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共5大类 40种。强调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饲料厂不按规定执行,仍在使用一些已 禁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动物养殖过分依赖抗生素等药物,产生了 许多问题,如动物饲用抗生素后导致药物残留,引起耐药菌株扩散,对动物、人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动物菌群失调,抑制动 物的免疫力,继发二次感染。同时使用的大量药物通过食物链被人 体吸收,产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 1.2过量添加微量元素。 从营养学角度考虑,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是必需的,但非常有限,饲料中如果添加的微量元素超出允许添加范围就有可能导致动物中 毒或身体不适。个别饲料生产企业为迎合养殖场(户)对家畜外观上 的喜欢,把微量元素按常量元素进行添加。比如在猪饲料中超量添 加微量元素铜,目的是让猪的粪便干燥、颜色发黑,长期饲喂含高 铜的饲料,铜就会在猪肉中大量沉淀。人类如果食用了含有高铜的 猪肉,就会影响健康,而没有被猪吸收的铜还会通过粪便的排泄污 染环境。饲料中过量铜锌的使用,可以引起养殖动物中毒。而且,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畜禽饲料中得到广 泛应用。但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水平。因此,人 们对大豆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 并对使大豆抗营养因子失活的方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综述,为发酵豆粕在畜禽 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酵豆粕,大豆抗营养因子,钝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疯牛病危机之后,引发了人们对畜禽饲料中动物来源蛋白质安全性的担忧,世界各国纷纷禁止动物源蛋白质在饲料中使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高质量植物蛋白的需求量。这意味着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和大豆蛋白制品必将在今后的畜禽饲料配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大豆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因此,通过育种、加工和营养等手段来降低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一直是营养学家们工作的重点。 豆粕是大豆经浸提或预压浸提制油工艺的副产物,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占畜禽蛋白质饲料原料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大豆榨油过程中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灭活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但生产中对热处理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加热不足不能完全灭活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有可能因发生美拉德反应而降低养分的可利用率,使得豆粕的营养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Helena等,2003),与传统的豆粕相比,发酵豆粕在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有效性和抗营养因子去除率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发酵豆粕是采用独特的菌种和发酵工艺,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使大豆蛋白被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和小肽分子,游离氨基酸和UGF(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同时能消减抗营养因子的一些作用,使其易被幼龄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发酵豆粕作为功能性饲料蛋白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将发酵大豆蛋白和豆粕对于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Cho等,2007),表明发酵过程中的酶解作用使发酵豆粕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小肽(Hong等,2004)以及降低了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Reddy和Pierson,1994)。但就目前来看,豆粕通过发酵工艺,微生物分泌蛋白酶降解蛋白的作用是否完全,抗营养因子被去除的程度,养分价值被提高的真实水平都有待探讨,所以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并结合有效、全面的指标检测是必需的,关键是要采用简便、敏感度高的方法。

海水鱼类饲料配方的营养与特性

海水鱼类人工配合饲料的营养与特性 1.钙一般在淡水鱼的预混料中钙的含量较多,因为淡水中溶解的钙少,而海水中溶解的钙则趋于饱和,所以海水鱼中钙的补充就少。事实上,如果过多的钙进人鱼体,超过肾功能的负荷,就会抑制生长,所以在借用淡水鱼预混料配方时,要根据养殖海水盐度的高低作适当的调整,高盐度应少添加,低盐度应多添加,但不管水质如何变化,钙对鱼类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2.磷磷在水中基本上是一种限制因子。水环境中能提供的量有限,所以大部分需要从饵料中获得。分析结果证明,海水鱼组织中的磷含量比一般陆生动物和淡水鱼类要高得多,这种生理生化上的差异,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显然在海水色的预混料中应多添加磷,但是过多的磷又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对某一个养殖品种的钙磷需求和钙磷比一直是引起关注的。另外,磷在不同品种的海水鱼中代谢吸收也不同,如大洋性鱼类狮鱼、鲸鱼等,代谢的速度比一般底栖鱼类蝶、纣、石斑鱼要快得多,因此在配制牙解和石斑鱼的预混料时,与大洋性鱼类相比,磷含量就要减少,否则就会影响鱼的生长。 3.铁 从海水鱼生态环境来看,海水中铁的含量不多,因为偏碱性。至于淡水中铁的含量有多有少,则需看具体水质。因此,一般淡水鱼的铁元素补充多少,影响不大,但是海水鱼的需要量应该满足,当然不同种的鱼需求量也不同,过量添加除成本提高外,也会造成代谢及消化吸收上的障碍,从生理上看,大洋性海水鱼的肌红素含量需求较大,比底栖性鱼类要高得多,每一个肌红素中都含有一个铁原子,因此在矿物质中铁的添加量要高,如果使用这样的配方来饲养沿岸性鱼类就应降低铁的添加量。 其它许多种元素,如铜、锌、铝、镁、钾、钠、碘、硒等,都各有不同的生理作用,添加量适宜就会促进生长,反之就会抑制生长,这些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五、从生理生态及加工过程中对维生素的需求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不同于氨基酸、糖类和脂肪,维生素需要量甚微。动物从外界(经常是饵料)摄人维生素以维持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八种水溶性维生素需求量相对较少,其主要作为辅酶,被叫做 B 族维生素。另外三种水溶性维生素即胆碱、肌醇和维生素C,其需要量较大,虽不作辅助酶,但具其它功能。维生素儿

饲料中各营养素的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饲料中各营养素的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饲料中维持动物生命、生长、繁殖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水。中农翎翔以蛋鸡为例浅谈一下饲料中六大营养素对蛋鸡的作用及影响。 1、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体温、吸收营养物质具有重要作用。水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如养分的吸收、消化,转运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排泄、血液循环、体温调节、骨骼关节润滑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鸡的胃不同于哺乳动物,鸡胃持水能力有限,为了家禽拥有良好的生产性能需要不断补充干净的水,当水不能满足正常的生理机能时,饲料消化利用率会下降、免疫力下降、体温升高、血液粘稠度升高、生长发育变缓,以及生产性能受损。机体内水分以初雏最高,刚出壳的雏鸡含水量高达85%,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鸡体内的水分会逐渐减少,直到成年,体内的水分含量才保持相对稳定,成年鸡含水量约为55%。若产蛋鸡在夏季4小时不饮水,会导致产蛋下降8-10%;出壳两天的雏鸡因缺水造成的死亡率高达30-50%。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必须重视饮水,保证饮水质量和供应量(多能素),进而为保持蛋鸡生产做好基础。 2、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原料,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组成机体结构物质、体内代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更新修补的原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在鸡体内经胃肠道的消化和分解变成氨基酸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功能型饲料添加剂。当鸡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就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虽然蛋白质是家禽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并不是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蛋白质含量与能量等营养素平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片面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而不注重能量和氨基酸的合理搭配,多余的蛋白质会首先转化为能量造成浪费;多余蛋白质代谢会加重肾脏负担,家禽的体热增高,禽舍中氨气含量升高,给家禽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作用是供给热能以及在多余时转化为体内脂肪,碳水化合物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可以消化为淀粉与糖类,也称无氮浸出物,另一部分称粗纤维。各种谷类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尤以玉米、大米、麦类、高粱、小米等最为丰富。碳水化合物作为配合饲料的组合成分,属于价格比较低廉的能源。在饲料营养平衡的情况下,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能节约部分蛋白质,降低饲料成本,饲料添加剂,但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糖类则经过一系列转化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和肠系膜大量沉积,发生脂肪肝;如供给不足也可引起蛋白质代谢障碍,使机体内酸碱均衡失调。 4、维生素 维生素在机体内需求量不高,金维素,但却是蛋鸡生长发育、繁殖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当机体缺乏或超量时都会严重影响蛋鸡整个生产周期的生产性能。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主要作用加强上皮组织的形成,维持上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保护视觉正常,增强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的抵抗能力,促进家禽生长发育。维生素A缺乏时比较典型的症状是:雏鸡眼睛发炎、肿胀甚至失明;成年鸡产蛋率下降。 维生素D:主要作用参与骨骼、蛋壳形成的钙磷代谢过程,促进胃肠对钙磷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时雏鸡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胸骨弯曲、胸骨内陷、骨密度低、产蛋鸡薄壳、软壳多,破蛋率、瘫痪、骨脆、翅膀易断。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摘要】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脂肪氧化酶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直接影响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降低了大豆的利用率。本文综述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抗营养作用以及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抗营养作用;消除方 【正文】 (一)大豆因其蛋白质含量高和氨基酸平衡性好而成为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发展家畜、家禽和鱼的重要蛋白质饲料来源,但是其中还含有很多 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凝集素、单宁、植酸等,它们不 但使大豆的营养价值受到影响,还对畜禽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 了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利用效率。本文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胰蛋白酶抑制 剂和脂肪氧化酶的理化性质、抗营养作用机理以及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 的研究和报道进行了综。 (二)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 1、物理失活:大豆中部分抗营养因子对热不稳定,充分加热即可使之变性失活。目 前,膨化法是抗营养因子热失活最常用的方法,对全脂大豆及其副产品进行膨化,不仅可降低其所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的活性;还会改善大豆所含蛋白质的品质,提高其消化、吸收和利用率,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可以分为耐热性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KTI的热失活,而第二个阶段则是BBI热失活,BBI的热稳定性之所以比KTI强,是由于BBI的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二硫键,而KTI则只有2个二硫键。大豆制品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程度,多数报道认为失活70%~85%效果较好。刘寅哲利用膨化豆粕代替普通豆粕饲喂肉仔鸡的研究结果表明,肉仔鸡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提高12.9%,31~49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提高13.5%,膨化豆粕应用价值明显好于普通豆粕。 2、化学失活:利用抗营养因子的化学特性,添加某些化合物消除或缓解抗营养物质。 用化学试剂处理破坏KTI和BBI分子结构中的二硫键结构,可破坏其活性,同时氨基酸的组成不发生明显变化。张建云等人采用化学钝化法研究了多种化学物质及其浓度、作用时间等因素对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的尿素加20%水处理豆粕30d效果最好,使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率达78.55%。化学方法对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均有一定的效果,可节省设备与资源,但存在化学物质残留,影响饲料品质,降低适口性,且排出的脱毒液会造成污染环境,对动物机体也会产生毒害作用。 3、作物育种方法:大豆优良品种的选育是消除抗营养因子的根本,培育专门化品种 是解决大豆及豆制品适口性和品质问题的关键,因为通过加热等物理化学方法将大豆抗营养因子失活的同时,也降低了大豆种子中丰富蛋白的可溶性,而且其中所耗的费用最终加入到产品的成本中,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因此,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低含量或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等抗营养因子的大豆新品。

动物营养与饲料试题(基础营养)

动物营养与饲料(基础营养)章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粗脂肪: 2、粗灰分: 3、必需脂肪酸: 4、总能: 5、饲料添加剂: 二、填空题 1、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包括、 2、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的物质总称为豆科籽实饲料是畜禽的饲料 3、饼粕类饲料的加工方法有两种:一是;二是 4、猪日粮缺乏锌、铁、碘可分别出现典型的缺乏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长猪的日粮粗纤维含量一般是,鸡和幼猪的日粮粗纤维含量一般为 6、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骨骼钙化的维生素是 7、请写出三种常量矿物质元素,它们是、和。请 8、写出净能的利用形式有两种;:和 9、三种微量矿物质元素:、和 10、为了防止幼龄动物出现贫血症状,通常应在其日粮中注意添加、 和三种微量元素。 11、按干燥方法青干草可以分为:和 12、必需脂肪酸主要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13、在猪鸡日粮缺乏,可引起皮下肌肉及胃肠出血的维生素是 14、测定粗灰分时,高温电炉的温度是 15、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对青贮有益的微生物是 16、反刍家畜日粮中缺钴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般情况下,植物脂肪比动物脂肪含量多的是 18、饲料蛋白质在单胃动物消化道被分解成营养物质()和()被吸收 19、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20、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部位为。棉仁饼粕因含而有毒 21、仔猪出生后2-3天及时注射铁钴合剂,可预防 22、雏鸡除生长猪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外,还需要补充三种,即、、 23、菜籽饼的脱毒方法有、、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影响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因素分析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影响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因 素分析 The Protein’s Nutritional Role and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Protein’s Nutritional Value in Feed (薛东山,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09级动科一班,泰安271000)摘要:蛋白质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从细菌到病毒这样简单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到脊椎动物及高级哺乳动物如人类,所有生物的体内均存在蛋白质。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并对影响饲料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蛋白质;营养作用;蛋白质营养价值;因素分析 引文 蛋白质参与生物体系的各种反应,有着广泛的营养作用,目前饲料中影响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因素很多,所以研究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与影响饲料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因素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1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1蛋白质的简介 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大多数还含有硫,少数含有磷、铁、铜和碘等元素。是氨基酸的聚合物,可分为纤维蛋白、球蛋白和结合蛋白,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比其他任何生物分子的量多得多,参与机体的许多反应,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1.2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2.1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原料。动物的肌肉、神经、结缔组织、腺体、精液、皮肤、毛发、角等都已蛋白质为主要成分,起着传导、运输、支持、保护、运动、连接功能。张海华等(1)研究表明各组水貂的体长、皮长和干皮重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84.7g/kg干物质,可消化蛋白质水平为244.5g/kg 干物质时,能够满足冬毛生长期水貂正常生长的需要。 1.2.2蛋白质是机体功能物质的的主要成分。如胰蛋白酶、DNA聚合酶和连接酶具有催化功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浆铜蓝蛋白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等具有运输功能,免疫球蛋白、凝血酶、蛇毒和毒素等具有免疫和防御功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等具有收缩功能。此外蛋白质对维持体内渗透压和水分代谢,也有重要作用。蛋白质还能与其他生物分子,如脂质、糖、血红素基团和金属离子共价或非共价结合为脂蛋白、糖蛋白、辅基等。蛋白质的部分酶解产物具有抗氧化功能,近些年国内外酶解的方法对鱼蛋白进行深加工的报道较多。酶解后鱼蛋白产物多事多肽、小肽和氨基酸组成的复杂体系,其与饲料蛋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组成,而功能能特性及生物活性与原料蛋白相比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李雪[2]等的研究表明草鱼鱼肉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受水解深度及蛋白酶种类影响,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水解度为10%的酶解产物抗氧化性较强,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能。

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处理 抗营养因子是指一系列具有干扰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生物因子。抗营养因子存在与所有的植物性食物中,也就是说,所有的植物都含有抗营养因子,这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物质,起到平衡植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抗营养因子有很多,已知道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凝集素、芥酸、棉酚、单宁酸、硫苷等。一些抗营养因子对人体健康具有特殊的作用,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这些物质在食用过多的情况下,会对人体的营养素吸收产生影响,甚至会造成中毒。抗营养因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总之,将饲料中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 一、玉米-豆粕型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1.非淀粉多糖(NSP) NSP是植物组织中由多种单糖和糖醛酸经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多有分支的链状结构,常与无机离子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一般难于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所分解。非淀粉多糖主要分为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如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果胶等)和非水溶性非淀粉多糖(NNSP,如纤维素、木质素等)。由于植物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被细胞壁包被,植物细胞壁由各种聚合物组成,含有大量纤维素组成的微纤维,埋在木质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连续链状结构中,形成稳定坚固而且极其复杂的细胞外壳。饲料粉碎工序难以破坏细胞壁,单胃动物消化酶也无法消化细胞壁物质。因此,植物细胞壁阻止了消化酶与其包裹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了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退化淀粉 玉米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在高温制粒时易糊化,而且部分糊化淀粉在冷却和贮存过程中发生聚合,形成和蛋白质、纤维交联在一起的“退化淀粉”。退化淀粉抵抗消化酶的消化,未经消化就转移到后肠道中,使玉米淀粉回肠消化率降低。添加支链淀粉酶,降解“退化淀粉”,可使淀粉回肠末端消化率几乎提高15%,从而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3.植酸 植酸(Phytic acid)又称为肌醇六磷酸酯,广泛分布于植物性饲料中,其中以禾本科和豆科籽实的含量最丰富。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是因为它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均带负电荷,是很强的螯合剂,能牢固地粘合带正电荷的Ca、Zn、Mg、Fe等金属离子和蛋白质分子,形成难溶性的植酸盐螯合物,导致一些必需矿物元素的生物学效价降低(尤其是锌和铁)。因此,饲粮中植酸盐的含量过高时,可使钙、锌等元素(特别是锌)的利用率大为降低。另外,高含量的植酸可使单胃动物对钙的吸收率降低达35%。同时,植酸还能与动物消化道中的胃蛋白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结果导致蛋白质消化利用率降低。 4.大豆抗营养因子 生大豆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球蛋白、皂甙、致甲状腺肿物质、α-半乳糖苷低聚糖、果胶、植酸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健康及生理有不良影响,对婴儿和消化道发育欠佳的幼龄动物更甚,是限制大豆蛋白营养价值的关键因素。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引起动物生长抑制、胰腺肥大和胰腺增生,对家禽影响最大。另一抗营养因子是大豆抗原,其中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b -伴大豆球蛋白,它们引起仔猪和犊牛肠道过敏反应,这是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虽然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在大豆热处理过程中被钝化,但其中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NSP、寡糖等仍然是影响其营养价值的因素。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一、青饲料的营养特性 1、水分含量高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为60%~80%,而水生植物可高达90%~95%。因此,其鲜草的干物质少,热能值较低。青饲料中有机物质的消化率:反刍动物为75%-85%,马为50%-60%,猪为40%-50%。 2、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禾本科牧草和叶菜类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5%~3%之间,豆科青饲料在3.2%~4.4%之间。若按干物质计算,前者粗蛋白含量达13%~15%,后者可高达18%~24%,且氨基酸组成比较合理,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色氨酸含量较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一般在70%以上。 3、粗纤维含量较低幼嫩的青饲料含粗纤维较少,木质素低,无氮浸出物较高。若以干物质为基础,则其中粗纤维为15%~30%,无氮浸出物在40%~50%。粗纤维的含量随着植物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木质素的含量也显著增加。植物开花或抽穗前,粗纤维含量较低。 4、钙磷比例适宜青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钙的含量为0.4%~0.8%,磷的含量在0.2%~0.35%,比例较为适宜。特别是豆科牧草钙的含量较高。 5、维生素含量丰富青饲料是动物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千克饲料达

50mg~80mg,在正常采食情况下,放牧家畜所摄入的胡萝卜素要超过其本身需要的100倍。此外,青饲料中维生素B族、维生素E、C、和K的含量也较丰富。但青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B6的含量也较低。另外,青饲料幼嫩、柔软和多汁,适口性好,还含有多种酶、激素和有机酸,易于消化吸收。总之,从动物营养角度考虑,青饲料是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饲料,但由于它们干物质中的消化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它们潜在的其它方面的营养优势。尽管如此,优质的青饲料仍可与一些中等的能量饲料相比拟。因此,在动物饲料方面,青饲料与由它调制的干草可以长期单独组成草食动物日粮,并且还可以提供一定的产品。对单胃动物而言,由于青饲料干物质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且容积较大,因此在猪禽日粮中不能大量使用青饲料,但可作为一种蛋白质与维生素的良好来源适量搭配于日粮中,以弥补其它饲料组成的不足,满足猪禽对营养的全面需要。

中国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表第28版

20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28版) TABLES OF FEED COMPOSITION AND NUTRITIVE V ALUES IN CHINA 表7 常用矿物质饲料中矿物元素的含量(以饲喂状态为基础) 序 号 中国饲料号 (CFN) 饲料名称 Feed Name 化学分子式 Chemical formular 钙(Ca) a (%) 磷(P) (%) 磷利 用率b 钠(Na) (%) 氯(Cl)(%) 钾(K) (%) 镁(Mg) (%) 硫(S) (%) 铁(Fe) (%) 锰(Mn) (%) 01 6-14-0001 碳酸钙,饲料级轻质calcium carbonate CaCO 3 38.420.02 0.080.020.08 1.6100.080.06 0.02 02 6-14-0002 磷酸氢钙,无水calcium phosphate(dibasic),anhydrous CaHPO 4 29.60 22.77 95~1000.180.47 0.15 0.800 0.80 0.79 0.14 03 6-14-0003 磷酸氢钙,2个结晶水calcium phosphate(dibasic),dehydrate CaHPO 4·2H 2O 23.2918.00 95~100 04 6-14-0004 磷酸二氢钙calcium phosphate(monobasic)monohydrate Ca(H 2PO 4)2·H 2O 15.9024.58 1000.20 0.160.9000.800.75 0.01 05 6-14-0005 磷酸三钙(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tribasic) Ca 3(PO 4)2 38.76 20.0 06 6-14-0006 石粉c 、石灰石、方解石等 limestone 、calcite etc. 35.840.01 0.060.02 0.11 2.0600.040.35 0.02 07 6-14-0007 骨粉,脱脂bone meal, 29.8012.50 80~90 0.040.20 0.300 2.40 0.03 08 6-14-0008 贝壳粉shell meal 32~35 09 6-14-0009 蛋壳粉egg shell meal 30~40 0.1~0.4 10 6-14-0010 磷酸氢铵ammonium phosphate(dibasic) (NH 4)2HPO 4 0.3523.48 1000.20 0.16 0.750 1.50 0.41 0.01 11 6-14-0011 磷酸二氢铵ammonium phosphate (monobasic) NH 4 H 2PO 4 26.93 100 12 6-14-0012 磷酸氢二钠sodium phosphate (dibasic) Na 2HPO 4 0.09 21.82 10031.04 13 6-14-0013 磷酸二氢钠sodium phosphate (monobasic) NaH 2PO 4 25.81 10019.170.020.01 0.010 14 6-14-0014 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 Na 2CO 3 43.30 15 6-14-0015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NaHCO 3 0.01 27.000.01 16 6-14-0016 氯化钠sodium chloride NaCl 0.30 39.50 59.00 0.0050.20 0.01 17 6-14-0017 氯化镁magnesium chloride hexahydrate MgCl 2·6H 2O 11.950 18 6-14-0018 碳酸镁magnesium carbonate MgCO 3·Mg(OH)2 0.02 34.000 0.01 19 6-14-0019 氧化镁magnesium oxide MgO 1.69 0.02 55.0000.10 1.06 20 6-14-0020 硫酸镁,7个结晶水magnesium sulfate heptahydrate MgSO 4·7H 2O 0.02 0.019.86013.01 21 6-14-0021 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 KCl 0.05 1.0047.5652.440.2300.320.06 0.001 22 6-14-0022 硫酸钾potassium sulfate K 2SO 4 0.15 0.09 1.50 44.870.600 18.40 0.07 0.001 注: ①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学》(2000,张子仪主编),《猪营养需要》(NRC ,2012)。 ②饲料中使用的矿物质添加剂一般不是化学纯化合物,其组成成分的变异较大。如果能得到,一 般应采用原料供给商的分析结果。例如饲料级的磷酸氢钙原料中往往含有一些磷酸二氢钙,而磷酸二氢钙中含有一些磷酸氢钙。a 在大多数来源的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磷酸三钙、脱氟磷酸钙、碳酸钙、硫酸钙和方解石石粉中,估计钙的生物学利用率为90~100%,在高镁含量的石粉或白云石石粉中钙的生物学效价较低,为50~80%;b 生物学效价估计值通常以相当于磷酸氢钠或磷酸氢钙中的磷的生物学效价表示;c 大多数方解石石粉中含有38%或高于表中所示的钙和低于表中所示的镁。

影响鱼饲料系数的四个因素

影响鱼饲料系数的四个因素 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饲料是养殖鱼类的物质基础,饲料费一般占养殖鱼类总费用的50—60%。因此如何解决饲料问题是养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实鱼类对饲料的消化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配方、加工工艺、投喂方法和水环境条件等都的影响饲料系数和饲料成本的主要因素。 一、饲料配方的合理性 饲料本身的营养成份,对饲料的系数影响很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饲料的两个主要营养指标,而且其含量越高饲料系数就越低,鱼类的消化吸收就越好。但同样含量或相近含量的饲料又与其有效成份的存在状态和结构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以大麦、燕麦和小麦为例:鲤鱼对这三种籽粒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为“大麦>燕麦>小麦”。这主要是小麦蛋白质质量比大麦和燕麦差,也就是说小麦中的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低。根据必需氨基酸指数计算的饲料中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小麦为55、燕麦为70、大麦为73。此外,饲料中必需的营养成份含量过高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如蛋白质含量过多时,鱼体蛋白质的积蓄量几乎不变,体重的增加并不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成正比。这不但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还污染水质。因此,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含量应有一个最适量,实践证明,鱼饲料中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之间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而且只有蛋白质充足时,其它的营养成份才能有效地被利用。若饲料中的某种营养成份缺乏还会影响其它有效成份的利用。饲料中的原料营养互补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鱼类对饲料的营养需要有其自身的特点。如鱼类能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但不能很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且很难消化纤维素,鱼类的食性不同营养需要也不同。所以要因鱼而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只有当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与鱼类的需求相吻合时才能提高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这也就说,饲料系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饲料配方合理性。 二、饲料原料的质量与加工调制 饲料原料的品种、产地、等级、异物含量、贮存条件以及贮存期的不同,其营养成分的差别很大。因而,饲料原料对配合饲料的营养成份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原料的质量好,等级高,制成的配合饲料可达到预期的营养水平,反之饲料的营养将有所变化。尤其饲料原料的贮存时间,对饲料的营养价的影响较大。虽然,原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贮存过程中不会改变,但随着贮存期的延长蛋白质的溶解度和消化率逐步下降,当原料在24℃下贮存2年,蛋白质消化率下降8%;原料中其它营养成分在贮存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效。其中VE 的损失最为严重,脂肪在贮存过程中受脂肪酶的分解,极易酸败,使用这种降效的原料将大大降低配合饲料的质量。 此外,由于水产饲料的特殊性,所以对饲料的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影响饲料加工质量的工艺指标主要是粉碎粒度、调质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试验证明,饲料加工粒度在10—20目消化率为11%,30—50目消化率为51%,50目以上消化率为73%。原料粒度细则表面积大,可获得较好的调质效果,饲料的熟化程度高,糊化更充分,颗粒的粘结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2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 1、河蟹属于什么食性 A.草食性 B.杂食性 C.肉食性 D.虑食性 参考答案:B 2、下面那一种形式是肽的吸收方式 A.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参考答案:C 3、高粱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哪种? A.单宁 B.皂苷 C.氢氰酸 D.红细胞凝集素 参考答案:A 4、下列矿物元素,哪种属于常量矿物元素? A.铁 B.镁 C.铜 D.锰 参考答案:B 5、米糠中的哪种维生素含量较高?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肌醇 D.抗坏血酸 参考答案:C 6、在下列酶制剂中,哪种是目前应用最为成功和广泛的酶制剂? A.植酸酶 B.淀粉酶 C.纤维素酶 D.脂肪酶 参考答案:A 7、血粉的氨基酸组成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哪两种氨基酸的不平衡? A.赖氨酸与精氨酸 B.蛋氨酸与胱氨酸 C.苏氨酸与丙氨酸 D.亮氨酸与异亮氨酸 参考答案:D 8、下列维生素C产品中,哪种的稳定性最高? A.VC钠盐 B.VC钙盐 C.VC-2-多聚磷酸酯 D.包膜VC 参考答案:C 9、下列维生素中哪种是唯一类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 A.维生素B12 B.维生素C C.维生素B1 D.维生素B2

10、下列能量饲料中,哪种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A.玉米 B.大米 C.小麦 D.红薯 参考答案:C 11、商品用赖氨酸为L-赖氨酸盐酸盐,相当于含赖氨酸(有效成分)多少? A.76.6% B.82.5% C.75.5% D.78.8% 参考答案:D 12、关于盐酸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杀菌 C.促进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D.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参考答案:D 13、全价配合饲料是由浓缩饲料加以下哪种成分搭配而成 A.能量饲料 B.蛋白质饲料 C.添加剂 D.添加剂预混料 参考答案:A 14、下列矿物元素,哪种属于微量矿物元素? A.氯 B.镁 C.钠 D.锰 参考答案:D 15、水产饲料中常用的着色剂主要是哪种? A.虾青素 B.甜菜红 C.叶绿素 D.柠檬黄 参考答案:A 16、下列微生物中,哪种不能用作微生态制剂? A.芽孢杆菌 B.沙门氏菌 C.乳酸菌 D.双歧杆菌 参考答案:B 17、1个维生素A国际单位(I.U.)相当于多少维生素A? A.0.250μg B.0.300μg C.0.350μg D.0.400μg 参考答案:B 18、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组成机体结构 B.能源物质 C.促进特定生理生化反应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D 19、蛋白质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氨基酸 B.二肽 C.三肽 D.小分子多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