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伯庸: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马伯庸: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马伯庸: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马伯庸: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

马伯庸: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

字塔体」?

如楼内其他人所说,题主搞混了。华尔街新闻体是华尔街新闻体,倒三角体是倒三角体,也叫倒金字塔体。

华尔街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由小及大”、“窥叶知秋”,结构上,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最后还要勾连回开头,一般用于深度报道。这种写法更显人情味。倒金字塔体则正好相反,讲究”言简意赅“、”由重及轻“,开头说最核心的新闻点,然后说次重要的新闻点,然后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证据,最后是补充性材料,叙述多,议论少,时效性强,一般用于突发报道。

倒金字塔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战争时候,战地记者们为了抢先发回报道,用这种方式一段一段在电报局里拍发,先发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说清楚(顺便说一句,有的记者为了不让别人抢到头条,发完正经报道以后,还会继续拍发一些大部头的东西比如圣经来挤占电报机,让竞争对手发不出去。《神秘岛》里的吉丁史佩莱就干过这种事。)真正把这个体系发扬光大的契机,是林肯遇刺,美联社最先发了一条新闻:今晚总统在剧场遇刺,身受重伤,一共才12个单词。这个记录后来在1945年被打破,还是美联社的新闻:”罗斯

福总统今日突逝“,6个单词。

答案里还有人提到新华体,这个和我们高中写议论文的结构是类似的,开头高屋建瓴,然后夹叙夹议,论点+论述+论据+名人名言+论述+论点,最后概括成数个排比句,进一步拔高主题。优点是磅礴大气,蛊……呃,鼓舞人心,看完以后让人热血沸腾。缺点是容易腻。

关于写作理论,其他答案说得很充分了,我来举个具体例子吧。

鉴于当前的大好形势,让我来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好了:假如我们要写一则鸿门宴的新闻报道,该怎么写呢?

倒金字塔体:标题: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

(汉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电)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险遭刺杀,已返回灞上军营。(开头开宗明义,直接把新闻最核心的点出。)

此次宴会旨在解决项羽与刘邦关于关中占领问题的争端。在宴会期间,项羽的堂弟项庄要求舞剑助兴,借此靠近刘邦,但被及时阻止。(杀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结果,属于次要新闻点)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邦很快离开席位,宣称去上厕所,但他没有再次出现在宴会场合,而是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针对”返回军营“做进一步解说,至此鸿门宴的核心新闻已经报道完整。)

据信,阻止项庄刺杀的人,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他当时也同时起身舞剑,阻挡住了项庄。项庄被迫退后,但宴会并未因此而中断。(针对刺杀一词做详细解释,解释为什么是“险遭”。)

刘邦离开以后,他的幕僚张良向项羽和范增做出了解释,声明刘邦已经喝醉,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对刘邦如何离开鸿门的详细解释。至此,对核心新闻的细节补充也完整了。)

有宴会出席者指出,在此刺杀事件发生前,项羽的重要幕僚范增曾数次举起自己的玉玦。在宴会结束后,他还用剑将张良进献的玉斗击碎。(补充性材料。)

目前鸿门和灞上的军队没有异动,但据信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已被处决。(事件发生后的后续动向,不分析,只罗列事实。)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刘邦的一名部属樊哙曾闯入宴会现场,痛斥项羽。但项羽赞扬了樊哙的举动,并赏赐他一块生猪肉。樊哙未经烹煮即行食用。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刘邦的事业恐怕会遭遇失败。刘邦离开时,他也随之护送离开。(对宴会细节的描述,但这条信息与核心信息关联少,重要性比较低,所以放在后面说)

唯一仍留在现场的张良和项伯关系良好,曾经救过后者的性命,两人来往十分密切。(这里仍在罗列事实,但记者已经通过事实罗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体:

标题:鸿门宴,一次几乎爆发的政治危机(汉元年十二月,墨通社灞上电)樊哙闯进鸿门宴会的时候,他的双手紧握着短剑和盾牌,头发直竖,眼角几乎要裂开。守门的持戟卫士试图要阻止他,但失败了。这位年轻时在沛县从事狗类屠宰业的的平民,此时正面对着天下最有权势的贵族项羽,高声发出严厉的指责。整个宴会现场鸦雀无声。(开头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设置悬疑。)

樊哙本来是在门口担任警卫工作,没有资格出席。但他突然收到同僚张良的提醒,自己的主君沛公在鸿门宴会上差点遭遇了一次刺杀,而刺杀者项庄显然得到了项羽的默许。他情急之下不顾自己的低微身份,未经许可闯入宴会,试图履行自己的职责。樊哙和所有沛公幕僚都很清楚,这次危机并不只是沛公一个人的危机,而是樊哙、张良这些部属乃至整支沛军的危机。如果任由项羽阵营充满敌意的态度发酵,将会对天下局势产生不可逆转的深刻影响。(从樊哙个人的遭遇过渡到政治层面的危机)

在这次宴会不到一个月之前,反秦联军在关中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刘邦军团攻克函谷关,占领了秦的首都咸阳。但这次胜利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他当时刚刚打破秦军对赵国的围困,却被告知刘邦已经进入关中。项羽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在此前的一次政治会议上,楚怀王与将领们约定,先

入关中者为王——这被认为是项、刘之间发生争执的重要动机之一。“我兄长对刘邦的这一无耻举动非常愤怒,这个卑贱的小官吏窃取了不属于他的贵族荣誉。”项羽的堂弟项庄说,后来正是他主导了鸿门宴上的刺杀。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写信,指称刘邦试图在关中称王,这成为激怒项羽的最直接因素。这次政治纠纷随即演变成了军事摩擦。项羽调动了四十万军队驻屯在鸿门,而刘邦的军队数量只有十万。虽然两军暂时并非发生冲突,但局势一触即发。刘邦阵营的一位军事观察家郦食其表示:“如果两军开战,刘邦军队将没有任何胜算。”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对于反秦的整体战略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项羽阵营也有人持同样的意见。“与其对军队实施打击,不如直接对刘邦采取必要手段。项王不能接受反秦联军失去十万名勇士,但他并不介意只失去一个厚颜无耻的同僚。”范增如此说道。他是项羽的高级顾问,在决策圈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和范增持同样意见。项羽的叔父项伯利用和张良——后者是刘邦的军事顾问——的亲密私

人关系,成功说服了项羽在鸿门召开一次会谈,以求尽快消弭双方的分歧。在发出的公开声明中,项羽表示愿意尽最大的诚意与刘邦当面沟通,并以已故将领项燕的名义起誓保证他的安全。刘邦很快做出了回应,说他将亲自前往鸿门赴宴,为自己之前鲁莽的军事行动道歉。

沛公的这一回应让爱好和平的人们如释重负,范增也是。

(这一部分从樊哙扩展到天下大局,简要概括了双方起冲突的大背景,然后又将视角缩小集中在鸿门,转到中心问题。要尽可能地直接引用多方发言,不要简单概括成“他们纷纷表示”,或者”大家都认为“,要细致到每一个人的立场表达,这些人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可以代表一个阶层或者一个团体的普遍意见,也可以当事人身份表达重要信息。)在鸿门宴开始后,刘邦很快就发觉自己陷入了危机。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侍者宣称,他清楚地看到范增先后三次举起玉玦,这应该是某种危险的暗示。但项羽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显然他还没在现实利益和名誉之间做出任何抉择。范增很快找到项庄,项庄起身表示要临时增加一项娱乐活动。他舞剑助兴,并慢慢靠近刘邦。促成这次会谈的项伯这时也拿起剑来,借舞剑之名阻挡了项庄的攻势。“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和谈必须进行下去。何况如果沛公被杀的话,那么张良也会遭到连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项伯在事后如此表示。

舞剑结束以后,刘邦安然无恙地留在自己座位上,暂时。张良认为危机仍旧没有解除,他立刻通知再守护在门外的樊哙。樊哙采取了非同寻常的做法,他直接闯进宴会大厅,斥责项羽背离贵族道义。项羽面对斥责显得很愧疚,他赏赐了

生猪肉和酒给樊哙,并称赞他是勇者。樊哙趁机再度阐明刘邦的立场:我方无意占据咸阳,更无意称王。目前的军事调动,只是一种保护性的临时占领,可以随时解除。”这是一个最鲁莽的人做出的最明智的举动。“张良事后评价。

数刻之后,刘邦起身去厕所,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据信,刘邦是在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的护送下,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而张良确信刘邦离开之后,才向项羽表示刘邦喝醉了,已经早早返回,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耐人寻味的是,项羽居然收下了这件礼品。范增是如此地失望,以至于拔出剑将玉斗砸碎。“啊,真是一个缺乏头脑的蠢货。将来夺取天下的,必然是沛公。”有人听到范增言辞激烈地批评道。

刘邦回到灞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处决了曹无伤。处决是在一个深夜进行的,没有棺材,也没有墓地。

(叙述新闻核心事件,多人物,多视角,按时间顺序。)鸿门宴结束后,刘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军队撤出了关中,避免了一次惨痛的失败。项羽立刻占领了咸阳,并指使军队进行了数次劫掠。项羽错失了一次打击潜在竞争对手的机会,但他至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咸阳。刘邦虽然被迫撤离,但至少保住了有生力量和良好的声望。在秦朝灭亡后的政治版图中,他仍旧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当然,刘邦的占领并非一无所获。不只一名目击者报告,

在刘邦军队撤离时,用几十辆大车运走了地图、政府档案等物资,这为这名野心勃勃的平民领主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我们只是出于学术目的才搜集的,反正项羽将军没兴趣。”萧何断然否认了这个猜想。

樊哙在鸿门宴后的工作暂时没有任何变动,但在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让这位勇者的职业生涯一片光明。当被问起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时,这位勇者谦逊地引用了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

(做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回到开头故事)

新华体

标题:沛公完成战略转移,项贼图谋破产

(汉元年十二月,儒通社灞上电)

严冬十二,关中灞上,野火燎原,意气风发。沛公在鸿门又一次成功挫败了野心家窃取反秦果实的图谋,率领军队胜利西上。

(开头先用套句抒情一二,然后定出一个基本调子,用宏大叙事勾勒出新闻主体的重大意义。注意细节,比如”又一次“,表明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持续性的。)

东风吹,战鼓擂。六国人民反秦反暴政的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进行着。在沛公的英明领导之下,大军率先开进关中,占领了暴秦首都咸阳,彻底打碎了绑在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沛公心系人民安危,入关之后,立刻废除暴秦

法律,只约法三章,让关中父老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开心的笑颜,回到每个百姓的脸上,他们自发地打出横幅,编写歌谣,齐声称赞还是沛公的领导好。

(新华体最重要的特征是贾诩贾谊……呃,是夹叙夹议,即在描述新闻时,随时予以评论,或点明其历史意义,或宣扬其效果。)

然而,在这暴秦摇摇欲坠、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好形势之时,总有一些野心家蠢蠢欲动,意图窃取反秦果实。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项羽对沛公的成就非常惧怕,唯恐平民阶级的觉醒会危及到贵族统治。他突然率领大军攻打函谷关,进逼关中,想要扼杀平沛公。

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先入关中者可以称王。项羽这一背信弃义的举动,让六国人民为之震惊,良知之士齐声叱责。关中军民纷纷向沛公请战,甚至有战士写下血书,流着泪激动地说:”沛公是我们的大救星,谁对他不利,谁就是百姓的敌人。“

其时暴秦余孽未平,战事未消。沛公审时度势,思虑再三,为了不影响全国反秦大业,决定暂时放下恩怨,与项羽进行谈判。项羽要求沛公只身前往鸿门参加宴会,反动势力代表范增公开叫嚣说:”他刘邦心虚根本不敢来“只等着沛公拒绝,就把开战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

沛公置自身安危于度外,毅然决定只身前往。面对同事

和部下的担心,沛公笑着说道:”项羽和范增一直要求我一个人去,说明他们心里是害怕的,外强中干。你们想,我刘邦一个人,就能把他们吓成这样子,说明这四十万大军,也没什么好怕的嘛。”

(新闻叙述以时间顺序为主,尽量不插叙,不倒叙,主体人物要始终保持正面,基调要昂扬。)

在鸿门宴上,范增施展出卑劣手段,安排了特务进行暗杀。沛公几次面临危险,却一直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即使是敌人,也暗暗佩服他的大气。在张良、樊哙以及进步人士项伯的协助下,沛公义正词严地谴责了项羽的不义之举,让他哑口无言。沛公的大义凛然,始终主导着谈判的节奏。巨大的舆论压力,让范增等人不得不放弃了刺杀计划。沛公再次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阴谋,完成了谈判。

从鸿门宴返回以后,沛公首先揪出了隐藏在反秦队伍里的叛徒曹无伤,然后召集全体大会。在大会上沛公指出,当前全国斗争的核心,将从秦与六国义军的矛盾,转移到六国旧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十分尖锐,不可调和。考虑到旧贵族势力在一段时间内仍占有优势,沛公决定从大局出发,利用谈判所赢取的宝贵时间进行战略转移,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让出关中,跳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为此,必须要西上汉中,暂时接受汉中王这个称号。关中军民虽然不舍,但时间就是命令,理解了要执行,

不理解也要执行,他们已在紧锣密鼓地做着相关准备。每一个人都深信,在沛公的带领下,迟早是要回到关中的。

沛公的举措,极大地震惊了敌人。项羽的狗头军师范增在得知沛公让出关中后,惶惶如丧家之犬。他向别人哀叹说:“项羽为人太过善良,不足为谋,我看这天下呐,早晚会落到刘季业手里。”

(叙述一定要有技巧,多用形容词、成语,部分细节可以适当避开或改动,紧紧围绕主题。)

这一次关中到汉中战略转移,以鸿门宴为转折点,将开启反秦运动的新篇章。鸿门宴是宣诏书,是烽燧台,是铁犁铧,它是项羽的催命符,是沛公的里程碑。旧贵族必将灭亡,新朝代必将兴起。让我们再次喊出反秦元勋陈胜的那句话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尾要铿锵有力,至少三联排比,然后提出一个押韵口号,总结宏大意义。)当地时间2015年1月29日,模特Zuhair Murad在2015春夏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时尚秀上。MEDINA/AFP(编辑:王爽)当地时间2015年1月27日,印度新德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里堡大会堂发表演讲。CFP

华尔街日报如何将故事——九大步骤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九大步骤 第一步:怎样找到好故事? 一、依靠阅读 1、广泛阅读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获取故事的最简单办法,尤其是现在有互联网,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快捷便利。作者提供的第一种方法“广泛阅读”针对网络来说,我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相关的博客论坛,然后再到专业网站去阅读官方的文章。这么做的原因是现在的博客论坛等等往往能够提供一些正式场合看不到的内容,包括技术含量很高的分析甚至行业内幕,但因为是非正式的,内容的真实度就没有保证,而且很多内容也相对粗糙主观。所以就需要再到官方的网站或者线下出版物等等,对应相对主题找类似的文章,然后大量阅读,读上最少五六篇。相当于是你和五六个人开了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会议,而他们的发言也会给你足够的资料,来得出自己的观点。 2、记录灵感任何一本有关写作设计或者广告绘画等等图书都会介绍这个技巧。因为灵感的到来是没有预兆的,而且存在的时间也是很短暂的。一个好主意可能随时随地出现,在公车上、在飞机上或者上厕所的时候,但这个主意出现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你是做程序员的,但你突然想到了一个关于延长电灯寿命的点子,这个点子目前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你很快就忘了,一辈子也不会再想起来。但这个点子出现肯定是有他的原因,比如你更适合做电灯的工程师,依靠这个点子你可以开自己的工厂等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先记录下来,然后看有没有实施的可能性,或者提供给其他人,不要让它溜走。 3、为选题做档案做档案其实就像是一个人的家。有些人思路清晰,善于管理。进到他家中可能你会看到他的书柜,书籍按照分类放得整整齐齐,然后在他需要的时候他就可以轻易找到他需要的书。对于其他东西也是如此。和选题相关的材料如果可以做好分类档案,不但便于找到相关信息,而且最重要是可以把这个主题不断的深入研究,档案的增多代表着你对这个题目的了解增多,而了解的越多就了解的越清晰,对现在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测就越准确。 二、依靠中间人 作者介绍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最了解事情深度资料的是所谓的高层人员,但他们往往是秘密的保守者,不愿意给出更多的信息,所以需要和高层人员身边的中间人联系,获取更多信息。这些中间人往往以透露出一部分内部消息为荣,而且如果你以学生的姿态,把

华尔街日报体示例

华尔街日报体写作示例 一、“华尔街日报体”写作方法: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 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 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 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也可总结为DEE: 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 Evaluation评价。 二、“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 故事化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

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尔街日报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人文关怀 “华尔街日报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 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 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 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 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 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 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

一填空题 1. 古罗马帝国的手抄新闻是公元前59年由恺撒创办的《每日纪闻》。 2. 1650年由里兹在莱比锡创办了《新到新闻》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3. 英国第一张日报是《每日新闻》,由爱德华〃马莱特创办于1702年3月11日 4. 1777年元旦,《巴黎日报》创刊于巴黎,这是法国的第一家日报,创办者是科朗塞和卡〃德沃。 5. 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著名诗人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论出版自由》,强调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6. 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有期号的定期刊物是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斯顿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月刊。 7.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中第十一条提出新闻出版自由原则 8. 世界出名的高级报纸之一的《泰晤士报》于1785年创办于伦敦,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 9. 1783年5月30日,费城创刊于1775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由周三刊率先改为美国第一家日报,创办人是本〃汤。 10. 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 11.詹姆斯〃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纽约《先驱报》,被称为第一张现代报纸。 12. 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55年6月29日创办的《每日电讯邮报》,由斯雷创办。 13. 日本第一家日文出版的日报是1862年创办的《官版巴达维雅新闻》。 14. 世界上第一家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1848年6月由马克思亲自创办的《新莱恩报》。 15. 1803年3月5日,澳大利亚史上第一家报纸《悉尼公报和南威尔士广告人报》正式发行,由乔治〃豪编辑出版。 16.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1835年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 17. 1900年12月,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 18. 115世纪中叶,约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 19. 1631年11月,在巴黎出版的《普通新闻》,是法国第一份周报,出版人是让〃马丁和路易〃旺多姆。 20. 1615年由艾莫尔创办的《法兰克福报》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 二,名词解释 1.英国《泰晤士报》: 1785年1月1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 1788年改名为《泰晤士报》。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大量记者前往法国发回许多精彩报道,使其成为一流报纸。1803年,沃尔特次子小沃尔特接管,他取消政府津贴,实现独立经营。1808年试行总编制,1817年正式实行。先后聘请托马斯〃巴恩斯、约翰〃德莱恩为主编。该报1785年至1908年由沃尔特家族主持,1908年至1922年由北岩集团掌握,1922年至1966年由阿斯特家族接管,1966年至1981年属于汤姆森家族,1981年至今,属于默多克集团。 2.英国《每日电讯报》: 由斯雷创办于1855年6月29日的《每日电讯邮报》,后由利维主持,改名为《每日电讯报》。初期并无特色,在利维三子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向美国报纸学习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

几种新闻体的写作方式

1、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3、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4、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5、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6、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7、图: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图片。 8、表: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表格。 9、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倒金字塔结构是绝大多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被广泛运用到严肃刊物的写作中,同时也是最为常见和最为短小的新闻写作叙事结构。内容上表现在在一篇新闻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又往往是将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端;而在新闻主体部分,各段内容也是依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犹如倒置的金字塔,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轻。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华尔街日报体分析

“华尔街日报体”深度报道分析 0920310109 练芳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谭人玮2007年1月《黑矿主打死记者案背后的利益链》一文分析: 一、开头:好的开头可以事半功倍,一篇报道是否吸引读者,开头几乎要占到50%。这篇文章的开头只一句,“路上兰成长对常汉文说,只要找到老板,亮亮证,对方至少得给1000块钱。”个性化十足,很有气势和突兀感,简洁明了而又“开门见山”。以兰成长和常汉文相约去“黑煤矿”索要钱财这一小故事开头,交代了人物和事件,对下面新闻主题的表现作了铺垫。 二、主体:正如本文所说,“媒体成为监督山西煤矿生产主要途径的同时,也成为煤老板们用金钱攻克的对象”。【等待】、【中国煤都】两段是此文的过渡部分,从兰成长与煤矿监督缺位的交叉点切入,将新闻背景推到读者眼前。从兰成长和常汉文大去同市浑源县一个手续不全的小煤矿“采访”(“在那个阴冷的下午,兰成长开始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场等待。”),过渡到煤都大同的采煤情况和矿难事故,以“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面,兰成长与侯振润,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开始了他们决定命运的相逢”一句顺利结束过渡,展开下文。【惨死】、【暴利】、【官煤勾结】、【安全文化调查员】、【封口费】、【真真假假】即是展开部分,逐步再现了兰成长的惨死过程,揭示了“黑煤窑”的暴利,再到非法小煤矿的存在原因,兰成长的身份演变以及“假记者”们大肆活跃的原因,环环相扣,层层揭发,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了新闻主题,即黑煤矿与以敲诈为业的真假记者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共生体,在兰成长被打死的背后是正常监督的缺位,部门职能的异化为记者们创造了寻租空间。 三、结尾:小标题【命运】一段为收尾部分,回归人物兰成长,重新将兰成长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命运再度回到1月10日的这个下午,在离浑源县城22公里的水沟村,天气寒冷,滴水成冰,山阴面还有积雪……他们也不知道,即将到来的不是预料中的钱财,而接到咨询电话的“孟二”告诉了侯振润,先查验来人的记者证……路上他对武强说,‘如果是真记者,就好好招待给点钱,如果是假记者就收拾他。’”这样使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深化了新闻主题。至此,黑矿主打死记者案背后的利益链便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四、细节运用: 1、细节制造起伏。从新闻第一现场观察突出的、反常的事物,叙述观察所得的这些细节小故事,利用倒叙、蒙太奇等修辞手法,制造时间与空间的位移,达到起伏效果。如: “1月11日上午9点20分左右,在开始那场致命等待的20个小时以后,兰成长34岁的生命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画下句点。 当尸体呈现在家人面前时,他们看到他的全身到处是青紫块,头上有5个洞,头部完全变形,双臂粉碎性骨折,手肿得像馒头一样,“扶起手的时候,可以听到骨头摩擦的声音”。兰的大姐说。

《华尔街日报》新闻范例评析

新闻范例评析: 《华尔街日报》 元代的翁郎夫提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写作也是一样:老是一个味,就会 觉得没味;老是用一种写作模式,就可能渐渐失去读者。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在于准确、清晰、生动。①在我们常见的新闻作品中,准确、清晰是做到了,而“生动”则比 较少见。普利策奖评委会于1978年春天起增设特稿写作奖,其用意也正是要对非虚 构或短故事式的流派给予认可,而评奖条件是:“一篇杰出的特稿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② 近来,在网络上阅读了中文版《华尔街日报》的几篇专栏文章,顿时有久未谋面的亲切感,新风扑面的清新感。 《华尔街日报》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商业管理人士,但报上也刊登大量迎合大众兴趣的新闻,它在头版开设的特色专栏叫作“非常之道”,在中文网络版上也能读到。读 今年6月、7月以来的这个栏目,发现其中有不少可读性较强的文章,确实有如网络 版栏目介绍的评价:“讲述商界奇闻轶事,文笔诙谐幽默”。 结构:一人一事串起全文 《华尔街日报》在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上,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套路:一般是从一个社会现象入手,然后以一个主人公的具体故事讲述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再把这个人放到社会背景中,进一步揭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或其中的“门道”,最后,文章巧 妙地“迂回”到主人公身上,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以这个人的观点或抉择 煞尾。这种以讲故事的方法开头的写法颇有悬念,常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写景的 手法只要写得美,同样引人入胜。 《山林大火,祸兮,福兮?》③是这样开头的: 去年冬天就有消息说,春天会给白鱼山脉(the White fish Range)附近的地方带来滚滚财源。这个消息把全国各地的探索者引到了美国蒙大拿州北部的厄马(Hungry Horse)。到了5月份,在城外茫茫荒野上,一夜之间兴起了一座帐篷都市。 这些探索者到这里来是为了采摘羊肚菌——一种极受餐馆和美食家欢迎的蘑菇。大批采蘑菇的人之所以聚集到这里,是因为去年夏天厄马周围的山火毁了24万多英 亩的山林。而采蘑菇的人都知道,前一年的森林大火意味着下一年蘑菇的丰收。 文章以两段不太长的篇幅介绍了采摘羊肚菌能带来滚滚财源成了山林大火“引信”。说实话,山林大火只要不烧自己身边来,城市里的人一般很少会去关心这类消息,但是,大火居然和自己的餐桌扯上了关系,而且和某些人“发财”有关,人们自然有兴趣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知不觉中,5个W里面,何时、何地、为何这3个W已经 初露端倪了。 接下来,文章以采摘野生蘑菇十分在行的哈森·瓦尔为主线,全方位介绍了他边采摘边收购、从早到晚全家齐上阵、与其他同行为争抢地盘及保护自己劳动所得而发生的各类冲突、以及由非法采摘蘑菇而引发的人口激增等场景。

金字塔与倒金字塔结构新闻写作学资料

从整篇来讲,就是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即导语中;主体部分依材料的重要性递减原则来安排各项事实,材料抛完即是全文结束。 后来又发展到,在导语中又要把最精彩、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首位;标题要进一步把全篇的精华提炼出来。 例: 肯尼迪遇刺丧命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日电】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 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1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新总统。 消息写作大多运用倒金字塔式结构,表述直接。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新闻,而对某些非事件性或人情味的新闻不太适宜。 提要式结构 通常是写一个新问题要放在最前面,以后再详细介绍其他细节。 多层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种结构层次是按其内容的重要性顺序排列的。如发生一场火灾,记者可以根据读者的心理安排其层次:火灾的概貌、火灾发生的细节、火势现在怎么样、火灾的起因、对灾祸救济工作五个层次。他们彼此紧密衔接,组成一个五层的倒金字塔。这座塔上的每一层又是一个小一些的倒金字塔。

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事件的开通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就是消息的结尾。 就是说它符合受众阅读、收听、收视的习惯。但也有不足之处,叙事平板。这一点可以通过醒目的标题和生动的语言加以弥补;如果情节组织得好,可以渐入佳境。金字塔结构适用于报道故事性强、人情味浓的事件性新闻。 例: 福特总统遇刺幸而无恙 【合众国际社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1975年9月6日电】今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那个娇小玲珑的红衣女郎同群众一道等待着福特总统从他们面前走过。 大多数前来欢迎总统的人都希望同他握手。 这个红衣女郎携带着一支枪。 勒奈特?阿丽丝?弗洛姆27岁,属于查尔斯?曼森那个恐怖主义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她的代号是雏鸽”。据目击者说,她一声不响地站在人群的后排,站在州议会大厦前等待总统光临。 她对人群中一位名叫凯伦?斯凯尔顿的14岁姑娘说:啊,今天天气太好了!” 事件发生后,凯伦说:她看上去像吉普赛人。” “雏鸽”身穿红色长袍,头戴红色无沿帽,同她的红头发很相配。 她的前额上有一个红色的“X”记号,这是1971年曼松及其3名女追随者因谋杀罪名成立在洛杉矶受审时她自己刻上的。 '雏鸽”特地从北加利福尼亚赶到萨克拉门托,从而步正在服刑的41岁的曼松的后尘。现在,她正耐心地等待总统的到来。

如何认识新华体

如何认识新华体? 关于新华体,在孔老师的精品新闻学中其实已经概括的非常全面了,因为这节课轮到我们这个组,我从网上找了很多有关新华体的定义、论文,还是觉得孔老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关系》给出的“所谓‘新华体’,就是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的结合式写法。”这一定义最具体一些,更容易理解。所以我们组要谈的很大程度并没有超出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只是在这个框架范围内有一点其他的补充。 谈对新华体的认识首先要给新华体一个界定,即什么是新华体?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年版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给出的定义中指出:新华体, 新华通讯社长期报道国内外新闻所形成的一种写作体式..... 但事实上,在当前大众文化中,“新华体”也早已逾越了新华社“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界限,而成为我国官方传播媒介主流文体的一种象征。所以现在来看这一定义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新华体起源于和发扬与新华社但又并不是新华社所独有的,它是我国新闻媒体共同的写作体式。在《是也非也新华体》中王君超作了概括,他认为“新华体”是一种由新华通讯社所创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形成和不断改革发展的,符合国家通讯社传播特点的主流新闻文体。它是我国新闻界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的新闻写作体式, 一种优良的新闻文风。 同时由于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新华体的整体风格是庄重严肃。在内容特征上,“新华体”表现为“真实、客观、公正”;在形式上则表现为“严谨、稳健、清晰”,既有简洁生动的文章,也有规格化的公报新闻。因此新华体又被看为是一种党报文体。 概括起来就是,新华体是我国新闻媒体共同的写作体式,是我国官方传播媒

一篇典型的华尔街日报体新闻

一篇典型的华尔街日报体新闻 中国消费者花钱不手软 2004年08月10日07:36 摘自华尔日报网络中文版之中国视点 在丽江这座中国西南部历史名城的郊区新建起了一排排联栋别墅(townhouses)﹐这表明中国新近出现的繁荣景象已经从南部的大都市渗透到丽江这种较为边远的城市地区...... 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快﹐有增长过热危险的人士认为﹐这种经济繁荣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因为﹐房地产热不仅占用了水泥﹑玻璃﹑钢铁等大量的原材料﹐还吸引了巨额的资金﹐而中国正急需这些资金兴建道路和炼油厂。 但仔细研究经济数据后可以发现﹐房地产行业虽然可能发展过热﹐但中国经济的其它领域却未必如此。 上述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主要反映在金融业的经济数据方面﹐这些数据不禁让人想起10年前的那次经济增长低迷阶段。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说﹐以1993年的那次经济增速放缓为例﹐当时银行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最高时达到19%。如此庞大的贷款规模导致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房地产业转入大萧条﹐大量坏帐涌现﹐这进一步加重了银行业的负担。 拉迪指出﹐这次的银行放贷规模比1993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去年﹐经过6个季度的增长之后﹐银行信贷占GDP的比例升至26%。悲观人士认为﹐去年以及今年早些时候如此无节制地放贷为许多工厂提供了资金﹐导致他们生产过剩。 随着银行信贷占GDP比例的快速上升﹐坏帐占GDP的比例也在急剧升高。中国银行业去年的不良贷款余额从2002年的人民币1.9万亿元增至2.9万亿元(合3,504亿美元)。拉迪说﹐贷款的飞速增长也意味着越来越多信贷资质不合格的企业也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这可能导致新一波坏帐风潮的出现。 但由于只关注经济的供给和生产面﹐分析师们可能忽视了需求和消费面的变化﹐对这两方面经济数据的变化缺乏足够的了解。例如﹐中国的消费数据并没有把轿车和住宅的消费包括进去。 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人过于节俭﹐愿意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愿消费。但从生活中的实例和经济数据中可以发现这种失衡现象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严重﹐而且情形还在转变之中。 瑞士银行(UBS AG)驻香港的亚洲问题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消费者托起了中国经济。强劲的消费势头正是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现象的原因所在。”

华尔街日报体写作示例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也可总结为DEE: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Evaluation评价。

特点 故事化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

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及其变异

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及其变异 一 1865年4月,美国内战正接近尾声,林肯总统却在14日晚被一个名叫蒲斯的南方伶人暗杀。美联社的一名记者迅即对此作了报道: 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 这条消息很短,仅用了12个英文词,但却把刚刚发生的严重事件告诉了公众.至于总统被刺的详情,尚容记者们在随后的消息中慢慢道来。这则一句话容纳了一个重要事件的消息便象征了近代新闻导语写作的开端,标志着新闻写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今天,我们读的大部分消息,或所谓标准的新闻,仍是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报道之首,其它内容或情节则按重要性的顺序排下来,愈是重要愈靠前。这就是新闻学上所说的“倒金字塔”结构。请看下面这条消息: 今天,警察长沃尔顿·科温报告说,28岁的约瑟夫·普拉特供称“在格林威治放火三十余次”,估计造成损失达“几十万美元”。 誉察长宣称,普拉特告诉说,他之所以放火.是为了“看看救火车出动时的紧张气氛”。 科温又称,普拉特承认他放火的地方有一座教堂,一所工厂,一家戏院,一个游艇停放处以及几间民房。但普拉特说,其中有几次只是报了火警,并未着火。 消防队接到过一次火警,赶往现场却未见着火。经追逐,逮捕了普拉特。以谎报火警罪,被勒令交纳保释金500美元。 即便是这样一则简短的消息,也是按事实重要性的顺序排下来的。如果删去第四段、甚至第三、第二段,消息本身都不受多大影响。 倒金字塔结构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当时有两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改变了美国新闻写作的形式:一是1844年电报的发明,二是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爆发。在这之前,特别是在十八世纪的美洲殖民地与独立战争年代里,新闻报道的要点常常淹没在报上的政府公告与政治论文之中,要由读者自己去寻找。 赛缪尔·莫尔斯于1844年发明了电报。同年5月24日《巴尔的摩爱国者报》首次收到了从华盛顿发来的电讯。在美国,从十九世纪中叶起,新闻开始电传了。 在美国内战期间,各报社都派出了优秀的记者到华盛顿、里士满等各个战场进行采访。人们急于了解战况,而那时的报纸是新闻的唯一来源。但是,因为电报发明不久,加上战时电讯线路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故障,战争消息在传递中时常中断或延迟。报社主编们在静

什么是真正的华尔街日报体及例文

什么才是真正的华尔街日报体 来源:大众网作者: 后门卖报的 “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或人物、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读者欢迎。现在这种体裁也常为其他西方报刊所采用。我国新闻界这些年也有人借鉴这种写法。这里想介绍80年代《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原汁原味的报道,以供研究。 这篇报道叙写的是美国犹他州威卡特公司开办沃特福德学校,进行计算机产品试验的做法和效果。这是一桩“工业和教育联姻”的新鲜事。而文章的开头更其新鲜:一个年仅6岁的小作家,正在使用计算机写她的短篇故事。短短两段,她那稚气而又认真的神态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接着一个过渡段点明了这位小作家的身分、所在的学校,自然地引入了新闻的主体部分,展开了对沃特福德学校和威卡特公司层次清楚而又具体生动的叙写。 所谓层次清楚,不仅表现在对新闻事实步步展开的叙述上,而且还表现在新闻事件和背景材料的组合上。威卡特公司在学校进行产品试验,是全国范围的“计算机革命”浪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产品在教育领域激烈竞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把这家公司和学校

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叙写,同时又突出它们是唯一进行这类试验的单位,事件和背景交接自然、相得益彰,从而使报道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所谓具体生动,不仅表现在对学校环境、学生操作情况绘形绘色的叙写上,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引述的事例具体、确凿。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尽量写出人物的真名实姓,包括校长、家长、众多的学生,即使对扎着小辫的五岁女孩也不例外,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可信性和真实感。西方记者忌讳笼统一般、众口一词,他们的笔下总有一些具体的有根有据的人物出场说话,唯独没有“他们一致认为”、“大家齐声表示”之类似是而非的新闻八股。在这方面本文也充分显示了这种优点。 报道的最后几段,在叙事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和教育联姻”的主题,并且以“这是成功的婚姻吗”的设问,引导读者去比较、思索。作为一份侧重于经济金融问题的资产阶级报纸,它在这里向企业界介绍了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做法,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记者决不是在就事论事、作纯客观报导。他是带着研究分析的目光,在就经济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发表意见。只不过这一切都是通过事实来说话,通过新闻人物的口来表达的。这种寓思考性于“客观报道”之中的手法,殊堪回味。 下面附一篇“华尔街日报体”报道原文:

金字塔与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写作学资料

从整篇来讲, 就是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 即导语中; 主体部分依材料的重要性递减原则来安排各项事实,材料抛完即是全文结束。 后来又发展到, 在导语中又要把最精彩、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首位;标题要进一步把全篇的精华提炼出来。 例: 肯尼迪遇刺丧命 【路透社达拉斯 1963年 11月 22日电】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 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 1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新总统。 消息写作大多运用倒金字塔式结构, 表述直接。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新闻,而对某些非事件性或人情味的新闻不太适宜。 提要式结构 通常是写一个新问题要放在最前面,以后再详细介绍其他细节。 多层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种结构层次是按其内容的重要性顺序排列的。如发生一场火灾, 记者可以根据读者的心理安排其层次:火灾的概貌、火灾发生的细节、火势现在怎么样、火灾的起因、对灾祸救济工作五个层次。他们彼此紧密衔接, 组成一个五层的倒金字塔。这座塔上的每一层又是一个小一些的倒金字塔。

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 先发生的放在前面, 后发生的放在后面; 事件的开通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就是消息的结尾。 就是说它符合受众阅读、收听、收视的习惯。但也有不足之处,叙事平板。这一点可以通过醒目的标题和生动的语言加以弥补; 如果情节组织得好, 可以渐入佳境。金字塔结构适用于报道故事性强、人情味浓的事件性新闻。 例: 福特总统遇刺幸而无恙 【合众国际社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 1975年 9月 6日电】今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那个娇小玲珑的红衣女郎同群众一道等待着福特总统从他们面前走过。 大多数前来欢迎总统的人都希望同他握手。 这个红衣女郎携带着一支枪。 勒奈特﹒阿丽丝﹒弗洛姆 27岁,属于查尔斯﹒曼森那个恐怖主义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她的代号是“ 雏鸽” 。据目击者说,她一声不响地站在人群的后排, 站在州议会大厦前等待总统光临。 她对人群中一位名叫凯伦﹒斯凯尔顿的 14岁姑娘说:“ 啊,今天天气太好了! ” 事件发生后,凯伦说:“ 她看上去像吉普赛人。” “ 雏鸽” 身穿红色长袍,头戴红色无沿帽,同她的红头发很相配。 她的前额上有一个红色的“X” 记号,这是 1971年曼松及其 3名女追随者因谋杀罪名成立在洛杉矶受审时她自己刻上的。 “ 雏鸽” 特地从北加利福尼亚赶到萨克拉门托, 从而步正在服刑的 41岁的曼松的后尘。现在, 她正耐心地等待总统的到来。

“华尔街日报体”的公式

“华尔街日报体”的公式 “知道‘华尔街日报体’的请举手。” 大约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举起了手。而举手的人当中,大多数是新招到报社的应届新闻系学生——他们说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过,或者在外报实习时接触过。但是为报社服务了多年的老记老编们则大多将双手藏到了袖筒里。 这个结果让人失望。“华尔街日报体”在国内有些报社中都快被玩滥了,而本报的大多数记者编辑却没听说过。 ——以上是某家报社某个部门开会时的一个虚拟场景。 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华尔街日报体。如果你对此有兴趣,请耐心读到最后一句。 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结构模式,华尔街体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文体——不仅在美国全国流行,在中国也流行,而且已流行了多年。(今天才说起来,都觉得脸红) 在7种新闻文章的结构中(倒金字塔型、华尔街日报型、沙漏型、列举型、金字塔型、章回型、非线性型),倒金字塔型为我们所最熟悉,它常用于硬新闻报道,这种结构先用概括式导语叙述事件焦点,并在正文中按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补充支持信息。 但是倒金字塔型结构已经让人感到恶心了。看看每天登的那些千篇一律的消息——恨不得把五W全塞进去的概括式导语、直接搬来文件作为“事实”部分的支持性材料、展开段落连直接引语也没有、一点都不讲究的结尾……这种结构单一地、长久地呈现于版面,已经让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 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新闻文本的结构模式。华尔街体是最现成的(也是最成熟的)一种选择。它可能会在可读性方面解决我们的沉疴。介绍推广这种文体,也是本报所倡导的“办一张精致大报”的题中应有之意。它属于文本范畴的探讨。 活用这种文体将给记者和编辑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对记者来说,至少将增加采访工作量。以一条会议消息为例,以前采写只需要将新闻通稿改吧改吧就交差了,但如果使用华尔街文体写作,将要求记者采访若干个对象并加入通稿中没有提供的新闻背景才能成文。

中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示例

中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示例 谈看法、感受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方法: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 ..蔡美儿"十不准家规"中的一条,准备60字左右的发言稿,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在"家庭教育"讨论活动中交流。(4分) 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轰动,文章作者蔡美儿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目前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属虎,因严苛教子被誉为"虎妈",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着"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素菲娅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路易莎练小提琴,12 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有人称她们是"音乐神童"。 蔡美儿为女儿索菲娅和路易莎列出家规"十不准":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在外面过夜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示例①。我赞成“不准在外面过夜”的家规。因为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这一家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示例②:我反对“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的家规。因为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孩子是生命的个体,生命需要善待,更需要尊重,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人的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喜好和选择。(任选一条,言之有理即可。内容正确占3分,语言通顺占1分,共4分)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个关于“用好汉字传承文明”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面广告中出现的现象,写一段简短的话,发表你的观点。(文字不超80字)(3分)(2012永安质检卷) 示例:我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该保护并传承。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错别字昭示了汉字地位的岌岌可危。使用电脑手机的人们习惯了输入法所提供的正确词组,到了自己单字组词时便常常出现错别字。所以我们应该回归书本,消灭错字,以保护汉字这一伟大发明。 3、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你对生活的感受,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字数不超过100字。(市纲54页第4题) 示例一:人性的爱抚是对他人的关怀与帮助。它就像一道柔和的光芒,抚慰蒙尘的心灵,驱散邪念的阴霾。当今社会上处于困境的人并不在少数,若处处皆有人性的爱抚,那么许多迷途羔羊将免于踏向深渊。请让人性的爱抚充盈整个社会。(于昊) 示例二: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需要人们怀着一颗真诚和善意的心去面对他人。也许你不是最美妈妈,也许你永远成不了义侠巴郎,但当你给予他人一句鼓励,一个微笑, 一次信赖时,也许,一个即将跌倒的灵魂会重新站起。(胡晨蕾)示例三: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功利气息日益加重的社会,让人与人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今天,我们更不应该吝啬一次帮助,点亮一段前行的路;我们更不应该吝惜一个微笑,温暖一颗寂寞的心。让我们用人性的爱抚慰心灵,找回失落的感动。(陈辰)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四、应用题(20分) 根据下面的素材,写一条新闻导语。要求:11月12日新闻,字数不超过200字。展现新闻价值要素。 金庸10月30日去世后,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赞扬金庸“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国务院港澳办在唁电中肯定查良镛一生情系中华,爱国爱港,“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设计、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了政治智慧。”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的唁电写道:“先生博学多才,作品深蕴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深情表示,“愿在另一个世界里,金庸先生继续笑傲江湖。”她透露自己非常喜欢金庸小说,当年在图书馆借阅要等很长时间,书一到手就一口气看完,实在太好看,离不开手。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大赞查良镛对国家民族有深厚的感情,且学识渊博。她高中时代已是“金庸迷”,星期三放学后,马上跑到书店抢购每周结集的《神雕侠侣》连载。她曾是查良镛的邻居,相识多年,“到他的寓所拜会时,犹如置身一个大图书馆”。立法会议员郑泳舜写道:“当年我到外国读书,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射雕英雄传》,从此一直追看,陪伴我度过了很多思乡想家的晚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曾摘取自己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创作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对联。人们高度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追忆起20年前的往事后说:“当年前辈对后进的奖掖扶持,令我深受感动。金庸离去,金庸不朽。” 11月12日,著名作家查良镛(笔名金庸)丧礼在香港殡仪馆举行,仪式采取私人方式,不设公祭。灵堂布置了万朵白玫瑰,花圈延伸到楼外。金庸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自己的小说体现的人生观,他说:“在武侠世界里,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作品雅俗共赏。据不完全统计,由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约100部。电影《新龙门客栈》编剧何冀平说,金庸给了编剧和导演很多启发,“从小说到影视剧,金庸为武侠世界树立了规则。” 缅怀心目中的“大侠”,“金庸迷”们首先想到的是来到最接近金庸的地方。10月31日,位于新界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一天接访1616位参观者,到周末增至每天约3000人。记

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 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也可总结为DEE: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 解释、Evalution评价 “华尔街日报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故事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的严肃性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文体的新闻写作,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贴近”报道原则是切合一致的,对丰富和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不无裨益。 下面是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指的是《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

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独特具体的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叙写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读者欢迎。这种体载也常为其他西方报刊所采用。 认识“华尔街日报体” 怎样才能使经济新闻变得生动活泼,有力吸引读者眼球、充分唤起读者阅读欲望呢? 《华尔街日报》在上世纪30年代了曾碰到这样的问题。后来有位记者大胆创新,在文章开头加入一些故事性的描述手法。他的一篇突破性报道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5年前,顿宁决不提前工作。身为太平洋银行与信托公司主席,顿宁先生总要迟到20分钟才跨进办公室。“阶级就要有其特权。”他对自己说。 今天不同了,顿宁决不迟到。 现在他为自己工作,一天工作14小时,在加州街与教堂转角处高声叫卖:“苹果大拍卖”。 顿宁先生是许多前银行家之一,过去3年中,全国倒闭了9000多家银行,他们也都在挣扎着想旧部复活。 此后,《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便经常在非动态性新闻或深度报道的开头采用故事性描述的写作技巧,通过讲述一个与新闻主题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