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关于做好2018年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与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普通本科高校:

为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培育与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省教育厅决定由某某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组织开展2018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设置

本次申报项目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慕课建设),拟立项50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拟立项20项。

二、项目管理

—1 —

慕课建设项目研究时限为1年;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时限为2年,选题可参考《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1)。

项目管理参照《某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陕教高〔2013〕42号)进行,项目评审、中期检查、验收由某某慕课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验收通过后的慕课需在中心上线共享。

三、项目经费

(一)资助项目。

慕课建设项目由中心资助30项,平均资助额度为5万元(用于课程录制),项目所在高校配套不低于5万元(含课程录制费用3万元),慕课录制由中心统一组织,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心补贴。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中心资助10项,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项目所在高校按不低于1:1配套。

(二)自筹项目。

除中心资助项目外,其余由所在高校参照资助项目额度自筹。

四、申报办法

申报限额:每类项目每校申报数不超过5项。

(一)申报材料。

1.学校申报公文和《2018年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各一式一份;

2.《某某高校慕课建设项目申报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2 —

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见附件3、4)各一式一份。

某某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8年3月8日

(全文公开)

附件1

2018年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报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为作好2018年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特制定本指南。指南列出的内容供各高校参考,其研究内容涉及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不是具体的项目名称。申请人可在本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

—3 —

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课题名称。

二、立项指南目录

1. 某某省在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1在线教育“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研究

1.2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3高等院校在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4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和管理机制研究

1.5在线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1.6利用在线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1.7国际在线教育产业发展及趋势研究

1.8“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在线教育国际合作研究

2. 教育及学习科学的相关创新研究

2.1教育大数据应用的现状、挑战与展望研究

2.2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研究

2.3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学习资源推送机制研究

2.4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在线教育效果评估模型研究

2.5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及促进在线学习者学习粘性研究

2.6高校促进教育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2.7慕课环境下虚拟实验室技术与实践研究

2.8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3. 在线课程设计、应用与组织管理研究

3.1慕课课程质量标准研究

—4 —

3.2慕课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管理研究

3.3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3.4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3.5基于慕课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3.6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3.7基于慕课的学校间课程共享与混合式教学开展模式研究3.8学校促进在线教育及混合式教学发展保障制度研究4.其他

4.x申报者可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自行确定其他选题。

—5 —

附件2

2018年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推荐学校(学校公章):学校负责人:(签名)填报日期:年月日

注:1.此表由学校负责教改项目的工作人员填报,连同学校申报公文一并报送某某高等教育MOOC中心;同时将该表格电子版以excel格式填写并发送至zhangyingsha@https://www.wendangku.net/doc/9313117943.html,。

2.主要完成单位是指项目所在学校,不是院、系或校内其他部门。

3.“选题类码”按附件1中“项目申报指南”中的编号填写;如申报项目不在所列范围内的,请填写“其它”。

—6 —

附件3

某某高校慕课建设项目

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他

所在单位(单位公章)

某某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制

—7 —

—8 —

3.课程情况

3-1 课程设计概况

—9 —

3-2 课程描述

—10 —

—11 —

—12 —

—13 —

—14 —

附件4

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主持人

参与人

学校名称(学校公章)

联系电话

某某高等教育MOOC中心制

—15 —

申报人承诺

本人承诺对《申报书》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组成员、合作单位(若有)均已征得对方同意。若填报失实或违反有关规定,申请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如获准立项,本人承诺以本《申报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循学术规范,恪守科研诚信,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某某高等教育MOOC中心有权使用本《申报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负责人(签章):

2018年月日

—16 —

填表说明

一、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申请书为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由所在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高教处。电子文档按文件要求上报。

三、封面的项目“参与人”一栏应填写所有人员名单,并按照顺序填写。

四、封面右上角的“选题类码”按附件1中“项目申报指南”中的编号填写;如申报项目不在所列范围内的,请填写“其它”。

五、在“学校意见”一栏中,应明确学校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17 —

—18 —

—19 —

—20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本科校用,仅供参考)

二、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0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5.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期为2年,要求在2016年面向学生进行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试点期间,要加强网上辅导和答疑,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教师教学工作量按课程原设课时统计。项目结题时,需要提交: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总结报告、改革方案(含教学大纲、课程具体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等)、学生学习感受与调查总结报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论文等其他成果。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 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

最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1. 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知识点) (1 )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15 分钟(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视频采用H.264 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 X 720, 16:9 ); 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课程简介: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 秒。 (2)拍摄要求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 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字幕文件(可选) 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 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 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 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2. 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3. 随堂测验随堂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4.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平台为每个话题生成单独 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5. 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有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 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 次)、有 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出题需谨慎。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完整word版)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 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2.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合数字化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达到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将网络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4.以先进的“学习中心”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科技,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十三 —1—

五”期间自主建设20门左右的慕课,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范围 1.在线开放课程为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在“学习中心”平台上建设的,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 2.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能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三、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学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程建设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试方法改—2—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首先要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5.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负责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

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围绕这一目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二、建设目标 制定出适合“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各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方性和职业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实际需要,更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三、建设思路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区域内与学校有长期实训合作关系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作深入调研,同时对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确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出发,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事企业某一工作岗位,完成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都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之进行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

山东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 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湖北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

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6.教学效果与影响。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内容和反馈,全面跟踪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对进度缓慢或有可能弃学的学生进行回访和提醒,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 —- 2 -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效果

1.建设了协作与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创建互动、讨论组等大量问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分工合作,改革了传统教育教师单打独斗的弊端,有助于不同教学与学习理念的拓展与传播。 2.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在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反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教”的被弱化,学习者的“学”的主体作用被强化。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的速课课件,学习者可以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利用教学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视频或微课等进行学习或者课后的巩固复习。“贴心大学”交互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交互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贴心大学提供的一种在线学习、交互学习的新模式。一用网络平台,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学习的限制,提供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学习情况,随时随地自主的安排学习。 3.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网络平台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实践实训区和评价考核区等,利用在线开放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多元化的交互式和应用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4.推动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内容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包括资源利用情况、交互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综合考试等,在线开放课程还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数据。所以,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了教与学评价体制的变革。 5.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实践环节涉及教学等多学科内容,相关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在精品在线开放网络平台建设中可以实现学科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建设方案详细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 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把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第一线,创造工程实际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二、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性目标 初步实现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设置;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 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构建符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派专人深入相关企业,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制造类各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咨询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按职业能力要求修改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修(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作必要的修改。(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在强化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推行双证书并举的制度,即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而且还需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推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认定的质量评价体系。从高职院校的定位、本质与特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经。与“双证”相吻合的教学计划是保证双证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计划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理论与务实的关系;专业的岗位群与某一职业资格证的关系;教育知识结构与就业知识结构关系;全人导向与务实导向的关系。 我们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1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 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

1.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课程体系建设计划方法、

精心整理 鸡西市职教中心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是我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我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我校 二、具体思路 1.一是论证调研, 2. 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

职业基础模块、岗位操作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3.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传统教材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立体化的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编写。编写出满足岗位、岗位群职业综合能 4. 5. 6.多媒体、仿真设备模 学效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全过程跟踪,确立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多样化考试模式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实施手段必将带来新的考试考核方法。 2.摒弃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新的评价体系。坚持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确定评价标准。在考试考核形式上,通过笔试、电子试题库、计算机考试、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2-04-10

目录 一、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2) 二、课程改革总体目标 (2) 三、人才培养目标 (3) (一)职业岗位能力 (3) (二)职业岗位知识 (3) (二)职业资格证书 (3) 四、课程结构 (4) 五、招生对象 4 六、课程设置 (5) (一)公共基础课(GGJC) (5) (二)专业基础课(ZYJC) (6) (三)专业课程(ZYKC) (9) 七、课程实施方案 (11) 八、实习实训方式 (13) (一)课程实训 (13) (二)企业实习 (14) 九、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15) (一)“准学分制”考核思路 (15) (二)课程学分计算方法 (15) (三)加分因素 (16) (四)学生得分计算 (16) (五)学分认定程序 (17) (六)学生毕业的必需条件 (17) (七)奖励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17) 十、教学方法与教学研究 (18) (一)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实例教学 (18) (二)备课及教学资料 (18) (三)教学研究 (18) (四)教学质量跟踪 (18)

为使我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学校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来研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加强实训,计划自2007年9月起对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等开展适合于我校及我市现状的改革。 一、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孙立敏 副组长:李选王伟刘高峰计新科 负责人:刘高峰、李占彬、解艳妮、吕小亚 成员:李耿高恒王静王新民杨军郭素娟 课程改革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最终出发点,以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实例教学为手段,以现阶段应用广泛的、需求潜力大的、市场急需的技能为教学内容,培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操作型、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㈠职业岗位能力: 1.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的能力。 2.具备选用工装、夹具及专用设备的能力。 3.具备按照工艺要求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4.具备钳工、车工、电工操作能力。 ㈡职业岗位知识: 1.掌握机械切削、电气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内容 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以就业导向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实施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的情境教学、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教学,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科目课程,科学构建以“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按照基本职业素质、双证融通情境教学、职业定位顶岗实习三个模块七类课程若干个项目单元进行模块化建构,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学院服务湖南及周边省份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岗位要求,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步法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

图16 课程体系设置步骤图 (1)确定培养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模块化科目课程 以双证融通模式设计课程,在教学单元基本内容的设计上将. 岗位群内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分解为模块化教学单元,并按实际培养的需要划分成一组核心课程和实训项目,形成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对应的课程和技能综合实训项目。同时,要克服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使课程的功能取向和整个系统的取向一致,通过各门科目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达

到课程体系的最佳状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科目课程构成如表所示:

专家座谈会于基型典计作工算合作分析岗位过程机网络技位作设计岗合术图17 模块化科目课程开发共建流程图 2()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本专业以就业岗位 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职业活动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形成突出能力培养、与上岗对接的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本专业从07年开始,全面打破学科体系结构,以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

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docx

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用航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出行者的青睐。在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民用航空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客运量和货运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增长很快。这一变化,在民航强国背景下,必然引起更多的社会变迁。 一、航空类高校社会学专业及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 1.民航强国战略为航空类高校社会学专业建设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出行方式上,人们可以选择汽车、火车和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在中长距离出行方面,尤其是山区和高铁不发达地区,飞机以其方便、快捷、舒适的优势,日益受到人们青睐,航空运输成为国家重要的先导性产业。[1]为了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家民航局提出民航强国战略[2],从指导思想、目标、战略、保障措施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谋划。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使我国民航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战略性作用,并且综合业务排在世界前列。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诸多措施中,民航强国战略没有详述如何处理与地方政F的关系,以及怎样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扩建、改建、新建一批机场必然会引起土地置换、拆迁安置、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加强社会学专业课程建设。

2.机场、航空城与地方社会问题民航强国战略提出,20XX年后要在国内至少建成3个国际枢纽机场,10个全国性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机场数量及布局将满足9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需求。[3]从目前形势看,很多县城还没有机场,20XX年后要弥补这一缺失,需要建立支线机场或者直升机停机坪。此举必然引起地方经济的变化:一方面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加速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排挤现有资源,使当地政F改变发展路径。建设机场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加速城市扩张,对国家基本农田形成巨大压力,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一些地方实验区发展的“瓶颈”。[4]另外,新建或扩建机场一般伴随周边居民拆迁安置和社区重建,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补偿、就业、社保等事项,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最后,有些地方政F以发展民用航空为由,圈地造城,带来所谓以机场为核心的航空都市建设,这就是卡萨达教授提出的“航空大都市”。[5]中共中Y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指标,提出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未来十年是我国民航事业大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一批社会学专业人才,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航空类高校社会学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大类,从研究层次看又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面向。社会学宏观层面研究社会发展特点和规律,中观层面研究一个地区局部的社会变化情况,微观层面研究社会小群体、家庭、个人的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