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哲测试题

马哲测试题

马哲测试题

1、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主要矛盾与次

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下列表述蕴涵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哲理的是()。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

C.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D.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项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透彻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事物中的疑难探究清楚。有感性认识也有理性认识,既看到浅显的道理又看到深入的道理,同时强调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都要深入,抓住重点难点。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故D 项当选。A项:体现质量互变规律,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类似蚁穴溃堤的现象。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B 项:出自南北朝庾信《徵调曲》,意思是吃到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

喝到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来源。强调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懂得感恩回报。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C项:出自沈德潜《古诗源•古诗二首》意思是:瓜虽甜,蒂却是苦的,枣虽好吃,枣树上却有刺儿。体现了矛盾相互依存。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故本题选D。

2、“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

人之心。”该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

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意识体的主观精神

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把人的

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选A。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下列蕴含哲理一样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古人常用浮云蔽日来比喻邪臣蔽贤

的忧虑,但是本句诗人加上“不畏”二字,体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们不能只看见眼前的

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指要想看到无

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

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因此,D项当选。A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

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

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

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B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春日》。这两句写的是满目春光,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这百花争艳的景象,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点染而成的。体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C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不深刻,想要透彻理解还需要亲自实践。这首诗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故本题选D。

4、张某的新车出了车祸,他认为是选了个尾号为4的车牌号不吉利造成的,这种做法()。

A.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B.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C.违背了事物的普遍性

D.违背了事物的同一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是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张某的新车出了车祸,他硬要把车牌号中的数字和车祸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典型的人为制造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故本题选A。

5、朱自清夏夜走过月光朦胧的荷塘,写下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这表明()。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D.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本题考查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月光下朦胧的荷塘是一个具体事物,也就是客观存在,而《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所写文章,是一种意识活动,但是《荷塘月色》创作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造,而是依据现实的荷塘写作而成,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B项当选。A项:马克思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即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A项表达没有问题,但是不契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这句话是错误的,意识的源泉应该是劳动,而不是大脑,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载体。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这句话是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故本题选B。

6、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

B.事物的发展主要是外因起作用

C.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诗句的意思是说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里主要体现了山下人间四月天和山上寺庙的气候条件这种外因,导致了山寺的桃花盛开时节要比山下晚,也就是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故D项当选。A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山寺桃花和山下的桃花都是桃花,不是不同事物。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该项本身说法错误。B项错误。C 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该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错误。故本题选D。

7、下列成语或俗语与哲学观点对应错误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守株待兔——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C.田忌赛马——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观点

D.吃一堑,长一智——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吃一堑,长一智”的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这里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不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D 项当选。A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是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这里比喻事物因受灾害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它体现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属于间接联系。A项正确。B项:守株待兔是指相传在战国时代的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旁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这里体现了把偶然事件当作必然联系。B项正确。C项:田忌赛马的意思是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分别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比赛,结果都输了。后来通过调整了不同等级马出场的顺序,事物结构的量变,最终转化为赢得比赛的质变。这里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观点。C项正确。故本题选D。

8、“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事物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内外因的统一

C.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是说固执向前的话面临的是绝境,而退后一步则是新的希望。“黄昏(绝境)”和“人生(希望)”是一对矛盾,这体现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选C。

9、爱因斯坦提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汇集

B.哲学对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

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题干中强调“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起到指导的作用。A项: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汇集,他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方面是有区别的。A项错误。C 项: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题干内容说反了。C项错误。D项: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但是此内容和题干表述不相符。D项与题意不符,因此不当选。故本题选B。

10、下列选项中,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A.“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B.“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国语?周语下》,指众人的言论一致,能够熔化金属;流言诽谤多了,骨肉至亲也可以消灭,比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质量互变规律,强调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指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雕出花饰。体现的哲

学道理是经过不断地量变的积累终将发生质的改变,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故D项当选。A项:“大勇若怯”,指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大智若愚”,指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B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汲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强调因果关系,要根据因果联系总结经验教训。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指治学的实质就在于实践。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故本题选D。

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绝对的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静止是相对的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天论》,其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桀的暴虐消亡。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D项当选。A项:运动是绝对的。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但是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项: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但是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C项:静止是相对的。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但是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故本题选D。

12、如果你把一个坏苹果放在一筐好苹果里,结果你得到的将是一筐烂苹果,这就是“坏苹果法则”。“坏苹果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人们能够改变和创造联系

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题干中一个坏苹果相对于一筐苹果而言就是部分,而一筐苹果相当于一个整体。“坏苹果法则”说的是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强调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影响。C项当选。A项:“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这个观点强调的是整体统率部分,但是题干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B项:“人们能够改变和创造联系”的说法是错误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变和创造联系,只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 项:“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的说法是错误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故本题选C。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详细答案_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详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答案】D 【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B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教材78-79页。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C 【解析】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教材89页。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B 【解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的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来源,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直接经验是认识中“源”,间接经验认识中的“流”。教材95页。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地利

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 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

马哲试题(含答案)

马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分在于是否承认( A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更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C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B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5.运动是物质的( A )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根本属性是(D) 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 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 7.空间的特性是( C )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物质是(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10、两条根本对立的相识路途是( C ) A、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马哲试题加详细答案

写在 亠、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 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A. 唯物主义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 证法。教材6页。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 广延性 B. 存在性 C. 物质性 D. 可知性 [答案]c 【羸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质性”。,教材39页。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 35页。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 联系的 B. 精神的 C. 发展的 D. 实践的 [答案]D 【羸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 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 48页。 5.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 质量互变的观点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B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教材 51页。 6. 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哲测试题

马哲测试题 1、两点论与誓点论相统一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主要矛盾与次要 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下列表述蕴涵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哲理的是()。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 C.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D.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利重点论的统一。D项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透彻地认识W 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枣物屮的疑难探究清楚。有感性认识也有理性认识,既看到浅显的道理又看到深入的道理,同时强调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都要深入,抓住重点难点。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故D 项当选。A项:体现质量互变规律,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类似蚁穴溃堤的现彖。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B 项:出自南北朝庾信《徵调曲》,意思是吃到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喝到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来源。强调要把握或物的因果联系,懂得感恩回报。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C项:出自沈德潜《古诗源•古诗二首》意思是:瓜虽甜,蒂却是苦的,枣虽好吃,枣树上却有刺儿。体现了矛盾相互依存。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故本题选D。 2、“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 之心。”该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切事物则是意识体的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Z理;理虽散在万申,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选A。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下列蕴含哲理一样的是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要躬行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Do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古人常用浮云蔽日来比喻邪臣蔽贤的忧虑,但是本句诗人加上“不畏”二字,体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们不能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Z涣的《登鹳雀楼》。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 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因此,D项当选。A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水Z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体现了矛盾是枣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B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春日》。这两句写的是满目春光,i副生机勃勃的景彖;仿

马哲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哲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方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实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构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4、d a、确定世界的统一性还能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确定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形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形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独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缘由 7、唯物辩证法认为,进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添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准绳,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方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缘由的,因而一切都是必定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9、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打算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打算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打算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10、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