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二公共基础知识

国二公共基础知识

国二公共基础知识
国二公共基础知识

国二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算法

1.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2.算法的基本要素:

(1)算法中对数据的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逻辑、关系运算以及数据传输。

(2)算法的控制结构,一般都可由顺序、选择、循坏(重复)三种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3.算法的设计基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半递推、回溯法。

4.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由基本运算次数来度量。

5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包括,算法程序所占空间、输入初始

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额外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

(1)逻辑结构: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

(2)存储结构: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2.数据处理:指对数据集合中各元素以各种方式进行运算,包括插入、删除、查找、更改、

以及对数据元素进行分析。

3.数据结构:是指带有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它包含以下两方面信息: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4.数据逻辑结构:B=(D,R)

B:数据结构

D:数据元素集合

R: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5.数据存储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也叫物理结构。

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

6.线性结构:若非空数据结构满足:(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

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则称线性结构,也叫线性表。

1.3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元素组成,可是以是矩阵。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有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3.线性表中第i个元素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储地址为:ADR(ai)=ADR(a1)+(i-1)k

4.在程序设计语言中,通常定义一个一维数组来表示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空间。

5.对线性表的各种处理:插入、删除、查找、排序、分解、合并、复制、逆转等。

6.插入: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向后移动,直到第i个元素。

7.删除:从第i+1个元素开始向后移动,直到第n个元素。

1.4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

2.栈顶:允许插入的一端,用top表示;栈底:允许删除的另一端,用bottom来表示。

3.用一维数组S(1:m)作为栈的顺序存储空间,其中m为栈的最大容量。

4.Top=0表示栈空;top=m表示栈满。

5.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

(1)入栈运算:在栈顶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

(2)退栈运算:取出栈顶元素并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

(3)读栈顶元素:指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

1.2队列: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先进先出或后进后出。

1.队尾:允许插入的一端,用尾指针( rear)来指向队尾元素

2.排头:允许删除的一端,用排头指针(front)指向排头元素

3.入队运算:在队尾插入一个元素,只涉及尾指针(rear)的变化

4.退队运算:在排头删除一个元素,只涉及排头指针(front)的变化

5.循环队列:将队列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供

队列环状使用。

6.循环队列的初始状态为空,即rear=front=m。

每进行一次入队运算,队尾指针就进一。当队尾指针rear=m+1时,则置rear=1。

第进行一次退队运算,排头指针就进一。当排头指针 front=m+1时,则置front=1。

7.当队列满和空时,都有front=rear

用S=0表示队列空,用S=1表示队列非空

(1)队列空的条件为S=0;

(2)队列满的条件为S=1且front=rear。

1.5线性链表的基本概念

1.链式存储方式,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1)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称数据域;

(2)用于存放指针,称指针域。

2.线性链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最后一个结点指针域为空(NULL或0),表链表终止。

3.线性单链表只能找到后件结点,不能找到前件结点。

4.线性双链表:(1)左指针,用以指向前件结点;(2)右指针,有以指向向件结点。

5.带链的栈: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栈,称为可利用栈。

6.循环链表有以下两个特点:

(1)在循环链表中增加了一个表头结点,其数据域为任意或根据需要来设置,指针域指向线性链表的第一个元素的结点。循环链表的头指针指向表头结点。

(2)循环链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不是空,而是指向表头结点。

7.在循环链表中,只要指出表中任何一个结点的位置,就可以从它出发访问到表中其他所有的结占,面线性单链表做不到这一点。

1.6树与二叉树

1.树: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

2.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都可以用树这种数据结构来描述。

3.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都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根结点,简称树的根。

4.第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它们都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5.度:一个结点拥有的后件个数称该结点的度。在树中,所有结点中的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

6.深度: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7.二叉树的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个结点。

(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个结点。

(3)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树子结点)总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表示取整。

完全二叉树有以下两个性质:

(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

(6)设完全二叉树有n结点。如果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每一层从左到右)用自然数字1,2,3,……,n给结点进行编号,则对于编号为k的结点有以下结论:

a.若k=1,则该结点为根结点;若k>1,则该结点的父结点的编号为int(k/2)。

b.若2k<=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k;否则该结点无左子结点(和右子结点)

c.若2k+1<=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k+1,否则该结点无右子结点。

8.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也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域和指针域(左指针域、右指针域)

9.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称为二叉链表,BT称为二叉链表的头指针。

1.6二叉树的遍历(递归过程)

1.前序遍历:(1)访问根结点;(2)前序遍历左子树;(3)前序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1)中序遍历左子树;(2)访问根结点;(3)中序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1)后序遍历左子树:(2)后序遍历右子树;(3)访问根结点。

注:这里的前序、中序、后序是指根结点的访问次序,左子树始终比右子树先访问。

1.7查找技术

1.顺序查找:无序表、链式存储的有序表只能用顺序法查找。最多要查找n次。

2.二分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最多要查找log2n。

1.8排序技术

1.交换类排序法:

(1)冒泡排序法(下沉排序法),最多n(n-1)/2次。

(2)快速排序法

2.插入类排序法:

(1)简单插入排序法,最多n(n-1)/2次。

(2)希杀排序法,最多0()

3.选择类排序法

(1)简单选择类排序法,最多n(n-1)/2次

(2)堆排序法,最多0(nlog2n)次。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2.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1.程序编写风格:是指编写程序时所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和逻辑思路。

2.要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应注重和考虑以下因素:

(1)源程序文档化:符号名的命名、程序注释(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视觉组织。(2)数据说明的方法:(1)数据说明的次序规范化

(2)说明语句中变量安排有序化

(3)使用注释来说明复杂数据的结构

(3)语句结构

(4)输入和输出

2.2结构化程序设计(20世纪70年代提出)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言。

2.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1)顺序结构:按照程序语句,一条语句一条语句地执行程序。

(2)选择结构:又称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

(3)重复结构:又称循环结构。

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

(1)程序易于理解、使用和维护;

(2)提高了编程工作的效率了软件开发的成本。

4.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应用

(1)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中顺序、选择、循环等有限的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2)使用的控制结构只准许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程序语句组成容易识别的块,每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4)复杂结构应该用嵌套的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嵌套来实现;

(5)语言中所没有的控制结构,应该采用前后一致的方法来模拟;

(6)严格限制goto语言的使用。

2.2.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1.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1)与人类的习惯思维方法一致

(2)稳定性好

(3)可重用性好

(4)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可维护性好

2.对象:对象是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也就是说,应用领域中有意义的、与

所要解决问题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对象。

3.对象的操作称为方法或服务

4.属性:对象所包含的信息。属性值应该是指纯粹的数据值,还不能指对象。

5.对象的基本特点:

(1)标识唯一性:指对象是可区分的,且由对象的内在本质区分,不是通过描述来区分。(2)分类性:指可以将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抽象成类。

(3)多态性:指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为。

(4)封装性:从外面只能看到对象的外部特性。

(5)模块独立性好:对象内部各种元素结合得很紧密,同聚性强。

6.类:将属性和操作相似的对象归为类。类是对象的抽象,而一个对象是对应类的一个实例。类是关于对象性质的描述,它同对象一样,包括一组数据性性和在数据上的一组合法的操作。

7.消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称;

(2)消息标识符(也称为消息名)

(3)零个或多个参数如:Mycircle.Show(GREEN)

Mycircle是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字,Show消息名,Green是消息参数。

8.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不必重复定义它们。多继承可有多个父类。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3.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

的完整集合。

2.软件的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有软件移植问题。(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社会因素。

3.软件按功能可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

4.软件危机: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成本、质量

和生产率等问题)

5.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

准和工序。

6.软件工程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7.软件工程包含四种基本活动:

(1)P(Plan)——软件规格说明书。

(2)D(Do)——软件开发。

(3)C(Check)——软件确认。

(4)A(Action)——软件演进。

8.软件生命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使用退役的过程。

(1)定义阶段: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2)开发阶段: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

(3)维护阶段:使用、维护、退役。

9.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方法学(主体内容)、开发过程、开发工具、软件工程环境(2)软件工程管理: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心理学

10.软件工程的原则: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可验

证性

11.软件开发环境:是全面支持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软件工具集合

3.2结构化分析方法

1.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程序设计方法

2.需求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3.结构化分析:是指使用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结构化英语、判定表、判定树

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的规格说明的目标文档。

4.结构化分析的实质: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

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

1.数据流图(DFD):

加工(转换)

数据流

存储文件(数据源)

源,潭

建立数据流步骤:(1)由外向里(2)自顶向下(3)逐层分解

2.数据字典(DD):数据字典是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

确的、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

和中间计算结果有共同的理解。

数据字典包含的信息有:名称、别名、何处使用(如何使用)、内容描述、补充信息等

3.判定树

4.判定表:当数据流图中的加工要依赖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即完成该加工的一组动作是由

于某一组条件取值的组合而引发的,使用判定表比判定树更适宜。

5.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

正确性、无歧义性、完整性、可验证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可追踪性。

3.3结构化设计方法

1.软件设计的分类:

(1)从技术观点来看: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2)从工程管理角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2.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

(1)抽象:把事物本质的共同特性提取出来而不考虑其他细节。

(2)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待开发的软件分解成若干小的简单的部分。

(3)信息隐蔽: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不能访问。(4)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子功能,并与其他模块的联系量少且

接口简单。

(5)内聚性: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内聚性由弱到强排列: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6)耦合性:是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耦合性由高到低排列:内容耦合、公共耦合、外部耦合、控制耦合、标记耦合、数据耦合、非直接耦合

3.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耦合性越强则该模块的的独立性越弱,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4.概要设计基本任务:

(1)设计软件系统结构

(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

(3)编写概要设计文档

(4)概要设计文档评审

5.常用的软件结构设计工具是结构图(SC),也称程序结构图。

6.结构图的基本图符:

:一般模块

空心箭头:数据信息

实心箭头:控制信息

7.常用的结构图有四种模块类型:传入模块、传出模块、变换模块、协调模块。

8.数据流类型:变换型、事务型

9.常用的过程设计工具有:

(1)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N—S ,PAD,HIPO

(2)表格工具:判定表

(3)语言工具:PDL(伪码)

10.程序流程图(程序框图):

有五种控制结构——顺序型、选择型、先判断重复型、后判断重复型、多分支选择型。

:控制流

:加工步骤

:逻辑条件

11.方框图(N—S图):顺序型、选择型、多分支选择型、While重复型、Until重复型

12.问题分析图(PAD):顺序型、选择型、多分支选择型、While重复型、Until重复型

13.过程设计语言(PDL):也称结构化英语、伪码

3.4软件测试

1.(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

(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2.测试只能证明程序中有错误,而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3.测试技术:

(1)若从是否需要执行实测软件的角度,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2)若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4.(1)静态测试:可由人工进行;

(2)动态测试: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3)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是在程序内部进行,是穷举路径测试。

白盒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

(4)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是在软件接口处进行。

黑盒测试方法主要有:等价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

5.软件测试的实施:

(1)单元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进行正确性的测试。单元测试的目的是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2)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过程。它是把模块在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的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

集成测试的内容:软件单元的接口测试、全局数据结构测试、边界条件、非法输入测试集成测试时组装模块的方式:非增量方式组装、增量方式组装

(3)确认测试: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满足了需要规格说明中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4)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将通过测试确认的软件,作为整个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组合在一起,

在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的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操作测试、配置测试、外部接口测试、安全性测试3.5程序调试

1.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2.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

(1)错误定位

(2)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

(3)进行回归测试,防止引进新的错误

3.软件调试方法:强行排错法、回溯法、原因排除法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4.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分为临时性数据、持久性数据(系统处理的是持久性数据)

数据有型与值之分。

2.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它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

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所共享。即数据库有集成、共享的特点。

3.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

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的核心。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模式定义(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3)数据操纵(4)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6)数据的服务

5.完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该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2)数据操纵语言:该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

(3)数据控制语言:该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

恢复等功能。

6.数据语言的结构形式:

(1)交互式命令语言:(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它的语言简单,能在终端上即时操作。(2)宿主型语言:它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语言中,如C++和COBOL等高级过程性语言。

7.数据库管理员(DBA):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监视。其主要工作如下:(1)数据库设计;(2)数据库维护;(3)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8.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系统

平台中的硬件平台(硬件)、系统平台中的软件平台(软件)。核心:数据库

9.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网络

10.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接口软件

11.数据库应用系统:由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应用界面组成。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

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

12.数据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13.数据库系统的发展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关系数据

库系统阶段。

4.1.3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1.数据的集成性

2.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

3.数据的独立性:指数据与程序之间互不依赖,即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分为:(1)物理独立性;(2)逻辑独立性。

4.1.4数据库的内部结构体系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子模式)、内模式(物理模式)

2.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4.2数据模型

4.2.1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1.数据是现实世界符号的抽象,而数据模型则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它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约束条件。其内容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2.数据模型的类型:

(1)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有E-R模型、扩充的E-R模型、面向对象、谓词模型(2)逻辑数据模型(简称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3)物理数据模型(简称物理模型)

4.2.2E—R模型

1.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可以抽象成实体,实体是概念世界中的基本单位。

2.属性:现实世界中事物均有一些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属性来表示。

3联系: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关联称为联系。

4.实体集间的联系: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多个实体集间的联系、一个实体集内部的联系。

5.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是实体集间的函数关系,有下面几种:

(1)一对一:简记1:1.

(2)一对多:简记1:M(1:m)或多对一:简记M:1(m:1)

(3)多对多:简记(M:N)或(m:n)

6.一个实体所有属性取值组成了一个值集叫元组。

7.E—R模型的图示法

(1)实体集表示法:用矩形表示,在矩形内写上该实体集的名字。

(2)属性表示法:用椭圆表示,在椭圆内写上该属性的名称。

(3)联系表示法:用菱形表示,在菱形内写上联系名。

4.2.3层次模型

1.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

2.层次模型支持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操作。操作时,要满足层次模型完整性约束条件:(1)插入:如果没有相应的双亲结点值就不能插入子女结点值。

(2)删除:如果删除双亲结点值,则相应的子女结点值也被同时删除。

(3)更新:应更新所有相应记录,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2.4网状模型

1.网状模型将通用的网络拓朴结构分成一些基本结构,一般分有只有两个层次的二级树。

2.在网状模型标准中,基本结构简单二级树叫系,系的基本数据单位是记录,记录又可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3.网状模型优于层次模型。

4.2.5关系模型

1.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二维表由表框架和元组组成。表框架由n个命名的属性组成,n称为属性元数。每个属性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值域。

2.在表框架中按行可以存放数据,每行的数据称为元组。

3.一个表框架可以存放m个元组,m称为表的基数。

4.在二维表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称为该表的键或码。

5.二维表中可能有若干个键,它们称为该表的候选码或候选键。

6.在二维表的所有候选键中选取一个作为用户使用的键称为主键或主码,也简称键或码。

7.若表A中的某属性集是某表B的键,则称该属性集为A的外键或外码。

8.表中一定有键。

9.在关系元组的分量中允许出现空值(用NULL表示)以表示信息空缺。

10.关系操作:

(1)数据查询:对一个关系内查询的基本单位是元组分量,其基本过程是先定位后操作。

对多个关系间的数据查询可分三步:将多个关系合并成一个关系、定位、操作(2)数据删除:基本单位是一个关系内的元组,也分为定位(可需横向定位)与操作。

(3)数据插入:数据插入仅对一个关系而言,只有插入一个基本操作。

(4)数据修改:数据修改不是一个基本操作,可分解为删除元组、插入元组两个基本操作11.关系模型的基本操作:(1)关系的属性指定;(2)关系的元组选择;(3)两个关系合并;(4)一个或多个关系的查询(5)关系中元组的插入(6)关系中元组的删除。

12.关系中的数据约束:

(1)实体完整性约束:要求关系的主键中属性值不能为空值。

(2)参照完整性约束:是关系之间的基本约束,它不允许关系引用不存在的元组。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这是针对具体数据环境与应用环境由用户具体设置的约束。

4.3关系代数

1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插入、删除、修改、查询。

(1)插入:R∪R’

(2)删除:R-R’

(3)修改:(R-R’)∪R’’

(4)查询:投影运算、选择运算、笛卡尔积运算

4.4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1.数据库设计方法:

(1)面向数据的方法:以信息需求为主,兼顾处理需求(已成为主流)。

(2)面向过程的方法:以处理需求为主,兼顾信息需求。

2.数据库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

3.概念设计的方法:集中式模式设计法、视图式模式设计法

4.数据库概念设计过程

(1)选择局部应用

(2)视图设计:有三种次序——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由内向外,可单独也可混合使用。(3)视图集成:常见冲突——命名冲突、概念冲突、域冲突、约束冲突

5.数据库管理:

(1)数据库的建立:数据模式建立、数据加载

(2)数据库的调整

(3)数据库的重组

(4)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与完整性控制

(5)数据库的故障校复

(6)数据库监控

201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教程

目录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 (1)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2)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19)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23)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3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戎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 公共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V isualBASIC、V isual FoxPro、Java、Access、Visual C++)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 公共基础部分占全卷的30分。公共基础知识有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一、内容要点 (一)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即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并且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且是明确的,没有二义性,同时该规则将在有限次运算后可终止。 1)算法的基本特征 (1)可行性 由于算法的设计是为了在某一个特定的计算工具上解决某一个实际的问题而设计的,因此,它总是受到计算工具的限制,使执行产生偏差。

历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历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的练习是有效提高考试成绩的方法之一,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历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历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一)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任务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 )之风等四风问题。 A、奢靡主义 B、腐败主义 C、冒进主义 D、跃进主义 2、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人刺杀,被杀害的斐迪南大公是( )王储。 A、意大利 B、英国 C、普鲁士 D、奥匈帝国 3、复印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出( )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臭氧 D、氮气 4、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 A、非赢利性 B、平等性 C、公平性 D、普遍性 5、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 ) A、黄山市 B、歙县 C、安庆市 D、黄山区 6、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替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D。解析: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C。解析:在复印机工作时,因静电作用会导致复印室具有一定的臭氧。臭氧具有很高的氧化作用,可将氮气化成氮氧化物,对人的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性。臭氧的比重大、流动慢,加之复印室内因防尘而通风不良,容易导致复印机操作人员发生复印机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口腔咽喉干噪、胸闷、咳嗽、头昏、头痛、视力减退等,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水肿,同时也可引起神精系统方面的症状。 4、【答案】A。解析: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非赢利性上。故本题答案选A。 5、【答案】A。解析: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 6、【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根本上确立人民享有管理和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 历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二) 1、关于云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 (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1.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1.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 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 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 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 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计算机国二office公共基础知识

第1章数据结构与算法(10-12分) 考点: 1.算法(****) 2.数据结构(***) 3.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4.栈和队列(*****) 5.线性链表(**) 6.树与二叉树(*****) 7.查找技术(****) 8.排序技术(***) 1、概念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2、数据的逻辑结构 ●线性结构(例:一维数组、链表、栈、队列、串、线性表) ●非线性结构(例:多维数组、广义表、树、图) 3、数据的存储结构(线性表) ●顺序存储方法: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 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链接存储方法:逻辑上相邻的结点,物理上也相邻,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计算机中有数据进行处理时,数据的存储结构对程序的执行效率有很大的关系 ●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数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用多种存 储结构来表示 ●线性链表:就是指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简称链表 4、算法的基本特征 ●可行性:针对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算法,执行后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明确的定义,不允许出现歧义性 ●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做完,即必须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 是有限的 ●拥有足够的情报:要使算法有效必需为算法提供足够的情报当算法拥有足够的情报时,此算法才 最有效的;而当提供的情报不够时,算法可能无效 5、算法的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该算法执行的时间耗费,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即算法执行过程中所 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空间复杂度:该算法执行时所耗费的存储空间 6、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基于空间的考虑:(1)顺序表的存储空间是静态分配的,而链表的存储空间是动态分配的。(2)顺序表占的存储空间必须是连续的,而链表占的存储空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是不连续的 ●栈实际也是线性表,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栈称为“先进后出” 表或“后进先出”表,顺序存储、链式存储 ●栈的计算:求栈中元素的个数:栈底元素—栈顶元素 栈顶 入栈出栈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全)

1.1 算法 考点1 算法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实施某种算法,这种算法称为计算机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并且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同时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后终止。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1算法的基本特征 (1)可行性(effectiveness):针对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算法,执行后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2)确定性(definiteness):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明确的定义,不允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和多义性。 (3)有穷性(finiteness):算法必需在有限时间内做完,即算法必需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4)拥有足够的情报:要使算法有效必需为算法提供足够的情报当算法拥有足够的情报时,此算法才最有效的;而当提供的情报不够时,算法可能无效。 2算法的基本要素 (1)算法中对数据的运算和操作:每个算法实际上是按解题要求从环境能进行的所有操作中选择合适的操作所组成的一组指令序列。 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基本操作是以指令的形式描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系统的指令系统。计算机程序就是按解题要求从计算机指令系统中选择合适的指令所组成的指令序列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基本的运算和操作有以下4类: ①算术运算:主要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 ②逻辑运算:主要包括“与”、“或”、“非”等运算; ③关系运算:主要包括“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等运算; ④数据传输:主要包括赋值、输入、输出等操作。 (2)算法的控制结构:一个算法的功能不仅仅取决于所选用的操作,而且还与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有关。算法中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称为算法的控制结构。 算法的控制结构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框架,它不仅决定了算法中各操作的执行顺序,而且也直接反映了算法的设计是否符合结构化原则。描述算法的工具通常有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算法描述语言等。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3)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计算机算法不同于人工处理的方法,下面是工程上常用的几种算法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各种方法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1)列举法 列举法是计算机算法中的一个基础算法。列举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用问题中给定的条件检验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 列举法的特点是算法比较简单。但当列举的可能情况较多时,执行列举算法的工作量将会很大。因此,在用列举法设计算法时,使方案优化,尽量减少运算工作量,是应该重点注意的。 (2)归纳法 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列举少量的特殊情况,经过分析,最后找出一般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归纳就是通过观察一些简单而特殊的情况,最后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一) A、行政合理性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比列问题 D、程序正义原则 2、对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损害赔偿?() A、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C、违法行驶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 D、行使职权侵犯共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3、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这说明的是人浮于事,但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即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D、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效果 4、下列文种中,可用于下级机关就某一重大事项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和设想,供上级机关在决策时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同级机关开展这一工作依据的是()。 5、不适用著作权保护法的作品有()。(多选题) B、《少女之梦》(黄色书籍) C、人民法院编写的《行政诉讼案例选编》

D、律师的代理词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与解析 2、【答案】D。解析:赔偿是指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活动。我国的赔偿包括行 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大类型。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 害的,依法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司法赔偿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在行使司法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向受害人予以赔偿的制度。因此本题的正 确答案为D。 3、【答案】A。解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调动和尚们挑水的积极性:“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说明了因为不合理的管 理安排,尽管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样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本题的启 示是如何实现管理的有效性,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A。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二) 1、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以本 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他的生命机体就 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的阐明了()。 A、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B、唯物主义的重要性 C、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大胆的闯的重要性 2、政党监督的主体除了党委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有()。 A、党的宣传部门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组织部门 D、党的领 导 3、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公共基础知识大全(2)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改革。 第四部分公文写作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第五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 律监督体系等。二、宪法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四、民法民法基本原则、物权、债权等。五、刑法刑法概述、犯罪、刑法等。 第六部分附录 【附录一】 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附录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附件三】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附录四】时事政治(2010.1—2010.12)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 (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1.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1.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考察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总 1、2016G20峰会在( )举行 A、北京 B、大连 C、海南 D、杭州 2、2015年是亚非会议召开60周年,首届召开亚非会议的地点是( )。 A、吉隆坡 B、万隆 C、新加坡 D、雅加达 3、2015年,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 )湿地资源面积居全国第一。 A、浙江 B、青海 C、湖南 D、新疆 4、截止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共有( )个。3月31日前以及当日提交加入申请的国家均已经过多边征求意见的程序,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A、47 B、50 C、57 D、64 5、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迎来2、0 时代。加上上海,我国由南到北四大自贸区连点成线,勾画出改革开

放、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A、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 B、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 C、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D、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6、2015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 ),为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通报,着重分析食品生产全部过程,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A、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B、降压让生活更美好 C、老龄化与健康,口号是健康相伴,活力常在 D、城市化与健康 7、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践行的改革开放其性质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其本质和核心是( )。 A、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B、国家权力的互相制衡 C、保障公民权利合理分配 D、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4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与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间的顺序)。(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线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几何,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储存、链式储存、索引储存和散列储存四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照各个元素之间前后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 (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结构性储存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照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的一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第i个元素的n-i个元素一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原酸与删除运算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成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低: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43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43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所谓算法就是计算方法 B.程序可以作为算法的一种描述方法 C.算法设计只需考虑得到计算结果 D.算法设计可以忽略算法的运算时间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算法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B.算法的复杂度是指算法控制结构的复杂程度 C.算法的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的数量 D.算法的复杂度是指算法所处理的数据量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关 B.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运行算法时特定的输入有关 C.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算法程序中的语句条数成正比 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算法程序编制者的水平有关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非线性结构可以为空 B.只有一个根结点和一个叶子结点的必定是线性结构 C.只有一个根结点的必定是线性结构或二叉树 D.没有根结点的一定是非线性结构 5、设数据结构B=(D,R),其中 D={a,b,c,d,e,f} R={(f,a),(d,b),(e,d),(c,e),(a,c)} 该数据结构为______。 A.线性结构 B.循环队列 C.循环链表 D.非线性结构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矩阵是非线性结构 B.数组是长度固定的线性表 C.对线性表只能作插入与删除运算 D.线性表中各元素的数据类型可以不同 7、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其存储空间连续,各个元素所占的字节数______。 A.不同,但元素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 B.不同,且其元素的存储顺序可以与逻辑顺序不一致 C.相同,元素的存储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 D.相同,但其元素的存储顺序可以与逻辑顺序不一致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能采用顺序存储的必定是线性结构 B.所有的线性结构都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C.具有两个以上指针的链表必定是非线性结构 D.循环队列是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栈中,栈顶指针的动态变化决定栈中元素的个数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题量巨大)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 及答案(题量巨大)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域包括哪些?( )。 A、一般行政区,即省(直辖市)、县、市和乡、镇三级 B、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四级 C、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 D、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标准答案: ac 国家负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况是()。 A、卫生局工作人员在检查卫生中因违法造成损害的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其个人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 C、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造成损害的 D、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干部在履行其职权时造成他人损害的 标准答案: a 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标准答案:对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 标准答案:对 行政违法并应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是()。 A、行政主体 B、行政相对方 C、公务员 D、国家机关 标准答案:a 合理性原则要求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标准答案:对 人身权的特点有()。 A、对人权 B、不具财产内容 C、标的为人身利益 D、与特定人身密不可分 标准答案: bd 行政处罚应遵循的主要的原则有()。

A、处罚法定原则 B、公正、公开原则 C、一事不再罚原则 D、过罚相当原则 标准答案: abcd 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依次是() A、畜牧业、手工业、工商业先后从农业分离 B、手工业、畜牧业、工商业先后从农业分离 C、工商业、畜牧业、手工业先后从农业分离 D、手工业、工商业、畜牧业先后从农业分离 标准答案: a 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申请回避 D、上诉 标准答案: c 调解可以运用于()。 A、行政诉讼

计算机国二公共基础知识习题

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通关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算法的效率只与问题规模有关,与存储结构无关。 B.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的计算工作量。 C.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是一一对应的。 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一定相关。 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问题的困难度 C.待处理的数据的初始状态 D.A和C 3.描述算法的常用方法有()。 4.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的函数。 5.算法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复杂度。 答案 1、B 2、D 3、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和伪码描述语言 4、问题规模 5、空间 1.3.2 顺序存储与链式存储 通关练习 1、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B)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C)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D)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比 2、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 A) 存储结构B) 物理结构 C) 逻辑结构D) 物理和存储结构 3、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成() A) 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 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 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4、数据处理的最小单位是() A) 数据 B) 数据元素 C) 数据项 D) 数据结构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处理的效率密切相关 B) 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处理的效率无关 C) 数据的存储结构在计算机中所占空间不一定是连续的 D) 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 6、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分别是( ) A) 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 B) 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 C) 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D) 任意存取的存储结构、任意存取的存储结构 7、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 算,以及() A) 数据的存储结构 B) 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