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的定义及一般特征?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

财政分配的对象: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

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求

西方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

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

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的类型?

指某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他人造成损失或收益而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取得相应报酬的一种经济现象。

正外溢性: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负外溢性: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

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立物,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1)消费非排他性,即一些人想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出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

原因:a.公共产品大都是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b.某些公共产品虽然在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十分昂贵,以致经济上不可行。

(2)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最重要的标志},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6. 什么是基尼系数?衡量其大小的标准是什么?

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之比。系数 < 1 ,系数越小,越趋于公平。G=0 收入绝对平等

0.3

0.4

G>0.5 收入差距悬殊

G=1 收入绝对不平等

0.4警戒线,我国>0.5,差距悬殊

1.财政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手段?

税收:税式支出负所得税

财政支出: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通过公共项目支出间接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政府管制:最低工资、同工同酬、房租管制等

3财政在调节经济发展稳定的机制与手段

①内在稳定器:累进的所得税和转移支付制度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总供给﹥总需求:扩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收入、回购公债

总供给﹤总需求: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收入、发行公债

③满足非生产性公共需要

④加快公共设施发展,消除”瓶颈”效应,转化产业结构

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

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

微观经济主体:企业自身核算范围内的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

财政:包括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也包括长期的、间接地、无形的所费与所得

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微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

财政:社会效益最大化

3、成本、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微观:单一的、货币计算的价值形态

财政:价值形态多样化,政治、经济、社会等等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备选方案,计算出每个方案的全部预算成本和预期效益的现值,

通过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最优的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一种方法

如何计算成本和收益

市场价格影子价格消费者剩余根据经济行为判断(时间价值和生命价值) 无形成本和收益的估价

公共定价法的定义与类型?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以便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之际而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能源、通信和交通等)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如金融、农业、高等教育和医药等)的价格。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特别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原因?

概念:人们通过民主选票选择出来的政治家所左右的政府,其活动未必能矫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原因:(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财政支出的概念及其分类?

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1)按费用类别划分

按照国家职能,将公共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开支)

(2)按经济性质分类

即以公共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交换为标准分类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政府部门事业费和投资拨款等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券利息支出等。

(3)按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经常性支出(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补偿方式应该是税收,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使社会当期和今后很长时间内受益,补偿方式应当时税收和国债)

多数票规则的缺陷?

(1)在政府提案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称之为投票悖论

(2)为消除投票循环的现象而制定的投票程序也有缺陷;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利常常就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

(3)强制投票人具有单峰偏好容易导致中间人投票定理,不一定最优

(4)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强度,从而可能无视少数人的利益,也可能会产生收入再分配效益

什么是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如何影响政府效率?

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有组织的实体,其目的是为了谋求个人不能通过纯粹的个人行为来增进的那一部分利益。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说明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其对我国财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有什么借鉴意义?

原因同上面。

借鉴意义

○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的定义及区别?

?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政府部门事业费和投资拨款等

?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2、区别

1.如果购买性支出在公共支出总额中的比重较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就大些,直接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也就较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活动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

2. 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弱。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弱

瓦格纳法则的定义及解释的方法?

定义: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同时,瓦格纳认为决定财政支出增长的力量,是可以用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来解释。(待定!补充!)

1、定义

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2、解释方法

决定财政支出增长的力量,是可以用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来解释。

○1政治因素: 国家职能扩展→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扩大

○2经济因素

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问题→外溢性→必须政府解决

此外,瓦格纳把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等方面的政府支出水平由它们需求的收入弹性决定,当人均收入增加时,财政支出中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也会大幅度增加,即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增长了。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这一理论认为,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济“剧变”(如战争,经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当“剧变”期即使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推论: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征的税收不仅绝对额会上升,其相对于GDP的相对额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GDP的上升成正向关系,这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但在非常时期,如发生经济危机、战争时,财政支出上升的压

力骤然增大,政府被迫提高税收水平,而公众在非常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收水平。这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通过三方面的效应,导致财政支出的迅速增长:(1)替代效应(2)审查效应(3)集中效应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发展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对策?

1、规律。

1规模迅速扩张。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公共事务日渐增多,导致行政支出的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

2增长速度超过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

3占GDP 比重稳中有升(GDP 是行政支出增长的物质基础,行政支出占GDP 比重指标显示了一个国家非经济费用支出的负荷能力和负担水平)○4如果真正考察行政支出的实际增长率,那就要考虑的物价因素 2、控制对策

(1)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强化政府的法律、经济和社会职能,弱化政府的行政职能。 (2)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和人员增长。 (3)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 (4)认真落实政府采购制度。 (5)改进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另外,还要加强上下级之间、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使行政支出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画图说明国防支出合理规模的一半均衡分析? 对国防支出合理规模的一般均衡分析:

1、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在现有资源和技术约束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军用品)和民用品的各种组合,而社会无差异曲线则代表能给社会成员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军用品和民用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2、根据一般均衡的要求,要实现国防的有效供给,社会对于军用品和民用品的边际替代率应等于二者之间的边际转换率

3、当两条曲线相切时,就达到现有资源和技术约束下的均衡组合。 影响国防支出大小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国家管辖范围的大小 3.国际政治形势的状况 4.军事现代化程度 5.兵役制度

政府干预教育的理论依据?

1、 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完全由市场提供数量会低于最优水平,需要政府介入

2、为避免收入差距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国家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并对贫困家庭孩子提供教育补助

3、由于教育投资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教育资本市场不完全,私人机构一般不愿意进行贷款投资,只能依靠政府 画图分析说明不同形式政府教育支出的效应?

1、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普及义务教育

1学生在得到补助后,学生的预算线由AB 向外平移至ACF ,其中AC 部分即为补助数额。新的预算线ACF 与无差异曲线I ’相切OD ’

。 提供免费教育;二是给学生发放免费入学卡。 2○

1○

2家庭在获得补助前,预算线AB 与无差异曲线I 相切于E 点,用于教育消费的数量为OD 。得到补助后,家庭的预算线由AB 向外平移至CF ,并且与无差异曲线I ’相切于E ’点。可以看出,家庭用于教育消费

和其他产品的消费同时增加,其中教育消费由OD 增

加到OD ’,增加了DD ’。其他产C

其他产品

○3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获得补助的低收入家庭可以

将补助款用于购买其他产品,因此这种方式无法保

证家庭增加对教育的消费。

3

其他产品

○2OD。学费补助后,学费标准降低,个人的预算

AC,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点,个人对教育的

DD’。

1.

2.

(1)第一、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2)教育支出的区域间不平衡

(3)教育支出的校际间不平衡

对策

1.加强教育的立法工作

2.优化三级教育投入结构:通过由中央统筹义务教育完成; 平衡地区间教育投入差距:通过由中央统筹义务教育以及转移支付

完成;平衡校际间投入差异:通过取消对公立学校的等级评定完成.

3.发行教育公债

财政投资的概念、特点及范围?

1、概念

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投入资金用于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2、特点

投资目标: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投资领域:更多关注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经常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必要时可通过发债方式筹资,相对宽松

2、范围

竞争性项目:支柱产业中的重点项目,高新技术开发项目;

基础性项目:政府集中资金建设,并引导社会、企业、外资参与建设;

公益性项目: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建设

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系数大说明该部门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强,反之,则表示对经济发展需求感应程度弱。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

2.农业是同时面临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的弱质产业;

3.农业内部积累不能满足农业投资要求的客观需求;

4.农业支出项目很多具备正的“外部效应”,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

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概念及特征?

财政投融资体制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的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政策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3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复杂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政府向社会提供基础设施的原因及方式?

1、原因

出于三种考虑○1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的项目○2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3反垄断的需要

2、方式:筹资建设(税收、公债、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免费提供、收取使用费

社会保障的定义、特征及类型?

1、定义

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

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2、特征

○1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

3、类型

○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全民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全体居民和公民不论其有无收入和是否就业,都可享有国家制定的各项福利保障政策。由于全民都享有受保障的权利,因此,这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的税收)

○2社会保险型模式(这种模式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社会保障费用由雇员、雇主和国家三方负担,主要以雇员和雇主承担为主,社会保障的给付与雇员的收入和社会保险缴费相联系)

○3强制储蓄型模式(这种模式以强制储蓄为核心,政府强制雇主、雇员为雇员储蓄社会保障费用,以满足雇员个人各种社会保障项目的支付需要)

○4国家型保障模式(这种模式以“国家统包”为核心,由政府对福利进行直接分配,社会保障事务由国家统一办理,社会保障费由国家和企业负担,职工个人不必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它主要是根据马克思的社会总产品要在个人分配之前扣除社会保障费用的理论确立的模式)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原因?

(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1、克服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的需要;

2、家长主义的表现;

3、降低决策成本的需要;

4、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需要。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险体系。

或:1、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社会福利

3、社会优抚

4、社会救济

5、住房保障

社会福利?

国家民政部门技工的社会福利主要是对聋盲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

或: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力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居民劳动报酬和基本社会保障之外的给付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的资金帮助和优价服务

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问题

○1养老基金的筹资模式问题

○2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

○3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亟需解决的问题

–隐性债务:关键问题

?“空账”

?资金来源

–国有股减持或土地批租收入

–从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

–开征社会保障税或提高税率

–发行债券

–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

–可行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

2、对策书P169

(待定)

财政补贴的概念及其与其他类型财政支出的区别?

概念: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区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或是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社会保障支出则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财政补贴更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联系。

财政补贴的类型?

(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

(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

(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

(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

(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画图说明明补与暗补经济效应及其特征?

1、明补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产生收入效应

暗补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特征

○1如果补贴金额相同,明补与暗补相比,明补使消费者能够得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2明补不改变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只产生收入效用,不会带来效率损失;而暗补却在增强消费者购买力的同时,改变了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因此,暗补带来了效率损失。但明补是对所有商品的补贴,难以通过对食品等特定商品的补贴以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关注;而暗补却有明补所没有的这一优越性,可以帮助政府实现特定的救助目标。

税式支出的概念、类型?

税收支出使以特俗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由此可见,税收支出使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税收支出可以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税收庇护?

纳税人把已经取得的、本应纳税的所得在未纳税之前重新投资于另一经济活动,从而避免为这部分所得缴纳所得税的立法

如何加强与规范我国税收支出的管理?

1、科学界定税收支出的范围,将税收支出对经济的调节职能锁定在市场失灵领域;

2.明确税收支出的政策目标,科学界定各项税收优惠的先后顺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

3.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我国税收支出的适度规模;

4.优化税收支出的政策手段

5.建立税收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6.建立税收支出的预算制度

7.规范税收优惠的管理权限

什么叫财政收入?试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其中的财政收入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作为一个过程,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活动的一个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并在其中形成特定的财政分配关系;由于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衡量的,因此,财政收入又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

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分类:国有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

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其它部门的收入。

以来源的产业结构为标准: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第三产业部门。

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

划分为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

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A.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B.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

政府性收费的概念及特征。

规范的:政府性收费是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特定服务或试试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受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广义的: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都可以看作是政府性收费。

2.政府性收费的特征

1.政府性收费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及其授权单位;

2.政府收费以政府形式管理职能并为部分居民带来直接利益为前提,但并不是国家行使所有社会管理职能后都采取收费行使,只有给一部分公民带来直接利益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行使后才能收费;

3.政府收费的目的是为了部分补偿社会管理成本,是为了“以费促管”,而不是以盈利为目标;

4.税收的不可替代性。

政府性收费的理论依据。

A.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B.避免某些公共设施的“拥挤”问题

c.对某些经济活动的负外溢性进行修正

D.解决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问题

E.提高和规范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规费及使用费的概念。

规费: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特定服务或试试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费用

使用费:政府对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受益者收取的费用

税收的定义及特征?

交换说认为国家征税和公民纳税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交换;通过交换,不仅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而且交换双方都认为其利益会因为交换而得到满足,从而在对方的价值判断中得到较高的评价。而且在这种交换活动中,从数量关系上看,相互交换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等值或等额的;所以不存在一方享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要多于另一方的情况,也就不产生将一方界定为“权利主体”而将另一方界定为“义务主体”的问题。

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1.纳税人

(负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代理人)

2.课税对象(税源、税基、税目)

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物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是税种区别的标志;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基又称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和数量上的具体化;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代表征税范围的广度。

固定税率

3.税率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①.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税收负担重,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税收负担轻;

②.在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负的增加超过所得额的增加这一不合理现象,而超额累进税率不会出现;

③.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

什么叫做起征点?他与免征额的区别在哪里?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国家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税收的分类?

1.以征税对象为分类标准

2.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分类标准

3.以管理权限为分类标准

中央税——中央政府管理,并支配其收入的税种。

地方税——地方政府管理,收入由地方政府支配的

税种。

共享税——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一定比

例分别管理和支配的税种。

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的税种。

中央税有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关税。共享税有增值税,资源税,多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其他都是地方税

亚当斯密课税原则的主要内容?

(1)平等原则

(2)确实原则

(3)便利原则

(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瓦格纳的课税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亚当斯密课税原则的区别?

现在课税原则的主要内容?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原则,制度效率原则)

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原则,纵向公平原则)

衡量税收制度效率的指标有哪些?

集中性指标

质量指标侵蚀性指标(合法与非法税基侵蚀);

时滞性指标(征收时滞可分为合法时滞与非法时滞);

执行性指标(法定税制与有效税制)。

征税成本

成本指标纳税成本

政治成本

税收超额负担?

所谓税收超额负担,又称为税收的福利成本或无谓损失,是指征税引起市场相对价格的改变,干扰了私人部门的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变形,而产生的经济福利损失。税收的超额负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了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了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中性?

减少税收超额负担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带来其他的超额损失;二是国家征税应

该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

因素。

按照能力原则,如何衡量纳税人的支付能力

?他们缴纳的税收数量要与他们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时,主管说与客观说的主要内容与区别?

能力原则要求纳税人应当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纳税,他们缴纳的税收数量要与他们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对于衡量支付能力的尺度,通常分为客观说和主观说。

客观说:所得标准

支出标准

财富标准

主观说认为应该以个人的福利来作为衡量支付能力的标准。

在主观说看来,个人的支付能力不仅取决于客观上可以衡量的某些指标,还取决于个人主观上的效用评价。因此,主观说往往假定社会上所有个人对收入具有相同的偏好,他们的收入边际效用曲线是相同的。在这个假定前提下,主观说试图解决客观说回避的一个问题:“不同境遇的人所缴纳的税如何不同”。

税收转嫁的定义及形式?

税收转嫁: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概念要点:

1.税收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由是由税收转嫁引起的;

2.税收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其结果是导致纳税人和负税人之间的不一致。

3.税收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税收转嫁的形式

1.前转

2.后转

3.消转

4.转换:指在短期与长期中,税收归宿发生了变化,即税收转嫁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5.税收资本化:指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影响税收转嫁的因素?

1.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则越不利于税负转嫁。这是因为商品或要素购买者是否接受提价(税负转嫁引起)的一个重要制约,是能否找到不提价的同类替代品。

2.税种属性

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有直接联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是比较容易转嫁的。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所得税,则常常是不易转嫁的。

3.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4.市场结构

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税负转嫁的情况是不同的:

(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生产者都无法在短期内单独提高课税商品的价格,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从长期看,各个生产者会形成一股整个行业的提价力量,从而实现税负转嫁。

(2)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单个生产者可利用自己产品的差异性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有可能把税负加入价格,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由于没有形成垄断市场,因此只能实现部分转嫁。

税收资本化?

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的课税,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什么叫国债?试论国债的功能?

将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债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

国债有哪些类型?

(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3)以债券的流动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影响国债发行数额的因素?

1.财政赤字

2.到期国债还本付息数额

3.宏观经济环境

4.政府承受能力和社会应债能力

影响国债发行价格的因素?

影响因素:票面价格、票面利率、公债期限、还本付息方式、市场利率

发行价格:平价发行、折价发行、议价发行

如何理解国债的负担与限度问题?

公债负担政府即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

公债的限度指公债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公债的适度规模问题。

发行国债是否会形成负担?谈谈你的想法。

影响国债利率的因素?

市场利率银行利率经济条件

国债偿债率?

是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当年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所占份额,该比率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中央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低,说明中央政府的偿债能力越强。可用公式表述为: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所以国债依存度是通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对比来计量的,但由于采用的分子和分母口径的不同可以不同的计量方法:(1)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2)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3)当年财政赤字/全部财政支出。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容及其失效的原因?

内容:无论政府采取征税方式还是举债方式,或者是采取二者的某种结合方式,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是无差别的。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失效原因:

托宾对定理失效原因的分析

李嘉图等价定理不仅要求消费者是利他的,而且要求消费者在遗留财产给后代时必须保证遗产为正值,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可能为自己的后代遗留负值的财产。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定,公债替代征税时所减的税是总额税,减少的税负均匀地落在每个消费者身上,且每个消费者具有相同的边际消费倾向。但实际上,减税的效应不会均匀地落在每个消费者身上,各个消费者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不相同的,这就从两方面破坏了等价定理的前提。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定税收是总额税,认为用公债替代税收只会产生税收总额的变化,而且这一变化可以完全由公债数量的变化抵消。但是,大多数税收并非总额税,而是针对经济行为开征的,因此税收由于公债替代而产生的变化,会使经济行为改变,使等价定理不能成立。尽管并非所有的税收都会产生扭曲效应,但上述状况的确制约着定理的有效性。)

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国家发行国债的借鉴意义?1.公债即同于税收又不同于税收;

2.公债在现代社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3.政府是否必须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偿还政府债务?

4.同样的支出规模,组织收入的形式不同,公众会采取不同的经济行为。

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体现了一定时期政府的施政方针和要达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概念及区别?

单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去区分各项或各种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其优点是把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分列于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上,单一汇集平衡,从整体上反映了年度内政府总的财政收支情况,便于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的了解,简便易行。主要缺点: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入按经济性质分列和汇集平衡,不便于经济分析和有选择地进行宏观经济控制。

复式预算将某一预算年度内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内,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复式预算组织形式的特点:

(1)区分了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便于政府权衡支出性质,分别轻重缓急,做到资金使用有序性,能比较合理地安排使用各类资金,也便于经济分析和科学的宏观决策与控制。

(2)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以各自来源应付各自的支出,各自平衡,打破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和传统的收支平衡观念。

(3)把国债收入作为资本预算的正常收入项目,使得资本预算总是平衡的,只有经常预算的收支才可能有差额

国家预算的原则?

现代预算原则

1.公开性

2.可靠性

3.完整性

4.统一性

5.年度性

分级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为财政联邦主义,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政府间财政职能与收入的划分原则

效率职能的分工

–应当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

各种公共产品有不同的受益范围。中央政府不能包揽所有的不同范围和层次的公共产品的供应,相反,应

当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并考虑相应的效益外溢问题,来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

公平职能的分工

–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地方政府对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缺乏影响力,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协调需要由中央政府来负责。

–辖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协调辖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由中央政府负责。

稳定职能的分工

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政府间收入的划分的原则

公平原则

——再分配性税种应当安排给中央政府

——税基分布不公平的税种应当集权化

效率原则

——在征收管理上具有规模经济的税种应当集权化

——税基不流动的税种应当安排给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应尽可能用使用费和受益性税种为其公共服务提供融资

稳定原则

——具有经济稳定功能的税种应当安排给中央政府

——收入比较稳定、能比较准确预测的税种应当安排给地方政府

政府分权的优缺点?

1. 财政分权的优点

——财政分权使政府产出更适合当地偏好

——财政分权鼓励政府间财政竞争

——财政分权有助于制度创新

2. 财政分权的缺点

——财政分权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

——财政分权难以实现公平收入分配

转移支付的概念

转移支付的概念:政府间转移支付又称政府间补助,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拨款。

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外部性:地方政府提供的地方性公共物品有时存在外部性;中央政府提供,但产生效率损失。

纵向均衡:一般来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是完全对等的,这就存在着收入与支出在纵向级次政府间的不均衡问题:中央政府的财权大于事权,而地方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那么,地方政府的收支缺口如何弥补?

横向均衡:横向财政不均衡主要指同级地方政府之间在收入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支出水平)上存在差异。

需求收入弹性:地方税制缺乏收入弹性,导致地方政府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上,捉襟见肘,而税制富有弹性的中央政府应予以补助。

转移支付的类型:

?无条件补助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金使用没有规定任何限制条件,因此也称为一般目的转移支付。

有条件补助也称为分类补助,指中央政府在向地方政府提供补助时,在一定程度规定了补助金的目的,地方政府要按规定使用这项资金,因此也称为特定目的转移支付。

?有条件补助又分为配套补助、限额配套补助和专项补助。

配套补助指中央(地方)政府对某项特定活动每补助1元,地方(中央)政府必须相应地配套一定资金,它是有条件补助的一种主要形式。

限额(或封顶)配套补助指中央政府在提供配套补助时,规定了它愿意补助的最高限额。限额配套补助制度是为了控制中央政府的补助成本过大。

?专项补助指中央向地方政府提供一笔固定的资金,规定必须用于某种公共物品的提供上。

?

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财政学_陈共_第六版_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

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

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

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 齐语》中管仲提出了“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 “ 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 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 ( 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 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 【2】罗尔斯主义 (短板效应) :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1、信息完备:p42 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①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 质品的情形。 ②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 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也许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 2、囚徒困境:p44 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3、外部效应:p44 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公式:U A=U A(X1,X 2, ?X n,Y 1) 某一个人或企业的效用所控制的活动其他人或单位的活动

2018年度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占财政职能、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税收理论、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其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公债、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财政税收专业实务工作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1.公共政与财政职能。理解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分析市场失灵的表现,理解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理解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职能的内容。 2.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分析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辨析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分析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具体内容。 3.税收理论。理解税收的基本原理,分析税收的原则,理解税法与税制,分析税收负担,理解国际税收理论,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问題。4.货物和劳务税制度。理解增值税的各项规定,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分析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规定,理解消费税的各项规定,计算消费

税应纳税额,理解关税的各项规定,计算关税应纳税额。 5.所得税制度。理解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各项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实施资产的税务处理,分析征收管理方法,理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各项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6.其他税收制度。理解财产税制、资源税制、行为目的税制等各税种及其基本规定,计算各项税收应纳税額。 7.税务管理。理解税务基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实施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进行纳税申报,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理解税收控制管理,进行经济税源调查分析与报告。 8.纳税检查。理解纳税检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9.公债。理解公债理论,分析公债制度中发行、偿还、发行管理杈限、收入使用权限、持有者、流通等方面的规定,分析公债市场的原理与功能,理解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原理。 10.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特征和研究视角,分析政府意识到决策程序及模式,理解政府预算的原则与政策,理解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及审批监督制度,进行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 11.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解政府间财政关系划分的基本理论,分析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理解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内容。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一、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提供公共物品财政分配目的:弥补市场缺陷分配主体: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分配对象:剩余产品 二、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分配不公平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领域几个方面:提供司法制度商品与服务行政管理调节经济运行管理金融市场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的困惑公关经济政策的失效政府行为职能作用失效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资源配置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公共与效率准则的实现(政府致力于公平,市场于效率)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含义: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直接或间接引导资源流量、流向,从而引起资源最优分配的功能。内容:涉及社会总资源的划分比例(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合理,则政府分配资源的份额也就比较合理)涉及政府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财政投资结构)涉及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运用间接方式如税收、补贴)手段:支出和税收 分配职能含义: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分配状态的功能。手段:制定公平的财富制度合理运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补贴 经济稳定含义: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影响总需求预算政策上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财政制度的内在适应性影响总需求(收入和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适应性) 四、公共支出:1按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国债利息支出其他2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商品或劳务流通资源配置,挤出效应,拉动效用)转移性支出(实质在国民收入分配基础上再次分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西方关于公增摸增长:1,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引致3,马斯格雷夫:公支增长发展模型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结构:1,正确界定支出范围2,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证国家实现基本职能需要确保社会实现公共性开支需要(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重视基础产业领域投资(工业社会公共建设基础,农业)支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当资源量一定时,要完成某个项目在多种方案中,根据一定方法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后选择方案。 费用最低选择法公共劳务定价法 五、科教文卫支出性质:静: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不能对当年物质生产发挥作用动:具有部分生产性支出性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革新,生产率提高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所占比例会增高 分析发展科教文卫管理:明确指出范围,完善财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多方式发展,筹集资金 六、政府投资:政府为实现职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特点:微观上可以是不赢利和低利项目,资金来源无常,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项目,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 原则:弥补市场失效原则,维持市场配置功能,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原则 领域:(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1,社会公共性公益性领域2,基础性投资领域

财政学考试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条件性市场缺陷包括:竞争失灵、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 原生性市场缺陷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2.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纯粹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在效用不可分割性基础上,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被称为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物品按照属性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它们的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由四个要素构成。 3.政府与公共财政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其目的是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物品。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与计划财政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表现为:服务内容不同、集中程度不同、法制化程度不同和管理机制不同。 4.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处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态。 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1)贫困指数(2)基尼系数 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途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有两种作用方式。一种是直接式,;另一种在间接方式。 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内容包括: 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平衡; 调节社会供求结构平衡。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实现途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自动稳定器”,二是

财政学案例分析1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 ————谁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 贸易经济11 成员:苏春强 2111802220 王光瑞 2111802221 2013.11.28

题目:《关于“谁来填补养老金基金口”的案例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苏春强贸易经济11 2111802220 王光瑞贸易经济11 2111802221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新民周刊》2012年第38期刊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的文章说,持续扩大的养老基金缺口必须得到填补。谁来填补缺口?目前看有4个可能的来源。 一是国企红利。我国约有国有资产33.8万亿元,国企红利每年已经超过1万亿。2012年实际上缴比例约为7.4%,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0%-60%。若能将上缴比例提高到20%,则可有近2000亿的补贴用于养老保险。 二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我国有外汇储备约3.4万亿美元,占GDP约5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期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提高储备资产的收益率。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收益补充养老基金是许多国家的做法。 三是社会保障基金。这一基金成立于2000年,主要用于应对今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危机。如果今后有更多的国企红利、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划拨到社保基金,国家财政通过社保基金补贴养老金缺口不失为一种办法。 四是直接增加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是社会公平的需求,也是政府对之前养老金改革中的隐性债务埋单。 二、案例分析: 1、养老基金缺口的形成 (1)、统筹基金占用个人账户资金是形成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转变过程中,在探索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满足当期养老基金支付需要;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账户里的钱只能在本人退休时才能发放,可以为将来人口老龄化积累资金。但现在除了部分进行个人账户试点的地区外,其他地区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都是混账核算,大量个人账户的钱被用于当期发放,成了有名无实的空账。 (2)、“中人”的隐性债务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缺口。 国务院 1997 年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种群体对应三种方法的计发方式,

东财《财政学》知识点框架期末考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财政的概念(主体、对象、目的)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或分配)活动(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 ★2.一般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 节约、量入为主;税收方面,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四个原 则;反对公债发行;“廉价政府、夜警国家“ (2)第二个时期: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凯恩斯 关键词:“有效需求不足”是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政府需对经济进行干预,措施是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系统论证了财政赤字和公债发行的经济合理性

(3)第三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1.货币学派:弗里德曼;2.供给学派:阿瑟.拉弗; 3.公共选择学派: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 四、研究方法 时政研究: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 规范研究:应该是什么 第二章市场、政府与财政 一、市场失灵 (1)定义:经济学上把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成为市场失灵 (2)主要表现: 1.资源配置失效:a.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b.竞争失灵;c.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d.偏好不合理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正外部性:积极影响;负 外部性:消极影响) 2.收入分配不公平 3.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二、政府干预和政府失败(原因) (1)手段: 1.行政法律手段; 2.由政府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3.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财政手段 (2)失败的原因: 1.政府决策失误; 2.政府行为失误; 3.政府职能失效; 4.政府作用失效 ★三、公共产品 概念: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财政学复习大纲

●财政学复习大纲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单选简答问答 ●名词解释: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需要: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 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 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免费搭车:消费者不自愿消费,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 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之比。弹性(系 数)大于 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 增长速度。公式:Eg=△G(﹪)/△GDP(﹪)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 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 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分,或财政支出增长额的比例。 公式为:MGP=△G/△GDP ●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 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 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持各机关单位

履行职能,保障各机关部门的项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等 ●医疗卫生支出: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支出。 ●基础设施: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 活动的发展水平。 ●BOT投资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指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 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赢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回政府。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财政的投融资: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 种特殊法人进行投机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 ●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机结构 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税收的强制性: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 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 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 ●税负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税负后转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 转嫁税负的方式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是纳税 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word版

财政学复习重点 (纯粹是个人整理,准确与否自行定夺) 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要条件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必要条件是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根源是公共需求。 2、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三种财政各自的特点: 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作为私人性质的财政,基本上是不干预经济的,追求财政年度平衡,通过实物和力役的征调使用来开展活动。 国家财政(计划经济):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 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制化的财政。 4、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 (1)生产决定财政分配: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对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④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 (2)财政分配制约生产: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资金的积累和投资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其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正常进行;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结构;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 5、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 (1)区别: 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长期使用性特点的分配,除债务收入外,都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的,因而在资金使用上可以不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供无偿使用,也可以要求有偿,主要供长期占用,也可以短期占用,因此可以用于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 信贷分配是以银行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的特点的分配。银行与货币资金的供应方或需求方处于同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信贷分配让渡的使用权必然以有偿为

财政学复习内容

2018年下学期财政学复习内容 1、财政就是政府收支及其治理 2、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财政活动属于分配范畴;从政治学角度考察,财 政属于国家治理范畴;财政学是经济学和政治学(含法学)的集合体 3、财政产生的条件(前提)是什么? 4、财政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 6、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参与社会产 品分配所形成的政府经济活动。 7、财政的职能有哪些? 8、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哪些? 9、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政府干预的渠道和手段有哪些? 11、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1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3、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个领域:市场领域也称为私经济领域或竞争性领域, 政府经济领域,也称公经济领域或非竞争性 14、下列物品哪些是纯公共物品、哪些是混合品? 港珠澳大桥、天津港、北斗导航卫星、北京奥运会场馆、辽宁舰、逸夫 学校、长沙彭立珊专线公共汽车。 15、预算法是财政的基本大法,被称为“经济宪法” 16、我国新预算法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 17、什么叫政府预算?

18、我国政府预算由哪几部分构成? 19、预算编制原则有哪些? 20、公共预算收入有哪些? 21、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政 府预算由五级预算组成 22、什么叫复式预算、零基预算? 23、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准公共物品可以采用 公共提供方式或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用混合提供方式 24、什么叫公共定价?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2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哪些? 26、衡量财政活动规模有哪两种指标? 27、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8、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呈“V”型态势 29、财政支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步上升,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时, 则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 30、“三公”经费是指哪些? 31、国防、行政管理是纯公共服务,所有经费必须全部由政府提供 32、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等属于准公共服务,其支出提供方式应该多 样化 33、论述政府投资的特殊性 34、基础设施建设有哪些? 35、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36、什么叫PPP模式? 37、我国于2006年取消农牧业税

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1: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 20世纪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仍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什么是外部效应?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效应是正的还是负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为什么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优势? (5)、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列明政府活动的主要范围。 案例:2: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文化三农等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公共财政学读书笔记

公共财政学读书笔记 【篇一: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还记得在第一节财政学课之前,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你了解政府参 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吗?你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 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吗?各种不用的政府收入和支出政策如何 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你是不是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 的见解?或者你想还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精英或维护公众权利的专家,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财政学的学习。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 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 关注财经网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 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 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 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 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所学、所思、所感的阶段性总结。 首先,我学到了什么?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从门外到门内,经过八周的学习 我已经初步站到了财政学的门内。首先,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意识 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 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 得更加重 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 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 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 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 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 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 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 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

财政学重点知识汇总

名词解释: 影子价格:对那些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 和投入品,衡量的办法是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 国有资产收入:就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 会产品价格的集中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利分流:是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开征一道所得税而后用以 适当方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财政管理: 简答题 资本运营及其特征: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本存量变为增值的互动资本,通过优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凭等运作形式进行有效运营,使企业具有资本运营,置换的能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特征:增值性,流动性,风险性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2)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的结构3)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表现为财政财力大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充足的财力能够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财政体制内容:确立财政管理机构体系,划分财政管理权责,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物价水平下降带来哪些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 乘数效应:即政府购买支出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挤出效用指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开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的现象 新中国的税收改革历程:主要包括三大时期,五个重要事件 一、计划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建立和简化 1)1950年税收制度的建立 2)1958年税收制度的首次简化 3)1973年税收制度的再次简化 二、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税收制度的重建 1)80年代初涉外税的建立 2)1983年利改税的第一次改革 3)1984年利改税的第二次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的创新 1)1994年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相继以后税收制度的部分优化改革 1、市场的有效运作需要以法治位基础,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在某些场合,某些领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或经济的稳定运行,为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介入,这种关于市场的缺陷及其补救措施的分析思路,很容易使人们对政府产生乐观的看法,政府一边课税,一边支出,其目的是矫正市场机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考试大纲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大纲 一、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的职能等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二)财政的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必要性,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社会公平的准则,社会不公平的原因,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二、财政支出理论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效益、西方财政支出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分析 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方法、各种分类依据。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分配领域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

(三)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支出的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指标的发展,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原因。 (四)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点,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和适用的领域,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的具体内容。 三、财政支出的内容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内容,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的内容,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意义。 (二)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寂贴支出的内容和改革方向,税收支出的概念、分类、形式,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四、税收理论 考试目的

财政学知识重点总结

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而是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降低了市场效率。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资金。 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皮考特和怀斯曼: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瓦格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国债负担率: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它着眼于国债的存量,反映国债累计总量相对于同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 赤字政策:指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控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公共物品: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公共选择的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零基预算:指预算中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复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不同特点: 1.非政府投资是追求微观盈利,政府投资追求宏观效益 2.非政府投资难以从事大规模长周期投资,政府可以从事大规模长周期投资 3.非政府投资主要追求经济效益,政府投资侧重于社会效益。 国债的特点:资源性、有偿性、可靠性 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整宏观经济 国债负担的表现: 1.国债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国债作为认购者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由于在国债偿还之前,认购者不再拥有资金的使用权,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是要偿还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利用国债获得了经济利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政府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

财政学重点整理

财政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免税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平衡预算乘数指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